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的首都是什麼城市 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瑞士:伯爾尼
去瑞士一定要去阿爾卑斯山。然後看看日內瓦的萬國宮,老教堂。日內瓦是一座老城市,全是上了年紀的建築。
奧地利:維也納
當然是音樂啦!去看看莫扎特的故居,聽聽金色音樂大廳的音樂,還可以到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宮看看。
希臘:雅典
希臘的經典多拉!雅典有雅典衛城。去希臘聖托里尼島必須去,要不然相當於沒有到過希臘。想到愛琴海體驗一回浪漫嗎?那就必須到那裡去!另外希臘的文化古跡也很多,跟北京有得一拼。
義大利:羅馬
羅馬的景點太多了!它的世界文化遺產可以是北京的好幾倍。羅馬的萬神殿、天使堡、每公里就一個的老教堂,古羅馬的斗獸場、水道橋穿城而過。還有數不清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噴泉、壁畫,哦,現在都在各種書籍可以找到。對了,去羅馬必須得去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是必須去的。羅馬附近有龐貝古城,一定得去哦!
② 《蘇菲的世界》筆記12
第16章
文藝復興
所謂文藝復興運動是指十四世紀末期起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最先開始於義大利北部,並在十五與十六世紀期間迅速向北蔓延。
『文藝復興』這個字是表示『重生』的意思,它是指古代藝術與文化的再生。另外我們也說它是『人道主義的復興』,因為在漫長的中世紀,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從神的觀點來解釋,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一切又重新以人為中心。當時的口號是『回歸本源』,所謂本源主要是指古代的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運動最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了大家對人類的看法。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精神使得大家對人本身和人的價值重新產生了信心,這和中世紀時強調人性本惡的觀點截然不同。這個時期的哲學家認為人是極其崇高可貴的。其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費其諾。他告訴人們:「認識自己,呵,你這藏在凡俗身軀內的神明子孫啊!」另外一個主要人物是米蘭多拉,他寫了《頌揚人的尊貴》這篇文章,這在中世紀簡直是無法想像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更強調個人主義。當時人的觀念是:我們不僅是人,更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這種理念導致人們無限崇拜天才。理想中的人是我們所謂的『文藝復興人』,就是藝術、科學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人。
文藝復興運動也使得人們對大自然有了新的看法。這時候的人們比較能夠盡情享受生活,不再認為人活著只是為死後的世界做准備,因此他們對物質世界的看法也完全改觀了。
在整個中世紀期間,人們過度迷信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則認為研究大自然現象必須以觀察、經驗與實驗為基礎。我們稱之為『實證法』。
十七世紀的大科學家伽利略說:『我們要測量那些可以測量的東西,至於那些無法測量的,也要想辦法加以測量。』他並表示:『大自然這本書是用數學的語言寫的。』
新科學方法的出現促成了技術革命,這是第一個階段。而技術革命又為後來的每一項發明打下了基礎。可以說人類這時已經開始脫離自然環境了,人類不再僅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英國哲學家培根表示:『知識即力量。』這句話強調了知識的實用價值,在當時也是一個很新的觀念。人們開始認真干預大自然並加以控制。
新世界觀逐漸形成。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出版了《天體運行論》。伽利略首度提出『慣性定律』。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是將太陽系與星球軌道描述得最完整的一個科學家。他不但能說出各星球如何繞太陽運轉,而且可以解釋它們為何會如此運轉。
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就是說宇宙間兩個物體相互吸引的力量隨物體的大小而遞增,並隨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而遞減。牛頓證明這種引力是存在於宇宙各處的。他說明少數幾種自然法則可以適用於整個宇宙。在計算行星軌道時,他只應用了伽利略所提出的兩個自然法則。一個是慣性定律。牛頓說明所謂慣性定律就是『一個物體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它改變狀態,否則它會一直處在靜止或呈直線進行的狀態』。另外一項定律是伽利略利用斜面證明的定律,就是:當兩股力量同時作用於一個物體上時,這個物體會循橢圓形的路徑移動。
牛頓證明了若干關於物體移動的定律可以適用於宇宙每一個地方,他因此推翻了中世紀人們認為天上與人間分別適用兩套不同法則的看法。這時候,以太陽為宇宙中心的世界觀終於得到了徹底的證實以及完整的解釋。
這個新的世界觀在許多方面都對人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受到特別大沖擊的乃是人對自我的觀念。在此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但天文學家卻告訴人們,宇宙根本沒有絕對的中心,因此,每一個人都是中心。
文藝復興,在歐洲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科學的發展,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人生。不僅認識這個世界,也認識自己。
③ 人文主義美學思潮出現的意義
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美學思潮是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幟下建構一種反對封建主義文化的資本主義新文化。這種新文化的基本特徵就是:以人文學問來高揚人文精神。在美學上就是:熱烈贊頌人的美,從自然之中尋求美,從科學的角度探討美的規律。鼓吹感性快感的解放,美感根源的唯物論傾向,突出想像功能的審美心理分析,倡導鏡子說,要求理想化和真實性的統一論,追求形式和藝術技巧的完美。
文藝復興運動的產生和發展,與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和興起密切相關。因此,它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米蘭等地(13世紀末到14世紀),以後就在15世紀中到16世紀逐漸擴展至英、法、德和尼德蘭等國。鑒於此,文藝復興就不單純是一次文化運動,而是資產階級新興起來的各方面的集中表現,而且它在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產生和發展的具體狀況也是不平衡的。
但是,文藝復興運動有一個明顯的共同之處,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在經歷了中世紀神學統治以後的歐洲,只要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形成了,就會出現一種人文主義的思潮。正是這種思潮使得歐洲各國各地逐漸清除了封建社會阻礙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的各種舊意識形態,從而跨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因此,文藝復興運動就具有過渡的性質,即是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特定歷史時期的一場文化運動。
人文主義有兩重含義:一是指與中世紀以來圍繞神學中心的一切學問相對立的世俗的學問,這種學問以研究古希臘羅馬流傳下來的世俗性古典學術為主;二是指與基督教的神性學說相對立的以人性為中心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曾經在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之中得到了比較充分的表現。因此,從這兩重含義上,都有著使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再生」、「復興」的含義在內,因而,這種最初的人文主義思潮在歐洲廣泛傳播的歷史時期(14至16世紀)被歷史學家們稱為文藝復興時期。
這種人文主義思潮滲透在當時歐洲社會的各個方面,美學中也有著明顯的表現。不過,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文藝復興運動是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幟下建構一種反對封建主義文化的資本主義新文化。這種新文化的基本特徵就是,以人文學問來高揚人文精神,用恩格斯的話來說就是「從新發現的希臘哲學那裡得到營養的明快的自由思想」。
一、人文主義的美論
人文主義者關於美的理論是在反對中世紀神學美論的過程中顯示出自己的特點的。可以簡單歸納為下列幾點:
1、熱烈贊頌人的美
神學美論認為至高的美是上帝,而人是帶著原罪的醜陋生靈。人文主義者卻極力贊頌人的美。像莎士比亞《漢姆萊特》中頌揚人的美、人性之美的熱情洋溢的語句是很多的。義大利著名的藝術家、建築師、學者、美學家列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1404—1472)說:「大自然,也就是說,上帝給人灌輸了神的各種最好的,任何僵化的東西都無法美化的成分。她賜給了他形體和非常適合於行動的四肢。他賜予他才幹、天分、智慧、神的能力,藉此他能夠研究、區別和認識為之生存應該避開什麼和必須做什麼」。「作為原大的無價之寶,上帝還賜給人靈魂、溫順、對慾望和奢念的剋制,以及知恥、謙遜和自愛。」「……所以你要堅信,人生來不是為了過碌碌無為的凄涼生活,而是要從事偉大而轟轟烈烈的事業」。
義大利著名的哲學家和人文主義者喬萬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在《論人的尊嚴》中熱烈贊頌人有自由意志、處在宇宙的中心,可以自主地把自己上升為神聖的形象。他借上帝之口對亞當這人的始祖說:「我把你創造出來,你既不是天上的神,也不僅僅是地上有生命的東西,既不是無生命的,也不是不朽的,為的是你不要拘束,自己也成為創造者親自造好自己的形象。你可能淪落為禽獸,但也可以上升為天人,這全在於你內心的意志。」
④ 初中歷史
初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萬門)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⑤ 有誰同時會幾種語言
會多門語言的人很多,但我能想起來的不多。
歷史上1819世紀,英國上流社會或者成功人士大多都會法語,因為那時法語的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英語。
比如馬克思,他好像會8門外語。德法英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拉丁語,還有一門我忘了,你可以自己查。
歐洲幾乎所有的語言都來源於原始的日耳曼語和羅馬帝國通行的拉丁語(也有希臘語)這兩種語言,所以在西方一個人會幾門語言很正常,他們的語言大多觸類旁通,相較而言,英語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可能最簡單,因為他的語法和我們非常接近,不像其他幾種語言有什麼陰陽性,詞根的反復變化等等。
如果你英文不錯,建議你首先學習法語,因為你會發現英文中很多詞彙直接來源於法語,二者很多地方非常類似,對你來說更親切也更容易。但不可否認的是,學習任何一門語言都需要努力。
補充一點,語言學上講,歐洲所有語言都屬於日爾曼語族和義大利語族,還有斯拉夫語族(俄羅斯語),他們上邊是印歐語系。但漢語和藏語在世界所有語言中是單獨列出來成為一個語系的——漢藏語系。這是舉世公認的,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漢藏同源,歷史文獻考證,周族(創造周朝的民族)源於古羌族,藏族同樣源於古羌族。當然的,語言學上關系越遠的語言,互通性越差,比如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這也是為什麼老外學中文非常吃力,而我們學英文也很吃力的原因。
⑥ 義大利費拉拉大學是座什麼樣的學校啊
弗拉拉大學於1391年由德斯特.馬爾凱塞.阿爾貝托五世經教皇博尼法爵九世的特許而創辦的,是義大利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弗拉拉大學設有8個系,20個教學部門以及多個研究中心。大學的科研工作逐年增加並在一些重要領域的應用學科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近年來,大學的科研人員獲得的專利一年比一年多,許多專利已經投入生產。
弗拉拉大學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青睞,前來報考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目前在校注冊的學生已超過20,000人。
弗拉拉大學開設有78個大學本科專業,各種碩士班、研究生班以及專業培訓班。大學的某些專業設在校外的羅維哥 (Rovigo),琴托 (Cento),阿爾琴塔 (Argenta),科馬基奧 (Comacchio),皮耶維.迪.琴托 (Pieve di Cento),法恩扎 (Faenza),博爾扎諾 (Bolzano)和聖馬利諾等地。
弗拉拉大學為學生提供許多優越的學習條件。學生與教師的人數比例在義大利各大學中最為理想。另外,學校與一些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各種服務和文化娛樂活動。
弗拉拉大學為學生進行以下的投入:減少學費、對兼職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報酬、向與歐洲和歐洲以外各大學有的交流計劃的項目提供資助和獎學金、提供環境安靜研究室和計算機室。最重要的是,學校為了將研究成果轉換為生產成果,與許多地方機構和全國各地的生產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弗拉拉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弗拉拉熱情好客,環境優雅,至今仍然保留著其極具魅力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老風貌。在一些主要是青年學生聚會的場所,你能真正感受到這里的大學生活。
費拉拉大學的畢業生
哥白尼(1437年生於托倫 — 1543年卒於弗龍堡)
波蘭天文學家,著有《天體運行論》。在《天體運行論》中,他突破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天動說,提出了日心說。哥白尼的理論成為天文學發展的基礎,標志現代天文學的開始。
帕拉切爾索(1493年生於艾因西德倫 — 1541年卒於薩爾茨堡)
醫生和哲學家,是文藝復興時期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四個基本原理的理論加以補充,擯棄傳統的醫學授課方式,創立了一門使用礦物質治療疾病的全新學科—化學治療術。
焦瓦尼 皮科(1463年生於米蘭多拉 — 1494年卒於佛羅倫薩)
義大利最著名的哲學家和人文主義者之一,是15世紀著名哲學家費奇諾,洛倫佐?伊爾?馬格尼菲科和玻衷桑的好友。他最有名的著作有《Gratio de hominis dignitate》和900餘篇包含哲學和神學思想的論文。
⑦ 去義大利留學
博洛尼亞大學
【學校簡介】
博洛尼亞大學(義大利語:Università di Bologna;尊稱:大學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又譯波隆納大學、博羅尼亞大學)是公認的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坐落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首府博洛尼亞。盡管大學的章程最早制定在1317年,但事實上早在11世紀末在博洛尼亞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法律學院,所以大學的建立時間,在大學八百年校慶期間由喬蘇埃·卡爾杜奇所領導的歷史委員會經過考證確定為1088年。大學的創辦者是依內里奧。
【歐洲大學之母】
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亞大學建校九百年之際,歐洲430個大學校長在博洛尼亞的大廣場共同簽署了歐洲大學憲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亞大學為歐洲「大學之母」(拉丁文:Alma Mater Studiorum),即歐洲所有大學的母校。
【歷史】
大學的根源要追溯到十一世紀的博洛尼亞,當時眾多被稱為注釋者的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的學者們聚集在一起,共同評注古老的羅馬法法典。學者們最初的研究集中在法律上,其中最早有記載的學者有佩波內、依內里奧和格雷茨亞諾。在聽取了依內里奧的四位學生的建議之後,皇帝費德里克一世於1158年頒布法令,規定了大學不受任何權力的影響,作為研究場所享有獨立性。
從十四世紀開始繼法學之後,博洛尼亞大學又迎來了眾多邏輯學、天文學、醫學、哲學、算術、修辭學以及語法學的學者。1364年,大學建立了神學院。眾多科學史和文學史上的名人都曾經在這里求學、研究或從事教學工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圭多·圭尼澤利、但丁、 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奇諾·達皮斯托亞(Cino da Pistoia)、切科·達斯科利、雷·恩佐(Re Enzo)、薩林貝內·達帕爾馬(Salimbene da Parma)和科盧喬·薩盧塔蒂(Coluccio Salutati)。
博洛尼亞大學在十五世紀進行了小規模的收縮,但保留了很多像安德烈亞·阿爾恰多(Andrea Alciato)這樣著名的學者,同時開始了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教學。
在十六世紀博洛尼亞大學開創了被稱為「自然魔法」的教學,即是我們今天的實驗科學。這段時期著名的人物有彼得羅·蓬波納齊(Pietro Pomponazzi),他通過自然科學的研究向傳統的神學發出了挑戰,而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Ulisse Aldrovandi),則奠定了自然科學的基礎,他對葯理學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並對很多動物、化石和自然現象做了收集和分類。在同一時期,大學成為了代數學研究的中心,代表人物有卡爾達諾和費羅。在十六世紀加斯帕雷·塔利亞科齊(Gaspare Tagliacozzi)開始了整形外科最初的研究,而十七世紀更是博洛尼亞醫學發展的黃金時期,馬爾切洛·馬爾比基(Marcello Malpighi)開始利用顯微鏡進行人體解剖學的教學研究。得益於他們做出的努力,醫學在這段時期有了巨大的進步。
中世紀博洛尼亞大學的聲譽已經在整個歐洲傳播開來,使其成為了學者們爭相嚮往的學術聖地。像托馬斯·貝克特、帕拉塞爾蘇斯、雷蒙多·德佩尼亞福特(Raimundo de Peñafort)、丟勒、聖卡洛·博羅梅奧(san Carlo Borromeo)、大詩人塔索、哲學家伊拉斯謨、教皇尼古拉五世、皮科·德拉米蘭多拉(Pico della Mirandola)、藝術理論家阿爾貝蒂以及卡洛·哥爾多尼(Carlo Goldoni),都來過這里求學。尼古拉·哥白尼在這里學習教皇法的同時,開始了自己對天文的觀察和研究。
伴隨著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博洛尼亞大學對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在這個時期,伽伐尼與亞歷山卓·伏打、本傑明·富蘭克林、亨利·卡文迪什等人,共同開創了現代電氣的時代。而義大利統一之後,博洛尼亞大學迎來了它又一個學術高峰時期,其間著名的學者有喬瓦尼·卡佩利尼(Giovanni Capellini)、焦蘇埃·卡爾杜奇(Giosuè Carcci)、喬瓦尼·帕斯科利(Giovanni Pascoli)、奧古斯托·里吉(Augusto Righi)、費代里戈·恩里克斯(Federigo Enriques)、賈科莫·恰米錢(Giacomo Ciamician)、奧古斯托·穆里(Augusto Murri)。
在1888年博洛尼亞大學八百年的慶祝典禮上,幾乎世界上所有大學的代表們會聚在博洛尼亞共同為大學之母的榮譽而歡呼,他們承認博洛尼亞大學是他們的根源,是繼承與追求寬容之路的根本。這一天成為了國際性的學術節日。
博洛尼亞大學一直保持著世界文化學術界的中心位置,直到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研究和教育的重心被轉移。然而在發達國家的教育體系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過程中,她一直擔任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成功地引領了歐洲大學制度的改革。
【近期發展】
1999年6月19日在博洛尼亞大學大教室,歐洲29國的教育部長共同簽署了被稱為《博洛尼亞宣言》條約,確定了歐洲高等教育區和在世界范圍內推動其發展以提高歐洲大學競爭力的重要目標。這項博洛尼亞進程的改革計劃,包括了所有參與大學教育制度兼容性重組的歐洲國家,計劃預計將在2010年完成。
今天的博洛尼亞大學擁有超過十萬名注冊在校生,使其成為了義大利學生最多的大學之一。大學現有23個系,235個專業其中包括132個初級本科專業,95個高級本科專業和8個歐盟合作項目本科專業。師資力量十分雄厚,目前共有教師2500人(其中正教授540人,預備正教授約110人,副教授約740人,預備副教授240人,還有各種研究人員700多人)。另外仍在逐年增加的研究生課程現有90個,任教的導師超過700位,大部分專業課程與企業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根據一項由高等教育評估委員會最近的報告,博洛尼亞大學是義大利大學中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正式注冊的外國留學生大約有3600人,而通過蘇格拉底計劃、伊拉斯謨計劃等歐洲大學之間的交流計劃,以及與海外大學的留學計劃而來到博洛尼亞大學學習的學生每年大約有1500人。博洛尼亞大學本校每年通過交流計劃到外國留學,實習和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有2300人。
⑧ 關於文藝復興的起源,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歷史的節點讓
文藝復興(由義大利語"重新"和"出生"構成)是一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文藝復興"一詞亦可粗略地指代這一歷史時期,但由於歐洲各地因其引發的變化並非完全一致,故"文藝復興"只是對這一時期的通稱。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在繪畫方面直線透視法的發展,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傳統觀點認為,這種知識上的轉變讓文藝復興發揮了銜接中世紀和近代的作用。盡管文藝復興在知識、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都引發了革命,但令其聞名於世的或許還在於這一時期的藝術成就,以及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博學家做出的貢獻。一般認為, 文藝復興始於14世紀托斯卡納的佛羅倫薩,但對此尚有質疑之聲。就這場運動的起源和特點而言,多種理論已經提出了各自的見解,但其關注的焦點不盡相同,其中包括有當時佛羅倫薩的社會和公民的特點;當地的政治結構;當地統治階級美第奇家族的贊助;以及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後,大批流入義大利的希臘語學者及書籍。史學上關於文藝復興的內容很多且頗為復雜,而「文藝復興」作為詞彙的作用,及其作為歷史過渡期的意義,都引發了史學家的諸多爭論。文藝復興能否被稱作是中世紀後的文化「進步」,一些史學家對此是持懷疑態度的:他們認為,這個階段只是對古典時代抱持悲觀與緬懷的時期。而另一些人則關注兩個時代之間的連續性。實際上,現在已有人提出不應繼續使用這個詞彙,因為他們認為「文藝復興」一詞只是現代主義的產物,是使用歷史來驗證和發揚當代理想的工具。「文藝復興」一詞也被用於其他歷史或文化運動,如加洛林文藝復興和12世紀的文藝復興就是這樣的例子。
文藝復興這場文化運動對近代早期歐洲的學術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它從義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使用人文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在歐洲的修道院圖書館中和沒落的拜占庭帝國里,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們搜集到了古典時代的文學、歷史和演說文獻。這些文獻大多使用拉丁語或古希臘語寫成,多數內容晦澀難懂。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同12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中世紀學者最顯著的差別在於,前者將文學和歷史等文化方面的文獻作為新的研究重點,而後者只專注於自然科學、物理學和數學的希臘語和阿拉伯語典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並不反對基督教;恰恰相反,這一時期眾多的偉大作品都是為宗教而作,而且許多藝術作品得到了教會的贊助。然而,從文化生活的其他領域可以看出,學者們對待宗教的方式還是發生了微妙的轉變。此外,包括希臘語《新約》在內的大量希臘語基督教著作從拜占庭流入了西歐,這是自古典時代末期後,西方學者首次接觸到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內容。這些希臘語的基督教作品,特別是由瓦拉和伊拉斯謨整理完善的希臘語原文《新約》,為後來的宗教改革創造了條件。馬薩喬等藝術家們為了更自然地表現透視和明暗關系,都在改善自己的技法,努力做到能真實地描摹人體形態。以馬基亞維利為首的政治哲學家們理性地分析政治生活,設法讓敘述符合事實。米蘭多拉的著名作品《論人的尊嚴》(1486年)為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作出了巨大貢獻,文中論述了哲學、自然思想、宗教信仰和巫術這一系列的話題,並以理性為依據,有力地回擊了反對者。為了更好地學習古拉丁語和希臘語,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家們開始更多地使用這些地方語言寫作;而印刷術的推廣亦使得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各種書籍,特別是聖經。總而言之,文藝復興可被視為學者們研究和改善俗世的一次嘗試,他們通過復興古典時代思想和創新思考方式來推動變革。斯塔克等學者認為中世紀盛期發生在義大利城邦的改革的意義並不亞於文藝復興運動,前者產生了回應型政府、基督教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結合體。這種分析認為,鑒於歐洲大國(法國和西班牙)受君主專制統治,而其他國家則受教會的直接控制,因而只有義大利的獨立城市共和國才能從僧院等級承襲資本主義的原則,進而引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商業革命,並為隨後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打下了經濟基礎。
⑨ 義大利米蘭多拉位於米蘭什麼位置
這是兩個地方!
米蘭城位於義大利西北角,米蘭多拉位於義大利中北部地區,在米蘭的東南方
⑩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主要的內容都有什麼
文藝復興這場文化運動對近代早期歐洲的學術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它從義大利興起,在16世紀時已擴大至歐洲各國,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文藝復興時期的學者在學術研究中使用人文主義的方法,並在藝術創作中追尋現實主義和人類的情感。
總而言之,文藝復興可被視為學者們研究和改善俗世的一次嘗試,他們通過復興古典時代思想和創新思考方式來推動變革。羅德尼·斯塔克等學者認為中世紀盛期發生在義大利城邦的改革的意義並不亞於文藝復興運動,前者產生了回應型政府、基督教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結合體。這種分析認為,鑒於歐洲大國(法國和西班牙)受君主專制統治,而其他國家則受教會的直接控制;因而只有義大利的獨立城市共和國才能從僧院等級承襲資本主義的原則,進而引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商業革命,並為隨後發生的文藝復興運動打下了經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