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二戰軸心國國家有哪幾個
二戰時,軸心國主要有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從法律意義上,軸心國還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等5國,共八國。
⑵ 二戰的軸心國是哪幾個又有幾個成員國,哪年開始哪年結束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變後被德國控制,成 為德國的附屬國)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權)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定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⑶ 軸心國的介紹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1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帝國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2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⑷ 軸心國是什麼
軸心國,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包括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國家。
軸心國歷史
1936年10月25日,德國和義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兩國又簽訂了《德意同盟條約》(又被稱為"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已經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義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後,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廢除三國公約。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軸心國集團滅亡。
軸心國成員
德國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義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羅馬尼亞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權)
保加利亞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 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克羅埃西亞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權)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志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編輯]
軸心國建立的傀儡政權
滿洲國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汪精衛政權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斯洛伐克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克羅埃西亞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塞爾維亞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緬甸巴莫政權
菲律賓勞雷爾政權
軸心國的合作國
芬蘭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西班牙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泰國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維希法國
[編輯]
軸心國的佔領國
法國
丹麥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挪威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希臘
捷克斯洛伐克
波蘭
南斯拉夫
中國
蘇聯
軸心國形成原因
一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
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軸心國是哪幾個國家拜託各位大神
軸心國除了樓上所言,如果還包括戰前就加入德意志的就有奧地利,捷克的蘇台德地區. 戰爭爆發後主動加入到反蘇斗爭中的有芬蘭,羅馬利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西班牙,當時屬於南斯拉夫的克羅埃西亞地區.雖然名義上中立但實際加入到援德行動的主要有瑞典和瑞士,前者為德國提供資金周轉的平台,後者則提供了大量鐵礦石.
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家為什麼稱為軸心國
軸心國(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條約》簽定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⑺ 軸心國是哪幾個國家
軸心國(Axis powers)的領導者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另外還要加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
傀儡政權:
1、偽滿洲國
2、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3、汪偽國民政府
4、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5、斯洛伐克獨立國
6、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7、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8、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9、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10、緬甸國
11、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2、黑山王國。
13、維希法國。
合作國:
1、芬蘭
2、西班牙
3、泰國
佔領國:
1、法國。
2、丹麥
3、挪威。
4、荷蘭。
5、比利時。
6、盧森堡
7、阿爾巴尼亞。
8、希臘。
9、捷克斯洛伐克。
10、波蘭。
11、愛沙尼亞。
12、拉脫維亞。
13、立陶宛。
14、南斯拉夫。
15、中國東北、華北、東南沿海部分地區。
16、蘇聯(1922~1991)部分地區。
17、朝鮮。
18、緬甸。
19、法屬印度支那。
20、新加坡。
21、馬來亞。
22、荷屬東印度。
23、東帝汶。
24、新幾內亞。
25、菲律賓。
26、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
27、摩洛哥。
28、阿爾及利亞。
29、突尼西亞。
30、利比亞。
31、衣索比亞。
32、意屬索馬里。
⑻ 軸心國是說德國嗎為什麼叫軸心國
軸心國是指二戰時德國和義大利,當時德國首都柏林與義大利首都羅馬是在同一經線上,所以稱為軸心國
⑼ 軸心國有幾個
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兩個集團:軸心國與同盟國
軸心國(17個):
主要軸心國:
1.德意志第三帝國(德國)
2.大日本帝國(日本)
3.撒丁王國(義大利)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仆從國:
1.捷克斯洛伐克(德佔)
2.保加利亞
3.南斯拉夫
4.比利時(德佔)
5.盧森堡(德佔)
6.波蘭(德佔)
7.羅馬尼亞
8.匈牙利(德佔)
9.芬蘭
10.丹麥(德佔)
11.挪威(德佔)
12.克羅埃西亞
13.法國(德佔)
中立:
1.瑞典
2.土耳其
3.西班牙(名義上是中立,實際上是法西斯的仆從國)
4.維希法國(包括在非洲的殖民地)
同盟國(51個):
主要同盟國:
1.美利堅合眾國(美國)
2.俄羅斯蘇維埃聯合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蘇聯)
3.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
4.中華民國(中國)
同盟國其他國家:
1.澳大利亞
2.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
3.紐西蘭
4.印度(英佔)
5.加拿大
6.墨西哥
7.南美洲國家
8.自由法國(戴高樂領導的法國流亡政府)
9.其他淪陷國家的流亡政府
滿意請採納。
⑽ 義大利到底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到底是戰敗國還是戰勝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墨索里尼領導義大利是軸心國,是法西斯,是戰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