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為什麼不承認羅馬尼亞

義大利為什麼不承認羅馬尼亞

發布時間:2022-10-16 16:07:34

⑴ 羅馬尼亞和羅馬有什麼關系

羅馬尼亞的淵源最早可以回溯到公元106年時,羅馬尼亞的祖先為達契亞人,是色雷斯人的一支。約公元前1世紀,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達契亞奴隸制國家。公元106年,羅馬帝國打敗了當地的達契亞國(Dacians),將此地納入帝國的一部分。今天的羅馬尼亞之國名可以說是延續自東羅馬帝國,在中古時代此地區包括有瓦拉幾亞(Wallachia),摩爾達維亞(Moldavia),與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三個獨立的公國,其中前兩者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里的自治國家,後者則在稍後被並入奧匈帝國范圍內。

瓦拉幾亞公國與摩爾達維亞公國在1859年時合並,合並後稱為羅馬尼亞,附屬於奧斯曼帝國。並且在1877年5月9日宣布獨立。1878年南比薩拉比亞地區隸屬俄羅斯。1881年羅馬尼亞改稱羅馬尼亞王國,1918年1月摩爾多瓦(比薩拉比亞)宣布獨立,同年3月與羅馬尼亞合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奧匈帝國瓦解,使得羅馬尼亞的領土進一步擴張到瓦拉幾亞、布科維納(Bucovina)與比薩拉比亞(Bessarabia)等地區。1940年時,蘇聯佔領了羅馬尼亞一部分的國土,該地區成為今日的摩爾多瓦(Moldova,也就是拉丁語中的摩爾達維亞)與一小部分的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揚·安東尼斯庫政權參加德、意、日法西斯同盟。1944年蘇聯紅軍進入羅馬尼亞,同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共產黨領導發動反法西斯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政權,羅馬尼亞轉而加入了反德國法西斯戰爭。1945年3月6日成立聯合政府。羅馬尼亞在蘇聯的強力影響之下,建立起蘇聯式的社會主義政權。1947年12月30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1948年2月,羅馬尼亞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合並,成立羅馬尼亞工人黨,成為羅唯一執政黨。1965年通過新憲法,將國名更改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的名字也改為羅馬尼亞共產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şescu)開始成為羅馬尼亞的領導人。齊奧塞斯庫當政時期,羅馬尼亞在政治和外交上刻意和蘇聯保持距離,但其自主權特別是在經濟上的自主權相當有限。

1989年12月22日,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結束了其在羅長達24年的統治,齊奧塞斯庫也被秘密槍決。救國陣線委員會接管了國家一切權力,將國名改為羅馬尼亞。羅馬尼亞新的民選政府開始逐漸修改路線,成為社會民主主義國家。

羅馬尼亞於2004年參加了北約,並有望於2007年參加歐盟。

⑵ 義大利人不懷戀強大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原因

因為祖先不同。
現代的義大利人源自古日耳曼建立的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死後,帝國被一分為三,分別是西法蘭克即法蘭西,東法蘭克即德意志,中法蘭克也就是義大利。而法蘭克是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國家,現代義大利人的族源是日耳曼,又融入了古羅馬人,所以才形成今天具有特色的義大利人。所以今天的義大利人不會太古羅馬的輝煌。現代可真正意義上稱得上是古羅馬人的後裔只有羅馬尼亞國。

⑶ 羅馬尼亞跟義大利有何關系為何國名有羅馬

羅馬尼亞(Romania),字面意思就是「羅馬人的地區」 。羅馬尼亞古稱達西亞(Dacia),公元106年,羅馬圖拉真(Trajan,五賢君之一)征服達西亞,大批羅馬軍隊入駐,此地原住民與羅馬人(主要就是戍邊軍團)融合而成羅馬尼亞人。
達契亞人,原屬色雷斯人一支,屬色雷斯--伊利里亞族群。

⑷ 義大利統一後定都羅馬,為何卻不恢復「羅馬」作為國名


起源於羅馬城的古羅馬帝國,是對歐洲 歷史 和文化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是其內海。古羅馬人把自己城市的名字「羅馬」,變成了整個帝國的名字。


一提到羅馬,總會讓人聯系起古羅馬帝國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羅馬城依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871年撒丁王國軍隊進入羅馬城,分裂長達1400年的亞平寧半島才重新實現統一,這個新國家被命名為「義大利」,首都還是羅馬城。


羅馬城不但是義大利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以羅馬語為核心的拉丁語同樣也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基礎。那麼,為什麼義大利統一後,卻沒有恢復「羅馬」的國名?


義大利在歐洲的地理位置



一、羅馬和義大利


亞平寧半島位於歐洲南部,像一雙長筒靴從阿爾卑斯山南麓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深處,三面臨海,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亞平寧山脈貫穿整個半島,北部是平原,山脈中的河流兩岸也有一些小型平原和谷地。


「羅馬」最初只是半島中部台伯河邊一座城市的名字,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而「義大利」這個稱呼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主流認為應該來自於古希臘人,最早是用來命名亞平寧半島的南部地區。


亞平寧半島的地形以山地為主,北部才有較大一點的平原


隔海相望的希臘半島密布山地,開發到極限後,古希臘人便渡海來到亞平寧半島南部,建立起很多殖民城市,並稱他們為「Víteliú」,當地居民在實際使用中簡化掉字母V,然後慢慢衍生出「Italia」一詞,也就是現在的「義大利」。


堅韌的羅馬人不願意局限於自己的城市,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先後征服半島的南北兩部分,首次實現了亞平寧半島的統一。羅馬人開始把「義大利」這個稱呼擴展至整個亞平寧半島。


深藍色區域為古希臘人的殖民范圍,義大利南部便在其中


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將羅馬公民權賦予其他義大利城市,意味著羅馬人已經和義大利人混為一體,或者說,「羅馬人」這個概念擴大到了義大利地區。


正是在全義大利「羅馬人」的努力下,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征服世界的道路,成為一個令人生畏的大帝國。公元前27年,屋大維稱帝後,將帝國分成若干個行省,亞平寧半島成為義大利行省,這是「義大利」首次成為該地區的官方名稱。


古羅馬帝國將亞平寧半島劃分為義大利行省


作為帝國的首都,以及羅馬人的起源地,羅馬城是當之無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某種意義上講,羅馬人用全帝國的財富才供養出羅馬城的繁榮。羅馬人說的拉丁語也成為義大利行省及整個帝國的通用語言。


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帝國的國教,羅馬城自然又成為了基督教的中心。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羅馬教皇在宗教上的影響力甚至超出了帝國的疆域范圍,深入到蠻族地區。



二、脫離羅馬的義大利


過於寬廣的疆域使帝國在君士坦丁堡設立另外一個都城,以管理東部地區,最終卻導致了帝國的分裂。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西亞一世將帝國平分給兩個兒子,形成東、西羅馬帝國分立的局面,羅馬城仍然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


在日耳曼人、匈人等蠻族的沖擊下,西羅馬帝國僅維持到476年,便被日耳曼人的一支哥特人所毀滅。而羅馬城經過蠻族軍隊的多次洗劫後,已經徹底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蠻族入侵毀滅了西羅馬帝國,義大利地區的人口銳減


義大利地區從此處於不停的戰亂之中,多個日耳曼國家先後統治過義大利的北方。東羅馬帝國則念念不忘收復羅馬城和整個義大利,在義大利南方建立了多個希臘人為主體的公國,並以此為基地討伐北方。


由於日耳曼人早就在帝國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因而與東羅馬帝國一樣承認羅馬教皇的宗教領袖地位,交戰雙方都盡量避開羅馬教皇的所在地,這就使羅馬城在教皇的庇護下漸漸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教皇國是實實在在的主權國家,有收稅、任命官員等權力


經過三百多年的廝殺,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統一了大部分的中西歐地區。法蘭克王國大力推廣基督教,並在公元754年把羅馬城及周圍的一些城市和地區獻給教皇,使教皇對這片土地上擁有了真正的主權。


於是,在義大利中部形成了一個教皇國,其北部是法蘭克王國,南部是名義上臣服教皇、實則半獨立的希臘人邦國。羅馬城不再是義大利的中心,只能算是教皇國的首都而已。


得益於亞平寧半島地處中西歐與亞洲、北非貿易通道的樞紐位置,義大利北部慢慢脫離法蘭克王國,形成了以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為核心的多個城市國家,繁榮程度一度超過教皇國統治下的羅馬城。


威尼斯一直是海上強國,其海軍可以抗衡奧斯曼帝國


而半島南部的情況更加復雜,除了原有的希臘人外,還有諾曼人,以及阿拉伯帝國崛起後,伊斯蘭勢力曾經佔領過部分地區,使這里的人種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義大利」始終只是一個地理名詞,不代表任何政治實體。但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沒有統一,卻也沒有任何一個外來政權能在此占據主導地位。


主要原因在於中西歐的政治格局比較破碎,任何一方想要征服義大利,都會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和干涉。而教皇國作為義大利的主要政權之一,也不希望該地區出現過於強大的勢力,以免削弱自己對義大利的影響力。


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各邦國受到不同強國的控制


而有能力插手義大利的法國、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等基督教國家,又需要爭取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這些國家都不願意直接對抗教皇國。於是整個義大利地區被完全碎片化。出於同樣的原因,教皇國將在未來成為反對義大利統一的最頑固勢力。


半島北部的日耳曼人與羅馬帝國遺民經過數百年交流和共同生活,漸漸融為一體。南方的希臘人公國由於靠近北非,更多地受到東羅馬帝國和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雖然南北方都以拉丁語為母語,但出現了一定的分歧,原先羅馬人說的古典拉丁語主要保留在教皇國境內。



三、義大利覺醒


亞平寧半島的支離破碎,給義大利帶來的也不全是痛苦,除了沒有封建領主的壓迫,促進北方城市國家的格外繁榮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收獲——文藝復興。


從14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所以能夠誕生在義大利並不是一個偶然。分裂的政治現實使義大利能夠包容各種思想和文化,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在15世紀衰落及滅亡後,大批人才逃到義大利,帶來了東羅馬(希臘)文化,使這里的多元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


包括但丁《神曲》在內的一系列新時代文藝作品,在喚醒歐洲人文意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現代義大利語和文字的形成。但丁等作家用的是義大利方言,與教皇國繼承下來的古典拉丁語相互揉合,最終形成現代的義大利語與文字。


但丁的《神曲》以及其他新時代作品,奠定了現代義大利語


在文藝復興和現代義大利語形成的過程中,羅馬城反而落在了其他城市的後面。因為這座城市被教皇國牢牢控制著,尤其是在思想上受到基督教的鉗制,成為義大利最為保守的區域。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歐洲的封建君主們聯合起來企圖撲滅大革命的平等自由之火,義大利各邦國紛紛加入反法聯盟。可是,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率領下,多次打敗反法聯盟,把義大利地區變成了雙方角逐的主戰場。


法國大革命喚醒了義大利民族意識,拿破崙更是多次出征義大利


拿破崙一度征服幾乎整個義大利地區,成立了依附於法國的義大利王國。隨著拿破崙的失敗,義大利地區重新又恢復到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存在8個邦國,其中7個都受到奧地利帝國控制,駐有奧地利軍隊,只有撒丁王國除外。


但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帶來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族獨立意識,已經深深紮根於義大利人民心中。無論是亞平寧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都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義大利人,講的都是義大利語,義大利覺醒了。



四、義大利統一


法國大革命雖然失敗,但大革命思想對整個歐洲帶來的沖擊才剛剛開始。義大利各地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便已經出現致力於統一的革命組織。他們頻頻發動起義,號召人民反對奧地利的統治,成立統一的義大利國家,但沒有成功。


1848年,大半個歐洲先後爆發反抗封建專制的革命,法國和奧地利的政府都一度被推翻。而義大利正處在這股革命浪潮的頂端,各邦國有的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如撒丁王國;有的直接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共和國。


義大利統一戰爭前的形勢,撒丁王國實力最強,在北方也有領土


趁著奧地利帝國自顧不暇,義大利各邦國開始武裝反抗奧地利駐軍,打響了義大利獨立戰爭。撒丁王國由於實力最強而被各邦國推舉為領導者。


義大利獨立戰爭在軍事上其實並不順利,但各邦國擁有強烈的統一願望,一有機會便堅決展開反對奧地利的斗爭。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充分利用奧地利與法國、普魯士之間的矛盾,爭取法普兩國對義大利獨立的支持。


左圖為加里波第,右圖為加富爾首相,他們是促進統一的關鍵人物


半島北方首先宣布與撒丁王國合並,而半島南方的情況相對較為復雜,這里融合了包括伊斯蘭在內的多種文化,起義軍因而沒有把南方定為第一步的統一目標。


幸運的是,在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領導下,起義軍趁著大好形勢一鼓作氣解放了半島南方,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獨立成果。到1861年,除了教皇國外,其他義大利邦國都已經與撒丁王國合並,然後成立了全新的「義大利王國」。



五、義大利的羅馬


盡管羅馬城和周邊地區仍然掌握在抗拒統一的教皇國手中,新生的義大利卻仍然把首都定在羅馬。因為這座城市畢竟有著深厚的 歷史 沉澱,以及地處半島中部的優良位置,更適合成為義大利國家的象徵。


隨著義大利逐步完成統一,奧地利勢力退出義大利,法國從一開始的支持反奧,轉為牽制和拖延統一進程,因此向教皇國派出軍隊,名義上保護教皇,實則想阻止義大利的最終統一。


出乎意料的是,德意志此時也正在為統一而努力,法國人無力兼顧東邊兩個地方的統一,只好從教皇國抽調兵力,全力阻止德意志統一。於是普法戰爭在1870年爆發,法國由於慘敗而完全失去了教皇國的保護能力,義大利王國決定利用這個機會收復羅馬城。


法國人更警惕德意志的統一,調走了羅馬的兵力,但仍遭到慘敗


9月20日,義大利軍隊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教皇只保留自己居住辦公的教堂作為教皇國領地,即「梵蒂岡」。至此,義大利徹底完成了統一。1946年,義大利廢除君主制,成立義大利共和國,也就是今天的義大利國家。


梵蒂岡在羅馬城的位置

從古羅馬帝國時代開始,「羅馬」可以指羅馬城本身,也可以代指整個帝國,但從來沒有代指過亞平寧半島。這個半島被帝國命名為「義大利」行省,帝國滅亡後,「義大利」一直沿用下來,成為半島的代名詞。


教皇國在名義上一直維持到1929年,後來改為了梵蒂岡


近代的義大利獨立建國,雖然是以撒丁王國為主導,但大部分國土並不是撒丁王國以武力征服,而是由各地人民在反奧斗爭中,自願與撒丁王國合並而成的。因此只有用「義大利」這個名稱,才能更准確地代表整個半島。


以羅馬城為中心的教皇國不願意失去自己的國土,以及對亞平寧半島的影響力,因而是反對統一最頑固的勢力,羅馬城是最後一個才被解放義大利城市,所以把「羅馬」作為新生國家的名字,不太容易被義大利人民所接受。


另一方面,無論是半島的南方還是北方的各邦國,在一千多年各自獨立的發展進程中,都有大量外族人口的遷入和融合,人種和文化屬性已經和古羅馬人不太一樣,只有教皇國還保留著一些古羅馬元素。


古羅馬帝國在如今義大利的留存,也許只剩下了這些遺跡


與之相對比的,東歐有一個名叫「羅馬尼亞」的國家,他們是古羅馬人與達契亞人融合的後代,語言也來源於古羅馬的拉丁語,繼承了大部分古羅馬元素。從這個角度說,「羅馬尼亞」更符合他們羅馬人後裔的身份。


基於這些因素,新生的國家當然不可能再用「羅馬」來命名。而撒丁王國將國名改為「義大利王國」,這樣才能更好地代表整個國家。因此,不會再有「羅馬共和國」,只有「義大利共和國」的羅馬。


墨索里尼企圖重振羅馬帝國的雄風,但義大利人似乎不太買賬


不過,羅馬城的象徵意義過於鮮明,總讓人不由自主想起那個古老的強盛帝國。一些野心勃勃的義大利人在精神上仍然沒有忘記重振「羅馬帝國」,比如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


墨索里尼用恢復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來激勵義大利人,把他們綁上法西斯戰車,發動殖民衣索比亞的戰爭,甚至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卻遭到了可恥的失敗。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⑸ 羅馬和羅馬尼亞有什麼聯系

羅馬和羅馬尼亞都屬於歐洲。

羅馬是歐洲文明古城,是義大利的首都,也是義大利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城市位於義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

羅馬尼亞位於東南歐巴爾干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分別與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鄰,南接保加利亞,西南和西北分別與塞爾維亞和匈牙利接壤,東南臨黑海。

(5)義大利為什麼不承認羅馬尼亞擴展閱讀

母狼哺嬰著名的「母狼乳嬰」故事記載了有關創建羅馬古城的傳說,公元前7、8世紀,羅馬國王努米托雷被其胞弟阿姆利奧篡位驅逐,其子被殺死,女兒西爾維婭與戰神馬爾斯結合,生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雷莫。

阿姆利奧把這兩個孿生嬰兒拋入台伯河,落水嬰兒幸遇一隻母狼用奶汁哺喂成活,後被一獵人養育成人。後來,兩兄弟長大後殺死了阿姆利奧,並迎回外祖父努米托雷,重登王位。

努米托雷把台伯河畔的7座山丘贈給他們建新都。後羅慕洛私定城界,殺死了雷莫,並以自己名字命名新城為羅馬。

這一天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後定為羅馬建城日,並將「母狼乳嬰」圖案定為羅馬市徽。

⑹ 【歷史達人進】 1。羅馬尼亞和古羅馬、義大利人有什麼關系2.烏克蘭和克里米亞是發達國家嗎 3.

羅馬尼亞和它們的關系不知道。古羅馬所在的地方就是現在的義大利,現在義大利的首都也是羅馬,還有很多古羅馬時期的遺跡。2.不是,烏克蘭之前跟蘇聯走,上世紀40還是50年代餓死很多人,克里米亞地區作為歐洲的火葯桶,民族、國家、地理位置、宗教各種問題很突出。3,是的

⑺ 羅馬尼亞為什麼不是羅馬正統,為什麼存在感這么低

羅馬尼亞和羅馬只有遠方混血的血緣關系,沒有宗教和文化的繼承,羅馬尼亞的羅馬,和義大利的羅馬甚至不如土耳其的羅馬近

⑻ 羅馬尼亞人與義大利人的關系

羅馬尼亞和義大利都是拉丁語族的,羅馬尼亞人是由羅馬人和土著達契亞人融合的

⑼ 羅馬尼亞為何與古羅馬帝國同名,兩者之間究竟有什麼關系

羅馬尼亞的拉丁語發音為Rom?0?9nia,翻譯成漢語的意思為「羅馬人的土地」。聲名顯赫的古羅馬帝國無人不知,然而我們都知道,羅馬人居住在義大利亞平寧半島之上,以羅馬為統治中心形成龐大的帝國,而羅馬尼亞位於巴爾干半島東部,遠離義大利本土,距離羅馬城數百公里開外,這里既非羅馬人的傳統居住區域,也非古羅馬文明的核心地帶,那麼今天的羅馬尼亞人有何資本直接拿羅馬來命名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呢?

這里我們需要追溯羅馬尼亞的國家形成與發展歷程,從這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找到答案。

1.與羅馬人存在一定的血緣聯系

羅馬尼亞這片土地在古典時代被稱為達西亞(Dacian),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為達西亞人,他們與古代東南歐的色雷斯人,伊利里亞人等民族同種同源,和羅馬人也有些遠親關系。公元2世紀初,強大的羅馬帝國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達西亞被圖拉真大帝率領的羅馬軍團征服,從而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但是在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因為蠻族侵略而放棄了對達西亞省的控制權。羅馬軍隊走的時候搗毀了從達西亞回國的交通要道,而達西亞地區的地理環境又自成一體,相對閉塞獨立,剩下有相當數量的羅馬商人、羅馬移民滯留在達西亞無法回國,被迫留下居住並與達西亞人通婚融合,從而形成現代羅馬尼亞民族的雛形。

2.長期異族統治的催化

由於蠻族的沖擊與地理的隔閡,羅馬尼亞地區歷史上長期以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三個互不統屬的小國家形式存在,正因為沒有強大而統一的民族國家,羅馬尼亞地區在羅馬帝國崩潰後的中世紀時代頻頻遭受外敵侵略。公元10世紀,強大的匈牙利王國吞並了特蘭西瓦尼亞地區,公元15世紀,西亞的伊斯蘭教奧斯曼帝國又侵略並控制了瓦拉幾亞與摩爾達維亞兩國。

盡管在抵抗外敵侵略的過程中,羅馬尼亞先民涌現出諸如「吸血鬼」德古拉伯爵、斯特凡大公、米哈伊爾這樣的民族英雄,但面對實力過於強大的侵略者也是無能為力。直到19世紀以前,羅馬尼亞人的先民們都沒有獨立與主權。長期的異族支配歷史,不僅促使特蘭西瓦尼亞人、瓦拉幾亞人、摩爾達維亞人形成了共同的認同觀念,更迫使這些羅馬尼亞祖先從古羅馬帝國的身上尋找精神力量源泉。

3.歐洲列強的支持與默許

19世紀後期,奧斯曼帝國衰落。俄、英、法、德等歐洲列強看準機會在巴爾干半島擴張勢力,從而支持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此時瓦、摩這兩個族群尚存在對古羅馬輝煌歷史的記憶碎片,又面臨建立近代民族國家的迫切現實,從而一致決定合並在一起,建立以「羅馬」命名的民族國家,這便是羅馬尼亞現代國家的開端。

歐洲列強出於古羅馬文明的情懷,又出於在巴爾干半島擴張勢力的目的,也默許了以「羅馬」命名的羅馬尼亞這一國家的出現。1918年一戰結束後,英法等協約國又迫使戰敗國匈牙利將特蘭西瓦尼亞割讓給羅馬尼亞,從而真正完成了「大羅馬尼亞」的組建。總體來說,19~20世紀是現代羅馬尼亞國家與羅馬尼亞民族最終定型的時期。

同時不可否認,古代羅馬帝國鼎盛時代橫跨三洲,稱霸歐亞,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與文明,為歐洲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因此後世的許多國家與民族都欲借羅馬帝國的光輝來展現自己的強大。建立查理曼帝國的查理曼大帝曾加冕為「羅馬人的大帝」,德意志人將自己的國家冠以「神聖羅馬帝國」的稱呼,甚至土耳其人也曾稱自己國家為魯米(Rumi,羅馬的意思)。

⑽ 東歐國家羅馬尼亞,跟羅馬帝國有關系嗎為什麼

東歐國家羅馬尼亞,跟羅馬帝國有關系嗎?為什麼?有關系。羅馬、羅馬尼亞和神聖羅馬帝國,三者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但有一定的關系並不一定意味著有必然的關系。事實上,他們三者是不同的,甚至不是表兄弟!他們的關系是不同的。

它最早產生於公元前754年,當時阿爾巴國王的兄弟Amulius被驅逐並試圖殺死她的女兒。但國王的女兒西爾維婭和詹姆斯相愛並懷孕,最終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兄弟。阿穆利烏斯殺死了西爾維婭,並讓一個女僕把雙胞胎扔進了河裡,但他們被一隻殺死孩子的母狼發現並救起,雙胞胎被母狼喂養。兩兄弟長大後,他們殺死了敵人阿穆利烏斯,並幫助他們的祖父重獲王位。在被母狼救出的地方,兄弟倆建造了一座城堡,羅曼努斯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羅馬,並成為新鎮的國王。

不論何種原因,都說明了昔日的羅馬帝國是一個影響力非常大的帝國,它遠不是後來的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所能相提並論年的。最後,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古羅馬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的關系,實質上,神聖羅馬帝國與古羅馬帝國沒有什麼直接的繼承與傳承的關系,只不過冠以羅馬帝國的稱呼,並且得到教皇的認可,就像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伏爾泰所言,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為什麼不承認羅馬尼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惠普中國官網是哪個 瀏覽:173
為什麼說咖啡是起源於義大利 瀏覽:173
台灣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 瀏覽:869
中國糧倉儲備糧食夠中國人吃多久 瀏覽:741
中國到哪裡到國外是最遠的 瀏覽:669
越南為什麼不改回小面額貨幣 瀏覽:576
印度人為什麼沒有蚊子 瀏覽:531
中國哪裡一天只吃兩餐 瀏覽:901
英國人種怎麼樣 瀏覽:422
印度孟買冬天多少度 瀏覽:135
印尼盧比英語怎麼讀 瀏覽:501
伊朗和瑞典哪個國力強 瀏覽:855
中國哪裡產翡翠和玉 瀏覽:267
印度傳說中的眾神之車是什麼 瀏覽:258
航運從美國到中國需要多久 瀏覽:824
越南小米手機有哪些 瀏覽:804
1000美金多少印尼錢 瀏覽:384
中國目前援助了哪些國家 瀏覽:419
越南華人什麼意思 瀏覽:377
印度長途汽車怎麼下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