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有個跳華爾茲門冠軍叫什麼

義大利有個跳華爾茲門冠軍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28 17:34:05

㈠ 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很有名氣的外國小提琴演奏家(男),他演奏的應該是跳華爾茲的《圓舞曲》吧

安德魯.瑞歐在都柏林的一次演奏會上,當場邀請一位觀眾席上的小提琴演奏家上台合奏瑪瑞諾圓舞曲。小提琴家名字叫約翰.希漢JOHN.SHEAHAN,白發白須比瑞歐更帥。然後又合奏愛爾蘭名曲愛爾蘭洗衣婦。我打算最近把這二段視頻發到「看一看」或者票圈。全場HI到狂熱。

㈡ 世界各國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什麼

世界各地舞蹈文化數不勝數,包羅萬象,以下舉例明顯特色舞蹈加以說明:

1、中國民族舞

民族舞泛指產生並流傳於民間、受民俗文化制約、即興表演但風格相對穩定、以自娛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區、國家、民族的民間舞蹈,由於受生存環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因素影響,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齡性別等生理條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風格上有千秋。

2、德國波爾卡

在Beatlemania之前,有十九世紀的波爾卡馬尼亞。不同尋常的是,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人,一個名叫安娜·拉扎科娃(Anna Slezakova)的年輕女子,她的一首民歌被錄制並由當地音樂老師傳播。舞蹈通過報紙推廣,很快歐洲和美國的舞廳都瘋了。從芬蘭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工廠2/4現在很受歡迎。

3、奧地利華爾茲

華爾茲(Waltz),又稱圓舞,一種自娛舞蹈形式,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強的自娛舞形式。這倒是一語道破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後,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

4、瑞典Hambo

起源於古老的波爾斯卡舞蹈,漢堡,充滿精緻的步伐和轉折,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起飛。瑞典每年都會在Hlsingehambon的Hrga村慶祝漢堡。這個「世界」錦標賽總是由瑞典人贏得,但由於缺乏參賽者,不得不在2011年取消。也許是時候漢堡得到了一些惡魔般的新曲調。

5、南非Gumboot

「穿上你的舞鞋」意味著戴上一雙雨靴會發生什麼Gumboot Dance起源於南非的黃金礦工:禁止他們在靴子里跳舞以進行娛樂,有效地將它們用作打擊樂器(以及取鞋)。據說舞步本身就是模仿那些會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悲慘的老闆。

6、夏威夷草裙舞

草裙舞,又名「呼拉舞」,是一種注重手腳和腰部動作的舞曲。草裙舞是夏威夷最有代表性的活動了,它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一個舞者可以表演,一隊舞者也能表演。如今的夏威夷人,正是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然而,夏威夷人並非將其視為一項單純的娛樂,一段草裙舞可能是在追憶歷史、講述傳說、向神靈祈福或者贊頌當地的一位偉大首領。

7、西班牙弗拉門戈

他們說痛苦會讓你疲憊不堪,這對於弗拉門戈來說肯定是正確的,這肯定是感覺難以想像的最美麗表達。正確地表演,這種舞蹈非常棘手,根據復雜的規則,所有的球迷都在翩翩起舞,有節奏的腳印。並且不要忘記在整個訴訟過程中保持自豪的感覺。你也可以拋棄那些響板,哪些東西是給遊客的。

8、阿爾及利亞肚皮舞

如果肚皮舞有一種略顯俗氣或尖銳的聲譽,那麼這至少與其可能的根源有某種關系。阿爾及利亞人OuledNal人的女性以其色彩繽紛的服裝和華麗的裝飾而聞名:當這些游牧的柏柏爾部落陷入困境時,女性將不得不離開去城鎮找工作,成為最初的「肚皮舞者」。

9、巴西桑巴

一個充滿狂歡節服裝的笑嘻嘻的女人,雙臂高舉,臀部從一邊踢到另一邊,是一個標志性的巴西形象。可以安全地假設她正在轉向桑巴舞,舞蹈和音樂類型與巴西身份不可分割。

10、阿根廷探戈

探戈的發展與它出生的首都城市,蒙得維的亞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一樣多。自二十世紀初以來,更多的斷續舞廳版本已經出現,而Gotan項目和Bajofondo Tango俱樂部等團體則是電鍍探戈舞中的主導燈。然而,沒有什麼比阿根廷和烏拉圭探戈的勇敢和悶熱的性感更好,它看到了一個全面的國內和「親吻和化妝」的位置成為一個舞蹈。

11、義大利芭蕾舞

芭蕾舞是一種特殊的舞蹈,這種舞蹈起源於義大利,它又在俄國和法國發展起來。芭蕾舞是世界上最最復雜的舞蹈之一,有很多雜技動作,需要精心編排的音樂或聲樂。

12、美國街舞

街舞(Street Dance)是起源於美國,基於不同的街頭文化或音樂風格而產生的多個不同種類的舞蹈的統稱,最早的街舞舞種為Locking,起源於20世紀六十年代。

動作是由各種走、跑、跳組合而成,並通過頭、頸、肩、上肢、軀乾等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擺振、波浪形扭動等連貫組合而成的,各個動作都有其特定的健身效果,既注意了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了組成各環節各部分獨立運動。

㈢ 華爾茲怎麼跳的

在土豆網有很多
例如: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JQ8MnVt3bo/

華爾茲 Waltz

節拍:3/4

節奏:每小節有1、2、3拍。第一拍為重音。第二、三拍為弱音。

速度:每分鍾28-30小節。

風格:動作如流水般順暢、象雲霞般光輝。瀟灑自如、典雅大方。波浪起伏接連不斷的瀟灑旋轉。享有"舞中皇後"的美稱。

作用:華爾茲具有一切舞蹈的所具備的作用。人們都一致認同華爾茲是交際舞中之王,高貴典雅,在交際埸合中以舞交流而跳不好「舞王」,不會被異性所關注的。讓人神魂顛倒,唯有漂亮流暢的華爾茲!

華爾茲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是一種3拍子的舞蹈。它原是歐洲的一種土風舞,其中一部分傳到英國,經整理規范成了英國華爾茲,即華爾茲,也就是我們慣稱的慢三;另一部分傳到歐洲中部,仍然保持土風舞熱烈、純朴的風格,經整理規范了維也納華爾茲,即我們常說的維也納華爾茲。

華爾茲擺盪的技巧

擺盪的動作與轉身動作是不能分開的,兩者之間並存的是一種引擎與輪胎的關系,沒有轉身動作,擺盪的動作將顯得 硬而不平衡,擺盪的完成表象, 要藉著身轉動作經過身體中心以及腿部、臀部的運動,還有肩膀與手臂的擺轉來達成時間運動的技巧,來完成輕盈且優雅而具有動力型態舞姿。

舞者的思考邏輯會以為上身不動就是好的現象,但肢體是自由的,舞伴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更是不能受到束縛,身轉動作能使得肢體肌肉能產生鬆弛的作用,所以擺盪之前必須作好身轉動作的准備工作;雙膝松曲,自腿部以上將身體稍向前撐,雙肩放鬆平放,背腰稍微撐緊,身體重力置於雙掌。

開始移動後,舞步里所指的轉度,指的是雙足之間的轉度,並非指身體的轉度,此點必須特別注意,尤其是女士,幾乎只有前進與後退的動作,轉度則由男士全部來完成。

華爾茲是舞廳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為止生命力最強的自娛舞形式亦稱圓舞。「華爾茲」一詞最初來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滾動」、「旋轉」或「滑動」。這倒是一語破的地抓住了華爾茲舞動作的基本成分。

華爾茲一詞,據考證是大約在1780年前後出現的,而3拍子「蓬嚓嚓」節奏的圓舞則很早之前就流行於歐洲,特別是在德國巴伐利亞和奧地利維也納一帶的農民中;至於華爾茲類型的舞曲,則早在17世紀就演奏於哈普斯堡的皇家舞會上。
盡管華爾茲這種自娛舞蹈形式早已流行於農村,但它能夠成為城市民眾的舞蹈時尚,卻是有其社會變革和藝術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及其在歐洲各國的激烈影響、工業革命的興起以及工人階級的大規模出現等等,使人們對自娛性舞蹈風格的要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曾一度廣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謹的風格而被淘汰。身體輕松自然、風度飄逸灑脫的華爾茲一時間成了人們(特別是法國人)更能自得其樂的方式。
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出現都必然遭到保守勢力的白眼一樣,華爾茲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於種種目的的反對和阻礙。除了教會說它因男女持抱近、動作旋轉過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惡、不堪入目外,還有原來靠教授小步舞和其它宮廷舞為生的人們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華爾茲的簡單易學和自由舒暢的特點,吸引了廣大的舞者,常常只要在一旁觀看一會兒就能學會。這種舞無需像小步舞那樣,非掌握大量復雜的花樣才能登場。
在保守的英國,華爾茲甚至被不少人恨之入骨,懼之如虎。聽聽當時報界的漫罵,就可對此略知一二了:
「如今,老年貴婦們一陣風似的繞著房間翩翩起舞,而身披輕紗的女兒們卻在放浪的華爾茲樂聲中跳躍迴旋;年老的排成長隊,如潮似涌;年輕的無拘無束,四肢放鬆;她們跟著丈夫們快步如飛,不留下一點兒新娘之夜的神秘。我們痛心地看到,在上星期一的英國宮廷舞會上,那種叫作華爾茲的法國下流被第一次介紹進來了……看到這種四肢糾纏、身體緊靠的色情舞,看到英國婦女與眾不同的莊重、含蓄的優良傳統遭到如此嚴重的歪曲,真叫人夠受了……當這種誨淫的表演局限於妓女和淫婦的范圍內時,我們認為不值得大驚小怪,可現在,它被那受人尊重的社會階層中不肖之徒強加於上流社會,我們認為就有責任提醒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如此致人死命的瘟疫中去……我們相信,它不再為任何有道德的英國社會階層所容忍。凡是夜裡出去過的人,都不能不懷著不安的心情看到,我們的姐妹和妻子被陌生人抓住,遭到任意擁抱,圍著一個小小的房間慢跑的情景。」
然而,這種漫罵卻使得歐洲人更加熱衷於華爾茲。法國革命後的資產階級立即全面地接受了華爾茲。據統計,僅在18世紀末的巴黎,就下子涌現出了700多家舞廳。
1834年後,華爾茲傳到了美國。它在美國的第一個落腳點是波士頓,隨即傳到了紐約和費城,傳說它也曾使上流社會呆若木雞。但不久之後,到19世紀中葉,華爾茲就在美國的社交圈子裡紮下了根。
華爾茲舞的深得人心與其音樂的輕松流暢密不可分,兩位奧地利大作曲家弗朗茲.蘭納和約翰.斯特芬斯的貢獻是華爾茲舞蹈史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他們創造的威尼斯華爾茲舞蹈史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由他們創造的威尼斯華爾茲標准節奏是每分鍾55~60拍的快速度,,非常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美國人對華爾茲舞發展的貢獻在於波士頓舞與躊躇舞兩種華爾茲的變體。前者節奏徐緩,舞步修長,前後方向的動作較多;後者速度比較緩慢,3拍子才跳1步。
專家們認為,華爾茲舞對整個舞廳舞蹈的發展所作的貢獻中,最重要的是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這樣一個事實:唯有自然的身體動作才能持久。這使舞廳舞最後不再像19世紀那樣,非採用古典芭蕾中腳的五個位置不可了。

華爾茲起源於奧地利北部速度較快的農民舞,十七世紀末進入維也納皇宮成為宮舞,進而發展成為歷史最悠久的社交舞。華爾茲根據速度分化為快慢兩種之後,人們把快華爾茲稱為維也納華爾茲,而不冠以「維也納」三字的即慢華爾茲,它是由維也納華爾茲演變而來的。作為三步舞的華爾茲,其基本步法為一拍跳一步,每小節三拍跳三步,但也有一小節跳兩步或四步的特定舞步。

快慢兩種華爾茲都以旋轉為主,因而有「圓舞」之稱。華爾茲因速度慢,除多用旋轉外,還演變出多復雜多姿的舞步,其中有不少舞步在步法上與探戈、狐步舞和快步舞的同名舞步基本相同,只是節奏和風格不同。再加四大技巧在華爾茲中得到全面和充分的體現,所以它被列為學習國標舞的第一舞種。

華爾茲舞步在速度緩慢的三拍子舞曲中流暢地運行,因有明顯的升降動作而如一起一伏連綿不斷的波濤,加上輕柔靈巧的傾斜、擺盪、反身和旋轉動作以及各種優美的造型,使其具有既莊重典雅、舒展大方、又華麗多姿、飄逸欲仙的獨特風韻。它因此而享有「舞中之後」的美稱。

華爾茲速度雖慢,但技藝難度大,要先練好基本步,再學習各種變化步、花樣步以及組合和套路。

華爾茲的先驅是Boston,大約在1874年被一個很有影響的「Boston Club」從美國引入並傳入英格蘭。然而,僅在1922年後,華爾茲就像探戈一樣風靡一時。奇怪的是當時的男女舞伴是一個跟著一個跳舞的,一點也不像我們現在那樣。一戰後華爾茲立即成形了很多,1921年她的基本步伐就規定為:出腳,出腳,並腳。當1922年時Victor Sylvester 獲得了冠軍,當時英國華爾茲節目只包括了右轉、左轉、轉向(比現在初學者所學的還 少)。1926到1927年華爾茲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基本動作變成了:出腳,旁腳,並腳。

因此,很多變化步才成為可能, 皇家舞蹈教師(ISTD)已對這些步伐作了標准化, 規范化,現在其中的很多步伐仍在跳.

㈣ 足球藝術大師是誰

古今十大藝術足球大師

一、加林查 巴西(1933~1983)
加林查號稱「史上第一盤帶之魔」,而在他身披巴西黃衫的所有比賽中,他只輸過一場比賽—1966年世界盃上巴西1比3負於匈牙利。更令人驚奇的是,加林查是個不折不扣的餓殘疾人,因此,他取得的成就近乎於神話。1933年10月28日,距里約熱內盧50公里外的Pau Grande鎮上,誕生了一個男孩,家人給他取名叫曼努埃爾-弗朗西斯科-多斯-桑托斯,這是加林查的原名。「當曼努埃爾一降生,接生婆就發現他的腿是扭曲的,」羅伊-卡斯特羅的《加林查傳》中這樣記述道,「左腿向外撇,右腿則向內,他是個天生的畸形。」曼努埃爾長大後,曾做過一次腿部的矯正手術,不過他走路時姿勢仍搖擺起伏,加上他身形瘦小,看上去像一隻小鳥,便得到了「加林查」的綽號。1955年,22歲的加林查首次代表巴西國家隊參賽,其藝術生涯也隨之拉開帷幕。由於一條腿比另一條腿短6厘米,反而造就了加林查獨特的盤帶技術,對手也因此總是弄不清的下一步會做什麼動作,因為他的過人動作總是那麼匪夷所思。1958年,身為右邊鋒的加林查首奪世界盃,在5比2擊敗瑞典的決賽中,巴西一度0比1落後,但瓦瓦兩次破門反超比分,奠定了比賽基調。在瓦瓦這兩個關鍵進球背後,都有一個舞動的身影,兩個進球都由加林查助攻,而且過程如出一轍,都是由他在右路突破後衛,隨後傳中助瓦瓦破門。1962年智利世界盃,巴西失去了受傷的貝利,但仍笑到了最後,因為他們還有加林查。在淘汰賽3比1勝英格蘭、4比2勝智利的比賽中,加林查各進2球,尤其是面對東道主智利隊兇狠的殺傷性踢法,依然發揮出色。在決賽中,加林查和隊友一道3比1擊敗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捧起世界盃。1966年世界盃,巴西1比3負於匈牙利,這是加林查在國家隊的最後一戰,竟然也是他一生中身披巴西黃衫時的唯一一敗。在加林查的國腳生涯中,60場比賽52勝7平1負,打進12球,另外一個現象是,當加林查和貝利同時在場時,巴西從未輸過球。1983年1月20日,加林查在里約州去世,原因是酗酒造成的肝臟硬化,享年49歲。巴西政府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巴西利亞的一座體育場。在加林查的葬禮上,一款條幅這樣寫道:「他是個可愛的孩子,他愛和小鳥說話。」「盤帶之魔」的辭世,是藝術之花的首次凋零。

二、喬治.貝斯特 北愛爾蘭(1946~2005)
1946年5月,喬治-貝斯特出生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一個工人家庭,是六個孩子中的老大,在10個月大的時候,貝斯特就已經能夠蹣跚行走了,而14個月大的時候,居然就能盤帶一個球體向前邁進,這說明貝斯特在足球方面的藝術天賦是與生俱來的。17歲那年,貝斯特與曼聯隊簽約,開始了他的傳奇生涯。1965和1967年,貝斯特幫助曼聯奪取聯賽冠軍。1968年,他幫助曼聯成為了歷史上第一支奪取歐洲冠軍杯的英格蘭球隊,並在那一年當選英國足球先生和歐洲足球先生。在4比1擊敗本菲卡的決賽中,他散步般盤帶過對方門將,輕松將球送入大門。主教練巴斯比爵士說:「貝斯特是我見過的最具個人天才的球員,他擁有的過人方式比我見過的任何球員都多。」確實,貝斯特的盤帶天賦早已升華到了藝術范疇。英國媒體形容,貝斯特的雙腳就像扒手的手指一樣靈活,他能像鬥牛士戲弄公牛一樣戲耍那些後衛。天才似乎總與桀驁不遜、放盪不羈聯系在一起。貝斯特在球場上是偉大的,但在場外,他卻被女人、酒精等包圍。為了和女演員庫薩克約會,他居然錯過了球隊前往倫敦與切爾西比賽的火車,當時記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是貝斯特又和第幾個女人約會了,這個數字被誇張的形容為接近三位數。沒完沒了的午夜狂歡、酗酒在摧殘著貝斯特的足球天賦,他的墜落速度如此驚人。1972年5月,他第一次宣布退役,當時只有26歲。2005年11月25日,整個英國足球界都處於沉重悲痛中,之前生命狀態處於彌留之際的59歲的喬治•貝斯特終於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時刻,12月3日,盡管天空飄著細雨,但仍有數十萬人出現在貝爾法斯特街頭為喬治•貝斯特送行。他所留下的藝術經典令人不得不想再多看他一眼,那個讓球迷有愛有恨的喬治.貝斯特。

三、濟科 巴西(1953~ )
巴西有兩個貝利,一個是「黑珍珠」貝利,另一個是「白貝利」濟科。濟科除了膚色外,連身高都與貝利一模一樣。他的出現,使80年代缺乏革命性變革的世界足壇盪漾起春意。由他和蘇格拉底、法爾考、儒尼爾等人組成的1982年巴西隊,被公認為是80年代的最佳球隊。看濟科踢球絕對是一種享受,他技術出類拔萃,走位飄忽,視野開闊,突破能力非凡,進攻和射門意識極強;他足智多謀,可踢多個位置,攻守俱佳,臨場經驗豐富;他輕盈靈巧,左右開弓的射門腳法神鬼難測,尤其是香蕉球和凌空反彈球令人叫絕,從後場帶球砍瓜切菜般過人破門,與地面平行飛身橫掃破門,腳後跟挑球過人後破門,連續顛球後轉身破門……同濟科相比,很多球員的技術都顯得蒼白和幼稚。1986年第十三屆世界盃賽,33歲的濟科帶傷出陣為巴西作最後一搏。他竭盡了全力,但由於常年在綠茵場上拼搏,傷痛遍身,他的技術已不如以往。主教練桑塔納一直想讓濟科打主力,但濟科最了解自己,他舊傷未好,心有餘而力不足,難擔重任。在與法國隊爭奪半決賽權的比賽中,濟科幾乎是臨危受命,帶傷上陣。在比賽即將結束時,兩隊的比分是1∶1,這時巴西隊獲得了罰點球的機會,只要踢進就可以進入決賽。隊友們把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他們敬重的濟科。似乎命運偏偏與濟科作對,就是不讓他奪得世界盃冠軍,他沒有踢進這個點球。雙方加時賽各無建樹,最後點球決勝負,"世界最強"的巴西隊以4∶5再次慘遭淘汰。這一個點球成了他終生揮之不去的陰影。 1989年3月28日,濟科在義大利烏迪內斯隊舉行了告別賽,正式引退。「第一眼看見濟科,我就意識到這是個曠世奇才。他憑直覺踢球,控球精準,有一種動力驅使他前進。他是個100%的足球藝術家。」桑塔納的評價是對濟科一生的註解。

四、普拉蒂尼 法國(1955~ )
米歇爾-普拉蒂尼出生在法國洛林的一個普通人家。普拉蒂尼的足球生涯比大多數球星要平坦得多,年少時他就在南錫少年隊里接受了正規和系統的訓練,身體素質和球技都有了長足的進步。17歲時普拉蒂尼升入南錫一隊,成為隊里最年輕的職業球員。很快,普拉蒂尼成長為一個球星,他身兼進攻組織者和射手兩大重任,最令人稱絕的是他的任意球,他獨一無二的閱讀比賽的能力和出眾的技術很快征服了這個當時的法國豪門,也征服了當時的整個法國。 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賽前,31歲的普拉蒂尼在媒體上出現的次數比任何一個球星都多,人們稱他為「神」為「王」,期待著他能有上乘表現。這屆世界盃賽上,法國隊先以1-0勝加拿大,接著以1-1平蘇聯,再以3-0勝匈牙利,進入復賽。雖然法國隊淘汰了上屆冠軍義大利隊而後面對巴西,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比賽中,普拉蒂尼在法國隊一球落後的情況下包抄射門扳平比分。最終點球大戰他鬼使神差第將球射飛,好在隊友表現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最終將強大的對手點殺出局。半決賽中法國狀態低迷,再次敗在了西德隊的腳下,最終以4-2戰勝比利時隊奪得第三名。普拉蒂尼的世界盃之旅也就此結束。 1987年5月17日,普拉蒂尼把參加當年義大利甲級聯賽的最後一場比賽作為結束自己足球生涯的告別演出。在他15年的足壇生涯中,普拉蒂尼共參賽649場,進球353個。法國足球界的權威巴特撰文稱贊他說:「他是屬於『大師』級的球員。他能夠創新,想方設法進球得分。雖然外表看起來貌不驚人,但他是一位綠茵場上的藝術家。」

五、加斯科因 英格蘭(1967~ )
難以想像以長傳沖吊為傳統的英格蘭會出足球藝術家,但那卻是實實在在的事情。保羅.加斯科因是英格蘭這么多年來唯一能配得上「藝術」兩字的人物。但加斯科因也總會讓你莫名其妙,因為你永遠搞不清楚,加斯科因究竟是一個思想成熟的足球藝術大師,還是一個喜歡搞惡作劇的孩子。毫不誇張地說,加扎是繼馬拉多納之後最富創造力的中場球員,雖然他的狀態不是很穩定,但是1990年世界盃,1996年歐洲杯時的加斯科因是無人可比的。別看他胖胖的身形,憨憨的模樣,但他在足球場上的妙傳,對比賽的控制的確無人能及。即使齊達內也比不上顛峰時期的加斯科因某個瞬間的才華。可惜的是,這位天才過於玩世不恭,他用太多的缺點掩蓋住了自己的才華,酗酒,惡作劇,人來瘋,打老婆,推搡裁判,怒對媒體......你有時候覺得他很可愛,有時候覺得他很可憐。不同的人生擁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追求演繹不同的人生。也許,加扎早就明白了自己的悲劇人生吧,所以他才笑得那麼開心,哭得那麼灑脫。1990年的世界盃,英格蘭被西德淘汰出世界盃後,保羅-加斯科因留下了傷心的淚水,他一邊向球迷鼓掌致意,一邊任由淚水流淌,這一鏡頭也成為了義大利之夏的經典。在那屆世界盃上,加斯科因表現可圈可點,對比利時一戰,他的定位球助攻幫助普拉特勾射得手,英格蘭打進了4強,曾距離決賽如此之近,但點球大戰中皮爾斯和瓦德爾的失手讓夢想破碎。1994年,英格蘭無緣世界盃決賽圈,98年時霍德爾拒絕召加斯科因入隊,加扎的眼淚竟成為了他留給世界盃的最後記憶。
六、羅伯特.巴喬 義大利(1967~ )
他曾經是義大利足壇的象徵,他精準的射門曾經是全世界球迷津津樂道的話題,他飛揚的小辮曾經使他獲得了Divin Codino(義大利語:辮聖)的昵稱,而他那令人心碎的地中海一樣幽藍色眼睛又令他被人稱為憂郁王子,他是九十年代世界足壇的一段傳奇,他的名字叫做羅伯特•巴喬。1967年2月18日巴喬出生於義大利維琴查省小鎮卡爾多格羅一個富裕的大家庭里。1982年巴喬在意丙維琴察隊開始了其足球生涯。而那一年正是義大利奪得他們第三座世界盃的年份,也是15歲的巴喬開始夢想世界盃的時候。1988年11月16日,巴喬首次入選國家隊,參加了對荷蘭隊的比賽。他出色的得分能力、獨特的進攻意識、優美細膩的腳法令行家們欣喜若狂,在以防守為生命線的義大利足壇,這樣具有藝術天分的球員太難得了。1990年世界盃小組賽,巴喬就是抓住了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攻入了那一屆世界盃上最精彩的一粒進球,他象蝴蝶穿梭於萬花叢中一樣,輕舞飛揚般連過對方三名防守隊員將球射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門,一時整個亞平寧半島為之傾倒!1993年巴喬獲得了世界足球先生的稱號,成為世界頂級巨星。94年世界盃,是巴喬職業生涯的最傳奇時刻,他憑借5粒進球將義大利隊送入決賽,又在決賽中將關鍵點球罰失,義大利痛失冠軍。在落日余暉下,巴喬憂郁絕望的眼神、清冷孤傲的背影與他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交相輝映,成為那屆世界盃上最唯美的畫面。2004年5月16日,巴喬在聖西羅球場走完了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戰,在全世界球迷的注目下含淚離開了他熱愛的綠茵場。「憂郁王子」告別足壇,他的藝術韻味後人再無法感受。

七、德尼爾森 巴西(1977~ )
有一個人我想我是很難把他忘記了的。在足球世界中,這個人是一個絕對的另類。他的特立獨行,他對足球運動的那種固執的獨特的不合時宜的理解,他的足球生涯的起起落落,升降沉浮,令人不得不深深的思索。他就是巴西球星德尼爾森,曾經身披巴西國家隊10號球衣,創造過三千多萬美元轉會天價的一位天才!曾經,他是那麼的星光四射,魅力無窮。然而,短短的兩三個春秋,他卻就已經淡出了足球世界的焦點之外,不再是最熱門最頂尖的一線明星了。這個人,彷彿只是一現的曇花,慢慢地已經就要被人們淡忘了!凡是看過他踢球的人都不會否認,德尼爾森的確是一個天才,無與倫比的天才。他與足球之間彷彿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他的控球技術極其諧調嫻熟。他在球場上的控球彷彿是一種舞蹈,姿態美妙,假動作神鬼莫測,變化多端。竟然彷彿是暗合著天籟中早已存在著的一種不為人知的神秘詭異的音樂的節拍,在作一種驚世駭俗的舞蹈。德尼爾森的悲哀卻恰恰在於他只是一個柔弱的舞者,而並非是一位鐵血的鬥士。他到足球場上來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舞蹈向世人展示出足球藝術——准確的說是盤帶藝術的美他是一個絕對的唯美主義者,他只追求著美的境界,他只忠實於美,這是他唯一的准則。在他心中,只有足球藝術的美才是至高無上的,而對旁的一切,包括勝負,他統統都認為那並不重要,不值得在乎。於是,他舞蹈著,在一片夢中的綠茵上舞蹈著,揮舞著他那纖長的富於彈性的雙腿舞蹈著,直至最終的徹底落寞。從天價轉會西甲貝蒂斯,再到被放逐到土耳其的升班馬,德尼爾森的失敗代表著一種足球理想的失敗,德尼爾森式的藝術桑巴太過於脆弱,缺乏生命力,註定無法在足球世界的殘酷現實中生存。

八、博格坎普 荷蘭(1969~ )
丹尼斯尼古拉.博格坎普於1969年5月10日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在12歲的時候博格坎普加入了阿賈克斯的青訓系統,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冰冷的眼神,詭異的腳步,博格坎普有著「冰王子」的美譽。1995年,阿森納從銀行提光了所有存款,從國際米蘭購入博格坎普。十年過去了,阿森納從醜陋的長傳沖吊變為歐洲打法最賞心悅目的球隊。博格坎普功不可沒。有人曾這么說:功利足球盛行的現代足球里,若還想看到純粹的藝術足球的影子,只有兩個去處,一是去伯納烏去看齊達內,二是去海布里看博格坎普。博格坎普的到來提升了阿森納乃至整個英超的檔次。2001年博格坎普在對紐卡斯爾那個反身人球分過是博格坎普足球風格的縮影,希臘後衛達比薩斯賽後仍然百思不得其解這個球究竟怎麼過的自己。接球、轉身、過人、射門,一氣呵成,無不恰到好處,無不妙到顛毫。這個進球永遠刻在所有精彩進球榜上。激情、靈感、創意的徹底爆發只在一剎那的瞬間便劃出永恆的光輝。球迷喜歡博格坎普在球場上舉重若輕的漫步,眼花繚亂的盤帶是他的傑作,匪夷所思的射門是他的招牌,足球場上的華爾茲,只有優雅如博格坎普才配得上這樣的名號。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樣一位技藝超群的藝術大師,也在本賽季結束後終於離開了我們,他留下的藝術之光,也終究成為了深夜中的月光,醒目卻遙不可及,只能讓人靜靜的回味他的皎潔。

九、皮耶羅 義大利(1974~ )
繼巴喬之後,皮耶羅是又一位藝術足球的天才;和巴喬一樣,他也是懷才不遇,憂郁潦倒的王子,難道藝術的花朵,終究難以抵擋功利和力量的摧殘?1974年出生的皮耶羅17歲時出道於一家名叫帕多瓦的小球會,由於罕見的足球天賦,兩年後他便被尤文圖斯隊相中,開始了為「斑馬」軍團效力的生涯,也開始了在這個更廣闊的舞台上的表演。中國球迷真正認識並喜歡上皮耶羅是從他石破天驚的一腳凌空墊射開始的,那是在1994到95賽季意甲聯賽同佛羅倫薩隊的比賽中,皮耶羅奉獻的神來之筆。他富有創造力的頭腦和嫻熟的腳下技術一經完美結合,便不可阻擋的散發出了令人陶醉的藝術氣息。從此,皮耶羅成為了藝術足球的代名詞。這對於以戰術素養見長的歐洲球員來說是多麼的不易。此後的皮耶羅沒有辜負藝術足球天才的名號。95/96賽季,皮耶羅率領尤文圖斯打進歐洲冠軍杯決賽,並在點球大戰中擊敗阿賈克斯奪冠。憑此他贏得了國際足聯年度最佳新人的榮譽,並在年底進行的豐田杯賽中再次立下奇功打入一球,成就了尤文圖斯世界冠軍的霸業。那一年皮耶羅只有21歲。但造化弄人,一次傷病帶給了皮耶羅滅頂之災。那是1998年11月8日,也就是在皮耶羅24歲生日的前一天,在同烏迪內斯隊的比賽中,皮耶羅的左膝韌帶嚴重受傷,使他幾乎缺席了整個賽季的比賽。在賽季的最後階段,皮耶羅終於重新回到了賽場上,但是這時的皮耶羅卻喪失了以前的靈性和想像力,他幾乎失去了在運動戰中進球的能力,在連續的兩個賽季中,在他的17個進球當中居然有10個點球,以至於球迷們送給了他一個「點球先生」的稱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皮耶羅總給人一種心事重重的感覺,這也難怪,接連的傷痛和失利使得他背負了過重的心理包袱,原來,天才是易醉又易碎的!本屆世界盃,盡管義大利隊獲得世界盃,但皮耶羅表現碌碌無為,背負著「藝術」稱號的他,幾乎已成為「傷仲永」的典型教材,這是藝術足球的悲哀。

十、齊達內 法國 (1972~ )
作為當今藝術足球的代表人物,齊達內在足壇的地位毋庸置疑,很多球員轉會後都被人譏諷過「對不起身價」,但齊達內即使是6500萬美元,也會被人說是物有所值。優雅的盤帶,鬼斧神工般的傳球,齊達內的技術無可挑剔。里皮說,齊達內是最近20年來最好的球星,而雅凱則乾脆將他定義為世界足球歷史上最好的球星。在法國足球史上,無論是在國家隊的作用還是成就,他也都已超過普拉蒂尼,成為法國足球的象徵。而在過去10年中,齊達內是當之無愧的用藝術對抗機械潮流的餓象徵和代表,他的小技術完美且令人賞心悅目,無論是停球、控球、傳球還是盤帶,齊達內都做的恰到好處,妙到毫巔,宛如舒緩的小夜曲般讓人陶醉,令人流連忘返。彈指間,齊達內也已經34歲了,本屆世界盃成了他的謝幕演出,齊達內兢兢業業,幾乎憑一己之力將法國帶入決賽。決賽中的齊達內卻用一種極端的方式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絕世的經典,一個永恆的迷團,他在突然的爆怒中用頭頂撞了馬特拉齊,導致紅牌下場,一代藝術足球的宗師就這樣結束了自己輝煌的足球生涯。齊達內在110分鍾內一直主宰著比賽,卻在還剩10分鍾的時候抽身離去。在他轉身的一剎那,以他為代表的天才前腰們在90年代中期所開創的藝術足球的時代也隨之徹底塵封於歷史的長廊中,松耷的腮幫和孤傲的背影從此以後的作用也只剩供人憑吊而已,他本有機會得到完美和膜拜,卻最終選擇了遺憾和責難,難道天才總是不甘心平淡?可他只要站在球場上,引起的注目和歡呼就不會平淡!或許藝術的碩果就只能如此的驚嘆中得到完美的升華,缺憾,也是最生動的經典。
遍覽當今足壇業績顯著的成年球星,也只剩小羅和里克爾梅有資格成為藝術足球范疇里的人物,而整個歐洲,幾乎都只剩沒命奔跑或見球就鏟的鋼鐵戰士,他們當然也值得尊敬,但如果足球只剩下刺刀見血的搏殺而沒有了溫文婉約的表演,那將會是多麼的凝重和枯燥!因此當C.羅納爾多和伊布等少年才子橫空出世時,我們的希望是他們的不受功利的約束和阻礙,茁壯成長為又一束藝術足球的奇葩。

㈤ 維也納華爾茲起源和特點是什麼的呢

1、起源

維也納華爾茲的起源要追溯到12、13世紀並發現於一種叫做「Nachtanz」舞里。維也納華爾茲起初來自巴伐利亞,過去稱之為「German」。

第一支華爾茲舞曲是在1770年出現的,1775年傳入巴黎,但過了一段時間才變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譴責華爾茲舞是不貞潔的,1816年華爾茲才被英格蘭人所接受。

2、特點

維也納華爾茲舞曲旋律流暢華麗,節奏輕松明快,為3/4拍節奏,每分鍾56~60小節,每小節為三拍,第一拍為重拍,第四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節為一循環,第一小節為一次起伏。基本動作是左右快速旋轉步,完成反身、傾斜、擺盪、升降等技巧。

維也納華爾茲舞與華爾茲同屬摩登舞類,都是3/4音樂,舞蹈的技巧一致;不同:節奏快慢大,華爾茲動作多技巧復雜,維也納動作少,技巧不多。

(5)義大利有個跳華爾茲門冠軍叫什麼擴展閱讀

動作要領

1、維也納華爾茲舞步在標准舞比賽中,維也納華爾茲是與華爾茲並列的一個單獨的項目,而且只有決賽選手之間。所以難度很大。維也納華爾茲的標准循環只有四種:左前右旋轉和點左後旋轉。只有五種類型的正向右旋轉加上正向右旋轉。但是,由於雙方合作的速度更快、要求更高,實踐起來並不容易。

2、維也納華爾茲標准跳遠練習標准跳遠法的左右旋轉與簡單跳遠法在形式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圓柱體簡單地說,左旋轉是鎖結構,右旋轉是水平平行結構。

㈥ lol跳華爾茲的女孩是誰

LOL跳華爾茲的女孩是無雙劍姬,截止到3.1.5.9版本國服更行之前無雙劍姬大招的名字叫做利刃華爾茲。菲奧娜的利刃華爾茲,使得菲奧娜在lol的戰場上跳出猶如華爾茲般的舞步。

(6)義大利有個跳華爾茲門冠軍叫什麼擴展閱讀:

華爾茲女孩菲奧娜的背景故事——

菲奧娜是瓦洛蘭的決斗家中最為可怕的一個,其本人的名聲來本人自唐突的舉止和精明的頭腦,以及與這些相稱的對藍鋼刺劍的揮舞速度。其出生在德瑪西亞王國里的勞倫特家族,並在一次幾乎要毀掉家族的丑聞後,從她父親那裡奪過了家族的控制權。勞倫特家族的聲望已經一落千丈,但菲奧娜在竭盡全力地恢復家族的榮耀,並讓家族重新回到德瑪西亞的名門望族之列。

無雙劍姬大招R技能簡介——

菲奧娜圍繞戰場進行沖鋒,隨機對敵方英雄發動5次攻擊,每次造成125/255/385(+0.9*裝備攻擊力)點物理傷害。對相同目標的多次打擊造成40%傷害。對單一目標造成的最小傷害為175/357/539(+1.26*裝備攻擊力),最大傷害為325/663/1001(+2.34*裝備攻擊力)。

㈦ 金球那些事兒:1988,1989年,范巴斯滕——天鵝王子的絢麗華爾茲

198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決賽正在荷蘭隊與蘇聯隊之間緊張地進行。下半場第54分鍾,橘紅色的狂潮席捲到了蘇聯隊的禁區前,穆倫的左側長傳,足球劃過了一道弧線越過了中路接應的古力特的頭頂。眼看足球就要飛出底線,突然一個矯健的橘色身影閃出,在接近0度角的地方凌空抽射,足球劃過一道白光,越過了蘇聯門將達薩耶夫的頭頂,直接鑽入網窩。夢幻進球!!!慕尼黑奧林匹克球場72000人瞬間沸騰。進球者高舉雙手接受七萬多人山呼海嘯般的頂禮膜拜。只見他身材修長,面容英俊無比,正是荷蘭隊的鋒線殺手「白天鵝」——馬可.范.巴斯滕。

1987年7月,阿賈克斯隊有「烏德勒支的天鵝王子」之稱的馬可.范.巴斯滕,頂著歐洲金靴的光環加盟了意甲AC米蘭隊。巴斯滕幼年跟母親學過體操,他的平衡感極佳,左右腳技術均衡。突破過人、原地擺脫、千鈞重炮、倒掛金鉤、側身凌空、魚躍沖頂、旱地拔蔥、精妙挑射、絕妙跑位、獨闖龍潭都是他的拿手絕活。他即可作為突擊手帶球突進,也可作為前場禁區支點等待來球,還可憑借靈動跑位以及廣闊視野拉開空當送出致命一擊,傳、停、帶、射基本功皆屬頂級,他球風優雅,好似天鵝起舞,被譽為一代鋒線至尊。

他加盟首個賽季就與古力特聯手為AC米蘭隊奪得了久違的意甲冠軍。這個賽季,巴斯滕因為傷病休養了幾個月,俱樂部表現不如同胞古力特亮眼。但是這個夏天迎來了最重要的足球賽事——1988年歐洲足球錦標賽。

小組賽對陣英格蘭,范巴斯滕上演帽子戲法。

半決賽進球絕殺老冤家德國隊

決賽中對蘇聯隊0度角打入經典一球。最終,荷蘭隊捧得迄今為止也是唯一一座大賽冠軍。

整屆賽事,荷蘭隊全隊打入8個進球,范巴斯滕5個進球,1個助攻,1次造點,居功至偉。

1988年這一年,荷蘭隊和AC米蘭隊在賽場上所向無敵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金球獎的評選。前5名中就有4人來自橙衣軍團,巴斯滕、古力特、里傑卡爾德3人包攬了前三名。

國家隊在歐洲杯上稱王,俱樂部(埃因霍溫)捧起冠軍杯,荷蘭足球迎來了又一個鼎盛時期。

金球獎自1956年創立以來第一次由一個俱樂部的3 位球員占據前三名的位置,AC米蘭創造了 歷史 。

這次評選最大的贏家還是巴斯滕,他的得票超過了上屆得主——同胞古力特,在滿分135分的評選中,他得到129分。

排名

SPAN>范巴斯滕(荷蘭,AC米蘭) 129分

2.古力特(荷蘭,AC米蘭) 88分

3.里傑卡爾德(荷蘭,AC米蘭) 45分

1989年,范巴斯滕在AC米蘭隊更是如魚得水,整個賽季出場47次,進球33個。

其中冠軍杯對保加利亞索菲亞中央陸軍上演大四喜;帶隊5比0屠殺不可一世的皇馬,讓整個歐洲震顫無比,決賽更是4比0大破布加勒斯特星隊。巴斯滕在整屆冠軍杯中打進10球,榮膺了最佳射手,立下了不世戰功。

1989年,米蘭人繼去年之後,他們再次包攬前三。巴雷西由去年的第8上升到今年的第2,古力特從去年的第2下降到今年的第7。

如果說1988年的金球獎評選在很大程度上受了當年荷蘭國家隊出色戰績影響的話,今年就輪到AC米蘭用冠軍杯上的優異表現說話了。今年的最大贏家還是范巴斯滕,他是第7位獲獎達到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球員。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追平克魯伊夫和普拉蒂尼3次奪杯的紀錄。

排名

1.范巴斯滕(荷蘭,AC米蘭

2.巴雷西(義大利,AC米蘭) 80分

3.里傑卡爾德(荷蘭, AC米蘭) 43分

1988年,1989年,讓我們見識到了最好的范.巴斯滕,天鵝翩翩驚鴻傳世。

如果沒有傷病,只有天空才是范巴斯滕的極限。

㈧ 跳好維也納華爾茲的技法

跳好維也納華爾茲的技法

維也納華爾茲是摩登舞項目之一,是社交舞的一種。下面是我為大家詳細介紹跳好維也納華爾茲的技法,歡迎大家閱讀!

維也納華爾茲七個舞步是:右轉步、左轉步、前進換步、後退換步、原地右轉步、原地左轉步及反向抑制步。

維也納華爾茲基本舞步要領:「第一步要大,時間也長,是要有足夠的下沉,開胯和左腳並進和壓地的結果。第二步是側行向前前進,帶出弧線型的擺盪,第三步是緊跟並腳,在並腳的同時,踩地後,扭腰轉胯,接下一步的456。

1.先來了解一下維爾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的音樂

聽音樂時應將音樂聽為1.2.3.4.5.6.而不是兩次1.2.3.——1.2.3.。由此對Viennese Waltz音樂的處理也不一樣,男伴是1.2.3.4.5.6,女伴是4.5.6.1.2.3。1.2.3和4.5.6的處理是不一樣的,one的時間值大概是1.5拍的樣子,two和three的時間也當然是0.75拍了;four的時間值為一拍,five的時間值為1.25拍,six的.時間就是0.75拍了。各步的時間值大抵是這樣個算賬法,但並不是絕對的。

了解了時間值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從時間值中分析到每一步的步法了。 等你熟練地、正確地掌握了Viennese Waltz的技術、技巧和舞蹈風格後,視乎很快的Viennese Waltz音樂,會在你的心目中就越來越慢了!

2.右轉步

總的說就是第一步擺開,第二步直上,第三步不轉,第四步從遠端向舞程線方向直退,等女生,後三步幾乎是沒有轉度的。

——1.(one):這是強拍,前進者要發力的。先下降,切忌在下降時出腳,然後在身體的向前的同時出腳,不能撇腳,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腳到身體到這個法則,在完成腳部動作之後,身體要繼續向前前進。如果按這種要領作one的時間值就象前面說的有1.5拍長了。右轉第一步的時候左邊先後拉,先用右肩引導動作,當然時間很短暫,再從胯部直線擺出去,擺盪轉的時候,確實要肩膀身體先走,再帶動胯和腿。

——2.(two):在one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切忌在原地旋轉,這時想到的只是前進。前進的同時身體完成一部分旋轉,腳基本上完成指向。

——3.three:Viennese Waltz的three和華爾茲的three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這一步上,維也納的three不能上升的太多,心中想的是保持高度,而不是繼續上升,同時身體繼續完成旋轉,但並不需要完全到位,留有一部分的欠旋轉可以在將下一步作的更有力度,更充分。three身體回正,3&的時要雙腳同時落地,身體擺正再出去,那樣才有擺盪。不要想著轉,要繼續往前往上推自己的臀位線,用背肌跳舞,帶動移動腿運動。

——4.(four):音樂上是強拍,但不能像1.(one)那樣當作強拍。four是後退的第一步,和one相似,下降之後沿身體方向直退,要注意的是後退的人的身體不可以退的太過分,要留住身體重心,不然舞伴就感覺不到你的存在。

——5.(five):後退三步中最重要的就是這一步了,合理完成這一步對保持舞伴的前進十分重要。一,要後退腳要經過支撐腳出腳,二,胯要打開,讓舞伴經過,不這樣很難旋轉到預想的方向。三,等待舞伴經過後身體跟上,這也是為什麼這步時間值比較長的原因了。

——6.six:這一步相對簡單,只要身體完成旋轉,後腳跟上就可以了。至於華爾茲的右轉步前進兩次轉,後退一次轉,在這里仍然適用,不過強調的重點放在了身體上了。

3.左轉步

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的左轉,身體面對斜牆壁,先有個45度的轉動,注意是以胯轉動為先導,待擺正之後再有腳的移動,左腳往舞程線方向,鎖步之後身體背對舞程線,鎖步是指大腿緊鎖,不可鎖小腿,重心在左腳,這是最易犯的錯誤是兩腳重心,致使後退時右腳不能自由移動,擰動45度右腳要對著舞程線方向退,右腳腳掌外側著地,再平移左腳,右腳全腳擦地並向左腳,不過此步幅度很小,完成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的左轉。

4.注意:

一是,跳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的時候,身體要比腳先動起來,而且要持續流動不能斷。注意要有漂亮的腳背,綳住了再走,外表看起來沒有動,內在有股力量在驅動自己。

二是,在123後有個&,把身體擺正再有456,而且456除了退一小步,後面並步基本原地不動。明白一個道理,轉的時候腳下不動 ,出腳的時候身體不轉,這個原理在華爾茲、快步、探戈以及狐步裡面都是能用上的。

三是,意識中只想著身體前進,不想旋轉,這樣就不暈啦。如果感到暈的話,說明你做錯了。

四是,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升降不大,它是摩登舞里除探戈外升降最平緩的舞種,尤其是在第六步時,後腳是平拖上去的,不需要象慢華爾茲一樣升到腳尖。

五是,進前的人要發力向前,身體一定要努力向前,這樣有助於保持兩人的流動性。這一點一般男伴完成的比女伴好,如果女伴能注意這一點的話,兩人就跳的比較輕鬆了。

六是,維也納華爾茲(Viennese Waltz)並不是一味男伴引帶,因為旋轉的角度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這時候如女伴有一點引帶的意思,那就跳地更完美了。

;

㈨ 維也納華爾茲

維也納華爾茲, 用V表示。俗稱快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是社交舞的一種。舞步平穩輕快,翩躚迴旋,熱烈奔放。舞姿高雅莊重。維也納華爾茲的音樂稱為圓舞曲,著名的約翰·施特勞斯為華爾茲譜寫了許多著名的圓舞曲。維也納華爾茲舞曲旋律流暢華麗,節奏輕松明快,為3/4拍節奏,每分鍾56~60小節,每小節為三拍,第一拍為重拍,第四拍為次重拍。基本步伐是六拍走六步,二小節為一循環,第一小節為一次起伏。基本動作是左右快速旋轉步,完成反身、傾斜、擺盪、升降等技巧。 編輯本段起源維也納華爾茲的起源要追溯到12、13世紀並發現於一種叫做「Nachtanz」舞里。維也納華爾茲起初來自巴伐利亞,過去稱之為「German」。然而,另外一些人對維也納華爾茲的這個起源持有疑問。1882年1月17日,有一篇出現在巴黎雜志上的文章---「La Patrie」(祖國),聲稱華爾茲是1178年首次在巴黎出現的, 當時不是叫華爾茲這個名字, 應該是以普羅旺斯(法國東南部一地區)的Volta命名的。大概這種舞是3/4節奏,其法國人認為他們是維也納華爾茲的先驅。 第一支華爾茲舞曲是在1770年出現的,1775年傳入巴黎,但過了一段時間才變得很流行,1813年Byron先生譴責華爾茲舞是不貞潔的,1816年華爾茲才被英格蘭人所接受, 但對華爾茲的爭論遠沒有停止。1833年,Celbart小姐出版了一本名為「Good Behavior」的書,據書上她稱華爾茲是「一種少女跳的過於放縱的舞蹈」(盡管當時已允許已婚女士跳華爾茲)。 編輯本段與華爾茲的異同同屬摩登舞類,都是3/4音樂,舞蹈的技巧一致;不同:節奏快慢大,華爾茲動作多技巧復雜,維也納動作少,技巧不多。具體見以下介紹: 華爾茲舞(Waltz) 用w表示。也稱"慢三步"。摩登舞項目之一。舞曲旋律優美抒情,節奏為3/4的中慢板,每分鍾28~30小節。每小節三拍為一組舞步,每拍一步,第一拍為重拍,三步一起伏循環。通過膝、踝、足底、跟掌趾的動作,結合身體的升降、傾斜、擺盪,帶動舞步移動,使舞步起伏連綿,舞姿華麗典雅。是維也納華爾茲(快三步)的變化舞種。19世紀中葉,維也納華爾茲傳到美國,當時美國崇尚舒緩、優美的舞蹈和音樂,於是將快節奏的維也納華爾茲逐漸改變成悠揚而緩慢、有抒發性旋律的慢華爾茲舞曲,舞蹈也改變成連貫滑動的慢速步型,即今之華爾茲舞。 編輯本段動作要領維也納華爾茲跳法舞步練習 在標准舞比賽里,維也納華爾茲是與華爾茲並列的單獨項目,而且只在進入決賽圈的選手之同進行。可見難度是相老高的。維也納華爾茲的標准旋迴,只有前進式左右旋轉和原地的斑點式左右旋特四種形式,加上前進換步也不過共五種。但由於速度較快,對雙方的配合要求較高,因此不大容易練好。下面從自娛式筒易跳法開始練習。 1.左旋輳前進步 只要有了前面的基礎,這個跳法一說就會,因此不再使用圖解 第一拍 男進左,女退右。當重心移至腳掌時,開始左旋轉。 第二柏在基本完成180度左轉時,男退右,女進左。 第三拍男左腳並向右腳,女右腳並向左腳。 第四五六拍。男照上述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壞迸行。在練習中,應注意重心的集中,並稍帶傾斜,盡量在微貼狀態下旋轉。 2.右旋轉前進步 右旋轉是左旋特的反向表現。只要作一個左腳的前進基本步,把腳換述來,就可以從出右腳的狀態下開始。 第一拍男進右,女退左。在重心移至前掌時開始右旋轉。 第二拍基本完成180度右轉時,男遇左,女進右。 第三拍雙方同時並腳。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循壞進行練習。在自娛場合中,有時轉累了想休息一下怎麼辦?可採用原地躊躇的方式。3.原地躊躇步 快華爾茲的原躊躇,一般採用西步躊躇的方式。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 第二柏男右腳和女左腳在重心腳旁點地,但不要轉移重心。 第三拍保持腳的位置,繼續上升和前迸的動律。最後一瞬間落下腳跟。 第四五六拍男照前女步做,女照男步做。如果你的重心穩定能力較強,也可以做一步跨躇。方法相同。 第一拍男進左,女退右。 第二三拍另一隻腳保持前後張開的開放式形態,身休繼續上升和向前。 圖1——圖3 左旋轉前進舞步 圖4——圖6 右旋轉前進舞步 第四五六拍男同前女步。女同男步。 原地躊躇既可以不改變方向,也可以在躊躇中轉動。但進左退右式躊躇只能左轉,要右轉則必須變力進右退左的方式,只要不違背這一規則,左右轉身的角度可隨自便。 維也鈉華爾茲標准跳法練習 標准跳法的左右旋轉,在形式和方法上都與簡易跳法有很大的不同。筒單地說,左旋轉是鎖式結構,右旋轉剛是橫並式結構。 1.左旋轉前進舞步 圖1 男進左、女退右,在重心移至腳掌時,開始左旋轉。 圖2 當左轉至135度時,男橫右、女橫左,並繼續左轉運動。 圖3 男左腳鎖向右腳的前面,並繼續左旋轉90度;女右腳向左腳靠並,並繼續旋轉45度。 在往下運行的一小節里;男與前女步同、女與男步同。需要說明的是,凡處於鎖步狀態時,旋轉度應大於並腳狀態的一方。這是形成舞程線的圖形軌跡的需要,否則將出現直線性發展。 2.右旋轉前迸舞步 圖4 男進右,女退左,向斜牆位偏離45度,當重心移至前掌時開始右旋轉。 圖5 當右轉至135度時,男橫左,女橫右。男在左肩引導下右傾斜,女對稱相反。 圖6 男右腳,女左腳向重心腳並攏,重心上升和傾斜均應保持。在最後一剎那形成並步,並迅速特移重心,以便下一步向斜牆方向友展。 下一小節女與男前步同,,男與女步同。右旋轉應當注意的是,雖然共舞雙方在沿著L.O.D運行,但每一小節第一拍的這步方向,卻必須向斜牆位呈45度偏離狀態發展。 左旋轉前迸和右旋轉前迸之同。必須使用一千前進換步來銜接,前進換步實際上是一個前進基本步,只是因為在快速轉動中,不可能有大的橫移,所以才將這種變形的旋迴以專用名稱。 維也納華爾茲組合練習 右旋轉前進步(八小節內重夏四次)->前進換步(一小節)->左旋轉前進步(六小節內重夏三次)->前進換步(一小節)->斑點步原地右旋特(八小節內循壞四次)->進右反截步(一小節)->斑點步原地左旋特(八小節內循壞四次)->進左反截步->從頭反復、循壞練習。 注意在進行原地旋轉的斑點步練習時,應先行離開舞程線,進入中央區,以免影響他人運動,則應再度進入舞程錢。

㈩ 花樣滑冰中的跳躍對應的中文譯名

花樣滑冰中的跳躍英文名稱是哪個才有對應的中文名稱啥。現在花樣滑冰中基本跳躍動作大體上有以下幾種,以及對應的中英文名稱如下:
一、華爾茲跳二、阿克謝爾跳(Axel Paulsen)三、沙霍夫跳(Salchow)四、路卜跳(Loop)五、點冰路卜跳(Toe loop)六、菲力浦跳(Flip)七、路茲跳(Lutz)八、沃里跳(Walley)九、點冰沃里跳(Toe wallay)十、開腿跳。
各種動作介紹:

一、華爾茲跳
華爾茲跳,也稱「3」字跳。它可因跳躍時起跳用刃和落冰是否用同足而有多種跳法。例如「前外—後外不同足華爾茲跳,前外--後內同足華爾茲跳和前內--後外同足華爾茲跳等等,下面以前外—後外不同足華爾茲跳為例進行介紹。

准備動作:右後外刃弧線滑行
起跳用刃:左前外刃
空中轉體:180°
落冰用刃:左後外刃

二、阿克謝爾跳(Axel Paulsen)
阿克謝爾跳全稱應當是阿克謝爾.包爾遜跳,也稱一周半跳躍,它也可因起跳用刃和是否同足落冰分為很多種類。但最常用的前外刃起跳,後外刃落冰的不同足阿克謝爾跳。下面以此為例進行介紹。

准備動作:右後外刃弧線滑行
起跳用刃:左前外刃
空中轉體:54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三、沙霍夫跳(Salchow)
沙霍夫跳也稱後內結環跳或後內一周跳。

准備動作:左前外刃「3」字步
起跳用刃:左後內刃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四、路卜跳(Loop)
路卜跳,也稱後外結環跳或後外跳

准備動作:左前外「3」字步或右前內「3」字步
起跳用刃:右後外刃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五、點冰路卜跳(Toe loop)
點冰路卜跳也稱後外點冰跳。它與路卜跳不同在於起跳時有點冰動作。

准備動作: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右前內刃「3」字步;另一種是左前外刃「3」字步,然後換足。
起跳用刃:右後外刃,左刀齒點冰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六、菲力浦跳(Flip)
菲力浦跳也稱點冰沙霍夫跳或後內點冰跳。它與沙霍夫跳的不同在於有點冰動作。

准備動作:左前外刃「3」字步
起跳用刃:左後內刃和右刀齒點冰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七、路茲跳(Lutz)
路茲跳也稱勾手跳。它是所有跳躍中較難的一種,因為它起跳和落冰不在同一圓上。

准備動作:左後外刃弧線滑行
起跳用刃:左後外刃和右足刀齒點冰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八、沃里跳(Walley)
沃里跳也稱不點冰內刃路茲跳。

准備動作:右後外刃—右後內刃變刃步
起跳用刃:右後內刃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九、點冰沃里跳(Toe wallay)
點冰沃里跳也稱內勾手跳,其動作與沃里跳完全相同,只是在起跳時輔以點冰動作。

准備動作:右後外—右後內刃變刃步
起跳用刃:右後內刃及左足刀齒點冰
空中轉體:360°
落冰用刃:右後外刃

十、開腿跳
開腿跳也稱一字跳

准備動作:左前外「3」字步或右前內—左後內換足步起跳用刃:左後內刃或平刃和右刃齒點冰
空中轉體:180°
落冰用刃:右前內刃和左刀齒點冰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有個跳華爾茲門冠軍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在亞洲什麼地方 瀏覽:893
為什麼英國和德國信新教 瀏覽:240
為什麼老打擊伊朗 瀏覽:392
矽谷在印度投資多少錢 瀏覽:675
義大利在哪裡買珊瑚 瀏覽:108
印度種族相差多少 瀏覽:304
2021義大利杯冠軍是哪個隊 瀏覽:548
中國哪個城市雅閣最多 瀏覽:568
起源於中國的狗狗有哪些 瀏覽:142
生蚝海鮮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77
印度的雞肉怎麼去皮 瀏覽:494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什麼樣子的 瀏覽:383
伊朗駐歐佩克代表什麼 瀏覽:835
中國男籃奧運落選賽哪裡看 瀏覽:711
東京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穿的衣服叫什麼 瀏覽:122
綠茶在英國怎麼說 瀏覽:399
越南人自己怎麼做水泥 瀏覽:728
中國哪個省種櫻桃 瀏覽:634
印尼晚上可以做什麼兼職 瀏覽:50
英國炸魚薯條多少錢 瀏覽: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