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即將入伍的新兵幾個問題!當過兵的進吧!送分了
新兵初入營,自然環境、人文條件的改變以及緊張艱苦的訓練必然使他們感到有所不適應,造成心理緊張、苦悶。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緊張之中不能緩解,不但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還會引起生理機能的異常,如不及時發現加以引導,甚至會釀成意想不到的後果。帶兵人要仔細觀察、了解新兵情況,及時掌握新兵的心理變化,運用多種手段使他們勇敢地面對新的環境,新的生活,確保新戰友順利地過好軍營第一關,為走好軍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心理緊張是由於對緊張的生活不適應造成。通常情況下,新兵入營的一周到兩個月之間,心理的不適應表現最為集中、最為明顯。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對緊張不適應。軍營生活節奏快,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燈,集合、站隊、穿衣、吃飯、訓練、學習等等,一切活動都要踩著鍾點,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環扣一環,一步趕一步,稍不留神,動作慢了,就會出錯,就會跟不上步。部隊嚴格的時間要求、一絲不苟的軍事訓練、無時不在的日常養成,以及需要新戰友掌握的基本政治教育內容等等,這些,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青年學生來說,必然使他們注意力過於集中,造成心理緊張。
二是對艱苦不適應。軍營是個艱苦的地方,對此,每個准備跨入軍營的青年都會從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有所了解。但是,當他們真的進入了軍營,親身體驗到了部隊所特有的艱苦,原先的心理准備還是顯得不足。訓練場上,或烈日當空,或北風呼嘯,練軍姿,拔正步,單雙杠,越野跑,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夜深人靜、人困馬乏的時候,還要犧牲甜蜜的睡眠去站崗;連隊的物質文化生活雖然在不斷改善,但與入伍前隨心所欲的小鍋飯以及父母無微不致的關愛照顧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語;更有的來到駐守海島和高山的海邊防部隊,或冰天雪地,空氣稀薄,或煙波浩渺,人跡罕至,生活又多了一層孤寂與清苦。對於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輕人,吃到了前所未有的苦,自然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
三是對嚴格的紀律不適應。紀律是軍隊的生命,既然當了兵,理所當然就要遵守軍隊鐵的紀律。在軍營里,紀律是無是時不在、無處不有的。紀律就是統一,訓練操課統一,日常生活也要統一,連走路也要喊著「一二一」的口令,誰要是不合節拍,誰就違反了紀律。紀律就是規范,做什麼事都有一定的標准和要求,穿衣戴帽有規范,坐、卧、立、行有規范,稱呼舉止有規范,頭發要剪短,帽牆下不得超過1.5厘米,被子要疊成「豆腐塊」見棱見角……。紀律就是約束,就是限制,就意味著每個人都要有所放棄有所接受,有所為有所不為,就意味著想做的事可能偏偏不讓做而不想做的事偏偏必須去做。初入軍營幾乎每個人都有為自己不能如魚得水地適應紀律的約束而苦惱過。
四是對遠離親人的不適應。有的心理學家把青年的長成自立稱為人生的第二次斷乳。第一斷乳切斷了對母體生理上的依賴,第二次斷乳切斷的是心理上的依賴。那些從小沒有離開過父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家庭驕子們走進軍營後,雖然在空間上遠離了親人,但心理上卻難以擺脫對家庭的依賴和依戀。不離開家就不懂得想家,當歡送的鑼鼓聲漸漸遠去,剛剛穿上新軍裝的興奮漸漸淡漠的時候,對家的念也就漸漸湧上心頭。特別是感受到了艱苦,遇到了挫折,受到了委屈時,想家的念頭就愈發強烈。第二次斷乳本身就帶著苦澀,他們又恰在此時進入了一個遠離家鄉的艱苦環境,顯得更加突出。
怎樣幫助新戰士適應新的生活呢?
第一,指導他們盡快學會有序的生活。部隊生活雖然緊張,但卻井然有序,有規律可循。經過較長時間訓練與適應的老兵雖然也同樣生活於緊張之中,卻能夠應付自如,駕輕就熟,並沒有太多的緊張感,就是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有序的生活。新兵由於還沒有掌握集體生活的規律,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加之許多事情做起來不熟練,質量不高,因而往往手忙腳亂,總處於被動之中。如果再因此而受到批評,就會加倍緊張。特別是有些從小受到家庭驕慣的新兵,生活自理能力差,就更難適應。帶兵人要手把手地教給他們軍營生活的常識,使他們盡快地熟練掌握各種要領。了解一日生活的秩序和規律,增加預見性、主動性,做到忙而不亂,緊而有序,緊張心理就會消失。
第二,在訓練和管理中嚴而有度,循序漸進。從老百姓到軍人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中間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嚴格的訓練和管理是實現這一轉變的必要條件。但是,訓練和管理是以外部調節為特徵的,倘若操之過急,要求過嚴過高,超過了新兵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反而會產生負作用,使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受到傷害,懷疑自己能否適應部隊生活。弄不好還會對管理者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嚴格訓練、嚴格管理中要把握好度,科學地分解目標,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使每一步小目標都能「跳一跳,夠得著。」
第三,安排好物質文化生活。總體上說,目前部隊的物質文化生活條件還不夠理想,要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盡力改善。越是訓練緊張,越要調劑好伙食,安排好休息,組織好文體活動,做到勞逸結合,張馳有致。這樣做,可以使新兵對軍營生活適應的難度大為減小。因為,人們從較好的生活去適應較差的生活比較困難,而從較差的生活去適應較好的生活則相對容易得多。多數新兵入伍的部隊的生活條件不如在家時,如果通過精心的合理的安排與改善,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無疑會有利於他們對部隊生活的適應。
第四,積極疏導,及時化解矛盾。在適應的過程中新戰士的心理必然會經常出現一些矛盾。這些矛盾,有的通過主觀調節就可以解決,有的則需要經過他人的幫助才可能解決。帶兵人要隨時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心理變化,發現矛盾,積極疏導,及時解決。要防止矛盾積壓成堆,結成疙瘩,力爭發現一個解決一個,為其心理適應排除障礙。
心理上的適應是新戰友完成從老百姓到合格軍人轉變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新戰友才能自覺地適應部隊的艱苦生活,才能以高昂的士氣、極大的熱情投入到軍政訓練中。帶兵人要適時准確地掌握新兵的心理狀況,採取各種方法及時有效地進行調節,使新戰友順利地走好軍營第一步。
你只要帶隨身衣物就可以
包括洗漱用品
因為你到部隊報道當天就會發給你衣服
新兵訓練 匯報表演都會有部隊領導參觀
不過你不用怕
領導只和排長以上級別對話
最後祝你成功!
❷ 新兵下連第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眾所周知,新兵在剛進入軍營的時候是不會直接分配到連隊的,而是會統一到一個叫新兵連的地方集中訓練三個月。等三個月後,才會根據部隊的需要和新兵們的意願進行兵種的分配,比如炮兵,比如偵察兵,比如通信兵等。那麼新兵在下連隊的第一天是如何度過的呢?據一名老兵回憶,那一天是兩年軍營生活最幸福的一天,跟做夢一樣舒服。
首先,在新兵剛進入連隊的時候,所有的老兵都會在連隊門口列隊歡迎新兵,給新戰友家一樣的溫暖,讓他們不用為進入一個新的地方而擔心。等新兵下車後,老兵們會主動的幫新兵拿行李,拿背包,與新兵們交流寒暄,就怕新兵們累著了,一點沒有老兵的架子。
等東西都拿到宿舍後,新兵們就會發現,不僅是臉盆、毛巾、香皂這些東西都已經裝備好了,連臉盆里都已經打後了熱水。要知道在新兵連里的三個月過的可是非常辛苦的,什麼時候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因此當看到老兵們都為他們准備的妥妥當當的時候,很多新兵淚流滿面。
在忙活了半天後,老兵們就會帶著新兵去食堂吃飯了,這個時候就不用擔心像新兵連那樣吃飯匆匆忙忙的了,完全可以敞開來吃。不過這個時候老兵會主動提醒新兵中午不要吃太多,因為晚上還有更豐富的迎新大餐。當然了,除了上面這些外,新兵下連的第一天,老兵們還會給新兵講述連隊的光輝故事,已經領導主動和新兵談心等內容。不過不管是什麼安排,與新兵連比起來,真的是跟做夢一樣的舒服了。
❸ 新兵到部隊後當天訓練嗎
不是
不過總體來說,新兵第一天還算是比較充足的大都從第二天開始訓練
❹ 還記得新兵入伍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嗎
新兵到部隊的第一件事是什麼?相信很多老兵會有相似的認同,冰雹就在這里談談自己新兵進入軍營的第一天和第一件事。
我們那個時候是冬季兵,最冷的季節踏上了北上的軍列,一路的感觸很多,既有對新的人生的無比期待,更有滿腦子的迷茫和擔心。但不管怎樣,軍列一直飛馳著,帶你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那個你曾從兒時就嚮往的地方。
進新兵連(一)班,就看見班長在教大家疊被子。然後讓我也把背包打開學習疊被子!這是我參軍做的第一件事,學會疊豆腐塊兒的被子!……
直到我退伍後回到家,還堅持疊了一個多月的被子!當兵的五年是我至今永遠難忘的五年。從學習疊被子,到隊列訓練,再到軍事訓練、體能訓練、政治學習和條令條例讓,讓我從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轉變成為一名合格的、真正的軍人!盡管現在已經脫下軍裝,但我從部隊這所大學校所學到的使我終身受益,讓我明白退伍不褪色的真正含義!
❺ 新兵入伍第一天都會做什麼事情
大家都知道軍人們有他們自己的作息時間,他們起床起的非常早,在5點50的時候就要起床。接下來就是疊被子,在軍隊對被子的要求非常的高,他們不僅僅是要求將被子疊的整整齊齊,還要求將被子疊成豆腐塊,因為這樣不但可以培養他們嚴謹的作風,也能夠讓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
在這之後他們就要打掃衛生,將他們的內務整理的非常整齊,軍隊也對他們的內務要求比較高。
打掃完衛生就可以吃早飯啦,在訓練非常辛苦的時候士兵們消耗的能量也會特別多,所以他們的飯量也會隨之增加。
吃過早餐就要開始一天的訓練了,第一天一般會對這些新兵們實行適應性的訓練,所以訓練的強度不會太大,一般就是站站軍姿什麼的,雖然站軍姿看起來沒什麼,卻是最能夠反應軍人氣質的一個項目。
結束了上午的訓練,大家吃過午餐還會進行一個午休,而且這個午休對於這些新兵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學習和訓練。但是也有一些士兵不願意躺下在床上睡,因為怕碰壞了他們好不容易才疊好的被子。下午的安排就是學習,在軍隊不光要訓練還要學習。
在這之後就能給家裡面打一個電話,然後吃過晚餐就看新聞。在軍隊每天都會看新聞了解天下事。在進行第一次的班務會,這次的班務會應該也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班務會結束之後在進行一個晚點名就可以休息了。怎麼樣,新兵的第一天還算豐富吧?很多老兵都看笑了。
❻ 希特勒為什麼罵義大利軍人是豬,看了這些,你心服
如今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在評價義大利這個盟友的時候,希特勒恨不得直罵其是豬。義大利的戰鬥力強不強一直是大家爭論的焦點,但是從「為誰而戰,為什麼而戰」這個角度來講,義大利確實有不拚命的理由,畢竟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兩人在戰爭鼓動方面的能力差了不止一兩個檔次。
當然,此類的還有好多,比如25人的英軍部隊打敗10000義大利軍隊,俘虜8000之類的,這些明顯都是不可信的,既然有人說,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義大利人的戰爭心態確實比較高明,從戰後損失數據來看,義大利人確實沒有像德國一樣慘。甚至在義大利投降後,到最後以戰勝國的姿態登場,當我們罵義大利人無能的時候,我們應該想到,他們是多麼的深謀遠慮。
❼ 新兵入伍第一天都做哪些事情
訓練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疊被子,四方四正。吃飯,吃飯前可能要唱歌。午睡。起床,訓練。訓練。吃飯。可能還會訓練或者是長官講話。然後睡覺。
❽ 講講還記得你新兵入伍第一頓吃的是什麼嗎
吃的清白面。一個因為清湯面比較容易製作,而且很多的士兵都是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一路上舟車勞頓身體本來就非常的疲乏,如果到軍營裡面第一餐就吃油膩難以消化的大魚大肉,身體根本就承受不了,所以吃點清淡的面條比較實在,另外一個軍營裡面本來就提倡的就是節儉的生活作風。
❾ 二戰士兵吃些什麼
蘇聯伙食
據記錄黑麵包至少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它的配方簡單,但烤制過程復雜而精確,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飢餓的蘇軍指揮員常常把部隊中所有人員佩戴的手錶或戒指集中起來,用於交換難以下咽黑麵包和馬肉腸。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年甚至稱,「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蘇軍的內部價是兩塊手錶一整條黑麵包,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蘇聯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圓白菜湯〔Shchi〕和煮蕎麥湯〔Kasha〕。這些都是標準的俄國鄉下常見的原料。一個老俄羅斯人這樣說:「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圓白菜湯和煮蕎麥湯,是俺們經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鹽、麵包、通心粉、咸魚或罐裝肉。美國食品很常見,通常計算,這些通過租借法案來的食品在戰爭中可以為一千二百萬人的陸軍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見的,四三年後,通過租借法案來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見的。這些原料通常被稱為「第二前線」而雞蛋粉被稱為「羅斯福的雞蛋」。援助的食品物資包括麵粉、干碗豆、豆類、糖和罐裝肉類。其他的還有 Tushonka 黃油〔一種由凝膠沉澱搗碎製成的東西〕、蔬菜、油、人造黃油、罐裝的或塊狀干牛奶、干雞蛋、粗麵粉和咖啡。雖然咖啡的供應一直沒有間斷,但茶依然是傳統的常見飲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類飲料,是部隊經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況下,士兵們都會喝它。喝繳獲的德國酒通常比正式配給部隊的要好。而一個士兵喜歡的酒可能某某國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國伙食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級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
黑麥麵包 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 120克(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類 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 45克
調料 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煙紙 7卷
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
戰爭時期士兵伙食供應的實際情況:
供在一線作戰的士兵食用的食品應在24小時內藉助夜色的掩護送達前線:「夜色降臨之後,運輸兵的到來打破了戰斗間歇的沉寂,他們送來了食物,並取走士兵們寫好的家信,已經有兩周沒人來收取這些家信了。送上來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鍋煮出來的雜燴濃湯,我們每個人還得到了半塊大麵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乳酪。飢餓的我們不能一下把這些東西都吃光,因為下一次食物供給可能在24小時之後才能送到。」1944年起,補充兵部隊的伙食標准被降低,食物總量並沒有減少,但其中肉類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中國軍隊
中國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乞丐部隊」
物資短缺給補給帶來困難,但軍隊中的腐敗進一步惡化了士兵們的生存環境。即使是嫡系部隊,士兵們也總是吃不飽,不光糧食,幾乎所有的軍需物資都很匱乏。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
二戰中,美國針對中國軍隊長期缺乏營養,體力較差,影響戰鬥力,由美國營養專家提出供給標准(每人每日發給):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類: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鹽: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蔣介石批准了這個標准。相繼在貴陽、昆明、百色等軍中試行。 英國皇家軍隊英國皇家軍隊的伙食當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頭,伙食水平低於美國軍隊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英國步兵每日配給:
1又1/4磅鮮肉或凍肉,或者1磅罐頭肉或鹹肉
1又1/4磅麵包,或者1磅餅干或面 4盎司鹹肉(熏肉)
3盎司乾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醬 3盎司糖2盎司鹽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鮮蔬菜,或者2盎司脫水蔬菜。 1/10吉爾酸橙汁(在缺乏足夠新鮮蔬菜的情況下作為替代品,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1/2吉爾朗姆酒(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每周供應不超過2盎司的煙草
在必需的時候允許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麥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麵包或者餅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乾果 代替 4盎司果醬
使用4盎司黃油、豬油、人造黃油,或者1/2品脫食用油 代替 4盎司鹹肉(熏肉 ) 日本軍隊伙食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准: 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東史郎日記,其中很多地方說到,日軍的戰場後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隊出發的前幾天還可以就士兵自帶的口糧過日子,然後就開始節食減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約0.18升),菜就是鹹菜什麼的,一點奶糖都是十分珍貴的,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動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隊到後方休整的時候才有可能吃能按軍部標准發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隊就地」征發糧食,實際就是搶劫「。
日本當時的後勤系統相當垃圾,特別是食品配給(小鬼子們都是罵聲一片啊)於是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搶!中國老百姓的豬,雞可就遭難了,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搶劫可比土匪有過之無不及。
日軍下級軍官在東南亞戰場上的回憶:每次部隊轉移駐地的時候,一般只帶上5左右天的口糧,假如5天內不能到駐地的話,那麼每天下午4點就開始排人進入叢林獵殺或採集野果充飢,並且在第三天開始減少口糧配給;而且裡面也寫到,如果部隊是開赴前線的話,那麼會把駐地的牲口帶上,用來提供肉食,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軍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自己戰友的事
❿ 新兵到部隊都會訓練什麼班長嚴厲嗎新兵訓練受不了怎麼辦
「入伍從軍保家衛國」相信每一個熱血男兒從小就會有從軍夢。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年輕人逐漸走上的當兵的道路。據統計在我國每年徵兵季有超過幾十萬人報名參軍,要知道在我國從軍入伍是通過層層選拔,這其中就包括身體各項條件。從社會上家庭報名參加的心病來到部隊,在訓練中是非常辛苦的。說到這兒有人就問了新兵在軍隊訓練中承受不了軍隊搞強度的訓練怎麼辦?會不會被遣送回當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雖說我國新兵是通過層層選拔而來,但軍隊的訓練中難免會有一些體質較差的新兵,比如說低血糖、貧血的新兵一旦接受訓練身體肯定是吃不消的。要知道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不一樣,更何況上世紀最後10年出生的這一群90後背譽為「垮掉的一代」更不用說00後這一代人了。在家中幾乎沒有吃過苦、受過累,到了軍營就不一樣了。不管你在家中有多嬌貴,軍隊中的訓練中大家一視同仁,那麼這些體制差一些的新兵在承受不了高強度訓練時,軍隊一般是不會遣送回當地的。
要知道體質是很多年輕人共同的缺點,體質弱這個問題經過訓練時可以得到改善的。在新兵訓練考核的時候,體質差的新兵一般會被班長挑出來去專門訓練,體質不好可以慢慢的去鍛煉,只是時間問題,在後期的訓練中通過各項訓練成績,新兵根據個人情況以及特長又會分配到各個兵種去。所以說部隊對於新兵的培養措施是比較完善的。
新兵剛來的部隊訓練強度應該不是很大,大多數新兵訓練一天,第二天就會出現肌肉酸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據退伍老兵回憶說「在新兵連的時候前幾個月一般都是基礎訓練,俯卧撐、引體向上,如果引體向上不達標,俯卧撐做不動,班長就會那個武裝帶站在你旁邊讓你一直撐著,什麼時候地上出現汗跡什麼時候結束,引體向上不達標就一直吊著不讓下來,下來就武裝伺候」所以說大家在訓練中為了考核達標,一般晚上都加班訓練,不達標就會影響團隊的榮譽。
體質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經過長期的訓練,每個新兵成長都很快,就像通訊兵一樣,他們生來並不懂通訊設備,都是後天經過學習得來的,由此部隊上不會輕易放棄一名軍人。只因為他們將來一個個都是手持鋼槍保家衛國的軍人,是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我們只見過他們閱兵儀式上英姿颯爽身影,可他們背後流過的汗水又有多少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