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軸心國瓦解義大利什麼時候推出的

軸心國瓦解義大利什麼時候推出的

發布時間:2022-09-22 19:49:30

A. 二戰時期義大利為何提前退出和德國的結盟呢

多年的戰爭使義大利經濟瀕臨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收入僅占支出的36%,全國各地糧食匱乏,黑市猖獗,人民深陷困境,軍隊也處於「崩潰狀態」,士兵嚴重短缺,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後,希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為由拒絕向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並迫使墨索里尼繼續徵兵作為炮灰。

然而,義大利看似「投機」的想法立即被盟國拒絕。9月3日,絕望的巴多格里奧政府終於簽署了英美停戰協議的條款,該協議於9月8日通過電台宣布。長期處於戒備狀態的德國軍隊迅速解除了義大利軍隊的武裝,佔領了羅馬。義大利國王和巴多格里奧政府成員乘潛艇逃往盟軍佔領區。

B. 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順序

1939年

8月23日 - 蘇聯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或稱《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希特勒和斯大林同意瓜分波蘭。
9月1日 - 德國入侵波蘭。
9月3日 - 英國和法國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9月5日 — 美國宣布中立國地位。
9月6日 — 南非對德宣戰。
9月10日 — 加拿大對德宣戰。
9月17日 — 蘇聯入侵波蘭。
9月27日 — 德軍佔領華沙。
11月30日 — 蘇聯入侵芬蘭,冬季戰爭爆發。
在'假戰爭'期間,西歐保持著令人不解的平靜。

1940年

1月8日 - 英國首次實行食品配給制。
4月9日 - 德國入侵挪威和丹麥。
5月10日 - 德國入侵比利時、荷蘭和法國。溫斯頓 邱吉爾接替尼維爾 張伯倫出任英國首相。
5月13日 - 德國入侵法國。
5月26日 - 盟軍展開大規模行動,以營救敦刻爾克海灘上大約33萬名士兵。
7月10日 - 德國空軍開始轟炸英吉利海峽上的英國護航船隊。不列顛空戰打響。
9月7日 - 閃電戰爆發。德國開始轟炸倫敦,第一階段持續了57個夜晚。
10月31日 - 英國皇家空軍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希特勒被迫推遲入侵計劃。
11月14日/15日 - 德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都展開戰略轟炸行動。

1941年

1月22日 - 英國和澳大利亞軍隊在利比亞從德軍手中奪回托布魯克。
4月6日 - 德國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臘。
5月9日 - 英國皇家海軍俘獲一艘德國U艇,內有密碼機'謎'。英國使用這台密碼機來破譯德國電文。
5月24日 - 德國戰列艦'俾斯麥號'擊沉皇家海軍戰列巡洋艦'胡德號',只有3名船員倖免於難。
5月27日 - 皇家海軍在北大西洋上追蹤並擊沉'俾斯麥號'。
6月22日 - 希特勒開始'巴巴羅薩'行動 - 入侵蘇聯。
7月31日 - 希特勒開始計劃'最終解決',以滅絕猶太人。
9月6日 - 在德國佔領區內,6歲以上的猶太人都必須佩戴黃色的大衛之星標志。
12月7日 - 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
12月25日 - 日本佔領英國殖民地香港。

1942年

1月26日 - 美軍開始抵達英國。
2月15日 - 新加坡被日軍攻陷 - 大約25,000名士兵投降。
2月19日 - 日本空襲澳大利亞的達爾文。
4月9日 - 巴丹半島上,7萬名美國和菲律賓士兵向日軍投降。
5月12日 - 蘇軍開始反攻,要把德軍趕出蘇聯。
6月7日 - 美國在中途島戰役中擊敗日本。
7月1日 - 第一次阿拉曼戰役打響。
7月22日 - 德國在華沙猶太人居住區開始驅逐猶太人。大屠殺開始,僅頭兩個月就有30萬人被殺。
10月23日 -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打響。
11月4日 - 隆美爾軍隊在阿拉曼被擊潰,被迫撤退。

1943年

1月15日 - 經過兩個月的激烈戰斗,美軍從日本人手中奪下瓜達爾卡納爾島。
1月18日 - 華沙猶太人居住區的猶太人起義,抗擊納粹。
2月2日 -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這是希特勒軍隊的首次重大失敗。
5月13日 - 北非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
5月16日 - 英國皇家空軍用特製的巨型炸彈空襲德國。
7月10日 - 盟軍進入西西里島。
9月3日 - 盟軍進入義大利本土。
9月8日 - 義大利向盟軍投降,隨後掉轉槍口,與德國作戰。
9月15日 - 德國開始屠殺羅馬的吉普賽人。
9月28日 - 邱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在伊朗會面,討論從納粹鐵蹄下解放歐洲的計劃。

1944年

1月4日 - 在義大利中部,蒙特卡西諾戰役打響。戰役持續了4個月,死亡2萬人。
2月 - 美國海軍繼續解放太平洋諸島。
6月5日 - 盟軍佔領羅馬 — 這是第一個攻克的軸心國首都。
6月6日 - 盟軍在諾曼底發起D日攻擊。13萬餘人的盟軍在法國北部海灘登陸。
6月9日 - 斯大林把德軍趕出蘇聯,蘇軍重返波蘭,俘虜35萬人。
7月20日 - 希特勒躲過一次暗殺企圖。
8月25日 - 盟軍解放巴黎。
9月8日 - 倫敦遭到第一枚V2'飛彈'火箭的襲擊。
11月24日 - 美國空軍開始轟炸東京。
12月16日 - 德國空軍在阿爾登地區開始對盟軍展開反攻,被稱為突出部戰役,有19,000名美軍士兵犧牲。

1945年

1月27日 - 蘇軍解放奧施維茨。
2月23日 - 美國海軍在日本硫黃島取得勝利。
3月7日 - 盟軍最終渡過萊茵河,在雷瑪根進入德國。
4月12日 - 羅斯福總統在辦公室中去世。哈利 杜魯門宣誓就職。
4月25日 - 美國和蘇聯軍隊在易北河會師,德國一分為二。
4月30日 - 當蘇軍兵臨城下時,希特勒在柏林自殺。
5月2日 - 蘇軍攻克柏林。
5月7日 -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5月8日 - 歐洲勝利日:歐洲戰場戰爭結束,但太平洋戰場依然硝煙彌漫。
7月28日 - 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6日 - 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8萬平民死於非命。
8月9日 - 美國在長崎投下另一枚原子彈。
8月14日 -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

C. 誰可以告訴我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經過與結果!謝謝了!我急用!

v根本原因:帝國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
其他原因:經濟危機導致的政治危機,英法的綏靖政策等等
經過: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開始的標志)37年7月7日亞洲戰爭爆發39年9月1日歐洲戰爭爆發

戰爭初期,法國淪陷,丘吉爾領導英國軍民抗戰,義大利加入的國一方作戰.1941年1月6日,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美國參戰.

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10月到1943年2月)
1943年阿拉曼戰役結束了北非戰場
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勝利:1943年,義大利投降,軸心國集團瓦解.1946年6月諾蔓底登陸.1945年,雅爾塔會議(形成了雅爾塔體系)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在投降書上簽字.(二戰OVER~)

影響
1 人類空前的災難,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
2 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
3 促使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同時社會主義力量壯大
4 客觀上推動科技的迅速發展

D. 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背景條件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對資本主義國家構成了沉重打擊。法西斯勢力崛起 1920年代末,西方國家大蕭條所帶來的動亂,使法西斯主義惡性發展。納粹黨迅速膨脹為德國第一大黨。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國上台,2月製造國會縱火案,3月通過《授權法》,繼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籠,至次年8月頒布《國家元首法》,對國家生活進行了全面改組,建立起極權統治的法西斯體制,並且加緊擴軍備戰
二戰爆發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加劇。
導火索: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全面爆發階段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39年9月,波蘭覆亡,蘇聯趁火打劫,開始向西擴展疆域,建立所謂的「東方戰線」。 1940年,德國發動「閃電」攻勢。(稱「白色閃電」。1940年4月9日攻佔丹麥和挪威,5月10日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隨後進攻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決定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奇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 1940年5月,法國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6月,德軍對法國發動總攻,義大利趁火打劫,對法宣戰。6月22日,法國投降。 1940年7月——10月,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計劃)。德軍對英國發動猛烈的空襲和潛艇戰。企圖迫使英國屈服。丘吉爾首相領導英國軍民奮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陰謀。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入侵蘇聯,執行巴巴羅薩計劃,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1941年10月,德軍進攻莫斯科,即莫斯科保衛戰。1942年初,蘇軍展開反擊,德軍莫斯科戰役的失敗,為斯大林格勒戰役即二戰轉折奠定了基礎。德軍在莫斯科保衛戰的失敗,也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價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時對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相持與轉折階段
1942年1月1日,《聯合國家宣言》簽署。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華民國、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哥斯大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明尼加、薩爾瓦多、希臘、瓜地馬拉、海地、宏都拉斯、印度、盧森堡、荷蘭、紐西蘭、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馬、波蘭、南非聯邦和南斯拉夫聯合起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 1942年6月,日本軍部為了徹底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進攻美軍駐守的中途島,美軍掌握了日軍的作戰計劃,取得了中途島海戰的而勝利,從而使太平洋戰場的形式發生轉折。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到194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從此,蘇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式,更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式的轉變,成為二戰轉折點。 1942年夏天,德意軍隊進逼阿拉曼,開羅告急,10月英軍在阿拉曼一帶發動反攻,德意軍隊損失慘重,倉皇西逃。北非戰場形勢發生轉折。1943年,北非的德意軍隊投降。 1943年7月,美英軍隊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發生政變,墨索里尼垮台。9月,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開始瓦解。
主要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歐洲東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 東南亞戰場 北非戰場 中國戰場
主要戰事:波蘭戰役 入侵北歐 敦刻爾克大撤退 不列顛空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偷襲珍珠港 中途島戰役 諾曼底登陸
二戰結果:(同盟國勝利)義大利 德國 日本先後投降
戰爭後果
人員傷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大約有7000萬人死亡。 其中蘇聯約為2700萬死亡;中國約為1800萬死亡;美國共有42萬人死亡;英國共有4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死亡;法國有8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死亡,其中平民佔到多數。 另外還有至少1.3億人受傷,合計傷亡1.9億人(其中蘇聯約為6000萬傷亡,中國約為3500萬傷亡)。 軸心國方面,德國有2800萬人死傷;日本有690萬人死傷;義大利有70萬人死傷。
經濟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80%),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億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60%至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按1937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1941年到1945年衛國戰爭期間,物質損失按照1941年的價格計算達6790億盧布。
戰後影響
聯合國的建立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烈,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另外,聯合國還先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
由於英法等老牌帝國主義在二戰中受重創,亞非地區的殖民地人民發起了殖民地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給了大英帝國致命一擊,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對帝國主義戰爭的勝利,中東,非洲先後獨立數十個國家,最終導致由西方地理大發現後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體系徹底瓦解。
社會主義陣營壯大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影響和鼓舞下,東歐和亞洲出現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力量不斷壯大,越出了一國范圍,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運動曲折發展。中蘇關系破裂,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出現分化。
美國領導資本主義陣營
二戰後初期,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一枝獨秀,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出現了北約與華約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20世紀60年代西歐、日本要求擺脫美國的控制,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矛盾重重,出現多極化趨勢。
冷戰
美國和蘇聯為了在全球稱霸,展開全面斗爭。在政治上雙方各自擁立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在經濟上美國實行自由主義經濟,蘇聯實行計劃主義經濟;在軍事上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成立華約組織。雖然美蘇雙方沒有正面開戰,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都對其它國家發動戰爭,如美國的越南戰爭,蘇聯的阿富汗戰爭;文化上蘇聯推行共產主義,美國推行民主主義。最後以蘇聯解體為標志結束冷戰格局。 由於雙方都有足以摧毀地球的核武器,因此雙方都不敢開戰,二戰結束後幾十年沒發生新的世界大戰。

E. 軸心國集團哪一年開始瓦解

1943年5月,美英聯軍完全控制了北非,迫使在當地的德、意軍投降。兩個月後,美英聯軍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登陸,墨索里尼下台,新政府與盟國簽訂停戰協定,並退出軸心國,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F. 二次大戰的爆發時間

1922.10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

1929.10.24 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崩潰,股價狂跌

1931.9.18日本軍部法西斯分子發動侵略,侵佔中國東北三省

1933.1月 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大戰歐洲策源地形成

1935 德國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 ;

10月 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

1936

3月 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

10月 德意簽訂柏林協定,形成柏林—羅馬軸心

11月 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

3.9日本廣田弘毅上台組閣,大戰亞太策源地形成

5.9 義大利吞並衣索比亞

1937

11.6 意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形成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7.7 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

*8.13 日本進攻上海,淞滬會戰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2月 南京淪陷,「南京大屠殺」

1938

3.15德國吞並奧地利

9月 英、法、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

10月 德國吞並蘇台德地區

*春 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徐州淪陷

*10月 廣州、武漢淪陷,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

3.15 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

3.28 西班牙建立以佛朗哥為首法西斯政權,宣布中立

8.23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9.1 德國突襲波蘭 9.3 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17 蘇軍開進波蘭,建立東方戰線

11.4 美國通過《中立法》修正案

4.7 義大利侵佔阿爾巴尼亞

1940

4-5月 德軍閃擊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

5月 德國進攻法國

中日百團大戰

日本佔領印度支那

7.19 意軍入侵東非和北非

8.3 意軍進攻英屬索馬里

5.26敦刻爾克大撤退

6.22 法國戰敗

7-10月 不列顛空戰,德軍首次受挫

9月 徳意日簽訂三國軍事同盟

10.12 德軍進攻羅馬尼亞

1941

2.9德國吞並盧森堡 *4.17 南斯拉夫投降 *4.21 希臘投降

6.22 德國向蘇聯發動突襲,蘇德戰爭爆發,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

9-12月 蘇德莫斯科戰役,宣告「閃電戰」破產

3月 美國通過《租借法案》

7月 日本提出「大東亞共榮圈」

8.14 羅斯福和丘吉爾發表《大西洋憲章》 12.7 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2月 隆美爾支援意軍,雙方拉鋸戰

*5.5 衣索比亞復國

1942

年初,26國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7月 蘇德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使蘇德戰場局勢發生轉變,二戰重要轉折點

5.5 日本佔領菲律賓、瓜達爾卡納群島

6月 美日中途島戰役,太平洋戰場出現轉折 下半年 美軍逐島戰役

10.23 英軍和德意軍隊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點

11月 美英聯軍在北非兩棲登陸,「火炬計劃」

1943

7月 蘇德庫爾斯克戰役,德軍失去蘇德戰場主動權

7.10 美英聯軍西西里島登陸 9月 義大利投降,軸心國開始瓦解

11.28-12.01 美、英、蘇德黑蘭會議

5月 德意軍隊投降,北非戰場結束

11.22-26 美、英、中 開羅會議

1944

6.6 英美盟軍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第二戰場

*8月 盟軍進入巴黎,法國光復 *10.24 美日菲律賓海戰

1945

2月 雅爾塔會議

*4月 美蘇部隊易北河會師 *4.30 蘇軍攻克柏林

5.8 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場結束

7.17-8.02 美、英、蘇波茨坦會議11月 紐倫堡審判

*年初,美國收復馬島和菲律賓

2.4-11 美、英、蘇雅爾塔會議

*4.1 美軍佔領沖繩島

8.6、8.9 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

8.8 蘇聯對日宣戰

8.15 日本無條件投降

9.2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1946 5月 東京審判

G.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法西斯政治中誰最先垮台

1943年9月,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H. 二戰中軸心國的正式建立時間

1936年:3.7 德軍進入萊茵區。
7.17 西班牙內戰。
10.25 德,意簽訂《柏林協定》。
11.25 德,日簽訂《反共產主義協定》。

1937年:4.26「禿鷹軍團」轟炸格尼爾卡。
11.6 義大利加入《反共產主義協定》,「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

1939年:4.27 德國廢除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5.15 德軍佔領布拉格。
5.22 德,意簽訂《德意同盟條約》即「鋼鐵公約」。

I. 標志著法西斯軸心集團開始瓦解的事件是緊急求助!!

C,義大利投降
連年的戰爭使義大利經濟瀕於崩潰,國家預算赤字高達870億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全國各地食品匱乏,黑市猖獗,民不聊生。軍隊也處於「崩潰狀態」,兵員嚴重缺乏,士氣低落。斯大林格勒慘敗後,希特勒以東線局勢緊張為由,拒絕給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並強迫墨索里尼繼續徵兵充當炮灰。 在此情況下,意統治集團決定拋棄墨索里尼以擺脫危機。1943年7月24日夜,法西斯最高委員會通過決議,恢復君主立憲,把軍隊指揮權交還國王。翌日夜晚,國王埃曼努爾三世召見墨索里尼,令他辭職,同時任命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為總理,組成了一個無黨派政府,並向全世界宣布了這個消息。兩天之後,墨索里尼被押到蓬察島,後又被送往馬達累納島。7月28日巴多格里奧宣布解散法西斯黨,結束了持續21年的法西斯統治。為避免希特勒報復,巴表面宣布繼續同德國一起作戰,暗中卻派特使與盟國密談,表示願意反戈一擊。8月中旬,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會談,商定意的停戰條件,授權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受降。9月3日,意、美雙方代表在西西里島錫臘庫扎附近的橄欖林中簽訂了停戰協定,規定意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海、空軍撤往盟軍指定地點,並立即撤回在國外各戰場作戰的軍隊,盟軍有權使用意的各個機場和軍事基地。 墨索里尼垮台後,希特勒擔心意投降盟國和盟軍在意南部登陸,於是,以減輕意北部防務為借口,派遣隆美爾元帥率8個師的德軍越過邊境占據阿爾卑斯山各山口,並在意北部建立比薩—里米尼防線,以支援駐守在該防線以南意本土上的另8個師德軍。 簽定停戰協議當天凌晨,英軍第八軍團強渡墨西拿海峽,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向意南部快速推進。9月8日,艾森豪威爾和巴多格里奧分別廣播了停戰宣言。9日凌晨,盟軍在薩勒諾登陸,向意西海岸進軍,一舉佔領那不勒斯。德軍在聽到上述廣播後,立即解除意軍武裝,逮捕大批意軍官,並於9月10日佔領羅馬,後又接管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本土。在德軍佔領羅馬前夕,意王室、巴多格里奧及其政府成員倉皇出逃,然後乘坐潛艇,於9月10日到達布林的西。9月13日,納粹黨衛軍營救墨索里尼成功,讓他粉墨登場,9月底在意北部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權,與巴多格里奧政府相對抗。10月13日,巴多格里奧政府在意人民的強烈要求下,正式退出法西斯同盟,向德國宣戰。同時,英、美、蘇3國政府也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一方。 墨索里尼垮台和巴多格里奧政府無條件投降並對德宣戰,標志著柏林―羅馬軸心的解體,是反法西斯聯盟的一大勝利。

J. 義大利投降後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是在:

二次大戰爆發後,1940年德意日三國正式結成軍事侵略同盟。1943年義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1945年德日兩國投降,標志著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徹底崩潰。

閱讀全文

與軸心國瓦解義大利什麼時候推出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好的學校在哪裡呢 瀏覽:729
中國四大行哪個行免費辦不收費 瀏覽:706
義大利米蘭傢具展都有哪些形式 瀏覽:995
伊朗事件專家怎麼看 瀏覽:625
中國有哪些牌子的毛線 瀏覽:319
印度疫情怎麼不增加 瀏覽:664
保定哪裡有印度人吃飯 瀏覽:372
西安印度菜有哪些 瀏覽:732
一元中國人民幣可以換越南多少錢 瀏覽:770
到湛江哪裡有印尼貓屎咖啡賣 瀏覽:681
義大利虹橋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748
伊朗航運服務怎麼樣 瀏覽:69
印尼有什麼持久的葯買 瀏覽:550
從江蘇運貨到英國海運走哪裡 瀏覽:249
英國富人區租房多少錢 瀏覽:180
香道是如何從中國來的 瀏覽:582
印度為什麼大規模停電 瀏覽:490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51
二萬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817
為什麼日本媳婦比越南少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