㈠ 羅馬屬於哪個國家
羅馬屬於義大利。
羅馬,是義大利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公元1-2世紀是羅馬歷史上鼎盛時期為西方最大帝國,與東方的漢帝國遙相呼應,並稱「西羅馬,東洛陽」。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羅馬的經濟:
羅馬擁有多樣化而且充滿活力的經濟,包括國家管理、旅遊業、服務業、科研、通信和個體經商業。旅遊業是羅馬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內的眾多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Borghese美術館、Capitolini博物館等。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羅馬的工業產業集中在傳統的紡織品和旅遊紀念品,以及食品、醫葯、機械、造紙和冶金等新興的行業。
此外,羅馬憑借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成為影視業的重要基地,經常成為電影的拍攝地和場景地。如《不設防城市》、《羅馬假日》、《平民天後》等。羅馬同時也是銀行業、電子工程工業和航空業中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羅馬
㈡ 哪個國家在中國的東方
日本在中國的東方。
日本國(Japan)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領土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8萬平方千米。日本沿岸多島嶼、半島、海灣和天然良港。「日本」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人口達1.29億,以和族為主體民族,通用日本語。1945年8月15日,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其後頒布的《日本國憲法》成為了日本的最高法律規范,規定日本為三權分立的國家。國家理念為立憲主義、國民主權、基本人權的尊重、和平主義,以君主天皇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2015年10月15日,日本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㈢ 想欺負清朝反被羞辱的國家是哪個,還發生了內亂
甲午戰爭後,清朝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接踵而來,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898年,德國、俄國、英國、法國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條約,在中國強辟“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這時候也有一個西方國家想效仿其他國家,欺負下清朝,但沒想到反被清朝“羞辱”,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國家就是號稱歐洲第六強國的義大利王國!1861年薩丁王國改稱義大利王國,到1871年時實現國家的統一。此後義大利也走向對外擴張的道路,但是因國力不強,因此屢屢受挫。義大利想染指突尼西亞,結果敗給法國,接著入侵衣索比亞,又遭到慘敗。心有不甘的義大利將侵略的目標投向了東方。
㈣ 東方西方分別有哪些國家
西方國家,有時又叫做西方世界(Western world、the West 或the Occident)。在不同的場合,有著不盡相同的含義。
人們常說的東西方國家劃分有四個標准:種族膚色、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體制陣營。
若只考慮地理位置,歐洲、美洲等國家處於西半球的國家可稱為西方國家;若從文化背景上講,西方國家多信奉基督教;從政治體制上講,西方國家實行成熟的民主制度。但是受冷戰結束以及全球化的影響,目前對東西方國家劃分的界線也逐漸模糊。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俄羅斯和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大國,兩國在國民性上的相似,都有一種游離於西方世界之外的區別感。雖然俄羅斯在文化背景上屬於西方文化的分支,但是因為其政治制度和國力等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日本國力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強於除美國外的所有西方國家,雖然在陣營上聯合西方集團,捲入東西方這個關系,集團的概念。但地理、文化、種族上屬於東方(東亞),很多時候被全世界,西方人和亞洲人認為是東方國家。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屬於西方國家。
東西方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兩極對峙格局和冷戰,通常把二者的「關系」叫做東西方「關系」。現在,雖然「陣營」已不復存在,但「西方國家」一詞依然沿用。近幾年來,每年舉行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七國首腦經濟會議,經常也被稱為「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此說法是就兩極國際關系格局來說。
㈤ 西方國傢具體指的是什麼哪些屬於西方
定義
西方世界被認為是歐洲(俄羅斯除外),北美的美國及加拿大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及紐西蘭,即是以白人為主、具基督教文化及西方文化背景的國家,亦有認為信奉天主教為主的拉丁美洲國家也屬於西方世界。
西方世界(英語:Western World),也稱西洋、西方國家(英語:Western Countries)、西方文化區、自由世界,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時間有不同定義。這些國家文化與文字皆是一脈相承,惟地理上不一定位於西方,例如位於中東的以色列、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西方的概念根源於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後來的基督教文化,經由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時代及通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擴張形成當今西方世界。冷戰時期,西方的觀點確立於深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反對共產主義的資本主義國家,形成反共自由陣營,有別於政治經濟方面不同的共產主義國家。
這個詞原本字面意思是一個地理概念,15世紀以來西歐人相對於將看到的西亞、南亞與東亞當作東方。在當代文化含義里,這句西方世界除包括歐洲也包括歐洲殖民時期源自大量歐洲的祖先人口移民至美洲及大洋洲的國家。
西方世界也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地理概念,現代用法則與「西方世界」同義,明朝初期以婆羅洲島中間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國家
北歐: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
南歐: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
中歐:德國,奧地利,瑞士
北美:美國,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亞洲:日本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國家,日本在地理上雖然屬於東方,但是因為政治上實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5)東方義大利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歷史
西方文化是由許多古老、偉大的西亞文明所影響,像是腓尼基、蘇美及巴比倫。它起源於地中海盆地及其附近,希臘經常被引用作為它的起源地 。
隨著時間推移,第一波擴張伴隨羅馬帝國的征服並傳播至整個地中海沿岸地區及黑海南方沿岸地區。
第二波的擴張是基督教的傳播,英格蘭基督教化(公元5世紀)、保加利亞基督教化(公元9世紀)、基輔羅斯基督教化(烏克蘭及俄羅斯,公元10世紀)、北歐基督教化(公元12世紀)、立陶宛基督教化(公元14世紀),促使整個歐洲進入西方基督教文化。
歷史學家卡羅爾·奎格利在文明的演進主張西方基督教文化大約誕生於公元500年,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留下文化真空反而帶來新穎思想蓬勃發展,這在古典時代是絕不可能產生。
在西羅馬帝國滅亡至文藝復興之間,西歐經歷第一次大幅衰退,然後適應、調整及再次發展物質、技術和政治。這整個時期大約一千年並被稱為中世紀,它的初期形成黑暗時代,後期促成文藝復興在歷史上反思觀點和自我形象。
由於倖存的東羅馬帝國及基督教堂的各個機構,羅馬帝國時期的知識在中古時期被部分保留。歐洲也極大地擴大透過阿拉伯輸入中國和印度新的技術。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發展超越希臘文明、羅馬帝國及伊斯蘭世界的影響,由於商業、科學、工業革命,使西歐殖民帝國在20世紀中期一度統治世界人民廣大地區。
這種擴張也使基督教的傳播擴展至全世界,使基督教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
東西方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的兩極對峙格局和冷戰,通常把二者的「關系」叫做東西方「關系」。雖然「陣營」已不復存在,但「西方國家」一詞依然沿用。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俄羅斯和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大國,兩國在國民性上的相似,都有一種游離於西方世界之外的區別感。
雖然俄羅斯在種族,文化,地理上屬於西方,但是因為其政治制度和國力等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日本雖然在陣營上聯合西方集團,捲入東西方這個關系,集團的概念。但地理、文化、種族上屬於東方(東亞),經常被人們認為是東方國家。
㈥ 西方國家有哪些
西方國家:一般而言,它是指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美國和西歐,統治血統為白人;
有時也包括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東歐:習慣上是指東起烏拉山和高加索山,西至隨意決定的界限的,歐洲東部。至少包括曾是蘇聯附屬的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烏克蘭。
拓展資料:
西方國家,是指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定義。西方國家也是古代中國人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地理概念,現代用法則與「西方世界」同義,明朝初期以婆羅洲及汶萊中間為界,以東稱為東洋,以西稱為西洋,故過去所稱南海、西南海之處,明朝稱為東洋、西洋,且暹羅灣之海,稱為「漲海」。
參考資料:網路(西方國家)
㈦ 義大利資料
義大利首都羅馬(Rome)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人口約264萬多。
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在羅馬長達約2800年的歷史上,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476年
曾經歷了東、西羅馬的輝煌時期。1870年,義大利王國軍隊攻佔羅馬,義大利統一事業完成。1871年,義大利首都由佛羅倫薩遷回羅馬。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世界八大名勝之一的古羅馬露天競技場,也稱斗獸場,建於公元1世紀。這座橢圓形的建築物佔地約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是古羅馬帝國的象徵。寬闊的帝國大道兩旁建有元老院、神殿、貞女祠和一些有名的廟宇,如萬神廟等。
義大利羅馬聖彼得羅-因溫科利教堂,米開朗基羅
的摩西雕塑。
這片露天競技場遺址的北面,是記載塞維羅皇帝遠征波斯功績的凱旋門,南面是記載蒂都皇帝東征耶路撒冷戰績的蒂都凱旋門,在蒂都凱旋門南面不遠處,還有一座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戰勝尼祿暴君而建立的羅馬最大的凱旋門。帝國大道東邊的特拉亞諾市場,是古羅馬城的商業中心。市場旁矗立著一根高40米的凱旋柱,柱上螺旋形的浮雕,描繪了特拉亞諾大帝遠征多瑙河流域的故事。古城市中心的威尼斯廣場長130米,寬75米,是市內幾條主要大街的匯集點。廣場左側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建築威尼斯宮,右邊是與威尼斯宮式樣相仿的威尼斯保險公司建築。此外,雄偉的司法宮、絢麗多姿的納沃納廣場、聖彼得大教堂無不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風格。羅馬還有上百座博物館,收藏著包括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珍品。
羅馬著名的"郊區之路",這條中世紀建成的通道於2003年7月首次正式對遊人開放
永恆之城在墮落?
羅馬集中了義大利獨立統一運動的大部分紀念物。在威尼斯廣場右邊的紀念碑中央高台上,矗立著艾馬努埃爾二世騎馬的鍍金大銅像。艾馬努埃爾是曾經領導人民趕走外國佔領者、統一義大利的國王。這座紀念碑被義大利人稱為「祖國祭壇」。在台伯河西岸的佳尼科洛嶺上,聳立著率軍解放羅馬的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紀念碑。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涌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分為古城和新城。新羅馬建在古城以南5公里以外處,是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城市。市內有雄偉的體育館和別具一格的蘑菇形飯店、伊曼紐廣場等。
羅馬的建築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傢具、服裝、大理石和首飾加工業也開發得較早。二戰結束以來,羅馬的食品、造紙和機械製造業等也有長足的發展。
「條條大道通羅馬」,形象地表明了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它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1998年5月28日,羅馬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㈧ 歷史上所謂的「東方國家」和「西方國家」是怎麼劃分的
人們常說的東西方國家劃分有三個標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體制。
若只考慮地理位置,英法美等處於西半球的國家可稱為西方國家;若從文化背景上講,西方國家多信奉基督教;從政治體制上講,西方國家自認為實行民主制度。但是受冷戰結束以及全球化的影響,目前對東西方國家劃分的界線也逐漸模糊。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俄羅斯和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兩個大國,雖然俄羅斯在文化背景上屬於西方文化的分支,但是因為其政治制度原因,所以一直沒有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日本在地理上雖然屬於東方,但是因為政治上實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8)東方義大利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指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在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時間有著不同的定義。但一般而言,它是指歐洲(東歐除外),北美,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統治血統為白人,有時也包括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國家:
北歐: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
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
南歐: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
中歐:德國、奧地利、瑞士
北美:美國、加拿大
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亞洲:日本
除了傳統的東西方國家劃分以外,日本是比較特殊的國家,日本在地理上雖然屬於東方,但是因為政治上實行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一般被認為是西方國家。
㈨ 「西方國家」和「東方國家」指的是哪些
西方國家有:
1、北歐:挪威,丹麥,瑞典,芬蘭,冰島
2、西歐: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
3、南歐: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
4、中歐:德國,奧地利,瑞士
5、北美:美國,加拿大
6、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
7、亞洲:日本
除去西方國家,其餘的都可稱為東方國家。
西方意識形態佔主流的國家被稱為西方國家。定義會根據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而有所改變。但一般而言,它是指歐洲(東歐除外),北美,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由白人血統控制的,有時也包括東歐、拉丁美洲、土耳其和以色列,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一脈相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資本主義陣營」以美國為首,兩大陣營出現了對峙和冷戰的格局,通常把二者的「關系」叫做東西方「關系」。雖然「陣營」現在已不復存在,但「西方國家」說法仍然繼續沿用。
(9)東方義大利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西方國家的文化特徵:
主要特徵
西方文化是西歐、北美人民長期歷史活動的產物。它起源、發展、成熟於歐洲,20 世紀擴展到南北美洲、澳洲等廣大地區並影響了全世界,是一種擴張性文化。
1、成型期:「分子論」標志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
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
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2、住留期:工業經濟使西方文化達到鼎盛 西方的物質文化對於促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向人類展示了物質境界的光華,使神學中對物質境界的描述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現實,並向東方文化展示和證實了物質運動的力量。
西方的物質文化因此而與東方文化並列,但是,西方的物質文化呈上升趨勢,東方的精神文化呈下滑趨勢。 從「分子論」到工業經濟的鼎盛,或者說是到知識經濟的前夜,這是西方物質文化的正向發展時期,主要特徵是創造嶄新的人類物質境界,完成人類對物質本質的認識。
㈩ 美國,義大利,印第安,加拿大之中哪個是東方的國家
美國、加拿大是北美洲,義大利是歐洲,印第安是個民族,不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