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法恩扎是在哪個城市

義大利法恩扎是在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2-11-04 16:16:59

㈠ 中世紀最大的器樂曲集——15世紀早期的《法恩扎抄本》

從羅馬-法蘭克聖詠的時代到15世紀初,整個中世紀留存下來的音樂幾乎都是聲樂。從虔敬的修道院禮拜儀式音樂到典雅的宮廷歌曲,從宗教和世俗結合的多聲部的經文歌到多愁善感的貴族圈子的牧歌,無不是以人聲佔主導地位。中世紀的器樂曲相對來說比較稀有,例如《羅伯茨布里奇抄本》(Robertsbridge Codex)、《國王尚松集》(Chansonnier Roi)和《倫敦手稿第29987號》都證實了這一點。一方面,旋律優美、結構平衡的特羅巴多(troubadour)、特羅威爾(trouvère)及戀詩歌手的歌曲和音響層次豐富的復調作品為中世紀音樂的形成提供了模型,另一方面,當時的音樂理論繼續其思辨傳統,而這對音樂表演慣例來說並不重要。

在中世紀盛期和晚期的音樂生活中,器樂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豐富的圖像學和文獻資料提供了佐證。有時候看起來器樂甚至比聲樂還占優勢。許多特羅巴多和特羅威爾的詩歌證實了聽眾們如何在諸如埃斯坦比耶(estampie)的舞蹈中立即獲得歡愉。在幾乎所有的教會和世俗節慶中都可以發現一小群器樂演奏者,他們通常演奏琉特琴、豎琴、維埃爾琴、笛子、管風琴、肖姆管和各種打擊樂器。盡管如此,也很難確切地說出這些樂器是如何演奏和使用的,因為在圖像學證據里天使和凡人音樂家演奏樂器的造型只是一種象徵,而非真正的表演。同時,實際的樂器表演方法的文獻也不存在。

可以肯定的是,一些聲樂作品也帶有樂器伴奏,例如無歌詞的基礎旋律對位聲部(contratenor)。還可以肯定的是,器樂以各種形式依賴於聲樂。然而,器樂家演奏的音樂總是一種暫時性的聲響,受到各種條件限制,例如可找到的樂器,表演技術的可行性,特別是器樂家的創造性。樂器開始參與宗教禮拜音樂,例如在管風琴彌撒中,歌手和管風琴交替(alternatim)表演。在管風琴的即興中,聖詠保持在長音符上,提供一個所謂的基礎旋律聲部或支撐聲部(tenor),而迪斯康特聲部(discantus)或最高聲部(superius),即較高的旋律聲部,以更快速的音符時值自由運動。這種在即興中使用更快速音符的手法叫做「加花變奏」(diminution)。

在中世紀,也存在純器樂作品。舞曲、抽象的器樂曲和聲樂改編曲是純器樂作品的主要類型。多聲部世俗歌曲的改編曲構成了純器樂曲的最大一部分,例如法國的敘事歌(ballade)、維勒萊(virelai)和迴旋歌(rondeaux),義大利的巴拉塔(ballata)和牧歌(madrigal)。

現存中世紀最大的器樂曲集是《法恩扎抄本》(Codex Faenza,以下簡稱《抄本》),它包含了大量14世紀(Trecento)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改編曲,是極其珍貴的中世紀器樂的原始資料。

現藏於義大利拉文納附近的法恩扎市政圖書館的《抄本》,編號為I-FZc 117。它由98張羊皮紙組成,尺寸為245×175毫米。《抄本》的原始層是14世紀聲樂改編曲,分為10個分冊,大約是在1400到1425年之間在隸屬加爾默羅會的費拉拉的聖保羅女修道院編寫的。這一部分包括的音樂可以回溯到1340年代。第二層的22部15世紀的作品是後來加入進去的,這些作品可能屬於1467-73年盧卡地區的曲目。此外,第二層還有該修道院的約翰內斯·博納迪埃斯(Johannes Bonadies)的論文《歌唱規則》(Regulae Cantus),因此有時《抄本》又叫做《博納迪埃斯抄本》(Codex Bonadies)。很可能是在20世紀10年代,這部抄本被帶到法恩扎。1930年代晚期,音樂學家Gino Roncaglia在圖書館清單中重新發現了它。

原始層每頁有八行譜線,樂曲是用14世紀末的黑色和黑-紅色有量記譜法抄寫的。第二層的音樂作品是用白色有量記譜法抄寫的。這種有量記譜法經過辨認,為義大利六線譜的管風琴符號記譜法。這種記譜法為上下兩行譜線,用小節線連接。基礎旋律聲部在下方,迪斯康特聲部在上方。在一般的聲樂譜中,不同聲部分別抄在一頁紙的不同區塊內,或者使用分開的分譜。因此,只有在演唱時,表演者才能同時聽到樂曲的整體效果,而《抄本》的記譜法可以讓器樂演奏家從視覺上同時看到整個樂曲。

《抄本》中大多數作品是法國和義大利聲樂改編曲,52部作品中有一些是由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創作的,例如蘭蒂尼(Francesco Landini,一首)、馬肖(Guillaume de Machaut,三首)和博洛尼亞的雅各布(Jacopo da Bologna,四首)。還有些作品是沒有確定身份的小作曲家或無名氏創作的,包括John Hothby(九首),Johannes de Erfordia(五首),Bernhard Ycart(五首),以及約翰內斯·博納迪埃斯(一首)。這種法意文化的混合影響並不奇怪。在15世紀初期,義大利宮廷非常喜好法國文化口味,在上義大利工作的一小群作曲家以法國「精微藝術」(ars subtilior)風格創作了許多時尚的尚松,從而延長了這種正在衰落的14世紀藝術。

不幸的是,在少數情況下,原始聲樂版本已經失傳,只剩下《抄本》保存的器樂改編版。有些器樂曲和其聲樂版本非常相似,然而,另外一些作品雖然基礎旋律聲部相似,但其它聲部的處理給人感覺就像一部新作品。還有一些作品沒有對應的聲樂模型,而是基於舞曲,例如《美麗的花之舞》(Bel fiore dança)和《白花》(Biance flour)。這兩首作品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僅存的14世紀或15世紀早期的舞曲旋律的多聲部改編曲。

從其系統化和統一的組織結構來看,《抄本》並不是隨意選擇曲目組成的合集。它的兩個部分的首尾都是彌撒樂段的管風琴改編曲。第一部分只包括法國起源的敘事歌和維勒萊,先是《垂憐經》,最後以《讓我們稱頌主》結束。第二部分結構相似,中間部分是義大利起源的巴拉塔和牧歌,除了開頭的《垂憐經》,還包括《榮耀經》和《萬福,海之星》,最後以《讓我們稱頌主》為結尾。彌撒樂段的基礎旋律聲部來自《「全能的天父」彌撒》(Missa Cunctipotens genitor Deus),這也是現存最早的管風琴彌撒。這部普通彌撒的每一樂段都由管風琴和唱詩班交替表演,這種古老的慣例很可能要追溯到11世紀,而直到19世紀還有範例。

《抄本》中有23首作品是多聲部世俗歌曲的改編曲。在所有這些改編曲中,那位匿名的改編者在聲樂模型已經高度裝飾化的較高聲部中增加了更華麗的裝飾音。相比之下,二聲部作品的基礎旋律聲部比較簡單;而原版的三聲部聲樂作品的兩個較低聲部濃縮到一個聲部中,聽起來在結構上更為重要的音符通常來自原版的基礎旋律聲部。

《抄本》的器樂曲應當使用什麼樂器演奏,這些改編曲的作者又是誰,這些問題的解答目前還未有定論。

從音域和技術需求來看,管風琴這種和聲樂器似乎是合適的選擇。前面提到過《抄本》中包括交替的彌撒樂段,很難想像除了管風琴還有什麼樂器可以演奏這些樂曲。但是在有些改編曲中存在聲部交叉,並不適合只有一個手鍵盤的單架管風琴演奏。由於《抄本》產生的時間和地點所限,還不存在有兩個及以上手鍵盤的管風琴或新發明的弦鳴鍵盤樂器,它們都是16世紀中期之後發明的。一些義大利管風琴有較短的腳鍵盤,也只能演奏部分曲目的基礎旋律聲部,而不是所有曲目。樂曲其中一個聲部的八度轉位的可能性也不能忽略。這些都對單架管風琴作為《抄本》的目標樂器提出了挑戰。

盡管音域上符合條件,然而一把琉特琴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因為在《抄本》成書之時,這種樂器還不能演奏復調。直到15世紀後期可以使用撥子時,琉特琴才能演奏超過一條旋律線。

雖然有文件記錄顯示,在當時的法國和義大利,豎琴非常流行,但我們對16世紀之前的豎琴曲目知之甚少。14世紀晚期和15世紀早期的豎琴音域足夠大,可以滿足《抄本》曲目的要求,但是一些曲目需要演奏半音,這種技術要求豎琴演奏者的手指具有非凡的靈活性。盡管不是一點都不可能,豎琴技術的局限也讓其作為候選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那麼,明顯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兩種樂器的組合。攜帶型管風琴缺少足夠寬的音域來演奏較高聲部,同時也沒有低音音域可言,肯定要排除在外。在那個時期,也沒有證據表明兩架固定式管風琴安裝在同一個地方。如果說一架攜帶型管風琴加一架固定式管風琴的組合可以克服音域上的困難,那麼兩者之間聲響的不平衡問題也無法解決。因此,這一組合也不可行。

兩把琉特琴或一把琉特琴加一架豎琴的組合也符合曲目的要求。圖像學證據表明,在15世紀,這兩種二重奏組合非常流行,後來在16世紀成為了一種傳統和標准。一方面,前面提到的半音快速變化問題讓豎琴不可能擔任高聲部的演奏角色,但是基礎旋律聲部可以用它來演奏。另一方面,琉特琴不存在半音方面的局限性,既可以演奏高聲部,也可以演奏基礎旋律聲部,而且音域問題也可以通過調音解決。從技術能力上看,琉特琴演奏者的左手可以處理快速段落,最高音的弦可以滿足向上轉位。

現在唯一質疑琉特琴組合的反對意見是它們能否用於宗教音樂中,特別是《垂憐經》和《榮耀經》樂段,樂器演奏要和歌唱交替進行。目前還沒有琉特琴和豎琴用於這種情況的文獻記載。

有兩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第一,這部《抄本》不是為了單一特定的樂器而編寫的,而是給一位特定的演奏家使用的,為他的不同職責提供不同的音樂。如果這位演奏家有時需要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其它時候作為宮廷娛樂人員演奏別的樂器,那麼《抄本》曲目的多樣性就更加合理了。當演奏世俗作品時,使用兩把琉特琴或一把琉特琴加一架豎琴;當演奏宗教音樂時,則使用管風琴,並使用腳鍵盤演奏基礎旋律聲部。在16世紀,早期鍵盤樂和琉特琴的曲目風格和類型有相似之處,曲目、裝飾音和記譜法都是共通的。也許把這一特徵向前推到15世紀初也是可能的。那麼,同一位演奏者能夠既會演奏管風琴,又會演奏琉特琴或豎琴嗎?根據歷史資料,蘭蒂尼和保曼(Conrad Paumann)既是管風琴大師,也會其它樂器,包括琉特琴。因此,我們這位《抄本》作者可以演奏多種樂器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二種情況是,琉特琴二重奏替代了管風琴在宗教音樂中的位置。經過考證,當時的費拉拉宮廷,也就是《抄本》編寫的起源之地,有一位土生土長的琉特琴演奏家皮耶特羅波諾(Pietrobono de Burzellis,約1417-1497),符合這一人設。而且從1449年起,費拉拉宮廷的薪酬記錄顯示僱傭了一名「基礎旋律聲部演奏員」(tenorista),正好符合琉特琴二重奏的條件。這種慣例在一部巴黎手稿(MS nuov. Acq. fr. 4379)中也有記錄。這部手稿收集了許多單獨的基礎旋律聲部曲目,用來提供給伴奏的琉特琴手或者維埃爾琴手使用。如果是這樣的話,《抄本》的編寫時間可能要推後到1435-1440年左右。另外,從其編寫風格來看,《抄本》很像是一名學生的工作筆記本,用來改編多聲部聲樂作品和解決快速裝飾音與即興技術問題。

盡管以上都是缺乏足夠實證的推測,但通過對《抄本》作者及起源的細致分析,讓我們能夠深入理解早期多聲部器樂曲目及其表演慣例。

《抄本》的常見錄音有三種。Michael Posch和獨角獸樂團(Ensemble Unicorn)的版本(Naxos 8.553618,1998)側重於世俗歌曲改編曲。該專輯收錄了蘭蒂尼、馬肖和雅各布作品的著名改編曲,有些曲目復原為原始聲樂版。使用的樂器也很豐富,包括哥特豎琴、維埃爾琴、輪擦提琴、管風琴和豎笛家族。這個版本的演奏層次豐富,流暢活潑。

Marcel Pérès和Ensemble Organum版(Harmonia Mundi musique d'abord HMA 1901354,1994)對比性地錄制了聲樂原始版和器樂改編版,可以細致體會改編版在較高聲部加入的裝飾音和即興變化,是學習中世紀世俗音樂創作過程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Pedro Memelsdorff和Mala Punica樂團專攻意法中世紀晚期音樂,他們的版本(「Faventina」,Ambroisie AM 105,2007)聚焦於《抄本》的宗教音樂曲目,並對基礎旋律聲部和加花變奏進行了深入探討,提供了各種表演的可能性,學術性較強。

《法恩扎抄本》作為現存最大的中世紀器樂曲集,為我們提供了中世紀晚期器樂作品創作和表演慣例的珍貴原始資料。這些樣本在其它資料和抄本中極其罕見,擁有並能夠欣賞到它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運。

(原載於三聯《愛樂》雜志2020年第9期)

㈡ 義大利的哪個科學家最早測出大氣壓的數值

答案:托里拆利
埃萬傑利斯塔·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1608~1647)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1608年10月15日生於法恩扎,1647年10月25日卒於佛羅倫薩。托里拆利是伽利略的學生和晚年的助手。
1643年,托里拆利與伽利略的另一個更年輕的學生維維安尼一起在佛羅倫薩做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實驗"測出大氣壓的數值,地點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㈢ 義大利地區的問題

http://www.yidalinihao.com/ ------------義大利旅遊官方網站
http://ditu.google.cn/maps?q=EMILIA%20ROMAGNA&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client=aff-360hang&hs=Yut&biw=1024&bih=577&prmd=ivnsm&lr=lang_zh-CN&um=1&ie=UTF-8&sa=N&tab=wl 可看到城市具體位置。

大區簡介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北抵波河,南至亞平寧山脈,是義大利土地最肥沃,最富有生產力的大區之一,由於海洋的因素使得海岸的氣候舒適宜人。山地和海洋兩種不同的地形使得艾米利亞-羅馬涅擁有了諸多美得令人窒息的景緻,地球上所有的風光以及色彩,海洋的魅力,音樂,電影還有藝術,似乎都集中在了這個大區里。
那些熱愛海洋,陽光和娛樂活動的人們,一定要選擇羅馬涅的海岸,它是歐洲最長的海灘,提供設備齊全的運動以及娛樂服務。里米尼、里喬內和卡托利卡等小鎮熱情歡迎遊客,在那裡可以享受到許多娛樂活動。當你游覽在帕爾馬和皮亞琴察之間的地區時,亞平寧山脈將會展現其獨一無二的風采,騎馬或者是步行,參觀景色秀麗的公園以及自然保護區。

內陸地區有幾處溫泉,比如薩爾索馬喬雷和巴尼奧-迪羅馬涅,都為遊客提供許多選擇,由於該地區水資源豐富,再加上現代化的設施,技術以及各種便利設施,使得傳統的熱水浴十分吸引人。土壤的肥沃也使得這里烹飪文化根深蒂固。

威爾第的小說,帕斯克里的詩歌還有費里尼(在他的許多反映該地區的大作面試之後就成為了謎)的電影都介紹了這個大區。在艾米利亞-羅馬涅,只需從數不清的風景勝地中挑選,你就可以飽覽令人艷羨的美景。

這個大區的省有:博洛尼亞(大區首府),費拉拉,福利切塞納,摩德納,帕爾馬,皮亞琴察,拉維納,雷焦艾米利亞,里米尼。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中有歐洲第三小的國家——聖馬利諾。

旅遊景點

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特色是藝術,歷史以及建築。
博洛尼亞將商展,貿易等與聖白托略大殿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後者是義大利最美麗的教堂之一,該教堂一面是大理石,另一面未經雕琢。如果你想去阿西內利塔,你得攀上498級台階,但你將要欣賞到的風景絕對值得你付出這辛苦的勞動。

費拉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城中良好地保存了文藝復興留下的一切,當你走在這座被譽為古代文化之都的城市中時,你可以看到城中的小路,建築物外表等都散發著建築藝術的光芒。

當你去摩德納參觀拉丁大教堂以及花環教堂塔樓時,一定不要忘了順道去拜訪一下埃斯特家族城堡。在摩德納省的馬拉內羅小鎮,賽車愛好者們可以參觀法拉利展廳里各種豪華的賽車,獎杯和圖片。

另外一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列有至少8處建築為世界遺產的地方是拉維納——馬賽克之城。城鎮中的傑作反映了十七世紀,當這座城市是首都時的面貌。在這些建築中,我們得著重提到巴洛克式的聖阿波利納爾沃諾大教堂和哥特式的特歐德里克紀念堂。

法恩扎是一個富有歷史文化遺產的小城,以發展於十八世紀的古代陶瓷工業而享譽世界。

遊玩攻略
僅僅待在這一個地方就可以飽覽義大利的風景了。在亞得里亞海海濱,在微型義大利公園里,我們可以只花幾秒鍾就能從義大利的一邊走到另一邊,這里有著273個歐洲和義大利主要的復製品模型,孩子們可以通過觀看短片了解這個國家美麗的風景。

艾米利亞-羅馬涅為遊客們提供了許多旅遊線路,幾乎都能滿足遊客的需求。對於大自然愛好者,兩個國家公園,14個大區的公園以及11個自然保護區很好地為那些想要一頭扎進綠色的人們提供了場所,人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動植物,還可以跋山涉水,坐皮劃艇以及登山。

騎馬愛好者可以騎著馬取道在皮亞琴察和帕爾馬地區的弗朗琪傑那路到達公園。

另外一條旅遊線路是健康游,溫泉提供了令人身心愉悅的養生經歷。薩爾索馬喬雷,塔比亞諾,巴尼奧-迪羅馬涅,卡斯特羅卡羅和伯萊塔是幾處以溫泉而聞名的地方,他們屬於艾米利亞-羅馬涅的一部分。
說道旅遊線路,在里米尼山上的葡萄酒路是一個領略歷史文化氣息的好去處,那裡有該地區的特產。通往內陸的道路起始於里米尼,途中穿越農田,小的古老的村莊,油廠等,可以追尋到自然的本真。

最後,不要忘了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會有的節日慶祝活動,一定要參加哦!

特色美食
尋根的旅行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一種就是美食。該地區食物味濃,令人難以忘懷,從艾米利亞的小村鎮一直到羅馬涅的大海,途徑科馬奧山谷的瀉湖,裡面盛產鰻魚。

到一個大區就意味著需要嘗一下這個地區可口的美食,比如艾爾巴佐尼——一種帶菠菜的乳蛋餅,或者是比薩萊法所——用皮亞琴察大豆做餡的小餃子,更不用說花色繁多的美味的家常麵食了。

我們可以在博洛尼亞稍作停留來品嘗意式肉腸,配以皮亞蒂娜麵包。帕爾馬毋庸置疑的美食之王就是帕爾瑪火腿了,它是義大利美食的主要支柱之一。帕爾瑪火腿配上格拉納乳酪以及帕爾馬乳酪,會讓所有的美食家都贊嘆不已。

該大區另外一項特色就是葡萄酒。皮亞琴察山上產的古都尼奧,特雷比亞諾,蘭穆布魯斯克,巴爾貝拉,薩維農以及聖喬維斯,都以獨特的風味而聞名。

㈣ 義大利費拉拉大學是座什麼樣的學校啊

弗拉拉大學於1391年由德斯特.馬爾凱塞.阿爾貝托五世經教皇博尼法爵九世的特許而創辦的,是義大利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弗拉拉大學設有8個系,20個教學部門以及多個研究中心。大學的科研工作逐年增加並在一些重要領域的應用學科方面取得顯著成果。近年來,大學的科研人員獲得的專利一年比一年多,許多專利已經投入生產。

弗拉拉大學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青睞,前來報考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目前在校注冊的學生已超過20,000人。

弗拉拉大學開設有78個大學本科專業,各種碩士班、研究生班以及專業培訓班。大學的某些專業設在校外的羅維哥 (Rovigo),琴托 (Cento),阿爾琴塔 (Argenta),科馬基奧 (Comacchio),皮耶維.迪.琴托 (Pieve di Cento),法恩扎 (Faenza),博爾扎諾 (Bolzano)和聖馬利諾等地。

弗拉拉大學為學生提供許多優越的學習條件。學生與教師的人數比例在義大利各大學中最為理想。另外,學校與一些社會機構合作,開展各種服務和文化娛樂活動。

弗拉拉大學為學生進行以下的投入:減少學費、對兼職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報酬、向與歐洲和歐洲以外各大學有的交流計劃的項目提供資助和獎學金、提供環境安靜研究室和計算機室。最重要的是,學校為了將研究成果轉換為生產成果,與許多地方機構和全國各地的生產企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弗拉拉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學城。弗拉拉熱情好客,環境優雅,至今仍然保留著其極具魅力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古老風貌。在一些主要是青年學生聚會的場所,你能真正感受到這里的大學生活。

費拉拉大學的畢業生

哥白尼(1437年生於托倫 — 1543年卒於弗龍堡)

波蘭天文學家,著有《天體運行論》。在《天體運行論》中,他突破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天動說,提出了日心說。哥白尼的理論成為天文學發展的基礎,標志現代天文學的開始。

帕拉切爾索(1493年生於艾因西德倫 — 1541年卒於薩爾茨堡)

醫生和哲學家,是文藝復興時期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四個基本原理的理論加以補充,擯棄傳統的醫學授課方式,創立了一門使用礦物質治療疾病的全新學科—化學治療術。

焦瓦尼 皮科(1463年生於米蘭多拉 — 1494年卒於佛羅倫薩)

義大利最著名的哲學家和人文主義者之一,是15世紀著名哲學家費奇諾,洛倫佐?伊爾?馬格尼菲科和玻衷桑的好友。他最有名的著作有《Gratio de hominis dignitate》和900餘篇包含哲學和神學思想的論文。

㈤ Via Campidori, 2-48018 Faenza (RA)這是義大利語,請問翻譯成中文是什麼意思

這是在義大利的地址,
Via Campidori, 2:是Campidori街道2號
48018是郵編
faenza(RA)是個城市的名字:是拉韋納省 法恩扎,(此地位於博洛尼亞和聖馬立諾的中間位置)。

㈥ 西班牙、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品牌的瓷磚

獨角獸(PETRACER′S)瓷磚則是創立於1992年,至今已成為品牌藝術瓷磚。獨角獸瓷磚一面世,便猶如黎明初現,迸發出劃時代的耀眼光芒。被喚醒的世界室內設計界對獨角獸(PETRACER′S)有這樣的評價:純美、優雅、熱情、藝術、色彩繽紛.

㈦ 17到20世紀義大利的文化名人有哪些

伽利略(Ga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創始人。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溫深佐是數學家、音樂家。
1581年伽利略進入比薩大學學醫,後對物理學和數學發生興趣,入學第二年發現了擺的等時性,此後他的主要精力轉向數學和物理。

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義大利思想家。他出生於那不勒斯附近的諾拉鎮。17歲進入聖多米尼加修道院,但他非常擁護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28歲時,因反對羅馬列教會的腐朽制度而離開修道院,***西歐,曾用講演、講課、文章等不同形式反對地心說,宣揚新思想。他認為:「為真理而斗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1592年,布魯諾被騙到威尼斯並遭逮捕,在囚室八年中他英勇不屈。據1599年10月21日的檔案記載,布魯諾宣布無可招供,他沒有做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他說:「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讓!」最後以「異端分子和異端分子的老師」的罪名,於1600年2月17日被燒死在羅馬鮮花廣場。後人為紀念這位堅強不屈的學者,」於1889年在鮮花廣場上樹起布魯諾銅像。

托里拆利(1608~1642)是義大利物理學家。1608年10月15日誕生於義大利的法恩扎。托里拆利的父親是一位紡織業主,由於經營情況不佳,日益衰落。父親為了擺脫窘境,被迫把托里拆利送給伯父雅可布撫養。1627年,伯父在朋友們的勸說下,把托里拆利送到羅馬,拜伽利略的得意門生、數學家和水力學工程師卡斯特里為師,繼續深造。從1630年到1641年,托里拆利在伽利略的朋友夏波利手下工作,主要從事力學研究,寫了一批論文。為了向卡斯特里等有名的學者請教,托里拆利於1641年再去羅馬。在卡斯特里的推薦下,托里拆利於1641年10月10日來到伽利略身邊工作,並和伽利略的學生維維安尼結成了很好的朋友。伽利略去世後,他的保護人托斯吉姆大公爵讓托里拆利以學院數學教授的名義作為伽利略的繼承人。從此他便在佛羅倫薩愉快地度過一生,作了大量科學工作,在學術界贏得盛譽。

伏特(1745-1827)出生於義大利科莫一個富有的天主教家庭里。他對科學的愛好似乎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十九歲時他寫作了一首關於化學發現的六韻步的拉丁文小詩。伏特在青年時期就開始了電學實驗,他讀了許多書,他的好友加托尼送給他一些儀器,並在家裡讓出了一間房子來支持他的研究。伏特十六歲時開始與一些著名的電學家通信,其中有巴黎的諾萊和都靈的貝卡里亞。貝卡里亞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國際知名的電學家,他勸告伏特少提出理論,多做實驗。事實上,伏特年青時期的理論思想遠不如他的實驗重要。隨著歲月的流逝,伏特對靜電的了解至少可以和當時最好的電學家媲美。不久他就開始應用他的理論製造各種有獨創性的儀器,用現代的話來講,要點在於他對電量、電量或張力(如他自己所命名的)、電容以及關系式Q=CV都有了明確的了解。

阿伏加德羅(AmeldeoAvogardo,1776~1856)義大利物理學家、化學家。1776年8月9日生於都靈的一個貴族家庭。1792年8月9日入都靈大學學習法學,1796年獲法學博士,以後從事律師工作。1800~1805年又專門攻讀數學和物理學,爾後主要從事物理學、化學研究。1803年他發表了第一篇科學論文。1809年任韋爾切利學院自然哲學教授。1811年被選為都靈科學院院士。

恩里科·費米是義大利物理學家(Enrico 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1901年9月29日生於羅馬。父親是鐵路上的職員,母親是位小學教員,家庭對他管教很嚴。費米從小就很聰明,顯示出不尋常的記憶力。他上小學時,學習勤奮但不死讀書,喜歡打球、做游戲、積極參加體育活動,被人們譽為神童。他對數學、物理特別感興趣。常常省下少得可憐的零花錢,去買一些他感興趣的數學、物理書籍。他學習物理不僅學一些理論知識,而且還對物理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用簡單的自製設備進行測量地球磁場、重力加速度、水的密度等等實驗。他喜歡獨立思考、愛想問題,不輕易地去問老師和同學。例如:多數兒童喜歡玩陀螺玩具,但要解釋高速旋轉的運動情況不是像他這種年齡的學生所能辦到的。他對科學的奧秘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終於對陀螺儀器的物理原理作了正確的解釋。費米的獨創性和想像力,使他具備了成為一位傑出物理學家必需的素質。


㈧ 西班牙義大利有哪些著名品牌瓷磚

獨角獸(PETRACER′S)瓷磚則是創立於1992年,至今已成為品牌藝術瓷磚。獨角獸瓷磚一面世,便猶如黎明初現,迸發出劃時代的耀眼光芒。被喚醒的世界室內設計界對獨角獸(PETRACER′S)有這樣的評價:純美、優雅、熱情、藝術、色彩繽紛.

㈨ 義大利男子嫌假結婚被捕判刑多少年

8月20日,日前,義大利拉韋納省法恩扎市一名男子,與華人女子經過短暫的婚史離異後,再次迎娶一名摩洛哥女子。該男子在前往政府辦理婚姻登記手續時,因涉嫌假結婚和協助非法移民獲取合法居留,被警方拘捕接受進一步調查。

警察經調查發現,涉案的義大利男子曾與一名華人女子具有短暫的婚史。該男子與華人女登記結婚時,華人女子為非法移民。婚後,當華人女子獲得了義大利合法居留不久,雙方便提出自願離婚。並辦理了離婚手續。

警方認為,義大利男子與20歲無合法身份的摩洛哥籍女子登記結婚,和該男子與華人結婚同出一轍,同樣存在某種不正當交易。該男子結婚的目的在於協助非法移民騙取居留,從中獲取利益。目前,有關案件警方正在做進一步調查。

來源鳳凰網

㈩ 金吉拉300發動機是哪家的

金吉拉300發動機是奔達國產。以下是關於奔達的介紹:1、奔達的簡介:Penta是歐洲知名的自卸車油缸製造商,中文名字叫「奔達」。總部設在義大利的法恩扎,擁有20多年的油缸設計經驗。2、奔達的發展:Penta當初是由5個人發起,隨著業務的發展,penta逐步成長。在義大利、中國無錫、印度、南非、迪拜、東歐、澳大利亞等地設立工廠,這些工廠也將逐步投入到運營當中。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法恩扎是在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用海南話怎麼說 瀏覽:936
中國六十年代支援越南多少物資 瀏覽:927
為什麼伊朗不能付款 瀏覽:108
義大利和韓國哪個更適合居住 瀏覽:663
出口伊朗需要什麼 瀏覽:553
中國有多少低收入人 瀏覽:827
中國李寧的鞋子一般可以穿多久 瀏覽:122
印尼每月出口鎳礦石多少噸 瀏覽:923
剃刀黨殺了哪個義大利人 瀏覽:212
中國貧民如何翻身 瀏覽:120
義大利藝術服裝哪裡好 瀏覽:393
中國如何更新外國的游戲 瀏覽:231
伊朗幣怎麼轉到迪拜 瀏覽:623
印尼實木傢具怎麼樣 瀏覽:447
印尼支持什麼手機卡 瀏覽:663
fica義大利語什麼意思 瀏覽:732
印尼的工作簽證有什麼要求 瀏覽:674
越南人一天消費多少錢 瀏覽:650
伊朗油價漲多少 瀏覽:12
中國哪個省市手機賣得最多 瀏覽: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