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威利斯水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義大利威利斯水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發布時間:2022-10-25 07:48:40

㈠ 威尼斯水城的資料50字

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亞得里亞海的女王」「橋城」等美稱。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它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是世界聞名的水鄉,也是義大利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內古跡眾多,有各式教堂、鍾樓、男女修道院和宮殿百餘座。大水道是貫通威尼斯全城的最長的街道,它將城市分割成兩部分,順水道觀光是游覽威尼斯風景的最佳方案之一,兩岸有許多著名的建築,到處是作家、畫家、音樂家留下的足跡。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廣場,廣場東面的聖馬可教堂建築雄偉、富麗堂皇。總督宮是以前威尼斯總督的官邸,各廳都以油畫、壁畫和大理石雕刻來裝飾,十分奢華。總督宮後面的嘆息橋是已判決的犯人去往監獄的必經之橋,犯人過橋時常懺悔嘆息,因而得名「嘆息橋」。如威尼斯整座城市建在水中,水道即為大街小巷,船是威尼斯唯一的交通工具,當地的小船貢多拉獨具特色,到了威尼斯不妨一試。這里在2月份會舉行狂歡節,期間人們戴著假發和面具,穿著長袍慶祝節日。

㈡ 威尼斯水城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威尼斯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漲水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6�1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豐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6�1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㈢ 威尼斯水城的由來

威尼斯地處一個長約51公里、寬8到14.5公里的新月形瀉湖的中央,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走向衰亡,倫巴第人侵入義大利北部,居民為逃避外族的征服,紛紛離開大陸到瀉湖中島嶼上定居,形成威尼斯城早期的雛形。於特殊的地理位置,14世紀末,因地中海貿易的發展,逐漸成為繁華的水城。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故成為水城 .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的亞得里亞海濱,四周被海洋環繞,僅有西北角的鐵路、公路橋與4公里外的陸地相連,縱橫交錯的177條水道將全市分割成118個島嶼,素有「水都」、「百島之城」的稱號,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造型各異的橋梁連接。威尼斯是一座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古城,亞得里亞海岸的重要港口,風光旖旎,古跡眾多,尤其是那獨特的水城風光充滿著迷人的魅力,一年四季,遊人如潮,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萬遊客,是舉世聞名的旅遊觀光勝地。威尼斯還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已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遺產保護名錄。
威尼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不見車輛的城市,雖然人口稠密,卻無車馬之喧,主要交通工具是舟楫,開門見水,出門乘船。全市有輪船、汽艇5000多艘,另有垃圾船、殯儀船、遠洋船、漁船、輪渡船、軍艦、拖船、領港船、救護艦、海關艇等。水道上的傳統行船稱為「貢多拉」,是一種黑色平底、首尾尖翹的狹長小木船,歷史上最多時有1萬多隻。現僅有一部分供遊客使用,以保持水域的獨特風貌。乘船漫遊市區,波光粼粼,建築物猶如漂浮在水面上,入夜,明月映滄海,燈火照碧波,宛如置身於水晶宮之中,真是妙不可言。

㈣ 水城威尼斯簡介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期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6�1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6�1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她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來過的威尼斯遊客都念念不舍,樂而忘返。

㈤ 威尼斯水城是怎樣形成的

隨著城市建設的迅速進展,上海起著權威的榜樣作用,外圍的蘇州、無錫、常州、杭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城市,很快都陷入鋼筋水泥森林之中,建築風格大同小異、「水泥匣子」彼此雷同。杭州作為南宋首都的歷史遺跡,不斷遭受侵蝕消失,剩下的一顆縮小了的明珠~西湖,從1999到2003連續五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都沒有通過。西湖湖水又被國家環保部門評為2002年度全國城市內湖水質劣五類(武漢東湖和濟南大明湖也同屬劣五類)[1 ]。於是這些城市周邊還沒有受到鋼筋水泥入侵的水鄉小鎮~烏鎮、西塘、周庄、同里等紛紛成了江南水鄉風光的旅遊新景點,吸引了國內外各地的遊客,慕名前來游覽,領略難得一見的水鄉風光。
遊客們坐進小船,沒有馬達的轟鳴聲,只憑船夫劃槳或搖櫓,在並不寬暢的河道水面上,徐徐前進,悠哉游哉。兩岸都是江南特有的黒瓦靑磚木屋樓房,前店,後作坊,人居樓上,各家門前的行道,有遮陽避雨的廊棚,保留好的,綿延數里之長,以西塘最為典型,江南雨天多,可以無傘行走。
為了吸引遊客,各家門前再掛上一串串紅燈籠,供應些農家小吃、工藝品之類,播放些江南絲竹,偶或有船娘唱點民歌,船夫導游講點當地民俗民風故事,什麼楊乃武和小白菜,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類,遊客們沉醉在遙遠的、卻又身臨其境的浪漫歷史現實里,飽餐了江南水鄉的風味快餐,讓人們回去以後,每一想起,還回味無窮!
這種浪漫的情調和感受,對我而言,實在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勾引不起同樣的心情。因為我對水鄉太熟悉了,不愉快的印象充滿了腦海。如果一定要講美好的水鄉景色,只有兒童時期才值得回味,只有歷史記載才令人心嚮往之。
我所說的不愉快印象,主要是指河水的污染,在我成年以後,所坐過的水鄉船,河道是以污染的居多,而且越後越甚。回憶兒童時期每年清明掃墓,父親帶領哥哥和我,從家門口坐上小船,轉入主河道出水城門,一到了城外水域,水鄉的風光迎面而來,河水蒸發出的水氣,夾雜著油菜花香,吸入肺腑,令人感到莫可言狀的愉快。把手插進水裡撫摸,有一種難以形容的親切和溫柔感。那時的溫州沒有自來水,城裡的水井有限,城裡人的飲食用水是由專門的水船劃進城裡,停在「埠頭」,再由挑水夫一家一家挨戶送水,倒入水缸的。而這水船的水,即取自城外開闊處會昌湖的湖水,會昌湖水來自西南山區三條清澈的溪水匯合而成,可見那時湖水的潔凈,竟然可以作飲食用水,實非現在所能想像。
成年以後,因為工作的關系,時常有機會坐河船下鄉,那已經是1950~70 年代了,情況大變,坐在紹興城的河道里,河水是黒黒的,撲面而來的風,夾帶著發臭的水氣,令人窒息,只能忍著快點劃出城外水域,到東湖一帶,才恢復了水鄉風光。而這時的溫州,由於城裡的河道污濁不堪,只好填平,改河為路,而留下來的河道因工業發展過快,缺乏治理,仍然是又臟又黒。
說起蘇州和紹興,都是春秋時吳越兩國的國都古水城,吳越兩國都「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兩國都有舟師(即水軍),史書上說「越王能江海並舉以攻吳」,越的大翼船,闊一丈六,長十二丈,一艘大翼能容水軍各兵種九十一人,這是今人難以想像的情景。[2 ]據統計,春秋時期的諸侯國都城約有一百四十餘座,保留至今的僅剩六座:曲阜、洛陽、開封、太原、蘇州和紹興,城址仍舊位於當時原址的只有蘇州和紹興,恰恰是中國兩座最古老的水城。[3]
浙南的溫州則是東晉時才興建的水城,這三座水城自從進入20世紀、特別是後半頁以來,都經歷了急速的變化,撫今憶昔,不禁有滄海桑田的感慨。
蘇州古城周圍盡是水網,水陸大約各半、海拔不到5米,故城建的設計必然要水陸兼顧。古姑蘇城有八座水陸城門,城裡水道和街巷匹配。改革開放以來,市區急速擴大,部分主要街道的拓寬,破壞了水城的舊貎,由於及時吸取教訓,緊急煞車,將城市發展格局規劃為「古城居中,東園西區」,即中間的老城區盡量保留舊貎,不再整容。城東為工業園區,城西為高新技術開發區。這個古城居中的措施,保留了大部分水道和古典園林景觀,使得蘇州在1997年申請古典園林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杭州則連續五年沒有通過。紹興和溫州是在水城消失之後才開始發展新區,更已無法挽回了。
蘇州最主要的山塘街,歷史上的居民多臨水而居,家家前門臨街,後門臨河,有踏步與水相接,便於居民的生活和交通。這種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水巷景觀,配以跨水的小橋、臨水的建築、行走的小船,構成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城民居風景畫!早在唐朝詩人中已為我們描述了當時的風光。如白居易離開杭州就任蘇州刺史期間,有《登閶門閑望》詩,生動地描繪了蘇州水城的雄偉氣魄,並認為超過了杭州:「閶門四望郁蒼蒼,始覺州雄土俗強。十萬夫家供課稅,五千子弟守封疆。闔閭城碧鋪秋草,烏雀橋紅帶夕陽。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雲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宮水放光。曽賞錢塘嫌茂苑,今來未敢苦誇張。」[4]白居易又有《正月三日閑行》詩,描述蘇州水城風光:「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5 ] (黃鸝,坊名;烏鵲,河名。)又如杜荀鶴《送人游吳》詩雲:「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6 ] 蘇州這種水城風光,歷明清時期,基本如此,快速的改變起自二十世紀下半頁,一直至今。
紹興同樣是有2500百年歷史的水城,它的環境與蘇州大不相同,古代的會稽坐南面北,北面是開闊扇形的水網平原,南面背靠會稽山,有山林資源之利,兼防禦安全,卻限制了南向發展。所以紹興水城的風光雖然同蘇州溫州一樣美好,城區的規模卻一直比蘇州、溫州為小。
以前的紹興水城,河網如織,街坊多依河分布,民居傍水而建。清·康熙《紹興府志》載:「郡城中河道錯若繪畫,自通衢至委巷無不有水環之。」清光緒年間,紹興城內仍有河道二十九條,一河一街,街隨河走,橋連街路,「古城小橋多,人家盡枕河」,形成了紹興水城的獨特景觀。臨河的住宅多為一層或二層的穿架磚木房屋,分布在水道兩側,河道中小船穿梭其間。 臨河人家大抵前街後河,前門開店營業,後門河埠進貨,不依賴陸運。民居臨河一側,都有石級河埠,便於登舟和洗濯衣物。炎熱的夏天,居民們坐在自家後門口,隔岸乘涼閑聊天,別有一番水城生活風光。18世紀末法國傳教士格羅賽到過紹興,曽把紹興比作東方威尼斯。[7]
紹興古城風貌的破壞主要始於1980年代初,那時紹興古城尚有幾百座台門,遍布全城的街河、小橋、台門和青石板路,那時還保留紹興古水城的特徵。近年來掀起一股拆除舊民居,填河改路的高潮。據報道,慘遭拆除的老字型大小商鋪和古民居,基本上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在拆除現場可以看到,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這些老建築物毫無抵抗地被夷為平地。消失了的老街四周,正被新起的水泥高樓群所包圍。 一些外國旅遊者面對正在拆除的老房子,因語言不通,他們又是比劃,又是拍照,翻譯說,他們對於拆除這些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感到非常惋惜和不可理解!
紹興人曽說水是紹興城之魂,水是紹興人之靈。這靈魂不得不從城區遷向城外廣闊的水域安身。
近些年來,每年的春季都舉行「中國紹興水城風情旅遊節」,內容包括在城東的東湖舉行開幕式和文藝晚會;在城東南的大禹陵景區,舉行文武百官祭禮大禹陵典禮表演活動;在城西北的柯岩風景區進行鑒湖風情游,包括坐烏篷船、龍舟競渡、看水上社戲、鑒湖競釣…等。[8]紹興的水鄉旅遊資源的確非常豐富,不過所謂「再現東方威尼斯水城風韻」的形容,實際上已經名不符實,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為什麼不幹脆稱「中國紹興水鄉風情旅遊節」呢?道理很簡單,「紹興水城」這個祖傳寶貴遺產的名聲是絕對不好放棄的,這是說不出的苦衷。
對比溫州,建城的歷史要較蘇州、紹興為遲,但建城的規劃目標~水城,則一脈相承,大同小異。記得我還是兒童的時候,溫州城裡的街巷和河道相匹配,大街的河道較闊,小巷則是較狹的小河。河道的那一側是店鋪或民居的後門,也有石級埠頭,可以停船、取水、或洗滌雜物。小巷是一邊路,一邊河,路邊是民居,無店舗,河側是居民家的後門,有石級可以洗滌衣物,可說是蘇州紹興的翻版。每年端午節,各鄉的龍舟,可以劃進城裡,沿著街河游弋,在開闊處表演競賽,這是現在難以想像的事了。
歷史上溫州的建城是由東晉郭璞所設計,郭璞(276一324)是個奇人,詩賦名冠當時,又是古籍經典的考證注釋權威,更是中國古代的堪輿(即風水)大師。郭璞是山西聞喜人,東晉時因避戰亂南下。據明·嘉靖《溫州府志》記載,溫州在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決定修建郡城時,恰巧郭璞客寓溫州,故請他「為卜郡城。」。溫州郡的城建,按風水原理,應建在甌江北岸,坐北朝南,象現今的杭州一樣。郭璞經過實地墈察,對南北兩岸的土壤取樣比較,發現同等容器的土壤,北岸的土輕,南岸的土重,遂決定建在南岸。這是因為北岸土壤是流水沖刷沉積下來的江塗泥而成,基礎不實,承載力不大。而南岸的土壤是山區沖刷沉積的砂礫土,基礎厚實,承載力強,故決定建在南岸。[9]
郭璞當時登上南岸的「西郭山」(今郭公山),「見數峰錯立,狀如北斗,華蓋山鎖鬥口,謂父老曰:若城繞山外,當驟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於山,則寇不入斗,可長保安逸。因城於山,號斗城。」[10]其中華蓋、松台,海壇,西郭四山是北斗的「斗魁」(北斗的四顆斗星稱魁),積谷,翠微、仁王三山象「斗構」(斗柄三星稱構)。另外的黃土,靈官二山則是輔弼。 他又設計在城內開鑿二十八口水井(現在還存有幾口),象徵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以解決城內人民的用水。郭璞還考慮到如果發生戰爭,城池被包圍,斷了飲水,更在城內開五個水潭,各潭與河通,最後注入甌江。郭璞說是「城內五水配於五行,遇潦不溢」。距離郭璞七百多年後,北宋的方臘聚眾起義,勢不可擋,起義軍三個月內接連攻陷今建德、歙縣、杭州、金華、衢縣、麗水六縣市,但起義軍挾其聲威,圍困溫州四十餘日,始終不能破城,只得撤軍。[11] 到明朝嘉靖年間,倭冦屢屢侵犯我沿海今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各地,攻陷城池無數,嘉靖三十四年(1535)攻入杭州,燒毀雷峰塔。溫州自嘉靖三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52~1563)的十一年中,共六次遭受倭冦侵犯,但都未能攻入城內,只好在鄉間到處搶劫虜掠。除了守城軍民頑強抵抗,郭璞斗城的設計,具有科學的預見性,恐怕也有很大功勞。[12]
郭璞的設計, 構思巧妙,通過北斗、二十八宿和五行等,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兼顧軍事安全,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不愧為人居與生態環境協調的堪輿佳作,對現代城市規劃設想或許仍有借鑒意義。
在郭璞的城建基礎上,經過不斷發展完善,到北宋時的永嘉(即今溫州),已經繁華非常,被稱作小杭州。北宋溫州承議郎楊蟠有詠《永嘉詩》雲:「一片繁華海上頭,從來喚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是處有花近我笑,何時無月逐人游。西湖賞晏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13](溫州城西的九山湖,又名西湖)詩中的「水如棋局分街陌」便是極好的水城街巷白描。「山似屏幃」指連接溫州城的四座小山。「繞畫樓」指當時民間建築物的富麗奢華。最後兩句「西湖賞晏爭標日,多少珠簾不下鉤。」是描寫龍舟競賽,大家閨秀都傾城而出,爭看競賽的熱鬧景象。
不論蘇州、紹興或溫州,「水如棋局分街陌」猶如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城市居民的生活資源如糧食、魚肉、果蔬、飮用水等,都通過河道從鄉間運送入城,深入各家各戶。反之,城市生產的農村日用商品以及城市消費的廢物垃圾、糞肥等也通過河道運往鄉間,作為有機物質返回農田。傳統小農經濟的這種城鄉物資交流,其實質即是太陽能量的循環充分利用,對城鄉來說,都不構成環境污染。現代城市規劃全不考慮城鄉的能量循環,所謂「抽水馬桶文明」,把極大數量的人糞尿(還有有機垃圾)這些最肥沃的有機肥料全部沖入下水道,變成污染源,便是一例。
不過傳統的水城設計,只能以保持一定的人口規模為前提,如果人口增長太快,城市的規模沒有相應擴大,便會侵佔河道造屋,垃圾廢物不能及時處理送走,造成河道變狹,河水變臟,房屋密度增加,居民區顯得日益擁擠,環境越來越惡化,最後不得不填河改路,失去原先的水城風光。這個退化過程,我是親眼目睹過來的見證人。
現在的烏鎮、西塘、周庄、同里等之所以還能保留水鄉的風光,恐怕是它們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鄉鎮企業沒有很大發展,還是以傳統的種稻、蠶桑生產為主,環境比較清潔干凈之故。同時,這一帶的水鄉面積甚大,水網密布,水路交通比陸路方便,容納和凈化污水的能力很強也有關系。如若過度的開發旅遊,沒有相應的處理環境污染廢物的措施,恐怕遲早也會步其他鄉鎮污染的後塵。
義大利的威尼斯水城創始於公元五世紀時,遠遲於春秋時的姑蘇和會稽,也遲於公元4世紀時的永嘉,其作為水城的環境條件與東方水城完全不同,為什麼能始終保持水城的面貌至今,這是另有原因。
威尼斯位於義大利亞得利亞海威尼斯灣的西北岸,波河河口外的濱海地帶,是個港口城市,面積6.9平方公里。市區建立在離陸地4公里的瀉湖中,瀉湖是淺水海灣因灣口被泥沙淤積,隔斷了和海灣的聯系,湖中留有118個小島,威尼斯市即建立在這些小島上。由117 條水道貫通其間,市內用400 所橋梁相連,將這些島嶼聯成一個整體。交通以舟代車,也有鐵路和公路與陸地相通。[14]
威尼斯因為臨河瀕海,河道里都是海水,靠抽取地下水供應淡水,結果導致陸沉,不得不從大陸供應淡水,陸沉的問題至今未能解決。江南水鄉的淡水,出門便是,好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杭嘉湖、寧紹溫的水網因受污染及汲取地下水過量,也存在地面下沉問題。
威尼斯人由於其地理環境特點,長於航海,早期威尼斯商人便從東方販運絲綢、香料、珠寶等轉銷於西歐各地,中世紀(14~15世紀)時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城市繁榮,威尼斯當時的人口已達20萬,超過了20世紀早期的寧波、紹興和溫州,但威尼斯現在的人口也不過34萬,500百年裡只增加14萬,而寧波市區人口現在已猛增至126萬,溫州131萬,紹興60萬(2001年),這樣的人口壓力,不填河改路又能怎樣解決。
現在的威尼斯因保留了大量精美的中世紀藝術古跡,古老的聖馬可廣場,大教堂等,再加上濱海浴場,是威尼斯旅遊業長盛不衰的原因,而我們的水城也好,其他城市也好,對歷史遺產和遺跡,總認為是過時的糟粕,「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矣」。
月亮西方圓的思想似乎根深蒂固,國內一些城市發展規劃中,凡是涉及水鄉風光的,一定要「言必稱威尼斯」。說「水城、水街、水中烏篷、水上石橋、古纖道等構成了今天紹興獨特的景觀。為此,紹興贏得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15]。這種標題令人啼笑皆非,法國傳教士格羅賽稱贊紹興,比作東方威尼斯是對的,好比有中國人到威尼斯,稱贊它為「歐洲紹興水城」一樣的道理,威尼斯人總不會自詡為「歐洲紹興水城」吧。試問:威尼斯有紹興的烏篷船、水上石橋、古纖道嗎?有大禹治水故事和大禹陵嗎?有王羲之「曲水流觴」的美談嗎?有陸游游「沈園」的愛情悲劇嗎?有千千萬萬人瞻仰不斷的魯迅故居嗎?為什麼要拿超越威尼斯的歷史和文化內含,遲於越國兩千年的「東方威尼斯」的招牌掛在自己身上,自我陶醉、自我炫耀?
海拔2400米的雲南麗江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似還不夠光榮,還要以東方威尼斯自居[16]。又據報載,蘇寧電器集團准備投資房地產業,欲在長江北岸南京浦口區劃地4530畝,興建大型地產項目「威尼斯水城」;總投資50億元,計劃將在5—6年內全部建成雲。天津也在籌劃開辟一個人造的「威尼斯水城」,除了上引的以外,從網上還可以知道計劃中以建設東方威尼斯為目標的有寧波、蘇州、上海、桂林、廈門、青島、無錫太湖、山東威海、武漢東西湖區…等,至於上述的水鄉同里、周庄、烏鎮等更是理所當然地以東方威尼斯自居。似乎不這樣戴帽子,顯示不出自己的身價!東方威尼斯好像麥當勞和肯德基一樣,到處開張,中國到厎還將涌現多少威尼斯?現在統計還為時過早!
現在,凡是房地產業涉及高級住宅區,或主題公園、衛星城,規劃內都有人工湖、配以河道環繞的臨水樓房,便取名「XX威尼斯」或「威尼斯花園」、「威尼斯娛樂城」!出現這種一窩風的原因很簡單,政府官員掌握土地審批權,銀行握有貸款權,房地產公司懂得中國式公關,炒作樓盤開發和發展旅遊業的美好前景,吸引政府規劃,銀行投資,從中撈取高額非法收益,暗箱操作,彼此相安無事。政府方面,拆舊建新,新樓林立,是考核政績、仕途遷升的重要指標。
這些都是表面的現象,骨子裡中國現在是以弱勢國學習強勢國,受到強勢國居高臨下的影響,自覺不自覺地有一種自卑感,自己的古老水城覺得並不光彩,說成東方的威尼斯,便馬上與人家平起平坐!學習強勢國是應該的,長期的方向。關鍵在腰骨要挺直,而腰骨挺直的前提是尊重自己的文化,深刻了解、愛護自己的文化遺產。自卑感恰恰、偏偏看不起自己的文化遺產,悲劇就在這里。住高級住宅,享受東方威尼斯式的人造優美環境,缺少的不是物質生活享受,急需治療的是精神文化貧血症,精神文化貧血,所以對自己新造的景點,不會運思命名,只能千篇一律地稱威尼斯。
當文化的價值退出人們的心靈後,推土機就上台,肆無忌憚地推倒民居、侵蝕農田、填平河道、摧殘文物和古跡,剩下的就是歡呼經濟效益提升,豪華庸俗、風光綺麗的「東方威尼斯」就這樣到處涌現了。
2003,8,8
參 考 文 獻
[1]新華社消息,《中國2002年度環境狀況公報》中有關「2002年度城市內湖水」部分。
[2]蒙文通遺著《越史叢談》「吳越之舟師與水戰」109~110 頁,人民出版社,1983,北京
[3]袁亞平,江南風情濃 古城文化深———浙江省紹興市建設旅遊大市側記《人民日報》2002,4,23日
[4]唐·白居易「登閶門閑望」,《唐詩匯評》卷中,第2157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5]唐·白居易「正月三日閑行」,《唐詩匯評》卷中,第2160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6]唐·杜荀鶴「送人游吳」《唐詩匯評》卷下,第2916頁,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杭州
[7]越暢,江南古城看紹興,《紹興日報》2003,6,13
[8]水城風情旅遊節,《紹興日報》2002,4,7
[9]明·嘉靖《溫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一閣藏影印
[10]明·嘉靖《溫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一閣藏影印
[11]明·嘉靖《溫州府志》卷之一,建置沿革·城池 1964 上海書店 據天一閣藏影印
[12]清·光緒八年《永嘉縣志》卷八,武備志,兵制
[13]北宋·楊蟠《後永嘉百詠》,大部已佚。
[14]《中國大網路全書》光碟版1.1版,No.3 《地理學》卷,威尼斯條,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
[15]中新社 杭州 二00三年 三月二十六日電
[16]李振湘,東方威尼斯--雲南麗江古城側記, 中廣網,2003-04-14, 08:26:48

㈥ 「水城」威尼斯簡介!

簡介
威尼斯,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英文:venice 、義大利文:威尼斯
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彷彿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姐妹城」。因此在這里義大利人對中國客人顯得格外熱情。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有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180條水道、378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威尼斯
。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㈦ 水城威尼斯的資料

威尼斯是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有統計顯示,1957年威尼斯的常住人口為17.4萬,而2009年10月份剛剛公布的常住人口總數還不到6萬,達到歷史最低水平)。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島城」、「橋城」之稱。威尼斯是義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首府,威尼斯省省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威尼斯畫派的發源地,其建築、繪畫、雕塑、歌劇等在世界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威尼斯水城是文藝復興的精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上帝將眼淚流在了這里,卻讓它更加晶瑩和柔情,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
威尼斯還是一座十分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一個完全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建築方法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似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威尼斯還是個繁華的小鎮,那裡的人生活情況很好。(摘自網路)

㈧ 水城威尼斯 簡介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威尼斯(Venice)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經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Lido)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座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建築方法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 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積 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縱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威尼斯還是個繁華的小鎮,那裡的人生活情況很好。
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衛星地圖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㈨ 關於水城威尼斯的資料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橋構成的。 水城威尼斯由188個小島組成,177條長短寬窄各異的水道構成了城市的大街小巷,有400座橋梁把城市和島嶼連在一起,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是船。

㈩ 關於水城(威尼斯)的資料

義大利是一個南歐國家,國土大部在歐洲伸入地中海的亞平寧半島上,西北—東南走同,形狀狹長,西部的是撒丁王國的舊地撒丁島,南部的西西里島是意國另一個大的島嶼,把這個島和義大利本土一塊看,恰象一個腳在踢球.

威尼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個城市,位於亞得里亞海北部的一個寬闊的海灣威尼斯灣米蘭以東160英里的地方。威尼斯在1866年並入了義大利。人口332,775. ,世界聞名的水鄉。整個城市建築在水上,出門或徒步或乘舟,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威尼斯也是歷史文化名城,城內古跡眾多,有120座哥持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鍾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以及眾多的海濱浴場。號稱「水上女皇」
在威尼斯本島上運河多達一百五十條。威尼斯有一條長4公里、寬30~60米的主運河,與177條支流相通,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故成為水城提起「水城」威尼斯,腦海中浮現出那窄窄的水道、密集的小船、古老的建築……,在威尼斯瀉湖海平面之上2到4英尺,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

威尼斯,一處極為浪漫又樸素的古城。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精美的建築、超凡絕倫的雕塑、紅黑相間的剛朵拉、優雅安祥的鴿子構成了威尼斯古典而浪漫的城市風情。

威尼斯到處是獅子。聖馬可廣場的入口處,高高地矗立著一根石柱,石柱上高高地站立著一頭威風凜凜的帶翼的獅子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據說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一人。河道兩邊的屋子氣勢不凡,但明顯陳舊,個別已經破舊,小石橋不時迎面飛來,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現出來。不多時,小舟駛進寬闊的大運河,景觀頓變,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兩邊高大的宮殿式建築鱗次櫛比。船到分割大運河的大橋,開始返程。半小時的行程其實出航僅15分鍾而已。認識貢多拉的代價是將近一個小時。

【貢多拉】「貢多拉」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據說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11米,寬近1米半,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一人。河道兩邊的屋子氣勢不凡,但明顯陳舊,個別已經破舊,小石橋不時迎面飛來,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浮現出來。不多時,小舟駛進寬闊的大運河,景觀頓變,這是威尼斯的市中心,兩邊高大的宮殿式建築鱗次櫛比。船到分割大運河的大橋,開始返程。半小時的行程其實出航僅15分鍾而已。認識貢多拉的代價是將近一個小時。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威利斯水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0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3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06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2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46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66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0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5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2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0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3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09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18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5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5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0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42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7
英國總共有多少運輸機 瀏覽:477
美國海運到中國港口需要多久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