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時,義大利為什麼誰都打不過呢
1939年9月,在英、法兩國“綏靖政策”的長期滋養之下,納粹德國日益強大,希特勒終於不用再顧忌英法等國,悍然出兵閃擊了波蘭。
當時,希特勒已經是碩果累累,納粹的鐵蹄已經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基本上,歐洲大陸已經全都成了希特勒的勢力范圍。希特勒在當年議會選舉之時,提出了納粹黨的奮斗目標,那就是先強國,再稱霸。現如今,希特勒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已經稱霸了歐洲大陸。而相比之下,自己對義大利人民所許願的“新羅馬帝國”卻依然還是空中樓閣,絲毫不見蹤影。
② 二戰時期,義大利首先投降是不是因為義大利不經打
義大利主要以步兵為主,其裝備,訓練同德軍無法同日而語,吃不飽飯也是一個很重要因素。義大利在北非的某些師,不得不說其作戰素質超出了同時期的意軍,即便同隆美爾在北非的軍隊相比也毫不遜色,曾有名北非的德軍軍官如此評論這些意軍部隊:「我們經常要求他們去完成那些他們難以完成的任務,但他們都很好的完成那些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的任務。」
義大利先投降不只是軍隊的問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統治並不穩固。法西斯統治首推德國和日本。墨索里尼本人而言缺乏希特勒那樣的演說煽動力,民眾支持度不高。
義大利沒有像希特勒那樣鋒利的牙口,卻有著不小的野心,試圖恢復當年羅馬帝國,過分的野心,卻缺乏現實的可行性
③ 在二戰中,義大利為何會成為戰敗國
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墨索里尼太過於看重形式,打仗最重要的是戰術戰略以及整個軍隊的實力,還有武器的裝備,可是他卻認為軍隊的形式決定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他把他的精力都花在了挑作戰時的樂隊,還有指揮時指揮棒的樣式和款式,不去深入探究戰略戰術,一味的追求花里胡哨的東西,這樣子怎麼可能打勝仗,雖然他後面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可是為時已晚。
第三個方面就是裝備武器方面,義大利軍隊的武器比起英國還有德國來說相差甚遠,他們的戰車和裝甲車的馬力都不足,所以射出去的炮彈半徑也很短,同樣的距離,人家能把你的老巢給炸了,但是你連別人的邊緣線都夠不著。並且士兵所用的步槍和機關槍都已經是老古董了,長官的不重視,武器的落後,讓打仗的士兵全員低落,心理上面就輸給別人一截,甚至很長一段時間,義大利士兵都有自卑情結,而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他們走向失敗。
④ 二戰時義大利為什麼這么弱
義大利統一晚,沒有獲得足夠的殖民地,一戰有損失大量人力物力,最後卻沒有拿到足以彌補漏洞的報酬。而戰後又遭到經濟危機的打擊,國力本身就不行。
戰術上意軍打的很好,但是,戰略上意軍上層一塌糊塗。意軍和法軍一樣,仍然想用一戰的方式打二戰,然而,北非糟糕的補給和巴爾干山地(山地造成補給困難)無法支持這種戰略想法。
至於德國支援……算了吧,隆美爾經常去義大利軍隊偷補給,反倒是東線負責支援德國的義大利軍隊打的有聲有色,兩相對比一下吧
⑤ 二戰時期義大利軍隊為何不堪一擊
二戰中,中國人對義大利人的印象感覺就是德軍的偽軍,感覺義大利人戰鬥力極差。其實,這完全是極大地誤解。因為在中國有大量的德粉,為了維護德粉心中高貴的雅利安德意志日耳曼人的勇猛形象,在網上誤傳了很多義大利軍隊搞笑的方面。這就是為何國內眾多德粉編造出嘲笑義大利人的戰鬥力的網上笑話。
義大利遠征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斗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斯大林諾等重要城鎮,在斯大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里,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斯大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在蘇聯絕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進攻時,沒有援兵,重武器不足的意軍在側翼(羅馬尼亞軍和匈牙利軍)被突破遭包圍的情況下,山地軍和其他部隊還是堅持了近一月,直到接到撤退命令,一個30000人的意軍集團軍經過包括白刃戰的苦戰,有4000人突圍。試問沒有這些所謂的義大利「包袱」,德軍如何防守這一,二百公里的頓河陣地?
在1941年11月18日北非戰場的古比井戰斗中發起的"十字軍"行動中,義大利的阿里埃特(「公羊座」)裝甲師迎戰英軍第22裝甲旅,英軍兵力並不是劣勢,而且阿里埃特在此戰斗中也並不是滿員參戰的,此戰阿里埃特師共有12名軍官和193名士兵死亡/負傷和失蹤,並損失了49輛坦克,4門75/27和8門47/32火炮。英國第22裝甲旅有79輛坦克被擊毀或重創。
義大利人一直提供了軸心軍隊中的大部分兵力並不惜重大損失負責為運輸船隊護航,沒有義大利人,就隆美爾的幾萬人,能夠與幾十萬英聯邦軍周旋?沒有義大利人提供的步兵,有效的炮兵和裝備雖然不佳但作戰勇敢的裝甲部隊,德國人能夠取得勝利?沒有義大利人掩護側翼,並不時以自我犧牲精神地充當後衛,德軍能夠放心進攻,安全撤退?知道兩次古比井嗎?知道托布魯克的聖馬可海軍步兵營嗎?知道沖在最前面的戰斗工兵嗎?知道戰至最後的「公羊」裝甲師嗎?知道「佛格雷爾」傘兵師史詩般的後衛戰斗嗎?知道一名義大利士兵在被打斷一條胳膊後,捆著炸葯包沖向沖上來的英國坦克嗎?隆美爾說過「德國士兵震驚世界,而義大利士兵震驚了德國士兵。」不信的話,可以看看隆美爾傳。所以義大利人經常給德軍干臟活,卻被德粉羞辱。
戰前義大利的統一,並沒有德國鐵血中崛起的波瀾壯闊,翻天覆地;即使最後依靠普魯士的力量,借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完成了北部的統一,但從義大利人身上卻看不到普魯士人所擁有的那種強大的民族張力和進取精神。
最終完成了統一的義大利人,終於也走上了擴張的道路,但其實力和野心的落差給人一個「准強國」的形象。那時群雄並起,法國、德國、英國、俄國、日本甚至美國的擴張都沒有義大利人這般艱難。
以後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人的表現實在不符合一個大國的形象:一戰兵敗波河,差點讓奧匈揍趴下;打落後的衣索比亞,付出了十餘萬人的傷亡;二戰對已經被希特勒擊潰的法國,損兵折將;優勢海軍避戰地中海,被殲於托蘭塔;東非十萬大軍被不足萬余英國人全殲;北非以5敵1,卻全線崩潰;遠征弱小的希臘,卻喪師辱國。希特勒這樣評價義大利人:我用5個師就可以征服義大利。
近現代義大利人為何這么沒有戰鬥力?難道這是一個被文明過度軟化的民族?也許可以從義大利防守反擊的足球風格看出一斑:功利、懦弱、保守!
義大利是最早研究空降並組建傘兵部隊的國家。比如185佛格爾傘兵師,他在非洲戰場表現就很出色,只不過隆美爾的一系列勝利和托布魯克落入軸心國之手使得決策的天平向進軍埃及傾斜了。奪取馬爾他島的計劃被放棄了,從而使該師喪失了進行師級規模傘降作戰的機會。這怪也只能怪德軍指揮官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沒有戰略上的眼光。1942年2-4月是德意軍最好的機會,尤其是1942年底,德意軍已經迫使英軍從馬爾他島撤走了所有的艦船,島上也僅僅只留駐8架戰斗機,這等於該島已經基本解除武裝,但是,德意軍無動於衷。
從1861年義大利統一到二戰爆發,短短幾十年一個國家軍隊的實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再有義大利並沒有被洗腦,義大利軍人只是做了軍人該做的事,所以沒有必要嘲笑義大利軍隊。還有就是作為友軍的德軍在東線是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
在阿拉曼,義大利軍隊在此抵抗英國軍隊蒙哥馬利集團軍主力的猛攻,義大利徹底戰敗了,所有士兵都要步行撤到200公里以外,路上,他們碰到了一個義大利將軍,將軍知道義大利的淡水和油料補都被德國人搶走了,像這樣只顧自己逃命而拋下盟友的友軍還有什麼必要和他一同作戰呢?德國最終的失利也就只能歸咎於自己了。
⑥ 不缺物質不缺裝備的義大利,為何二戰期間戰鬥力那麼弱
義大利雖然作為二戰法西斯軸心三國之一,但戰場表現實在讓人大跌眼鏡,主要由於希特勒率領的納粹德軍和軍國主義日本的強悍表現,對比之下使得義大利自慚形穢。義大利軍隊在二戰當中搞出了不少笑話,比如說自己的海軍艦艇居然把自己的空軍元帥打下來了,因為撬不開彈葯箱舉手投降,沙漠裡面煮通心粉等等。義大利在1943年11月份就投降了,是三大軸心國裡面最早投降的。所以給人們一種印象,義大利太慫了。
但如果戰爭威脅到了義大利士兵生命的話,他們也會爆發出強悍的生命力,最突出的表現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當中。納粹軍隊已經被蘇軍打敗,准備後撤,蘇軍在頓口布下了口袋陣。基本上沒有軍隊可以從這個口袋陣突圍成功,而義大利一支軍隊硬生生憑借著拼刺刀撕開了一條口子,4千人突圍成功。又如在北非戰場,義大利軍隊把英國的第二十二裝甲師打得丟盔棄甲,也是可圈可點的。
⑦ 為什麼二戰時期的義大利人這么沒有戰鬥力
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打算趟這趟混水,在法國還沒投降之前,義大利根本就沒作打算進攻法國,更別提佔領世界,當時就沒進行戰備,只是看著法國就快支持不住了,還不趕緊出手好處就全給德國拿了,然後就倉促宣戰。沒野心,沒鬥志,沒准備,那這仗也只好這么瞎打了
⑧ 二戰當中,義大利為什麼戰鬥力那麼差
首先,毋庸置疑,義大利是有一定實力的。作為世界第六強國,義大利自然不會弱。義大利是老牌列強,其實力長期領先於日本,直到1936年日本的經濟和工業才超過義大利。實際上,二戰時義大利和日本的實力仍然在伯仲之間,只是日本更狂熱,表現的更為搶眼而已。不過義大利的強大也只是相對而言,和其他歐美列強相比,義大利的實力仍然顯得非常單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工業的碰撞,是一場國力的較量。和周邊的幾大工業強國相比,義大利的實力明顯不足。義大利是所有列強中最弱的一個,工業基礎和國力都和英法蘇德這些頂級強國有很大的差距。義大利的工業產值約佔世界總份額的2.9%,僅僅是英國的三分之一,是法國的一半多一點。此外,資源不足的問題嚴重困擾著義大利的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義大利是個資源匱乏的半島國家,資源嚴重依賴進口,二戰爆發後,由於原材料進口受阻,義大利工業幾乎處於半停產狀態,只能等待著德國的接濟。義大利本來工業就不如其他幾大強國,又沒資金沒資源,無法進行有效的工業生產,所以和其他列強的實力差距拉的更大了。
實力不足是義大利表現差的一個原因,義大利人不願意打仗是義大利表現差的另一個原因。由於義大利人對戰爭不感興趣,所以義大利從國民到軍隊厭戰情緒嚴重,特別是義大利軍隊,在戰爭中出工不出力,往往一觸即潰。當然,這並不是說義大利戰鬥力不行,義大利軍隊認真起來連他們自己都怕。在古比井戰役中,由於英國人拒絕義大利人投降,憤怒的義大利人就跑去和英國人拚命,結果把裝備精良的英軍第22裝甲旅打的落花流水,不禁讓人大跌眼鏡。此外,義大利在地中海、烏克蘭等戰場打的也非常出色,特別是在遇到逆境的時候。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義大利人是第一個從蘇軍的重重包圍中沖出來的,而且突圍出來的人數比德國人多一半。所以,不是義大利不能打,是義大利不願意打仗。實際上,整個二戰中,義大利一直沒有處於戰爭狀態。如果義大利和德國、日本人那樣狂熱,盟軍就真有苦頭吃了。
義大利實力弱,又不願意打仗,所以義大利在二戰中表現的非常差。不過,更讓義大利人無奈的是,義大利的對手一個比一個強,其中最讓義大利人頭疼的就是英國人。實際上,義大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英國人作戰。英國人是世界屈指可數的幾個強國,是盟軍的三大巨頭之一,特別是海空軍格外的厲害,別說義大利人,連德國人都拿英國人沒辦法。更可氣的是,英國人竟然把大部分軍隊都用來對付義大利,把義大利按在地上使勁的摩擦。二戰後期
⑨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裝備精良,可是為什麼誰都打不過
第一,義大利雖然自詡羅馬人的後裔,但他們早已經喪失了羅馬人的戰斗民族屬性,沒有了羅馬人的那種勇敢和好鬥。最初的羅馬人很窮,所以很野蠻,戰鬥力很強,但建立羅馬帝國後就不一樣了。羅馬帝國是當時歐洲最發達最強大的國家,文明比周邊國家和民族高幾個級別,在安逸的生活中,羅馬人被腐蝕了,從讓對手聞風喪膽的羅馬軍團變成了熱衷於享受生活的藝術家。事實上,從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義大利人就變了,他們變得溫和、不愛斗,不喜歡打仗,喜歡安逸生活和貪圖小便宜。一直以來,義大利人種點糧食、搞點小生意,生活還是很不錯的。即使二戰時期,義大利人的生活仍然比較安逸。墨索里尼時代,是義大利在20世紀少有的經濟高速增長期,雖然談不上富裕,但還算過得去,所以義大利人根本不願意打仗。他們只是被墨索里尼等少量野心家和法西斯分子攜裹而已。1940年,墨索里尼打算入侵希臘,但遭到了將領們的集體反對,因為將領們不想打仗,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當時義大利臨時拼湊的百萬大軍竟然有一半已經臨時復員回家收秋去了。如此可愛的義大利,打起仗來自然一團糟。雖然擁有各種稀有皮膚,但卻被各種虐,打誰都打不過。其實義大利人也不容易,讓一群搞藝術、做小生意的良民去打仗真是難為他們了。據說,二戰中義大利軍隊大部分士兵都精通音樂和烹飪。如果說二戰中誰最能打,肯定是德國人,但要說哪國的藝術修養最高,絕對是義大利人。
第二,義大利看似張牙舞爪,但其實是個偽列強,因為從撒丁王國統一義大利開始就存在各種問題,註定成為不了德國那種具有凝聚力、戰鬥力和活力的國家。統一前的義大利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民族意識和國民主體。19世紀中期,撒丁王國這個二流國家,沒有像德國那樣靠著戰爭和實力統一義大利,而是靠著借力和交易完成的統一。統一後的義大利仍然沒有擺脫撒丁王國這個還保留著封建制殘余國家的影子,領導階層是撒丁王國的舊貴族和精英,議會等制度也是照搬原來腐朽舊制度。尤其是軍隊方面,由於在統一戰爭中,沒有經過戰爭洗禮,所以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唯一有點戰鬥力的紅衫軍還因為懼怕加里波第要武統義大利被解散了。30年代,希特勒訪問義大利,檢閱軍隊後稱義大利軍隊仍然是一支封建王朝的軍隊。義大利軍隊不僅缺乏戰斗意志,而且貪污腐化嚴重,完全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工業水平不相稱。義大利軍隊就像近代的清軍,雖然裝備了洋槍洋炮,但戰鬥力低的嚇人。
第三,義大利雖然號稱世界第六大工業強國,但實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一方面,雖然義大利工業技術水平很高,科技也很發達,但國內資源匱乏,幾乎所有的資源都依賴進口。由於義大利財力和資源不足,直到二戰爆發前,義大利仍然沒有做好准備,義大利儲備的鋼材僅夠用14天,煤炭50天,鐵礦石180天,石油也只夠1年,由於盟軍的封鎖,義大利很快就用完了儲備,只能等著德國人接濟。可以說,義大利打二戰其實是非常勉強。二戰中,由於原材料供應和產能不足,義大利的飛機和軍艦經常在家趴著,前線的武器和物資也運不過去。義大利被稱為列強中最薄弱的一環是有一定道理的。
來源:網頁鏈接
⑩ 為什麼二戰時義大利很弱
第一,義大利工業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當時的義大利是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它的經濟中的封建成分很重,工業落後。(也比中國好,中國連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是,別說工業了)
第二,墨索里尼在20年代就建立了法西斯專政,而20S正是資本主義國家在一戰後難得的和平時期,資本主義發展較平穩。大部分資本主義政府執政較為平穩。這種時候義大利的資產階級都控制不住局面,讓墨建立了專政,義大利會很強嗎?(如果你不懂歷史可能你會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