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德意日三國是何時簽訂同盟條約的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在柏林簽訂為期10年的同盟條約。條約開宗明義地寫道,德意日三國合作的目的就是要在歐洲和「大東亞」地區建立並維持新秩序。第一、第二條規定,「日本承認並尊重德意志和義大利在歐洲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德意志和義大利承認並尊重日本在大東亞建立新秩序的領導權」。第三條規定,「如果三締約國中之一受到目前不在歐洲戰爭或中日沖突中的一國攻擊時,應以一切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相援助。」第五條規定,本條約諸款「毫不影響三締約國各與蘇俄間現存的政治地位」。此外,為了實施本條約,條約還規定三國派員組成聯合技術委員會。在三國條約簽訂的當天,松岡和德國駐日本大使歐·奧特還在東京互換了幾項秘密議定書。議定書規定,如果日本遭到尚未參加歐洲戰爭和中日戰爭的國家攻擊,德國將全力給予經濟和軍事援助,並預先盡力給予技術和物質援助,協助日本做好應付此類事變的准備;如果日本同英國開戰,德國盡量援助日本;德國將盡全力促進日本與蘇聯之間的友好諒解;以前屬德國而此時由日本受國聯委託管理的島嶼,仍由日本統治,但日本應給德國一定補償;此時由日本佔領的前德國屬地在歐戰結束後應歸還德國,屆時雙方可經過談判,將這些屬地賣給日本。
『貳』 二戰中的「軸心國」德、意、日,為何能湊在了一起
我是「非本色」,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了。
為達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德意日法西斯通過締結一系列政治、軍事協定。構建了軸心同盟,共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個法西斯國家之所以能走向聯合,還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這跟它們一戰後的經歷十分有關系。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和平僅存2O年。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這就是「20年的休戰」,小約瑟夫·奈則稱之為「一次幕間休息」。兩人的言外之意都是:兩次世界大戰似乎就是一次大戰的兩個不同階段罷了。
與德國、日本相比,義大利法西斯的形成要早得多,當時墨索里尼十分渴望恢復大羅馬帝國。於是,隨著德、日「軸心國」同盟的形成,義大利迅速靠攏這個組織。1936年10月,德國與義大利簽訂《柏林協定》,承諾在重要國際問題上相互合作並採取共同方針。墨索里尼稱該協定標志著:「新的時代己經開始」,「羅馬和柏林的垂直線……是一個軸心,可以在這個軸心周圍團結所有願意進行合作和維護和平的歐洲國家。」
不過,盡管是「法西斯」的締造國,但其實際上就是個跟班的。因為,這場戰爭完全是他一個人想發動的戰爭,完全是為了個人的夢想,況且他又無法說服全義大利人跟他一起「玩」,因此這註定是一場夢。
寫了這么多,飄過的也給個苦力贊唄。
『叄』 德國,義大利,日本為什麼結成二戰同盟
日本和義大利得海軍,彌補了德國在海上力量的缺失,三國的聯盟的核心所在就是在彌補短板。個人觀點,請廣大的朋友指出不妥之處哦!
『肆』 二戰期間,日本、德國、義大利這三者的相互關系如何
1936年11月,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間的 柏林-東京-羅馬 軸心正式形成。這看似是一個以反對共產國際名義簽訂的協定,但實際上是法西斯主義瓜分世界的協議。
1939年5月,幕索里尼與希特勒簽訂「鋼鐵條約」,軍事聯盟,一方參戰另一方也支援參戰,不過德國開戰時義大利還沒准備好,幕索里尼宣布暫不參戰。
1940義大利參戰。十月義大利進攻希臘,41年和德國佔領南斯拉夫,主要是在北非和英軍爭奪,多靠著德軍支援,1943年5月德意聯軍被逐出北非戰場。幕索里尼1943被義大利國王捕時,希特勒曾派特種傘兵前去營救。
(4)二戰日本和義大利怎麼聯合擴展閱讀:
德意日三國的法西斯勢力都已上台,並且對外入侵亦不可避免。但是世界最占優勢的勢力並不是他們三國。
法國則由於一戰損失對德國極其敵視。美國雖然採用孤立主義政策,但是與前宗主國英國關系密切,儼然是鬆散同盟。德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世界,所以就需要盟友。
而處於和平中的國家與別國結盟必然會被關注,猜測你的意圖,這種結盟會過早引起英法美的警覺。於是障眼法出現了:
由於蘇聯共產主義政權的建立和共產國際意識形態輸出的影響,所以德意日的結盟就以反對共產國際為名義,進行軍事、情報、等各方面的交流。
這樣英法美也不會反對這種結盟,反而希望德意日能當炮灰先去跟蘇聯開打。可事實上德國不但沒跟蘇聯打,還秘密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和瓜分波蘭的密約。
徹底地欺騙了英法美,贏得了時間,並麻痹了對手,直接導致法國的備戰策略出現失誤並亡國。
『伍』 二戰中德國,義大利,日本是怎樣聯合起來的
總是不高興哇
『陸』 為什麼日本在二戰中要與德國和義大利結盟
二戰時的德國對日本的心理跟今天美國對日本的心理一樣,說透了,就是個利用,其實在心底,德國和今天的美國一樣,根本沒把日本當人看(可以說是相當的討厭日本國民),僅僅是戰略需要而已。德國需要鬼子在遠東牽制蘇聯,在太平洋上牽制英美海軍,不讓丫有機會在西線威脅德國。而他們的共同利益,其實不很相同,只是互相利用的目的。而且德國對於日本非常的討厭,只不過日本對人家的強大軍備羨慕,死皮賴臉,德國又正好需要一個盟友,要不是因為當時的國民政府太弱,結盟的就是中國了。
『柒』 二戰時德國、日本、義大利組成的聯盟叫什麼名字
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廢除三國公約。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滅亡。
『捌』 第2次世界大戰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什麼要聯合
義大利率先步入法西斯行列(創始人)
德國的希特勒因為想要盡快率領德國走出金融危機,擺脫戰後的貧窮,同時也為了滿足他本身的野心,從而也走上了擴軍備戰的道路,與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的思想不某而合。
日本同樣也是為了擺脫金融危機的泥潭,同時看見德國走上法西斯之路後發展的急速,開始產生了動搖,於是,日本軍部的長官們便開始了「變革」,正式加入法西斯行列,開始進攻中國。(其實也是野心)
『玖』 在二戰時,義大利和日本的來往
20世紀30年代初,中意兩國關系發展良好,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伯爵作為駐華公使,積極推動意中貿易的發展。1937年11月6日,義大利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結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介石對於義大利和日本過於親近相當反感,中意兩國關系開始疏遠。 1937年春夏之交,中日全面戰爭呈現一觸即發之勢。義大利駐華大使、法西斯黨員卡羅·福馬卡利認為中日一旦開戰,勢必禍及義大利租界,於是急電墨索里尼,要求加派軍艦和陸軍來華,以增強義大利租界的防禦力量,這個請求最終獲得批准。在義大利本土派兵前,中日已全面開戰,天津的義大利兵營於8月6日向上海和漢口緊急派遣了30名軍人,以保護當地的義大利領事館。同時,莫瑞特上尉指揮的「雷班托」號布雷艦和德·萊奧納爾迪斯中尉指揮的「卡羅托」號內河淺水炮艇也出現在上海黃浦江江面。 8月27日,義大利巡洋艦「蒙特庫科利」號載著幾百名陸軍官兵從東非殖民地厄利垂亞起航,9月15日抵達天津,此時天津已被日軍佔領。在完成運兵任務後,「蒙特庫科利」號又駛往上海,不知什麼緣故,9月27日和10月24日,日軍飛機兩次轟炸了「蒙特庫科利」號,導致一名艦上水兵死亡,數人受傷。為此,義大利政府向日本提出了抗議,東京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1937年底,「蒙特庫科利」號奉調回國,其「姐妹艦」「巴特羅梅奧·科雷奧尼」號替代它前往中國執行護僑任務。在1937年,義大利陸海軍投入到中國的總兵力達到1200人。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即,1939年9月5日,「巴特羅梅奧·科雷奧尼」號被調往歐洲,一些在華義大利特遣部隊也隨船回國,但仍有相當規模的意軍留在中國,其中軍艦「雷班多」號和「卡羅托」號停泊在上海。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正式參加二戰,7月,意軍在東非向英屬埃及發起攻勢,結果連吃敗仗,由於英軍封鎖了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蘇伊士運河,為防止東非殖民地陷落後,義大利艦船被英國俘獲,義大利海軍司令部命令馬薩瓦基地的艦只駛往遠東。1941年2月,就在東非港口馬薩瓦被英軍攻佔一個多月前,三艘義大利軍艦開向中國,其中「厄利垂亞」號和「拉姆-1」號到達上海和天津,而「拉姆-2」號在馬爾地夫海域被英聯邦的紐西蘭巡洋艦「利安德」號擊沉。 在中日戰爭的頭幾年,由於義大利與日本的軸心國同盟關系,再加上義大利駐華機構不斷讓步和妥協,中國境內的義大利軍隊度過一段較為平靜的時光。但實際上義大利人與日軍佔領當局的關系並不理想,由於不喜歡歐洲人的存在,日本人還是很厭惡在他們佔領區內多出一支歐洲武裝。 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前,日本還禁止義大利軍艦「厄利垂亞」號和「拉姆-1」號從中國出發,到太平洋上破襲英國商船隊,目的是避免過早激化日本與英國乃至美國的矛盾,以達到偷襲珍珠港行動的突然性。在珍珠港事件後,「厄利垂亞」號才被日軍允許前往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和新加坡,為遠道而來的德國和義大利潛艇提供給養,這些從法國波爾多港出發的潛艇帶來了日本急需的一些戰略物資。除了潛艇外,許多義大利貨輪都進入過中國水域,與日本交換戰略物資,例如「維德角」號便穿過盟軍的封鎖,為日本帶來稀有的戰略物資。 由於義大利屢遭慘敗,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國王逮捕。緊接著,9月8日,義大利成立巴多格里奧新政府,公開宣布退出軸心國,這一下子把呆在遠東的義大利軍人推到危險境地。 當地時間9月9日凌晨2點鍾,「厄利垂亞」號剛在新加坡外海完成對義大利潛艇「卡比連尼」號補充給養的作業,當他們從路透社獲悉義大利投降的消息後,立即改變航線,經蘇門答臘海峽逃向英屬殖民地錫蘭(今斯里蘭卡),避開了日本海軍和飛機的追擊。但是,「卡比連尼」號潛艇艇長沃爾特·奧科尼海軍中校是個死硬的法西斯黨徒,他執意將潛艇開進日軍控制下的新加坡港,他公開表示願意站在日本一方繼續作戰,但日軍還是強行將「卡比連尼」號潛艇上的艇員關進戰俘營。 此時,還有多艘義大利海軍艦船處於日軍勢力范圍內。「朱利安尼」號和「托列里」號潛艇仍在新加坡,裝滿戰略物資正准備返回波爾多;小型艦船「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在上海;輔助巡洋艦「卡利蒂」號和「拉姆-2」號在日本神戶檢修;一些貨船像「維德角」號和「康提凡蒂」號停泊在上海。許多艦只的指揮官獲知義大利投降後,決定自沉艦船,以免被日軍俘獲。「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甚至向奪船的日軍和上海汪偽警察開炮,當日本兵沖上船甲板時,船上的義大利水手打開了通海閥,「雷班托」號和「卡羅托」號在一片白色水霧中沉入黃浦江,日軍只能望而興嘆。 當義大利艦船慘遭日本人洗劫時,呆在天津、北平、上海租界及使領館區的義大利陸軍也面臨生死抉擇。 9月9日,1000餘名日軍在大炮和15輛輕型坦克的配合下,向東交民巷的義大利使館及北平電台發起猛攻,僅有步槍和手榴彈的100名義大利守兵防守了一天一夜,直到10日上午9時才投降,投降前,他們毀掉了電台並焚燒了所有絕密文件。 在天津租界區,由卡羅·德爾阿誇上尉指揮的意軍被6000餘名日偽軍包圍。德爾阿誇上尉決心進行抵抗,他手下有600名官兵,配備有300支步槍、50支手槍、50挺布雷達和菲亞特機槍、4門76毫米火炮和4輛藍旗亞裝甲車,他們還有200萬發不同口徑的彈葯、能維持一周作戰所需的食品和葯品。為了迫使意軍投降,日軍指揮官、獨立第15旅團長田中信南先用10輛裝甲車堵住義大利租界的出口,調動兩艘內河炮艇封鎖海河,並從北平南苑機場調來一個轟炸機中隊。在日本人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威懾性炮擊和空襲後,德爾阿誇上尉的神經崩潰了,盡管手下官兵多數願意與日軍死戰到底,但德爾阿誇上尉還是決定率部投降。 在這場被日本人稱為「九月義人降伏事變」中,日軍共抓獲近1100名義大利公民。日方給他們兩個選擇,要麼宣布效忠希特勒一手扶植的「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即「薩洛共和國」),要麼被送進集中營。迫於日軍的淫威,有170名義大利官兵賣身投靠,其餘的人則被日軍關進設在中國東北、朝鮮及菲律賓的集中營,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備受日軍虐待。 到1945年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時,義大利潛艇「托列里」號仍在協同日軍作戰,他們一直打到8月30日。那一天,這群義大利軍人用機關炮擊落了一架美軍B-25轟炸機,這也是日本在二戰中取得的最後一個戰果。 日本投降後,被日軍關在集中營里的義大利官兵於1945年9月被美軍解救,他們在馬尼拉和火奴魯魯經過短暫的身份和政治立場甄別後,於1946年3月乘美國軍艦回到義大利。義大利派往中國的「東方遠征軍」歷史至此才算劃上句號。 參考文獻: 相關史料
『拾』 二戰中的冷知識,德意日當年是怎麼勾結在一起的
軸心國中首先抱在一起的是德國和義大利這兩個歐洲國家。1936年德國剛從一戰的慘敗中恢復元氣,希特勒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羅馬拜訪了他的「同道好友」墨索里尼。兩個瘋狂的戰爭販子現在都已經掌握了國家機器,於是商定要一起征服世界(至少是征服歐洲),同年兩國就秘密簽訂了《德意協定書》,在此協定中,兩國商定要加強對外侵略過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眼看形勢出現了變化,德意日三國為了進一步擴大他們在歐亞的侵略,在1940年的9月於東京又鼓搗出了一個協約。當年的9月27日,三國簽訂了《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通稱《三國軸心協定》。至此以侵略為手段,企圖稱霸世界的邪惡軸心國正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