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義大利屢屢坑隊友,為什麼德國人卻不離不棄呢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只不過是義大利這個隊友確實不是太稱職,給德國帶來了許多麻煩。但是話說回來,從戰略上講,義大利的國力和地理位置,還是給了德國很大的幫助。在國際政治中,外交關系取決於國家利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無論是德國,還是義大利,他們結盟都是出於現實利益的需要。
兩次大戰中,義大利的工業水平和軍事生產能力很強,是世界前六位的工業強國,義大利造的火炮世界頂級,海軍也屬於二流強國,墨索里尼是軍事擴張思想的狂熱分子,與善戰的德意志民族有契合點,不要小瞧義大利,但是義大利人並不好戰,因此實際戰爭表現不佳。德國又不可能和英法結盟合作,能找到義大利,已經很不錯了。
所謂的“豬隊友”並沒有那麼的不堪,希特勒可不傻!
❷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牽製法國
希特勒意識到,德國要想稱霸歐洲,就必須打敗法國。法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也是德國的宿敵,是稱霸歐洲的最大障礙。
1871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割讓兩個省。一戰,法國為自己報仇,羞辱德國。德國和法國有很深的血仇。
雖然義大利軍隊沒有戰鬥力,國力也沒有那麼強大,但只要義大利是盟友,法國就不敢輕舉妄動,德國進攻法國也可以無所畏懼。
壯大聲勢
德國雖然強大,但靠自己嚇不倒其他國家,所以德國需要吸引人加入,壯大聲勢。三流國家沒有分量。義大利雖然沒落了,但曾經是歐洲一流的強國,至少在當時是二流強國。
所以如果和義大利結盟,就多了一個夥伴,壯大自己的聲勢,讓英法恐懼。
事實證明,義大利與德國站在一起,使得英法前期不敢放心抵抗,採取“綏靖政策”縱容納粹侵略。
德國與義大利的結盟也增強了羅馬尼亞這個持觀望態度的小國與德國攜手並進的信心。
臭味相投
墨索里尼是法西斯,對共產主義極度敵視,希望在自己的國家搞獨裁。而且墨索里尼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立國家法西斯黨,成為領袖。1922年,墨索里尼如願以償,竊取了義大利最高權力,成為總理。
希特勒也在1919年開始鼓吹法西斯主義,1921年成為德國工人黨領袖,但希特勒直到1933年才上台。從這個意義上說,墨索里尼是希特勒的楷模,當時的墨索里尼在希特勒心目中就像上帝一樣。
希特勒視墨索里尼為偶像,事事聽從他的建議。希特勒無比崇拜墨索里尼。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惡心的話:
“我願意和他同甘共苦.如果他需要什麼幫助,或者有什麼危險,他可以肯定,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哪怕全世界聯合起來反對他,我都會堅決的和他在一起。”
這么投緣,能不串通,互相勾結嗎?
❸ 為啥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都要找義大利當盟友
地理位置上,英國法國成為一體,德國和義大利聯盟也是為了防止被包圍。義大利是地中海國家,處在巴爾干半島。邊上緊接著法國和德國。如果非要打仗,這對義大利來說是一個兩頭為難的事情。特別是當英國和法國結盟時,德國就處在一個包圍圈當中,很不有利,因為前面是法國與英國,後面是蘇因為國力弱小也不願意參與大國之間的糾紛。所以德國沒辦法聯合這些弱小國家,而在德國,右邊是強大的蘇聯,下邊都是蘇聯的盟國。德國想要聯合這些國家,也基本上不可能,只有距離自己較近的義大利可以實現德國聯盟的目的。
❹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會選擇義大利作為盟友呢
雖然義大利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是勝利國家的重要成員之一,但它最終基本上沒有受益。與當時許多參與該條約的弱國一樣,它被大國忽視。對於自視為大國的義大利人來說,這種恥辱是無法忍受的。為此,義大利在戰後非常激動,譴責英國和法國蔑視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權主義。就在這時,墨索里尼抓住機會煽動義大利人民,擴大法西斯政黨的規模。法西斯黨在短短兩年內成為義大利最具影響力的政黨。因此,1922年,他被義大利國王任命為新總理。它使義大利成為第一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國家。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之後,它影響了德國。這也是二戰時期德國要和義大利結盟的原因。
此外,由於義大利和法國之間的突出矛盾,以及後來在爭奪巴爾干半島的過程中與俄羅斯發生了強烈沖突,義大利與德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戰略聯盟。雖然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並不突出。
❺ 世界大戰中,為什麼德國找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強調了作為兄弟,作為隊友的重要性。而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一個國家的成敗,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有選擇隊友的能力,如果遇到豬隊友,那麼怎麼打也不會贏的。最典型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找了豬隊友義大利,最終慘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德國每次都要去找義大利呢?主要是三點原因。
尤其是義大利跟德國,兩國的產業幾乎融合,義大利需要德國的資源,而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的市場,所以從平時關系來看,義大利一向跟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聯系和融合,也決定了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合作,這也是繞不開的。
❻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何找「最愛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呢
義大利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家,它也是古羅馬帝國的發源地。
德國找義大利做盟友,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德國就相當於是挾“西方文明”而令“西方國家”
盡管在現代社會,義大利已經比較落後了,但它是西方文明的一個發祥地,因此誰占據了這里,就相當於是獲得了一個西方文明發祥地的這樣的一個文明聖地。
還有就是義大利也有恢復古羅馬的雄心壯志,這和德國欲恢復雅利安人的千年帝國。有著非常類似的精神方面的一致性。
還有在經濟利益上,義大利和德國都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有挑戰現成的國際秩序的這樣的一種強烈的願望。
而英國和法國是擁有很多殖民地的國家,它們需要長期維持既得的國際地位和經濟利益。國家的一切聯合,都是為了獲得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經濟利益。
那麼,德國也別無選擇。歐洲就是那麼幾個大國,它不聯合義大利還能聯合誰呢?
還有義大利也因為與法國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後來又與俄國在爭奪巴爾干半島地區發生過強烈沖突,所以義大利就與德國越來越近,最終發展成為軸心國,這樣的一種戰略上的聯盟。
盡管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表現,都不是很突出。
但它也不是“最愛投降的國家”,義大利本身對世界戰局沒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且義大利也是被逼無奈才投降的,打不過盟軍,怎能不投降呢?
在德國看來義大利就是一個可以為己所用的國家。它並不要求他的盟友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否則就會影響到德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地位,畢竟是“一山不容二虎”。
❼ 兩次世界大戰,為何德國都找最願意投降的義大利做盟友
因為沒有辦法,只有義大利這一個選擇。
因此,每次德國與法國作戰時,都找不到其他國家。在世界歷史上,英國和法國屬於舊列強。相對而言,德國和義大利都是後起之秀。他們屬於新興大國,擁有相似的價值觀和行業。尤其是義大利和德國幾乎擁有整合的產業。義大利需要德國資源,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市場。因此,就正常關系而言,義大利一直與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經濟聯系和一體化,也決定著兩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合作。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❽ 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德國總愛跟義大利同盟,一戰二戰都是,義大利多面啊
德意志的南部工業農業發達
是整個德國的經濟命脈所在地
義大利緊挨著德意志的南部
與義大利結盟
不僅可以使德國的南部的經濟得以安心的生產
更重要的是
拉攏了義大利
可以更好的對抗同屬於南部的法國
因為一戰
二戰
德意志都將法蘭西視為對手
❾ 二戰中義大利根本跟不上時代德國為什麼跟義大利結盟
一樓的亂說,我都看不懂。二樓的有些說的不對。反共竟然成了理由?那麼美國,英國,法國哪個不反共啊,哪個不恨蘇聯啊。
我給你解釋:
1,義大利不是跟不上時代,這是前提。只是相對資本主義發展得早的英法德,武器技術和裝備落後一些而已。但是義大利還是有拿得出手的家當的。義大利海軍數一數二,就主力艦的戰鬥力來講,並不亞於海軍強國——英國,甚至在地中海不把法國海軍放眼裡的。義大利的空軍雖然不如英法,但比起蘇聯並不弱,義大利在戰爭中期研製的馬基202戰斗機,性能一流。義大利的陸軍,單兵裝備和後勤補給落後,但就坦克與火炮技術,是強於日本的,起碼在北非,比英法的殖民駐軍還是強。義大利屢戰皆敗主要三點,一是缺乏有效的戰爭理論(德國有閃電戰,蘇聯有大縱深合同作戰,英法也有自己的適合國情和軍事實力的一套指導思想,義大利什麼也沒有,只有墨索里尼這個草包的叫囂);進第二點導致義大利軍隊的指揮能力也很差,最重要的後勤補給工作也很差,所謂「將熊熊一窩」。縱觀整個二戰,和德蘇美英日比,義大利沒有一個叫得響的將軍(淪陷最早的法國,起碼有個裝甲兵高材同時具有領袖天賦的戴高樂)。三是義大利國民普遍厭戰。這個就沒辦法了,士氣為先。不過北非戰役中,也有一些義大利步兵師和裝甲師作戰很勇猛,贏得了德國人和盟國的尊重(當然是在隆美爾接管指揮大權之後)。
不過起碼來說,如果義大利軍方能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優劣,施以正確的戰略部署和戰術指揮,及戰爭動員的話,在北非對抗英法的遠征軍還是有得打的。
2, 政治上兩國志同道合。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都是法西斯,系出同門;又都是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上台執政的,因此兩國有了為統一的目標而合作的基礎。甚至墨索里尼的法西斯資格要老於希特勒,在一開始小鬍子還挺敬仰風度翩翩的墨前輩呢。
3,軍事上,打擊同一對手的戰略目標,兩國是一致的。希特勒的前期主要對手是英國和法國,一開始他根本不敢奢望以德國一國之力對抗英法;而且德國海軍不敵英國海軍,更遠不敵英法的聯合。而墨索里尼要在地中海和北非「恢復偉大的羅馬帝國的疆土」,障礙也是英法。
只不過希特勒忽略了一點,就是義大利軍事實力是「紙老虎」。希特勒只看到表象,未深入分析,加上墨索里尼很會吹牛,以為義大利能給德國減輕一些負擔。。。。。。由於指揮不當,畏首畏腳,義大利海軍主力三大戰列艦竟然幾乎一炮未發就被英國海軍航空兵夜襲塔蘭托炸沉。而義大利陸軍的戰鬥力更是低下,連續敗北。希特勒和義大利訂立同盟的算盤是,指望義大利在地中海收拾英法,沒想到義大利反而被打得向他求援。而出於同盟協定,德國被迫捲入地中海和北非的戰事,幫助義大利收拾殘局(如果義大利失敗,德國就會面臨被包圍的境地,因此希特勒也不得不抽襟見肘去救援)。
總體看,義大利的軍事實力在表面上使希特勒「受騙」了。假如小鬍子不那麼剛愎自用的話,就會很謹慎地看待這個結盟了。後人覺得奇怪,義大利打仗那麼差,希特勒怎麼會找上他,問題是「當局者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希特勒自己的一個大失敗,英國的一位軍事學家說過:「希特勒唯一值得說他失敗的地方,就是選錯了盟友」。
❿ 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德國總愛跟義大利同盟,一戰二戰都是,義大利多面啊
不是德國跟總是要跟義大利同盟,而是義大利總是跟著德國。德國是個很偉大的國家,你可以看到德意志第一帝國的版圖和一戰前的版圖差別是多麼巨大。所以德國肯定是有野心想對外侵略擴張並不滿足於現狀的。一戰前,德意志,義大利,和奧匈帝國建立了同盟(triple alliance),德國與奧匈帝國的同盟於1879年建立,而與義大利的同盟於1882年建立。而且事實上,在triplr alliance建立之後,一戰期間,義大利並未真正意義上參戰。並且退出了同盟。義大利於1915年5月加入了以法蘭西,大不列顛,俄羅斯為首的triple entente。如果說一戰是因為國際關系和利益驅使導致義大利成為牆頭草兩面倒,那麼二戰很大一部分可以說是墨索里尼的原因。 二戰的起因首先是一戰戰後對戰敗國的處理不當,對於戰敗國的懲罰太過嚴重,英法美的綏靖政策,以及法西斯主義的崛起。(這也是為什麼二戰後英法美對德國進行援助並且幫助德意志重建的原因,二戰之後由英法美控制的聯邦德國崛起迅速,成為了歐洲的心臟)而對於法西斯主義,法西斯事實上不僅僅只出現在德意志,在絕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有。一戰之後糟糕的歐洲社會現狀以及1929~1933的經濟蕭條成為了法西斯崛起的溫床。法西斯真正出現的定義時間實在19世紀。法西斯的精神,是反自由,反對個人主義,極端國家主義。他的理念是創造新文明(顛覆現有的社會),個人為集體服務(個體的概念在法西斯里不復存在:集體是一個整體,個體的存在就是為了集體;唯一可以被稱為個體的在二戰時只有高級官員及首腦),以及新型社會主義和整體化。(要寫交論文了。。回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