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義大利即將放鬆疫情管理措施,義大利的疫情怎麼樣了
4月21日,人們在義大利首都羅馬逛街購物。義大利總理德拉吉的內閣21日公布了一項具體路線圖,准備從4月26日起放鬆新冠疫情管控措施。
疫情估計還會伴隨全人類一段時間,現在疫苗也已經研發出來並投入到市場,出國留學的孩子們是都要注射疫苗後才出國的,但是打完疫苗也不能代表完全免疫,該防護的還是要做好防護。大部分時間還是居家上網課的。私立大學會有線下課,但都是小班,有做防疫措施,還是安全的。家裡吃的用的差不多了,還是會上街去商場購買。商場門口會有量體溫,相對也還是安全的。人少的城鎮,疫情不嚴重的,還是可以出來走走。
『貳』 義大利多地疫情進入最嚴重的「第四階段」,專家對此有何表示
新冠疫情自從爆發以來,在全球的范圍之內,給無數人的生活都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並且也導致無數人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現在仍然有很多國家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疫情的情況也是比較嚴重的,現在義大利有很多地方的疫情已經進入到最為嚴重的第四階段,引起了不少專家的關注。
在了解到了這一個數據之後,有很多人都感覺到非常的恐懼,特別是現在義大利很多地方的疫情正在朝著最高等級的第四階段過渡,那麼這種情況無疑說明了情況變得更為惡劣,這很有可能導致病例的數量激增,並且也會導致醫療資源明顯不夠用,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相關部門馬上出台應急措施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現在義大利的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實施宵禁,並且用更多遠程學習的方法來幫助學生上課,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對疫情有一定的控製作用,讓這一個國家盡快恢復正常。
『叄』 義大利發現一女子19年11月感染新冠,當地的疫情防控情況如何
2020年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疫情陪伴我們從年底到年中到現在的復發,一開始只是中國很嚴重,但是到後面中國開始舒緩了,歐洲又開始嚴重了。義大利應當是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其實他們國家的第一個病例是從19年11月就檢測出來的,但是由於他們沒有注重這方面的預防導致後面大爆發,好在他們現在已經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開始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他們的病情正在漸漸地處於趨緩的形式。
『肆』 義大利陷入緊急,錯過了防範時機嗎
那麼造成這種情況,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感覺,一是義大利對疫情所造成的危害,沒有足夠的重視。二是民眾對疫情反應的淡漠。三是義大利的醫療體系已經崩潰。
一,在疫情爆發後的積累。在疫情剛登陸義大利時,情況還基本可控,在2月20日,倫巴第出現了1號病例,但仍沒有引起義大利的足夠重視,個1號病例傳染了多名家人,導致這名1號病例感染了多名家人,朋友,醫護人員和陌生人。造成了嚴重的第二次傳播。這之後,疫情就在義大利呈幾何式增長。
『伍』 義大利疫情再次升級,意方在哪方面做的不到位
一:歐洲的新冠疫情義大利疫情再次升級,意方之前為了刺激本國旅遊業,宣稱義大利很安全並敞開國門歡迎全球的遊客。
旅遊業是義大利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為了恢復義大利的旅遊業經濟,在3月初對外宣稱義大利很安全,並敞開國門歡迎全世界的遊客前往旅遊。歐洲再次迎來一輪新冠病毒疫情,義大利現有確診感染病例超過56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11萬例,成為歐洲新冠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義大利宣布全國升級為紅色疫情防疫區,非必要原因不得外出。同時歐洲其他國家的新冠疫情形勢也十分嚴峻,法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6.6萬例,德國的重症監護病例收治再次超過4000例,法國再次採取“封城”措施,要求民眾居家隔離,進一步加強遠程辦公。
『陸』 義大利新冠疫情再擴散,現確診病例超1百萬,當地的疫情為何沒有得到控制
義大利現在的新冠疫情還是非常嚴重的,已經發生了擴散性的感染。當地的醫療條件有限,而且防控的手段也有限。
『柒』 歐股全線收跌,義大利或損失一百萬個工作崗位,當地的疫情有多嚴重
距離新冠疫情爆發已經整整過去了一年。一年前,義大利曾是歐洲新冠疫情的“震中”,也是隨後成為全球首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封禁”的國家。那麼如今,義大利的疫情到底如何了呢?根據義大利政府和該國媒體提供的數據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義大利記錄的新冠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00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2萬,現有確診病例超過40萬例,治癒率達到87%,死亡率達到3%。
『捌』 停課狂歡、口罩瞎戴,義大利民眾究竟是怎樣抗擊新冠的
第一眼看到義大利群眾戴口罩的圖我還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仔細一看頓時笑了。不知道是惡搞還是什麼原因,鼻子都沒罩上,只捂了個嘴巴。看來鼻樑太高有時也不見得是件好事。
比如在2月23日仍然舉行的“橘子大戰”。其實那個時候就應該注意疫情的擴散,但民眾都認為沒有必要取消狂歡節。他們認為反正沒有狂歡節,人們也要去火車站、超市等,一樣有被感染的風險(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現在疫情的發展趨勢加重,義大利居民們其實也在逐漸提高防護意識。希望局面能早日有所好轉。
『玖』 本次義大利世界女排聯賽郎平親自帶隊,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當前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非常嚴重,中國女排為了東京奧運會還是需要前去參賽,雖然只是派出二隊出戰,郎導還是親自帶隊,親自考察球員和對手狀況,這種親力親為的做法,非常有擔當。
郎導親自帶領二隊出戰世聯賽,就是要親自考察球員,了解對手狀況,選出合適的球員進入東京奧運陣容。
1、親自考察球員
東京奧運會是中國女排的重中之重,除了朱婷等幾位主要隊員,郎導肯定對替補球員的選擇非常慎重,訓練是一方面,比賽才看得出誰更適合,郎導就是要親自考察球員,掌握第一手資料。
二傳位置非常重要,丁霞的主力位置基本不會動搖,姚迪和刁琳宇要為一個替補名額展開競爭。姚迪的穩定發揮確實不錯,但偏慢的性質也不是100%確定能夠獲得資格。刁琳宇的快速需要穩定的發揮,還需要看實戰效果。姚迪有些許領先優勢,刁琳宇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世聯賽的發揮決定兩人的參賽命運。
主力副攻是顏妮和袁心玥,第三副攻的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王媛媛稍微領先一個身位,楊涵玉還需要有更好的表現才能夠打動郎導,或許考慮到顏妮的傷勢,四副攻出征也有可能,那樣,高意和鄭益昕就會加入競爭行列。
目前的中國女排,接應位置可用人員捉襟見肘,龔翔宇是鐵打的主力,替補則非常難找。改打接應的劉晏含能否在這個位置上表現出足夠的實力,首次入選的栗垚所在國際比賽中證明自己,誰發揮得好誰有可能進入奧運陣容。
2、親自了解對手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體育 比賽停擺了一年多,女排賽事同樣沒能避免,中國女排也已經有580多天沒有參加國際比賽了,一場東京奧運會測試賽不足以了解對手。在這種狀況下,東京奧運會又迫在眉睫,世聯賽就成為了了解對手最好的時機。
本次世聯賽,郎導帶隊出征,除了親自考察隊員,還要親自了解對手,尤其是對派出了主力陣容參賽的美國、巴西、俄羅斯和土耳其女排等,郎導需要掌握第一手資料,好找出相應的應對辦法,確保東京奧運會能夠有機會戰勝對手。
郎導親自帶領二隊趕赴疫情嚴重的義大利參賽,給隊員傳遞信息,疫情不可怕,也彰顯了郎導的責任擔當。
1、疫情不可怕
起於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控製得相當不錯,但是在歐美地區則愈演愈烈,義大利的疫情形式也是相當嚴峻的。本年度世聯賽放在義大利里米尼舉辦,讓不少人都非常擔憂運動員的 健康 問題。
在這種情形下,郎導親自帶隊去義大利參賽,給球員傳遞了鼓勵的信息,表明一個態度,疫情並不可怕,做好防護,應該沒有問題。有郎導壓陣,隊員也是心安的,會專注於場上的比賽,不會分心其他,更有利於水平的發揮。
2、有責任擔當
在當前的形勢下,疫情如此嚴重,中國女排派出隊伍去義大利參賽,還是擔待一點風險的,如果隊伍出現 健康 問題,可能會招來無盡的議論。雖說是國家隊做出的參賽決定,但是帶隊的教練具體參與,責任重大。
郎導親自帶隊,也就把這個責任和壓力抗到了自己肩上,作為主教練,這份責任擔當還是讓人相當佩服的。郎導這么大年紀了,運動員時期留下的一身傷病,旅途來回奔波,勞心勞力,讓人敬佩。
綜上所述,本次世聯賽,中國女排派出二隊參賽,郎導親征,既要考察替補隊員,也要了解對手狀況,還給隊員傳遞信息,疫情並不可怕,親力親為也彰顯了郎導的責任擔當。
郎導親自帶領中國女排二隊出征,近五年來好象是首次吧?
筆者認為,在疫情未明的情況下,郎導親自率領二隊前往義大利,正是體現了郎導的敬業精神和責任擔當。
按說,少了朱婷、李盈瑩、丁霞、顏妮、袁心玥和龔翔宇6名主力隊員的中國女排,放在世界女子排壇上,充其量也就是個准二流球隊,以這支球隊求取好的成績是不現實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郎導還要親自帶隊呢?筆者冒昧揣測一二。
1.親自考察征戰奧運會的待定之人。
目前邊攻手、副攻手、二傳手均有待定名額,以郎導事必躬親的作風,必然是近身親自指揮,以便更真切地甄別出所觀察的隊員在她的指揮下的競技狀態。
(1)邊攻手劉曉彤、劉晏含、票壵三選二。
中國女排主攻前三人基本是明牌,朱婷、張常寧和李盈瑩。至於誰是第四主攻,劉曉彤、劉晏含還是栗垚,郎導到現在還在舉棋不定。這三個人都有打主攻的能力,根本無法憑一兩場比賽就斷定為誰留在中國女排更有價值。接應也是如此。龔翔宇是正牌接應沒有異議,但栗垚和劉晏含兩人誰更能勝任接應位置呢?以郎導多年的執教作風,球迷不難猜測,如今的三個人,只有一個第四主攻和一個替補接應兩個位置,到時誰狀態好誰隨隊出征。
於是第一周5月25日至27日對陣韓國女排、日本女排、泰國女排的比賽,以及第二周5月31日至6月2日與德國女排、加拿大女排、土耳其女排的六場比賽就是三人的磨刀石,誰發揮的最差將是被淘汰下來的唯一邊攻手。
(2)副攻王媛媛、楊涵玉、高意三選一。
中國女排東京奧運會志在衛冕,鄭益昕在身高上處於天然劣勢,對上歐美高大型球員難以與之對抗,因此,本次世聯賽,重點考察是王媛媛、楊涵玉和高意,估計奧運會十二人名單中將含有三個副攻。也就是說,三人中只有一人能進入奧運名單。前兩周的比賽特別是在6月2日對陣土耳其的比賽,估計便是誰去誰留的分水嶺。三小花要做傾力打好與土耳其女排的這場比賽。
(3)二傳手姚迪和刁琳羽強強對話,誰更適合當前的中國女排,誰就會在奧運人選上占據領先位置。
姚迪主打高舉高打,節奏偏慢,傳球穩健;刁琳羽主打高快,作風與丁霞有一拼。誰發揮的更好?誰的打法更適合中國女排?將決定誰領先一個身位。對於技術特點與丁霞極度相似的刁琳羽來說,挑戰會更大些。先期若戰勝姚迪,後期還要和丁霞再較高低,如果戰勝丁霞脫穎而出,將會迎來華麗蛻變,成為東京奧運會上的主力二傳。
刁琳羽是不是已經羽化成蝶?郎導將重點觀察。
2.為自己的愛將張常寧鼓勁,增其信心,挑戰自我。
張常寧在國際大賽上首次以隊長身份露面,是壓力,也是動力。在國內,就經常有球迷詬病張常寧的比賽氣質偏弱,帶不了隊伍。這次正是她為自己正名的時候。關乎到心愛弟子的聲譽,郎導放下手中的一切,親自來為張常寧保駕護航,足見張常寧在郎導心中的地位,不怪乎在眾人眼裡,郎平和張常寧就像母女般的存在。
對於張常寧而言,應該抓住這次郎導親自護衛的機會,拿出信心,打出霸氣,為自己的形象徹底樹立起來,讓那些看衰她的人從此不再指摘。
3.陪愛將林莉走過最後一段國際比賽,以盡師徒情誼。
郎導對弟子們有情有義,由來歷久。林莉作為一名即將退役的老將,已陪郎導走過了兩個奧運周期,已經完成了傳幫帶的使命。如果本次世聯賽打不出競技的巔峰狀態,估計這將是她最後一屆國際比賽了。郎導重情,陪愛徒共同歷經這屆賽事,足見厚義。
1.疫情當前,誰去誰擔風險。郎導責任在肩,身先示卒。
疫情未解除,走出國門,深入義大利,也意味著走進危險的漩渦。面對疫情,郎導主擔當,身先示卒,僅帶了5名工作人員。
按理說,以其61歲高齡,她完全可以不用親自來,先讓助理教練帶領隊伍打定前兩周也合情合理。但她還是來了,把危險自己勇敢擔起來,足見郎導胸懷。
2.帶弱隊,成績難保,易招致輿論責難。郎導深明其理,主動擔責。
這支13人隊員,打好了,勝誰也可能,打不好,敗給誰也有理。但如果成績太差了,總會有那麼一部分搬弄是非的人群,製造責難的輿論。郎導深知其利害,不想把鍋甩給他人。勇於敢責,真英雄[贊][贊][贊][贊][贊][贊]!
3.異國他鄉,疫情干擾,帶隊遇擾,不可預知事情概率增大,郎導曾多年在義大利執教,有處理突發事件的人脈優勢。
這點如標題所述。
總之,郎導親自率領二隊,一切為了隊員,二是為了教練團隊,最終辛苦了自己。有了這樣的主帥,中國女排沒有理由不是一個戰鬥力爆棚的集體!將帥同心,三軍用命,中國女排怎能不會創造奇跡!
本次義大利女世界女排聯賽,郎平親自帶隊的意義所在,或許這將是每一名球員,能否進入東京奧運,最終12人名單的終極大考。
因此本次參賽每一名球員,都需要打起12分精神,全力以赴 面對這一次世界女排國家聯賽,以令人信服的表現,贏得主教練以及全國絕大多數球迷的認可。
正常沒什麼大驚小怪,只是有的人故弄玄虛而已。
『拾』 疫情沖擊下的歐洲形勢表現在哪些方面
疫情沖擊下的歐洲形勢表現:疫情正在改變歐洲民眾的基本觀念與生活方式。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國熟人之間見面愛行貼面禮,隨著疫情肆虐,人們暫時戒除了這一習俗,發明出作揖、揮手之類的非接觸式打招呼方式,政要們見面連握手都免了,以寒暄微笑作為替代。
歐洲人愛泡吧、泡咖啡館,隨著疫情發展,酒吧、咖啡館關了門,隨著各種聯賽的停擺,成群結隊的球迷也不見了蹤影。
值得一說的是口罩之爭。歐洲是外科手術口罩的誕生地,但許多歐洲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只有病人和醫護人員才需要戴口罩,公共場合戴口罩肯定是身體有恙之人。新世紀以來,隨著反恐、反極端主義的深入,法國、奧地利等一些國家還通過法律,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蒙面」(使用口罩與面罩遮擋住面部)。
在此背景下,戴口罩在大街上行走屬於「異類」,往往會讓路人側目。疫情發生初期,歐洲一些地方出現過因為在公共場合戴口罩而引發的謾罵、毆打事件。義大利、瑞士還發生過議員因為戴口罩進議會遭到嘲諷乃至驅逐事件。
隨著病亡數字上升,歐洲人對戴口罩的態度在轉變,大街上戴口罩的人越來越多,起碼不再視為異類。不過,據在歐朋友說,大街上戴口罩的比例還是很低,很多地方不到10%。當下,歐洲各國政府依然不倡導民眾大面積戴口罩,更強調少接觸、多洗手。就是民眾想戴也很難買到,許多葯店都掛出「口罩缺貨」的牌子。
歐洲人心態
歐洲人心態還是比較從容、淡定,這或許與文化有關系。當然,這種淡定也會誤事。疫情初發之時,德國、荷蘭、法國等國許多地方依然照例舉行規模宏大的狂歡節,一些溯源研究表明,這是導致這些國家社區疫情傳播的一個重要原因。即便是在目前一些地方「封城」的情況下,「全靠自覺」依然是社區管理的常態。
連法國總統馬克龍都急了,屢屢呼籲民眾居家蹲守,不要再自由散漫了。前不久,默克爾放話德國將有60%至70%民眾感染,英國首相約翰遜放出「群體免疫」之類的話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策略,希望能把一些自由散漫慣了的人「嚇」住,讓他們老老實實待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