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為什麼廢除君主立憲

義大利為什麼廢除君主立憲

發布時間:2022-10-03 11:41:28

1. 義大利二戰以前是君主立憲 為什麼戰後政治制度改變了

因為民主化是當時世界的潮流,義大利國王既然站在了戰敗國一方,自然就要接受被迫退位的命運.
而且,義大利的國王和日本的天皇還不一樣,天皇被神化了,在日本人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義大利國王則不同,義大利統一的民族國家還為完善,人民對國王並不完全認可,人民受西方民主思想影響較深,在義大利經濟凋敝,又戰敗的情況下,自然是不會支持國王的

2. 義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和文藝復興,為啥沒走上強國之路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北岸的亞平寧半島,自古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在14世紀,義大利成為了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之地和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也是歐洲近代科學的起源地之一。可但歐洲進入大航海時代以後,義大利卻淪為了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的戰場。即使在義大利統一以後,義大利也未能成為歐洲強國。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引導歐洲進入近代的國家始終未能走向強盛?這十分使得探討。


一,義大利長期分裂

從13世紀開始,歐洲各國就開始走向統一的民族國家。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英國、法國等紛紛建立了比較強大的中央集權。然而義大利卻遲遲沒有實現國家統一。843年,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西、中三部分,其中中法蘭克是義大利的前身。870年,中法蘭克的大量土地被東、西法蘭克瓜分,中法蘭克王國全面退守義大利半島北部地區。


墨索里尼

1922年,獨裁者墨索里尼上台,義大利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在二戰中,義大利和德國一起發動了二戰。1943年,義大利宣布投降。二戰的失敗,使得義大利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下降。今天的義大利在西歐的經濟實力僅次於德國、英國、法國,然而義大利的政治地位卻遠遜於以上三國,成為歐洲二流國家。

3. 一戰和二戰中義大利為什麼像牆頭草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與協約國這兩大陣營之間的交戰,在戰前為了能夠擴充己方實力,雙方陣營都對義大利及進行了拉攏,而加入先同盟國後又投向協約國的義大利讓人們看起來這個國家並沒有什麼信義。

其實義大利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實屬無奈之舉,因為當時的義大利剛剛統一,國家實力弱小的義大利根本就無法像自己的盟友們那樣具有爭霸天下的實力,在兩大陣營的相互碾壓中,這些歐洲新興國家唯一能做就是自保。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義大利是三大軸心國之一,參與戰爭的。但是後來由於墨索里尼以及義大利軍方的無能,導致了義大利在北非戰場和巴爾干半島的節節敗退,如果沒有德國,義大利早完了。連年戰亂使得義大利人民厭戰,義大利國王也不再相信墨索里尼。

終於,1943年,義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與同盟國停戰。義大利投降盟國後,迅速調轉槍口對德宣戰,同盟國陣營也同意接納義大利,在戰爭結束時,義大利是作為戰勝國出現的。

(3)義大利為什麼廢除君主立憲擴展閱讀:

一戰時獲得了東北部特 倫蒂諾、上阿迪傑、威尼斯·朱利亞和多德卡尼索斯等地區。

1922年10月31日墨索里尼上台執政,實行長達20餘年的法西斯統治;其間包括入侵衣索比亞(1930~1936年)、幫助佛朗哥在西班牙內戰和與德國結成羅馬—柏林軸心(1938年)、隨後捲入二戰(1939~1945年)並淪為戰敗國。

1946年6月2日全民公投,廢除君主立憲,同年7月12日組成共和國第一屆政府。二戰後,參加馬歇爾計劃、簽署「大西洋公約」並積極參加歐洲一體化進程,系歐盟創始國之一。

4.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 歷史 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


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系起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一、羅馬和義大利


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雙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半島,北部是平原,山脈中的河流兩岸也有一些小型平原和谷地。


「羅馬」最初只是半島中部台伯河邊一座城市的名字,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而「義大利」這個稱呼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認為應該來自於古希臘人,最早是用來命名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地區。


亞平寧半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部才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隔海相望的希臘半島密布山地,開發到極限後,古希臘人便渡海來到亞平寧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殖民城市,並稱他們為「Víteliú」,當地居民在實際使用中簡化掉字母V,然後慢慢衍生出「Italia」一詞,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堅韌的羅馬人不願意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先後征服半島的南北兩部分,首次實現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羅馬人開始把「義大利」這個稱呼擴展至整個亞平寧半島。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范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


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范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二、脫離羅馬的義大利


過於寬廣的疆域使帝國在君士坦丁堡設立另外一個都城,以管理東部地區,最終卻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西亞一世將帝國平分給兩個兒子,形成東、西羅馬帝國分立的局面,羅馬城仍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在日耳曼人、匈人等蠻族的沖擊下,西羅馬帝國僅維持到476年,便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所毀滅。而羅馬城經過蠻族軍隊的多次洗劫後,已經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蠻族入侵毀滅了西羅馬帝國,義大利地區的人口銳減


義大利地區從此處於不停的戰亂之中,多個日耳曼國家先後統治過義大利的北方。東羅馬帝國則念念不忘收復羅馬城和整個義大利,在義大利南方建立了多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公國,並以此為基地討伐北方。


由於日耳曼人早就在帝國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因而與東羅馬帝國一樣承認羅馬教皇的宗教領袖地位,交戰雙方都盡量避開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就使羅馬城在教皇的庇護下漸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教皇國是實實在在的主權國家,有收稅、任命官員等權力


經過三百多年的廝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中西歐地區。法蘭克王國大力推廣基督教,並在公元754年把羅馬城及周圍的一些城市和地區獻給教皇,使教皇對這片土地上擁有了真正的主權。


於是,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其北部是法蘭克王國,南部是名義上臣服教皇、實則半獨立的希臘人邦國。羅馬城不再是義大利的中心,只能算是教皇國的首都而已。


得益於亞平寧半島地處中西歐與亞洲、北非貿易通道的樞紐位置,義大利北部慢慢脫離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為核心的多個城市國家,繁榮程度一度超過教皇國統治下的羅馬城。


威尼斯一直是海上強國,其海軍可以抗衡奧斯曼帝國


而半島南部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原有的希臘人外,還有諾曼人,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後,伊斯蘭勢力曾經佔領過部分地區,使這里的人種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沒有統一,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外來政權能在此占據主導地位。


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歐的政治格局比較破碎,任何一方想要征服義大利,都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干涉。而教皇國作為義大利的主要政權之一,也不希望該地區出現過於強大的勢力,以免削弱自己對義大利的影響力。


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各邦國受到不同強國的控制


而有能力插手義大利的法國、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等基督教國家,又需要爭取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這些國家都不願意直接對抗教皇國。於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被完全碎片化。出於同樣的原因,教皇國將在未來成為反對義大利統一的最頑固勢力。


半島北部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遺民經過數百年交流和共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南方的希臘人公國由於靠近北非,更多地受到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南北方都以拉丁語為母語,但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原先羅馬人說的古典拉丁語主要保留在教皇國境內。



三、義大利覺醒


亞平寧半島的支離破碎,給義大利帶來的也不全是痛苦,除了沒有封建領主的壓迫,促進北方城市國家的格外繁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文藝復興。


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誕生在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分裂的政治現實使義大利能夠包容各種思想和文化,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在15世紀衰落及滅亡後,大批人才逃到義大利,帶來了東羅馬(希臘)文化,使這里的多元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


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一系列新時代文藝作品,在喚醒歐洲人文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義大利語和文字的形成。但丁等作家用的是義大利方言,與教皇國繼承下來的古典拉丁語相互揉合,最終形成現代的義大利語與文字。


但丁的《神曲》以及其他新時代作品,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


在文藝復興和現代義大利語形成的過程中,羅馬城反而落在了其他城市的後面。因為這座城市被教皇國牢牢控制著,尤其是在思想上受到基督教的鉗制,成為義大利最為保守的區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聯合起來企圖撲滅大革命的平等自由之火,義大利各邦國紛紛加入反法聯盟。可是,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把義大利地區變成了雙方角逐的主戰場。


法國大革命喚醒了義大利民族意識,拿破崙更是多次出征義大利


拿破崙一度征服幾乎整個義大利地區,成立了依附於法國的義大利王國。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義大利地區重新又恢復到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存在8個邦國,其中7個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駐有奧地利軍隊,只有撒丁王國除外。


但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紮根於義大利人民心中。無論是亞平寧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義大利人,講的都是義大利語,義大利覺醒了。



四、義大利統一


法國大革命雖然失敗,但大革命思想對整個歐洲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義大利各地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便已經出現致力於統一的革命組織。他們頻頻發動起義,號召人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成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但沒有成功。


1848年,大半個歐洲先後爆發反抗封建專制的革命,法國和奧地利的政府都一度被推翻。而義大利正處在這股革命浪潮的頂端,各邦國有的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撒丁王國;有的直接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共和國。


義大利統一戰爭前的形勢,撒丁王國實力最強,在北方也有領土


趁著奧地利帝國自顧不暇,義大利各邦國開始武裝反抗奧地利駐軍,打響了義大利獨立戰爭。撒丁王國由於實力最強而被各邦國推舉為領導者。


義大利獨立戰爭在軍事上其實並不順利,但各邦國擁有強烈的統一願望,一有機會便堅決展開反對奧地利的斗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充分利用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之間的矛盾,爭取法普兩國對義大利獨立的支持。


左圖為加里波第,右圖為加富爾首相,他們是促進統一的關鍵人物


半島北方首先宣布與撒丁王國合並,而半島南方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這里融合了包括伊斯蘭在內的多種文化,起義軍因而沒有把南方定為第一步的統一目標。


幸運的是,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領導下,起義軍趁著大好形勢一鼓作氣解放了半島南方,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獨立成果。到1861年,除了教皇國外,其他義大利邦國都已經與撒丁王國合並,然後成立了全新的「義大利王國」。



五、義大利的羅馬


盡管羅馬城和周邊地區仍然掌握在抗拒統一的教皇國手中,新生的義大利卻仍然把首都定在羅馬。因為這座城市畢竟有著深厚的 歷史 沉澱,以及地處半島中部的優良位置,更適合成為義大利國家的象徵。


隨著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奧地利勢力退出義大利,法國從一開始的支持反奧,轉為牽制和拖延統一進程,因此向教皇國派出軍隊,名義上保護教皇,實則想阻止義大利的最終統一。


出乎意料的是,德意志此時也正在為統一而努力,法國人無力兼顧東邊兩個地方的統一,只好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全力阻止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在1870年爆發,法國由於慘敗而完全失去了教皇國的保護能力,義大利王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收復羅馬城。


法國人更警惕德意志的統一,調走了羅馬的兵力,但仍遭到慘敗


9月20日,義大利軍隊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教皇只保留自己居住辦公的教堂作為教皇國領地,即「梵蒂岡」。至此,義大利徹底完成了統一。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國家。


梵蒂岡在羅馬城的位置

從古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羅馬」可以指羅馬城本身,也可以代指整個帝國,但從來沒有代指過亞平寧半島。這個半島被帝國命名為「義大利」行省,帝國滅亡後,「義大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半島的代名詞。


教皇國在名義上一直維持到1929年,後來改為了梵蒂岡


近代的義大利獨立建國,雖然是以撒丁王國為主導,但大部分國土並不是撒丁王國以武力征服,而是由各地人民在反奧斗爭中,自願與撒丁王國合並而成的。因此只有用「義大利」這個名稱,才能更准確地代表整個半島。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教皇國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國土,以及對亞平寧半島的影響力,因而是反對統一最頑固的勢力,羅馬城是最後一個才被解放義大利城市,所以把「羅馬」作為新生國家的名字,不太容易被義大利人民所接受。


另一方面,無論是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的各邦國,在一千多年各自獨立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大量外族人口的遷入和融合,人種和文化屬性已經和古羅馬人不太一樣,只有教皇國還保留著一些古羅馬元素。


古羅馬帝國在如今義大利的留存,也許只剩下了這些遺跡


與之相對比的,東歐有一個名叫「羅馬尼亞」的國家,他們是古羅馬人與達契亞人融合的後代,語言也來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繼承了大部分古羅馬元素。從這個角度說,「羅馬尼亞」更符合他們羅馬人後裔的身份。


基於這些因素,新生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再用「羅馬」來命名。而撒丁王國將國名改為「義大利王國」,這樣才能更好地代表整個國家。因此,不會再有「羅馬共和國」,只有「義大利共和國」的羅馬。


墨索里尼企圖重振羅馬帝國的雄風,但義大利人似乎不太買賬


不過,羅馬城的象徵意義過於鮮明,總讓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個古老的強盛帝國。一些野心勃勃的義大利人在精神上仍然沒有忘記重振「羅馬帝國」,比如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用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來激勵義大利人,把他們綁上法西斯戰車,發動殖民衣索比亞的戰爭,甚至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5. 義大利知識

義大利共和國國歌是<<馬梅利之歌>>,國土面積是301277平方千米,人口5734萬,語言義大利語,個別邊境地區講法語或德語,宗教是天主教,國花是雛菊,國樹是五針松,國慶日是6月2日,與我國建交時間是1970年11月6日.

6. 義大利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嗎

義大利不是君主立憲制國家。

義大利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24萬。

自然資源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

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義大利一直重視發展太陽能,2011年意國是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容量國(佔世界份額4分之一),義大利國內可再生能源供給比例已經達到能源總需求25%,2008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同比上升20%。

7. 義大利國王哪去了,是怎麼從王國到共和國的,

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的兒子翁貝托二世於1946年被迫退位,義大利在1946年6月2日舉行的公民投票後正式成為現時的義大利共和國。

1861年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成立新的義大利王國。

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1943年這段時間里,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中,義大利王國轉投同盟國陣營,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6年戰後民怨四起,公民投票中人民一致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即今天的義大利共和國。

(7)義大利為什麼廢除君主立憲擴展閱讀

義大利王國的歷任君主: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Victor Emmanuel II of Italy) (1861年至1878年):義大利王國第一位國王。

翁貝托一世(Umberto I of Italy)(1878年至1900年):批准與德國和奧匈帝國同盟。在1900年被一個無政府主義者暗殺。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1900年至1946年) :經歷義大利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

翁貝托二世(1946年) :義大利的最後一位國王,呼籲義大利公民投票是否將保留君主制,贊成義大利共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義大利王國

8. 歐洲有國家有一些國家是純粹的資本主義,沒有君主立憲制,這是為什麼他們國家在封建時期的君主

這是因為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較為徹底,從根本上清除了封建殘余的原因,其他的像英國、西班牙、瑞典等國家至今仍保持郡主立憲是因為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由於本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與封建貴族領主階級相互妥協形成的權力共享局面並延續至今,還有一部分國家例如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則是通過封建貴族階級自身改革形成不徹底的君主立憲制度,這種稱為二元制君主制度,君主仍然享有極大的權力,但是這些國家由於發動世界大戰,德國在一戰戰敗,義大利在二戰戰敗,其君主制度因此被推翻而形成了現在的純粹資本主義,這是一種例外情況!

9. 德國,義大利的政治體制

兩個國家都是議會制國家,德國是總理制,義大利是總統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為什麼廢除君主立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種姓性質怎麼樣 瀏覽:357
印度跟中國哪裡 瀏覽:796
英國出產什麼車 瀏覽:258
外國人怎麼看中國用筷子 瀏覽:802
希臘與伊朗哪個強 瀏覽:819
伊朗瓷磚怎麼樣 瀏覽:583
如何上好中國近代史這門課 瀏覽:298
義大利旅行哪裡好 瀏覽:628
人民幣9000對印尼多少錢 瀏覽:662
一塊印尼放點什麼都軟了 瀏覽:282
中國有哪些技術領跑全球 瀏覽:853
越南對外戰爭有哪些 瀏覽:588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個是主場 瀏覽:767
為什麼印度景色總是昏黃的 瀏覽:816
印尼產的摩托車怎麼能看出來 瀏覽:730
義大利商務男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63
越南當兵去什麼地方 瀏覽:238
印度紅犬什麼時候能長大 瀏覽:775
印尼電話卡上網慢怎麼做 瀏覽:697
英國最厲害的時候殖民了多少地方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