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義大利,澳大利亞,瑞士,是聯邦制國家還有哪些國家是聯邦制
聯邦制國家 行政劃分
阿根廷 23省、1聯邦地區
澳洲 6省、2地區、1聯邦地區
奧地利 9聯邦州
比利時 3文化區、3地區
波黑 2實體、1國際監護地區
巴西 26州、1聯邦地區
加拿大 10省、3地區
科摩洛 3島
衣索比亞 9區、2特許城市
德國 16聯邦州
印度 28邦、6聯邦屬地、1國家首都轄區
馬來西亞 13州、3聯邦直轄區
墨西哥 31州、1聯邦區
密克羅尼西亞 4州
奈及利亞 36州、1聯邦首都地區
巴基斯坦 4省、2地區
俄羅斯 48州、21自治共和國、7邊疆區、9民族自治區、1自治州、2聯邦直轄市
瑞士 26州
阿聯酋 7酋長
美國 50州、1聯邦地區、7地區
委內瑞拉 23州, 1首都特區、1聯邦屬
㈡ 聯邦制國家有那些
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巴西、加拿大、科摩洛群島、衣索比亞、德國、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密克羅尼西亞、奈及利亞、巴基斯坦、俄羅斯、瑞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委內瑞拉。
聯邦制國家由各個聯邦成員組成,各成員單位先於聯邦國家存在。聯邦成員國在聯邦國家成立之前,是單獨的享有主權的政治實體;加入聯邦之後,雖然不再有完全獨立的主權,但在聯邦憲法規定的范圍內,聯邦成員的主權仍受到法律的保護。具體有如下權利(但不一定全部享有)(1)制憲修法(2)維持區域完整(3)成員有各自的國籍(4)加入和退出的權利。在組成聯邦制國家時,聯邦成員國把各自權力交予聯邦政府,同時又保留了部分管理內部事務的權力。聯邦憲法明確界定了聯邦政府統一行使的權力和各成員國的中央政府所保留的權力,即,聯邦的權力是來源於各成員國的參與。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現代聯邦制的國家,另外還有德國、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國也實行聯邦制。邦聯制在現代則一般是指一些國際間的區域組織,如獨聯體、英聯邦、東盟和美洲國家組織等。值得一提的是歐盟,歐盟是當今世界最成功的國家間邦聯組織,她越來越表現出超國家組織的傾向,許多人認為歐盟現在更像是一個聯邦,而非邦聯。邦聯還可能存在於某一國家,比如波黑,歷史上還有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邦聯,也實行邦聯制。原蘇聯則比較特別,名義上是實行邦聯制,而在實際操作上則更多地表現出聯邦制甚至是單一制的國家特點。
㈢ 聯邦制的國家有哪些
聯邦制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共和國、邦或州聯合組成一個統一國家的制度在聯邦制國家(如美國、德國、瑞士、澳大利亞等)中,聯邦政府擁有統一的憲法、法律、立法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統一掌握軍事、外交、財政等重要權力。在中央和地方的關繫上,實行地方分權制。地方是中央政府的授權者。中央政府的權力以地方政府的立法機關所授予的權力為限。地方政府授予中央政府的權力,均在憲法中明確列舉,未列舉的權力則為地方政府的保留權力。中央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地方政府的保留權力。在這種自下而上的授權關系中,地方政府在自治問題上始終保持著主動權。 在當今世界約200個國家中,雖然只有28個聯邦制國家,但它們佔了世界二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領土面積排名前7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除中國外都是聯邦制國家;世界人口排名前7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有5個是聯邦制國家,印度尼西亞也正在考慮是否改為聯邦制;此外,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蘇丹)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歐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德國),也都是聯邦制國家。
㈣ 德意志帝國有多少聯邦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簡稱德國,是一個中歐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地處歐洲中心位置,由16個聯邦州組成,首都和最大城市為柏林。
㈤ 義大利是聯邦國家嗎德國呢
義大利是一個建立在勞動基礎上的民主共和國。
德國是聯邦制國家,國家政體為議會共和制。
㈥ 世界上有哪些聯邦國家
阿根廷 23省、1聯邦地區
澳大利亞聯邦 6省、2地區、1聯邦地區
奧地利 9聯邦州
比利時 3文化區、3地區
巴西 26州、1聯邦地區
加拿大 10省、3地方
科摩洛 3島
㈦ 歐盟是聯邦還是邦聯
歐盟的政治體制是邦聯制。
基本簡介:
邦聯制(英語:Confederation)是一個由若干獨立國家組成的鬆散國家聯盟。一般說來,邦聯本身不具備構成一個國家所必需的全部要素,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主體資格。它雖然設有公共機構處理有關共同事務,但沒有統一的中央政權機關,也沒有統一的立法和財政預算;各成員國公民只有其本國的國籍,而沒有邦聯的共同國籍。邦聯的法律和政策對各成員國不具備無可爭議的強制性。在邦聯之下,各成員國都是獨立主權的國家,是國際法主體,各自在外交、法律和軍事上均具備完全獨立的自主權。各成員國的加入或退出相對自由。
歐洲聯盟(英語:European Union;法語:Union européenne;德語:Europäische Union),簡稱歐盟(EU),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初始成員國有6個,分別為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該聯盟現擁有28個會員國,正式官方語言有24種。
㈧ 聯邦的歐洲國家和大國有那些
面積在200多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中,絕大多數是聯邦國家。而在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中,除了中國以外,俄羅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蘇丹無不實行聯邦制。亞洲第二大國家——我們的鄰邦印度,也是聯邦國家。
㈨ 義大利有幾個黨
義大利共和國實行多黨制。眾多的全國性政黨和眾多的地方性政黨並存,不同意識形態和不同政治傾向的政黨並存,形成多黨紛爭、多黨聯合執政的局面。
沿革 1861年義大利王國建立前,國家四分五裂,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反對外族統治、要求國家統一的秘密社團和政治派別,如燒炭黨、青年義大利黨和C.B.加富爾(先後任撒丁王國首相、義大利王國第一任首相)的自由派等;1870年義大利全國統一。統一初期,資本主義雖有所發展,但終因經濟落後、文盲眾多而缺乏組建政黨的客觀條件,加之對義大利統一運動不滿的羅馬教皇於1874年頒布通諭,禁止天主教徒參加政治生活,從而使這個80%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建立公開的群眾性政黨更加困難;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選舉權的逐步普及,社會黨、共和黨、人民黨、共產黨、自由黨等政黨才相繼建立起來,形成了君主立憲制下的多黨制。
1922年10月B.A.A.墨索里尼的國家法西斯黨 (1921~1943) 奪取國家政權,於1926年取締所有其他政黨,開始實行法西斯一黨制;1943年墨索里尼政權垮台後,義大利恢復了多黨制。
1946年義大利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議會制共和國,現行多黨制逐步形成,曾領導人民開展反法西斯武裝斗爭的義大利共產黨和包括社會各階層天主教徒的天主教民主黨勢力強大,形成兩大政黨,使其他政黨通常成為兩者當中一方的同盟者,君主主義的和新法西斯主義的政黨,仍然作為反體制勢力而存在(盡管憲法禁止成立任何形式的法西斯黨),但其影響日漸削弱。
特點 1946年6月義大利實行共和制後,義大利政黨的特點是:①天主教黨和共產黨紿終是兩個最大的政黨,前者一直執政,後者則長期在野;②天主教政黨和社會主義政黨各有其傳統的、比較穩定的選民區域;③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單獨取得議會過半數席位,通常是由兩個或多個介於共產黨和法西斯黨、保皇黨之間的政黨聯合執政,間或由天主教民主黨單獨組成短暫的看守內閣,這種情況導致政府很不穩定,在1944~1990年間,義大利政府已更迭50餘次;④義大利共產黨與社會黨在許多市鎮、省和大區,共同組成地方左翼政府。
意主要政黨有:
(1)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1994年1月由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 Silvio Berlusconi ) 創建。該黨於1994年3月全國大選前組建,其主要力量來自貝盧斯科尼領導的菲寧韋斯特集團和原傳統執政黨衰落後分化出來的部分力量,取得了同年3月全國大選(得票21%)和6月歐洲議會選舉的勝利,成為意政壇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在1996年的大選中力量有所下降,得票率僅為20.6%。在2000年4月意地方選舉中力量明顯加強;在2001年全國大選中獲勝,得票率高達29.5%,成為全國第一大黨。2000年黨員登記人數30萬人。
(2)義大利左翼民主黨(Partito Democratico della Sinistra Italiana):前身為1921年成立的義大利共產黨,1991年改為此名。該黨1947年之後一直為意主要反對黨,具有完整的組織機制和比較廣泛的群眾基礎;在1996年4月的大選中,該黨得票21.2%,成為執政聯盟的中堅力量。1998年2月該黨率先倡議並推動建立了在暫不解散各自組織前提下,由左民黨、工黨、共和黨左翼、團結共產黨人、基督教社會運動等五支左翼力量組成的「左翼民主人士黨」(Democratici di Sinistra)的新政黨;黨員67萬人(2000年);2000年1月,該黨在都靈召開一大,選舉韋爾特羅尼(Walter Veltroni)全國書記,達留任主席,在2001年全國大選中,左民黨僅獲16·6%的選票,跌至歷史最低點,失去執政地位;同年11月,該黨在佩薩羅召開二大,選舉法西諾(Piero Fassino)為總書記,達萊馬留任主席。
(3)「雛菊聯盟」(Margherita)由義大利人民黨(PPI)、民主人士黨(Democratici)、義大利革新黨和歐洲民主聯盟(UDEUR)等中左陣營的中間黨派組成,在2001年全國大選中獲選票14.5%;領導人為原羅馬市長、中左聯盟的總理候選人佛朗切斯科·盧泰利(Francesco Rutelli)。
(4)民族聯盟(Alleanza Nazionale):前身是成立於1946年的原義大利社會運動—國家右派,因其極右色彩而處境較為孤立,1993年底啟用現名;改革後以較溫和的面孔出現,其力量迅速擴大;1994年3月大選中得票13·5%,並首次入閣參政;1998年2月召開綱領大會,明確宣布割斷與法西斯歷史的關系,致力於樹立新右翼政黨形象;2000年黨員登記人數53.2萬;在2001年6月大選獲得12%的選票,重返執政地位,該黨領導人姜佛朗科·菲尼出任副總理。
(5)義大利重建共產黨(Partito della Rifondazione Comunista Italiana):1991年12月在原義大利共產黨部分力量基礎上重新組建,該黨堅持傳統的左翼意識形態,強調維護廣大勞動者、特別是中下層群眾的利益,1996年大選中獲得8.6%的選票,成為中左聯盟議會多數不可缺少的力量,2000年重建共黨員人數為9萬;2001年大選中,重建共退出中左聯盟獨立參選,得票率為5%,總書記法烏斯托·貝爾蒂諾蒂(Fausto Bertinotti)。
(6)北方聯盟(Lega Nord): 原名倫巴底聯盟,成立於1984年4月,該黨代表廣大中小企業的利益,主張聯邦主義和地方自治,其力量和影響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在1996年大選中,得票率高達10.1%;後由於該黨把聯邦制主張推向極端,大搞分裂義大利的活動, 因而受到意政府、議會及廣大公眾輿論的強烈反對,影響力和支持率有所下降。該黨在2000年地方選舉時放棄分離主義,在2001年大選中得票率僅為3.9%,但由於加入中右聯盟而入閣參政,書記翁貝托·博西(Umberto Bossi)。
(7)「白花聯盟」(Biancofiore)是由天主教民主中心(CCD)和「團結基督教民主人士」(CDU)兩個右翼陣營的中間黨派組成,領袖分別是皮埃爾·費爾迪南多·卡西尼(Pier Ferdinando Casini)和羅可·布蒂利奧內(Rocco Buttiglione);該聯盟在1996年和2001年兩次選舉中分別獲得5.8%和3.2%的選票。
重要人物:卡羅·阿澤利奧·錢皮:總統。1920年出生。畢業於比薩大學文學系和法律系,意知名經濟學家和金融專家,無黨派人士;1979年出任意央行行長,1993年至1994年曾任政府總理,1996年出任國庫部長;1999年當選總統。
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總理。1936年出生。意著名企業家,擁有財富約15億美元,他創辦的菲寧韋斯特集團年營業額達70億里拉,掌握著全國最大的三家私營電視台、著名的AC米蘭足球俱樂部、蒙達多里出版社、《時代》和《全景》周刊有《日報》等大報刊以及金融、保險、商業等部門公司企業共300家成為意國內僅次於菲亞特集團的第二大私營集團;1994年,他創建「義大利力量」並在當年大選中獲勝,出任戰後第53屆政府總理,七個月後下台;2001年5月,貝領導中右聯盟「自由之家」再次贏得全國大選勝利,6月出任第59屆政府總理。
關於黑手黨他在義大利最主要的影響力還是在西西里島,因為那是他的老家,最牛逼時當地的民眾不信任政府而信任黑手黨,在那段時間黑手黨實際上控制了整個西西里島
直到前幾年義大利政府出重拳整治黑手黨,現在 的黑手黨已經今非昔比了!
所以說實際上還是一個犯罪組織的黑手黨不可能成為執政黨~
㈩ 什麼是"聯邦"
聯邦一詞用法接近拉丁文原詞「feos」(條約)的意義,說明一種建立在忠誠(拉丁文feos是fides即「忠誠」的同源詞)基礎上的關系。[51]聯邦共和國的「政府的形式是一種協約。依據這種協約,幾個小邦聯合起來,建立一個更大的國家,並同意做這個國家的成員。所以,聯邦共和國是幾個社會連合而產生的一個新的社會,這個新社會還可以因其他新成員的加入而擴大。」[52]「聯邦共和國既由小共和國組成,在國內它便享有每個共和國良好政治的幸福;而在對外關繫上,由於聯合的力量,它具有大君主所有的優點。」[53]托克維爾認為,為了把因國家之大而產生的好處和因國家之小而產生的好處結合起來,才創立了聯邦制度。因而「聯邦既象一個小國那樣自由和幸福,又象一個大國那樣光榮和強大」[54],聯邦實現了自由與力量的統一。
簡單地說,就是地方政府擁有很大的自主權,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地方完全聽命於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