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第一大火車站是哪裡

義大利第一大火車站是哪裡

發布時間:2022-09-10 14:41:29

1.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面積和故宮相比有多大之前的世界第一在哪

火車站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築。說熟悉是因為我們幾乎每年都要去火車站,陌生是因為我們的心早就飛到了終點站,又有誰會在意火車站本身呢?其實火車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保障旅客及時登車,保證車輛的正常運行,以及對旅客進行必要的檢查等,這都是火車站作用的體現。一個先進的火車站,能夠讓我們有更舒適的旅行體驗。

那麼,中國最大的火車站又是哪一個呢?


這么大的火車站,內部結構也是四通八達的。廣州南站一共設置了15個站台,有28個車道,此外這里還聯通了5條地鐵和4條高速公路,可以說實現了旅客和交通的無縫連接。而且這還不是廣州南站的全部,其建造工作還沒有徹底完成。預計完成整個建造工作還需要10年時間,到時候廣州粘粘可以實現每天實發和終到列車664對的規模。每年發送旅客人次可以達到1.7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嶺南交通大動脈。

2. 義大利的比薩有幾個火車站啊哪個到比薩斜塔最近

有3個,中心站不是最近的但車比較多,不過比薩不大,走路也就10分鍾

3. 世界第一大高鐵站是什麼

最大的高鐵站就在中國的南京南站。南京南站是中國鐵路的客運特等站、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

連接了8條高級鐵路的國家鐵路樞紐站,佔地達到70萬平方米,投資了超300億,是集火車站和高鐵站一體的核心區。

截至2019年12月,南京南站佔地面積約7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3萬平方米,站房總建築面積約45.8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達38.7萬平方米,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站房建築秉承「古都新站」的設計理念,吸納了大量中國古典建築元素,如藻井、斗拱、窗花和木紋肌理等,同時中西合璧、兼收並蓄,將中國宮殿建築的優勢及特點充分發揮,體現了古都南京濃郁的風格和特有的氣質。


(3)義大利第一大火車站是哪裡擴展閱讀:

其他規模較大的高鐵站:

1、鄭州東站

是國家鐵路網中的重要樞紐。鄭州東站總建築面積為41.2萬平方米,其中站房面積15.0萬平方米,項目投資75億多元,2012年10月正式啟用。鄭州東站是國內首座設計時速350公里以上高鐵綜合交通樞紐。

2、西安北站

佔地53.3萬平方米,規劃總整體建築面積42.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為17.1萬平方米,投資60餘億元人民幣,2011年1月11日,西安火車北站正式運營,成為溝通中國東部和西部的重要的鐵路中轉換乘站。

4. 米蘭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米蘭是義大利的城市。

米蘭是世界時尚藝術中心,世界設計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歐洲四大經濟中心之一。米蘭的腹地是義大利最大的工業區,其人口數量在義大利僅次於羅馬,位於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平原上(倫巴第大區和米蘭廣域市首府),城市常住人口約147萬,面積約181平方千米。

米蘭在2018年被評為全球Alpha級城,是大型國際活動和展覽的常駐地,如義大利米蘭設計周、米蘭國際傢具展、米蘭時裝周、米蘭國際電影節。曾是西羅馬帝國、米蘭公國和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的首都,曾分別在1905年和2015年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擁有大量文化藝術機構,每年通過博物館和藝術畫廊吸引約800萬名海外遊客觀光旅遊。

交通樞紐:

米蘭擁有四個機場,其中有三個大型國際機場,其中馬爾奔薩機場是歐洲最主要的大機場之一,另外兩個國際機場為米蘭琳娜特國際機場和米蘭貝爾加莫國際機場。

米蘭擁有100多個火車站,僅市區有24座客運火車站,其中米蘭中央火車站是歐洲及義大利規模最大的鐵路車站,也是全歐洲最大的鐵路樞紐之一。日平均客流量達42萬人,年客流量2億人。

5.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在哪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第一名:紐約大都會終點站

美國紐約市的大都會終點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於本世紀初由百萬富翁威廉姆-范德貝爾德出資,美國兩家建築公司沃倫和懷特摩爾公司、里德和斯泰姆公司聯合承建。這座車站佔地19公頃,是很長時間內被世界認可的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紐約大都會終點站分上下兩層,上層有41條鐵路線,下層有26條鐵路線。每天平均有550多列火車、21萬名上下班旅客從這里經過。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第二名:中國北京西客站

北京西客站,簡稱北京西站或北京西,位於北京市西三環附近,坐落在蓮花池東路,是1996年初竣工的北京鐵路客運站,是當時世界規模最大的現代化鐵路客運站之一。北京西客站是一座現代化客運站,佔地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萬平方米,候車摩天樓高90米,呈"品"字形;整個車站內設9個站台。北京西客站的投資總額達23.5億元。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第三名:中國上海虹橋交通樞紐

上海虹橋交通樞紐2010年建成,是當時世界最大的鐵路客運中心。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不僅能提供便捷的交通換乘,每天巨大的人流量也將帶來巨大的商機。一路之隔的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率先發布一體化規劃,為對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功能,做好准備。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用地面積約26.26平方公里,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建設成為世界最大的鐵路客運中心——京滬、滬杭、滬寧城際高速鐵路,浦東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城市高速;虹橋國際機場——已開通日本東京、韓國首爾直飛航線,正在增建第二條跑道和第二航站樓,並逐步擴容國際航班;軌道交通——地鐵2號線(虹橋樞紐—浦東機場)、10號線(虹橋樞紐—外高橋)、17號線(虹橋樞紐—軍工路)、5號線(虹橋樞紐—閔行開發區)和青浦線;高速巴士中心——樞紐銜接滬寧、滬杭、滬嘉、A9高速公路等通往長三角地區的交通要道,30餘條公交巴士專線匯聚於此。

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將推動周邊區域城市功能的發展,形成樞紐都市區。為了未來更好地承接全球總部經濟空間的轉移,對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輻射功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寧區編制完成了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產業、功能、形態一體化規劃。園區將打造三個相互獨立又相互融合的產業發展空間:外環線以東、北翟路以北,建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高端企業總部與高科技企業集聚區;外環線以東、北翟路以南,建成以信息服務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外環線以西,建成以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同時,園區將充分利用地鐵站資源,在周邊地塊開發綜合商業娛樂中心,打造動感街區;建設樞紐博覽公園,展示從馬車到遊艇等各類交通工具,將園區的經濟功能與社會功能相結合。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第四名:武漢新火車站

中國超級工程武漢新火車站,位於武漢市青山區楊春湖附近。該火車站是目前世界上線路最長、時速最快的客運專線火車站;是我國第一個“橋建合一”的新型結構火車站;也是我國第一個“無縫”換乘的火車站,將實現鐵路、干線、地下鐵路、公路緊密銜接,乘客下車後不用出站就可轉乘公交車、地鐵、私家車等;是目前我國第一個上部大型建築與下部橋梁共同作用的新型結構火車站。因此,在施工中具有站房建築造型新穎、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橋梁結構復雜,施工難度大;工程規模大,設有20條到發線,建設11座站台;工程專業繁多,交叉項目多,施工干擾大,施工組織難度大;清水混凝土施工標准高,工藝要求嚴,工後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環保要求高等諸多特點。

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第五名:南京南站

南京南站在2011年6月28號正式開通了,南京南站一下子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整個南京南站佔地約1000畝,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是現有南京站的6倍。京滬高速鐵路主要將建設三個大站,北京西站,鐵路軌道數沒有南京多;上海虹橋站,雖然軌道數多於南京,但是設計發送能力為5000萬人次/年,而南京南站設計發送人數為8000萬人次/年。南京南站將有5條高等級鐵路匯集,有28股道,15個站台,堪稱世界上最大的鐵路樞紐。南京南站設三個鐵路站場,7條到發線,15個站台。三個站場由北往南依次為京滬場、滬漢蓉場、寧安場,三個站場共有28股道,其中京滬場10股,滬漢蓉12股,寧安6股。

6. 全世界有多少個國家

世界七大洲中,除南極洲外,都有國家分布,目前共有200多個政區單位,其中獨立國家169個,其餘為尚未獨立的地區。各大洲的國家分布是不均衡的,非洲的國家最多,達51個,其次是亞洲(39個),以下依次為歐洲(33個)、拉丁美洲(33個)、大洋洲(11個)和北美洲(2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面積在10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9個,人口超過5,000萬的共有16個國家。
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人均佔地最少的國家--印度
最愛胖的國家--湯加
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最富裕的國家--盧森堡
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美國
最甜的國家--古巴
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
最幸福的國家--冰島
最小的國家、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
平均氣溫最高的國家-衣索比亞
平均氣溫最低的國家--挪威
平均海拔最低的國家-荷蘭
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賴索托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閃電最多的地方是巴西
安哥拉是世界上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芬蘭是每人平均年造林量最高的國家
瑞典是全球經濟最安全的國家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另外:中國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花卉世界之最 :
1、花卉種類最多
2、產牡丹最多
3、產玫瑰最早
4、栽菊花最早
1.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多的統一標准考試
2.美國在押犯人比例為世界之最達到1:136
3.美國人均吸毒量為世界之最.
4.美國在人力資源上的投資為世界之最,每年的教育經費達到GDP總量的5%
5.NBA聯賽是由美國「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創辦的比賽,其比賽的激烈程度和水平之高被世人公認為世界之最
6.在世界上公司總裁的報酬,美國仍是世界之最
7.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建築——美國五角大樓
8.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使館--美國駐伊拉克使館
9.美國人均擁有汽車數量為世界之最
10.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紐約大都會終點站
11.美國人的醫療費用無論是絕對值還是比例都是世界之最
1、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

2、世界最大的內陸湖,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3、世界最長的山脈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里,

初中地理課本中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
1、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2、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是:亞歐大陸
3、世界海拔最低的一洲是:歐洲,300米左右
4、南極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洲
5、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6、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日本
7、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8、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9、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國家。
10、 死海湖面海拔為—400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11、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12、 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13、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埃及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的最高峰,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15、 非洲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17、 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8、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19、 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20、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最深處達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1、 北美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22、世界上出產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是美國。
23、 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舊金山和洛杉磯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24、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北縱向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25、 南美洲亞馬孫平原是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26、 阿根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國家。
27、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長度是6400千米,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尼羅河,可流量是尼羅河的50倍以上。
28、 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29、 目前,巴西農產品中,產量佔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劍麻。
30、 大洋洲是世界面積最小的一洲
Mount Qomolangma 珠穆朗瑪峰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另外:中國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花卉世界之最 :
1、花卉種類最多
2、產牡丹最多
3、產玫瑰最早
4、栽菊花最早
世界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狹長山脈——安第斯山脈
世界流量最大河——亞馬孫河
世界最長河——尼羅河
世界最大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小國家——梵蒂岡
世界密度最大國家——摩納哥
世界產量黃金最多國家——南非
世界最低溫————南極東方站-89C.
世界最高鐵路———青藏鐵路
世界上九個面積最小的國家
最小的摩納哥(面積5平方英里,人口23,000),在蒙特卡洛擁有世界上最時髦的賭場。
諾魯(8平方英里,人口6,100)是一個太平洋島國,出口磷酸鹽,一年支付每個公民一筆4,000美元的礦區使用費,恐怕是世界上個人收入最高的國家。
聖馬利諾(23平方英里,人口18,000),一個位於義大利山地的共和國,沒有失業,人人從生到死享受社會保險。
列支敦斯登(62平方英里,人口21,000)位於西歐,由於稅低而成為許多企業的根據地。
馬爾地夫共和國(112平方英里,人口106,000)在印度洋,由1,087個小島組成,其中877個島上沒有居民。
馬爾他(122平方英里,人口318,000)是地中海上的一點點大的地方,保存有自己獨特的語
言,世界上沒有別的地方使用這種語言。
巴貝多(166平方英里,人口253,000),一個人口稠密的加勒比海島國,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約佔百分之一。
安道爾(179平方英里,人口14,000)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一個多山隱蔽處,非公開的營生是往返走私,公開的營生是旅遊,遊客來這里滑雪或捕捉大鱒魚。

7. 世界上第一的有什麼..

統計一下吧!
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
人均佔地最少的國家--印度
最愛胖的國家--湯加
最狹長的國家-智利
最富裕的國家--盧森堡
影響力最大的國家--美國
最甜的國家--古巴
最年輕的國家--東帝汶
最幸福的國家--冰島
最小的國家、人口最少的國家-梵蒂岡
平均氣溫最高的國家-衣索比亞
平均氣溫最低的國家--挪威
平均海拔最低的國家-荷蘭
平均海拔最高的國家-賴索托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閃電最多的地方是巴西
安哥拉是世界上殘疾人最多的國家
芬蘭是每人平均年造林量最高的國家
瑞典是全球經濟最安全的國家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另外:中國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花卉世界之最 :
1、花卉種類最多
2、產牡丹最多
3、產玫瑰最早
4、栽菊花最早
1.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多的統一標准考試
2.美國在押犯人比例為世界之最達到1:136
3.美國人均吸毒量為世界之最.
4.美國在人力資源上的投資為世界之最,每年的教育經費達到GDP總量的5%
5.NBA聯賽是由美國「全國籃球協會(簡稱NBA)」創辦的比賽,其比賽的激烈程度和水平之高被世人公認為世界之最
6.在世界上公司總裁的報酬,美國仍是世界之最
7.世界上最大的行政建築——美國五角大樓
8.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大使館--美國駐伊拉克使館
9.美國人均擁有汽車數量為世界之最
10.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紐約大都會終點站
11.美國人的醫療費用無論是絕對值還是比例都是世界之最
1、世界上最大的島群由印度尼西亞13000多個島嶼和菲律賓約7000個島嶼組成,稱為馬來群島。

2、世界最大的內陸湖,裏海是世界最大的內陸湖,

3、世界最長的山脈雄據七國的安第斯山脈長約9000公里,

初中地理課本中的世界之最和中國之最
1、赤道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2、地球上最大的陸地是:亞歐大陸
3、世界海拔最低的一洲是:歐洲,300米左右
4、南極洲被厚厚的冰雪覆蓋,平均海拔超過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洲
5、我國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6、世界上填海造陸最多的國家:日本
7、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8、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9、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地震最多的國家。
10、 死海湖面海拔為—400米,是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
11、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
12、 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13、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長河。埃及首都開羅,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鄉。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的最高峰,非洲最大的湖泊維多利亞湖。
15、 非洲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幾內亞是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尚比亞是出產銅礦的重要國家。
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17、 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8、德國是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
19、 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
20、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位於西伯利亞,最深處達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21、 北美蘇必利爾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
22、世界上出產農產品最多的國家是美國。
23、 紐約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業中心和港口。舊金山和洛杉磯是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
24、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南北縱向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25、 南美洲亞馬孫平原是是世界最大的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26、 阿根廷出口的牛肉佔世界第一。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國家。
27、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長度是6400千米,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尼羅河,可流量是尼羅河的50倍以上。
28、 亞馬孫河流域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
29、 目前,巴西農產品中,產量佔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香蕉、劍麻。
30、 大洋洲是世界面積最小的一洲
Mount Qomolangma 珠穆朗瑪峰
亞洲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洲;
亞洲是世界海岸線最長的洲;
亞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是世界最高的高原;
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最大的半島;
裏海是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窪地;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長的海峽;
印尼的巽他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稻米最多的國家;
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
寮國的安息香產量居世界首位;
緬甸的柚木產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鉀鹽儲量居世界首位;
泰國的橡膠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馬來西亞錫儲量居世界首位;孟加拉黃麻產量居世界之首;
印度的雲母出口量為世界第一;
沙特的石油儲量居世界首位;
哈薩克的鎢儲量居世界首位;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三角洲 ;
馬來群島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 ;
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馬里亞納海溝是海洋最深深度 。
另外:中國的世界之最
1.最早的兵書是春秋孫武的《孫子兵法》
2.字數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最早的報紙是西漢的《邸報》
4.最早的傳記文學是西漢的《史記》
5.最早的優秀詩歌總集是春秋的《詩經》
6.記載時間最長的歷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7.世界最大的皇宮是北京的故宮
8.最高的宮殿是布達拉宮
9.最長的石窟畫廊是敦煌莫高窟
10.最大的內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11.最早的立體地圖是宋代沈括繪制的《使契丹圖》
12.最大的廣場是北京天安門廣場
中國花卉世界之最 :
1、花卉種類最多
2、產牡丹最多
3、產玫瑰最早
4、栽菊花最早
世界最大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狹長山脈——安第斯山脈
世界流量最大河——亞馬孫河
世界最長河——尼羅河
世界最大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最小國家——梵蒂岡
世界密度最大國家——摩納哥
世界產量黃金最多國家——南非
世界最低溫————南極東方站-89C.
世界最高鐵路———青藏鐵路
世界上九個面積最小的國家
最小的摩納哥(面積5平方英里,人口23,000),在蒙特卡洛擁有世界上最時髦的賭場。
諾魯(8平方英里,人口6,100)是一個太平洋島國,出口磷酸鹽,一年支付每個公民一筆4,000美元的礦區使用費,恐怕是世界上個人收入最高的國家。
聖馬利諾(23平方英里,人口18,000),一個位於義大利山地的共和國,沒有失業,人人從生到死享受社會保險。
列支敦斯登(62平方英里,人口21,000)位於西歐,由於稅低而成為許多企業的根據地。
馬爾地夫共和國(112平方英里,人口106,000)在印度洋,由1,087個小島組成,其中877個島上沒有居民。
馬爾他(122平方英里,人口318,000)是地中海上的一點點大的地方,保存有自己獨特的語
言,世界上沒有別的地方使用這種語言。
巴貝多(166平方英里,人口253,000),一個人口稠密的加勒比海島國,是世界上文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約佔百分之一。
安道爾(179平方英里,人口14,000)位於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一個多山隱蔽處,非公開的營生是往返走私,公開的營生是旅遊,遊客來這里滑雪或捕捉大鱒魚。
最後還有富裕的新加坡(225平方英里,人口1,988,000,),這里的餐館供應世界上最吸引人的美食。

8. 聖潘克拉斯火車站的歷史

車站最早的需求來自米德蘭鐵路公司。在1860年代之前,該公司的主要服務集中於米德蘭茲和倫敦北部的線路,但是並沒有一條通往首都中心區的路線。1840年開始,米德蘭進出倫敦的火車都在尤斯頓車站停靠,並經由倫敦和西北鐵路和一個在拉格比的道口行駛。很快,在拉格比的堵塞和列車晚點由於服務的擴大而變成了家常便飯。在鐵路投機的瘋狂時代後期,一條新的倫敦鐵路線於1845年被提上日程。1846年,大北線的規劃被議會通過,而一條自萊切斯特至希欽斯的米德蘭鐵路支線在1847年獲准。大北線鐵路正在建造的時候,米德蘭支線卻在1850年因財政問題被放棄。來自萊切斯特郡、北安普頓郡和貝德福德郡的商業壓力(尤其是來自掌握線路周邊12%土地的威廉·惠特布雷德)使得支線重新提上日程。線路在1853年在一次提交給議會,並獲得通過。建造工作很快開始,但是修建的速度並不快——線路直到1857年中才開啟使用。米德蘭鐵路公司的運力大幅增長,在隨後7年間,它獲得了最高20000英鎊的運營額。現在,米德蘭鐵路公司擁有
了兩條進出倫敦的鐵路線,分別停靠在尤斯頓車站和國王十字車站。鐵路交通迅速增長,尤其是受到煤炭交易的影響——米德蘭鐵路公司在1852年的煤炭運輸量大約在進入倫敦的所有運輸公司中排名第五。在1862年中期,由於世界博覽會帶來的巨大交通壓力,大北線鐵路公司和米德蘭鐵路公司在運力分配上出現了矛盾。這被認為是刺激了米德蘭公司,使它開始建造自己的新線路。這條線路自1862年10月開始修建,有80千米長,自貝德福德至倫敦。然而,在此之前的1861年,米德蘭公司就已經開始購買聖潘可拉斯地區的大量土地。
聖潘可拉斯地區當時是著名的貧民窟,並不受人喜歡。當時這個地區的地標是艦隊河、攝政運河、一個燃氣廠,以及聖潘可拉斯老教堂和大面積的墓地。米德蘭鐵路公司為新的終點站選址在「新路」(後來的尤斯頓路)旁,在尤斯頓車站東邊幾百米的地方,緊鄰國王十字車站的西側。雖然教堂和燃氣廠為線路的修建製造了麻煩,但是最初的計劃仍是像國王十字車站一樣,挖一條隧道穿過運河。這片區域當時是居住區,有薩默斯鎮的地產,和瓊脂鎮的貧民窟。地產的擁有者把這塊地用19500英鎊賣掉,之後沒有賠償就把所有居民趕走,這樣他可以再得200英鎊。教堂被拆除,但在1868至1869年在肯迪什鎮花12000英鎊建造了一個新的教堂用來替代老教堂的功能。
米德蘭公司決定用隧道將這個地區同新的大都會線連接起來。這條隧道在1863年開始運營,列車在尤斯頓路地下由帕丁頓開往法靈頓街。 崎嶇不平的地面和地塊不規則的形狀給車站的設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這激勵了米德蘭鐵路公司的設
計人員,他們想用一座設計巧妙的車站來給倫敦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借鑒了尤斯頓車站的華麗裝飾和著名的拱頂、路易斯·庫比特在國王十字車站的成功設計、帕丁頓車站創新的鐵和玻璃結構,以及查令十字車站和坎農街車站的單跨式屋頂設計。米德蘭公司的咨詢工程師威廉·亨利·巴洛做出了車站的第一個整體的設計。巴洛說服了公司去更改最初的計劃,把車站用鐵質框架抬升6米,這樣一來,框架可以為車站提供一個可用的地下室空間,也可以讓駛入的列車通過一座橋跨越攝政運河,而非原先計劃的隧道。巴洛和羅蘭·梅森·奧迪什合作設計的74米寬的單跨拱頂是當時最大的拱頂,它使得車站可以最大限度地,沒有障礙地利用拱頂下方地空間。車站前側的橫截位置設計了一個酒
店。整個設計在1865年初獲得批准。1865年5月,米德蘭公司舉辦了一場比賽,以獲得最好的車站具體設計。11位建築家受邀參加了比賽,並在同年8月提交了設計。1866年1月,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的哥特復興式設計被選中。這個設計頗有爭議,因為斯科特的設計花費高達315000英鎊,是所有設計里造價最高的。車站宏偉的正面外觀符合米德蘭公司建造倫敦最出眾車站的想法,因此在比賽中勝出。雖然車站的成本通過幾次修改一點點地降了下來,但是車站整體的宏偉設計保留了下來。
除了頂棚單獨建造之外,車站的建築預算最初是310000英鎊,但在一些爭執之後華寧兄弟320000英鎊的
投標中標。頂棚則交給了巴特利公司,預算是117000英鎊。1864年秋天,車站的建築工作開始。建築者在運河上搭建了一座臨時的橋,而且破壞了薩默斯鎮和瓊脂鎮。車站建築的實際施工因技術問題拖延很久,直到1866年7月才開始,而頂棚的建築過程中,技術問題更是司空見慣。墳地造成了最大的問題——主要的鐵路線要經過一座橋跨越墳地,而一條通向大都會線的支線又要經過隧道下穿這篇地區。施工方預料到了遺骨的問題,但是一開始並沒有好好處理。隧道的建設由於人體遺骨和棺材的處理而大大拖延。連接線的施工在1867年1月最終完成。
公司希望可以在1868年1月之前完成必要的建築。瓊脂鎮的貨站在1867年9月迎來了第一輛列車,但通過大都會線的客運直到1868年7月才開始。但是,10月1日車站啟用的時候它還沒有完工。頂棚的最後一根支架剛剛在9月中旬裝上,整個車站內有大量的臨時建築。第一輛列車是發往曼徹斯特的快速列車,它在肯迪什鎮車站(Kentish Town station)到萊切斯特的156千米的路程中一直都沒有停,這在當時創下了世界紀錄。
車站地下室被用來存放來自特倫特河畔伯頓的啤酒桶。
米德蘭大酒店的建築工作直到1868年中才開始。酒店由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設計,直到1873年5月5日才對外開放。附屬部件的工作由於米德蘭公司裁減了斯科特鋪張浪費的開銷而變得很有爭議。在1876年末,斯科特被付清工資而解僱。建築的整體花費是438000英鎊。第一眼看上去,酒店建築是富有色彩的義大利式哥特建築——這是響應約翰·拉斯金的「來自威尼斯的石頭」——但是仔細看,它吸收了各個時期很多國家的建築風格。從這種兼容並蓄的風格中,斯科特看到,一種新的流派將要誕生。
米德蘭鐵路公司進行了接下來的建築工作。公司在通往曼徹斯特、諾丁漢、設菲爾德和卡萊爾的線路開通之後進行了一些擴建。 20世紀從整體上說,並沒有很好地對待聖潘可拉斯車站。1921年的鐵路國有化法案強迫米德蘭鐵路公司同倫敦和西北鐵路(LNWR)合並成倫敦、米德蘭和蘇格蘭鐵路(LMS)。LMS使用LNWR的尤斯頓車站作
為自己在倫敦的終點站。 米德蘭大酒店於1935年關閉,酒店建築被用作辦公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轟炸毀壞了車站的頂棚,直到戰後才恢復。在1948年,合並自各大鐵路公司的英國鐵路成立之後,原先LMS的運營業務沒有受到影響。自倫敦始發的列車中,在倫敦附近的列車到達北沃爾維奇、聖奧爾本斯和貝德福德;長距離的列車則駛向格拉斯哥、利茲、諾丁漢、設菲爾德和曼徹斯特。
在1960年代,聖潘可拉斯站開始顯得多餘,有人試圖關閉車站,並拆除酒店(現在被稱作聖潘可拉斯庭)。這種嘗試引來了以當時的桂冠詩人約翰·貝傑曼(英語:John Betjeman)為首的人們的強烈的反對,並最終沒有成功。
在1986年英國鐵路逐漸部門化的過程中,通向東米德蘭茲的干線服務分給了城際列車部門(原米德蘭公司的一部分),而通往聖阿爾本斯、盧頓和貝德福德的業務則分給了東南鐵路網。在同一時期的1988年,雪丘隧道(英語:en:Snow Hill tunnel)因泰晤士聯線(英語:Thameslink)的建成而重新開放,於是多數市郊鐵路列車改走了這條路線。但是,聖潘可拉斯站仍舊只停靠原先米德蘭主幹線通往萊切斯特、諾丁漢和設菲爾德的列車,只有少部分通往貝德福德和盧頓的列車停靠。這導致車站的車流量很少,以至於車站幾乎不再使用。
1996年4月28日,在英國鐵路重新私有化之後,聖潘可拉斯車站的長距離列車經營權給了米德蘭干線公司(英語:Midland Mainline)——一個由國家快速鐵路集團(英語:National Express Group)掌握的鐵路運營商。一些少量的市郊鐵路列車仍舊在聖潘可拉斯車站停靠,自1997年3月2日起的運營商是泰晤士聯線公司(英語:Thameslink (train operating company))。
米德蘭干線公司曾有過運營自聖潘可拉斯車站到紐卡斯爾和曼徹斯特的計劃,但是很快就擱置下來。後來開行了一些往返利茲的列車。在2000年代,西海岸主幹線的重組讓聖潘可拉斯又有了前往曼徹斯特的列車——這一次是經過希望谷的線路。 最初海峽隧道鐵路連線(CTRL)的規劃是從隧道連接到倫敦的東南部,之後在國王十字車站附近設置一座地下車站作為終點站。但是這個規劃後來的變動——這要歸功於當時的英國副首相邁克爾·赫塞爾廷對倫敦東部再城市化的推動——將線路進入倫敦的規劃改為從東邊進入。這使顯得多餘的聖潘可拉斯車站有了成為終點站的可能——經由車站的咽喉處的北倫敦線(North London line)
但是使用北倫敦線的想法被認為不切實際,這個想法也在1994年被當時的交通運輸大臣約翰·邁克格雷格以「難以建設,且破壞環境」的理由拒絕。不過,這個想法的核心——使用閑置的聖潘可拉斯車站作為終點站——保留了下來。新的計劃是專門建設一段20千米長的隧道。
在英國鐵路私有化期間成立的倫敦和大陸鐵路(London and Continental Railways,LCR)被選中進行聖潘可拉斯車站的重啟工作、鐵路連線的建設工作和歐洲之星列車在英國的運營工作。LCR公司自英國鐵路私有化以來一直擁有聖潘可拉斯車站的運營權以恢復車站的使用。盡管1998年的財政困難、2001年鐵路線路公司(Railtrack)的倒閉使得計劃有了一些改動,但是LCR仍然保留了聖潘可拉斯車站的運營權。
重建的設計和管理工作由多個公司合資的鐵路連接工程公司(RLE)代表LCR進行。最早的設計是由過去不列顛鐵路公司的室內建築設計團隊的帶頭人——尼克·德比郡完成的。而主要的詳細計劃則是由福斯特夥伴公司的阿拉斯泰·蘭斯里完成的——他是尼克·德比郡過去的同事。
為了容納超長的歐洲之星列車,並為國內線路和通勤列車提供站台,車站頂棚將以一個平的頂棚的形式向北延伸。在擴建的頂棚下計劃建造13個月台。前往東米德蘭茲的列車將在西側的月台停靠,歐洲之星列車將在中部停靠,前往肯特的高速列車則將佔用東邊的幾個月台。歐洲之星的月台和一個米德蘭列車的月台將延伸進入原來的巴洛式頂棚。要乘坐歐洲之星列車的旅客將經過車站西側的出發大廳,之後經過一座跨越鐵軌的橋到達月台。而經歐洲之星到達的乘客將從車站北邊新的大廳離開車站。
這個初始的計劃後來被修改,乘客改從下方進入歐洲之星月台,這可以使車站地下室的功能最大化。阻礙視線的天橋則被取消。進入原有頂棚的米德蘭站台也被取消,這樣可以在站台層上開一個採光井,以使自然光可以進入地下室。 在擴建之前,車站電力市郊鐵路用的接觸網電線被拆除,以便於車站改造。因而,所有來自貝德福德和盧頓的列車都改走國王十字泰晤士聯線車站(Kings Cross Thameslink railway station)。
在2004年,擴建頂棚的東邊部分完工,於是原有的頂棚關閉改造。從2004年4月12日起,米德蘭主幹線的列車在擴建部分的臨時車站停靠。
從這時開始,擴建部分西側地下的泰晤士聯線上方開始擴建一個「盒子」車站,以後為這條線路列車停靠提供月台。由於泰晤士聯線有一部分經過擴建車站的下面,所以自肯迪什鎮車站(Kentish Town station)至國王十字泰晤士聯線車站的隧道自2004年11月11日至2005年5月15日封閉。為了避開這段隧道,從北邊來的泰晤士聯線列車停靠在和米德蘭主幹線相同的臨時車站,而從南邊來的列車則停靠在國王十字泰晤士聯線車站。
在封閉改造之後,新的車站仍然只是一個混凝土空殼,不能接待旅客。泰晤士聯線的列車恢復了原來的線路,經過新建的車站,但是不停靠。「盒子」車站的裝修並不包含在給CTRL公司的預算中,而是另外的泰晤士聯線計劃(Thameslink Programme)的任務。運營商希望看到「盒子」車站和新的國際部分同時啟用,於是對政府進行了游說,但是政府並沒有給他們提供額外的資金。這樣一來,在線路封閉結束之後,車站沒能立即開始裝修。最終,在2006年2月8日,時任英國交通運輸大臣的阿利斯泰爾·達林公布了5千萬英鎊的裝修預算和1000萬至1500萬的鐵路訊號和其他建設資金。
2005年,將原來的米德蘭大酒店翻新擴建成酒店和公寓的計劃獲得許可。
在2006年中期,車站擴建部分的西半部完成。同年7月14日,米德蘭主幹線列車從東邊的臨時車站移到了西邊的正式停靠地。
根據2007年11月英國廣播公司第二台的廣播,車站擴建的總投資在8億英鎊左右,而原先的預計是3億1千萬英鎊。 從2007年10月30日至11月上旬,歐洲之星公司進行了一次測試:共有6000人參加了涉及檢票、人流量控制和列車離站的測試,這些測試者都三次乘坐列車離開車站,到車站外的隧道口,再返回。在2007年11月4日,第一輛歐洲之星測試列車從巴黎北站出發到達聖潘可拉斯車站。兒童插圖畫家昆廷·布雷克被委託把一個「假想的歡迎隊伍」畫在一幅巨大的壁畫上,以遮蓋車站出口對面搖搖欲墜的老建築。
聖潘可拉斯車站重新啟用後官方更名為「聖潘可拉斯國際火車站」。在2007年11月6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菲利浦親王的陪伴下開啟了第一高速鐵路。
我很高興能正式啟用第一高速鐵路——英國首條高速鐵路,並重新啟用宏偉的聖潘可拉斯國際火車站。
在精心設計的啟動儀式上,迪摩斯·韋斯特扮演亨利·巴洛致詞。儀式上還有皇家愛樂樂團和歌手萊馬、凱瑟琳·詹金斯的表演。在精心搭建的鐵路劇場里,第一輛英鐵395型電力動車組和兩輛歐洲之星列車在乾冰製造的煙霧里駛入車站。
向公眾開放的歐洲之星列車服務從2007年11月14日開始。在一個小型的儀式上,工作人員為歐洲之星站台剪綵。
雖然通往肯特的列車直到到2009年都將是空的,但是車站的布局沒有改變。在歐洲之星開通的同月,車站
的國內路線開通——仍是傳統的東米德蘭茲方向,但是運營商變成了同名的東米德蘭茲鐵路公司(East Midlands Trains)。2007年12月9日,低級別的泰晤士聯線服務啟用。這也意味著國王十字泰晤士聯線車站的關閉。由於這些線路最後使用了聖潘可拉斯車站,線路的運營商已經於2006年4月1日易手為第一首都連線(First Capital Connect)。

9. 第二次世界大站發生在哪

一定在人口最多的中國,我告訴你在哪裡。

北京西站最大,改建後的北京南站將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但這只是世界第一次大站。

那麼世界第二次大站在哪呢,中國廣州番禺火車站(正在動工,還未建成,慢慢期待吧)。

順便推薦一下,了解這個沒意思,有機會去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才有意思,例如

歐洲戰場
亞洲戰場
非洲戰場
大西洋戰場
太平洋戰場

歐洲戰區
德國吞並奧地利後,又把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捷克地處歐洲心臟,資源豐富,工業發達,久為德國垂涎。1938年4月,希特勒授意居住在捷克境內蘇台德地區日耳曼族人「自治」,企圖將捷克最重要的工業區蘇台德地區歸入德國。在捷政府堅決反對和蘇聯支待下,捷政府果斷鎮壓親德分子叛亂,將35個裝備精良的現役師和40萬後備軍投入戒備。准備尚不充分的納粹德國不得不暫時退步,轉而對英、法施加外交壓力,企圖用外交手段吞並捷克。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腦背著捷克政府簽訂《慕尼黑協定》,向德國出賣蘇台德地區。一向把英、法奉若「保護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國限定時間內,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協定。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後,加緊實施佔領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動。3月15日,德軍佔領捷克首都布拉格。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將捷克納入德國版圖。德國佔領捷克全境後,掌握了歐洲中心地帶,與義大利聯成南北一片,極大改善了德國的勢態,使德國軍事力量顯著增強。希特勒一直把波蘭當作向東擴張「生存空間」的主要障礙。1939年4月3日,希特勒制定了入侵波蘭的「白色方案」。為製造入侵波蘭借口,一批德國黨衛軍偽裝成波蘭軍隊,「襲擊」了位於德波邊境的一家德國電台。希特勒借口「自衛」,下達了入侵波蘭的作戰命令。9月1日凌晨,德國出動57個師(150萬人),在2300架飛機、2500輛坦克掩護下,對波蘭發動全面進攻。戰爭伊始,德軍飛機狂轟濫炸波蘭主要軍事設施、機場、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德軍攻勢兇猛,南北兩個集團軍成鉗形攻勢夾擊波軍,波蘭空軍500餘架作戰飛機未及起飛,即被炸毀於機場,大量火炮、汽車、輜重來不及撤退便落入德軍之手,倉促應戰的波軍以20個師投入戰斗。裝備陳舊且無准備的波軍,未及實施堅決抵抗即被德軍包圍。德軍以每日50-60公里的速度推進,波軍所有防線均被德軍突破,整個國家處於危急之中,對波蘭防務承擔義務的英、法,對德「宣戰」後卻按兵不動。英、法的「靜觀」使德軍得以集中全力對付波蘭。9月8日,德軍坦克進至波蘭首都華沙外圍。16日,德軍南北集團軍群在弗洛達瓦地區會師,完成對波軍主力包圍。9月17日,波蘭政府逃至羅馬尼亞(後留亡英國)。9月30日,華沙守軍和居民的自發抵抗在德軍轟炸炮擊下瓦解,波蘭淪亡。德軍戰領華沙後,進行了大規模報復性破壞和屠殺。 德國佔領波蘭後,利用英、法的「綏靖」主義,加緊進行侵略北歐、西歐的准備。1940年4月,德軍開始在西線發動進攻,主要目標為法國。為解決進攻法國的後顧之憂,1940年9月,德國向丹麥、挪威政府提交最後通牒,要求兩國立即接受「德國保護」。丹麥國王懼於德國武力,宣布投降,德軍隨即佔領丹麥。挪威國王哈桑七世拒絕德國要求,力主抵抗。但國防部長、法西斯分子吉斯林卻策動親德勢力破壞抗戰。6月10日,德軍佔領挪威全境,吉斯林組織傀儡政府。哈桑七世出走英國,建立流亡政府。德軍在進攻挪威同時,開始對法國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進攻。1940年5月10日,德空軍大批飛機猛烈轟炸法國北部和荷、比、盧境內72處機場。接著,德傘兵部隊搶占機場、橋梁和戰略要點,戰爭全面爆發。德軍共投入136個師(其中包括10個坦克師、7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分3個集團軍群,同時向法國和荷、比、盧推進。在德軍猛烈突擊下,荷軍只堅持5天即宣布投降,荷蘭女王政府逃亡倫敦。5月26日,比利時國王宣布投降,20萬比軍為德軍俘虜。面對德軍猛烈攻勢,法軍和駐法英國遠征軍節節敗退。5月31日,德軍繞過設防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出其不意地以大批坦克直插阿登山脈,迂迴攻入法境。5月20日,德軍在地空火力掩護下,強渡馬斯河,全殲法第9集團軍。5月20日,德軍直撲英吉利海峽。5月20日,德軍佔領加來,距海岸僅數十公里,形成對英法聯軍夾擊態勢,40萬敗退的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附近地區陷入絕境。此時,希特勒突然下令德軍坦克部隊停止追擊,只使用空軍轟炸。絕處逢生的英法聯軍緊急徵用943艘艦船,在皇家空軍掩護下,將33.18萬名潰不成軍的英法士兵撤至英國,未及撤退的4萬法國士兵被德軍俘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敦刻爾克撤退後,法國形勢日見危機。6月5日,德軍突破「魏剛」防線,直逼首都巴黎。6月10日,趁火打劫的義大利投入32個師,從背後對法國發動進攻。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德軍兵不血刃佔領巴黎。6月16日,雷諾政府辭職, 貝當出任總理,決定停戰投降。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該協定把法國肢解為兩部分,德軍佔領法國北部地區,佔領費由法國負擔,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法軍全部解除武裝,重武器交給德國。法國淪陷後,主戰派、國防部次長戴高樂飛往倫敦,組織法國軍民繼續抵抗。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法西斯德國軍隊席捲歐洲大陸,先後佔領了奧、捷、波、比、挪、荷、丹、羅等10餘國領土,軍事、經濟實力空前膨脹。

蘇聯戰區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然進入蘇聯。德國的戰略企圖是:集中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對蘇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將蘇軍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趨直入,粉碎蘇軍抵抗,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河一線,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癱瘓蘇聯經濟,從而擊敗蘇聯。戰爭爆發前,德國總兵力約730萬人,侵蘇兵力550萬人(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軍隊)。計有190個師(內有19個坦克師、14摩托化師、坦克約4300輛、火炮4.72萬門);空軍作戰飛機4980架;海軍作戰艦艇192艘。德軍的部署是:以「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團軍群分別向列寧格勒、莫斯科、基輔三個方面實施主要突擊,另以德軍「挪威」集團軍、芬蘭集團軍分別向摩爾曼斯克和列寧格勒實施輔助突擊。戰爭開始後,蘇軍總兵力為537.3萬人,部署在西部各邊境軍區的兵力為268萬人,計有陸軍170個師另2個旅,火炮3.75萬門,新型坦克1475輛和大量的舊式坦克,新型作戰飛機1540架以及大量舊式飛機,作戰艦艇396艘。蘇聯計劃以邊境掩護部隊抗擊德軍突擊,保障蘇軍主力展開和集中,然後再以進攻消滅突入之德軍,將戰爭推至敵國領土。整個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1941.6.22-1942.11.18)德軍發動戰略進攻,蘇軍實施戰略防禦。戰爭初期,德軍利用暫時優勢(突然進攻、裝備先進、軍隊已有作戰經驗)和蘇聯判斷失誤、戒備不足的弱點,一舉突破蘇軍防禦,在蘇西部地區推進約600公里,佔領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全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大部,並於9月初封鎖列寧格勒,攻佔基輔。蘇軍最初試圖以進攻對付德軍,但在遭受嚴重挫折和損失後,被迫轉入戰略防禦。9月底,德軍大舉進攻莫斯科,蘇軍在敵後游擊戰爭配合下,以積極防禦疲憊和消耗德軍,於12月轉入反攻,蘇軍勇敢作戰,消滅和擊潰德軍大量兵力。翌年4月,取得了莫斯科會戰勝利,初步穩定了戰局,粉碎了德國「閃電戰」企圖。1942年5月,蘇軍在哈爾科夫和克里木作戰失利。德軍加緊向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進攻,企圖從東南方向迂迴莫斯科,佔領蘇聯石油產地巴庫和頓巴斯,蘇軍被迫再次轉入防禦。經過激烈頑強的戰斗,至11月,蘇軍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從而為集結兵力,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1942.11.19-1943.12)蘇軍展開戰略反攻,蘇德戰場形勢發生根本轉折。1942年,蘇聯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軍工生產能力已恢復並有較大發展。提供給軍隊的新式裝備逐漸增多,美英也向蘇聯提供大批武器裝備。中國抗日戰爭牽制了日軍主力,大大減輕了蘇聯後顧之憂。在這種情況下,蘇軍於11月在斯大林格勒開始大規模反攻,1943年2月,蘇軍合圍並殲滅了德軍精銳部隊鮑羅斯兵團,根本扭轉了蘇德戰場局勢。爾後,蘇軍又向頓河上游、庫爾斯克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發展進攻。同年1月,蘇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在外高加索方向轉入進攻。4月初,解放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7、8月間,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又取得重大勝利。從此,蘇軍奪得戰略主動權,德軍被迫轉入全面防禦。8月,蘇軍在盧基到黑海長達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轉入全面進攻,到11月份,已收復近一半失地,解放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輔等城市。

第三階段(1944.11.5-1945.5.5)蘇軍全面戰略進攻,法西斯德國徹底失敗。1943年,美英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陸,開辟第二戰場,歐洲各國人民抵抗運動和起義風起雲涌。德國企圖以戰略防禦拖延對蘇戰爭,以便同英美單獨講和。為徹底擊敗德國,蘇軍開始從巴倫支海到黑海的整個蘇德戰場發起進攻,連續進行解放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地區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等一系列大規模進攻戰役,殲滅大量德軍,收復全部失地,佔領芬蘭和挪威部分國土,並攻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國土。上述各國和阿爾巴尼亞人民抗德武裝力量,在蘇軍支援下紛紛光復國土。1945年春,蘇軍在波羅地海至多瑙河全線發起進攻,先後進行了維斯瓦河棗奧得河戰役、東普魯士戰役等進攻戰役,4月16日,蘇軍攻城集團在強大地空火力支援下,對柏林發起總攻,消滅殘余德軍,佔領德國東部和奧地利東部。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8日,法西斯德國無條件投降。在長達4年的衛國戰爭期間,蘇軍共消滅和擊潰德國及其盟國軍隊607個師,佔德軍及其盟軍在整個戰爭中損失的全部師數的77.5%以上。德軍死傷達1000萬人以上,其2/3的武器裝備被蘇軍繳獲和擊毀。蘇軍戰斗減員1600萬人,平民傷亡超過2000萬人。蘇聯為戰勝法西斯德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戰區
1931年9月18日,占據東北地區的日本關東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東北軍)發動進攻。由於國民黨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國駐軍不戰而退。僅4個月時間,東北全境淪陷。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組織抗日武裝,東北軍部分愛國軍人組成「抗日義勇軍」,堅持游擊戰爭,不斷打擊日軍。1933年1月,日軍開始進攻華北,馮玉祥將軍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將日軍逐出察境。但由於蔣介石與日軍重兵威脅、夾擊,同盟軍失敗。至1935年底,日軍控制了河北、熱河、察哈爾和綏遠省廣大地區。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南郊盧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遭到國民黨駐軍堅決抵抗,從此中國進入全面抗戰階段。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中國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形成兩個戰場: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救亡運動推動和英、美支持下,在抗戰初期積極抵抗日軍,進行了一系列規模較大的戰役,如忻口戰役、淞滬戰役、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和廣州會戰等,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和消耗。台兒庄一戰,國民黨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一舉殲敵萬余,給日軍以沉重打擊。但是,由於國民黨政府和軍隊執行片面抗戰路線,採取消極防禦的作戰方針,數百萬軍隊在日軍壓力下節節敗退。至1938年10月,北下、天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及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廣州、廣東、湖北等省大片國土相繼淪於敵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急的生死關頭。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經長徵到達陝北的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全面抗戰路線。1936年12月12日,抗日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以「兵柬」形式扣押蔣介石,逼迫蔣同意聯合中共抗戰。伺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和新四軍,奔赴抗戰前線,先後取得了平型關戰斗,雁門關伏擊戰、夜襲陽明堡等重大勝利,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日軍佔領廣州、武漢後,由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後方屢遭八路軍、新四軍打擊,1939年以後,基本停止了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進攻,將主力轉用於敵後解放區戰場。抗日戰爭的主戰場轉移至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根據地,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為解除後顧之憂,日軍從1939年底開始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盪」作戰,推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為粉碎日軍「掃盪」,八路軍以破壞正太鐵路為目標,發起「百團大戰」。戰役自1940年8月開始至12月止,共斃傷日偽軍4萬餘人。日軍遭此嚴重打擊後,遂將敵後八路軍、新四軍作為主要作戰對象,集中優勢兵力,反復以「清剿」、「掃盪」形式破壞敵後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的時期。由於敵強我弱,斗爭殘酷,八路軍、新四軍由50萬銳減到40餘萬,大批根據地復淪於日偽軍之手。八路軍、新四軍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堅待敵後抗戰,牽制了大批日軍。1941年12月9日,國民黨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宣言》,結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發起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先後奪取了平漢路南段、粵漢和湘桂3條鐵路干線,國民黨軍隊接連失利,丟失大片國土。與此同時,日軍繼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八路軍執行「敵進我退」方針,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到處打擊敵人,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積小勝為大勝,逐步改變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粉碎了日軍「以戰養戰」的企圖。 1944年,各敵後抗日武裝開始對日軍局部反攻,消滅日偽軍20餘萬人,光復大片國土。這些勝利,不僅有力地支援了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的作戰,而且有利於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對日軍的戰略反攻。1945年春,八路軍、新四軍繼續對日偽軍進行攻勢作戰,取得重大勝利。抗日根據地發展到19塊,總面積9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91萬人(另有民兵200萬人)。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對日軍佔領的中心城市、交通線的戰略包圍。1945年5月,蘇、英、美盟軍取得徹底戰勝德、意法西斯的偉大勝利,日本法西斯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在有利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對日軍發起大反攻。在中國軍民全面反攻;蘇軍進入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英、美軍隊直逼日本本土的聯合打擊下,日本軍事力量迅速瓦解。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取得最後勝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國主義戰爭的完全勝利。中國人民在戰爭中付出了巨大代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平民共傷亡1800餘萬,軍隊傷亡380萬人,財產損失和戰爭消耗1000多億美元。日軍被中國軍隊殲滅133萬餘人(不包括在東北地區前6年傷亡數和在滇緬作戰中被中國軍隊斃傷數)。日本戰敗後,向中國軍隊投降的日軍共128萬。

太平洋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進行的旨在粉碎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戰爭。1940年以後,日本為擺脫侵華戰爭僵局,改善戰略態勢,決定乘歐洲戰事正酣之機,奪取英、美、荷在亞洲的殖民地,掠奪東南亞戰略物資,建立「大東亞共榮圈」。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海軍上將山本五十六率領下,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取得重大戰果,使美太平洋艦隊失去戰鬥力。遂後,日軍轟炸菲律賓,登陸馬來亞,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

日本調用11個陸軍師團,艦船205艘,飛機2300架,共約40萬人。在半年多時間里,日軍先後侵佔了泰國、香港、馬來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緬甸、索羅門群島及阿留申群島部分地區。美國由於缺乏戰爭准備,初期遭受嚴重損失。在對德、日兩面作戰的情況下,美國執行先歐後亞的作戰方針,在太平洋地區進行防禦和牽制性作戰,然後視歐戰結局,再行反攻。1942年3月,美國建立了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個戰區司令部(總司令分別為尼米茲和麥克阿瑟),開始局部反攻。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首挫日軍,迫使日軍停止向莫爾斯比港推進。不久,又在中途島海戰中給予日本聯合艦隊沉重打擊,一舉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掌握了作戰主動權。

同年8月至次年2月,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群島登陸與日軍展開激烈爭奪戰,重創日本陸海軍,戰略形勢發生根本轉變。此後,日美雙方在太平洋中部島嶼展開激烈海空戰。不久,美軍收復阿留申群島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1943年11月,美軍轉入全面進攻。麥克阿瑟一路由新幾內亞西進爾後北上,尼米茲一路經中太平洋特魯克群島西進,向菲律賓方向分進合擊,切斷日本往南洋的海上交通線。日本雖竭力增兵,但由於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終無法挽回敗局。1944年,美軍控制中太平洋,佔領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登陸菲律賓。1945年初次占沖繩,取得進攻日本本土前進基地,美英海空軍加強對日本本土戰略,轟炸和海上封鎖。5月8日,德國投降,日本徹底孤立。8月6日和9日,美國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數十萬平民傷亡。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進軍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群島。中國抗日軍民發起全面反攻。在各國軍民共同打擊下,日本侵略軍迅速崩潰。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伊始,日軍偷襲珍珠港。對掩護和保障其前進戰略計劃的實施有重要意義,但卻因此把美國拖入了戰爭,是戰略上的失策。太平洋戰爭中,雙方海軍艦隊核心已由戰列艦讓位於航空母艦。戰爭結果表明:艦載航空兵對確保海上交通線和掌握制空權、制海權有重大意義,用快速航空母艦編隊消滅日軍海空部認、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實施越島作戰,是美軍取得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第一大火車站是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還有多少個省沒出現新冠肺炎 瀏覽:637
英國的微信怎麼使用 瀏覽:354
如何用美食擺出中國國旗 瀏覽:958
合肥到越南機票多少錢 瀏覽:103
伊朗有什麼要注意什麼 瀏覽:9
越南簽證一月多少錢 瀏覽:439
印度的洋芋有哪些 瀏覽:82
去英國停車費多少錢 瀏覽:671
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讀後感 瀏覽:403
英國霸權主義什麼時候 瀏覽:350
越南每年有多少涉外婚姻 瀏覽:174
印尼燕窩毛料在哪裡采購 瀏覽:598
英國的首相和女王都有什麼用 瀏覽:269
印尼的吉祥物是什麼 瀏覽:15
印尼抗癌葯多少錢 瀏覽:798
去英國郵寄什麼快遞 瀏覽:586
我們中國的疫情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8
越南都有哪些鞋廠 瀏覽:872
印尼金珍珠多少錢一克 瀏覽:520
2020越南qdp總量是多少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