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義大利三大峰在哪
勃朗峰(法語:Mont Blanc,義大利語:Monte Bianco,意為白色之山),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最高峰.
杜富爾峰Dufourspitze
義大利語作Punta Dufour.又名「羅莎峰」(Monte Rosa).在瑞、意邊境,布里格(Brig)西南45公里(28哩)的彭尼內山玫瑰山地中.海拔4,634米(15,203呎),為瑞士最高峰,也是僅次於勃朗峰的阿爾卑斯山第二高峰.1855年英國探險隊首次攀登此峰.瑞士-義大利邊界的本寧阿爾卑斯山脈(Pennine Alps)的山嶽,終年積雪,有10座山峰,4座位於邊界,5座在義大利一側.第十座杜富爾峰(Dufourspitze)是該群山及瑞士最高峰(4,634公尺〔15,203〕呎).北坡有戈爾納(Gorner)等冰川匯合於采爾馬特(Zermatt)附近.
大喬拉斯峰(法語:Grandes Jorasses)一譯大若拉斯山,為法國和義大利交界處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中的一座山峰,海拔4208米.大喬拉斯峰的北坡非常險峻,與馬特洪峰、艾格峰並稱為歐洲三大北壁.為著名的攀岩勝地.
Ⅱ 歐洲最高的山脈是什麼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2)義大利最高山是哪個山擴展閱讀:
在阿爾卑斯山脈范圍內,各地的高度和形態大不相同:有主山脈周圍低窪的前阿爾卑斯形成褶皺的沉積物,也有內阿爾卑斯結晶體地塊。從地中海到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段、中段和東段,各段都有幾個不同的小山脈。
冰川作用改變了自然環境:谷地的氣候比周圍的高處溫和得多,人類可深入山區建立居民點,交通便利了;由於冰磧沉積,土質也較為肥沃。在現代,仍有嚴重的冰川侵蝕在繼續。在阿爾卑斯山脈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覆蓋著厚達1千米的冰蓋。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為典型。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km²。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千米,面積約130km²。
Ⅲ 義大利最高的山是什麼山大神們幫幫忙
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勃朗峰
Ⅳ 歐洲最高的山峰排名榜
夏蒙尼·勃朗峰(chamonix
mont-blanc;blanc,
mont)
義大利語作monte
bianco(比安科峰)。
勃朗峰
勃朗峰
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也是西歐第一高峰,海拔4810.90米。法語意為「銀白色山峰」。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自小聖伯納德山口向北延伸約48公里,最寬處16公里,包括有塔古爾勃朗、莫迪、艾吉耶、多倫、韋爾特等9座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山體由結晶岩層組成。勃朗峰地勢高聳,常年受西風影響,降水豐富。冬季積雪,夏不融化,白雪皚皚,冰川發育,約有200平方公里為冰川覆蓋,順坡下滑,西北坡法國一側有著名的梅德冰川,東南坡義大利一側有米阿傑和布倫瓦等大冰川。建有科學研究實驗站。勃朗峰設有空中纜車和冬季體育設施,為登山運動勝地;山峰雄偉,風光旖旎,為阿爾卑斯山最大旅遊中心。勃朗峰下築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國的沙漠尼山谷到義大利的庫馬約爾,長11.6公里,法、意兩國先後於1958年和1959年開工,分別從兩端開鑿,1962年8月會合,1965年建成通車,使巴黎到羅馬的里程縮短了約220公里。
歐洲的山嶽和最高峰(4,807公尺〔15,771呎〕)。山嶽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沿法義邊界延伸、進入瑞士。自瑞士的馬蒂尼(martigny)起,西南綿亘40公里(25哩)左右,最大寬度為16公里(10哩)。最高峰在法國境內。山嶽四周是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graian
alps,南),沙莫尼山谷(chamonix
valley)和薩瓦阿爾卑斯山脈(savoy
alps,西),本寧阿爾卑斯山脈(東北)和庫馬約爾(courmayeur)山谷(東)。山嶽內其他主要山峰有塔庫爾的白朗峰(mont
blanc
tacul)、莫迪山(mont
maudit)、若昂峰(aiguille
geant)、大若拉斯山(les
grandes
jorasses)、多朗山(mont
dolent)和南峰。
白朗峰大約有100平方公里(40平方哩)覆蓋著冰川(因而其名意為「白山」)。一些冰河自中央冰丘瀉下至1,490公尺(4,900呎)以下處。阿爾卑斯山脈第二大冰川——冰海冰川(mer
de
glace)在1930年海拔達1,250公尺(4,100呎)。在17世紀初,冰川前移到沙莫尼山谷底部,摧毀或掩埋了耕地和住房。此後,冰川不時前移和後退。
編輯本段發現
勃朗峰風光
科學家馬泰爾(p.
martel)於1742年,德呂克(jean
a.
deluc)於1770年,及以後的索緒爾(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最早使人們注意到白朗峰是西歐最高的山,促使一些探險家去攀登此峰。沙莫尼的一位醫生帕卡德(michel-gabriel
paccard)及其腳夫巴爾馬特(jacques
balmat)於1786年征服了這座最高峰。帕卡德的成就為登山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第二年索緒爾也登上此峰,超過了他的成就。登山失敗的布里特(marc-theodore
bourrit)出於嫉妒心理,出版了一本書對第一次登山大肆歪曲,揑造謊言說登山之舉應完全歸功於農民巴爾馬特。
Ⅳ 歐洲最高的山是哪個國家的山
厄爾布魯士山,歐洲第一高峰海拔5642m,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龍頭老大」,簡稱「厄峰」。地理坐標為北緯43度21分,東經42度26分,在俄羅斯聯邦的卡爾巴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Ⅵ 歐洲最高的山脈是哪座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在阿爾卑斯山脈范圍內,各地的高度和形態大不相同:有主山脈周圍低窪的前阿爾卑斯形成褶皺的沉積物,也有內阿爾卑斯結晶體地塊。從地中海到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段、中段和東段,各段都有幾個不同的小山脈。
冰川作用改變了自然環境:谷地的氣候比周圍的高處溫和得多,人類可深入山區建立居民點,交通便利了;由於冰磧沉積,土質也較為肥沃。在現代,仍有嚴重的冰川侵蝕在繼續。在阿爾卑斯山脈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覆蓋著厚達1千米的冰蓋。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為典型。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km²。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千米,面積約130km²。
Ⅶ 歐洲最高的山峰是什麼峰
法國上薩瓦省的測量官員近日宣布,根據9月15日和16日的測量數據,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的歐洲第一高峰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這比此前的「官方數據」高出了將近4米。
氣象學家揚·吉貞丹納解釋說,阿爾卑斯山地區的總降水量並沒有增長,但由於受氣候變暖的影響,這一地區的降水變得不均勻。在夏天,頻繁的西風從大西洋上空帶來大量降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降水的形式為溫度較高的黏稠的雪,這些黏稠的雪很容易附著在高山冰層上,並加厚這里的冰層。而在冬天,阿爾卑斯山地區的降水則有所減少,而且冬天冰冷稀薄的雪很容易被風吹到山谷里,很難附著在原有的冰層上。
正是由於這一獨特氣候,勃朗峰海拔4800米以上部分的冰層體積在2007年突然增加了近1萬立方米,這就是它「長高」的原因。
Ⅷ 歐洲最高的山脈是哪座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的山脈,位於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主要分布在瑞士和奧地利國境內。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在阿爾卑斯山脈范圍內,各地的高度和形態大不相同:有主山脈周圍低窪的前阿爾卑斯形成褶皺的沉積物,也有內阿爾卑斯結晶體地塊。從地中海到維也納,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段、中段和東段,各段都有幾個不同的小山脈。
冰川作用改變了自然環境:谷地的氣候比周圍的高處溫和得多,人類可深入山區建立居民點,交通便利了;由於冰磧沉積,土質也較為肥沃。在現代,仍有嚴重的冰川侵蝕在繼續。在阿爾卑斯山脈中,仍有成千平方哩以上的冰川。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覆蓋著厚達1千米的冰蓋。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為典型。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km²。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千米,面積約130km²。
Ⅸ 義大利三大峰在哪
勃朗峰(法語:Mont
Blanc,義大利語:Monte
Bianco,意為白色之山),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90米(2007年9月15日),它是西歐的最高峰。
杜富爾峰Dufourspitze
義大利語作Punta
Dufour。又名「羅莎峰」(Monte
Rosa)。在瑞、意邊境,布里格(Brig)西南45公里(28哩)的彭尼內山玫瑰山地中。海拔4,634米(15,203呎),為瑞士最高峰,也是僅次於勃朗峰的阿爾卑斯山第二高峰。1855年英國探險隊首次攀登此峰。瑞士-義大利邊界的本寧阿爾卑斯山脈(Pennine
Alps)的山嶽,終年積雪,有10座山峰,4座位於邊界,5座在義大利一側。第十座杜富爾峰(Dufourspitze)是該群山及瑞士最高峰(4,634公尺〔15,203〕呎)。北坡有戈爾納(Gorner)等冰川匯合於采爾馬特(Zermatt)附近。
大喬拉斯峰(法語:Grandes
Jorasses)一譯大若拉斯山,為法國和義大利交界處格雷晏阿爾卑斯山脈中的一座山峰,海拔4208米。大喬拉斯峰的北坡非常險峻,與馬特洪峰、艾格峰並稱為歐洲三大北壁。為著名的攀岩勝地。
Ⅹ 阿爾卑斯山海拔多少米
阿爾卑斯山(Alps)是歐洲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經瑞士、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東到維也納盆地,綿延1200千米。寬120—200千米,最寬處可達300千米。山勢高峻,平均海拔約達3 000米左右。聳立於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主峰勃朗峰,海拔4 810米,因峰頂終年積雪而得名,是歐洲第一高峰。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 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 600平方千米,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阿爾卑斯山區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高大的褶皺山脈也是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形成的,角峰、冰川槽谷等是冰川的遺跡。當高大的阿爾卑斯山形成以後,近200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被厚達2 000米的冰層所覆蓋 。冰川侵蝕岩石,鑿地開道,形成了很多突兀的峭壁、尖銳的角峰和冰川槽谷,使山勢顯得特別險峻。
阿爾卑斯山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的許多大河,如萊茵河、多瑙河等,都發源在這里,水力資源豐富。在勃倫納、辛普朗、聖哥達等中、南歐的山口通道,築有鐵路隧道。法國和義大利合建的勃朗峰公路隧道,全長11 600米,使巴黎和羅馬之間縮短了220千米。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物呈帶狀分布,從山腳向上依次可以看到溫濕帶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和高山草地。夏天,這里氣候涼爽,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冬天,這里又成了滑雪、觀賞雪景的理想場所。
阿爾卑斯山可謂是瑞士最靚麗的一條風景線。「艾格爾峰」、「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它位於瑞士的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區占瑞士總面積的69%。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岩洞中的石鍾乳,獨特的動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聖莫里茨高山滑雪場就位於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地帶,是高山滑雪的勝地,曾成功舉辦過兩屆冬奧會。這里有海拔超過3000米的高山滑道,讓你可以化身為翱翔在白色世界裡的雪域雄鷹。冬日的阿爾卑斯山,白雪皚皚,冰川連綿千里,銀白色的山坡陡斜雄偉,是滑雪的最佳場所,也是冬季運動比賽的熱門場地。除1928年和1948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外,1934年、1948年、1974年和2003年的世界滑雪錦標賽均在此舉辦,而奧林匹克雪橇賽和克萊斯特雪橇賽也都指定這里為比賽場地。
阿爾卑斯山系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所產生的結果。阿爾卑斯山綿亘歐、非大陸,有五條主要的山脈:阿爾卑斯山(在瑞士、奧地利一帶)、比利牛斯山(在西班牙、法國、安道爾交界處)、亞平寧山(在義大利半島)、喀爾巴阡山(在巴爾干)和阿特拉斯山(在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北部)。這五條山脈中,阿爾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海(在瑞士境內)拔4810米,是瑞士也是歐洲最高峰,有「歐洲屋脊」之稱。
但在2004年,瑞士有關部門的初步測量顯示,阿爾卑斯山冰川厚度平均已減少了70厘米,2005年則平均減少了60厘米。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大陸冰川平均厚度消減了9.6米。
阿爾卑斯山是歐洲的旅遊勝地,每年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為當地旅遊業創收數百萬美元。但如果積雪不斷減少,勢必影響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歷史概況:
阿爾卑斯山除了主山系外,還有四條支脈伸向中南歐各地:向西一條伸進伊比利亞半島,稱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一條為亞平寧山脈,它構成了亞平寧半島的主脊;東南一條稱迪納拉山脈,它縱貫整個巴爾干半島的西側,並伸入地中海,經克里特島和塞普勒斯島直抵小亞細亞半島;東北一條稱喀爾巴阡山脈,它在東歐平原的南側一連拐了兩個大彎然後自保加利亞直臨黑海之濱。
大約1.5億年以前,現在的阿爾卑斯山區還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後陸地逐漸隆起,形成了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整個山區的地殼至今還不穩定,地震頻繁。近百萬年以來,歐洲經歷了幾次大冰期,阿爾卑斯山區形成了很典型的冰川地形,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銳,山區還有很多深邃的冰川槽谷和冰磧湖。直到現在,阿爾卑斯山脈中還有10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達3600平方公里,比歐洲國家盧森堡還要大。
植被: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物呈帶狀分布。山地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1800米為溫帶森林帶,其下部為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的混交林帶,上部為由雲杉、冷杉、雪松等組成的針葉林;1800~2300米處,為森林上限;以上為高山草甸;再上則為裸露的岩石和終年積雪的山峰。夏天,這里氣候涼爽,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冬天,這里又成了滑雪、觀賞雪景的理想場所。
氣候:
在阿爾卑斯山區,因為四周有高山保護,越深的山谷越乾燥,越高的山峰則有較多雨量。降雪量也是各地區不同。海拔700米的地區,有雪的日子每年約3個月;18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半年;2500米地區,有雪的日子可達10個月,2800米以上地區,則終年積雪。在冬天,阿爾卑斯山區經常陽光普照,而中部地方則相反,陰霾密布。故此冬天是旅遊阿爾卑斯山的最佳季節。
語言:瑞士有四種「國語」,分別是德語、法語、義大利語和一種鮮為人知的「語言活化石」列托羅馬語。列托羅馬語僅在瑞士東部阿爾卑斯山區的
格里松州幾條山谷地區5萬多居民中使用,而且還分成5種彼此互不相通的方言。多少個世紀以來,講列托羅馬語的人數越來越少,被列為「瀕危語言」,同時也受到瑞士各界的重點保護,頑強地在瑞士「大語言」的夾縫中保存了下來,被語言學界稱為「語言活化石」當不為過。
列托羅馬語源於羅馬帝國時代
格里松州位於阿爾卑斯山脈東麓,是瑞士地域面積最廣,語言種類最復雜,但人口密度最小的州,全州只有18萬人。該州的「正式語言」有德語(65%)、列托羅馬語(17%)、義大利語(11%)、其他語言(7%),德語、義大利語、列托羅馬語為本州「正式語言」。
公元前15年,羅馬帝國軍團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橫掃並征服了整個歐洲。當時,在包括今天瑞士格里松州、奧地利蒂洛和義大利倫巴地等地的列托凱爾特人操一種與羅馬人所講的拉丁語不同的方言。隨著羅馬帝國的統治和拉丁化,上述地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當地人不得不學習拉丁語,逐漸形成一種當地語與拉丁語混合的語言,這就是列托羅馬語的源頭,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
公元450年,列托羅馬行省被來自北方的日耳曼人佔領,開始了日耳曼化時代,講德語的部落進入該地區,但一直到19世紀中葉,講列托羅馬語的人仍佔多數。隨著阿爾卑斯山脈南北交通通道的開發,越來越多講德語的人從阿爾卑斯山脈北麓移民到格里松州,德語佔了上風,講列托羅馬語的居民越來越少,逐漸集中到格里松州的山谷地區。記者跟隨列維奧在格里松州的山區驅車而行,四周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皚皚雪峰,雪線以下寸草不生,與瑞士其他地區綠草遍野的田園風光形成強烈反差,山峰與盤山公路之間的落差超過1500米。可以想像,在交通極為不便的時代,當地的人員交往是多麼的稀少。然而,正是這種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使得格里松山谷成為列托羅馬語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