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義大利經濟為何最先衰退
這一切可能源於義大利糟糕的經濟現狀,該國經濟正加速進入萎縮狀態,2018年第4季度,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2%,連續第二個季度下降,即正式邁入技術性衰退, 並成為2013年以來首個進入經濟衰退的歐盟經濟體。
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同時,義大利還面臨龐大的債務違約風險,其債務規模在歐元區僅次於希臘。據義大利官方的數據,2017年義大利的政府債務為2.3萬億歐元,佔GDP比例達131.2%, 該比例不僅高於歐盟規定的60%的標准,也超出了通常發達國家90%的公共債務警戒線。
顯而易見,義大利的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隨時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經濟衰退的風險。對於義大利而言,經濟尋求對外合作可能是當下挽救經濟的唯一方法,釋放與中國經濟合作的信號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信很多人會發現,義大利的經濟處境似曾相識,彷彿是當年引發歐債危機的希臘。不過,與希臘相比,義大利的經濟實力明顯強得多。 義大利不僅是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還是歐洲第四大、世界第九大經濟體。按理來說,義大利抵抗經濟衰退和償還債務風險的能力應該很強,那麼為什麼義大利會陷入今天的困境呢?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義大利的企業組織形態有關。義大利的中小企業十分發達,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9.8%以上, 該國一度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而且企業運作模式大多以家庭為核心。 據歐盟委員會的中小企業跟蹤報告,95%的義大利企業員工人數不足10人。
由於規模較小、家族式管理,義大利企業在經營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難以與國外成熟大企業相比。 身處同樣的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往往在研發創新、生產製造、現代化升級等各方面投入的成本較多,能夠發揮規模經濟的優勢,整體生產效率要比義大利企業高得多。 此前經合組織的數據就顯示,義大利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水平低於國外同行。
除此之外,義大利的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緩慢,甚至還出現過下降的勢頭。 數據顯示,1995年至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0.3%,而同期歐盟的年均增長率達1.6%。其中,2015年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下降0.3%。
這樣的結果可能與當地民眾厭惡就業競爭的文化有關。在義大利,年輕人不學習、不就業的現象非常普遍。據歐盟審計法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 義大利30歲以下的尼特族(特指不升學、不就業、不參加就業培訓,整日無所事事的人)總數高達220萬,占年輕人總數的24.3%,該比例為歐洲最高 ,而歐盟平均水平為14.2%,德國僅有8.8%。
不得不說,中小為主的企業形態以及低效的勞動生產效率,對義大利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作用。資料顯示,義大利各類中等技術的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 科技 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了工業現代化、規模化,它們對義大利許多技術壁壘不高的行業帶來了很大競爭壓力。
以往,在勞動生產率低下的情況下,義大利還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形式,維系自身的出口競爭力。但在加入歐元區之後,義大利的這一"法寶"徹底失效。由於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只能使用歐元, 義大利無法再使用貨幣里拉貶值來獲取出口優勢,這使得義大利勞動生產率低下的經濟弱勢徹底暴露,經濟活力也隨之下降。
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7年,義大利經濟平均每年增長0.15%,接近"零增長",在歐元區國家中墊底,這與其上世紀60~70年代4.8%的年均增長、以及80-90年代2%的年均增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總體來看,在這17年裡,義大利的GDP增長了2.6個百分點,遠遠落後於歐元區其他經濟體,尤其是落後於增長21.7個百分點的法國,增長23.7個百分點的德國和增長31.3個百分點的西班牙。
除了歐元統一帶來的影響,政府和公共服務效率不高也為拖累義大利經濟出了不少力。在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排行中, 義大利名列全球第64位、歐州第29位,也是歐元區的最後1名。
根據世界司法項目衡量,義大利的民事司法系統在35個高收入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歐盟司法效率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平均每起法律訴訟需要近3000天才能等來終審結果,而司法效率最高的瑞士僅需約400天,歐洲國家的平均水準也只要600天左右。
如此低下的司法效率顯然對義大利的經濟產生了負面效應。此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顯示,如果將解決勞動爭議的時間縮短一半,就業機會將增加約8%,還將降低信貸成本和吸引投資。
由於經濟大環境變得糟糕,義大利的就業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了。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畢業生就業率不斷惡化,從2006年最高點的66.2%不斷下滑,2013年跌至50%以下,近幾年一直低於50%。相比之下,西班牙的畢業生就業率為65%,法國為72%,德國為90%。
另據歐盟委員會此前的一項調查,義大利選民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飆升的失業率。 早前有當地媒體報道稱,2017年義大利銀行宣布招聘30個初級員工,結果竟收到了8萬多份申請。
面對經濟增長壓力和嚴重就業問題,義大利政府一直都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反而長期維持高福利的 社會 開支。義大利屬於高福利國家,2017年 社會 福利支出佔GDP 的比重達20%,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家。
現任政府上台後,義大利執政計劃中對原先福利政策的態度仍然保持不變。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義大利向歐盟委員會提交的2019年財政預算案顯示,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達到2.4%,遠遠高於2017年2.1%的赤字率,後遭到歐盟反對,才被迫降至2.04%。
經濟疲軟使得義大利財政收入增長緩慢,疊加過高的福利支出導致財政支出一直過大,這些都加劇了義大利政府的債務壓力 ,這也是開頭提到義大利政府債務問題嚴重的原因。
目前,資本市場幾乎喪失了對義大利經濟增長的信心,也隨時擔心其陷入經濟衰退。這種情況下,義大利政府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刺激經濟增長,而寬松的貨幣政策似乎是義大利唯一的方法。 然而,受制於歐元區國家的身份,義大利沒有獨立的貨幣決策權,既無法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也不能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
對於義大利而言,拯救經濟復甦好像走進了"死胡同"。 但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義大利靈機一動,將視線轉移到了正在擴大對外投資和開放的中國身上。 資料顯示,中國是義大利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是義大利第三大進口來源地,2018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突破了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1%。
中國與義大利兩國的經濟互補性很強,還有巨大的合作潛力,比如在金融、衛生、藝術、 旅遊 等領域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利益契合點很多。 通過這次合作,義大利經濟將迎來新的增長機遇,而義大利能否利用好這次重要契機,實現經濟的重煥新生,我們將拭目以待。
2. 義大利是哪個國家的
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中小企業發達,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後。
義大利的資源概況: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本國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僅能滿足4.5%和22%的國內市場需求,能源和主要工業原料供給依賴進口。
3. 義大利地理位置是什麼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沿岸,包括亞平寧半島和兩個在地中海的島嶼。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維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平均氣溫1月2-10℃,7月23-26℃。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中小企業發達,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後。
交通運輸:
義大利交通基礎設施完善,但建設時期早,普遍較為陳舊。國內運輸主要依靠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運輸也較發達。
全國公路總長65.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計6661.3公里,鐵路網總長19394公里。全國有352個港口,其中包括熱那亞、那不勒斯、威尼斯、的里雅斯特、塔蘭托、里窩那、錫拉庫扎等19個主要大港。全國共有機場96座。
4. 義大利的經濟怎麼樣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截止到2011年意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際匯率標准)國內生產總值:2.036687萬億美元(世界第七);
(國際平價購買力)國內生產總值:1.177114萬億美元(世界第十);
(國際匯率)人均GDP:33828美元(世界第22);
(國際平價購買力)人均GDP:29418美元(世界第27)。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4%;
通貨膨脹率(2011年12月):2.8%;
失業率(2011年12月):8.9%(歐盟平均失業率10%)。
義大利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
義大利的人均GDP為36,130美元(2011年數據),2001年全國就業總人數2151.4萬,新增就業崗位43.4萬,同比增長2.1%。其中農業人口112.6萬,同比增長0.6%;工業人口684.1萬,同比增長1.1%;建築業人口170.7萬,同比增長5.5%;服務業人口1354.8萬,同比增長2.7%;失業人數206.1萬,佔9.5%。
5. 全世界八大工業國有哪些國家
八大工業國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及俄羅斯,簡稱八國集團。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成員國:
1、美國,美國工業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2、英國,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3、德國,工業產品以做工精細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工業製成品出口國和第三大進口國。
4、法國,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5、日本,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6、義大利,義大利工業較為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7、加拿大,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8、俄羅斯,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6. 世界的工業大國是那個國家
西方七大工業國美、英、法、德、意、加、日,指原料採集與產品加工製造的產業或工程。工業是社會分工發展的產物,經過手工業、機器大工業、現代工業幾個發展階段。
工業是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輕工業和重工業兩大類。2014年,中國工業生產總值達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生產國。
工業是唯一生產現代化勞動手段的部門,它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在當代世界各國國民經濟中起著主導作用。工業還為自身和國民經濟其他各個部門提供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為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提供工業消費品;
它還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除此以外,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工業的發展還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是逐步消除工農差別、城鄉差別、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差別,推動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
7. 義大利是不是完全比中國落後的國家
義大利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的創始會員國,還是申根公約、八國集團和聯合國等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義大利共擁有55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和中國並列為全球擁有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義大利在藝術和時尚領域也處於世界領導地位,米蘭是義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歐洲第四大、世界第八大經濟體。中小企業發達,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中小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北方工商業發達,南方以農業為主,經濟較為落後。實體經濟發達,是歐盟內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製造業強國。各類中等技術含量消費品和投資產品在世界市場上佔有相當份額,但高技術產品相對較少。主要工業有: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家用電器、電子儀器、冶金、機械、設備、紡織、服裝、製革、傢具、食品、飲料、煙草、造紙、出版、印刷、建築等。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傳統上以出口為導向,在製革、製鞋、服裝、紡織、傢具、廚衛、瓷磚、絲綢、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機械工業等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義大利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跑車生產國,相關品牌包括法拉利、蘭博基尼、瑪莎拉蒂、布加迪(現法國)、阿爾法·羅密歐等。
義大利著名企業有菲亞特集團(GruppoFiat)、國家碳化氫公司(EnteNazionaleIdrokarburi,ENI)。
8. 義大利「一區一業」對中國有何啟示
「一區一業」(即在一個區域內,相對大量集中一種產業)是義大利的這些傳統產業的一大特點。義大利被譽為「中小企業王國」,不僅以中小企業為數眾多著稱,而且還以興旺發達為世人矚目而中小企業專業區是以「一區一業」的形式存在。以某種產品為紐帶,中小企業形成產、供、銷和配套服務一條龍的網路化生產模式。通過「一區一業」的發展,義大利形成了社會化、專業化的中小企業支撐服務體系,也形成了特定的產業文化氛圍,給中小企業穩定發展提供了一個良性運轉平台對中國的中小企業有很好的啟示。
首先,應正確認識中小企業的地位與作用。義大利最近50年經濟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和就業來說,中小企業是一個巨大資源,是各個地區企業家精神極其活躍、極其富有使命感的標志。但是,中小企業也有其固有的缺陷。例如,以家庭企業為基礎的經濟系統,在世界競爭市場中只能當配角,在較強外部沖擊面前難有招架之力。
因此,中國這樣一個處於起飛階段的發展中國家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大中小企業的組合問題。必須考慮建立一種與產業結構、技術水準、競爭環境相適應的大中小企業組合,以便形成合力。在中國加入W TO後,面對大批國外資本的湧入,必須要有一批大型企業及大型銀行、金融機構作為強有力支撐,否則,很難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但是,決不能忽視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大力應用信息和通用技術,改善中小企業地位。為應對市場全球化和生產流程的科學管理普及化,目前,義大利中小企業正在強調把信息和通信技術應用到各種小企業組織模式之中,促進小企業之間高度專業化的分工,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企業的各種職能和企業本身同國際市場接軌,實現高效運轉。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中小企業相對大企業所處的不利地位,定會有所改善。這一經驗對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尤為重要。
第三,積極促進中小企業集團的發展。中小企業專業區實際上是一個虛擬的或無形的大企業,長期以來,它使義大利中小企業大獲其益。據調查,義大利約16%的企業參加了企業集團。中小企業加入企業集團的並非少數;製造業部門參加企業集團的中小企業幾乎佔16%。有些新興企業集團已經達到中等規模。中小企業集團為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形式,從而增強了中小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各方面挑戰的能力。
9. 義大利經濟發展的特點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俱、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入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
10. 義大利的經濟怎麼樣
義大利是發達工業國家。私有經濟為主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以上。服務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國內各大區經濟差距較大,南北差距明顯。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8%以上,堪稱「中小企業王國」。
截止到2011年意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際匯率標准)國內生產總值:2.036687萬億美元(世界第七);
(國際平價購買力)國內生產總值:1.177114萬億美元(世界第十);
(國際匯率)人均GDP:33828美元(世界第22);
(國際平價購買力)人均GDP:29418美元(世界第27)。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4%;
通貨膨脹率(2011年12月):2.8%;
失業率(2011年12月):8.9%(歐盟平均失業率10%)。
義大利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第八貿易大國、第八出口大國。20世紀先後有9位科學家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化學、醫學獎。基礎研究中的物理與天文、臨床醫學、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處於世界前列。高新技術領域如空間技術、信息通信、高性能並行計算機、核能、農業領域等在國際上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義大利的人均GDP為36,130美元(2011年數據),2001年全國就業總人數2151.4萬,新增就業崗位43.4萬,同比增長2.1%。其中農業人口112.6萬,同比增長0.6%;工業人口684.1萬,同比增長1.1%;建築業人口170.7萬,同比增長5.5%;服務業人口1354.8萬,同比增長2.7%;失業人數206.1萬,佔9.5%。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義大利一直重視發展太陽能,2011年意國是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容量國(佔世界份額4分之一),義大利國內可再生能源供給比例已經達到能源總需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