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除中國之外藏有中國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是哪個
早在1840年,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圓明園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傢具,陳設了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傢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鍾表、歷代典籍應有盡有。當時的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但是,這座藝術寶庫被徹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為英、法、美、日、西歐諸國博物館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多。英軍劫走的圓明園珍寶除部分被拍賣外,其餘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現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多達3萬多件,包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早募本。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歷代名畫、金玉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等3萬多件。
就繪畫而言,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
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就地方誌和古籍而言,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誌;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3成;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近20年來,中國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有報道稱,香港做貯裝文物匣盆的師傅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月掙五六十萬港元不止。繼倫敦、紐約之後,香港在80年代以後,憑借大陸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
⑵ 盧浮博物館和大不列顛博物館收藏著哪些稀世珍寶
盧浮博物館:
1.維納斯雕像
2.米洛斯的維納斯(維納斯雕像)
3.撒墨瑟特雷斯的勝利女神
4.蒙納麗莎的微笑
大不列顛博物館:
1.埃及獅身人面像
2.愛爾琴大理石
3.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
希望那個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⑶ 圓明園的國寶丟失已經159年,已經回來的國寶都有哪些
這個應該也就是圓明園獸首,這個應該也就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應該也有一些,肯定是沒有這個有名,
⑷ 哪些年流失到海外國寶級文物,你能讓其回家,你就是民族英雄
隨著越多越多的中國文物出現在藝術拍賣市場。人們不得不直面一個問題:我們的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一件文物的流失往往比想像中復雜。收藏家、博物館研究員、古董商以及文物所在地管理者、官員無不牽涉其中。在異國看到這些熟悉的文物不禁讓人心痛,也為當時國家衰敗、無力保護它們的缺憾唏噓不已。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流失到國外的中國文物。
東亞藝術博物館官網
現在,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東亞藝術博物館作為國家世界文化博物館的組成部分,介紹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東南亞國家的藝術收藏,其中以中國文物最為出色,博物館最初就是在中國藏品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對待流失中國文物,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義憤填膺,隨時強烈要求西方歸還所掠奪的中國文物,認為回來就好,哪怕是巨資回購;另一種觀點認為,流失文物在西方受到了良好保護,對弘揚中華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續留在國外挺好。各位看官,你持哪種觀點呢?
⑸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哪些名畫
目前藏有埃及、巴比倫、亞述、遠東和近東、希臘和羅馬、歐洲、非洲、美洲前哥倫布時期和新幾內亞等各地藝術珍品330餘萬件。包括古今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築、雕塑、繪畫、素描、版畫、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紡織品、金屬製品、傢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樂器。有19個專業部門負責各類藏品的徵集、保管和展覽。五大展廳分別是: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紐約第五大道80到84街的一棟龐大建築,內有5大展廳,為歐洲繪畫、美國繪畫、原始藝術、中世紀繪畫和埃及古董展廳。館內的陳列室共有248個,常年展出的幾萬件展品。鎮館之寶——油畫《舞蹈教室》(TheDancingClass),創作者:埃德加·德加(EdgarDegas,法國)。油畫《聖母與聖嬰》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最珍貴的藏品之一。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著名藝術家杜西歐的一幅版畫。畫上面的顏色除了蛋彩(用蛋清代油調和的油彩)外,就是黃金。這幅作品創作於公元1300年左右,它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場景。2004年11月,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花4500萬美元從一個私人收藏家手裡將這幅名畫購入。歐弗洛尼奧斯陶瓶(EuphroniosKrater)即使是十分刻意的去避免,有些博物館仍舊難以擺脫被指責使用非正規手段來得取一些罕見的文物,比如歐弗洛尼奧斯陶瓶。這個有2500年歷史,圖案精美華麗,用來盛放水與美酒的陶瓶,被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MetropolitanMuseum)在1972年通過非正規手段以100美元的價格得到。博物館因得到這個陶瓶而異常的興奮,因為古代陶藝畫家歐弗洛尼奧斯(Euphronios)的作品並不多見,但他們竟以如此低的價格從羅伯特.赫克特(RobertHecht)手中買到,他也因此正被義大利政府以秘密倒賣掠奪文物罪被通緝。所以正當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為陶瓶究竟來自哪裡而感到疑惑時,博物館接到了來自義大利的電話,原來陶瓶是最先在羅馬城外發現的,並且義大利方面要求將陶瓶退還。目前狀況:經過多年的協商,大都會博物館在2008年把陶瓶歸還給了義大利政府,作為交換,博物館獲得了借用幾件相同價值文物來展覽的權利。還有許多來自中國的珍貴文物。如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商周漢青銅器,唐宋明清瓷器,明清傢具,價值連城歷代中國畫家的作品這里都有收藏,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在中國展廳迎面的一面牆上,鑲嵌著一幅元代佛教壁畫珍品——山西洪洞縣廣勝寺壁畫。
⑹ 外國博物館珍藏著哪些我國的珍貴文物今晚用
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珍藏著許多舉世無雙的中國文物。她在外國博物館以無比高貴的姿態,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言人,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象。下面簡略介紹如下:
一、亞洲
日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最大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內設有「東洋館」,整個二樓五個展室都陳列中國古代美術品,其中不少是陶瓷,從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後的陶瓷等,應有盡有。比如,該館珍藏古建盞,產自閩建陽市水吉,是鎮館之寶。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曾舉辦了「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不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從全國搜集後,匯集展覽,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趨。其中有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的瓷器等。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1萬余件珍貴文物,定期輪換站出、展出。京都國立博物館本身,也是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銘記有「顧氏」二字的明代著名龍泉匠師顧仕成一件直徑約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內。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窯的四耳青瓷葯壺,高8寸7分,直徑4寸5分,曾為天皇所使用。當這一稀罕的寶物在1939年於奈良市博物館公開陳列時,前往參觀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別爾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東的阿德比爾鎮。1611年曾將珍貴的1600多件中國陶瓷獻給神廟,現歸德黑蘭考古博物館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達20餘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龍泉瓷、景德鎮印花白釉小足器、藍、黃、醬釉及各時期青花瓷、鬥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
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收藏的陶瓷約1萬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產的,僅浙江元龍泉青瓷就有1500餘件。其中大盤、碟子、碗等器皿質量異常精妙絕倫,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約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為數不多,據說總共不過300件左右,但僅在這里就集中了8O余件。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碩大、通體滿繪、色澤艷麗濃翠,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如80厘米的葫蘆瓶就有二個。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種震撼力,當你第一次看到它時會都被迫得往後退。這些元青花從纏枝牡丹、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繪。該博物館已成為世界上收藏中國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個博物館。
菲律賓:
桑托斯、洛克辛和羅伯特·維拉諾克等三個博物館藏有中國瓷器約7萬余件。菲律賓人歷來珍視中國瓷器,據說只在節日時,才將埋於地下的瓷器取出來用,用後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種有越窯系刻花青瓷;龍泉窯刻花盤、晚、花瓶、酒壺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盞。元代瓷器出土數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鎮產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紅瓷等品種。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博物館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國漢代到明代的產品,這些藏品都是從印尼各地收集來的。在東南亞各國博物館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達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鬥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書「金玉滿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圖繪仕女栩栩如生的萬曆五彩大尊。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盤,盤中繪雙龍朝日,次為五火雲奔馬,邊緣畫阿拉伯故事。有書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盤,這是元末明初德化窯產品。還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識,也是德化窯燒造的產品。
馬來西亞:
吉隆坡國家博物館珍藏一批中國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鎮的產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盤,內畫葵花、如意,邊畫八寶、長春花,外畫梅鵲,底款書篆字「富貴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盤,內畫山水,邊畫水草花鳥,外畫梅鵲;環以金錢帶,外畫纏枝花。一件5寸中碗,內畫山水,邊畫水鳥,底款書「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內畫鴛鴦水草,邊畫荷花,水草,水鳥,外甜白,底款篆書「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國瓷器最多的地區。
沙撈越博物館收集出土的陶瓷標本100多萬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窯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韓國:
漢城博物館把在南朝鮮出土的中國瓷器收集到一起,為研究中國對南朝鮮瓷器文化帶來的影響提供了條件。藏有從漢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國瓷器5000餘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國白瓷燈盞、晉代青瓷羊為館藏之寶。此外,漢城博物館還藏有一定數量的敦煌遺書。
巴基斯坦:
拉合爾博物館該館辟有中國文物陳列室,展出約7O00餘件中國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國家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中國陶瓷。其中有晚唐時代越州窯青瓷水注和長沙燒制的施黃褐釉的陶器。拉合爾博物館該館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藝術性博物館。
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餘千件。青瓷以越窯青瓷為主,並有宋、元、明三代的龍泉窯青瓷。青花是景德鎮產品,有明代永樂、宣德年號的高足瓷片約30件。
南洋大學李光前文物館搜集和保存有豐富的中國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徑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繪白瓷盒,直徑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獅頭雙耳白磁瓶。均為館藏珍品。
泰國:
曼谷博物館收藏中國明代瓷器200餘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紅色描花小罐帶金裝飾蓋、貼金小罐等。特別是出土的綠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國造船史的寶貴資料。
越南:
河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陶瓷,以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花瓷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盤等物,該館還收藏有中國漢代陶器。
阿曼蘇丹:
馬斯喀特博物館藏有中國古瓷3千餘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飛鳳牡丹紋瓷是馬斯喀特老城博物館的鎮江館之物。。
伊拉克:
巴格達阿尼亞西多博物館,收藏有中國陶瓷2500餘件,其中有珍貴的元青花、宋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明代龍泉窯青瓷。
二、歐洲
法國
盧浮宮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盧浮宮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其門口的金字塔形建築就是華人設計師所設計。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包括拿破崙掠來的藝術品。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四十萬件之多。,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應有盡有。館藏中國歷代陶瓷器約4萬件。幾乎涵蓋了中國各時期的陶瓷。有些甚至為國內罕見,尚還有一些為孤品。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陶瓷館。
巴黎國立圖書館館內目前收藏的圓明園藝術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刻版的木刻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伊蘭泰製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四十幅;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營》.以及.《圓明園菊花迷宮圖》.;等。.《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巴黎東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現「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館.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館內還收藏有圓明園藝術品珍品: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狀,造型精美,畫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圖案種類各異,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非常美觀,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珍品。
楓丹白露,原意為「藍色之泉」,在巴黎東南90公里處,周圍有2500公頃的森林,自古這里就是狩獵、避暑的勝地。法王路易六世時期(約公元1137年前後),這里最早開始興建宮殿。經過幾代帝王的不斷擴建,楓丹白露宮日益完善並富麗豪華起來。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目前,這里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歷代陶瓷器1萬余件。陶器有自甘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壺、兩漢的陶桶、北魏的騎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晉朝的盤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窯洗。鈞窯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壺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數不勝數。
英國:
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不列顛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不列顛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贈125萬英鎊辟設中國藝術館,這里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不列顛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幾乎中國有什麼它就有什麼。太厲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國故宮都沒有。這些東西大部份是八國聯軍掠去的。圓明圓的珍寶有一半都藏在該館。該館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了。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
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岩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游圖》等。青銅器: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顛圖書館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剛經》和地圖。法國楓丹白露宮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英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和劍橋、牛津、普雷斯頓、愛丁堡等博物館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維多利亞博物館就有60件。
倫敦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 在英國博物館珍藏著皮爾先生於1731年12月10日在廣州簽署的訂購中國瓷器的發貨單。發貨單上有100種不同樣式的青花瓷碟約25O件;按訂貨方要求裝飾玫瑰釉家族紋章的瓷器約450件。另外,還有花瓶、咖啡壺、大碗等。
德國:
卡賽爾朗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瓷碗,上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紋章圖案,是現存歐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國明代瓷器,幾百年來一直是該家族的傳家寶。
德累斯頓博物館收藏的12個中國青花大花瓶還有一段奇聞:1757年4月,薩克森的選侯奧古斯特二世,十分喜愛收藏中國瓷器,對他的鄰國普魯士威廉國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國瓷器羨慕不已。威廉國王又喜歡身體強壯的大個子士兵。於是,奧古斯特派人游說,用自己的四隊近衛軍換取了威廉妃子的12個青花大花瓶。因而這些花瓶也被稱為近衛花瓶。
俄羅斯:
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共有中國各個時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從我國掠走的因而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如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而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為珍本孤本。次外,國寶明天啟針灸銅人也是被沙俄從我國故宮掠走的。
瑞典:
東方博物館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這是因為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曾任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顧問,當時的中國政府請他將新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齒等古物標本帶到瑞典鑒定、研究、確定牙齒屬5萬年前的中國猿人。帶去鑒定的出土陶器則由中國政府作為贈品留給了瑞典。加上後來陸續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廟底溝、馬家窯、齊家坪、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著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文化時期典型面貌的各類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宮博物院80周年華誕,也是中國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儲維多利亞公主為首的訪華團,並精心策劃,挑選了165件從沉船「哥德堡「號上打撈上來的中國瓷器訪華,並在故宮展出。
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倫敦一家國際保險公司投保,保額約達2500萬人民幣,這在藝術品保險當中首屈一指。於2005年9月26日起舉辦「瑞典藏中國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撈上來的。其餘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外銷的瓷器。12月26日展覽結束後,「粉彩孔雀牡丹紋湯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紋大盤」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將由此次展覽的贊助商之一—沃爾沃公司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總價值達50萬元人民幣,體現了中瑞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東方博物館還收藏有從戰國到明代的數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該館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馬夫、宮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為最多,還有動態異常生動的馬與駱駝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廳也是按年代系列陳列的,從漢代鉛釉陶壺、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國古代四大名窯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國燒製成套瓷器20萬件以上。其中3萬套有瑞典貴族家微。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該館里。
瑞典哥德堡歷史博物館收藏中國明末、清初的景德鎮外銷瓷。分紋章瓷、人物畫瓷、船舶圖花卉圖幾類。外銷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歐洲花卉畫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寶號訪問了廣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
里斯本博物館收藏印有曼紐埃爾一世紋章的中國生產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時:
布魯塞爾皇家藝術歷史博物館里,收藏著一些精美的瓷盤。
丹麥:
哥本哈根博物館里僅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
奧斯陸博物館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約十件。
波蘭:
華沙國家博物館遠東部收藏中國陶瓷共約5OO件。
三、非洲
肯亞:
傑薩斯堡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肯亞各地出土的中國古瓷,達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較多。比如,纏枝蓮花卉紋碗、秋雁花草紋碗、塔樓亭石紋碗、鴛央蓮池碗等都是中國明代的產品,還有清代康熙時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
開羅博物館藏有中國陶瓷殘片1.2萬片。這些殘片有唐到宋初越窯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龍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兩代青花彩瓷,還有唐三彩。
摩洛哥:
非斯博物館藏有6件方形彩繪中國明代五彩瓷,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國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還有德化著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達摩象作品。
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它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刻銘文:「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館.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張萱;《搗練圖》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郎世寧繪制的.《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畫中的青年時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颯爽,栩栩如生。這幅畫乾隆只見過3次,即繪制完成之時,70歲時和他退位之際。
芝加哥美術館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件戰國提梁孟。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圓明園的乾隆大玉山子。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極為壯觀而精緻。在峭壁之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挪威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獻。1887年蒙茨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等多個職務。蒙茨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該館藏品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從上面還能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
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是致力於古代東方藝術的一個博物館。該館收藏了很多中國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舉世聞名的商代白陶,陶質細膩,紋飾精緻。商代的白陶器在國內僅存殘片。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
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繪畫就有1200餘幅。美國共收藏有中國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館收藏有一件中國瓷盤。關於這件珍貴的中國瓷盤的由來是這樣的:19世紀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誼」號在所有美國的船舶中占居首位。這艘建造於1815年的船,盡管噸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聞名世界。它曾航行到過廣州。美國的畫家為這艘船畫了一幅水彩畫。大約在1820年,廣州的瓷器畫家根據這幅水彩畫在一個直徑十英吋的瓷盤上也描繪了這艘船,上寫船的英文名字,遠處還隱約地出現三艘小船,顯然是運用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技法。現在,這塊瓷盤已成為研究美國18、19世紀航海、遠東貿易、造船、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
⑺ 全球十大著名博物館裡面有什麼寶貝
鏈接: https://pan..com/s/18gbR-wBT8iCoReH6OB1l-Q
10天帶孩子玩轉世界TOP10博物館
⑻ 義大利的國寶是什麼
青銅阿波羅頭像
是義大利國寶級文物。義大利文博專家稱阿波羅青銅頭像是1930年12月漁民在義大利薩勒諾海灣捕魚時發現的。按比例推測,它應是一座大型雕像的頭部。可惜的是,該雕像身體部分至今尚未被發現。
青銅阿波羅頭像、宙斯雕像
雅典娜雕像17日,來自義大利18家博物館的500餘件精品文物,在重慶三峽博物館布展完成,將於1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據悉,作為義大利近年最重要的出境展覽,本次「文明之海——從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巡展是義大利18家博物館專為中國博物館策劃的。
佛羅倫薩國家考古博物館、龐貝考古博物館、羅馬國家考古博物館等18家義大利博物館為本次展覽提供了500餘件精美文物,其中部分文物還是首次出境展出。寧芙神廟中的馬賽克壁畫、青銅阿波羅頭像等文物則是首次在中國展出。
寧芙神廟在古希臘羅馬時期是一類特殊的建築,起源於有著天然泉水或溪流的洞窟。後來演變為一種有溪流、噴泉、雕塑、花草壁龕的花園,既被用作神廟,也被視為休閑之地或舉辦婚禮的場所。
⑼ 傳世的明代洪武官窯瓷器(圖)
傳世品中有一部分明代洪武時期燒造的官窯瓷器,這部分器物,過去一直鮮為人知,直至上世紀中即1964年南京明故宮玉帶河遺址出土的許多明代瓷器標本中有一部分被確定是明初洪武時期燒造的官瓷,這一真相才為世人了解。實際上,傳世品中有一大批景德鎮瓷器是洪武瓷器。這些瓷器分藏於國內外一些大博物館和相關機構內,也有部分在私人藏家手中。這里擬對這部分瓷器作一統計和簡述。當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選,壹伍貳,伍陸,貳捌,陸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建設。
一、上海博物館藏洪武官窯瓷器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洪武官窯瓷器不算太多,但品種較豐富,這使得我館在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陶瓷陳列」就已使明清景德鎮瓷器部分有一個良好的展示開局,盡管最初有一些器物被定為元代,後來,新的時代概念出現,洪武瓷器成為展廳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部分。
明洪武釉里紅花卉紋大罐 上海博物館收藏
展品中的主體是釉里紅瓷器,有大罐、大碗、大盤、梅瓶、雙環耳瓶、碗和盞托等。其中大罐的引人注目是毫無疑問的,這件高48.8厘米的大件作品,是館藏洪武瓷器中最大的作品,這種器物在傳世和出土洪武瓷器中也應是體量最大的。同類型作品國內外有多件, 1994年景德鎮珠山東門頭明代御器廠舊址出土了與此器造型紋飾相同的青花帶荷葉形蓋的大罐,經修復後基本完整復原。但同類型釉里紅器未見發現。
明洪武釉里紅花卉紋大碗 上海博物館收藏
還有釉里紅纏枝花卉紋大碗,口徑40.4厘米,可說是古代瓷器碗類中的超大型作品了。內外都繪釉里紅紋飾,呈色較好,外壁的纏枝扁菊紋為洪武瓷器的最常見裝飾紋樣。在傳世品中,相同風格或相似尺寸的釉里紅大碗有多件。
釉里紅纏枝花卉紋菱口大盤,口徑45.5厘米,是洪武釉里紅瓷中的大口徑瓷盤。在元代景德鎮瓷器中,有一大批青花大盤,其中也有菱口盤,所以,洪武時期出現這種大盤顯然毫不奇怪,它們是元代瓷盤製作的延續和發展。當然,在整體風格上已與元代作品存在明顯區別了。洪武菱口大盤有青花和釉里紅兩種。由於配方和燒造及造型、紋飾等具有差異性,因此,洪武菱口大盤有著明顯的獨特風格。這種大盤在國內外保存有一定數量。各地收藏的相同造型作品,紋飾大同小異,燒造質量也有差別,發色好的作品與發色差的作品相差很大。
當然,上博洪武藏品中最有特色的應是釉里紅雲龍瓶,此瓶高45.5厘米。瓶的樣式可在元明銅器上見到。傳世品僅見兩件,除此件外,另一件藏於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兩件作品造型、紋飾完全一樣,但有趣的是舊金山那一件器身所繪龍紋與上海博物館這一件完全相反,前者龍頭向右,後者則向左。過去曾認為這兩件器物應該是成對作品,造型、紋飾和釉里紅色澤均基本相同,龍頭的向左和向右說明它們是配套製作,筆者也同意這樣的說法。但現在看來,這樣的認識可能不一定完全。
對這類作品,有的專家認為可能是永樂時期的產品,因為景德鎮御器廠舊址曾出土過署有永樂元年和永樂四年年款同類風格洗口器的口沿殘片。但從那兩塊碎片的風格看與這種作品還有區別,碎片的洗口較高,款識就寫在口外緣,頸部蓮瓣紋也較寬大。傳世完整器洗口較高,一周繪花紋,頸部蓮瓣紋較細長。當然,也可以認為,這樣的作品可能在洪武末至永樂初年均有燒造。
青花春壽瓶上海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館還藏有青花雲龍紋「春壽」瓶一件,高37厘米。這種瓶通常認為傳世共有4件,目前大家較熟悉的有上博藏品和日本大阪東洋陶瓷美術館及英國格拉斯哥博物館藏品。這些作品的造型、紋飾基本相似,均為同時期製作。此類瓷器有兩個特殊的方面,一是器身有青花「春壽」二字,這在景德鎮瓷器上是獨特的。
「春壽」瓶的造型與常見的明初或元代梅瓶不十分相同,似乎沒有可比性,束腰身的風格幾乎難以找到相同者,而底部內凹的則更是少見。從青花畫面和燒造風格看,似更同元代景德鎮瓷器接近,尤其是雲紋的畫法,與一些元青花的繪畫風格是一致的,可以說此類瓶的燒造年代,應該說具備的是元末明初特徵。
二、國內外收藏的洪武官窯瓷器
傳世共有多少洪武官窯瓷器?過去沒有一個明確的統計數字,大家只是認為數量不多而已。經過此次在南京藝術學院舉行的明代洪武瓷器學術研討會後,我們對國內外大約收藏了多少件洪武官窯瓷器已有一個較清晰的概念。據國內外已發表和相關研究機構已公布的洪武官窯瓷器數量統計,可能超過230件,分藏於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和私人藏家手中。其中北京和台北兩家故宮博物院的收藏最為豐富,根據蔡義和黃衛文先生的報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洪武官窯瓷器75件,而據廖寶秀女士介紹,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40件。兩院合並總計有115件左右,約佔全部傳世品總數的50%。當然,目前的數字肯定是不完全的,國內外還有一些收藏未進入我們的統計視野,也有的可能還未被確定為洪武官窯瓷器。
明洪武釉里紅花卉紋盤 南京博物院藏
綜合國內的其它收藏情況,除了上海博物館外,南京博物院也有部分收藏,釉里紅大盤就藏有5件。另外,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市博物館、揚州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景德鎮陶瓷館等都有傳世品收藏,另外,地處祖國邊陲的西藏博物館也有收藏,顯然是當年中央政府的賞賜之物。在港台地區,香港藝術館、天民樓等也有洪武瓷器收藏,台灣的鴻禧美術館等也有收藏。
在國外,洪武官窯瓷器的流傳也較為廣泛,收藏的區域以歐美和日本為多。
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至少有十數件高質量的洪武官窯瓷,還有託管該院並展出的大維德基金會藏品中,也有同時期的官窯作品。另外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等也都有收藏。瑞士保爾博物館、瑞士玫茵堂、荷蘭海牙市立博物館、瑞典斯德哥爾摩遠東文物博物館等。這中間,有的收藏為我們所熟悉,也有過去不十分了解的,如瑞士玫茵堂的歷代陶瓷收藏十分豐富。
美國的洪武瓷器也有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如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洛克菲勒中心、華盛頓佛利爾博物館、波士頓博物館、堪薩斯藝術博物館等都有收藏。
在中東地區,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比·沙萊博物館,以收藏眾多元青花瓷出名,同時,該館也擁有多件洪武官窯瓷器。另外,同樣有著不少元青花器收藏的德黑蘭伊朗國家博物館也見有洪武青花瓷。
縱觀國內外的收藏情況,各地收藏的洪武官窯瓷器,各有特點,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風格不變。
景德鎮明代御廠遺址出土紅綠彩盤殘片 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綜合傳世及出土的洪武官窯瓷器品種,計有青花、釉里紅、高溫紅釉、藍釉、白釉、綠釉、醬色釉,還有外紅里藍、外醬里藍、里黑外白、里藍外醬的高溫兩色釉以及白地紅彩、白地紅綠彩的釉上彩等。目前,傳世品中最多的是釉里紅瓷,青花器較少,但在已發現的景德鎮御器廠舊址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較多,可能在當時有較大量的生產。過去一般都認為洪武釉里紅瓷是當時燒造最多的品種。至於那些綠釉和白地紅彩、白地紅綠彩的器物,目前未在傳世品中見到,只有出土的碎片標本。
洪武官窯瓷器在專業人士和收藏圈中被認識,也有一個較長的認識過程,專業人士對洪武官窯瓷器的深刻認識,首先主要是那些有這樣收藏的博物館和相關單位對景德鎮官窯瓷器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士。很快,海外專業人士和收藏圈也開始重視洪武官窯瓷器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洪武官窯瓷器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強勁走勢,曾不知不覺的達到了歷史上瓷器拍賣的最高峰,它們與其它最有競爭力的明代官窯瓷器一樣,成為一個新的時代珍藏品牌。目前在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的這些數量不多的傳世洪武官窯瓷器,是見證明清收藏歷史的重要名品。
兩岸故宮博物院是洪武官窯瓷器的主要收藏代表,歷史上的天災人禍沒有摧毀宮廷中全部的洪武瓷收藏(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破壞,如北京四中出土的許多洪武瓷標本,可能就是當時被損毀的結果),而其它收藏機構能夠收藏洪武官窯瓷器也是幸運的,尤其是在早期沒有人知曉洪武官窯瓷器之前,在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況下,偶然收入這樣的作品,實在是難得的。當然,現在要收藏洪武官窯瓷器這樣的作品,難度顯然很大,因為傳世品本來就較少,絕大多數已被收藏於國內外文物機構中,市場上出現的少量作品,早已是鳳毛麟角了。
⑽ 大英博物館是怎麼介紹中國的瓷器的
中國瓷器精美絕倫,尤其是清朝皇宮中流失的瓷器基本都屬於國寶級別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年代是比較動盪的年頭,很多精美的陶瓷都流失到了國外。應該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有些是戰亂時代掠奪去的,也有英國人購買捐獻的。這些美輪美奐的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鎮陶瓷。這些瓷器不僅是中國的瑰寶,更是人類的智慧與藝術的濃縮。有信息顯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06年披露,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還不算各國私人藏有的10倍於這個數字的中國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而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達2.3萬件。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文物囊括了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樂大典》等超級國寶,可謂門類齊全,時間則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這小段摘自網路)。這些瓷器是女兒在館里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33號中國展廳展廳拍的。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據說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有介紹說我國各歷史時期,各大名窯,各大名瓷這里都有。每件展品的說明很小,放大了也仍看不清,所以沒能祥細介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