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什麼時期是義大利園林的衰落期

什麼時期是義大利園林的衰落期

發布時間:2022-09-23 00:03:24

『壹』 幫忙找下:古希臘園林歷史/日本早期建築/法國藝術簡史/義大利園林歷史/秦漢時期原來建築/的相關資料

從可考的歷史看,西方園林始於古希臘。到了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貴族的住宅有了庭園,周圍環以柱廊,庭中有噴泉、雕塑,栽有薔薇、百合等植物。在一些公共場所,有大片綠地,其中有涼亭、小徑。
日本建築早在公元1世紀便形成了它基本的特點,這便是使用木構架,通透輕盈。這些特點可能是在中國南方和南洋各地的影響下形成的,也是因為日本島嶼上盛產木材的緣故。除早期的神社外,日本古代的都城格局、大型的廟宇和宮殿等等,比較恪守中國型制,而住宅到後來則幾乎完全擺脫了中國影響而自成一格,結構方法、空間布局、裝飾、藝術風格等等都與中國住宅大異其趣。茶室、數寄屋之類,可以說完全是日本建築的獨創了。它們的美學特徵是非常平易親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設計得細致而樸素,精巧而素雅。日本建築重視也擅長於呈現材料、構造和功能性因素的天然麗質。草、木、竹、石,甚至麻布、紙張,都被利用得恰到好處。日本建築中最有特色的是神社,遍布全國,約有十餘萬所,最神聖的神社是伊勢神宮;
通常以15世紀中葉到17世紀中葉,即以文藝復興時期(見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和巴洛克時期(見巴洛克建築)的義大利園林為代表。
特點 義大利園林一般附屬於郊外別墅,與別墅一起由建築師設計,布局統一,但別墅不起統率作用。它繼承了古羅馬花園的特點,採用規則式布局而不突出軸線。園林分兩部分:緊挨著主要建築物的部分是花園,花園之外是林園。義大利境內多丘陵,花園別墅造在斜坡上,花園順地形分成幾層台地,在台地上按中軸線對稱布置幾何形的水池和用黃楊或柏樹組成花紋圖案的剪樹植壇,很少用花。重視水的處理。借地形修渠道將山泉水引下,層層下跌,叮咚作響。或用管道引水到平台上,因水壓形成噴泉。跌水和噴泉是花園里很活躍的景觀。外圍的林園是天然景色,樹木茂密。別墅的主建築物通常在較高或最高層的台地上,可以俯瞰全園景色和觀賞四周的自然風光。義大利園林常被稱為「台地園」。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文字.並且集中了全國的能工巧匠,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建宮室、長城和陵墓.由於這些措施,使原來各個地方的建築形式和不同的技術經驗得以融合並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秦代大興土木建設,其宮室規模之大.離宮別苑數量之多都是自夏朝以來前所未有的.咸陽是秦朝歷來的都城,統一各國後秦始皇又在原有都城的基礎上興建數量眾多的新宮,形成了以咸陽信宮為各宮中心的建築群.從咸陽的地形上來看.呈現北高南低的地勢特點.在北部的丘陵一帶殘留有高大的夯土台基,且互相之間又有夯土基台相連.估計是當時流行的高台建築遺址.
功能上,信宮是大朝.原有的舊宮成為後宮.此外信宮前還建有供太後居住和皇帝避暑的甘泉宮.不光如此,秦始皇還計劃修建更大的一組宮殿,朝宮.眾所周知的阿房宮是這組建築的前殿.但沒有等到竣工秦朝就滅亡了.史傳,阿房宮也被項羽付之一炬.並且從此就開創了焚、毀前朝宮殿的先例.使中國的古代宮殿難存於世.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有阿房宮殘留的長方形夯土台和秦瓦了.但即使是這樣,它的面積也有北京紫禁城那麼大,可見當年阿房宮宏大的氣勢和富麗的景象是我們後人難以想像的.秦朝所建的寓宮別苑眾多,但大多都已無從考證了,這里以「美女石」宮室建築群遺址為例來分析其特色.
這個遺址坐落在遼寧省綏中縣的沿海一帶,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統治者消暑觀景和長壽永生的求仙欲,所以主要建造在臨海的台地和岩石上.總體布局是根據地形分為三個檯面?全部建築依等級和功能分置其上.以主體建築石碑地宮殿為中心.其東北是供皇帝起居的場所.西側是官吏和其他人員的住所.再在四周環以垣牆.在皇帝的居所等重要地區還另築第二、第三道圍牆.從遺址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離宮的建築分布得錯落有致,突出了主體建築的地位.
秦朝的歷史短暫.城市多承襲周代已有的城邑.但秦朝的城市早已被人為和自然等因素所毀壞,而相關的記載也很少.
http://ke..com/view/992529.htm
http://www.buildbook.com.cn/ebook/2007/B10029773/3.html

只查了這么多

『貳』 義大利園林的發展歷程

16世紀中期是義大利園林的全盛時期。這時期普遍以整個園林作統一的構圖,突出軸線和整齊的格局,別墅漸起統率作用。基本的造園要素是石作、樹木和水。石作包括台階、欄桿、擋土牆、道路以及和水結合的池、泉、渠等,還有大量的雕像。樹木以常綠樹為主,經過修剪,形成綠牆、綠廊等。台地上布滿一方方由黃楊或柏樹構成圖案的植壇。花園里常有自然形態的小樹叢,與外圍的樹林相呼應。水以流動的為主,都與石作結合,成為建築化的水景,如噴泉、壁泉、溢流、瀑布、疊落等。注意光影的對比,運用水的閃爍和水中倒影。也有意利用流水的聲音作為造園題材。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有埃斯特別墅(建於1550年,見彩圖)和朗特別墅(建於1564年)。
全盛時期典型建築
埃斯特別墅在羅馬東郊的蒂沃利。主建築物在高地邊緣,後面的園林建在陡坡上,分成八層台地,上下相差50米,由一條裝飾著台階、雕像和噴泉的主軸線貫穿起來。中軸線的左右還有次軸。在各層台地上種滿高大茂密的常綠喬木。一條「百泉路」橫貫全園,林間布滿小溪流和各種噴泉。後來,在巴洛克時期又增建了大型的水風琴和有各種機關變化的水法。這座園林因此得名為「水花園」,園的兩側還有一些小獨立景區,從「小羅馬」景區可以遠眺三十公里外的羅馬城。花園最低處布置水池和植壇。
朗特別墅在羅馬以北96公里的巴尼亞亞,它以水從岩洞發源到流瀉入海的全過程為基本題材。花園最高處的樹林中,從岩洞里流出的一股泉水,順坡而下,形成噴泉、鏈形疊落渠、瀑布、河流等,構成中軸線。最後在底層平地形成水池,池中央有出色的雕像群。四周有綉花圖案的植壇。主體建築位於中層台地上,為一對小別墅,分居中線兩側,保持了中軸線的完整。 16世紀末至17世紀,建築藝術發展到巴洛克式,園林的內容和形式也有新的變化。這時期的園林追求新奇、誇張和大量的裝飾。園林中的建築物體量一般相當大,顯著居於統率地位。林蔭道縱橫交錯,甚至應用了城市廣場的三叉式林蔭道。植物修剪的技巧有了發展,「綠色雕刻」的形象更復雜。綠牆如波浪起伏,剪樹植壇的各式花紋曲線更多,綠色劇場(由經過修剪的高大綠籬作天幕、側幕等的露天劇場)也很普遍。流行用綠牆、綠廊、叢林等造成空間和陰影的突然變化。水的處理更加豐富多彩,利用水的動、靜、聲、光,結合雕塑,建造水風琴、水劇場(通常為半環形裝飾性建築物,利用水流經一些裝置發出各種聲音)和各種機關水法,是這時期的一大特點。比較著名的實例有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1598~1603)和迦兆尼別墅。
巴洛克時期典型建築
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在羅馬東南郊的弗拉斯卡蒂。主建築物在中層台地,面寬達100米,前面是伸展更寬的大台階和三叉式林蔭道,後面水從高坡處經鏈式疊落水渠和水台階奔瀉而下,中途壓到一對石柱頂上,水從柱頂沿石柱表面的螺旋形凹槽流下,流入一座裝有大量機關水法的水劇場。
迦兆尼別墅在盧卡北郊,花園平面輪廓由直線和曲線組合而成,像一面盾。高處是大片叢林,中央被水台階劈開。叢林下緣一側有綠色劇場。低處是兩層台地,種植成復雜曲線圖案的黃楊植壇圍繞著一對圓形水池。這兩層台地的外緣由兩道綠牆形成夾道,裡面的一道綠牆頂部修剪成波浪形。雖然主要建築物在園外,但中軸線上有一連串幾個大雙跑台階,軸線仍然十分突出。

『叄』 曾經無比風光的義大利,它究竟是如何驟然衰落的

因為大航海時代的來臨,義大利就開始被迫的沒落了。其實講義大利還是挺可憐的,當年輝煌的時候,就是靠著自己的位置,沒落的時候,也是因為自己的位置,義大利也沒打什麼敗仗,純粹是輸給了自己。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地中海的核心位置不再。開始的時候大家對航海技術並不先進,所以說無法遠航。這時候,陸地上的文化交流是最鼎盛的,地中海貿易圈由此而來,畢竟依山靠海,風景優美,大家都喜歡來著交流感情。而義大利,這位於地中海的中央位置,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貿易中心了,於是義大利靠著地中海崛起。不過一旦當人們發明了遠航技術,大家都開始往外面跑,跑去佔領殖民地這些,義大利於是就被大家忽視,開始沒落。

『肆』 義大利園林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前,中,後期各自有哪些特點

初期:人文主義園林
1.選址時注意周圍環境,可以遠眺前景→多建在佛羅倫薩郊外風景秀麗的丘陵坡地上。
2.多個台層相對獨立,沒有貫穿各台層的中軸線。
3.建築風格保留一些中世紀痕跡。
4.建築與庭園部分都比較簡朴,大方,有很好的比例和尺度。
5.噴泉、水池作為局部中心。
6.綠叢植壇為常見的裝飾,圖案花紋簡單。
中期(盛期):人文主義園林
16世紀40年代後,義大利庄園的建造以羅馬為中心,進入鼎盛時期。16世紀後半葉庭園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構成若乾颱層,形成台地園。
1.中軸線貫穿全園
2.景物對稱布置在中軸線兩側
3.各台層上常以多種理水形式,或理水與雕像相結合,作為局部的中心。
4.理水技術成熟,包括各種光影與音響效果(水風琴,水劇場),跌水,噴水(秘密噴泉,驚愕噴泉)等,水景與背景在明暗與色彩方面形成對比。
5.植物造景(迷園,花壇),水渠,噴泉等日趨復雜
後期:巴洛克園林
1. 造園愈加矯揉造作,大量繁雜的園林小品充斥著整個園林。
2.濫用造型樹木,對植物進行強行修剪作為獵奇的手段,形態愈來愈不自然。
3.線條復雜化。花園形狀從正方形變為矩形,並在四角加上了各種形式的圖案。花壇、水渠、噴泉及細部的線條少用直線,多用曲線。

『伍』 歐洲園林的發展歷程 古代,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代表國家和園林類型

古代園林 (公元4世紀之前)
埃及園林、巴比倫園林、希臘園林、羅馬園林
中世紀歐洲園林 (5-15世紀)
中世紀西歐園林
伊斯蘭園林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 (15-16世紀)
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17世紀)
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 (18世紀)
近代城市公園 (19世紀)
現代風景園林 (20世紀)

1.三大園林體系:中國的風景式園林與西方規整式園林、伊斯蘭規整式園林。
2.園林形成的三大背景:大自然的造化、社會歷史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要
3.中國園林發展的歷史階段:1、園林的生成期2、園林的轉折期3、園林的全盛期4、園林的成熟前期5、園林的成熟後期
4.周:周文王的靈台、靈沼和靈囿
5.秦漢:上林苑,魏晉南北朝:銅雀園、芳林苑、華林園,隋唐:隋西苑、華清宮,宋:滄浪亭,網師園
6.狩獵、通神是中國古典園林最早具備的兩個基本功能
8.秦始皇:堆築島山名為蓬萊山以摹擬神仙境界,開啟了西漢宮苑中求仙活動之先河。
9.建章宮打破了建築宮苑的格局,在宮中出現了疊山理水的園林建築。
10.太液池,其中有瀛洲、蓬萊、方丈象海中仙山。」——一池三山
11.山水畫已經擺脫作為人物畫的背景的狀態,開始出現獨立的山水畫。宗炳《畫山水序》「暢神」王微《敘畫》「作畫之情」
12.隋西苑西苑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的到來。其規劃設計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其造園創作是我國宮苑演變為山水宮苑的轉折點。
13.唐華清宮白居易洛陽履道坊宅園、廬山草堂,王維的輞川別業
14.北宋「四大禁苑」——金明池、瓊林苑、玉津園、宜春苑。大內御苑——後苑、壽山艮岳、延福宮
15.北宋的私家園林主要有三種類型:宅園、遊憩園、花園。
16.網師即漁翁,仍含漁隱的本意,都是標榜清高的。
17.文人園林的風格特徵:簡遠、疏朗、雅緻、天然
18.「三山五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圓明園、暢春園
19循牆廊到達園中各處,這是獅子林在布局上的特色
20.三個園林雛形要素——園圃、囿、台
21.北海東岸景區:濠濮間—畫舫齋景區,北海北岸景區靜心齋一座典型的園中之園
22.觀音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方亭,靜明園的玉峰塔是靜明園的制高點
23.圓明、長春、萬春總稱為圓明園
24.頤和園的佛香閣
25.世界遺產:離宮御苑——避暑山莊、留園、拙政園、網師園及環秀山莊
26.外八廟、木蘭圍場
27.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滄浪亭、網師園、耦園、拙政園、獅子林、環秀山莊、留園、藝圃
28.留園中區的總體布局,採用「前廳後山,隔池相望」的布置
29. 日本園林主要形式:林泉式、築山式、平庭、茶庭、枯山水
30. 日本園林代表作:大德寺大仙院、龍安寺石庭 代表著已發展成熟的枯山水藝術。
31. 江戶時代代表作:桂離宮
32. 日本庭園風格特徵:「任何時代贊揚自然的美,並可看到適應自然姿態的遺跡」。 日本園林設計的傳統思想:人與自然的高度結合。
33.. 西班牙伊斯蘭園林實例——阿爾罕布拉宮苑(桃金娘宮庭院、獅子宮庭院)
34. 英國風景式園林的代表者
布里奇曼——規則式園林向自然式園林過渡的典型代表人物。
威廉?肯特——完全擺脫了規則式園林的第一位造園家,成為真正的自然風景園林的創始人。
朗斯洛特?布朗——繼肯特之後成為英國園林界泰斗,被譽為「大地的改造者」。
胡弗萊?勒普頓——18世紀後期最著名的風景園林大師,主張風景園林要由畫家和造員家共同完成。
威廉?錢伯斯——極力傳播中國園林藝術風格。
35. 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可以劃分為三種類型:宮苑花園——邱園;別墅庄園——查茲沃斯風景園、斯陀園;府邸花園——霍華德庄園
36.. 勒諾特爾式園林代表作——凡爾賽宮苑、沃—勒—維貢特府邸花園
37. 凡爾賽宮苑的主要內容(主軸線序列)
宮殿區——拉托娜泉池——國王林蔭道 (綠地毯)——阿波羅泉池——十字型大運河
38. 凡爾賽宮苑的園中園——特里阿農宮苑
39. 巴洛克式水劇場(位於伊索拉.貝拉庄園)
40.. 義大利台地園代表作:蘭特庄園、鮑蒂別墅
41. 蘭台庄園最突出的特色在於 以不同形式的水景形成全園的中軸線。
42..西方園林經歷的時期:古代時期、中古時期、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勒諾特爾時期、自然風景式時期、現代公園時期
43. 傳統的西方園林以:義大利台地園、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園林為代表,同時也代表著規則式和不規則式這兩大造園樣式。
44. 古埃及園林類型:宅園、聖苑、墓園
45.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本於自然,高於自然、建築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話的情趣、意境的蘊涵

『陸』 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特徵

文藝復興園林,園林中的植物扮演重要的角色,攀緣植物爬滿牆壁,蒾籬勾畫花園房屋和小徑,葯用植物也普遍運用。花卉形成復雜的幾何圖案,常綠植物增添了園林的季節性色彩。 植物學也是產生於文藝復興時期,各大大學擁有植物園,人們爭相收集植物。植物園作為人們休息和學習的場所。

中文名
文藝復興園林

外文名


時代
文藝復興

類別
園林

歷史淵源
文藝復興時期人們把更多追求放在精神上,同時藝術,建築上發生極大變革。對於古希臘,羅馬文化的追求影響了園林的設計,園林的形式又是古希臘羅馬的一種繼承和超越。建築上,更多體現了幾何學,通過游廊,涼廊,藤架來聯系房屋和公園。別墅里希臘和羅馬神話的人物畫像。

歷史背景
歐洲文藝復興發源於義大利,公元14、15世紀是早期,16世紀極盛,16世紀末走向衰落。

當時義大利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有商船和北非、君士坦丁堡、小亞細亞、黑海延岸進行貿易。政權為大銀行家、大商人、工場主等把持。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與發展其政治、經濟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領域里反對教會精神、封建文化,開始提倡古典文化,研究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文學、藝術等等,利用其反映人肯定人生的傾向,來反對中世紀的封建神學,發展資本主義思想意識。義大利城市一時學術繁榮,再現了古典文化,並藉以發揮,所以將此文化運動稱為文藝復興。

這正是資本主義文化的興起,而不是奴隸制文化的復活。文藝復興的這種思想是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與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對立,它肯定人是生活的創造者和享受者,要求發揮人的才智,對現實生活取積極態度。這一指導思想反映在文學、科學、音樂、藝術、建築、園林等各個方面。

園林發展特點
文藝復興時期的園林發展、特點

15世紀初葉,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文學和藝術飛躍進步,引起一批人愛好自然,追求田園趣味,文藝復興園林盛行,並逐步從幾何型向巴洛克藝術曲線型轉變。文藝復興後期,園林甚至追求主觀、新奇、夢幻般的「手法主義」的表現。

17世紀,園林史上出現了一位開創法國乃至歐洲造園新風的傑出人物——勒·諾特(AndreLeNotre1613-1700),法國園林即由他開創。中國稱之為古典主義園林。勒·諾特的造園保留了義大利文藝復興庄園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種更開朗、華麗、宏偉、對稱的方式在法國重新組合,創造了一種更顯高貴的園林,追求整個園林寧靜開闊,統一中又富有變化,富麗堂皇、雄偉壯觀的景觀效果。在中國的圓明園,由於乾隆皇帝的獵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國園林的西洋樓。

17、18世紀,繪畫與文學兩種藝術熱衷於自然的傾向影響了英國造園,加之中國園林文化的影響,英國出現了自然風景園。以起伏開闊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叢自然生長的樹木為要素構成了一種新的園林。18世紀中葉,作為改進,園林中建造一些點景物,如中國的亭、塔、橋、假山以及其他異國情調的小建築或模仿古羅馬的廢墟等,人們將這種園林稱之為感傷主義園林或英中式園林。

歐洲大陸風景園是從模仿英中式園林開始的,雖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結果卻帶來了園林的根本變革。風景園在歐洲大陸的發展是一個凈化的過程,自然風景式比重越來越大,點景物越來越少,到1800年後,純凈的自然風景園終於出現。

19世紀上半葉的園林設計常常是幾何式與規則式園林的綜合。19世紀末,更多的設計使用規則式園林來協調建築與環境的關系。藝術和建築業在向簡潔的方向發展,園林受新思潮的影響,走向了凈化的道路,逐步轉向注重功能、以人為本的設計。

19世紀,造園風格停滯在自然式與幾何式兩者互相交融的設計風格上,甚至逐步淪為對歷史樣式的模仿與拼湊,直至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中導致新的園林風格的誕生。 受工藝美術運動影響,花園風格更加簡潔、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間構築花園,並強調自然材料的運用。這種風格影響到後來歐洲大陸的花園設計,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響。

新藝術運動的目的是希望通過裝飾的手段來創造出一種新的設計,主要表現在追求自然曲線形和追求直線幾何形兩種形式。新藝術運動中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園林與建築之間以藝術的形式相聯系,認為園林與建築之間在概念上要統一,理想的園林應該是盡量再現建築內部的「室外房間」。

『柒』 規則式園林的初態(法國和義大利)

文明形態史觀認為不同文化會有類似的「生命歷程」,即都經過起源、生長、衰落與解體等階段,而且其間有許多機制是各文化的生命歷程中共同或相似的。與進化史觀不同的是這里的文化生命歷程並不具有「進步」的意義,因而一種文化衰亡後如果有另一文化興起,那也不意味著由落後向先進的演進,而只是生命周期的又一輪循環。所以盡管各文化或文明存在著時序的先後,但在哲學意義上仍可以把它們都看作是共時態的。

一、以文明形態史觀研究園林發展特徵

將園林藝術的發展置入文明社會發展中來觀察,園林的產生、發展、融合、變異各個階段也是伴隨著社會文明的漸進而發展的。以在一個小范圍(一種文明)中的藝術發展為例,園林藝術的誕生是順應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當地的氣候地理環境等多方面的特點,隨著文明的日益生長而得到不斷的發展,逐漸形成一種該文明體系下的園林藝術形態。文明的發展是在不斷的挑戰—應戰的循環中得以上升的,於是在這種園林藝術發展的過程中,不停地會有來自外來文明的撞擊、影響。

當兩種文明相互撞擊時,弱方抵禦不住強方的撞擊,而全線潰敗,但這種潰敗事實上也只是在弱方中占統治地位的那部分文明的潰敗,帶來的是弱方全盤接受強方的文明。不過,很明顯這種無條件的接受並不能適應原文明變異的條件,同時這種全盤皆收也僅僅表現在占統治地位的主導文明的利用者,即所謂的統治階級文化的身上,在園林方面的表現主要為皇家園林。而作為文明內部的勢弱者,即平民文化,通常反映在民間一些富紳的私家園林上,在這場撞擊中並未受到如此大的沖擊,於是它們有空間也有餘力在這種撞擊中接受這種挑戰,做出相對的應戰,並自由地生長發展。對這種外來的文化進行揚棄,汲取其中可以為自身所利用的成分,注入到本土文明中,順著變異、融合、檢驗、漸進的進程,最終形成一種完全適應本土文明的形態。在這一進程中,文明形態一直進行著自下而上的影響,自上而下的反饋交流,在社會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之下,最終完成了這一變革改造,形成本土的園林藝術形式。

在大范圍中的園林藝術發展,一直進行著起源—生長—衰落—解體的循環過程,此消彼長。當弱勢一方在進行了以上一番變革改造時,強勢一方同樣也會由於文明走到了它的峰頂,同時在一定范圍之內沒有對手,呈現出一種停滯的發展狀態,內部逐漸失去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始走向衰落。強、弱雙方在不同波形的曲線上行進。強方的峰頂是弱方的谷底,當強方走過峰頂,必呈下降趨勢,與弱方從谷底反彈的曲線在某點相交,度過相交點後,強方趨向谷底,弱方趨向峰頂,之後進行力量的交接轉換。在這2種園林藝術文化的較量中,很難說何方會取得最終的勝利,雙方只是在不同波形的曲線上行進,在某一點上做出力量比較,同時在下一點又進行力量的交換。於是當弱方終於在某一點達到峰頂時成為了當時力量撞擊的強者,新一輪的園林藝術主導又產生了。

這樣在大范圍里的此消彼長,多種不同波形的曲線沿著時間軸不斷前進,在前進中,它們互相影響,最終一齊趨向同一種波形的曲線,完成最後的大同。所謂最後大同,是為在各自摸索過程中的文明尋找到一條可以共同前進並相互扶持發展的道路。

但是,文明運動並不會以最後的大同來結束。它內部一直是運動著的,在一段時期內的趨同也僅僅是一個過程,並不會就此結束,除非文明的載體——人類或說是高級生物完全滅絕。那麼這種不斷運動的結果又是如何呢?湯因比在他的著作《歷史研究》中並沒有繼續敘述。筆者在此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就像地球的板塊運動一樣,從一整個板塊開始,劇烈的外力及內力的作用致使大板塊分裂成多個小板塊,各小板塊的不停運動也許有朝一日又將拼合成一整個大板塊。這種自然力並非我們所能預估,但我們卻可預想到最後的大同並非文明盛衰曲線最後的歸宿,也許只是每一個循環節里的最後一個小節。只要作為文明載體的人類繼續生存下去,那麼這個循環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至於這個循環的盡頭是怎樣一番情形,現在很難想像出來。並且這種循環是大小相套的。因此,將此概念引伸到園林藝術領域,園林的不斷向前發展可能會經過一段時期的此起彼伏、百家爭鳴,回歸到趨同的線形上,也可能在大同的單調線形中由於內部的震盪,分化為多種不同波形的曲線,即不同文化下的園林藝術形態,繼續向前行進。

二、以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發展為例

縱觀園林藝術的歷史發展進程,它正是以這種循序漸進、輪流起伏的發展形態為主要特點的。下面將以法國的園林發展作為例證,具體闡述園林發展特徵。

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由於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形成了獨特的園林風格——台地園。這種樣式的園林一般依山就勢,分成數層,庄園別墅主體建築常在中層或上層,下層為花草、灌木植壇,且多為規則式圖案。注重規則式的園林與大自然風景的過渡,即從靠近建築的部分至自然風景逐步減弱其規則式風格。由於義大利多山泉,便於引水造景,因而常把水景作為園內主景,理水方式多瀑布、噴泉。植物以常綠樹為主,有石楠、黃楊、珊瑚樹等。在配植方式上採用整形式樹壇、黃楊綠籬,以獲得俯視圖案美的效果,很少用色彩鮮艷的花卉。整個園林以綠色為基調,給人以舒適寧靜的感覺。

隨著文藝復興運動遍及整個歐洲大陸,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的義大利的文化也為當時歐洲上層社會所接受而成為主流文化,各國皇家園林都以效法義大利式造園方式為榮。法國,在與義大利的戰爭中接觸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文化,從此開始受到其建築及園林藝術方面的影響。但是義大利台地式的庭院特點真的適合法國的平原地勢嗎?法國在經歷了文藝復興早期較長的一段純模仿階段後,到了路易十四在位時期,出現了勒諾特爾。這位出生於造園世家的大師,很早就開始展露自己的才華,從因設計維康府邸花園而聲名鵲起,到形成獨特的一套造園式樣,他真正改變了法國造園藝術前期純模仿的狀態。法國,雨量適中,氣候溫和,植物多落葉闊葉樹,這些都決定了單純地模仿意式園林並不能完全展示法蘭西浪漫與不羈的民族文化特性。意式台地園是針對義大利多丘陵、地形變化明顯的特徵而產生,但是法國大部分地區卻是遼闊的平原。所以在勒諾特爾的大部分作品中,常以落葉密林為叢林背景,大量採用黃楊和紫杉作圖案樹壇。常用圖案花壇,注意色彩變化,並經常用平坦的大面積草坪和濃密樹林,襯托華麗的花壇。園林在水景方面多為整形河道、水池。維康府邸花園是勒諾特爾的成名作,而他為路易十四建造的凡爾賽宮則反映了法式園林的巔峰水平。這種真正原生且帶濃郁民族特色的園林,很快就替代了那種不適合本國地理特質、風俗民情的庭院。本著適者生存的基本法則,法式幾何式造園手法在法國國內逐漸佔了上風,壓過盛極一時的意式台地式造園手法,並反過來影響義大利以至席捲整個歐洲。

從文化形態學觀點的角度來看文藝復興後期法式園林的興盛與意式園林的衰敗,我們不難發現,這其實不過是在沿著文明盛衰曲線行進的過程中,園林藝術所反映出來的一種現象。透過園林形態不斷更替的表象,可以看到它們的發展其實都是沿著這條曲線行進的,偶然之下有必然。偶然是說這條曲線具體以怎樣的方式行進,必然則是說曲線行進的大致方向在事物存在之初就已經瞭然。換言之,文明盛衰曲線早已被定性,它的上下起伏、它的波形行進方向,在這條曲線的原點就已大致明了。但是,它的定量卻是隨機可變的,任何一個偶然出現的人物、事件都可能改變這條曲線的斜率,導致一連串表象的變更。法蘭西文化的本性,以及法蘭西平坦遼闊的大地風貌,在受義大利園林影響的一開始,就已註定它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全盤接受這種園林形態。這已經預示著在園林發展曲線的變化起伏中,法國園林首先要經歷一段時間的下降,再在某個谷底時刻絕地反彈,實現回升,並逐漸達到峰頂。但是究竟是在什麼時候反彈,這根曲線的斜率如何,在勒諾特爾出現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的。只是,如果勒諾特爾不出現,仍然會出現一位拯救法國園林的創造者。不過勒諾特爾的成功,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如果他的作品不是那麼符合法蘭西文化,那麼適應法蘭西天然條件,也不可能得到路易十四的垂青,並最終征服整個法蘭西的園林界。

再看看法式園林興盛的背後,是法蘭西文明在歐洲的逐步興盛,並漸漸取代義大利文明在文藝復興初期的領導地位,以其濃郁的皇家特色,恢弘的氣勢,壓倒性地在歐洲各派文明中流行。文明興衰的前面就是各種文化表現形式的興衰。這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國力強盛指標上,更表現在文學、音樂、建築等文化載體對外的侵略性上。所以,很容易發現,當一個國家、一種文明興盛的時候,周邊的國家、文明會不自覺地被文化侵襲。正如前面曾經分析過的文明盛衰曲線的走勢變化。

隨著勒諾特爾在法國國內的名聲大振,他的名字也逐步為國外所知。勒諾特爾本人曾親赴英國及義大利,並在那些國家移植傳播了勒諾特爾式園林。其次,有關的造園書籍也在英國傳播了法式園林的信息。當時的法國造園書籍在英國人中傳閱甚廣,這從英國著的有關書籍中多有引用法國書籍中的觀點就可見一斑。在英國,自勒諾特爾來訪開始,到向法國派遣造園家及翻譯出版造園著作等等,雖然一直利用各種手段來嘗試傳播移植法國式園林,但卻始終不見把握了勒諾特爾式園林的精神實質並加以表現的園林作品。造成這種狀況的首要原因就在於當時的英國尚未擺脫清教徒思想的束縛,同時英國的國力仍然落後於法國,此外英國人酷愛造型樹木及巧妙的水工設施,這同時也為將來法國園林逐步地退出歷史舞台作出了鋪墊。

『捌』 歐洲園林三個重要時期分別以誰作代表歐洲園林古典園林有哪些特點

一。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台地園
1.重要的造園師:布拉曼特與拉斐爾
三2.大著名庄園:蘭特、埃斯特、法爾奈斯庄園
3.義大利台地園特徵 (文藝復興中期)
1、多建於山坡上,依山就勢辟成台層,形成台地園;
2、布局嚴謹,有明確的中軸線貫穿全園;
3、建築常位於中軸線上,通常位於最高層;
4、水景、雕塑等為軸線上的主要裝飾,以加強透視線;
5、注重借景及透視線的應用;
6、以水為主體,形成豐富多彩的水景;
7、植物以綠色為基調,避免色彩鮮艷的花卉,植物配置中軸線兩側多為規則式,離中軸線漸遠自然式增強。

二。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園林
1.代表人物:勒諾特爾是路易十四時期的宮廷造園家,才華橫溢,後世稱為『宮廷造園家之王』。 1613年生於巴黎的園林世家,祖父是宮廷造園家,父親是宮苑管理人。
他使法國園林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代了義大利園林而風靡整個歐洲。
2.最主要的代表是沃.勒.維貢特府邸花園和凡爾賽宮苑,均由勒諾特爾設計和主持建造。
3.法國古典園林特徵:
以莊重典雅風格,表現了皇權至上的主題;
園林氣勢恢宏,視線開闊,具有外向性特點;
以建築為中心,並通常位於最高處;
花壇、雕像、泉池集中於中軸線上;
水景以靜水為主,體現遼闊、平靜、深遠的氣勢;
植物配置:多選用闊葉喬木,以叢植為主,模紋花壇多使用花卉。

三。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
1.代表人物:布里奇曼(Charles Bridgeman, -1738)將規則式園林與曲線形道路結合;放棄植物雕刻形式;創造了哈哈溝的形式;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1686-1748)為擺脫規則式園林的第一位造園家,認為自然是厭惡直線的,摒棄一切規則式設計;造園標準是模仿自然,再現自然;
布朗(Lancelot Brown,1715-1783),被稱為「大地改造者」,盡量避免人工雕琢痕跡,以自由流暢的湖岸線、平靜的水面、緩坡草地、起伏地形上散植的樹木為特色。
威廉.錢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認為園林更要注重內容,造園不僅要改造自然,還應體現淵博素養和藝術情操
雷普頓(Humpbrey Repton,1752-1818 )認為自然式園林應避免直線,但反對任意彎曲的線條;主張建築與自然之間的過渡;重視植物群落的設計;強調園林要注意光影效果;並提出園林與繪畫的不同。
認為園林是動態的,繪畫是靜態的;其視野更開闊;光影、色彩會隨著季節、氣候而變;且需要滿足實用需求。
著作:<園林速寫與要點><造園理論與實踐的考察><對造園變革的調查><論印度建築與造園>等;
2.代表園林:查茲沃斯(Chatsworth park)風景園、丘(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園、斯陀園(Stowe Park)、尼曼斯(Nymans park)
3.英國風景園特徵:
開闊並有起伏地形的的草地;
自然式種植的樹叢;
蜿蜒曲折的小徑;
自然彎曲的湖岸。

『玖』 義大利園林對歐洲造園的有哪些影響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歐洲規則式傳統園林發展歷程,那就是「源與古希臘,興於古羅馬,盛於法蘭西」——吳淑平,《歐洲規則式園林剪的藝術》,藝術設計研究,2012

義大利台地園與法國古典主義園林(諾特爾式)是歐洲規則式園林的兩個主要派系,可以說歐洲規則式園林的形成和成熟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古羅馬時期已具雛形,但公元五世紀到十世紀這段時間歐洲進入「黑暗時期」,園林藝術也停滯不前,主要在宗教庭院方面有點所為。到了文藝復興義大利園林得到空前發展。

要說對歐洲造園的影響,那就是它代表著歐洲規則式園林的成熟,並影響到後面出現的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園。古希臘時期主要有了規則式的概念和相關哲學審美思想,到了古羅馬再到文藝復興,義大利發揚並使規則式園林成熟。法國古典園林中很多元素如植物修建、花盆噴泉、古羅馬神話雕塑等等都是受義大利園林影響。因為義大利園林多建於丘陵,所以形成了「台地園」,而法國園林多建於平原,所以一些造園手法上面進行了演變和創新。

『拾』 西方園林的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

1.起始階段:
世界上最早的園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從古代墓畫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園採取方直的規劃,規則的水槽和整齊的栽植。西亞的亞述確獵苑,後演變成游樂的林園。
巴比倫、波斯氣候乾旱,重視水的利用。波斯庭園的布局多以位於十字形道路交叉點上的水池為中心,這一手法為阿拉伯人繼承下來,成為伊斯蘭園林的傳統,流布於北非、西班牙、印度,傳入義大利後,演變成各種水法,成為歐洲園林的重要內容。

2.初步發展階段:山莊園林,宮廷園林
古希臘通過波斯學到西亞的造園藝術,發展成為住宅內布局規則方整的柱廊園。古羅馬繼承希臘庭園藝術和亞述林園的布局特點,發展成為山莊園林。
歐洲中世紀時期,封建領主的城堡和教會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園。修道院中的園地同建築功能相結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環繞的方庭中種植花卉,在醫院前辟設葯圃,在食堂廚房前辟設菜圃,此外還有果園、魚池和遊憩的園地等。在今天,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一些校園中還保存這種傳統。13世紀末,羅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園考》,書中有關於王侯貴族庭園和花木布置的描寫。

3.持續發展:別墅園林(私人),園林風格化
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許多別墅園林。以別墅為主體,利用義大利的丘陵地形,開辟成整齊的台地,逐層配置灌木,並把它修剪成圖案形的植壇,順山勢運用各種水法,如流泉、瀑布、噴泉等,外圍是樹木茂密的林園。這種園林通稱為義大利台地園。台地園在地形整理、植物修剪藝術和水法技術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法國繼承和發展了義大利的造園藝術。1638年,法國布阿依索寫成西方最早的園林專著《論造園藝術》。他認為「如果不加以條理化和安排整齊,那麼人們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紀下半葉,法國造園家勒諾特爾提出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他主持設計凡爾賽宮苑,根據法國這一地區地勢干坦的特點,開辟大片草坪、花壇、河渠,創造了宏偉華麗的園林風格,被稱為勒諾特爾風格,各國競相仿效。
18世紀歐洲文學藝術領域中興起浪漫主義運動。在這種思潮影響下,英國開始欣賞純自然之美,重新恢復傳統的草地、樹叢,於是產生了自然風景園。英國申斯誦的《造園藝術斷想》,首次使用風景造園學一詞,倡導營建自然風景園。初期的自然風景園創作者中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當時對自然美的特點還缺乏完整的認識。
18世紀中葉,錢伯斯從中國回英國後撰文介紹中國園林,他主張引入中國的建築小品。他的著作在歐洲,尤其在法國頗有影響。18世紀末英國造園家雷普頓認為自然風景園不應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顯示自然的美而隱藏它的缺陷。他並不完全排斥規則布局形式,在建築與庭園相接地帶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樹木,並利用當時從美洲、東亞等地引進的花卉豐富園林色彩,把英國自然風景園推進了一步。

4.公園化:
從17世紀開始,英國把貴族的私園開放為公園。18世紀以後,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自此西方園林學開始了對公園的研究。

5.成立學科系統
19世紀下半葉,美國風景建築師奧姆斯特德於1858年主持建設紐約中央公園時,創造了「風景建築師」一詞,開創了「風景建築學」。他把傳統園林學的范圍擴大了,從庭園設計擴大到城市公園系統的設計,以至區域范圍的景物規劃。他認為城市戶外空間系統以及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是人類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後出版的克里夫蘭的《風景建築學》也是一本重要專著。
1901年美國哈佛大學創立風景建築學系,第一次有了較完備的專業培訓課程表,其他一些國家也相繼開辦這一專業。1948年成立國際風景建築師聯合會

閱讀全文

與什麼時期是義大利園林的衰落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天伊朗長什麼樣 瀏覽:547
二萬越南盾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813
為什麼日本媳婦比越南少 瀏覽:489
中國的城市道德體系該如何興起 瀏覽:289
中國傳統繪畫遠近處理有哪些特徵 瀏覽:992
伊朗華人現在有多少 瀏覽:674
印尼島上吃什麼 瀏覽:996
華為手機英國買多少錢 瀏覽:825
人民幣換越南盾去哪個銀行換 瀏覽:5
為什麼中國之前沒有民法典 瀏覽:547
為什麼中國疫苗比國外慢 瀏覽:982
印度防空武器怎麼樣 瀏覽:131
育英國際學校小學學費多少 瀏覽:382
中國人行報名照片怎麼弄 瀏覽:555
越南人買東西帶多少錢 瀏覽:920
來印度旅遊的女性發生了什麼 瀏覽:122
中國缺少哪些科學儀器 瀏覽:349
越南哪裡有挖機出售 瀏覽:874
服裝義大利有什麼品牌 瀏覽:616
中國神獸是什麼 瀏覽: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