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義大利經濟
2003年,在全球經濟增長2.7%,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4.5%,美國、日本經濟直線上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形勢下,歐元區的經濟,尤其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始終在谷底徘徊,持續低迷。一年來,從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到突然爆發的帕瑪拉特財務丑聞,從居高不下的歐元匯率到困難重重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一不對義大利的家庭消費信心、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對消費者投資金融市場的決心產生負面影響,使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義大利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需求就更加乏力,進出口更加萎縮,使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調低原來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2.3%,最終只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0.3%的增長率。
一、經濟發展持續減緩,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下跌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減緩。2002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義大利的經濟已完全進入停滯期並一直持續到2003年。因此,2002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出現技術性經濟衰退以後,第三季度才開始回升,達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停滯期,增長率僅為0%。實際上,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義大利年度經濟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經濟在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年實際工作日比2002年少兩天的因素,經濟發展最終僅實現了0.3%的增長,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歐元區的另兩個大國法國(0.2%)和德國(-0.1%)的經濟增長率還略高一些,而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分別都增長了3.1%、2.7%和2.2%。
二、國內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
據該經濟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的國內市場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義大利全年的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2%,比不景氣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進一步下降。
此外,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項指標,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長也不盡人意。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盡管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了1.5%,其中家庭消費增長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2.2%,但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2年增長1.2%以後,在2003年卻直線下降了2.1%,貨物與服務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進口下降了0.6%,雙雙都創下了十多年以來最糟的歷史記錄。由於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對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基本為零,因此,義大利經濟的微幅增長看來主要靠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拉動。
三、消費價格指數上升,通貨膨脹率繼續上揚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持續的熱浪和乾旱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堅挺的歐元匯率等負面因素干擾下,義大利2003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突破了政府當年制定的預期目標1.9%,最終上升到2.7%。據該報告提供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消費價格指數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為2.7%,比2002年的2.5%增長0.2個百分點。
義大利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標准,2001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7%,2002年的為2.5%。
四、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持續下降
2003年歐元區就業處於停滯,而義大利的就業形勢和失業率都有很大的改觀,成為義大利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義大利的就業人數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長期困擾義大利經濟發展的高失業率有了明顯的改觀。勞動力市場的回暖預示著義大利經濟將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邁出更大的步伐。據該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業增長最快。據統計,50-64歲的就業人數在1999年在就業總人數中所佔的比例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達到20.8%。特別是50-59歲的就業人數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萬人,占當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總數的三分之二。盡管如此,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率仍遠未達到歐盟2002年的平均就業率64.2%,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在全國15~64歲勞動力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6%。法國的平均就業率為60%,德國的為65%,英國的為70%,美國的為75%。
失業率在2003年已從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歐元區平均失業率8.8%以下,為199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義大利在1998年的失業率曾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為11.8%。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重點解決青年和南方失業問題之後,義大利的失業率才開始逐年下降。
五、財政赤字增加、公共債務略有下降
義大利的財政長期入不敷出,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2003年,義大利的公共財政赤字達到了318.32億歐元,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為2.4%,比2002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雖仍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以內,也控制在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但是,義大利去年的公共財政赤字狀況比2002年(284.03億歐元)惡化。
在公共債務方面,據義大利中央銀行提供的數字,義大利2003年的公共債務達到13,815.74億歐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2年的108.0%降到106.2%。雖然這一比例近幾年已連續下降,但義大利的公共債務仍然是歐盟最高的。2002年義大利的公共債務總額為13,606.84億歐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08.0%,在歐盟15個成員國中最高。
此外,義大利2003年的稅收壓力略有增長,從2002年的41.9%增長到42.8%。
六、工業生產連續三年下滑
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投資信心指數下挫,因此,義大利2003年的工業生產已連續第三年下滑。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的指數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分別為-0.9%、-2.6%、-0.1%、0.3%。而在實際工作日相同的情況下,義大利去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比2002年下降0.4%。從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字分析,義大利200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有回升的趨勢。
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增長最快的行業有水、電、煤氣,達到4.8%,采礦業增長4%,石油精煉工業增長2.4%。降幅較大的是其它工業製造業,下降6%(其中傢具製造業下降4.1%),製革與皮鞋製造業下降5.5%,電力設備和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下降4.9%、運輸工具製造業下降3.8%、機械設備和服裝紡織品行業均下降3.6%。
此外,據義大利經濟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進行的調查表明, 2003年義大利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不高,4個季度的情況分別是75.7%、76.7%、75.8%和76.8%。義大利2001年的工業生產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業生產值方面,除建築業的產值增長以外,其他各個主要行業的生產產值都在下降。
義大利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生產的最明顯特徵是加工出口。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以及紡織、服裝、製革、製鞋、傢具等。
七、外貿進出口下降,順差大幅減少
義大利200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義大利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152.79億歐元,其中出口為2,581.88億歐元,同比下降4.0%;進口為2,570.91億歐元,同比下降1.6%;貿易順差為10.97億歐元,比2002年順差減少67.42億歐元。義大利進出口貿易盈餘雖然從1993年以來已連續十一年實現順差,但2003年的順差額為十一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八、國際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狀況嚴重惡化
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高達200.35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經常項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據分析是由於貨物貿易順差減少,收益項目逆差增加和經常轉移逆差增加所致。義大利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收支狀況在2003年都是順差。其中國際收支資本項目順差為5.23億歐元,比2002年的順差額減少3.17億歐元,減幅為37.74%。國際收支金融項目順差為185.03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99.65億歐元,增長一倍多。此外,2003年義大利的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為10.09億歐元,2002年同期是-20.42億歐元。
關於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據當年12月底的價格和匯率計算,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達到了500.89億歐元,其中黃金儲備為260.42億歐元,特別提款權(SDR)1.23億歐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為32.89億歐元,外匯儲備為206.34億歐元。2004年7月10日(詳見2004年期 《國際市場導刊》-- 專題報告欄)
B. 為什麼義大利人口只有六千多萬卻有那麼多世界頂級品牌
大品牌和人口多寡沒任何直接聯系。發達經濟體里人口超過1億的就日本和美國,國家人口前二十里就三個美、日、德。有不少大品牌的丹麥560萬人,瑞士800萬人,諾基亞的故鄉–芬蘭540萬人,然後巴基斯坦1.9億人,奈及利亞1.8億人,孟加拉國1.6億人,埃塞爾比亞1億人,所以人口的多寡與有多少大品牌並無聯系。
C. 義大利為什麼南窮北富
說起義大利,藝術、時尚、歷史、足球、陽光、美食似乎都是繞不開的話題。
這個集自然和人文風光於一身的國家,位於亞平寧半島上。
亞平寧半島宛如一隻嵌入地中海的長靴,南北狹長。
歷史上,不同文化在亞平寧半島南部和北部的相互碰撞,給義大利帶來了巨大的南北差異。這種南北差異表現在義大利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北部比較注重效率,而南方地區則比較自由奔放,不循規蹈矩。
經過了幾個世紀種植園農業的發展,南義大利在當時異常富裕。
除此之外,亞平寧半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港口貿易的發達,使得義大利南部成為了羅馬共和國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的中心。消失的龐貝古城就是義大利南部富庶繁華的見證者之一。
▲龐貝古城的地理位置,在被維蘇威火山吞沒之前,這里曾是古羅馬貴族的療養勝地
但仔細觀察義大利地圖,半島大部分地形以山地為主,面積最大的波河平原卻分布在北部。
波河豐水期長,水資源豐富,波河平原地勢平坦,河流含沙量高,下游沉積量大,土壤比南部更肥沃。
北部的自然條件比南部更優越,那麼北方的發展應該比南方更好才對。但在羅馬帝國時,北方蠻族(包括高盧人,凱爾特人,日耳曼人)一直是羅馬中央政府所頭疼的問題。
為了防止北方蠻族的入侵,羅馬人利用阿爾卑斯山這個天險,在北方修築了眾多的軍事要塞,防止蠻族的入侵。以都靈為代表的北方城市,多數是在軍事要塞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作為抵抗北方蠻族的前哨陣地,開發成本高,因此雖然北部自然條件更優越,但這時義大利的經濟中心卻在南方,北方處於未開發的狀態。
二、北方逆襲,南方沒落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分成了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正式滅亡西羅馬帝國,歐洲進入了中世紀時代,義大利開始陷入1000多年的分裂狀態,逐漸分裂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國家。
日耳曼人開始進入亞平寧半島,逐漸與當地人融合,成為了義大利北部的居民。北方蠻族的隱患已經消除,義大利北部的優勢逐漸凸顯,北方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逐漸完成了對南方的逆襲。
除了北方更加優越的自然條件外,商路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公元711年,阿拉伯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從此,伊比利亞半島開始了為期近800年的穆斯林統治,直布羅陀海峽這一西方航線的生命線被阿拉伯人控制著。
直布羅陀海峽被異族封鎖,處於地中海中心的亞平寧半島逐漸成為了地中海航運的中心,更多的商人選擇通過義大利北部,把貨物中轉到歐洲大陸。
地中海貿易區的發展,帶動了威尼斯、熱那亞、倫巴第等眾多城市共和國的經濟繁榮。
南方雖然緯度低,光照資源充足。但南部的地形以丘陵和山地為主,希臘殖民時期和羅馬時期的人口數量較少,南部可以憑借大量的奴隸勞動力開墾來滿足當時的需要。
但隨著奴隸制的瓦解帶來生產力的提高,義大利人口激增,南部的地形已經無法供養更多的人口。義大利的經濟中心開始向地勢平坦,水資源充足的北方轉移。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殘余勢力長期占據義大利中南部,生產力發展緩慢,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義大利南部的發展。
與此同時,義大利北方經濟的繁榮,帶動了義大利中北部的思想解放,產生了文藝復興,這不僅僅影響了整個歐洲的歷史進程,更是為後來的義大利統一奠定了基礎。
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以及資本主義的發展,義大利四分五裂的狀態越來越成為了經濟發展的天塹。各地要求國家統一的呼聲日益高漲。
當時的義大利境內,撒丁王國和兩西西里王國是最具有影響的兩個國家,撒丁王國在北方,兩西西里王國在南方。
1852年,加富爾出任撒丁王國首相,他通過了一系列改革,如財稅改革增加財政收入;鼓勵興建鐵路港口發展工商業,降低關稅發展自由貿易,使撒丁王國成為了半島上最發達的地區,以及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集中區,為統一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而盤踞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經濟落後,保留著封建專制,且國王腐敗無能。因此,承擔義大利統一和獨立的重任,最終落在了北方的撒丁王國的肩上。
加富爾還通過外交手段各個擊破,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1859年,撒丁王國聯合法國擊敗了奧地利,收復了倫巴第和威尼斯,1861年,撒丁王國改名為義大利王國。
隨後,義大利先後藉助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之機,將奧地利和法國勢力趕出了亞平寧半島,1870年,羅馬教皇國並入義大利,義大利完成國家統一。
三、制約義大利前進的沉重一步
義大利雖然完成了國家統一,但南北貧富差距過大,無論在義大利王國時期還是現在的共和國時期,都是政府所頭疼的問題。
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成立。為了縮小區域差距,政府在穩固西北傳統工業區的基礎上,開發新興工業區。
此舉取得了一定成效,帶動了義大利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帶動了整個義大利經濟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了人均GDP高達32000美元的高收入國家,並成為G7工業國。在義大利北方的一些城市,當地的生活水平甚至可以比肩隔壁的瑞士。
義大利北方一直都是時尚和奢侈品中心,擁有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等眾多豪車品牌,和阿瑪尼、Gucci、芬迪等眾多奢侈品。而南方卻沒有幾個聲名在外的牌子。
然而,新工業政策沒有惠及到南部地區,反而將南北差距進一步拉大。南部的經濟落後削弱了義大利抵禦風險的能力。
歐債危機席捲整個歐盟時,義大利北方憑借著厚實的工業基礎,成為了義大利經濟復甦的引擎,但經濟基礎薄弱的南部地區卻一直深陷經濟危機之中難以自拔。
貧困的南方成為了義大利經濟復甦的拖油瓶。當歐盟國家的經濟普遍回暖的時候,義大利由於南部“拖後腿”一直增長乏力。
▲義大利接收了最多跨海難民(2017年數據)
南方的落後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義大利南部離北非較近,近年來許多難民從地中海登陸來到南部地區,治安問題尤為突出。
義大利以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但很多人去義大利旅遊一般只會選擇去中北部,風景秀麗的南方卻因貧困帶來的治安問題,讓遊客望而卻步。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也造成了整個國家的認同危機。例如在意甲賽場上,以米蘭雙雄和尤文圖斯為代表的北方球隊,對以那不勒斯為代表的南方球隊,地域謾罵更是不絕於耳。
這種差距反應在政治上,就造成了國家分離的風險。北方認為南方成為了義大利發展的累贅,覺得自己勞動多,上繳的大量稅款卻要補貼南方的“窮鬼”。
這種不平衡導致的分裂勢力在經濟不景氣時期愈加強大。一些義大利北部的右翼政黨要求自治,甚至是脫離義大利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
D. 七王五二三的玩法請講細點。謝謝。
1、抓牌
每人發5張牌,牌小者先出,出完一輪牌然後上輪的勝者先抓牌,抓夠5張,然後依次抓牌。
2、牌的大小順序
大小順序:7,王,5,2,3,然後A,K,Q,J,10,9,8,6,4。
3、出牌:可以四個一樣的一起出,也可以三個一樣的一起出,也可以兩個一樣的一起出。單張出單張,對子出對子,三張出三張,四張出四張。單張和單張可以出同樣的,對子也如此
4、得分:5 ,10,K。分別代表5,10,10分。
5、玩法舉例:
甲出一張5,乙也可以出一張5,二丙也可以出一張5。 這時甲和乙都沒有比丙出的牌更大的牌,就算丙的牌大,丙收15分,丙先抓牌,手裡缺幾張抓幾張,也可以一張一張的輪流抓,這個是開始之前的規則而定。
最先出去的人算贏其次為分數最多的人。最先出去的人分數最多的也只算是贏。分數最多的人最後出去的就算跟最先出去的人平等。都算是贏家。所以分數跟扛旗都很重要。
(4)義大利人怎麼打經濟牌擴展閱讀
撲克牌的起源
撲克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工具。因其玩法不同,故俗稱為紙牌、萬六、媽九等,稱謂不一。其標准名稱撲克是poker的音譯。
關於撲克牌的起源還不能完全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則是最小的牌。如今將A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
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至此,撲克牌上花色、點數及k、q、j圖案,基本上定型了。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游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四種花色。這樣,經過長久時間的演變,逐漸趨於一致。
E. 義大利憑什麼條件在二戰後發展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
你要說義大利沒科技,沒膽,沒錢!!我不敢苟同!!義大利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世界的殖民地固然沒有英法的多,但也不少!!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義大利善於見風使舵,義大利一戰前屬於同盟國,但開戰後立即倒向協約國一方,沒什麼損失便混到個戰勝國的地位,在凡爾賽合約中也撈了不少好處!!至於二戰後一是美國的大力援助和相對自由的貿易政策,還有雄厚的人才儲備,成為強國水到渠成!!
F. 塔羅牌牌意(小阿爾卡納)
一、權杖、聖杯、寶劍、星幣
主牌代表了共通地主題,而輔牌則把這些主題擴展到現實中,展示出它們如何在日常事件中發生作用。輔牌代表逆關心地事情、你的行動、你的情緒,這些東西構築出生活的劇本。
輔牌共56張,分為四組:杖(wands)、杯(Cups)、劍(Swords)和星(Pentacles)。許多塔羅使用另外的名字來稱呼這四組牌。
每組牌都有特定的定義。
杖這一組,代表創造、行動和運動。它們與熱情、探索、冒險和自信等品德相關。這一組相當與中國哲學力的「陽」或是男性特徵,關聯元素為火。一堆跳動的火焰是杖之力量的完美象徵。這種能量向外發散,使人熱情地參與事務。
杯這一組,代表情緒和心靈體驗。它們描述了內心狀態、感覺和關系。這種能量是向內聚集地。杯相當與中國哲學里的「陰」或是女性特徵,關聯元素為水。水可以流動,可以填滿空隙,能夠忍受,卻又喜怒無常,這些都使它成為杯的典型象徵。
劍這一組,代表才智、思考和原因。它們與公正、真誠、道德等相關。劍的關聯元素是風。晴空開闊,萬里無雲,處處明亮,象徵著清澈明晰的內心精神,這是劍的最好寫照。這一組也會引向不協調與不辛。我們的頭腦是一項寶貴的財產,但是它代表自我,如果沒有心靈向導注入智慧,它便會把我們帶入歧途。
星這一組,代表實踐、安全和物質。它們與處理問題時的具體需求相關。星的關聯元素是地。星的精神是贊頌大自然之美、與植物和動物互動,以及身體的生理感覺。星也代表各種各樣的繁榮、成功和財富。有時這一組也被稱為「錢幣」。在這個物質世界上,當換取貨物、享受服務時,「錢幣」當然是最明顯的象徵了。
二、數字牌的能量運行
權杖、聖杯、寶劍、星幣這四組牌都是由十張數字牌以及四張宮廷牌組成,很象我們經常玩的撲克牌。在塔羅牌的能量運行中,每張牌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
首牌
首牌說明了本組的主題。例如:「聖杯首牌」代表愛、情緒、直覺,以及親密關系——這些內容呈現在聖杯組的其他牌中。首牌始終代表正面的力量。它承載著本組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
中間牌
編有序號的中間牌(2~9),每張都代表本組的一個不同側面。例如:權杖所揭示的主題中,有個人力量(權杖2)、領導能力(權杖3)、興奮(權杖4)和競爭(權杖5)。一張牌可能會從幾個角度探討一個問題,例如:星幣5顯示出需求的許多方面——困難時期(物質需求)、健康不佳(生理需求),以及拒絕(感情需求)。
10號牌
每組第10號牌是把該組首牌的主題推導到一個邏輯結果上。例如:聖杯首牌代表愛、親密關系以及情緒等等,如果你讓它們發展下去,最後就會變成樂趣、平和以及家庭之愛,這正是「聖杯10」的內容。
宮廷牌
宮廷牌是一些個性化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擁有特殊的身份,象徵我們人生中的特定角色或者特殊階段。宮廷牌向我們展示一些特定的生存方式,因此在適當時候我們可以借鑒(或是避免)他們各自代表的那種處事原則。
國王
是成熟而男性化的。他是個實幹家,在處理各種事務時,他比較關注外在的方面。在本組中,國王代表權威、控制與統御。國王的方式是強壯、果斷、直接。他關心結果與實踐,以及如何應對事務。
王後
成熟而女性化的。她包容本組的特性,將這一組牌的特質具像化而不是將它們實現出來。她關注著內在,她的方式是放鬆與自然的。王後更關心生存的樂趣,而不太看重結果。她與感覺、關系和自我表達相關。
騎士
一個未成熟的青年。他無法平衡的表現自己。他想要成功的適應世界,卻在兩個極端間大幅度搖擺。騎士的行為有時很過分,但是他是熱切而忠誠的,因此我們能夠原諒他。我們佩服並且羨慕他的精神與精力。
侍者
一個頑皮的孩子。他表現出這組牌的快樂和放縱的特質。他的方式或許不夠深刻,但卻是簡單、輕松、出於本能的。他象徵著冒險,探求與可能性。
三、小阿卡那關鍵詞
首牌(開始)
權杖 行動 開始行動 能量之始、新行動、創造、機會、靈感
聖杯 情感 情緒上的開始 情感、愛、喜悅、感受
寶劍 思想 心智上的開始 思想、理智、新挑戰、極端、決心
星幣 物質 實質性的開始 物質、財富、享樂、安全、實質
2(決定)
權杖 身體或位置的決定 決定、權力、膽識、計劃
聖杯 情緒上的聯合 真愛、戀情、友誼、合作、結合
寶劍 信仰上的決定 僵局、逃避、抗拒、對立、緊張
星幣 財務上的決定 流通、波動、彈性、平衡、娛樂
3(成長)
權杖 旅行或身體上的進步 成就、領導、遠見、探索、貿易、合作
聖杯 情緒上的進步或慶祝 喜悅、歡慶、結盟、團體、宴會
寶劍 帶來理解的痛苦 悲傷、失落、延遲
星幣 學習帶來實物的成長 計劃、合作、協調、榮譽、才幹
4(鞏固)
權杖 身體上的鞏固 穩固、歡慶、和諧、繁榮
聖杯 情緒上的鞏固 選擇、沉思、冷淡、退縮
寶劍 精神上的鞏固 休息、消極、沉思、准備
星幣 財務上的鞏固 固守、佔有、控制、獲利、遺產
5(改變)
權杖 分散肉體的能量 沖突、爭執、競爭、激戰
聖杯 分離失落 失望、悲傷、失落
寶劍 內在的沖動 紛爭、失落、自私、無謂的勝利、屈辱
星幣 精神及財務上的貧困 貧困、疾病、艱苦、愛侶
6(穩定)
權杖 集中的能量及穩定 勝利、進展、自信、好消息
聖杯 情緒上的穩定 依靠、善意、童年、回憶、思鄉、照顧、饋贈
寶劍 放棄舊信念 平靜、憂郁、療傷、痊癒、旅行
星幣 財務上的穩定 施捨、慈善、慷慨、理財
7(別放棄)
權杖 身體上的挑戰 勇氣、防禦、挑戰、對立
聖杯 情感上的追求 夢想、迷惘、想像、選擇
寶劍 心智上的適應 不名譽、欺詐、孤立、嘗試、自信
星幣 需要適應力的重大財務挑戰 評估、待機、暫停、思索、收成
8(力量或個人能力)
權杖 充沛的體能 迅速、抵達、旅行、信息
聖杯 追尋更豐富生活的力量 追尋、丟棄、不滿足、行動、犧牲
寶劍 發現擺脫他人的信念力量 限制、畫地為牢、壞消息、壓迫、迷惑
星幣 決意在過去的成功上建立基礎 專業、技能、勤勞、工作
9(重新評估)
權杖 重新評估哪個目標重要 審慎、警覺、固執、防禦、經驗
聖杯 滿足感及健康的自我價值 滿足、享樂、得意、美夢成真
寶劍 憂慮 擔心、絕望、痛苦、失眠
星幣 因實際努力達成物質上的成功 魅力、信心、成功、享受、自律、富足
10(完成)
權杖 太多的方案帶來的負擔 壓迫、疲累、壓力、努力、責任
聖杯 和諧的家庭或團體 幸福、家庭、滿足、和諧、歡樂
寶劍 被人生觀擊倒 失敗、慘痛、結束、黎明前的黑暗
星幣 物質上穩固而持久的成功 家產、富裕、物質成功
侍者
權杖 認真 天真少年
聖杯 柔情 友善、好學、付出感情、好朋友
寶劍 機警 謠言、壞消息、偵探、間諜、狗仔隊
星幣 運用 學生、學徒、工匠、投資
騎士
權杖 積極 火熱的年輕人、旅行
聖杯 體貼 浪漫、多情、才藝、白馬王子
寶劍 強勢 激進人士、極端份子
星幣 積累 勤奮、現實、工作狂、拜金主義
王後
權杖 開朗 陽光女孩、傻大姐、女強人、巾幗英雄
聖杯 溫存 想像力、關懷、感性、女詩人
寶劍 道德 寡婦、分離、冷若冰霜
星幣 母愛 撫育、職業婦女、老闆娘、少婦
國王
權杖 穩重 開國君王、霸王、雄心萬丈的領導者
聖杯 寬容 愛家、關懷、慈善、新好男人、宗教家
寶劍 嚴肅 精明、專業人士
星幣 可靠 事業有成、經濟基礎、大老闆、企業大亨
G. 二戰後,義大利和德國是如何振興經濟的
I. 在戰爭結束前德國就擁有想當數量的高科技人才。研發能力強,生產設備先進,產品工藝較高。例如德軍專門對付馬其諾防線而生產的古斯塔夫格特拉大炮長43米寬7米高11米重1350噸。由於發射炮彈對炮管內膛磨損相當厲害,所以後發的炮彈要比前面的直徑要大,也就是每一發炮彈經過精密計算單獨生產,按發射先後順序編號。由此可見當時德國具有的非凡生產工藝。在二戰後期出現的V-2火箭,噴氣式飛機雖然未能在戰事上為第三帝國挽回失敗的命運,但卻還是證明了當時德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另外盡管許多工廠毀於戰火,但大批科技人才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依然在,並沒有造成技術斷層,為今後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II.盟軍的慷慨。戰後盟軍沒收了所有納粹德國的資產。以大眾汽車廠為例,它一度為盟軍控制,英國人重建了工廠,更名為沃爾夫斯堡發動機廠,公司資產被沒收。主要修理英軍車輛和生產吉普車發動機,並少量生產大眾汽車供應佔領軍和德國郵政用車。1949年盟軍放棄了對納粹沒收資產的管制,而沒有象蘇聯人那樣瘋狂的從佔領區將整個整個德國工廠搬回去--的伏爾加汽車就是全部的德國技術。也就是說西德地區的尚未毀於戰火的工業基礎設施被保存下來了,而沒有象東德地區再遭受一次比戰火更甚的洗劫。為今後的經濟重建保存了較為良好的工業基礎。
III. 馬歇爾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戰後歐洲經濟破敗不堪,德國更甚。生產尚未恢復,經濟面臨崩潰,人民生計也是極大問題。由於普遍貧困導致共產主義,潮逐漸冒出頭來。馬歇爾擔任美國國務卿後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恢復歐洲經濟,恢復人民正常生活。經過馬歇爾的努力美國國會批准了該計劃。此時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即歐洲經合組織的前身。130億美元自1948年到1951年以直接援助和貸款的形式為幫助恢復工農業生產、穩定金融、擴大貿易作出了極大貢獻。在此期間幾個西歐國家的GNP增長達到了15-25%,並極大的促進了化學,工程,鋼鐵工業的迅速更新,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德國當然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但這並非美國慷慨,而是出於與前蘇聯爭取歐洲的不得已之舉。
IV. 獨創的社會市場經濟和完善的法律。經濟部長路德維西艾哈德於1948年廢除舊貨幣,推出新貨幣,即Deutsche Mark。而且取消了物價管制,利用自由市場自身體制來決定資源配置。政府放棄集中管理經濟,恢復生產與消費的自由。以自由經濟為主,國家干預為輔,政府盡量不幹涉市場活動。即使干預也是為了鼓勵競爭,打擊壟斷,創造一種競爭秩序。這就是經濟學上稱的社會市場經濟。這是德國首創並踐行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為實現和保護這種「自由加秩序」的市場經濟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為依託。第一,為適應自由競爭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如在競爭法方面頒布《反對限制競爭法》、修改《反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頒布《損害賠償責任法》、《德國產品責任法》.第二,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主體的法律,如在規范企業法律形態方面,修正《公司法》,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明確國有企業必須以競爭者身份參與生產經營;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方面,頒行《企業責任法》、《營業場所租賃法》、《標准合同條件法》、《機動車貨運法》等法律.第三,為適應社會安全的要求,確立社會分配調控的法律,如頒行《解僱保護法》、《就業促進法》、《嚴重傷殘法》、《農民養老救濟法》、《社會法典》等法律。第四,為適應國家適當調節經濟的要求,確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如頒行《德意志聯邦銀行法》、《經 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價格法》、《預演算法》、《外貿法》、《稅法》、《投資法》、《計劃法》等法律。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律法就為許多國家借鑒,如日本的第一部憲法幾乎就是照抄了一遍。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國家向德國借鑒,中國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其完善的法律系統和穩定的經濟使德國馬克有「紙本位時代的硬通貨」之美稱。
V.出色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德國戰後迅速恢復並在高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世人所公認的,因此被譽為創造德國「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而在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又以作為主體與核心的「雙元制」模式最具特色。所謂「雙元制」,是一種由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在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培訓體系。數據顯示在德國畢業學生占相應學齡人口的86%。其中25%選擇了普通教育,61%職業教育。這兩者的比率是29:71。也就是說100名中學畢業生有71人選擇了成為技術工人。職業教育為德國經濟建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具有初、中級技術質素的合格工人,是德國工業的軟基礎。 為了振興經濟,義大利和後來改革開放的中國一樣實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鼓勵佔有優勢地位的服裝和汽車等產業創名牌並出口創匯。與此同時,為了改變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在南部的巴里和布林迪西等三個地區設立經濟開發區,吸引外資和內資在那裡投資辦企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義大利和德國一樣,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到九十年代一度超過英國,緊隨美日德法,躋身世界經濟5強行列。
H. 求一紙牌魔術…弄九張牌三三排出來,然後魔術者背對紙牌,一個人指一張牌,之後魔術者告訴你指的是哪張
拿出就張牌讓觀眾記住一張牌,9張牌從左到右依次擺放到三疊三張,之後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拿起疊牌,如拿起一疊時有有觀眾記著的牌,就把此疊放著中間!切記,中間。
最早撲克牌張數,各地不一。義大利的每副78張,德國的每副32張,西班牙的每副40張,法國的每副52張。以後成為國際性撲克牌每副52張,再加上」丑角「(Joker,亦稱大小王或大小鬼)兩張,共54張。
撲克牌簡介。
撲克牌分四種花色,分別是黑桃、紅桃(或紅心)、方角、梅花。四種花色有不同稱呼。法國人稱「矛、心、方形、丁香葉」,德國人稱「葉、心、鈴、橡樹果」,義大利人稱為「劍、硬幣、棍、酒杯」。
I. 義大利人天天無所事事,為什麼還那麼富裕
在很多外人看來,我們中國人一向是以勤勞著稱,中國人不論在經歷任何重大困難的時候,都不曾放棄前進的腳步,我們從歷史一步一步走來,取得今天的成績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與中國人相反的則是義大利人,他們也被稱為是最懶散的國家,義大利人的慢性生活全球聞名,人家是9:00起床,注意是9:00起床,而不是上班,然後下午5:00下班,這么短的工作時間能幹出什麼來?
J. 美國頻繁的跟中國打經濟牌這是他想怎麼樣
想當時壓服日本一樣,不過美國沒想到中國的體量比美國自己還大,自己不但服不了中國,還傷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