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88mm炮和義大利炮哪個厲害
意軍在二戰期間真正廣泛使用的是75/27型和100/17型火炮,這些火炮和輕重機槍、迫擊炮構成了意軍步兵師的主要支援火力。
綜合來看,德國的88mm高射炮的戰績比義大利炮大得多!
Ⅱ 二戰義大利為什麼會戰敗
以軸心國最終戰敗而結束,把義大利劃入的軸心國,所以他是戰敗國了。
其實也可以理解,義大利在二戰後期參與對德戰爭,是被盟軍脅迫和無償徵用的,義大利就是以戰敗國的地位被盟軍領導著去對德作戰。
ps:
教科書中沒寫義大利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而在某些關於二戰的書中寫是戰勝國,但是在國內最權威的現代史中說他是戰敗國。
義大利與日本一樣,被定義為後起的工業國家,一戰當中義大利政府曾經拋棄與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轉而倒向英法一邊,從而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地位,但是,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中,義大利並沒有像英、法、美一樣撈到什麼好處,甚至於還不如僅僅在青島打了一次小仗的日本得到的利益多。日本好歹從戰敗的德國手裡接收了其在中國的特權和德國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殖民地,還分了幾艘德國大洋艦隊的戰列艦,而且在之後的海軍談判中賺夠了砝碼,一躍成為與義大利、法國並立而僅次於英美的二等海權國家。而義大利卻連德國的一塊海外殖民地都沒分到!相比於戰爭對義大利帶來的創傷,這點點收獲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於是乎,義大利國內經濟開始倒退,政局變得不穩,新的思潮開始泛濫……政府無法控制局勢……1922年,莫索里尼的法西斯黨上台了,義大利成為了第一個獨裁集權的法西斯國家。然而,法西斯並沒有能夠救義大利,從1922年到1931年,義大利的經濟局勢仍然不斷惡化,失業人口也在不段增多,同時,義大利對外的侵略擴張形勢也不容樂觀。義大利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因為法西斯的獨裁和窮兵黷武而有什麼大的進步。士氣低落內部腐敗的義大利軍隊很快在以後的戰爭中嘗到了苦頭……
當時,德國對義大利的參戰是抱著一種矛盾的心態的,這種心態反映的就是下面一個笑話: 如果義大利加入了盟國,那麼德國要派一個師打敗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那麼德國要派四個師監視義大利; 如果義大利要加入軸心國,那麼德國要派八個師保護義大利; 結果,有人說:打敗義大利以後,德國還是要派人來監視和保護義大利,我寧願義大利人中立!
一次,隆美爾在非洲發現了一個關押義大利戰俘的英國戰俘營,就率領軍隊去解救義大利人,結果,槍聲一響,義大利人就跟著英國人跑……
43年盟軍在義大利登陸,有一個戰場,盟軍激戰一早晨,無一傷亡,唯一的損失是自己的飛機把空降兵投到了大海里(把沙洲當成了灘頭)。
薩拉落登陸戰中,盟軍在灘頭沒有遇到抵抗,隨軍記者報導,盟軍在灘頭遭遇的最強的抵抗來自於當地動物園因為轟炸流落出來的一隻美洲豹,咬傷了兩名美軍士兵。
還有美軍轟炸撒丁島前面兩個小島,上面駐扎了一萬多義大利人,但是最後盟軍轟炸總共炸死了40多義大利人,義大利就接受了美軍飛行員的勸降
還有北非戰爭前期,一個義大利要塞在英軍打了幾梭子子彈後就打了白旗,意軍指揮官一本正經地對英軍指揮官說:「我們已經打完了最後一發子彈」。這時要塞里他的身邊堆滿了義大利製造的軍火。
在南斯拉夫,一名被游擊隊俘虜的德軍軍官十分驚訝地問:「你們哪來的反坦克炮啊?」當游擊隊員告訴他是從他們的盟軍--義大利人手裡繳獲的後,他感慨不已:「唉!這些可愛的義大利人。」
北非戰役,英軍坦克向義大利的反坦克炮陣地沖鋒,數量不多,沖鋒開始時候,義大利人開炮還擊,剛射擊了2,3分鍾,突然停止抵抗,舉了白旗,當英國人問及原因,義大利人理直氣壯的說到:「因為我們的彈葯箱沒有撬棍打開,所以我們被迫投降。」
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在托卜魯克上空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義大利人為了掩飾這一慘重的不幸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格拉齊亞尼元帥成了他的繼任者。這可能是義大利防空部隊在二戰中戰果最輝煌的一仗了,可與美軍獵殺山本五十六相媲美。
巴爾博是二戰中被誤傷的軍人中最高軍銜的人。
在北非,5000人的義大利軍隊遇到一個連的英軍設下的路障後就地繳械了。
Ⅲ 《亮劍中二營長的「義大利炮」到底是什麼炮
「義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戰炮。
需要申明的是,《亮劍》是一部好劇,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都無可挑剔。可攝制組在武器裝備的還原度上並沒做到十全十美,劇中出現的「義大利炮」是明顯的模型,外漆也顯得十分粗糙。因此,在現實中並不能找到一模一樣的炮,只能算大概比較像而已。下面的分析僅代表小編的個人觀點,不足之處請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首先得說說義大利炮的來歷,各營連集結的時候二營長有過交代:是打小曹庄據點時繳獲的兩門山炮,義大利貨,炮身上全是洋碼子,就是炮彈少了點,才17發。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該炮應該是從日軍或偽軍手中繳獲,也有可能是日軍從國軍那兒獲得的戰利品,而後自己使用或交給偽軍使用。通過查閱資料,可以發現,在二戰期間,日軍和國民黨軍隊都裝備過一款義大利炮,即47mm32倍口徑的「百祿」M1935式步兵炮。
該炮其實是由奧地利的「百祿」公司設計,但是由於義大利在二戰初期工業基礎較差,缺乏獨立研製生產火炮的經驗,就從奧地利進口了這款火炮,並進行國產化,爾後大批量生產,命名為da 47/32。該炮有一部分出口到中國和日本,但是數量不多,現已很難查證。不過從外形上來看,「百祿」M1935式步兵炮的外形和劇中的「義大利炮」相去甚遠,基本沒有血緣關系。因此可以斷定,此義大利炮非彼「義大利炮」。
而單純從外形上看,劇中的「義大利炮」更像法國的M1897式野戰炮。該炮是法國人於1897年研製,口徑為75mm,擁有巨大的防盾和超長的炮管,和劇中的「義大利炮」正好吻合,從外形上基本可以判定,「義大利炮」就是M1897式野戰炮。
Ⅳ 義大利炮是什麼東西
為法國M1897型75mm火炮。
2.義大利炮」的身管通過一個裝滿液體和氣體的鐵制容器與炮架相連,發射後,液體傳導力,氣體被壓縮消耗後坐力。彈性相連代替剛性連接,這是火炮的一次重大革命,所以,即使M1897型75毫米野戰炮很快被更大口徑的火炮代替,它的歷史地位仍然不可否認。
Ⅳ 中國女排戰勝義大利意義重大
是的,中國女排這場勝利不僅僅是戰勝比賽,更是在隊長不在情況下輕松贏得比賽,可見兩隊實際懸殊,讓世界再次認識中國女排,讓世界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中國人的驕傲。
就在6月14日晚剛結束的中國女排對戰中,中國女排展開了與義大利女排的較量,中國女排以絕對的優勢輕松戰勝作為東道主義大利女排,拿下4連勝。
截至目前中國女排7勝5負,三局比分為25:19 、25:11和25:19,這場比賽朱婷進行輪休,未參加比賽,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女排依然輕松帶走比賽。
比賽具體進程:
開場後,中國女排就利用張常寧的強勢發球輪連得3分,為比賽定下基調。年輕隊員為主的義大利隊在接一傳方面狀態起伏較大,中國隊此後又在袁心玥、李盈瑩的發球輪連續得分,25比19拿下第一局。次局,比賽仍然順著中國女排的節奏進行,袁心玥本局發球就直接得到3分,李盈瑩的強攻也讓對手沒有招架之力,25比11,中國女排大比分再下一城。
義大利女排在第三局比賽破釜沉舟,全力拚發球,這一變化讓中國女排很不適應,一度7比10落後。眼見球隊困難,郎平立即申請暫停,她鼓勵隊員說:「遇到機會大家要果斷,必須要做好自己,不能一直站在原地,要主動迎上去!」
暫停後,中國隊先是利用對手失誤將比分追平,接著利用出色的發球和一攻建立優勢,最終,隨著李盈瑩扣球得分,中國女排25比19再勝一局,3比0干凈利落地擊敗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