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餐餐巾紙有哪些使用及擺放方法
西餐禮儀 很多,大家都知道的。用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環節,也是社交活動、商務交流、家庭或朋友聚會最常見的方式。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西餐餐巾紙有哪些使用及擺放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餐巾紙的使用方法
點完餐後再打開
餐巾是為了在用餐時防止衣服弄臟而准備的。大部分都沒有摺痕,皺褶的餐巾適合放置在桌上。
在餐廳里,一開始就將餐巾打開是不符合餐桌禮儀的。 通常是在點完料理後才將餐巾打開。
餐巾要放在腿上
從餐桌上拿起餐巾,先對折,再將褶線朝向自己,攤在腿上。絕不能把餐巾抖開,如圍兜般圍在脖子上,或塞在領口。而把餐巾的一角塞進扣眼或腰帶里,也是錯誤的方法。假如衣服的質地較滑,餐巾容易滑落,那應該以較不醒目的方法,將餐巾的一角塞進腰帶里,或左右兩端塞在大腿下。
餐巾是用來擦拭嘴巴
餐巾當然是為了防止滴落的調味汁弄臟衣物。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用來擦拭嘴巴。吃了油膩的食物後滿嘴油漬,若以這副尊容與人說話,委實不雅。況且喝酒時還會把油漬留在玻璃杯上,更是難看。至於口紅也是同樣要用餐巾略擦一擦,避免唇印沾在酒杯上。
餐巾用畢無須折疊整齊
用餐完畢要站起來,首先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如果站起來後才甩動或折疊餐巾,就不合乎禮節了。餐巾用完後無須折疊得太過整齊,但也不能隨便搓成一團。如有主賓或長輩在座,一定要等他們拿起餐巾折疊時才能跟著動作。
中途暫時離席時,須讓餐巾從餐桌上垂下一角
宴席中避免中途離席。非暫時離席時,許多人會把餐巾疊好放在椅子上,這種處理方式並沒有錯,因為餐巾擺放在桌上容易被誤會已經離席。其實,最理想的方式是用盤子或刀子壓住餐巾的一角,讓它從桌沿垂下,當然臟的那一面朝內側才雅觀。
西餐餐具的擺放
電視劇里總是可以看到,一進法國餐館,那餐具擺放就是里三層外三層,各司其職不容混淆。具體是怎麼樣的呢?
世界上高級的西式宴會擺台是基本統一的。共同原則是:
墊盤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內。
盤前橫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餘用具酌情擺放。
酒杯的數量與酒的種類相等,擺法是從左到右,依次擺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
西餐中餐巾放在盤子里,如果在賓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盤子里放某些物品,餐巾就放在盤子旁邊。
餐巾紙的主要分類
葯用消毒紙巾
消毒濕紙巾除具有一般濕紙巾潔膚、護膚功能外,可廣泛應用於公共場所對手部的清潔消毒,以有效防止有害細菌對人體的侵害。如:金佰利舒潔桶裝殺菌擦拭布和金佰利舒潔專業殺菌擦拭布等。它們可以完成對皮膚及物體表面、工作區域以及皮膚表面的清潔,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99.9%的殺菌作用。
衛生間紙巾
一定要質地柔軟,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皮膚,而且柔韌也要經得起考驗。如:金佰利SCOTT衛生間專用衛生紙系列。
美容紙巾
愛美的女士隨身配備攜帶,既方便又衛生,令繁雜的美容程序變得更簡單化,紙巾美容成為女士們的新時尚。
洗甲紙巾
洗甲紙巾便可把十個指甲清潔干凈,平日手袋內放上一包,便萬無一失了。
口紅紙巾
塗用唇膏後,總覺得唇過分亮澤,不夠自然,使用口紅紙巾,將多餘的唇膏印去,唇色便自然多了。
口紅卸妝紙巾
這種紙巾含有卸妝液,將口紅清潔干凈之餘還令唇部特別滋潤。
卸妝潔面紙巾
愛美的女士應該知道,殘留在臉上的化妝品最容易傷皮膚,因而卸妝絕對不能馬虎。使用這種卸妝潔面紙巾可比一般卸妝液便捷,且功效亦不相上下,即使防水的化妝品都可輕易卸下。一包紙巾能替代1到2瓶的卸妝液使用。
化妝水乳液紙巾
B. 正確的西餐就餐方式以及就餐順序
西方用餐,人們一是講究吃飽,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圍。為在初次吃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熟悉一下西餐禮儀是非常必要的。
一.用餐場合及注意事項
當被邀請參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雞尾酒會或茶會,通常只有兩種,一種是正式的,一種是隨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檔餐廳,男士要穿著整潔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裝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裝,男士必須打領帶。
下面介紹幾種最具代表性的場合及注意事項:
1.自助餐
自助餐(也是招待會上常見的一種)可以是早餐、中餐、晚餐,甚至是茶點,有冷盤也有熱菜,連同餐具放在菜桌上,供客人用。一般在室內或院子、花園里舉行,來宴請不同人數的賓客。如果場地太小或是沒有服務人員,招待比較多的客人,自助餐就是最好的選擇。
自助餐開始的時候,應該排隊等候取用食品。取食物前,自己先拿一個放食物用的盤子。要堅持「少吃多跑」的原則,不要一次拿得太多吃不完,可以多拿幾次。用完餐後,再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不允許「吃不了兜著走」。如果在飯店裡吃自助餐,一般是按就餐的人數計價,有些還規定就餐的時間長度,而且要求必須吃完,如果沒有吃完的話,需要自己掏腰包「買」你沒吃完的東西。
自助餐有兩種類型,坐式並且享受部分服務的是最美妙的。它將優雅的環境和輕松的氣氛熔於一體,這樣的聚會需要一定的服務,除非它小得女主人可以應付得過來,同時也需要足夠的空間容納餐桌。另一種是不需要餐桌的,也沒有服務或者很少,客人們自娛自樂,可以自帶碟子、銀具和餐巾到一個自己覺得最舒適的地方,而且隨時可以討論問題。
自助餐,除了解決由於額外服務產生的問題,也解決了女主人安排桌位的問題。當客人們自由選擇地點時,先後次序和是否適合滿意等並不是主人的責任。往往提供了很多種菜餚,客人有足夠的選擇餘地,主人也不必擔心菜單是否符合他們的胃口。
2.雞尾酒會
雞尾酒會的形式活潑、簡便,便於人們交談。招待品以酒水為重,略備一些小食品,如點心、麵包、香腸等,放在桌子、茶幾上或者由服務生拿著托盤,把飲料和點心端給客人,客人可以隨意走動。舉辦的時間一般是下午5點到晚上7點。近年來,國際上各種大型活動前後往往都要舉辦雞尾酒會。
這種場合下,最好手裡拿一張餐巾,以便隨時擦手。用左手拿著杯子,好隨時准備伸出右手和別人握手。吃完後不要忘了用紙巾擦嘴、擦手。用完了的紙巾丟到指定位置。
3.晚宴
晚宴分為隆重的晚宴和便宴兩種。
西方的習慣,隆重的晚宴也就是正式宴會,基本上都安排在晚上8點以後舉行,中國一般在晚上6點至7點開始。舉行這種宴會,說明主人對宴會的主題很重視,或為了某項慶祝活動等。正式晚宴一般要排好座次,並在請柬上註明對著裝的要求。其間有祝詞或祝酒,有時安排席間音樂,由小型樂隊現場演奏。
便宴是一種簡便的宴請形式。這種宴會氣氛親切友好,適用於親朋好友之間,有的在家裡舉行。服裝、席位、餐具、布置等不必太講究,但仍然有別於一般家庭晚餐。
西方的習慣,晚宴一般邀請夫婦同時出席。如果你受到邀請,要仔細閱讀你的邀請函,上面會說明是一個人還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攜帶伴侶。在回復邀請時,你最好能告訴主人他們的名字。
4.其他注意事項
西餐的一個特點就是餐具多:各種大小杯子、盤子、銀器具等。
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湯匙也放在食盤右邊。食盤上方放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檳酒杯、啤酒杯(水杯)。餐巾疊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盤里。麵包盤放在左手,上面的黃油刀橫擺在盤里,刀刃一面要向著自已。正餐的刀叉數目要和菜的道數相等,按上菜順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內,用餐時按順序由外向中間排著用,依次是吃開胃菜用的、吃魚用的、吃肉用的 比較正式的餐會中,餐巾是布做的。高檔的餐廳餐巾往往疊得很漂亮,有的還繫上小緞帶。注意,別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臉。
小瓶裝鹽和胡椒,可以在每一套餐具中間的前面放一份,可以每兩套餐具之間放一個甚至只在餐桌的中心位置放一個,這樣就可以共用一套小瓶了。
餐具都擺齊以後,不要忘了餐桌的裝飾物,例如蠟燭台或用你的茶壺做個小花瓶等,都可以增添浪漫的氣氛。
招待客人時不要把熱水放在玻璃杯里,這樣既不科學,又不安全,因為玻璃杯容易燙手。所以,熱水、熱茶等,應該放在瓷杯里,玻璃杯是用來裝冰塊或是冷水的。
西方喝茶的方式和中國也不一樣。中國喝茶方法一般都是把茶葉直接放在茶杯里用開水沖著喝,茶葉仍在杯子里。西方是用袋泡茶或把茶葉先放在茶壺里泡,然後把茶水倒出來喝,茶杯里不留茶葉。
就坐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蹺腿,和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女主人拿起餐巾時(沒女主人就看男主人),表示開始用餐,把餐巾鋪在雙腿上,如果餐巾很大就對折放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
在正規的晚餐,要等女賓放好餐巾後,男士再放餐巾。最好用雙手打開餐巾,切忌來回抖動地打開餐巾。不要將餐巾別在領口上、皮帶上或夾在襯衣的領口。用餐的時候,頭要保持一定高度,不能太低,不能過多地移動頭。
就餐期間,如果暫時離開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萬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則就意味著你不想再吃,讓服務員不再給你上菜。
很多主人並不願意客人在家裡吸煙。如果你想吸煙,可以在上甜點之後,並得到男主人或女主人的允許,去指定的地方吸煙。不要坐在用餐的座位上,讓身邊的客人和你一同享受「仙境」。
二.西餐餐桌禮儀
餐桌上必須要注意的是:
1.西餐點菜及上菜順序
西餐菜單上有四或五大分類,其分別是開胃菜、湯、沙拉、海鮮、肉類、點心等。
應先決定主菜。主菜如果是魚,開胃菜就選擇肉類,在口味上就比較富有變化。除了食量特別大的外,其實不必從菜單上的單品菜內配出全餐,只要開胃菜和主菜各一道,再加一份甜點就夠了。可以不要湯,或者省去開胃菜,這也是很理想的組合(但在義大利菜中,義大利面被看成是湯,所以原則上這兩道菜不一起點)。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
1)頭盤。西餐的第一道菜是頭盤,也稱為開胃品。開胃品的內容一般有冷頭盤和熱頭盤之分,常見的品種有魚子醬、鵝肝醬、熏鮭魚、雞尾杯、奶油雞酥盒、焗蝸牛等。因為是要開胃,所以開胃菜一般都有特色風味,味道以咸和酸為主,而且數量少,質量較高。
2)湯。和中餐不同的是,西餐的第二道菜就是湯。西餐的湯大致可分為清湯、奶油湯、蔬菜湯和冷湯等4類。品種有牛尾清湯、各式奶油湯、海鮮湯、美式蛤蜊湯、意式蔬菜湯、俄式羅宋湯、法式焗蔥頭湯。冷湯的品種較少,有德式冷湯、俄式冷湯等。
3)副菜。魚類菜餚一般作為西餐的第三道菜,也稱為副菜。品種包括各種淡、海水魚類、貝類及軟體動物類。通常水產類菜餚與蛋類、麵包類、酥盒菜餚品都稱為副菜。因為魚類等菜餚的肉質鮮嫩,比較容易消化,所以放在肉類菜餚的前面,叫法上也和肉類菜餚主菜有區別。西餐吃魚菜餚講究使用專用的調味汁,品種有韃靼汁、荷蘭汁、酒店汁、白奶油汁、大主教汁、美國汁和水手魚汁等。
4)主菜。肉、禽類菜餚是西餐的第四道菜,也稱為主菜。肉類菜餚的原料取自牛、羊、豬、小牛仔等各個部位的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牛排按其部位又可分為沙朗牛排(也稱西冷牛排)、菲利牛排、「T」骨型牛排、薄牛排等。其烹調方法常用烤、煎、鐵扒等。肉類菜餚配用的調味汁主要有西班牙汁、濃燒汁精、蘑菇汁、白尼斯汁等。
禽類菜餚的原料取自雞、鴨、鵝,通常將兔肉和鹿肉等野味也歸入禽類菜餚。禽類菜餚品種最多的是雞,有山雞、火雞、竹雞,可煮、炸、烤、燜,主要的調味汁有黃肉汁、咖喱汁、奶油汁等。
5)蔬菜類菜餚。蔬菜類菜餚可以安排在肉類菜餚之後,也可以和肉類菜餚同時上桌,所以可以算為一道菜,或稱為一種配菜。蔬菜類菜餚在西餐中稱為沙拉。和主菜同時服務的沙拉,稱為生蔬菜沙拉,一般用生菜、西紅柿、黃瓜、蘆筍等製作。沙拉的主要調味汁有醋油汁、法國汁、干島汁、乳酪沙拉汁等。
沙拉除了蔬菜之外,還有一類是用魚、肉、蛋類製作的,這類沙拉一般不加味汁,在進餐順序上可以作為頭盤。
還有一些蔬菜是熟的,如花椰菜、煮菠菜、炸土豆條。熟食的蔬菜通常和主菜的肉食類菜餚一同擺放在餐盤中上桌,稱為配菜。
6)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後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從真正意義上講,它包括所有主菜後的食物,如布丁、煎餅、冰淇淋、乳酪、水果等。 7)咖啡、茶。西餐的最後一道是上飲料,咖啡或茶。喝咖啡一般要加糖和淡奶油。茶一般要加香桃片和糖。
2.位次問題
即使來賓中有地位、身份、年紀高於主賓的,在排定位次時,仍要請緊靠主人就坐。男主人坐主位,右手是第一重要客人的夫人,左手是第二重要客人的夫人,女主人坐在男主人的對面。她的兩邊是最重要的第一、第二位男客人。現在,如果不是非常正規的午餐或晚餐,這樣一男一女的間隔坐法就顯得不重要了。
3.刀叉的使用
使用刀叉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塊,用叉子往嘴裡送。用刀的時候,刀刃不可以朝外。進餐中途需要休息時,可以放下刀叉並擺成「八」字形狀擺在盤子中央,表示沒吃完,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排放在盤中,表示已經吃完了,可以將這道菜或盤子拿走。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不用放下來,但不要揮舞。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拿叉,但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要拿著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任何時候,都不要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4.餐桌上的注意事項。不要在餐桌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大忌。取食時,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請別人傳遞,不要站起來。每次送到嘴裡的食物別太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就餐時不可以狼吞虎咽。對自己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一點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不應在進餐中途退席。確實需要離開,要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果不需要,可以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進餐過程中,不要解開紐扣或當眾脫衣。如果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以把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但不可以把外套或隨身攜帶的東西放到餐台上。
三.西餐的吃法
西餐的具體吃法,和中餐有很大區別。
1.吃麵包和黃油時,通常是小圓麵包和包條
自己拿麵包和黃油,然後用手把麵包掰成幾小塊,抹一塊,吃一塊。
吃三明治,小的三明治和烤麵包是用手拿著吃的,大點的吃前先切開。配鹵汁吃的熱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
2.吃肉類
西方人吃肉(指的是羊排、牛排、豬排等)一般都是大塊的。吃的時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塊,大小剛好是一口。吃一塊,切一塊,不要一下子全切了,也千萬不要用叉子把整塊肉夾到嘴邊,邊咬、邊咀嚼、邊吞咽。
吃牛肉(牛排)的場合,由於可以按自己愛好決定生熟的程度,預定時,服務員或主人會問你生熟的程度。
吃有骨頭的肉,比如吃雞的時候,不要直接「動手」,要用叉子把整片肉固定(可以把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入,把肉切開,邊切邊吃。如果是骨頭很小時,可以用叉子把它放進嘴裡,在嘴裡把肉和骨頭分開後,再用餐巾蓋住嘴,把它吐到叉子上然後放到碟子里。不過需要直接「動手」的肉,洗手水往往會和肉同時端上來。一定要時常用餐巾擦手和嘴。
吃魚時不要把魚翻身,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剔掉魚骨後再吃下層。
3.吃沙拉
西餐中,沙拉往往出現在這樣的場合里:作為主菜的配菜,比如說蔬菜沙拉,這是常見的;作為間隔菜,比如在主菜和甜點之間;作為第一道菜,比如說雞肉沙拉。
如果沙拉是一大盤端上來就使用沙拉叉。如果和主菜放在一起則要使用主菜叉來吃。
如果沙拉是間隔菜,通常要和乳酪、炸玉米片等一起食用。先取一兩片麵包放在你的沙拉盤上,再取兩三片玉米片。乳酪和沙拉要用叉子吃,而玉米片可以用手拿著吃。
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醬,可以先把沙拉醬澆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這部分後再加醬。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葉部分,這樣澆汁就容易了。
沙拉習慣的吃法應該是:將大片的生菜葉用叉子切成小塊,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並用。一次只切一塊,吃完再切。
4.喝湯
5.蚝和文蛤
吃蚝和文蛤用左手捏著殼,右手用蚝叉取出蚝肉,蘸調味料用蚝叉吃。小蝦和螃蟹的混合物也可以單獨蘸調味料,用蚝叉吃。
6.義大利面
吃義大利面,要用叉子慢慢地捲起面條,每次卷四五根最方便。也可以用調羹和叉子一起吃,調羹可以幫助叉子控制滑溜溜的面條。不能直接用嘴吸,不然容易把汁濺得到處都是。
7.水果
在許多國家,把水果作為甜點或隨甜點一起送上。通常是許多水果混合在一起,做成水果沙拉,或做成水果拼盤。 吃水果關鍵是怎樣去掉果核。不能拿著整個去咬。有刀叉的情況下,應小心地使用,用刀切成四瓣再去皮核,用叉子叉著吃。要注意別把汁濺出來。沒有刀或叉時,可以用你的兩個手指把果核從嘴裡輕輕拿出,放在果盤的邊上。把果核直接從嘴裡吐出來,是非常失禮的。
8.西式快餐和小吃
漢堡包和熱狗是用手拿著吃,但一定要用餐巾紙墊住,讓醬汁流到餐巾上,而不是流到你的手或衣服上。為防止萬一,可以一隻手拿餐巾墊住,另一隻手准備一兩張餐巾備用。
比薩餅可以用手拿著餅塊,把外邊轉向里,防止上面的餡掉出來。但一般晚宴的餐桌上看不到比薩餅的。
玉米薄餅是一種普遍的用手拿著吃的食物。可以蘸上如甜豆或蕃茄醬等混合醬後吃。
油煎食品和薯片,可以用手拿著吃,也可以用叉子吃。如果在戶外,當然可以用手拿著吃了。
女士還要注意,吃東西的時候,每次都要少放一些到嘴裡。小口嚼,製造噪音和弄壞唇膏。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臟了,可以請服務員端洗手水來。
四.五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1.碰到主人做感恩怎麼辦?
有的主人會在進餐前感恩禱告,或坐或立,來賓都應和主人一樣。感恩禱告前,不要吃喝任何東西,安靜地低著頭。直到禱告結束,再把餐巾放在膝上,開始用餐。
2.塞牙或異物入口時
如果你的牙縫里塞了蔬菜葉子或沙粒式的東西,不要在餐桌上用牙簽剔,可以喝口水試試看;如果不行,就去洗手間,這樣你就可以用力地漱口,也可以用牙簽。
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食物或異物入口時,必須注意不要引起一起吃飯的人的不快,但也不必勉強把不好的東西吃下去。可以用餐巾蓋住嘴,趕緊吐到餐巾上,讓服務員換塊新的餐巾。如果食物中有石子等異物時,可用拇指和食指取出來,放在盤子的一旁。
即使有隻蟲子從你的沙拉里神氣活現地爬出來(這是鍛煉你的勇氣和風度的最佳時刻),也要心平氣和地要求換掉,只要和主人或服務員使個眼色就行,不要大吵大鬧、鬼哭神嚎,讓所有人都知道以至於都不敢吃了。
3.吃了蒜或洋蔥後怎麼辦?
吃飯的時候吃了蒜或蔥,不管是在家裡、辦公室還是聚會,都不會太受歡迎。我們介紹幾種解決的方法:
一是用漱口水;
二是嚼口香糖;
三是用一片檸檬擦拭口腔內部和舌頭;
四是嚼幾片茶葉或是咖啡豆。
4.在餐桌上弄灑了東西怎麼辦?
如果在餐桌上潑灑了東西,而且灑了很多的情況下,做主人的要叫服務員來清理你弄臟的地方,萬一不能清除干凈,他會給你再鋪上一塊新的餐巾,把臟東西蓋住,然後再上下一道菜。如果在家裡,只要用清潔用品清除就行了。
如果你的座位弄上了大量的污漬,就向主人再要一塊餐巾蓋在弄臟的地方,同時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道歉。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弄壞了主人的任何東西,你應安排把弄壞的東西收在一起,並且清除干凈或修好它們,在主人方便的時候再送回去。
5.刀叉掉到地上怎麼辦?
用餐的時候,刀叉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彎腰下去撿,不僅姿勢不雅觀,影響身邊的人,也會弄臟手。可以示意服務生來處理並你更換新的餐具。
五.怎樣得體地告辭?
正餐之後的酒會告辭時間按常識而定,如果酒會不是在周末舉行,那就意味著告辭時間應在晚間十一時至午夜之間。如果在周末,就可以更晚一些。告辭應不宜過早或過遲。
各種(除了最大型的)酒會上,離開前都要向女主人當面致謝,這是禮貌。致謝時,該說的事交代完就可離開,不要說個不停,這樣對方既無法做他自己的事也不能招呼別人。如果你因故必須早點告辭,致謝時不要太引人注目,以免讓其他客人認為他們也該走了。
如果是主賓,就要先於其他客人向主人告辭。一般來說,主賓應在用完點心後的20分鍾到40分鍾之間相機告辭。一般客人不要先於主賓告辭,否則是對主人和主賓的不敬。如果確實有事需要先走,也要誠懇地說明情況。
出席雞尾酒會的客人應按請帖上寫明的時間起身告辭。如果接到的是口頭邀請(可能沒說明時間),應該認為酒會進行兩個小時。如果有一位客人遲遲不走,而女主人又另有晚餐之約,那她就應該婉轉說明。她可以友好地說:「我得跟您分手了,因為我不得不……」
另外,參加了一次雞尾酒會或非正式的正餐、酒會之後,寫信或是通打個電話表示謝意,都是非常得體的。如果過不了多久又要見面的話,也可以面謝。
C. 西餐時餐巾紙該放哪個地方
一般經常放在膝上,在重禮節場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時的輕松場合還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個餐巾角正對胸前,並用碗碟壓住。
餐巾紙有干餐巾紙和濕餐巾紙之分,而平時常用的是干餐巾紙,已用來代替手帕或毛巾,名稱也是多種多樣,如手帕紙、面巾紙、餐巾紙、擦手紙、香巾紙、紙巾等。它們都是以皺紋紙為原料製成,包裝也各異,有袋裝、盒裝、筒裝、卷裝等。
餐巾是宴會酒席上的一種專用保潔方巾。據說在15、16世紀時的英國,因為還沒有剃刀,男人們都留著大鬍子。在當時還沒有刀叉的情況下,手抓肉食時很容易把鬍子弄得全是油膩,他們便址起衣襟往嘴上擦。於是,家庭主婦就在男人的脖子上掛塊布巾,這是餐巾由來的一種說法。由於這種大塊的餐巾使用時顯得過於累贅,英國倫敦有一名裁縫想出了一種新主意,將餐巾裁成一塊塊的小方塊,使用時挺方便,從而逐漸形成了現在宴席上用的餐巾.
D. 西餐用餐時女士應該把紙巾放在什麼位置上
應該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西餐就餐禮儀:
1、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了。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 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4)義大利面餐紙怎麼放擴展閱讀:
就西方各國而言,由於歐洲各國的地理位置都比較近,在歷史上又曾出現過多次民族大遷移,其文化早已相互滲透融合,彼此有了很多共同之處。
再者,西方各國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它們都是基督教的主要分支,因此在飲食禁忌和用餐習俗上也大體相同。至於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其文化也是和歐洲文化一脈相承的。
因此,不管西方人是否有明確的「西餐」概念,中國人民和其他東方人都對這部分大體相同,而又與東方飲食迥然不同的西方飲食文化統稱為「西餐」。
E. 義大利面怎麼做
義大利面怎麼做
義大利面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它的製作方法有多種,下面我給大家帶來義大利面的做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義大利面的做法
原料 :番茄1~2個切塊、雞蛋2個打散、義大利面、蔥花姜絲、黑胡椒粉適量、洋蔥半個切絲。
做法:
1.煮鍋熱開水,加點鹽,下面;
2.炒鍋熱油,先炒雞蛋,炒熟盛出備用;
3.鍋內用炒雞蛋剩餘的油加洋蔥、姜絲爆香,加入番茄和少許水炒至軟爛,再加入剛才炒好的雞蛋;
4.灑上蔥花、胡椒粉、鹽炒勻即可,關火;
5.把下好的面撈到炒鍋里,跟炒好的菜拌勻,出鍋裝盤。
家常義大利面簡單製作方法
【所屬菜系】 :義大利餐 麵包甜點
【原料】 :西紅柿3個(其中1個炸成醬)、洋蔥半個、黃油10克、羅勒(可以不放)、黑胡椒、鹽、義大利面、火腿、青椒
【做法】:
1、在鍋中用溫火融化黃油後,開大火,放入洋蔥碎,炒出香味後,倒入西紅柿丁翻炒。
2、出湯後加入羅勒、黑胡椒、鹽、,不停攪拌,大火將湯收干成醬。
3、鍋中倒入清水加熱,待水開後放入少許鹽,再按義大利麵包裝袋上的提示時間煮熟,過一下冷水,控干水份,在面中倒入少許食用油攪拌,以免沾粘。
4、起鍋,倒入少許油,待油七分熱的時候,放入香菇、火腿和青椒炒出香味後,倒入剛才炒好的西紅柿醬和義大利面,在鍋中攪拌翻炒均勻,面也就好啦。
義大利面最簡單的做法
【材料】 :義大利面一把、培根(可用肉末代替)、洋蔥、 大蒜、西紅柿、番茄醬、 黑胡椒乳酪粉。
【做法】:
1.先煮麵條:鍋中的水燒開後加入一勺鹽、一勺橄欖油下入一小把量的義大利面不要著急用筷子攪拌讓面條自然的散落 待面條根部軟化後用筷子輕輕翻轉幾下即可,加蓋子煮8分鍾
2.待面條大約7-8成熟的時候 撈出用涼水沖一下讓其冷卻也可以放進冰水中 劃散之後瀝干水分淋入適量的橄欖油用筷子拌勻備用
我們可以利用煮麵的時間來做醬汁
3.鍋中加入一勺量的橄欖油將洋蔥和大蒜切碎下油鍋爆香 用中火慢慢炒至洋蔥開始變色然後放入切好的培根或者是肉末
4.炒至培根出油後加入切成小塊的西紅柿加入適量的鹽白糖調味炒至西紅柿變軟加入3-4勺量的番茄醬 加入半小碗水小火慢慢煮開
直到湯色變紅西紅柿軟爛後 再次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白糖 適量黑胡椒鹽調味即可。
義大利面菜系構成
面團
食用面團最初出現時的製造方法是將麵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後覆蓋在食物上,放入焗爐內烹煮食用。其後,人們想到將面團切成小塊狀或條棒狀的細長面條,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將面條風干儲存的做法。
除了原味面條外,其他色彩繽紛的面條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紅花面、黑墨魚面及蛋黃面等。
義大利南部的人喜愛食用干意粉,而新鮮意粉則在北部較為流行。一般來說,意粉多用作頭菜,海鮮意粉配以白酒,而醬料濃的則配紅酒。
醬料
正宗的原料是義大利面具有上好口感的重要條件。除此之外,拌義大利面的.醬也是比較重要的。
義大利面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番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青醬(Pesto Sauce),和黑醬(Squid-Ink Sauce)。
紅醬是主要以番茄為主製成的醬汁,目前是見得最多的。
青醬以羅勒、松子粒、橄欖油等製成的醬汁,其口味較為特殊與濃郁。
白醬以無鹽奶油為主製成的醬汁,主要用於焗面、千層面及海鮮類的義大利面。
黑醬是以墨魚汁所製成的醬汁,其主要佐於墨魚等海鮮義大利面。
而義大利面用的麵粉和我們中國做面用的麵粉不同,它用的是一種「硬杜林小麥」,所以久煮不糊,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F. 正規義大利面的做法 需要什麼材料 我怎麼記得要薯片和那種包裹紙然後放烤箱裡面呢
你是說做出義大利面嗎?還是煮出義大利面?
如果是做出的話,你把麵粉放上木板(必須是溫度較高的面板上,比如鐵板就不好),把雞蛋打在麵粉中間然後揉出一團面。把面滾平然後捲起來,再橫向切按需要的寬度切割。
如果煮食的話,只是單純的放入加鹽的水裡煮到8分熟,然後丟到醬裏煮到9分。如果你是在超市買的義大利面,每種面煮食時間都不一樣,所以最好還是用口感堅定熟度,不要用分鍾。
也有用土豆做出的義大利面團比如gnocchi就是,但不會放入烤箱。
放入烤箱的通常是lasagne或通心粉。lasagne是麵皮的那種。
其實你說正規的做法,我很難想像義大利人會放薯片放入義大利面。也許美國人,會把弄碎的薯片或麥片撒在通心粉上放入烤箱,讓吃的口感更脆一點。但我不認為義大利人會這樣做。
G. 關於食用義大利面的餐桌禮儀.
西餐入座,服務生上的是冰的檸檬水。檸檬水是可以喚醒口腔味覺的。點菜的話一般是冷盤、湯、主食、甜點。點完這些可以點些酒水。比方說你吃海鮮意麵可以點一杯白葡萄酒就很不錯(白葡萄酒是冰的)。餐巾鋪開直接放在大腿上,一般男士喝湯時會把餐巾圍在衣領上,以免湯濺到衣服上,但是女士不這么用,不太雅觀。左手邊的小碟子是麵包盤,你點完菜後服務生一般會上麵包,小碟子上的小刀是黃油刀,用來抹黃油在麵包上的。吃義大利面配的餐具是正餐叉和正餐勺,右手叉、左手勺。義大利面分很多種,有圓面、寬面、空心粉、螺旋面、貝殼面、蝴蝶結面等等。比方說吃圓面時,左手勺頂著右手叉把面捲起來吃。或者直接用正餐叉直接吃也可以,吃到剩下的無法用叉再用勺吃,可以藉助叉把意麵撥到勺子裡面吃。海鮮意麵里的貝殼可以用勺壓住貝殼,用叉把肉直接取出來就可以了,殼可以撥到深口盤旁邊,等意麵吃完再把殼撥回盤里。
點的菜如果口味不錯、可以吃完的話最好要吃完。如果點的菜吃了以後才發現口味不適合,一定要說明,否則視為不禮貌。希望這些回答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