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黎是哪個國家
巴黎是法國的城市。
巴黎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巴黎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特點
巴黎位於法國的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平原地形為主,巴黎橫跨塞納河兩岸,城內河流眾多,成為巴黎一景。巴黎位於北緯48度的北溫帶地區,西鄰大西洋,終年受西風帶帶來大西洋暖濕空氣的影響,氣候終年溫和濕潤,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B. 巴黎,倫敦,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哪個屬於義大利
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屬於義大利。
巴黎屬於法國,是法國首都。
倫敦屬於英國,是英國首都。
C. 巴黎的詳細介紹
你好:
第19區,都是沿著巴黎城的北緣隆起的地帶,仍為工人居住區。第18區既有寬闊的大道,也有曲折的狹巷,有些狹巷成為陡峭山坡上的石階小路。自19世紀早期起,到20世紀20年代向蒙帕爾納斯移民為止,蒙馬特爾一直是巴黎主要的藝術之鄉。 蒙馬特爾最著名的建築物,年代僅可溯至1919年,那就是長方形聖心教堂,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後,由國民捐資修建。教堂於1876年開工興建,後因建築師阿巴迪中途逝去而一度停頓。阿巴迪的設計頗受那座12世紀建於佩里格的聖弗龍教堂設計風格的啟發,後者為五拱頂羅馬式,本身卻又是威尼斯或拜占廷宗教建築影響下的作品。在聖心教堂正門下面是花木繁茂的維萊特公園,在這個公園巨大梯形石級的一側,巴黎唯一的纜車線凌空而過。在蒙馬特爾以東的肖蒙高地上,建有肖蒙高地公園,1864-1867年間在奧斯曼的任內落成。那是巴黎城牆以內的最大公園。
到19區的這一部分名為貝爾維爾,地勢較此為低的河畔坡地上,是第20區的梅尼爾蒙唐。位於第20區丘陵地帶的拉雪茲神甫公墓,曾是巴黎公社戰士牆的舊址,在那堵牆前,最後一批公社戰士遭到殺戮,迄今仍有前往憑吊的人們。公墓中埋葬的著名人物有肖邦,內伊元帥,奧斯曼男爵,繆塞,巴爾扎克,德拉克洛瓦,比才,羅西尼,貝因哈特,鄧肯,科萊特,比阿夫等。在巴黎城東北角的拉維萊特,一幢舊城屠宰場的巨型建築自1974年廢棄不用,1986年重新作為一座科學博物館開放。附近有一座球面全景電影院和一處大型游樂園與文化活動建築群。
園林和空地 巴黎素以園林景勝見稱,這種風貌的形成,部分由於塞納河開闊的河面和兩岸濃密的林木。約有8.7萬株樹分布於大小街道兩側,絕大多數是筱懸木,其間雜有栗樹,零星散布各處。然而在事實上,園林和空地只佔巴黎城區面積的11%。在現代巴黎城中心,大多數公園和園圃全都坐落於原先舊城郊的王室保留地上。拿破崙三世因旅居不列顛期間深感倫敦園林之美,在他執政時,便把通往巴黎城大路上的兩處皇家衛隊的古老駐地辟為「英吉利」 公園:一是西面的布洛涅森林公園,另一是東面的萬塞訥森林公園。此外,他在位期間,還把大片土地辟為市民遊憩場所和花園廣場。
人民 公元1850年,巴黎僅有居民60萬。但此後因工業發展,外省人不斷湧入,人口迅速增長。到1870年前,巴黎人口已超過100萬;到1931年,大都市區已擁有500萬人口,大半居住在巴黎城內,也就是舊城門以內的那個行政中心地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這種增長勢頭一直持續未變,而大巴黎市到20世紀80年代末人口已超過900萬。不過,巴黎城內的人口卻逐漸減少,從1931年的290萬下降到1982年的220萬,所以現今約有3/4的巴黎人住在郊區。這種變化的產生,部分是由於規模宏大的新住宅供應措施已使城內高度稠密的人口大為減少,雖然巴黎城內的人口密度仍然高於北歐的平均水平。許多家庭遷往郊區新建的寬敞住房,巴黎城內留下的多是老齡人口,為異常孤獨的一個群體;幾乎留下的半數家庭只有一名成員。人口中的大多數名義上信奉天主教,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定期去教堂做彌撒。外國居民成分一直在增長,現在已佔巴黎全部人口的1/5左右。他們之中最多的是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及突尼西亞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一般說來,北非移民多在貧民區,住房條件惡劣,從事各種卑賤工作。20世紀80年代,他們的存在引起種族關系的緊張和沖突。數目不少的黑人人口主要來自法屬馬提尼克和瓜德羅普加勒比地區:他們往往會獲得較好的工作和較好的生活環境,並受到比穆斯林更好的待遇。長期以來在巴黎居住的猶太人,主要聚居在沼地的羅西埃街,那裡有很多猶太教會堂,猶太人清潔衛生用品商店,希伯來文書店。20世紀80年代與來自北非的西班牙系猶太移民的沖突引發了戰前巴黎反猶太主義的輕度復活。20世紀早期,巴黎曾是移居國外的作家,藝術家的青睞之地,如來自美國的海明威,愛爾蘭的喬伊斯,西班牙的畢加索,義大利的莫迪里阿尼。如今來自歐洲和北美的外國人很少,他們主要是商人和以巴黎為基地的大的國際機構的雇員,特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人口:市2165892;都會區10210059(1982)。
經濟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和文化首府,也是它的主要經濟和商業中心。即使法國各大公司都在外省設有製造工廠,它們幾乎都把總部設在巴黎,以便與主要銀行和政府主管部門就近取得聯系。巴黎大區作為企業中心來說,其鼎盛時期是在20世紀30年代,現在則在全法范圍內優勢有所下降,因為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法國多數工業的增長在外省;不過巴黎仍擁有約1/4的法國企業。作為金融中心來說,巴黎是許多大型的國際商業和銀行業的基地,盡管那裡也有一些貧民區,總的說來它還是一座非常富有的城市,是法國和外國許多富豪的家園。巴黎主要活動除工商業之外,便是政府事務了。政府的雇員近70萬人。
工業 大致說來,由於巴黎早已是法國的政治首都,因而吸引許多公司設立總部於此,19世紀它一躍而成一座饒有活力的工業城市。巴黎不象諸如洛林和北部古老的工業區,它距礦藏資源並不很近。不過,巴黎確實有本身的天然財富,這主要是塞納河,它目前仍然用於重型貨船運輸,駛往下游,在勒阿弗爾港出海。巴黎的傳統產品主要是手工藝品和奢侈品,但是,到19世紀鐵路和運河交通發展起來時,北部煤田運輸方便,供應巴黎,因而機械製造,化學工程之類的重工業開始發展,擴充,很快就越出城外而進入新的工業郊區了。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法國歷屆政府的政策是限制巴黎大區的工業增長而側重於各省的工業發展,因為許多外省尚待開發。巴黎在多方面已是飽和狀態,所以相反地要鼓勵發展商業,金融業和服務業,這個政策已取得一些成效。各工業公司都不得在巴黎大區擴展其業務,或被各種資金所刺激而把工廠遷往其他地區。1962~1973年間巴黎地區減少了7.7萬工業崗位(約占總數的5%),而法國其餘地區卻增加了67萬個。
然而,巴黎大區的工業部門仍然僱用著百萬以上的人員。巴黎城本身仍是許多規模雖小但卻屬典型的巴黎人經濟活動的傳統場所,如:聖奧諾雷大街的高級女式時裝業;桑蒂埃區的服裝業; 在旺多姆廣場及和平街的珠寶首飾業;聖安托萬大街的傢具製造業。新興的大型企業在巴黎的北郊和西郊發展起來。如沿著通往魯昂的塞納河谷就設有一些大型的汽車和飛機製造廠;西北沿塞納河灣有軍工廠,重型機械廠,化工廠;東北直至戴高樂機場則有其他工廠。南郊和西南郊沿比耶夫爾河有製革廠,水泥廠,釀造廠,煙廠和其他傳統工業。許多輕工業工廠也已在大巴黎市的衛星城開設投產。
商業和金融 法國主要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全以巴黎為中心,尤以右岸的金融區為集中點,證券交易所及國家經營的法蘭西銀行就在那裡。數十家外國多功能銀行在巴黎設有分支機構,但巴黎並非一個有活力的專業性金融活動的中心。巴黎證券交易所盡管在20世紀80年代中有所擴展並實行現代化,它的業務量仍然未能超過倫敦證券交易所的1/5。
巴黎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作為國際商業中心大有發展,特別是在拉德芳斯地區新建摩天大廈中設有許多大公司。巴黎是最受歡迎的世界性國際商業會議中心之一,每年通常有200多次會議在此舉行。它有一些大型現代會議中心,如議會宮。法國人首創的現代交易市場,於1852年在左岸的邦市場開放。20世紀60年代大型的穀物和酒類批發市場從傳統的右岸交易中心遷至左岸近郊的新的更寬敞的建築內。
交通運輸 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統由一個大體上由國家控制的集團來經營管理,自20世紀70年代早期開始,已經大規模地實行現代化並加以擴充,現在被人們認為它是世界大城市中最完美的交通體系。大都市地鐵16條線路上的車輛,速度快,車次多。巴黎區地下高速鐵路系統遠達郊區,在某些地點它的路線與鐵路網的主要干線已經銜接起來。這些改進曾是政府為減少每日上下班汽車而緩解交通問題的積極措施之一。據說沙特萊-萊薩萊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地鐵網的中樞。到20世紀80年代巴黎成了一座月票城,地鐵每日運客500萬。地鐵費用由政府補貼,乘客僅付實際費用的一半。公共汽車系統也實行了現代化。
巴黎城周圍是高速公路,即環城林蔭大道。這條高速公路與郊區公路及國道系統相聯,巴黎便是國道系統的中樞。同樣,規模宏大的巴黎鐵路終點站也為全法國鐵路網服務。全法鐵路網最早於19世紀建成。鐵路網已經進行現代化,現有高速火車通往裡昂及其他地方。巴黎的主要國際機場是位於東北部的戴高樂機場。位於南部的奧利機場建成時間較早,目前主要用於國內航班和包租飛機的起降。塞納河上行駛著平底船和游覽船;有通往上游和下游的商業碼頭。
行政與社會情況 政府 城市行政與市郊行政體制截然區分。巴黎城自成一政治單元即一個公社,由一名民選市長和議會進行管理,這與任何其他法國公社乃至最小鄉村都是一樣的。市郊由大小1200多個單獨的公社組成,與巴黎市又共同組成法蘭西島行政區。法蘭西島行政區面積約4640平方英里,其范圍遠遠超過巴黎大都市區。大巴黎的城市地區不是一個政治單元,因而在巴黎同其近郊的協調方面往往很不得力。由於左翼各公社同右翼各公社之間的激烈對立,大巴黎從來不可能仿照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的模式進行管理,形成一個聯合的都會區。
法蘭西島是法國22個大區中人口最稠密的一個。這個大區下轄8個省:上塞納省,塞納聖但尼省,瓦勒德馬恩省,埃松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巴黎市。按照社會黨政府制訂的1982-1986年權力下放的改革措施,法蘭西島大區同其他大區一樣,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治。它有直接選舉產生的議會及一議長兼執行主席;它能自行增加賦稅;它能對本地區的成人教育直接負責管理,同時對文化,旅遊,公路建設,城市規劃以及工業發展的某些方面負有部分責任。大區所轄8個省的民選代表,也被授予更多的職責:他們掌管福利救濟和社會服務各項事業,其中涉及大數目的預算以及一些有關基礎設施的管理問題。各公社依次管理自身的城鎮規劃及建設事宜。每一個省由國家任命的省長進行督導,而法蘭西島則由一名大區行政長官負責監督。不過省長或行政長官的權力較之改革以前大大減少。巴黎城本身有一段奇特的地方政府形成過程。巴黎市議會每6年改選一次。
自1871-1977年,議會從沒有選出過市長,市政完全由省長控制,所以巴黎比起任何鄉村來,都沒有那麼多的自治權力。法國中央政府對1789,1848及1871年各次巴黎暴亂的事件記憶猶新,很想限制巴黎民眾的權力。不過,1975年通過一項法令,准許巴黎市議員再次選出自己的市長。現在巴黎市長的地位與權力同法國其他市鎮首腦已完全一樣。1977年舉行第一次市長選舉。1982年,又推行分區選舉制,規定巴黎20個區各自擁有自己的議會和「市長」。然而在實際上,這些措施收效不大,真正的管理權仍在巴黎市長的手中。
公共服務 電力及煤氣供應等公用事業,消防部門和電信系統,在巴黎和在法國其他城市一樣,都由政府經營管理,但巴黎的警察組織卻比其他城鎮警察權力更大。巴黎警察除了對付犯罪,交通,公共秩序等問題之外,還負責管理車輛及駕駛人員的登記,發放護照和身份證明以及外籍居民的許可證,並進行政治監督活動。日益增長的犯罪浪潮,尤其是恐怖活動成為警察面對的主要挑戰之一。包括偵察與反諜局,共和國保安隊在內的特種警察用於驅散遊行示威。騎馬佩劍的國民警衛隊僅用於接待外國元首的禮儀活動。
保健 巴黎的公立醫院和醫院集團由城市和國家衛生部聯合經營,主要靠社會福利系統資助。還有一些教會和私人團體經營的醫院,也有許多私人診所。巴黎的許多醫學研究機構中最著名的是1887年建立的巴斯德研究所。
教育 巴黎的各類學校,同法國其他地方一樣,大體上都由政府舉辦,並有3種主要類型: 小學,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幾乎1/5的學生在私立學校及教會學校就讀,這些學校多數是由羅馬天主教教會創辦的。巴黎市中心的一些著名中學如亨利四世中學,偉大的路易中學,讓松-德薩利中學,這類學校傳統上培養過大批民族的精英。巴黎長期以來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以索邦著稱的那座學府,後來成為巴黎大學文,理各系的所在地。巴黎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在1968~1971年之際,它分成13個自治大學,其中有12座大學仍佔用原索邦舊址。這13所大學共招收25萬名學生,十分擁擠,經費不足,其聲譽已不如許多更為專業化和入學條件更高的小型高等學府;後者包括工程,機械及商業各學校統稱之為高等院校,其中最著名的是高等商業學校和綜合工科學校。它們都已遷往郊區的寬敞校舍。高等師范學校主要培養大學和高中教師。政治科學學院的許多畢業生進入極有影響的行政學院,培養成高級公務員。這些出類拔萃的專業學院,為法國培養了許多人才,作出了不少貢獻,但也受到批評並經歷了若干改組。
文化生活 許多世紀以來,巴黎一向被視為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動力之源,吸引著無數藝術家和知識分子,而且是新概念的發生地和藝術的一統天下。有些人現在感到巴黎的文化生活雖絢麗多姿而不免華而不實,缺少創造性,不過它仍然富有活力而獨具格調。巴黎人喜歡新鮮事物,他們具有豐富的求知慾,他們懂得如何用敏銳的眼光和高雅的情趣來裝點起最簡單的文化活動,而且他們是熱切的文藝倡導人和支持者,所以巴黎的劇場和音樂廳,博物館,畫廊以及藝術電影院常常是座無虛席或參觀者絡繹不絕。主要的國營劇場有:法蘭西喜劇院,巴黎歌劇院和夏樂宮歌劇院。這些劇場上演一批保留劇目,有法國古典戲劇,嚴肅的現代話劇和外國戲劇等。許多私營「林蔭道」劇場為了求得生存,票價低廉。
新改型的羅浮宮是最輝煌的古典藝術博物館。近來又新建了一些大型博物館,如蓬皮杜中心的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19世紀藝術和文明的奧爾賽博物館(1986年開放),拉維萊特的新科學博物館。巴黎的特徵之一是大型的過分裝飾的展廳,通常展出回顧工業技藝在不同時代的風貌。一年一度上演音樂和戲劇的最大節日是每年6~7月的沼地節和9月中旬至12月的秋季歡樂節。巴黎主要的出版社和書店多位於拉丁區和聖日爾曼·德普雷教堂一帶。最著名的報紙是《世界報》,《費加羅報》和《解放報》。全部法國主要無線廣播和電視網都以巴黎為中心;有些由國家經營,有些是私人企業。
===============
也許太多了.但是一句都不能少.所以請你耐心看.
回答完畢.謝謝
D. 巴黎在哪個地區
市名
巴黎市(法語:Ville de Paris 英語:Paris)
格言
漂浮而不沉沒(拉丁語:Fluctuat nec mergitur)
別稱
燈城(法語:La Ville lumière)、花都
經緯度
市中心位於北緯48度52分0秒,東經2度19分59秒。
國家
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地區
法蘭西島(法語:Île-de-France)。又稱巴黎大區。
省
巴黎省。法國第75省。
區
20個
市長
貝特朗·德拉諾埃(Bertrand Delanoe)(法國社會黨,2008年—2014年)。
城市面積
105.4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6.9平方公里。城市面積2,723平方公里(1999年)。大都會面積14,518.3平方公里(1999年)。
人口
216.80萬(2006年1月,法國城市第1名),人口密度24,948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964.45萬(1999年)。大都會人口1,206.70萬(2007年),人口密度816人/平方公里(大都會)。
民族
法國人、英國人、阿拉伯人、華人、印度人、非洲人等。
宗教
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
時間
中部歐洲時間(Central European Time ,CET)。GMT+1。
夏令時為 UTC+2 。
巴黎市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巴黎大都會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E. 誰能幫我介紹下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在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景點列表:
阿爾卑斯山區 巴黎聖母院 凡爾賽宮
楓丹白露 凱旋門 盧浮宮
亞歷山大三世橋 塞納河 聖心教堂
埃菲爾鐵塔 香榭麗舍大街 協和廣場
F. 巴黎屬於哪個省份
親,你好。巴黎屬於法國
G. 巴黎羅馬悉尼柏林東京多倫多 分別在哪個國家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悉尼是澳大利亞的著名城市,柏林是德國的首都,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多倫多是加拿大的首都。
H. 巴黎的首都是什麼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地區人口約1007多萬,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法國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島上只有高盧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魚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小村落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12世紀,卡佩王朝在此建都,從此巴黎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大城市。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監獄的大門,從而開始了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大革命,後來,這一天便成了法國的國慶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區東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牆,就是公社社員們最後進行防衛戰而壯烈犧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國的勞動人民紛紛到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以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婦女理事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能源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計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等都設在巴黎。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的雷諾汽車公司,就位於巴黎西南郊塞納河河曲地區。雪鐵龍和西姆卡汽車製造公司也設在巴黎,這三大公司的職工人數佔全國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3/5,產量佔全國汽車產量的2/3。電氣和電子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60%。化學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30%。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國人視為國寶。在世界市場成千上萬種香水中,最受歡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屬。
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法國最大的國營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即設在巴黎。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每天有價值達天文數字的資金、證券在這里流動。
巴黎的商業興隆,商業總額約佔全國商業額數的1/3。各種大型市場、百貨商店、時裝店、飯店、餐館、咖啡館及其它服務機構遍布全城。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創立於1904年,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覽館。1937年增建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開放的「博覽會城」。目前每年舉行時裝、機床、食品、化妝品等專業博覽會幾十次。另在布爾歇國際機場舉行國際航空展覽會,展出各型飛機200多架,成為世界最大飛機市場之一。由於博覽會終年不斷,每年額外吸引外國商人和遊客50多萬人,增加收入3億多美元。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射式的交通網。巴黎市內現有7個火車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達德國和西班牙。巴黎還是個國際航空中心,有5個機場,可飛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還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承擔農產品及建材、燃料等工業品的運輸。從東到西橫貫全市的深層高速地鐵與地面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體系。
長期以來,法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法蘭西文化,巴黎成為法國文化、教育的中心。創建於17世紀中葉的法蘭西學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學院都設在巴黎,巴黎還有許多學術機構、博物館、劇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國43%的技術人員和60~70%研究人員。有建於1253年的巴黎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文化影響波及全國各地。在巴黎,各種形式文化藝術活動常盛不衰,在市內許多廣場都能見到青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音樂會。
巴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馬克思、列寧曾經旅居巴黎。中國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儉學,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有一座三層樓房,20年代,周恩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1979年10月,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他的舊居掛上了大理石紀念脾,紀念牌上端鑲嵌著周恩來的半身銅像,銅像下面,鐫刻著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國人,都渴望親眼看看周恩來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條,總長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愛麗舍田園大街。該街貫穿市中心,與星形廣場相連,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出去,匯連巴黎的千街萬巷。廣場中央矗立著高48.8米、長45.5米、寬22米的凱旋門,牆面雕滿歷史名家圖畫,其中以「馬賽曲」組雕的場面最大。拱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崙征戰的386名將軍的名字,拱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滅。
拉德芳斯區薈萃著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建築,行家認為,這里堪稱城市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現代化上乘建築的「露天博物館」。8座30層、20座40層的摩天大樓均為玻璃結構,無論在陽光下,還是在夜幕的燈光中,總是閃閃發光,燦爛奪目。名為「方舟」的辦公大樓是漢字的「回」字形,兩側及上部均為房間,中間透空,被稱作新「凱旋門」。
拉德芳斯衛星城在法國乃至世界經濟活動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衛星城的2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租給了各行各業的600多家公司,10多萬職工在這里上班。法國20家大企業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的11家在這里設有辦事機構。
塞納河右岸東部為工人、職員住宅區。西部是巴黎最繁華的商業和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街道寬闊,許多大銀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級市場均設在這里。
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為著名的文化區,這里有建於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國立圖書館等文化科學機構,也有近年來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馬特區則為普通市民、勞動者的居住區,這里街道較狹窄,住房多半是舊式建築。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這座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命名。埃菲爾鐵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徵,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鐵塔周圍的市中心區為行政區,法國國家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外國使館均設於此,名勝古跡也十分密集。
位於凱旋門前寬敞的愛麗舍田園大街上的愛麗舍宮,歷來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這條大街圓形交叉路口的東北方,與「大宮」(巴黎的藝術展覽館)隔街相望。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1718年落成。原是舉行舞會的活動場所,後舉辦過幾次大型博覽會,也曾用作外國首腦訪法時的宮邸。自1873年起作為法國總統府,至今經歷了20位總統。
盧浮宮是一座藝術寶庫,集中了世界文化藝術之精華。它位於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190年,原是菲利浦親王的城堡,18世紀被查爾斯五世改為王宮。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正式改為國立藝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盧浮宮共珍藏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20多萬件,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盧浮宮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之一。
提起巴黎聖母院,許多人都不禁會聯想起雨果的同名小說。19世紀初,雨果小說的發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並立即決定對當時已經頹敗的聖母院加以重修。
I. 巴黎在哪個位置
法國首都巴黎 (Paris) 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20.1578萬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盧 浮 宮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有75個圖書館,其中國立圖書館規模最大。該館創建於1364年至1380年,藏書1000萬冊。埃 菲 爾 鐵 塔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世界上最高的橋梁:米約大橋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採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