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義大利蜜蜂與中蜂能合並嗎
不能 兩個完全不同的蜂種 就是義大利蜂有的時候都會出現互盜 別說還有其他品種的蜂了
『貳』 意蜂和中蜂能合並成一個群嗎
不能!差得太懸殊啦!中蜂那麼小,只有意蜂的三分之二那麼大,即便用熏煙使它們氣味相同,不再撕殺也太不合群!
『叄』 正確的養蜂技術
近年來養蜂行業發展勢頭良好,不少朋友希望加入到養蜂的行列中來。那麼就必須掌握正確的養蜂技術。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養蜂技術吧。
養蜂技術一、蜂的購買
養蜂要先買蜂建場。買蜂的技術可以分為"九看一聞"。
1、看蜂數 買蜂的關鍵要買強蜂。強蜂繁殖陝,當年可分群和生產蜂蜜、蜂王漿。不要圖便宜,買1~2框的弱群。初養蜂者要在春季蜂群出室時買4框以上的強勢蜂。蜜蜂密密麻麻布滿巢脾兩面,才算一框蜂。
2、看蜂箱 有些賣蜂人將淘汰的破舊蜂箱隨蜂賣出。破舊蜂箱尺寸不規格,千瘡百孔,保溫性差,也不適於轉地運蜂。
3、看子脾 正常封蓋子脾整齊,全部封蓋,如不封蓋蜂房很多,夾雜在封蓋房之間,養蜂人稱之為"花花"脾,是患幼蟲病的表現。不封蓋蜂房成一直線或斜線,是因為巢蟲在巢脾中間形成隧道,為害幼蟲使之產生不封蓋巢房。病蜂群不宜購買。
4、看蜂王 優良蜂王產卵力強,產卵圈大,幾乎整張巢脾全產滿卵。劣王產卵力差,產卵圈小;老蜂王產卵力也差,色澤發黑,體表絨毛脫落,殘次蜂王有的缺翅、有的歪腹、有的瘸腿,都不宜選用。
5、看箱底 看蜂箱箱底有無白堊病幼蟲的屍體,正常箱底清潔干凈,無死蜂,無幼蟲屍體。如箱底死蜂較多,有白堊病幼蟲屍體,則不可購買。
6、看蜂蟎寄生率 大蜂蟎喜歡寄生雄蜂幼蟲房內,弄破幾個雄蜂房封蓋,即可看到寄生蜂蟎多少。小蜂蟎喜歡寄生在工蜂幼蟲房內,提出一框蜂脾,用手在框樑上磕幾下,受到振動的小蜂蟎即由房中爬出。大小蜂蟎寄生率高的蜂群不宜購買,尤其小蜂蟎難治,如不及時防治很容易垮場。
7、看巢門蜂出入多少 巢門蜜蜂熙來攘往,忙碌不停,出入蜂數多是正常蜂群。如巢門蜂出入很少,或巢門前死蜂較多,要進一步開箱檢查,排除病群和弱群。
8、看品種 根據養蜂地點和目的購買相應蜂品種。平原養意蜂較好,山區養中蜂較好,寒冷地區養耐寒品種,如東北黑蜂。以多采蜜為目的的養松丹1號或其他雜交種;以多采漿為目的的養漿蜂,如平湖漿蜂、肖山漿蜂等。
9、看蜂好蜇人否 蜂群之間暴烈程度有很大差異。多數蜂群很溫順,很少蜇人,但也有個別蜂群好蜇人,打開蜂箱就迎面撲來數只蜇人,手一提框就被蜇,這樣的蜂群不易管理,蜇了行人或小孩易引起糾紛,還是要買溫順的蜂群。
10、聞氣味 打開正常蜂群蜂箱,氣味清新,有蜜蠟香味,無不良氣味。如嗅到臭味或酸腐味,多為幼蟲病,萬不可買。
養蜂技術二、人工分蜂技術
分蜂技術也是養蜂技術的關鍵所在。
1、均等分蜂技術
均等分蜂就是把一群蜂平均分為兩群,兩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來時發展強大。具體做法是;在距離當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45天以前,把原群蜂箱向旁移出30-40厘米,另外在其對面30-40厘米處放一空蜂箱,把蜂群里的一半蜜蜂和巢脾連同蜂王放入空箱內,整理好兩箱的蜂巢,經過半天左右,給無王蜂群誘入一隻產卵王。飛翔蜂返巢時,就分別飛入這兩箱內,如果其中一箱飛入的蜜蜂較少,可將它向原址移近些。 均等分蜂的缺點是使一個強群突然變成了兩個弱群,它們需要經過一個多月的增殖才能投入生產。對於分出的新群不宜誘入王台,因為新蜂王要經過10餘天才能產卵,這樣就不能充分利用新分群的哺育力影響蜂群的發展,如果新蜂王婚飛時丟失,則損失更大。
2、不均等分蜂技術
不均等分蜂是從一群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強一弱兩群。此法適合對發生分蜂熱的蜂群採用。從發生分蜂熱的蜂群中提出2-3框封蓋子脾,一框蜜粉脾連同老蜂王放入一新蜂箱。放在離原群較遠的地方,巢門用青草鬆鬆堵上,讓蜜蜂慢慢咬開。檢查原群,選留一個質量好的王台,其餘王台全部割除,或者誘入人工培育的王台或產卵王。如果離流蜜期時間較長,可用封蓋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補強,否則可將分群與原群合並。
3、混合分蜂技術
混合分蜂是從幾個蜂群中提出1-2框帶幼蜂的封蓋子脾,根據情況混合組成3-6框的分蜂群。次日給分蜂群誘入產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亦可在春末夏初,當蜂群發展到10框蜂,6-8框子脾時,每隔6-7日從這樣的蜂群里提出一框帶蜂封蓋子脾,混合組成新分群。距離大流蜜期15日左右,停止從10框群里提出子脾,以便它們在大流蜜期開始時,能發展到5-18框蜂的強群。
養蜂技術三、蜂場的選擇
只有選擇了好的蜂場才能獲得好的蜂蜜。
1、地理位置及環境:蜂養殖只適於海拔600米左右,避開污染嚴重、噪音較多的地方。還要給蜜蜂創造一個空腹上飛、飽肚下飛的採集環境,選擇光照充足、清靜避北風的優良場所放養。
2、蜜粉源調查:購蜂之前,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蜂場周圍有沒有兩個以上的主要蜜源,並且要求長年有輔助的蜜粉源,因為只有良好的輔助蜜粉源才能保證蜂群的正常繁養。
養蜂技術四、蜂用飼料配製
養蜂許掌握蜂的飼料配製技術,就算基本學成了養蜂技術。但也不要忘記養蜂過程中蜂病害的防治技術。
1、蔗糖(白糖)飼料。可用白糖漿直接喂蜂,適宜的使用時間是:越冬時,在最後一批封蓋子出房前3天應停喂蔗糖,這樣做的好處是:巢內越冬飼料已經過轉化,但越冬適齡蜂未參加釀蜜,故可保持蜜蜂的活性和能量,延長蜜蜂壽命。
2、糖漿飼料。由蔗糖(紅糖不能用,下同)加酸煮沸水解或加酶水解後獲得。方法是:1公斤的蔗糖加1/2體積的水,再加0.5克的乳酸煮沸30分鍾即可。
3、糖餅飼料。製作方法與製作轉化糖漿的方法相似,做成糖餅進行喂飼。用蔗糖酶製成的糖餅質較柔軟,保存期較長。上述後兩種蜂蜜代用品已將蔗糖轉化為葡萄糖和果糖,蜜蜂能充分地吸收利用,用作越冬飼料,喂飼時不會引起盜蜂。
1 調查蜜源
可供蜜蜂採集花蜜、花粉的植物稱蜜源植物。蜜源是養蜂生產的基礎。在確定放蜂地點之前,一定要調查清楚蜜源植物的種類、面積、花期等情況。能採集到大量商品蜜的主要蜜源植物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牧草綠肥中的草木犀、苜蓿;果樹中的棗樹;林木中的槐樹;灌木中的荊條等。通常,一群蜜蜂大約需要2-4畝蜜源植物。還要了解清楚各種蜜源植物的開花期,以及歷年放蜂產蜜的情況。放蜂地點應選在距離主要蜜源植物2公里以內的地點。蜂場離蜜源植物越近越好。蜂場附近要有清潔的水源。如湖泊、小溪、水渠等,以保證蜜蜂采水和養蜂人員生活用水。蜂場應選在地勢平坦、乾燥,向陽,東南方開闊,沒有障礙物。西北面最好有小山坡或房屋、籬笆的位置。另外附近有高音喇叭、路燈、誘蟲燈的地方不適於放蜂。
2 如何選購蜂群
選購蜂群必須根據當地的蜜源、氣候等條件選擇蜜蜂種類。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的平原地區,夏季乾燥,有流蜜期較長的大蜜源,可以選擇義大利蜂。東北的山區,冬季長而寒冷,春季短,主要蜜源花期早,可以選擇耐寒能力強的東北黑蜂。如果當地位於山區,沒有集中的大蜜源,可以選擇中蜂。
選購蜂群的時間最好在早春,氣溫日益回升,並趨於穩定,蜜源植物開始開花時購買。這個時期購買,有利於蜂群的繁殖,當年見效也可以在夏、秋季節購買,但應當注意,當年至少還應有一個主要蜜源。這樣,即使不能得到很多商品蜂蜜,至少能夠保證蜂群越冬需要的飼料儲備。注意,全年蜜源結束以後不宜買蜂。因為這時買蜂除了購買費用外,還要買糖喂蜂。越冬時,蜂群還可能死亡。
購買蜂群還應注重蜂群品質,蜂王的年齡不要超過兩年。
如果在夏、秋買蜂,最好選擇當年的新王。質量好的蜂王,腹部大,尾部略尖,四翅六足健全,行動穩重。產卵面積大,而且整齊。品質好的工蜂個頭大,顏色鮮亮,開箱提脾時,不到處亂爬,性情溫順。整個蜂群要健康無病,蜂群中蜜蜂的數量,早春不宜少於2框。夏秋應在5框以上,並有一定的子脾。例如,蜂量為5框的蜂群,應有子脾3-4框。其中,封蓋子脾至少應佔一半。此外還應注意,每張巢脾上,必須有蜂蜜脾0.5-1千克。巢脾不要過於陳舊,巢脾上不應有很多雄蜂房。
蜂群運回後,如果場地寬敞,蜂箱可以單箱排列。要求前排與後排錯開,各排之間相距2-3米,蜂箱之間相距1-2米,便於蜜蜂認巢和人員管理。如果場地小,也可雙箱並列。兩箱一組,相距20厘米。排列蜂箱時,巢門方向一般朝南,也可朝東。注意,巢門不能朝西,以免下午的陽光直射巢門,使巢溫過高。
3 預防蜂蜇
蜂蟄是蜜蜂的一種自衛本能,當管理動作粗暴,或站立在蜂箱前,阻擋蜂路時,或養蜂人員身上有異味,都會引起蜂蟄。蜂蜇對人沒有害處,萬一不慎被蟄,不要緊張地用手亂拍。要沉著地用手指甲颳去蟄刺。不要用手拔刺,以免使毒液更多地進入皮膚。被蟄的部位可以用水洗滌。隨後塗一點氨水,或肥皂水。
1.蜜蜂養殖需要的蛋白質
蜜蜂的蛋白質來源主要是花粉。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在幼蟲的生長發育、蜂王產卵、工蜂腺體的發育和機能的行使,都不能缺少蛋白質。食物中缺乏了蛋白質,幼蟲死亡,幼蜂發育不良而失去利用價值,蜂王因不能得到充足的王漿而產卵率下降或停產,工蜂不能正常泌漿、泌蠟等。
2.蜜蜂養殖需要的脂類
蜜蜂的脂肪主要由糖類轉化而來。蜜蜂體內的脂肪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幼蟲生長發育、羽化以及供應能量等均有很大的作用。工蜂腹部的蠟腺所分泌的蜂蠟必須由糖類來合成。因此,強群內青年蜂愈多,泌蠟能力愈強,在造脾盛期,需用糖合成脂肪量愈多。
3.蜜蜂養殖需要的糖類
蜜蜂採集的花蜜主要成分是雙糖,不能直接被蜜蜂利用,必須經過釀製成蜂蜜,即轉化成葡萄糖、果糖這樣的單糖,才可以利用。非活動期蜜蜂採食了雙糖或多糖,會引起消化紊亂,產生下痢、大肚病等疾病,嚴重時造成大批死亡,導致越冬失敗。因此,蜂群內越冬飼料不足,應提早在秋末供給,讓蜜蜂有把雙糖轉化成單糖的時間。蜜蜂從植物上採集的甘露蜜,含有多糖和大量雜質,不能作為越冬飼料。
糖類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工蜂的血糖含量降低到1%以下,就不能飛行。在正常情況下,蜜蜂最好的能源就是成熟的蜂蜜,蜜蜂不能很好地把花粉(蜂糧)作為能源。因此,巢內沒有貯蜜而有蜂糧,越冬蜂因沒有提供熱能的蜂蜜而被凍死。
4.蜜蜂養殖需要的礦物質
蜜蜂礦物質需要量不多,但不能缺少。礦物質的來源,一般是花蜜和花粉。如外界缺乏蜜粉源,只喂糖的蜂群,就應該注意對礦物質的人工補充。但飼料內礦物質補充不能過多,過多反而有不良的影響。
5.蜜蜂養殖需要的維生素
維生素需要量極少,但對調節蜜蜂新陳代謝、生理活動、生長發育和蜂群繁殖非常重要。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維生素B6、維生素H、維生素B11、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對保證和促進幼蟲生長發育、組織器官機能增強、工蜂採集力和蜂王產卵力的提高、群體繁殖加快以及疾病的防治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在糖漿內加入適量的濾泡堆激素和維生素E,在早春飼喂蜂群,有利於為流蜜期到來培育出強壯的生產蜂群。
『肆』 中蜂隔王板能擋住意蜂工蜂嗎要是能隔得住合並意蜂群時直接買個中鋒隔王板就可以了
中蜂隔王板擋不住意蜂工蜂。
雖然平均下來意蜂比工蜂要大。
但要考慮到田忌賽馬的原理,中蜂蜂王肯定比意蜂工蜂大。
所以這方法是行不通的。
『伍』 新手養蜜蜂技術
新手養蜜蜂技術大全
新手養蜜蜂技術大全,蜜蜂養殖在農村地區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養殖項目,經濟價值好,在市場上也較受歡迎,於是很多朋友都紛紛咨詢到,蜜蜂好不好養的問題。以下分享新手養蜜蜂技術大全。
第一步:挑好場地
想要發展養蜂首先要有合適的場地,尤其是定點飼養的中蜂更為重要,新手在挑選養蜂場地時要遵循以下幾個條件。第一是養蜂場附近要有充足且相對連續的蜜源,蜜蜂的有效採集半徑為3公里,超過3公里蜜蜂無法有效採集。第二是養蜂場附近的環境要安靜,在嘈雜的環境如學校附近、鐵路旁、公路旁不適合養蜂。
第三是養蜂場附近要有清潔的水源供蜂蜜采水,若沒有則需要人工提供水源。第四是養蜂場附近的敵害要少,有人工飼養大型胡蜂的地方不適合養蜂。
第二步:選好蜂種
蜂種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養蜂的經濟效益,目前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是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蜂,其中義大利蜂對大宗蜜源的採集力強、蜂蜜產量高但蜂蜜價格低,而中華蜜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蜂蜜價格高但蜂蜜產量低,同時義大利蜂可追花逐蜜而中華蜜蜂多定點養殖。
因此在選擇蜂種時一定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假如當地的大宗蜜源豐富且處於平原地區則比較適合養義大利蜂,反之當地的零星蜜源較為豐富且處於多山地區則比較適合養中華蜜蜂。
第三步:管好蜂群
蜂群管理是養蜂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雖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但可以簡單的闡述一下每個季節的養蜂重點工作。春季,養蜂的重點工作是春繁,蜂群只有通過春繁發展出強大的群勢才能集中利用春季豐富的蜜源。
夏季,養蜂的重點工作是降溫,否則蜂群在渡夏的時候容易出現夏衰。秋季,養蜂的重點工作是秋繁,蜂群只有通過秋繁培育出大量的適齡越冬蜂才能確保越冬安全。冬季,養蜂的重點工作是保溫,否則蜂群在越冬期可能因嚴寒而整群覆滅。
第四步:防好病害
病害防治是養蜂的重點工作,在疾病方面養蜂人平時要做好預防工作,經常給蜂具消毒並及時清理蜂箱中垃圾,在飼喂時也可搭配一些蜂病的葯物來預防,蜂群發生疾病後首先要找出病因,然後對症下葯,切勿胡亂用葯,注意有傳染性的蜂病要及時隔離治療。
在敵害方面主要有蜂蟎、巢蟲、胡蜂等,蜂蟎可以用殺蟎1號、蟎撲等在蜜蜂自然斷子期進行防治,巢蟲要及時淘汰蜂箱中的舊脾並選用二硫化碳、甲酸等熏蒸,胡蜂危害嚴重時養蜂人要協助蜜蜂進行抵禦。
第五步:留好蜂糧
養蜂最開心的事情可能就是取蜜了,但在取蜜時一定要為蜂群留足口糧,否則蜂群極容易因缺蜜而飛逃,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後便用白糖代替蜂蜜來飼喂蜜蜂,雖然用白糖飼喂蜂群在短時間內問題不大,但白糖畢竟沒有蜂蜜那樣豐富的營養,長期用白糖飼喂會導致蜜蜂營養不良。
最終結果往往不是多取那點蜂蜜就能彌補的,同時在這里建議大家盡量用活框蜂箱養蜂,傳統土法養蜂在取蜜時根本就是殺雞取卵,而活框養蜂則可以將取蜜時對蜂群的傷害降到最低。
第六步:育好蜂王
蜂王是蜂群的核心,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蜂群的發展,新手在育王時雖然不能做到像少數養蜂場那樣專業,但也可通過人工選擇來培育較優質的蜂王,簡單來說就是蜂群出現分蜂王台時保留優質蜂群中的王台,劣質蜂群中的王台全部銷毀掉並換以優質蜂群的王台。
等換入的王台即將出台時將劣質蜂群的蜂王殺死,同時劣質蜂群中的雄蜂房也要全部破壞掉,只保留優質蜂群中的雄蜂房,而且最好每隔一年能從外界引入一定量的蜂王來擴充本場蜂的基因庫。
養殖蜜蜂技巧蜜蜂養殖怎麼好?
蜂箱選擇技巧:因為蜂箱長期露天放置,風吹、雨淋、日曬,蜜蜂在蜂箱里生活撫育蜂子,貯存飼料,所以蜂箱的結構必須符合蜂的生活習性,尺寸應標准統一,結構要堅固耐用。製造蜂箱的木料應選用堅實、質輕、不易變形的木材,而且要充分乾燥。北方應多以白松、椴木、桐木製造,南方以杉木製造。
蜜蜂繁殖:春天是蜜蜂生產繁殖期,"三天取一次蜂王漿",做好"移蟲"工作,讓蜜蜂的繁殖有一個規律性
蜜蜂養殖季節管理:春季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百花盛開,養蜂同樣一年之計在於春。做好春季管理尤為重要。春季管理應該以氣候為准,氣溫穩定在15℃開始,就要將蜜蜂搬運至一個花開盛澤,讓蜜蜂有足夠的花蜜可以採取。
春天,蜜蜂飛出越多說明蜂群越強、越健康。如果蜂箱很少有蜜蜂飛出,則應快速檢查,及時處理。應選擇天氣狀況良好,至少在8℃以上氣溫的中午開箱檢查。
蜂箱管理:蜜蜂蜂箱一定要有一個記錄,每一箱蜜蜂各有不同,我們應該採取"編號管理"的方式,就如同學校的學生要有一個學號,每個人得有一個身份證號一樣,這樣,對於每一個蜂箱的具體情況都可以做到記錄,對該蜂箱的情況了如指掌,一旦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及時有效的去處理,對症下葯,減少在管理大量蜜蜂時的彎路。
取蜂蜜時間:不易超過兩很多朋友可能都想問"多久取一次蜂蜜最為恰當?",這次我們也咨詢了兩位養蜂人,他們的答案是"沒有固定時間"。能否取蜂蜜,與蜜蜂產蜂蜜的量息息相關,產的多一年就可以多取幾次,相反,產量少,蜜蜂自己不夠吃,那就必須少取了。
蜂蜜的產量又與太多因素相關了,氣候,花期,蜂群規模,是否有瘟疫等都影響著蜂蜜的產量。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土蜂一年取蜂蜜次,因為蜂蜜必須要有一個積淀的過程,時間越久,蜂蜜的水分越少。養殖場的蜂蜜,一年也不易超過4次,蜂群規模大,同時也意味著蜂群對蜂蜜的消耗大,蜂蜜取多了,蜜蜂自己不夠吃,對蜜蜂的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
新手養蜂有哪些禁忌?
養蜂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技術活,有技術的人養蜂和沒有技術的人養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其實除了技術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是需要注意的。
忌:盲目貪群
貪群是很多新手養蜂最容易犯的錯誤,總以為蜂群數量多產量就高了,或者沒有大幾十群蜂似乎不好意思說是養蜂人,殊不知蜂蜜的總產量與蜜蜂的群數在一定程度上沒有什麼必然關系,也不是做簡單的乘法。
事實上從蜜蜂本身而言強群才是高產的基礎,從來沒有人說個多群便能高產,有些新手群勢達到4~5框蜂便分群,最終結果是群數多了,管理難了,但根本看不到效益,完全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忌:胡亂加脾
胡亂加脾是新手經常犯的錯誤,甚至有些老手也會犯,似乎蜂箱中巢脾越多就表示蜂群越強大,事實上完全是錯誤的,任何時候蜂少脾多必出問題,冬季蜂少脾多不利於保溫,夏季蜂少脾多不利於散熱。
對於冬季不利於保溫很多人可能較能理解,為什麼夏季又不利於散熱呢?原因是夏季天氣炎熱時工蜂會扇風來降溫,蜂少脾多必然導致降溫不全面,記住,不管什麼時候加脾都要求蜂多於脾或蜂脾相稱。
忌:取光蜂蜜
取蜜是養蜂人的收獲季節,本來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但是很多新手在取完蜂蜜後卻高興不起來,原來是取蜜後蜂群逃跑了,蜂群早不跑晚不跑,偏偏在取完蜜後跑,原因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取蜜出了問題,是不是蜜蜂在取蜜後都會跑呢?
顯然不是,否則那裡還有人養蜂,取蜜後蜜蜂逃跑的主要原因是你將蜂蜜都取完了,完全不給蜂群留口糧,假如你是蜜蜂相信你也跑,因為留下來只有死路一條。
忌:胡亂用葯
養蜂最怕遇到蜂病,但蜂病又是養蜂人始終無法繞開的問題,傳染性強蜂病爆發起來可以在短時間摧毀一個養蜂場,有些新手在遇到蜂病時因焦急而胡亂用葯,往往因葯不對症而釀成大問題。
甚至本來沒病的健康群都給弄成病群了,對此養蜂人尤其是養蜂新手在業余的時間里要盡可能的多了解一些蜂病的症狀及防治方法,當蜂群發生疾病時不要著急用葯,先搞清楚蜜蜂患的什麼病,然後再對症下葯。
忌:胡亂飼喂
蜜蜂的飼喂是養蜂的關鍵技術,飼喂是否正確與蜂群的發展必然相關,雖然蜜蜂的飼喂方法非常多,但從飼喂的目的來看大致可以簡單的分為獎勵飼喂和補助飼喂兩種,獎勵飼喂可以刺激蜂王產卵和激勵工蜂哺育。
而補助飼喂可以為蜂群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很多養蜂新手在飼喂蜜蜂的時候完全沒有章法,亂七八糟的飼喂一通,殊不知這樣一來不但不能促進蜂群發展,甚至可能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忌:雙王同箱
雙王同箱是比較高端的養蜂技術,很多連蜜蜂的基本習性都沒搞明白的新手也喜歡研究雙王群,似乎搞好了雙王群便是養好了蜜蜂一樣,其實很多時候完全沒有必要搞雙王群。
一群蜂養好了也可以達到10框以上的強群,當然也不是說雙王群就不能搞,但對新手來說的確不適合,事實上雙王群多在越冬和春繁的時候組建,春繁過後也是會拆成一強一弱兩個單王群,強群用於投入生產,弱群用於繼續繁殖。
一、收蜂技術
收蜂技術是指將蜂群收捕回來,事實上養蜂時很多情況都要用到收蜂技術,例如野外生存的野生蜂群可利用收蜂技術收捕回家飼養,自然分蜂時可利用收蜂技術將分蜂群及時收捕回來,尤其在野生蜂種資源豐富的山區掌握收蜂技術可源源不斷的獲取蜂群。
二、過箱技術
過箱技術是指將蜂群過箱到蜂箱中,這里的蜂箱可以是格子箱等傳統蜂箱,也可以是活框蜂箱,但建議盡量用設計更科學且管理更方便的活框蜂箱,例如用活框蜂箱養中蜂取蜜時對蜂群幾乎是零傷害,而圓桶等傳統蜂箱取蜜時對蜂群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
三、分蜂技術
分蜂技術是指將一個蜂群拆分成兩個或多個蜂群,從分蜂方式上看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自然分蜂後再將分蜂群收捕回來,而人工分蜂則是蜂群尚未自然分蜂就人工拆分蜂群,規模化養蜂建議採用可控性更強的人工分蜂。
四、並群技術
並群技術是指將兩個或多個蜂群合並成一群,主要有直接並群和間接並群兩種,其中直接並群是給兩個蜂群噴灑蜂蜜水或糖漿後直接合並在一起,而間接並群是先將兩個蜂群用紗布分隔在同一個蜂箱中,等群味完全混淆後再撤掉紗布讓其自行合並成一群。
五、介王技術
介王技術是指給蜂群重新介入一隻新蜂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間接介王兩種,其中直接介王是給蜂王和蜂群都噴灑蜂蜜水或糖漿後直接將蜂王放入蜂群中,而間接介王是先將蜂王關在囚王籠或介王器中並放入蜂群,等蜂群接受新蜂王後再將蜂王釋放出來。
六、育王技術
育王技術是指人工定向培育新蜂王,從操作上看主要有自然育王和移蟲育王兩種,其中自然育王是用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蜂群來培育蜂王和雄蜂,而移蟲育王則是利用工蜂小幼蟲來批量培育蜂王,原理是工蜂三日齡內小幼蟲一直吃蜂王漿也能發育成蜂王。
七、春繁技術
春繁技術是指早春快速恢復越冬蜂群的群勢,原因是蜂群越冬後群勢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若不及時恢復群勢則無法有效利用春季豐富的蜜源,春繁的最佳時間是當地第一個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體方法是抖蜂緊脾後每天傍晚都對蜂群獎勵飼喂一次。
八、秋繁技術
秋繁技術是指晚秋促使蜂群快速培育出大量的適齡越冬蜂,適齡越冬蜂數量和質量不但直接影響蜂群越冬,而且還間接影響翌年春繁,秋繁的最佳時間是當地全年最後一個大流蜜期倒推60天,具體方法是提出蜂箱中的廢舊巢脾後每天傍晚都獎勵飼喂一次。
九、越冬技術
越冬技術是指確保蜂群能順利越過寒冬,重點工作主要有以下三點,其一是越冬前蜂群中必須有足夠多的適齡越冬蜂,其二是越冬期要加強保溫且務必確保寧寒勿熱,其三是越冬期蜂群中必須有足夠多的飼料,三個條件缺少任何一個蜂群都可能越冬失敗。
十、防病技術
防病技術是指對蜜蜂常見病害有一定的了解且能對症下葯,事實上蜜蜂病害一旦爆發起來稍不留神就可能導致蜂群滅亡甚至會波及全場蜂,這也是很多新手養蜂失敗最主要的原因,例如中蜂爆發中蜂囊狀幼蟲病後若不及時處理對整個養蜂場都是毀滅性的`。
1、購買蜂種
首先建議養殖中華蜜蜂蜂種,因為中華蜜蜂是*生*長的蜂種,能夠完全適應當地環境和生存條件。一般建議直接當地購買蜂種,如果實在沒地方購買,才選擇異地購買。如果想網購籠蜂,必須找可靠熟悉的養蜂場購買,還應該選擇有技術指導服務的養蜂場購買。
2、科學飼喂
這里的飼喂包括獎勵飼喂和輔助飼喂,獎勵飼喂是蜜蜂繁殖和生產中常用的技術,而輔助飼喂是蜜蜂在缺蜜期必須具備的飼喂技術,在這兩種技術的搭配下,保證蜜蜂能夠輕松越夏和越冬,同時在大流蜜期的時候奪取大蜜源或者繁殖更多的蜜蜂。
3、杜絕巢蟲
中蜂的巢蟲是可以杜絕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養殖強群,每年換脾,保持蜂多於脾,這是最基本的養殖中蜂技能,在滿足這幾個條件的情況下,中蜂基本上不會長巢蟲,蜜蜂的繁殖也會更好。
4、適時分蜂
如果想大規模的繁殖蜂群,那麼分蜂是必不可少的。一般蜂群過強了繁殖能力並不是最強的,蜂群過弱了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強的,最強的蜂群是群勢在中上等的時候,所以我們如果要分蜂,也不好分出弱群,這樣發展起來並沒有我們蜂中等群勢的快。
5、留住蜜蜂
養蜂人想要留住蜜蜂,要麼有卵蟲子脾,要麼控制蜂王。蜂巢內有卵、有幼蟲、有子脾,蜜蜂不會那麼容易飛走,沒有這些就要靠控制蜂王來保住蜂群了。養蜂人可以利用隔王片來鎖住巢門口,讓蜂王出不來但是工蜂可以工常進出。
6、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了解蜂群的基本狀況。首先是箱外觀察蜜蜂,只要有進花粉,有出勤和巢門口有守衛蜂在扇風,都是屬於正常情況。在天氣晴朗,氣溫高的時候,才能開箱檢查蜜蜂。檢查巢脾要穩,速度要快,要有目的性的檢查。
7、取蜜技巧
蜜蜂是要取蜜的,如果長期不取蜜,在蜜源稀少的地方我們可能一直都無法取到蜂蜜,蜜蜂在流蜜期存蜜,在缺蜜期吃蜜,最後蜂箱中還是沒有蜂蜜。所以一般蜜蜂不是非常充分的地區想要獲得蜂蜜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缺蜜期採用代用飼料,流蜜期的時候將蜂蜜取走。
對於蜜源充足的地方而言,如果不及時取蜜,蜂箱中的蜂蜜多了蜂王沒有地方產卵,大大減少了蜜蜂數量,而大量的蜂蜜存儲在蜂箱中容易導致蜂群中的蜜蜂閑置下來,引發連續分蜂現象,最後蜂群越來越弱。所以在實際養殖中取蜜是非常關鍵的。
以上就是關於蜜蜂養殖方法技術介紹了,飼養蜜蜂過程中,為了有效保證蜜蜂健康生長,產生更多的蜂蜜,我們一定要做好上述這些管理要點。關於蜜蜂養殖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陸』 蜜蜂(意蜂)弱群能否過冬
意蜂弱群過冬條件
如果意蜂弱群過冬,蜂部落認為在滿足下面幾個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的,但是還是不能太弱。
第一:冬季氣候好的地方
如果冬季氣候好,有一些蜜源,意蜂還是能過冬的。很多朋友說意蜂不採零星蜜源,這點蜂部落不贊同,蜂部落養殖有一百多群蜜蜂,在當地也有三四個月的冬季的時候存在,蜜蜂同樣可以越冬,這說明了一點,意蜂在蜜源不足的情況下,同樣會採集零星蜜源,主要還是看養蜂人的方式。而如果我們本地冬季短,只有個把月,其實只要保溫做好,提供充足的飼料,弱群還是能越冬的。
第二:弱群雙王群越冬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採用雙王群,因為意蜂養殖一般都是雙王群養殖,如果蜂群弱,在採用雙王群,保溫做好,提供充足飼料的情況下,意蜂越冬成功率也是高的,但是弱群相對來說消耗飼料較多。
不建議意蜂越冬
對養蜂有所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意蜂定地飼養的非常少,除了一些產漿的養蜂人,在氣候條件好的地方可以採用定地飼養外,其他的幾乎都是追花奪蜜,所以這種養殖模式是不存在越冬的,一般都是本地冷了就轉場到其它地方,因為意蜂冬季飼料消耗量大,一般少量養殖意蜂並不賺錢,大量的喂養會給養蜂人增加巨大的養蜂成本。
關於意蜂弱群能不能安全過冬,首先我認為完全可以越冬。關於意蜂它的習性和生物規律,是完全可以適應我國南北氣溫的越冬,不過它的耐寒性不如中蜂耐寒性強,但是因為我國南北氣溫冬季相差很大,如東三省在冬季溫度最低時可達到零下三四十度,可是南方還是春暖花開,你說意蜂在全國氣溫這么大的情況下,作為意蜂弱群在東北不容易越冬,要是在長江流域它怎能夠不能安全越冬呢,我認為在北京以南的地區,完全弱群越冬沒有任何問題。
就拿我們河南地區,只要有一框足蜂的蜂群只要管理好,作為越冬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因為弱群越冬困擾它的是溫度。
關於弱群越冬只要解決好它能保持蜂群的衡溫是最大的關鍵,我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你如果把一框足蜂放在標準的十框箱內就是箱內外保溫再好,但是越冬沒有問題,可是春繁就不是很理想,因為箱內空間大,不好保持衡溫,使蜜蜂體力消氂大。
近些年來,我蜂場做的有六框箱加繼箱的配套蜂箱,在進入越冬後,我把有一框足蜂的小群全部改用六框小型蜂箱越冬,越冬情況也是不錯,包括春繁同樣發蜂速度很快,在春季第一個蜜源中期完全可以達到生產的壯群。
所以根居弱勢蜂群越冬的障礙我認為是蜂箱內的空間過大,使弱群保持整個箱內的衡溫是制約弱勢蜂群越冬的主要障礙。
所以我認為意蜂弱群只要有一框足蜂,在黃河流域以南的地區,只要做好箱蜂空間不大做好保溫工作,完全可以越冬不成任何問題 ,包括春繁,最好是蜂箱越小越冬情況越佳,這是我多年的弱群越冬的體會。
您好。意蜂弱群在養蜂人手中一般可以越冬的。 但要有正確的方法。
我家在大興安嶺養蜂。這里冬天最冷時溫度零下40度。我說一下我的處理方式:在喂越冬飼料時。弱群不要喂越冬飼料,怎麼辦呢。
找到強群,讓強群搬運飼料,並且釀制到封蓋為止。把弱群的無飼料脾和強群釀好的糖脾兌換。這樣做可以讓弱群節省很大的體力。要根據群勢備足飼料。如果就一個弱群越冬,就要多加飼料。弱群飼料消耗量大。如果是偶數個弱群,就組成雙王群。
室外越冬
把調整好的弱群擺在越冬地點的中間。中間保溫好。當春天來臨時,要提早檢查。
蜂窖越冬
這種就比較安全了。把調整好的弱群放在強群的上方,還要離蜂窖門遠一些,也是出於溫度的考慮。蜂窖的上方總體溫度要高於下面的。
如果弱群群勢低於兩脾蜂,我建議,不要單獨越冬。直接和其他的群合並。這樣更利於越冬。
總結。不要為了保頭數,去越冬,保蜂數是越冬的根本,蜂多王就好培育了。謝謝。
首先保溫措施落實,提前繁殖,注意提前預防治蟎,拿蜂群旺的蜜蜂去補!前後多觀察注意溫差,繁殖期間飼料喂充足,單張巢脾繁殖!
往往入冬蜂素差,都是秋繁沒治好蟎導致的多!
能,注意護理便是了。保暖,糧食都要注意。
大山草葯老龐為您解答。
『柒』 分蜂後,兩箱蜜蜂能放一起嗎
不能放在一起,原來的蜂箱與分完後的蜂箱隔一定的距離,以防新箱內的蜜蜂飛回原來的巢穴。
資料拓展
蜜蜂為社會性昆蟲,由蜂王、雄蜂、工蜂等個體組成。
信息交流
化學方式:蜜蜂腺體釋放出的一種微量化學信息物質,被稱為信息素,也叫外激素。依靠空氣或個體間的接觸進行傳播,對同種個體間來說傳播的是一種「語言」,接受的個體能理解這種「語言」的含義,作用於行為或生理反映。
行為方式:主要是舞蹈,最典型的是圓舞和擺尾舞。舞者是採集蜂中的偵察蜂,舞台是巢內與地面垂直的巢脾。偵察蜂跳什麼舞根據所探查到的蜜源的方向與距離不同而選定。如果偵察蜂在離蜂巢100米之內的地方發現了蜜源則跳圓舞,整個過程是這樣的:當偵察蜂帶著在那裡採集的花蜜回到巢內後,先是在巢脾上安靜地呆一會兒,然後把花蜜慢慢地吐出來,掛在嘴邊,由周圍的同伴用喙把其吸走。接著偵察蜂便跳起圓舞,一會兒向左轉圈,一會兒向右轉圈,但軌跡總是圓的。對於蜜源的質量,是通過跳舞的激情來表示的,即花蜜越多越甜,就跳得越起勁。
物理方式:利用聲與光傳遞信息。所謂聲,就是蜜蜂振翅的聲音。比如蜂王雙翅振動發出的聲音被稱為「歌唱」,「歌聲」通過巢脾傳遞,這是因為蜂王振動雙翅是靠胸肌的振動而帶動的,由於胸肌緊貼巢脾就將其振動聲波傳播開來,當蜜蜂感受到後,便產生停止活動的反應。再如,偵察蜂飛舞發出的「呼呼」聲,有「調兵遣將」的作用,一旦產生了新蜂王,就必然分蜂,這時偵察蜂發出的這種聲音,便引導蜂群飛向新巢。
蜂種選擇:飼養較多的蜜蜂有兩類:一是中華蜜蜂,俗稱中蜂,這種蜜蜂的主要產品是蜂蜜,其它蜂產品種類很少,但在一般的山區飼養較為容易。另一類是義大利蜂,俗稱意蜂,這類蜜蜂可分為好幾種,如糖型蜂、漿型蜂、糖漿兼型蜂等。各地蜂農可根據目標蜂產品,科學選擇蜜蜂種類。
『捌』 意蜂巢箱組成雙王群一邊是原來箱里的
兩個方法:
1.加繼箱,也就是在下面的巢箱里留3~4脾帶蜂王的巢脾,把剩下的6~7脾連蜂移到上面的繼箱里,巢箱與繼箱之間用平面隔王板隔開,只開巢箱的巢門,這是單王群的一般做法。
2雙王群來加強群勢。 在10框標准巢箱中間,用立勢隔王板將巢箱分成左右兩小區,巢門釘上隔王片(蜂王防逃器),左右各養兩只蜂王。把2群勢在10脾滿蜂以上的意蜂群合並在巢箱里,剩餘的巢脾帶蜂移到上面的繼箱里,中間一樣用平面隔王板隔開,下面巢箱只開左右巢門,上面繼箱不開巢門,就形成意蜂雙王群。
『玖』 意蜂公蜂產仔怎麼辦
意蜂公蜂產仔是蜂群失王後而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所形成的現象。
1、通常的處理方法:合並到其它弱群,藉助工產群的群勢,使弱群變成了強群。
2、介入新王,但是在介入新王前必須要鏟除掉所有工產子脾和卵脾,只保留蜜粉脾。
3、如果工產群太弱,沒有了保留價值的話,可以放任不管,讓其自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