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武漢最繁華的地方在哪裡
武漢區域面積較大,所以也叫大武漢。有很多個區,最繁華的地方各不相同。本文做一家之言,大家可暫且聽之。當然,你們覺得最繁華的地方在哪呢?B. 為什麼義大利30萬平方千米就有103個省,我們才34個
義大利准確面積是江蘇省的近三倍大;義大利的省級行政劃分跟我們不一樣,西歐部分國家,主要是南歐地區地方最高行政區劃是區,義大利一共有20餘個行政大區,這才是相當於我們的省,西方的省級行政區域是相當於我們的市加所轄的周邊地區的這么一個行政區域,中國地級市以上都有直轄的周邊領土。舉個領子對比說,中國——湖北——武漢對比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米蘭省;這里武漢不僅僅指市區還包括周邊區域,米蘭省也是這么個意思,包括周邊下屬的市鎮,都歸米蘭市政府管
C. 疫情結束之後,我們可以去義大利做什麼
隨著新冠肺炎在歐洲全面爆發,作為形勢相對嚴峻的義大利,其病例曲線無限接近湖北武漢。義大利政府開始通過媒體喊話,希望得到其他國家的幫助。
EugenioBarsanti人類內燃機之父
雖然網上關於義大利的段子不斷,網友也親切的稱其為「意呆利」。「只有白天休息好了,晚上才能睡得更香!」從這句義大利南方的俗語中我們也能看出義大利人的性格。然而就是這么一個懶散的民族,卻誕生了汽車史上眾多美麗的瑰寶。「西餐之母,汽車教父」便是對義大利最好的描述。好吃,好玩,好風光,好姑娘。這么一個「四好」學生,令我心馳神往。如果疫情過去,我將帶上我的相機,跟大家一起體驗傳說中的「絕美之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武漢和鄭州哪個城市大哪個經濟更發達
肯定是武漢大,武漢更發達些啦。
面積:武漢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450.77平方公里;鄭州7446.2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294平方公里
人口:武漢828.2137萬;鄭州735.6萬
經濟:武漢GDP2008年3960億元;鄭州GDP2008年3004億元
教育:武漢有國家級重點大學七所;鄭州還沒有。武漢共有69
所普通本專科高校,
100
萬在校大學生;鄭州高校數量及高校在校學生均不及武漢的半
金融:武漢銀行密度為全國第五,為華中金融中心
航空:武漢天河機場通達香港、澳門、台北、首爾、胡志明、洛杉磯、溫哥華、法蘭克福、巴黎、倫敦、新加坡、吉隆坡、曼谷、德里、悉尼、墨爾本等十餘個國家及地區;鄭州新鄭機場有到達香港、澳門、韓國首爾、泰國曼谷、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定期航線或包機航線以及到達日本的不定期航班
對外開放:武漢已有美、法總領事館,即將在武漢設總領事館的有韓、日、德、英、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等國,領事區域基本包括中部六省(含河南省);鄭州尚無外國領事機構。另武漢已和國外17個城市結成友好城市關系;鄭州已和10個外國城市結成友城
E. 義大利為何會成為歐洲新冠疫情最嚴重國家
根據義大利愛莎通訊社最新的報道,截止24日為止,義大利已經確診229人患有新冠狀肺炎,死亡的人數達到了6個。不僅僅是義大利,日本、韓國、伊朗等國也出現了疫情大規模爆發的現象。
防疫人員
為了切斷傳染,最好的手段就是按下“暫停”鍵——封村、封城、封路,從根本上切斷疫情的擴散,然而。義大利人的這種散漫與不守規矩恰恰很難做到令行禁止,自然,也可能導致疫情在義大利進一步擴散。最恐怖的是,這種擴散往往還是在政府的意料之外。
因此,在全球疫情普遍爆發之時,義大利成為歐洲的重災區,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當然,相比於中國,義大利的疫情還遠算不上嚴重,義大利全國甚至還沒有武漢一個小區的患病人數多。相信如果義大利人能夠在這關鍵時刻守規矩,義大利政府也能夠採取果斷措施,義大利人能夠順利度過這段疫情。
F. 義大利是怎麼劃分區域的
義大利分為二十個行政區(regione, 相當於我國的省), 稱區或大區, 其中五個為自自治區。區又分若干省, 全國共有95個省。省又分若干市鎮, 全國有8088個市鎮。市有市議會(consiglio comunale),市政府(giunta comunale),市長(sindaco).
義大利行政劃分簡單: 國家>大區>省>市鎮, 沒有其他. 如此以來就有像羅馬米蘭擁有幾百萬人口的市鎮, 也有隻幾千人口的小市鎮。由於歷史的原因,義大利北方經濟發達, 南方落後。 習慣上把義大利分為北部,中部和南部(包括西西里和撤丁島)。
北部有八個區: Valle D'Aosta; Piemonte; Liguria; Lombardia; Trentino-Alto Adige; Veneto; Friuli-Venezie Giulia; Emilia-Romagna.
中部有六個區: Toscana, Umbria, Marche, Lazio, Abruzzi, Molise
南部有六個區: Campagnia, Puglia, Basilicata, Calabria, 包括Sicilia, Sardegna
意 大利主要城市有羅馬、米蘭、佛羅倫薩、威尼斯、那不勒斯等。號稱世界八大古跡之一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比薩斜塔、龐貝古城、多曼達特地 區和體現人類祖先活動的岩畫——瓦爾卡莫尼岩畫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觀光勝地。奧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劇院、聖瑪麗亞修道院、普雷拉畫廊、科率湖、西尼里亞 宮、佛羅倫薩教堂、喬托神樓、八角形的洗禮堂、比蒂宮、烏菲爾博物館和「舊橋」,都會使你留連忘返。
G. 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好還是義大利的帕維亞大學,熱那亞
帕維亞是一所很好的研究型大學,是伏特的母校。但在中國知名度不高。熱那亞是港口城市,熱那亞大學造船專業很有特色,外國學生也不少。義大利教育資源比較平均,公立大學之間相差不會太大。對中國來說博大,米理知名度還高一點,帕維亞,熱那亞之類就沒人知道了。
根據考慮學術聲譽,師生比,僱主聲譽,教師平均引用得分,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例的QS排名(英),武漢200—300,山東、Pavia500-600,Genoa700-800。根據學術聲譽、畢業率和新生返校率、師資力量、新生水平、經濟實力、畢業率表現、校友捐贈的USnews排名(美),Pavia200-300,武漢、Genoa300-400,山東400。根據考慮教學,研究,知識轉移和國際視野的Times排名(英)Pavia300-400,武漢、Genoa400-500,山東500-600。
這些中國高校師生比例較義大利高校師生比好。論文引用可能比較多,因為中國人多。經濟實力可能也比較強,因為中國錢多。中國學校佔地面積,硬體設施好,樓房比較新。中國大學生源也好,這是考慮到中國人多又有高考千里挑一,外國學校寬進嚴出的問題。我們的新生保留率也高,因為在義大利大學之間可以轉學,有可能第一年在帕維亞的學生第二年申請轉去米蘭理工了,而在中國你第一年在武漢大學第二年申請轉去清華就有點扯了。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我們的大學可以勝之不武。
綜合起來中國這兩所大學跟義大利那兩所大學相差不大。
問題是中國學生考二表的水平都能去那裡頂尖大學,能畢業出來實力也變得不錯了。尤其到外國你是國際學生,有些大學很願意收國際生,就像外國人進清華門檻也低。
其實看大學實力最好是分專業看,因為「偏科」大學太多。義大利音樂美術設計不錯,綜合類大學在歐洲一般般吧。
H. 武漢理工大學佔地面積有多大呢
武漢理工大學佔地面積約4000畝。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辦學歷史起源於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
武漢理工大學有馬房山校區、余家頭校區和南湖校區,佔地4000餘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78.28萬平方米,4座現代化圖書館藏書318.75萬冊。設有25個學院(部),建有4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8)義大利與武漢哪個大擴展閱讀:
武漢理工大學與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19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系,聘請了200餘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戰略科學家、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譽教授。
此外,與10所國外著名高校建立了11個高水平國際研究平台。科技部依託學校先後建立了材料復合新技術與新材料國際聯合實驗室、環境友好建築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運與海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I. 湖北面積最大的城市
武漢武漢概況
武漢是湖北省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東與黃岡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嘉魚縣、洪湖市相連,西與仙桃市、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縱距15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里。現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個區2個縣。總人口715.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山丘、湖泊與平陸相間,其中北部小片山地為大別山余脈。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漲渡湖、湯遜湖、東湖等。呈東西向的兩列低矮山系與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垂直軸線。長江、漢水把市區分割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三鎮鼎立"的獨特城市格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對集中於6~8月。年平均氣溫1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為41.3℃,最低氣溫為-18.1℃。
武漢概況二
地理狀況
武漢是湖北省省轄市,湖北省省會。位於江漢平原東緣,長江與漢水交匯處。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之間。東與黃岡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與咸寧市、嘉魚縣、洪湖市相連,西與仙桃市、漢川市毗鄰,北與孝感市、紅安縣、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縱距15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34公里,轄區總面積8467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963.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02平方公里。現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東西湖區、漢南區、黃陂縣、新洲縣等11個區2個縣。總人口715.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382.1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地形屬殘丘性河湖沖積平原,山丘、湖泊與平陸相間,其中北部小片山地為大別山余脈。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總面積的25%。主要河流有長江、漢水、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漲渡湖、湯遜湖、東湖等。呈東西向的兩列低矮山系與南北向的長江在市區形成垂直軸線。長江、漢水把市區分割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部分,形成"三鎮鼎立"的獨特城市格局。屬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對集中於6~8月。年平均氣溫16.4℃。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極端最高氣溫為41.3℃,最低氣溫為-18.1℃。
歷史沿革
商代屬中原王朝控制。周代先後屬鄂國、鄖國和楚國。秦屬南郡,兩漢時屬荊州江夏郡沙羨縣。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武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在現主城區內開始形成城堡,成為地區政治中心。漢陽於東漢末建成月城,至兩晉南北朝時期先後屬沙羨縣、汝南縣、沌陽縣,隋初改置漢陽縣,遂有"漢陽"之名,自唐迄清,先後為沔州、漢陽軍、漢陽府和漢陽縣治所。武昌於三國時吳黃武二年(223)建夏口城,初為吳江夏郡治。晉代為荊州、沙羨縣、江夏郡等治所,爾後先後為南朝郢州、隋唐鄂州、宋鄂州路、元湖廣行中書省及武昌路、明湖廣承宣布政司、清湖廣總督及湖北藩臬各司署、明清武昌府及各朝江夏縣的治所,明楚王府所在地。1898年張之洞奏准設夏口廳,漢口遂正式從漢陽分出成為獨立行政區。1912年,民國政府改江夏縣為武昌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三鎮始以同級建制鼎立。1926年國民政府設武昌市和漢口特別市,漢陽縣隸屬於漢口特別市。次年元旦,國民政府遷漢口辦公,合三鎮成立武漢市,稱"京兆區"。旋又分治。1949年後重以三鎮為武漢市。50年代曾為中央直轄市,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南行政委員會(初名中南軍政委員會)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駐地。現為湖北省省會。��
城市特點
武漢是中國古代繁華的商埠,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保存著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形成了獨特的方言"漢腔",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地處南北東西交通要沖,自古就是中原與南方、長江中上游與下游間文化交流的交匯點,歷史文化中蘊含著各方文化的特點。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3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城市文明史始自商代中葉,為古今人文薈萃之地。中國古代著名文化名人屈原、張衡、諸葛亮、曹操、李白、白居易、蘇軾、岳飛、李時珍等,都曾在此留下了足跡。武漢在南朝就是著名的商業港口,唐宋時期發展成為商業繁盛、水運發達的商業都會。清代漢口興起,更是"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華中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航路通達川、黔、豫、陝、湘、贛、蘇、皖等地,故有"九省通衢"之稱。近代武漢被辟為對外開放的商埠,英、俄、法、德、日相繼建立租界,英、俄、美、法、日、德、意、比、荷、丹、墨等國先後在漢口設領事館。尤其是洋務運動以後,武漢興起近代工業和教育,航運直達海外,蘆(京)漢、粵漢鐵路在此連接,遂發展成為繁華的近代工商業大都會。20世紀以來,先後成為辛亥革命的中心、國民革命(大革命)中心和抗戰初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心,故又是一座革命名城,有著重要的政治地位。現已成為中國中部的經濟、金融、貿易、科學、教育和信息中心。
城市現狀
武漢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通信樞紐,內陸最大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和沿江開放城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782.1億元。全市現有工業企業40427個,包括冶金、機械、紡織、化工、電子電氣、食品、服裝、電力、交通運輸設備製造、建材等33個工業行業大類,並形成了鋼鐵、汽車、機電、高新技術等四大支柱性產業。年工業總產值1012.7億元。全市耕地面積22.5萬公頃。農業生產穩定增長,林、牧、漁等業和農村非農產業迅速崛起。農產品以糧、棉、油為主,蔬菜、畜禽、水產品占較大比重,農業年產值109.8億元。城區綠化覆蓋率為31.6%。武漢是全國十大鐵路樞紐之一,主要對外干線有京廣線、漢丹線、武大線和京九聯絡線。水路航運綜合能力位於全國內河之首,是重要的水陸聯運樞紐。公路以107、316、318及106國道為主幹,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公路里程達到2826.5公里。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華中地區的航空樞紐。全市各類運輸貨運總周轉量790億噸公里,客運總周轉量193億人公里。武漢市郵政局是湘、鄂、贛、桂、川、滇、黔七省郵運調度中心。武漢電信局是中國八大長途通信樞紐之一,電話總容量170.7萬門,電話普及率達27.7%。武漢商業發達,以武漢商場、中南商業大樓、漢陽商場等一批超大型商業企業和專業批發市場為基幹形成銷售網路,消費品零售總額380億元。外貿進出口額為14億美元,武漢海關監管的進出口商品總額為28.2億美元。1996年接待境外旅遊者21萬人次。市政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面貌近年來顯著改善,"八五"期間相繼建成武漢機場、長江二橋、武漢客運港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礎設施,武漢國貿中心和漢口商業城等建築高度達到200米以上。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的形勢,在原來先後開辟的12個工業區基礎上,又開辟了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新型工業區。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教育中心,現擁有全日制高校35所,科技教育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初等教育基本普及,中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武漢也是我國重要的科研基地,有獨立研究機構100多所。文化、體育事業也全面發展。�
武漢概況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全市總計:16個市轄區 2個縣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轄區:東城區 西城區 宣武區 房山區 崇文區 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門頭溝區 石景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 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里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並遷都於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武漢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於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於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將遼滅亡,並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佔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武漢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武漢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武漢歷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爭,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使人民起而抗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武漢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武漢概況之行政區劃、歷史沿革
全市總計:16個市轄區 2個縣 (截至2002年12月31日)
市轄區:東城區 西城區 宣武區 房山區 崇文區 海淀區 朝陽區 豐台區 門頭溝區 石景山區 通州區 順義區 昌平區 大興區 懷柔區 平谷區
縣:延慶縣(延慶鎮) 密雲縣(密雲鎮)
武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這里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武漢最早見於文獻的名稱叫做薊。公元前十一世紀時,薊國是統治中國北方的西周王朝的一個分封國。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中期,位於薊國西南面的另一個封國燕,吞沒了薊,並遷都於薊城。從這時起,直到公元前226年燕國被強大的秦國所滅,薊城一直是燕的都城。據考古學家考證,當年的薊城就在現武漢城區的西南部。
公元938年,薊城成為遼的陪都。遼是崛起於中國東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因為薊位於它所轄的疆域的南部,所以改稱南京,又叫燕京。一個多世紀以後,另一個少數民族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將遼滅亡,並於1153年遷都燕京,改名中都。1214年,金朝因受到新興的蒙古族軍隊的進攻,被迫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第二年蒙古鐵騎入佔中都。1267年,蒙古族首領忽必烈下令在中都城的東北郊築建新城。四年後這位首領即在興建中的都城內登上皇帝的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元朝。1276年新城全部建成,這便是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游記中稱之為"世界莫能與比"的元大都。從此,武漢取代了長安、洛陽、汴梁等古都的地位,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並延續到明、清兩代。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第二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至此,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潰亡,武漢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
在此後的30多年裡,武漢歷經苦難:先是連年不斷的軍閥戰爭,使當年的帝都變得衰微破敗;1937年日本侵略軍侵入,古城在血與火中苦熬了8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接管這座城市。苦難、屈辱、血淚,終於使人民起而抗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漢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武漢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武漢是古老的,但同時又是一座煥發美麗青春的古城,武漢正以一個雄偉、奇麗、新鮮、現代化的姿態出現在世界上。
武漢概況之自然地理
武漢市簡介:簡稱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為歷史悠久的世界著名古城。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邊緣,東南距渤海約150千米。面積16800多平方千米。全市總人口為1492.7萬人。北有軍都山,西有西山,山地佔全市面積的62%;東南是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沖積而成的、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山地有煤、鐵等多種礦物和花崗石、大理石等優良建築材料。
地理地貌:武漢市中心位於北緯39度,東經116度。雄踞華北大平原北端。武漢的西、北和東北,群山環繞,東南是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大平原。武漢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與河北交界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為武漢市最高峰。境內貫穿五大河,主要是東部的潮白河、北運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馬河。武漢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部是太行山余脈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脈的軍都山,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武漢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武漢小平原。綜觀武漢地形,依山襟海,形勢雄偉。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土地面積:武漢全市土地面積16807.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積6390.3平方公里,佔38%。山區面積10417.5平方公里,佔62%。城區面積87.1平方公里。近郊區面積1282.8平方公里,遠郊區面積3198平方公里。縣的面積 12239.9平方公里。市區規劃范圍:東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 河,面積750平方公里。市中心地區(即舊城區,東西以二環路中心線為界,南北以護 城河中心線為界)面積62.5平方公里。
氣候特點:武漢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75%集中在夏季,7、8月常有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