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紅騎士屬於什麼作品

義大利紅騎士屬於什麼作品

發布時間:2022-10-03 09:22:32

1. 名著《紅與黑》中的「紅」、「黑」各指什麼

  1. 答案:

    「紅」是象徵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熱血和革命;而「黑」則意指僧袍,象徵教會勢力猖獗的封建復辟王朝。

  2. 內容簡介:

    《紅與黑》是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紅與黑》的主人公於連,是韋里埃小城一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希望藉助個人奮斗躋身上流社會。王朝復辟後,於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於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了於對市長的報復心理和試練自己膽量的冒險心態,於連和市長夫人之間產生了暖味關系。事情敗露後,於連進入貝桑松神學院既而又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 拉莫爾侯爵的秘書。由於自己的聰明和個性,他不僅受到了侯爵賞識而且贏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結婚,拉莫爾先生對這門婚事雖則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於連也因此得到了騎士稱號、中尉軍銜和二萬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庄園。好景不長,正當於連躊躇滿志之際,他卻又陷入了貴族階級和教會所設下的圈套,最終被送上了斷頭台,成為統治階級陰謀的牲品。

  3. 作者簡介:

    司湯達(1783—1842),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創始人。本名亨利·貝爾,1783年1月23日出生於法國格勒諾布爾城。7歲喪母,從小受外祖父影響,很早便閱讀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年輕時曾加入拿破崙軍隊,先後隨拿破崙南征北戰。波旁王朝復辟後被掃地出門,在義大利旅居7年,開始從事寫作,完成《海頓、莫扎特、梅達斯太斯的生平》、《義大利繪畫史》等。1822年,匿名為英國報刊撰寫巴黎的通訊報道,這些文章在他死後集成《英國通訊集》。1823—1825年,發表文藝論文《拉辛和莎士比亞》,提倡「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此後創作了一系列小說《阿爾芒斯》、《紅與黑》、《紅與白》、《巴馬修道院》,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紅與黑》和《巴馬修道院》。

  4. 作品影響:

    《紅與黑》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19世紀卓越的政治小說、現代小說之父的經典著作、19世紀歐洲文學史中第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傑作、美國作家海明威開列的必讀書、被英國小說家毛姆認為是真正的傑作的文學書、1986年法國《讀書》雜志推薦的理想藏書。

    《紅與黑》是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自1830年問世以來,贏得了世界各國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特別為年輕人所喜愛。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於連是一個具有高度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已成為個人奮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詞。

    小說對於連雙重人格、矛盾性格和悲劇命運的描寫,客觀上也揭露了法國王政復辟時期的殘酷現實狀況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青年一代的腐蝕和摧殘。

    小說的副標題名為「1830年紀事」,實際上讀者也可以由此而深刻地了解「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和現實狀況。

2. 理查德克萊德曼都有哪些著名作品

精選輯 1:命運
01.命運02.獻給愛麗絲03.秋日私語04.童年的回憶05.托卡塔曲06.綠袖子07.羅密歐與朱麗葉08.藍色的愛09.愛之夢10.愛的協奏曲11.一路平安,瑪麗亞12.藍色迴旋曲13.「拉·拉」主題曲14.玫瑰色的人生15.愛情的故事16.夢里的故事
精選輯 2:水邊的阿狄麗娜
01.水邊的阿狄麗娜02.愛的誓言03.德朗的微笑04.乒乓之戀05.海邊的星空06.夢中的婚禮07.秘密的庭院08.傷感樂曲09.柔如彩虹10.給母親的信11.思鄉曲12.冷藏的愛13.藍色狂想曲14.你好15.異國情16.威尼斯之旅
精選輯 3:星空
01 星空02 夢中的鳥03 午後的旅行04 貝古依奈的出發05 夢的傳說06 向黑夜出發07 勃拉姆斯的搖籃曲08 記憶09 拉·梅爾10.愛的旋律11.野花12.情感13.瓦妮莎的微笑14.海邊的祈禱15.歡樂之歌16.忘卻的悲傷
精選輯 4:星星小夜曲
01.星星小夜曲02.達依女士03.安娜斯塔而亞04.阿根廷,別為我流淚05.生活在他鄉06.脆弱的心07.戀愛中的女人08.我生活的隱密09.華沙協奏曲10.小貓白天不睡覺11.你微笑的影子12.比安科尼抒情曲13.搖籃曲14.我無法活下去15.威尼斯無名士16.落葉
專輯 1:藍色協奏曲
01.埃莉娜02.小妹妹03.藍色協奏曲04.沙漠鴿群05.科林·梅拉德06.藍眼睛07.自由的生活08.芬蘭人09 英雄交響曲10.翻車魨11.僻靜的大街12.上一個春天13.多利14.玫瑰色蠟筆15.親愛的,你聽16.告別時刻
專輯 2:聖誕協奏曲
01.飛天02.萬福瑪利亞 03.紅鼻子馴鹿 04.聖誕協奏曲 05.聖誕老人到鎮來 06.林中散步 07.易碎的玫瑰香水 08.棉田幻覺 09.蒲提樹之午夜 10.我們的地球11.夜色奇境 12.神奇世界伊甸園 13.寂靜的夜,神聖的夜 14.願與耶穌同樂 15.幸福歲月 16.雪撬上的鈴鐺
專輯 3:春
01.春02.綠苑長青03.義大利交響曲-門德爾松04.G弦上之歌-巴哈05.常青樹-《星夢淚痕》主題曲06.鄉間騎士-馬士卡尼07.夜曲-蕭邦08.天鵝-聖桑09.山街藍調10.芳菲何處-《紅木》主題曲11.圓舞曲-布拉姆斯12.四季組曲
專輯 4:藍色的呼喚
01.藍色的呼喚02.過去的旋律03.喬伊的微笑04.祝福世界所有的愛情05.愛的主題06.好朋友07.冬日戀歌08.音樂舞寶盒09.丸子三兄弟10.一條大河11.瀏陽河12.山歌好比春江水13.魅力東方情14.詩意奏鳴曲15.我愛北京天安門16.你依然那麼美麗17.眼底的晴空18.愛的小夜曲19.憂郁的時刻20.漁光曲21.心境22.貝多芬月光奏鳴曲23.舒伯特小夜曲
專輯 5:亡命之徒
01.亡命之徒02.靛青色03.天涯旅站04.如夢如幻的一天05.紅鶴路06.今天的色彩07.純音樂08.日升君王09.不可思議的夜晚10.結束
演奏會專輯:精彩現場
01.愛之夢02.秋的喁語03.給母親的信04.托卡塔曲05.神奇世界伊甸園06.愛的協奏曲07.愛的紀念08.達依女士09.德朗的微笑10.雜集午後旅行:鳥之詩/星之小夜曲/孤獨11.藍色狂想曲12.思鄉曲13.柔如彩虹14.吉姆諾波蒂15.夜鶯16.水邊的阿狄麗娜

我個人覺得吧,最好聽的幾首是他的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狄麗娜和秋日私語

3.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諾貝爾文學獎都是誰

l 1901年 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2年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1902年作品《羅馬風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1903年作品《挑戰的手套》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4年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5年 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波蘭小說家。1905年作品《你去什麼地方》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6年 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義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1906年作品《青春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7年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8年 魯道爾夫·歐肯(1946~1926)德國哲學家。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筆》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09年 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作家典。1909年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0年 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德國作家。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1年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belgium@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2年 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詩人。1912年作品《群鼠》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3年 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主。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飢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之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l 1914年未頒獎
l 1915年 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915年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6年 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1916年作品《朝聖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7年 卡爾·耶勒魯普,丹麥作家。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獲諾貝爾文學獎。
l 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麥小說家。1917年作品《天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18年未頒獎。
l 1919年 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詩人、小說家。1919年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0年 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挪威小說家、戲劇家、詩人。1920年作品《大地碩果—畜牧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1年 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作品《苔依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2年 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西班牙作家。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3年 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1923年作品《麗達與天鵝》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4年 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波蘭作家。1924年作品《福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5年 喬治·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戲劇家。共完成51個劇本。主要作品有《聖女貞德》等。1925年作品《聖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6年 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義大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鴿子與老鷹》、《橄欖園的火災》、《母親》、《孤獨者的秘密》、《飛往埃及》等。1926年作品《邪惡之路》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7年 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家。主要作品有《時間與自由意志》、《創造進化論》、《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等。1927年作品《創造進化論》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8年 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珍妮》和三部曲《勞倫斯之女克里斯丁》燈。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29年 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1929年作品《魔山》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0年 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羅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1年 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荒原與愛情》、《秋天的號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2年 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三部曲、《現代喜劇》三部曲和劇本《銀匣》等。1932年作品《有產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3年 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作家。主要作品有詩集《落葉》,短篇小說《安東諾夫的蘋果》、《松樹》、《新路》,中篇小說《鄉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愛》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4年 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義大利說家、戲劇家。一生創作了40多部劇本。主要劇作有《誠實的快樂》、《六個尋找劇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尋找自我》等。1934年作品《尋找自我》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5年未頒獎。
l 1936年 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劇作家。主要劇作有《天邊外》、《安娜·克利斯蒂》、《無窮的歲月》和自專性劇作《長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邊外》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7年 羅傑·馬丁·杜·加爾(1881~1958)法國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蒂伯一家》8卷:《灰色筆記本》、《教養院》、《美好的季節》、《診斷》、《小妹妹》、《父親的死》、《1914年夏天》、《結尾》等。1937 年作品《蒂伯—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8年 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兒子們》、《分家》、《母親》、《愛國者》、《龍種》等。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39年 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芬蘭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神聖的貧困》、《少女西麗亞》、《夏夜的人們》等。1939年作品《少女西麗亞》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0年-1943年未頒獎。
l 1944年 約翰內斯·威廉·揚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主要作品有長篇系列小說《漫長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國》、《諾尼亞·葛斯特》、《奇姆利人遠征》和《哥倫布》;詩集《世界的光明》、《日德蘭之風》等。1944年作品《漫長的旅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5年 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智利詩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詩》,詩集《絕望》、《柔情》、《有刺的樹》、《葡萄區榨機》等。1945年作品《柔情》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她那由強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詩,已經使得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徵。
l 1946年 曼·黑塞(1877~1962)德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克努爾普》、《德米爾》、《席特哈爾塔》、《荒原狼》等。1946年作品《荒原狼》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7年 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家、評論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梵蒂岡的地窖》、《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製造者》等。1947年作品《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8年 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詩人、劇作家、批評家。主要作品有詩作《普魯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個四重奏》;論著《傳統與個人才能》、《批評的功能》、《詩與批評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個四重奏》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49年 廉·福克納(1897~1962)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等。1949年作品《我彌留之際》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0年 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英國數學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數學原理》、《哲學問題》、《教育與社會秩序》等。1950年作品《哲學—數學—文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1年 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詩人、戲劇家、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天才》;劇本《瘋人院里的仲夏夜之夢》;小說《侏儒》、《大盜巴拉巴》等。1951年作品《大盜巴拉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2年 莫里亞克 F. Mauriac 法國作家。 小說:《黛萊絲·苔斯蓋魯》。戲劇方面,莫里亞克發表有《阿斯摩泰》、《不為人愛的人們》、《地上的火焰》等劇本。還寫有回憶錄《內心回憶錄》、《內心回憶新錄》和《政治回憶錄》等。1952年憑借《愛的荒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53年 溫斯頓·丘吉爾(1874~1965)英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曾任英國首相。主要作品有《馬拉坎德遠征記》、《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英語民族史》等。 1952年作品《不需要的戰爭》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4年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爾鳴》、《老人與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與海》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5年 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斯(1902~)冰島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沙爾卡·瓦爾卡》、《獨立的人們》、《世界之光》、長篇歷史小說3卷《冰島鍾聲》等。1955年作品《漁家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6年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西班牙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詩韻集》、《悲哀的詠嘆調》;散文集《三個世界的西班牙人》;長詩《空間》等。1956年作品《悲哀的詠嘆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7年 阿爾貝·加繆(1913~1960)法國作家。主要作品有劇本《誤會》、《正義》;小說《局外人》、《鼠疫》;論文集《西西弗的神話》等。1957年作品《局外人·鼠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8年 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蘇聯俄羅斯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詩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題與變奏》;長篇小說《日瓦戈醫生》等。 1958年作品《日瓦戈醫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59年 薩瓦多爾·誇西莫多(1901~1968)義大利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水與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間是夜晚》和《日復一日》等。1959年作品《水與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0年 聖.瓊.佩斯 Saint-John Perse 法國作家。1960年憑借《藍色戀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61年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說家。主要作品有散文詩集《黑海之濱》和《動-亂》;長篇小說《德里納河上的橋》、《特拉夫尼克紀事》和《薩拉熱窩女人》並稱為「波斯尼亞三部曲」等。1961年作品《橋·小姐》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2年 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煩惱的冬天》等。1962年作品《人鼠之間》。
l 1963年 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轉折點》、《神話和歷史》、《航海日誌》和《「畫眉鳥」號》。1963年作品《「畫眉鳥」號》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4年 讓·保爾·薩特(1905~1980)法國哲學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辯證理性批判》;小說《惡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劇本《蒼蠅》和《禁閉》等。1964年作品《蒼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5年 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蘇聯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巨著《靜靜的頓河》和長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等。1965年作品《靜靜的頓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6年 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婚禮的華蓋》、《大海深處》、《過夜的客人》、《釘婚記》等。1966年作品《行為之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瑞典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逃亡與蛻變》、《無塵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舊慶祝生命》;詩劇《伊萊》等。1966年作品《逃亡》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7年 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瓜地馬拉詩人、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瓜地馬拉傳說》、《總統先生》、《玉米人》等。1967年作品《玉米人》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8年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千隻鶴》等。1968年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69年 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法國作家。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0年 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蘇聯作家。1970年作品《癌病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1年 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1971年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2年 亨利希·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1972年作品《女士及眾生相》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3年 帕特里克·懷特(1912~1990)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1973年作品《風暴眼》
l 1974年 埃溫特·約翰遜(1900~1976)瑞典作家。1974年作品《烏洛夫的故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瑞典詩人。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5年 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義大利詩人。1975年作品《生活之惡》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6年 索爾·貝婁(1915~)美國作家。1976年作品《赫索格》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7年 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詩人。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8年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美國作家。1978年作品《魔術師·原野王》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79年 奧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臘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初生的太陽》、《英雄輓歌》、《理所當然》等。1979年作品《英雄輓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0年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波蘭詩人。1980年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1年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英國德語作家。1981年作品《迷茫》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2年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記者、作家。1982年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3年 威廉·戈爾丁(1911~1994)英國作家。1983年作品《蠅王·金字塔》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4年 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捷克詩人。1984年作品《紫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5年 克洛德·西蒙(1913)法國小說家。1985年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6年 沃萊·索因卡(1934~)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1986年作品《雄獅與寶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7年 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8年 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埃及作家。1988年作品《街魂》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89年 塞拉 Camilo Jose Cela 西班牙作家。1989年憑借小說《為亡靈彈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l 1990年 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墨西哥詩人。1990年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1年 內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2年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聖露西亞詩人。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3年 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4年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飼育》;長篇小說《個人的體檢》、《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傾聽雨樹的女人們》;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5年 希尼(1939~)愛爾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幻覺》等。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6年 希姆博爾斯卡(女)(1923~)波蘭詩人。主要作品有詩集《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等。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7年 達里奧·福(1926~)義大利諷刺劇作家。主要作品有劇作《喜劇的神秘》、《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等。199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8年 若澤·薩拉馬戈(1922~)葡萄牙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里斯本圍困史》、《失明症漫記》、《修道院紀事》等。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1999年 君特·格拉斯(1927~)德國作家。1999年作品《鐵皮鼓哈里》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2000年作品《靈山》和《一個人的聖經》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1年 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主要作品有小說《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大街》、《河彎》、《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2年 凱爾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非劫數》、《慘敗》、《為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祈禱》等。200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3年 庫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等待野蠻人》、《昏暗的國度》、《來自國家的心臟》、《恥辱》、《鋼鐵時代》等。 20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l 2004年 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奧地利女作家。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由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奧地利人。
l 2005年 哈羅德·品特(1930~),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l 2006年 奧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獲得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郁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沖突和交錯的新象徵。」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等。
l 2007年 多麗絲·萊辛(女)(Doris Lessing,1919— ),英國女作家,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為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簡述下地獄》、《第三、四、五區域間的聯姻》、《簡·薩默斯日記》等。
l 2008年 勒·克萊齊奧,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200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戰爭》(2008年獲獎作品) 、《烏拉尼亞》等。
l 2009年 赫塔·繆勒(女),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性小說家、詩人、散文家。200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
l 2010年 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秘魯—西班牙(雙國籍)著名作家。這是自1990年以來首位拉美作家獲獎。201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對權力結構作了深入的描述,並對個體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敗進行了犀利的刻畫。」
l 2011年 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瑞典詩人。20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他以凝煉、簡潔的形象,以全新視角帶我們接觸現實。」他在23歲時便出版處女詩集《詩十七首》,成名後陸續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觀看》、《真理障礙物》等詩集。
l 2012年莫言 中國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寫的是一出出發生在山東高密東北鄉的「傳奇」。著有《紅高粱家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卜》、《司令的女人》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
l 2013年 加拿大女作家艾麗斯·芒羅(Alice Munro)。頒獎詞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門羅是諾貝爾文學獎歷史上獲此殊榮的第13位女性作家,主要作品有《逃離》、《快樂影子舞》、《愛的進程》等。她以創作短篇小說見長,多講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別是女性的隱含悲劇命運的平凡生活。

4. 亞瑟王尋找的「聖杯」是什麼

基督教最為常見的禮儀之一是「聖餐」,儀式中人們飲用紅葡萄酒來代表的基督之血。亞瑟王版本的傳奇基於一段故事,說的是羅馬將官朗吉諾斯曾用長矛插入基督身側,以確認他的死亡。當時,亞利馬太的約瑟夫拿來基督在最後晚餐中用過的酒杯,承接流出的血液。這具酒杯,一般被認為就是聖杯。基督的屍身,據說被放置在亞利馬太約瑟夫家族的葬室內。愛德華一世率領的英格蘭軍隊在十字軍遠征中幾近潰敗,於公元1274年從巴勒斯坦返國後需要重整士氣。亞瑟王的騎士們被描繪成純為正義事業獻身的鬥士。搜索聖杯可以更理想化這個目的。 由於亞利馬太的約瑟夫是基督的追隨者,他在基督殉難後不久便遭到羅馬人的監禁。他理應是保存下了聖杯,隨身攜帶它旅經羅馬到達法蘭西南部,在那裡的朗格多克省與抹大拉的瑪利亞以及其他信徒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據說他(可能與基督本人一道,很多人相信基督並未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作者才附加這種猜測。)前往英格蘭,終生定居在現在英國南部的格拉斯頓伯里城。不列顛的第一座基督教堂就建在這個地方,現在仍然可見修道院的廢墟,而聖杯或許就曾藏在這里。它從那時起就消失了,這成為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走上尋找聖杯之旅的起點。 人們相信,聖杯曾在義大利停留了300年,先由羅馬教廷的執事——聖勞倫斯僧侶保管。據說臨近公元3世紀末,他派了兩名西班牙軍團士兵將它送回了他在比利牛斯山的家鄉烏埃斯卡城。他的結局凄慘不堪——他的好友教皇西克斯圖斯二世。羅馬基督教會早期殉教聖徒之一,被羅馬皇帝瓦雷利尤斯殺害。本書作者引用的日期屬於傳言,西克斯圖斯教皇的殉難日應為公元258年。被處決數日後,他也被烤死在鐵烤架上。聖杯在舊聖彼得羅教堂保存到公元711年。教堂的羅馬式走廊上有一些可暗示聖杯存在的圖案,其中有一位天使向耶穌交遞酒杯。 卒於公元1230年的沃爾夫拉姆·封·埃申巴赫,被普遍認為是中世紀最傑出的日耳曼敘事詩人。他的主要作品之一為《波西佛》,日後成為理查·瓦格納的歌劇主題。他所用素材的一大來源是克蕾蒂安的作品,融會由普羅旺斯省基奧特提供的其他材料。基奧特的敘述多半基於他在西班牙的見聞,那裡居住著穆斯林和猶太的哲學家,以及托利多城,那是當時科學與文化的中心。沃爾夫拉姆堅持認為,聖杯是類似「豐饒角」的一塊靈石,它能提供無盡的食品和永恆的青春。 聖杯的最終棲身之地(我們迄今仍能在那裡看到它),是西班牙瓦蘭西亞大教堂的一所附設禮拜堂。雖然羅馬天主教廷從未把它崇為聖物,但他們承認它是最後晚餐中獲基督賜福的酒杯,在聖勞倫斯把它送到西班牙之前曾為教皇們使用。聖杯如今保存在防彈玻璃之內。公元1437年3月18日,納瓦拉,公元9世紀在比利牛斯山脈西南地區形成的王國。興盛時期是11—12世紀,通過聯姻這一家族曾占據加斯底爾、阿拉貢、里昂等國的王位,並在13世紀獲得對法蘭西的統治權。16世紀初,南部被西班牙王國佔領,西部因納瓦雷的亨利三世變成法蘭西的亨利四世而被兼並。的國王派人將聖杯送到瓦蘭西亞天主大教堂,爾後只於反法獨立戰爭和西班牙內戰時,因安全起見而兩度短暫遷移別處。 聖杯的純金底托上鑲嵌著28顆珍珠、2塊紅寶石和2塊綠寶石。它的杯體高5�5厘米,直徑9�5厘米,壁厚3毫米。包括底托,杯高17厘米,寬14�5厘米。傑出的考古學家安東尼奧·貝爾特蘭說,我們今天看到的聖杯製作於佩尼亞的聖胡安修道院,製作者大概是來自拜占庭的金匠。聖杯的上部原制於近東地區,不是埃及的亞歷山大便是敘利亞的安提奧克。貝爾特蘭說,毫無疑問,聖杯是在公元前最後一個世紀的最後半期與公元第一個世紀的第一個半期之間造成。該時期恰好就是耶穌基督的生活時代。 安東尼奧·貝爾特蘭解釋說,石質底托才是真正聖杯的組成部分。在這容器的立足之處,刻有一段無人能夠完全確切翻譯的阿拉伯語銘文。不同的譯文有:「贈給攜來輝煌之人」;「贊美瑪利亞」;「慈悲之主」(這是阿拉伯人對安拉的稱謂);「繁榮之主」,等等。根據一些傳奇,銘文「LAPIS EXCILLIS」(超凡之石)有時也出現在上面。 我們大概永遠也不會知道聖杯的真實模樣,但我們今天可以觀賞到的那件精緻而美麗的物品,可能就是耶穌基督在兩千年前用過的真杯,而它在很大的程度上奠定了西方神話與浪漫主義的基礎。「聖杯」如今依舊引人入勝,它是我們文化結構的一個部分。就此而言,尋找聖杯的內涵不只是發現這物品本身,還要認同聖杯是什麼和意味著什麼。

5. 外國美術史的主要畫派分別是什麼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5)義大利紅騎士屬於什麼作品擴展閱讀: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6. 博爾赫斯的作品有哪些

博爾赫斯的作品有:
詩歌:
《紅色的旋律》
《面前的月亮》
《聖馬丁札記》
《另一個,同一個》
《鐵幣》
《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夜晚的故事》
《老虎的金黃》

散文集:
《探討集》
《我希望的尺度》

散文:
《什麼是佛教?》

傳記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論文集 :
《討論集》

小說集 :
《惡棍列傳》
《小徑分岔的花園》
《虛構集》
《布羅迪報告》
《沙之書》
《夢之書》
《阿萊夫》
《杜撰集》
《莎士比亞的記憶》

短篇小說 :
《巴別圖書館》
《環形廢墟》

詩歌序言集:
《深沉的玫瑰》

詩歌散文集:
《阿德羅格》
《影子的頌歌》

演講集:
《博爾赫斯口述》
《七夕》

散文評論集 :
《序言集成》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作家、翻譯家。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他的作品被廣泛譯介到歐美國家,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著名作品有短篇集《虛構集》、《阿萊夫》等。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紅騎士屬於什麼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6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58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2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19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3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298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28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2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2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3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88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個是主場 瀏覽:767
為什麼印度景色總是昏黃的 瀏覽:816
印尼產的摩托車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730
義大利商務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63
越南當兵去什麼地方 瀏覽:238
印度紅犬什麼時候能長大 瀏覽:775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6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4
越南峴港古鎮有多少錢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