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足球比賽中最常用的陣型有哪幾個 足球比賽中最常用的陣型有哪些
1、l+9和2+2+6陣型,這兩種陣型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賽的起源陣型。它的基本戰術思想是片面追求進攻,一窩蜂踢球和帶球是比賽場景的特徵。因此,就當時陣型的作用而言,沒有明顯組織隊員的意義。
2、2+3+5陣型,隨著足球演變中傳球的發展,場上隊員的組織性日趨顯得重要,因此,就產生出1+2-3+5陣型。該陣式中中前衛的主要職能是進攻,兩個邊前衛參與防守,主要防範於對方的兩邊鋒。這一陣型基本思想進攻仍佔主導位置,它由局部傳球配合形式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成該陣型。
3、3+2+2+3(W-M)陣型,W-M陣型是在1925年越位規則改變後,由英國兵工廠隊的主教練查普曼所創造的。該陣式由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牢固的防守瓦解對手進攻,首先原則是安全第一。由於這一陣式問世後效果甚佳。因此,它不僅迅速被英國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歐洲乃至世界范圍。 該陣式防守的主要特點是區域與盯人不斷轉換,距球門近時人盯人防守,離球門遠時則松動盯人。當發動進攻時,留下中前衛和兩邊衛防守。其進攻特點是兩內鋒稍後撤,作為進攻的重點組織者,中鋒和兩邊鋒擔負攻門得分的主要任務。 該陣式雖以加強防守為基本思想,並確實在阻止越位規則變化後的進球數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進攻時防守人數太少,在遇到對方發動快速反擊,特別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隊採用的四前鋒制時,防守則顯得過分薄弱。於是,1958年巴西隊以1+4+2+4陣式開創了陣式演化的又一新曲。
4、4+2+4陣型,該陣型是一種攻守隊員排列極為平衡的陣型。在此陣型運用中,兩前衛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當進攻時,他們積極組織策應,當防守時,則迅速回擔堵截。由於活動頻繁,該陣型對兩前衛的體力及技術的全面性有著特殊的要求 該陣型的弱點是中場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當兩前衛隊員在體力及全面技術上不足時,就更是如此。這一陣型也要求鋒線及衛線在攻守的不同階段,積極策應中場的攻攻守。它與1+4+2+4陣型的區別在於,撤回一個前鋒至中場,加強中場人數的力量。 該陣型的位置較為靈活,它要求隊員能根據戰勢機動課整位置,同時在位置變換中又始終保持整體的組織性。從防守者看,1+4+3+3陣型至少有七個防守者,一般說,大多數隊常是六人參與積極進攻。當進攻時,三前鋒和三前衛總是受到嚴密盯防,這樣1+4+3+3陣型特別強調後衛線突然插上。在後衛插上時,該陣型一方面要求插上者必須把握時機,慎重行事,另一方面則要求其他隊員必須注意在對手反擊時的補位。當進攻一方後衛頻頻參與助攻時,防守方面也要求本隊前鋒隊員回撤參與防守。
5、4+4+2陣型,該陣型是在1966年世界盃賽中得到確認的。當時英國隊教練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級的優秀邊鋒,便拉回一個邊鋒隊員組成1+4+4+2陣型。該陣型進攻特點是中場和後衛隊員頻繁套邊活動,以構成對方門前險情。另一常見進攻打法,是兩內修拉達製造寬度,中場兩內前衛括人禁區得分。第三個常見進攻方式是利用兩前鋒速度快技術好的特點,在搶斷球後迅速長傳發動快速反擊。在防守上,該陣型主要強調隊員回位和密集防守下的組織與協調配合。
6、3+3+4陣型,該陣型在中、北美洲最為流行,在歐洲和南美也有採用。它的特點是注重於進攻的人數優勢,傾向於冒險和令人激動的打法形式,當進攻時,除了四前鋒和三前衛參戰外,兩邊衛也積極助攻,在防守時,1+3+3+4陣型要求中場必須有一隊員撤回擔當盯人中衛的角色,鋒線隊員退守加強中場力量,中衛多以清道夫形式指揮防守並隨時准備補位。 該陣型的特點是進攻力量強,但在防守組織上稍有疏忽,便容易產生漏洞,尤其是當中場隊員壓人禁區附近,而對方突然發動長傳快速反擊時,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更易暴露
7、「混凝土」陣型,「混凝土陣型是由義大利隊在1949年飛機遇難,失去17名優秀隊員後所創造的, 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圍逐漸得到普及。 該陣型是一種完全側重防守的位置排列,清道夫擔負防守組織、指揮的核心作用,他置於除守門員外所有防守者之後,如果任一區域被對手突破,清道夫將補上迎戰;如果有進攻者無人盯防,清道夫也將上前堵截,當清道夫離位參戰時,必須有其他防守隊員補上清道夫的位置。 該陣型的指導思想在於築起堅固的防守,但其變化形式則是多樣的,有時進攻者可排列3~4人,有時僅1-2人。當與1+ 4+ 2+4陣型時,「混凝土」陣型常以1+l+4+2+3或1+l+4+3+2對壘,當對方採用 1+ 4+3+3陣型時,它又常呈現出1十1+3+4+2或1+1+3+3+3布局,有時面臨對方的攻擊性較強「混凝土」陣型還可排列為1+l+5+2+ 2。總之,「混凝土」陣型無論對方怎樣布局,它總是在防守城上至少多於對方一個隊員。
B. 請問,義大利足球是什麼陣型的
422
門將:布馮
後衛:贊布羅塔 卡納瓦羅 基耶利尼 克里希托
中場:佩佩 德羅西 皮爾洛 迪納塔萊
前鋒:亞昆塔 吉拉迪諾
C. 各種足球陣型以及它的優缺點
先按傳統陣形解釋:
442,攻守相對平衡,應用較多。典型範例:義大利國家隊,曼聯
433,強調攻防轉換,
一般前鋒有兩個邊鋒,三名中場主防守。需要很好的攔截能力。荷蘭主教練很喜歡的陣形。典型範例:巴塞羅那
343,傑出代表是扎切羅尼,隊兩名中場邊前衛要求很高,要求進能攻,退能守,因為此陣形3名後衛都是中後衛,基本不參與助攻。典型範例:97賽季意甲奪冠時的AC米蘭
352,雖然加固了中場控制,但3後衛打法確實已經邊緣化了,現任葡萄牙主教練斯科拉里就喜歡這種陣,在巴西也嘗試過,02年世界盃南美預選賽被打得很慘,通過附加賽才進入決賽圈。奪冠時用的是442。還有阿里漢時期的中國隊,慘不忍睹~!
541就不用說了,早已經被崇尚進攻的現代足球淘汰,想當年98世界盃亞洲預選賽十強賽,戚務生那白痴就是使用這種戰術!
而傳統的451現在已經不存在了,放在下面細分裡面說吧
中場細分後的戰術:
現在出現更細的劃分是由於中場陣形由原來的平行站位過渡到菱形站位導致的。人們越來越重視「腰」這個概念,由於前腰和後腰的站位變化才出現了今天的新陣形(當然也有球隊沿用平行站位,例如:英格蘭國家隊),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
3313陣形,(343變化)前幾屆阿根廷的傳統陣形:3前鋒+1前腰。注重前腰的組織:如當年的貝隆和現在的里克爾梅。此陣型必須有強力中鋒,現在的阿根廷已經不用這種打法了。
4321陣形,(451變化)又稱聖誕樹,現在AC米蘭的打法,前鋒牽制和扯動有兩個前腰:卡卡和西多夫插上進攻
4231陣形,(451變化)又稱群狼戰術,現在羅馬的打法,雙後腰防守,其它中場輪流沖鋒,要求體能保障。
4312陣型,(442變化)現在皇馬的打法,前腰為古蒂或巴普蒂斯塔!
就說這些吧,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見諒!
D. 義大利國家隊在足球比賽中,特別喜歡使用哪種戰術
特別喜歡使用防守反戰戰術。因為這種打法經常使用的話,在60分鍾的比賽可以讓你打的出其不意,憑借有效的反攻來對刺激對手後方人員,到了對手體力不足的時候,這時候義大利就會瘋狂的反撲,殺進禁區向對手攻擊,這樣後方人員就會迫不及防從而拿下比賽。
E. 實況足球8義大利隊應該怎麼設置陣型啊
給你看看我的陣容吧
布馮
卡納瓦羅
內斯塔
贊布羅塔
費拉里
皮爾洛
卡莫拉內西
費奧雷
加圖索
皮耶羅
維埃里
442陣型
我覺得義大利是那種攻守很平衡的隊,442比較適合。我喜歡在中場多做配合
,打433.343之類的前場是很有優勢
,但中場明顯會不佔優,進攻和防守上都會少一個人,所以還是建議442。鋒線上VIERI
的頭槌很有優勢,PIERO控球好,中場比較平衡。費奧雷、皮爾洛創造型,傳球很好。卡莫速度型,邊路好手,加圖索防守、體能、身體不錯。後防就不用多說了
絕對強悍。
呵呵
~!
F. 關於足球各種陣型的來源及介紹
歐洲篇
一、20年代~30年代陣式:1-1-9,2-3-5,WM(3-2-5)
起因:20年代越位規則的發明成為陣式變化的催化劑,幾乎整個歐洲大陸都採用2-3-5陣式,奧地利是在』5 4世界盃仍採用2-3-5的國家。
變革者:查普曼(英格蘭阿森納俱樂部)
波佐(義大利國家隊)
拉帕恩(瑞士國家隊)
進程:查普曼對越位制的認識要領先他人一步,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
波佐帶領義大利首度奪取世界冠軍(1934)時用的是2-35陣式,四年後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被奧地利人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他不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撒回一名內鋒,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
二、40年代末~50年代初陣式:3-3-4起因:二戰後義大利足球發展迅速,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
變革者:羅科(帕多瓦俱樂部)
方尼(國際米蘭俱樂部)
進程: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拉帕恩倫稱「瑞士門栓」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方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直至八十年代中期薩基引入全方面的攻守平衡戰術後,義大利人固有的安全第一的足球哲學才有所改變。
三、東歐奇葩—匈牙利「革命」50年代初
陣式:4-2-4,3-2-5(隱形前鋒)
起因:歐洲大陸刻板的三後衛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
變革者:塞伯斯(匈牙利國家隊)
進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己方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可是他們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53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
可惜匈牙利在』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難免給人遺憾。
四、英格蘭卷土重來60年代~80年代陣式:4-4-2變革者:拉姆齊(英格蘭國家隊)進程:英格蘭好不容易爭取到世界盃的主辦權,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
五、70年代阿賈克斯荷蘭國家隊
陣式:4-3-3變革者:科瓦克斯(阿賈克斯)
米歇爾斯(荷蘭國家隊)
雖然荷蘭隊和匈牙利隊一樣,是世界足壇的無冕之王,但他們發明的全攻全守足球確實掀起波瀾,球王克魯伊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流暢的傳接穿插常常讓對方不知所措,這類踢法對球員的個人能力要求極高,他們不僅僅要擅長閱讀球賽,還要多才多藝。
六、90年代巴塞羅那
陣式:3-3-3-1
變革者:范·加爾(巴塞羅那)
進程:博斯曼法案的實施讓財大氣粗的俱樂部可以網羅各國精英,范加爾把大半支阿賈克斯的名將招攬帳下,再配上南美和南歐的技術型球星,他可以在排陣上游刃有如,不過這種踢法對後衛和單一中鋒的要求特別高,所以巴塞羅那成績有起復就不足為奇了。
南美篇
南美能與歐洲在足球方面平起平座。與他們陣式的演變亦步變趨有關,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三強的側重點各有不同。直至50年代初期南美三強基本上以2-3-5為主。
傳統上穿5號球衣的球員都是力量主帥,攻守兼備的角色。阿根廷在這方面可謂一脈相承。無論他們的陣式怎樣變化,他們卻十分注重5號隊員的培養,例如80年代的巴蒂斯塔,今天的雷東多和阿爾梅達。
巴西勁旅弗拉門戈的巴拉圭教頭索利赫率先跳出2-3-5的模式,他把兩名內鋒撒回後防,1958年巴西國家隊突然排出4-2-4的陣式,令世界大吃一驚,戰術上巴西無特別過人處,然而他們擁有四名超級前鋒的事實使這種陣式一下子風靡歐洲,巴西當時的天才球員有迪迪、瓦瓦、「小鳥」加林查和「一代球王」貝利。
阿根廷和烏拉圭花了近十年才發展他們自成一派的4-2-4陣式,他們都保留強壯的5號隊員,巴西卻不屑這樣做,從民族性的角度上看,巴西人更講究觀賞性,相反歐洲移民佔主導的阿根廷和烏拉圭更務實。
1962年世界盃巴西教練莫雷那認為球隊年齡偏大,貝利又受傷,所以他不樂意使用冒險的4-2-4陣型,他把左邊鋒扎加洛(』98世界盃巴西主帥)撒回中場,變成4-3-3更講究攻守平衡。4-4-2風行世界近20年後,84 』歐洲錦標賽得主法國在陣式上有輕微的變化,但敢於向權威挑戰的還是創造力豐富的南美人,當時許多教練認為三後衛無疑是自殺式的表現,阿根廷教練比拉爾多手中有新球王馬拉多納這張王牌,他大膽地採用了3-5-2陣式,86年墨西哥世界盃基本都在中午開球,高原反應和炎熱的天氣導致歐陸化的踢球難施其技,比拉爾多認為每隊只用2名前鋒,所以他用兩名盯人中衛和一名清道夫已綽綽有如。這樣就可以釋放一名後衛,中場的人數增加到5個人,於是阿根廷在後防穩固的基礎上加強中場的壓迫力,因此純粹把英格蘭四分之一的失利歸咎於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有失公正。
此後南美和歐洲的陣式互相影響,但沒有明顯的變化,一個資深球迷可以從歐洲五大聯賽發現一些細微的演變,有人喜歡用4-5-1,有人傾向雙後腰的平行站位,更多的教練習慣用一名前腰給雙前鋒以足夠的支持。
自查普曼發明拖後中衛的WM戰術,到今天的三後衛協防,足球陣式的進化剛好走了一個循環。
G. 尤文圖斯的陣型是什麼
2014-2015賽季,尤文圖斯的主力陣容如下:
陣型:4312
門將:1-布馮
後衛:15-巴爾扎利、3-基耶利尼、19-博努奇
中場:20-帕多因、21-皮爾洛、8-馬爾基西奧、33-埃弗拉
前腰:23-比達爾
前鋒:10-特維斯、32-馬特里
H. 義大利隊員資料,球隊風格及常用陣型
門將:布馮(尤文圖斯),德桑克蒂斯(那不勒斯),馬切蒂(卡利亞里)
後衛:卡納瓦羅(尤文圖斯),基耶利尼(尤文圖斯),克里希托(熱那亞),格羅索(里昂),萊羅塔列(尤文圖斯),桑頓(國際米蘭),贊布羅塔(AC米蘭)
中場:卡莫拉內西(尤文圖斯),達戈斯蒂諾(烏迪內斯),德羅西(羅馬),馬爾基奧尼(佛羅倫薩),馬爾基西奧(尤文圖斯),帕隆博(桑普多利亞),佩佩(烏迪內斯),皮爾洛(AC米蘭)
前鋒:迪納塔萊(烏迪內斯),吉拉迪諾(佛羅倫薩),亞昆塔(尤文圖斯),誇利亞雷拉(那不勒斯),羅西(比利亞雷亞爾)
I. 義大利足球隊現在的主力陣容是什麼樣的
2015年義大利主力陣容如下:
門將:西里古(巴黎聖日耳曼)、馬爾凱蒂(拉齊奧)、帕代利(都靈)
後衛:拉諾基亞(國際米蘭)、阿斯托里(羅馬)、阿切爾比(薩索洛)、莫雷蒂(都靈)、羅塞蒂尼(卡利亞里)、達米安(都靈)、德西利奧(AC米蘭)、德西爾維斯特里(桑普多利亞)、帕斯奎爾(佛羅倫薩)、克里希托(澤尼特)
中場:德羅西(羅馬)、瓦爾蒂菲奧里(恩波利)、維拉蒂(巴黎聖日耳曼),弗洛倫齊(羅馬)、帕羅洛(拉齊奧)、貝爾托拉奇(熱那亞)、賈凱里尼(桑德蘭)、索里亞諾(桑普多利亞)、波利(AC米蘭)、博納文圖拉(AC米蘭)
前鋒:坎德雷瓦(拉齊奧)、卡利朱里(沃爾夫斯堡)、加比亞迪尼(那不勒斯)、佩萊(南安普頓)、因莫比萊(多特蒙德)、扎扎(薩索洛)、沙拉維(AC米蘭)、桑索內(薩索洛)、巴斯克斯(巴勒莫)、因西涅(那不勒斯)、帕羅斯基(切沃)
J. 請解釋義大利足球的防守反擊
防守反擊的陣型一般多為451、442、532等,這種陣型講究的是先穩固防守,然後再伺機反擊對手。這樣的打法可以說是聰明的,首先是穩固防守。中後場人數多空檔小,給對手留下發揮的餘地也就小。而自己的隊員可以在較短的距離內,對來球進行有效防守。這樣做既可以節省隊員的體力,又可以有效地吸引對手的進攻隊員深入。而對手在前場人數不佔優的情況下,打不起有效的進攻組織。而一旦為了進攻增加前場進攻球員的人數,後場必然會空虛。此時防守的一方一旦得球,及時地傳給游弋在對方半場的本方球員,而此時的防守陣型會馬上變為進攻陣型,即由451、532變為352或者343。在瞬間達到在對手辦場人數的優勢,給對手以致命一擊。
義大利的防守反擊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首先它的防守能力號稱鋼筋混泥土,很嚴密,而最重要的,義大利可以靠這種一般弱隊的戰術取得好成績的原因是義大利的中前場球員出眾的才華,可以快速有效的找到鋒線的隊友,前鋒能力又較強,所以可以製造機會,幾年前的維埃里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