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樣的蜜蜂
中華蜜蜂
1、主要特徵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黃,全身被覆灰色短絨毛。雄蜂體長12.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覆灰色絨毛。中蜂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蜜源缺乏或病蟲害侵襲時易飛逃,適宜在山區、半山區的生態環境中飼養。抗蜂蟎力強,盜性強,分蜂性強,抗巢蟲力弱,常咬毀舊巢脾,抗囊狀幼蟲能力弱,易感染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腐臭病[1] 。
2、分布
中華蜜蜂原產於中國,是中國的土著蜂,適應中國各地的氣候和蜜源條件,適於定地飼養且穩產,尤其是在南方山區,有著其他蜂種不可替代的地位[1] 。
義大利蜜蜂
1、主要特徵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育蟲力強,分蜂性弱,清巢能力強,抗巢蟲。以強群越冬,食料消耗大。採集樹膠能力強,造脾性能好,分泌王漿能力強,並善采儲大量花粉。群勢強而機敏,因此在流蜜良好的情況下,意蜂能表現出特別優越的採集力[1] 。
2、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在我國,意蜂除西藏地區沒有飼養外,全國其他地區均有飼養[1] 。
卡尼鄂拉蜜蜂
1、主要特徵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分蜂性強,不易維持強群。耐寒,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弱,採集樹膠較少。性情溫順,提脾檢查時,不怕光,能保持安靜。采蜜力很強,善於利用零星蜜源,蜜源條件不良時很少發生飢餓現象。採集花粉能力比意蜂差。蜂王呈棕黑色,少數蜂王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紅色環帶,產卵力強。在夏季,只有當粉源充沛的時候,卡蜂才能維持大量子脾;若粉源缺乏,育蟲則受到限制[1] 。
2、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東北部[1] 。
歐洲黑蜂
1、主要特徵
歐洲黑蜂個體較大,腹部寬,覆毛長,絨毛帶窄而疏,幾丁質呈均一的黑色,少數腹節背板第2~3節有棕黃色小斑,但不具黃色環
② 馬蜂蜂王怎麼辨認
馬蜂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蜂王就是從雌蜂中推選出來的,和其它雌蜂沒有什麼區別,就是體形稍大一些。
蜂王體較工蜂長1/3,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蜂王的交尾在飛翔中進行,一生只在一定時間內交尾1次或數次。
交尾後,雄蜂陰莖折斷,很快就死去。蜂王將精子貯存在受精囊內,可供一生之中卵細胞受精用。交尾2~3天後,即開始產卵,已產卵的蜂王,除自然分蜂外,一般不飛離蜂巢。
分蜂時,老蜂王只帶走少數蜜蜂,留多點蜜蜂給新蜂王。蜂王在蜂群中,壽命3~5年。由於年老的蜂王生殖率逐漸下降,在養蜂業中常被人工淘汰。
③ 蜜蜂的資料
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螫針。
蜂王在巢室內產卵,幼蟲在巢室中生活,經營社會性生活的幼蟲由工蜂餵食,經營獨棲性生活的幼蟲取食雌蜂貯存於巢室內的蜂糧,待蜂糧吃盡,幼蟲成熟化蛹,羽化時破繭而出。家養蜜蜂一年繁育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繁育1~3代不等。以老熟幼蟲、蛹或成蟲越冬。
在中國古代就有對蜜蜂及其用途的記載。不少種類的產物或行為與醫學(如蜂蜜、王漿、蜂毒)、農業(如作物傳粉)、工業(如蜂蠟、蜂膠)有密切關系,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人工馴養用來釀蜜的義大利蜜蜂和東方蜜蜂。
(3)義大利蜂王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蜜蜂的內部分工:
1、蜂王
蜂王的任務是產卵,分泌的蜂王物質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發育,並且影響蜂巢內的工蜂的行為。蜂王是由工蜂建造王台用受精卵培育而成的。工蜂對蜂王胎里的受精卵特別照顧,一直到幼蟲化蛹以前始終飼喂蜂王漿,使蜂王幼蟲浸潤在王漿上面。
2、雄蜂
雄蜂的職責是和蜂後繁殖後代。雄蜂一生只有一次與蜂王的交配,交配結束後幾分鍾內死亡。雄蜂數目很多,在一群體內可能近千個。雄蜂的唯一職責是與蜂王交配,交配時蜂王從巢中飛出,全群中的雄蜂隨後追逐,此舉稱為婚飛。
3、工蜂
工蜂是一種缺乏生殖能力的雌性蜜蜂,在蜂群的雌性蜜蜂中,僅有蜂後擁有生殖能力。但有研究發現一些工蜂通過繁殖來延長自己的生命欺騙蜂王。多數的雌蜂在幼蟲時期,僅有最初幾天可食用蜂王漿,之後改餵食一般的蜂蜜,因而無法完成生殖能力的發育,最後便會成為工蜂;若能持續食用蜂王漿,最後將成為蜂後(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蜂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蜜蜂
④ 義大利蜂的歷史介紹
義大利蜜蜂原產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上,屬黃色蜂種。該半島的西北面是歐洲黑蜂的廣袤的分布區。其東北面則是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區,卡蜂也是屬於黑色蜂種。另一方面,靠近半島西南端的西西里島的原產蜜蜂也是黑色的。義大利養蜂學家Giogio Celli1983年在《LeApi》書中介紹,西西里島蜜蜂很可能是歐洲黑蜂的一個品系(生態型)。那麼,長期處在黑色蜂種包圍圈中,何以出現著黃色的蜂種呢?這可能是,當今的義大利蜜蜂是亞平寧半島上原有的歐洲黑蜂與相當時期前引進的塞蜂自然雜交而形成的。其根據是:
第一,塞普路斯蜜蜂原產於地中海東部的塞普路斯島上,表型為鮮艷的橙黃色,非常醒目,惹人喜歡。其工蜂個體比意蜂小,腹部前3節背板呈橙黃色,其上各有一條黑色環帶,後3節背板為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後兩節外,通常呈鮮明的橙黃色,這是塞蜂最明顯的特徵。其蜂王腹部為淺黃色,每節背板都有一條新月形的黑環,其產卵力強,分蜂性弱,性情凶暴。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於1973、1974年曾引入過兩批塞蜂蜂王,由於蜂性凶暴異常,已被淘汰。而體色黃,產卵力強,分蜂性弱正是當今義大利蜜蜂的3個重要特點。
第二,早在1935年出版的《ABCandXYZofBeeCulture》621頁中提到:「大致上可以說,塞普路斯蜜蜂不但是敘利亞蜜蜂和巴勒斯坦蜂,而且也是義大利蜜蜂的祖系」。
第三,蜜蜂體色遺傳規律屬於中間遺傳。意蜂體色的表現正是塞蜂與黑蜂的中間型。
第四,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地中海航運就已十分發達,冬季塞蜂通過航運到達亞平寧半島港口是十分可能的。
意蜂1853年首次引到法國。1859年,又引到了美國,並且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企業化蜂種。自從義大利和美國的育王企業建立之後,意種蜂王便不斷地發送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世界養蜂業的發展。
⑤ 義大利蜂最美觀是什麼品種
義大利蜂(學名: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是膜翅目蜜蜂科動物。該類動物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全球均有分布。 義大利蜂腹部細長,吻較長,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該類動物的絨毛亦具黃色,這在雄蜂上特別易於區別。其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肘脈指數中等或偏高,平均為2.2~2.5。義大利蜂一般比較溫順,育蟲力特強,分蜂性非常弱,清巢能力強。
中文學名
義大利蜂
拉丁學名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
別稱
意蜂、義大利蜜蜂
界
動物界
門
節肢動物門
更多
物種起源
義大利蜂
義大利蜜蜂原產於地中海中部的亞平寧半島上,屬黃色蜂種。該半島的西北面是歐洲黑蜂的廣袤的分布區。其東北面則是卡尼鄂拉蜜蜂的分布區,卡蜂也是屬於黑色蜂種。另一方面,靠近半島西南端的西西里島的原產蜜蜂也是黑色的。義大利養蜂學家Giogio Celli1983年在《LeApi》書中介紹,西西里島蜜蜂很可能是歐洲黑蜂的一個品系(生態型)。那麼,長期處在黑色蜂種包圍圈中,何以出現著黃色的蜂種呢?這可能是,當今的義大利蜜蜂是亞平寧半島上原有的歐洲黑蜂與相當時期前引進的塞蜂自然雜交而形成的。其根據是:
第一,塞普路斯蜜蜂原產於地中海東部的塞普路斯島上,表型為鮮艷的橙黃色,非常醒目,惹人喜歡。其工蜂個體比意蜂小,腹部前3節背板呈橙黃色,其上各有一條黑色環帶,後3節背板為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後兩節外,通常呈鮮明的橙黃色,這是塞蜂最明顯的特徵。其蜂王腹部為淺黃色,每節背板都有一條新月形的黑環,其產卵力強,分蜂性弱,性情凶暴。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於1973、1974年曾引入過兩批塞蜂蜂王,由於蜂性凶暴異常,已被淘汰。而體色黃,產卵力強,分蜂性弱正是當今義大利蜜蜂的3個重要特點。
第二,早在1935年出版的《ABCandXYZofBeeCulture》621頁中提到:「大致上可以說,塞普路斯蜜蜂不但是敘利亞蜜蜂和巴勒斯坦蜂,而且也是義大利蜜蜂的祖系」。
第三,蜜蜂體色遺傳規律屬於中間遺傳。意蜂體色的表現正是塞蜂與黑蜂的中間型。
第四,古希臘、古羅馬時代,地中海航運就已十分發達,冬季塞蜂通過航運到達亞平寧半島港口是十分可能的。
意蜂1853年首次引到法國。1859年,又引到了美國,並且也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企業化蜂種。自從義大利和美國的育王企業建立之後,意種蜂王便不斷地發送到世界各地,推動了世界養蜂業的發展。
外形特徵
個體比歐洲黑蜂略小。腹部細長,腹板幾丁質為黃色。工蜂腹部第2~4節背板的前緣有黃色環帶,在原產地,黃色環帶的寬窄及色調的深淺變化很大;體色較淺的意蜂常具有黃色小盾片,特淺色型的意蜂僅在腹部末端有一棕色斑,稱為黃金種蜜蜂。絨毛為淡黃色。工蜂的喙較長,平均為6.5毫米;腹部第4節背板上絨毛帶寬度中等,平均為0.9毫米;腹部第5背板上覆毛短,其長度平均為0.3毫米;肘脈指數中等,平均為2.3。
產育力強,育蟲節率平緩,早春蜂王開始產卵後,其產卵量受氣候、蜜源等自然條件的影響不大,即使在炎熱的盛夏和氣溫較低的晚秋,也能保持較大面積的育蟲區。分蜂性弱,易維持大群。對大宗蜜源的採集力強,但對零星蜜粉源的利用能力較差;對花粉的採集量大。在夏秋天兩季,往往採集較多的樹膠。泌蠟造脾能力強。分泌王漿的能力強於其它任何品種的蜜蜂。飼料消耗量大,在蜜源貧乏時,容易出現食物短缺現象。性情溫馴,不怕光,開箱檢查時很安靜。定向力強,不易迷巢,盜性強。清巢習性強。以強群的形式越冬,越冬飼料消耗量大,在高寒地區越冬性能差。抗病力較弱,易感染美洲幼蟲病、麻痹病、孢子病和白堊病;抗蟎力弱,極易遭受蟎害。抗巢蟲的能力較弱。蜜房封蓋為干型或中間型。
生活習性
義大利蜂的體形比黑蜂略小,腹部細長,吻較長(6.3~6.6mm);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在第2至第4腹節背板的前部具黃色環帶。但黃色區域的大小和色澤深淺有很大變化,有的蜂群較寬而淺,有的窄而深。淺色的蜂種,常具有黃色的小盾片,類似塞普路斯蜜蜂。意蜂的特淺色類型,就是眾所周知的「黃金種蜜蜂」,僅在腹部末端具有黑色小斑。意蜂的絨毛亦具黃色,這在雄蜂上特別易於區別。其覆毛短,絨毛帶寬而密。肘脈指數中等或偏高,平均為2.2~2.5。
⑥ 蜂王是什麼樣子的
詳細如下:
一、外形
1、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有吸引蜜蜂的作用。
2、蜂王是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成。通常每個蜂群只有1隻。體較工蜂長1/3,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
二、功能職責
蜂王雖然被稱為「王」,但它實際上並不領導蜂群,它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蜂群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繁殖高峰時,一隻蜂王每天會產卵約2000多個——總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它的體重。工蜂會時刻圍繞在蜂王的周圍,像「侍者」一樣照應它的需求,比如提供食物、清理垃圾等。
⑦ 蜂王是什麼樣子的
詳細如下:
一、外形
1、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有吸引蜜蜂的作用。
2、蜂王是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蜂,由受精卵發育而成。通常每個蜂群只有1隻。體較工蜂長1/3,腹部較長,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翅僅覆蓋腹部的一半。足不如工蜂粗壯,後足無花粉筐。
二、功能職責
蜂王雖然被稱為「王」,但它實際上並不領導蜂群,它在蜂群中的作用就是繁衍後代,蜂群中大部分的蜜蜂都是它的後代。在春季繁殖高峰時,一隻蜂王每天會產卵約2000多個——總的重量甚至超過了它的體重。工蜂會時刻圍繞在蜂王的周圍,像「侍者」一樣照應它的需求,比如提供食物、清理垃圾等。
⑧ 義大利蜂具有哪些特點
義大利蜂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個體比歐洲黑蜂略小,腹部細長,腹板幾丁質呈黃色,第2~4腹節背板的前部具黃色環帶,環帶的寬窄與色澤深淺變化較大,以兩個黃色環帶的居多。
意蜂性情溫馴,產卵力強,育蟲積極,分蜂性弱,容易養成大群。蜂王產卵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從早春可延續到深秋。採集力強,善於利用大宗蜜源,不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分泌王漿和泌蠟造脾的能力強。不怕光,提脾檢查時安靜,便於管理。度夏能力較強。
意蜂的缺點是:在外界缺乏蜜源的條件下,蜂王不能適應環境,繼續大量產卵,飼料消耗量大;不耐寒,越冬性能差;盜性較強,定向力較差,易迷巢;易感染幼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