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怎麼擴張

義大利怎麼擴張

發布時間:2022-11-07 11:32:58

① 古羅馬帝國是在什麼時代,如何擴張為了現在的義大利呢

根據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約為公元前1300-1190年),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古義大利。當時的義大利有拉丁姆,國王拉丁奴斯進行統治。埃涅阿斯擊敗圖爾奴斯,建立王國(阿爾巴)。後來其子孫羅穆路斯建立羅馬,成為第一任國王。

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逐步征服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掠奪資源與奴隸,同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到公元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亞非、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它與秦漢時期的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湖。

② 義大利如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內因

一、政治上的分裂、各邦紛爭使資本主義萌芽缺乏安定的政治環境,妨礙國內統一市場形成。

1.自近代開端以來,義大利一直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沒有形成像英法那樣的民族統一國家。與其說義大利是個國家,不如說它是一個地理概念。北部義大利長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254年霍亨斯陶芬王朝完結後,北義大利實際上脫離了帝國,那裡的一些城市趁機擴大統治區域,發展成巨大的城市共和國,最著名的是威尼斯和熱那亞。義大利的這些商業城市國家,都很富強,都不願意被一個統一的義大利管轄。所以義大利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內市場,不利於資本主義萌芽進一步發展。

2.中部義大利主要是教皇領地,羅馬教皇害怕義大利統一會損害他的宗教權力,所以他竭力阻礙義大利統一於任何一個強有力的君主手中。教皇的神權及宗教理論顯然不利於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繼續成長。

3.維也納會議後,義大利半島仍舊是國家林立,並且處於外國勢力的宰割下:北部、中部部分地區是奧地利的勢力范圍,南部的兩西西里王國則由西班牙的波旁王朝統治,中部有教皇國。只有以皮埃蒙特為中心的撒丁王國是獨立國家。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二、封建制度不利於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在義大利諸國,君主都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貴族及僧侶享有特權,貴族壟斷了國家機構、軍隊和法庭中的高級職位。資產階級及廣大人民處於無權地位。在義大利南部仍盛行封建剝削關系。封建制度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不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三、在西歐國家紛紛開辟新航路和殖民擴張時,義大利由於自身條件的制約,沒能加入其中,因而資本原始積累相對滯後。與西歐國家相比,這更加延緩了義大利資本主義的發展。

外因

一、義大利既富裕又軟弱可欺,成為歐洲列強西班牙、法國、德國覬覦的對象,成為國際爭斗的戰場,大大妨礙了義大利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15世紀土耳其人興起,逐漸向歐洲擴張,與威尼斯發生沖突。在斗爭中威尼斯數次被土耳其擊敗,影響了它進一步的擴張。1494—1559年,法國和德國展開了長期爭奪義大利的戰爭。

二、由於美洲及新航路的發現,歐洲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稍後,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後來居上,愈來愈佔有海上貿易中心的地位。而作為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地之一的尼德蘭(尤其是北部)具備率先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優越條件。

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商路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尼德蘭深受其益。尼德蘭商業的進步加強了它向海外殖民擴張的力量。16世紀尼德蘭掌握了對西屬殖民地的全部貿易及西班牙大部分對外貿易和金融業務,是當時歐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尼德蘭北部與英國、波羅的海沿岸各國和俄國保持活躍的貿易關系,南方與西班牙保持密切關系,初步形成了南北統一的國內市場。從經濟因素即尼德蘭農民的土地被剝奪,商品經濟發展程度高以及城市商品經濟在社會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三方面分析,尼德蘭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條件比義大利優越。從政治角度分析:第一,16世紀宗教改革後,加爾文教在尼德蘭盛行起來,成為尼德蘭反對西班牙封建專制統治的旗幟。第二,尼德蘭革命在北方的勝利推翻了西班牙在這一地區的專制統治,為荷蘭在17世紀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開辟了道路。荷蘭成為第一個由資本主義萌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國家。

綜上所述,義大利沒有率先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是由於內外因(或政治、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航路開辟後歐洲商路中心的轉移只是重要原因之一。

③ 一戰問題

1914年,「一戰」爆發,交戰一方是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另一方是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然而,三國同盟之一的義大利卻於1915年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原因何在?
首先,這是由義大利的孱弱和對外擴張政策所決定的。1871年,長期四分五裂的義大利實現了統一,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統一是自上而下完成的,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這又嚴重阻礙了義大利經濟進一步發展,造成義大利的落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農業落後,糧食產量極低,每年三分之一的糧食靠進口。第二、重工業不發達,遠遠落後於其它帝國主義國家。第三、人民生活極端困難,大量貧民逃往外國謀生。因此,義大利有「貧窮的帝國主義」之稱。和其它帝國主義國家一樣,義大利也積極對外殖民擴張,但由於本身力量的薄弱,其擴張企圖只能利用大國爭霸來實現,這就註定了義大利外交政策的動搖不定,誰對它爭霸擴張有利,它就靠向誰。
其次,這也是由義大利的國家利益所決定的。義大利和英、法、俄三國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表現在:義大利對英國得罪不起,因為其漫長的海岸線經不起英國強大海軍的攻擊,所以一開始就表示不參加任何對抗英國的行動。義大利這個「貧窮的帝國主義」在財政上對「高利貸帝國主義」的法國有所依賴,特別是1887年和1895年兩次對衣索比亞的都以失敗而告終,被迫無條件承認其獨立,並賠款1000萬里拉,這使義大利財政經濟出現嚴重困難,這時,法國乘機以貸款為條件,並施展靈活的外交手腕,使義大利與法國簽定條約,雙方對各自在非洲擴張范圍和已取得的利益達成一致。義大利為了順利地在非洲擴張,也與俄國達成協議,雙方簽約表示,共同抵抗奧匈帝國在巴爾乾的擴張,意對俄在黑海海峽的擴張持「善意態度」,俄對意在北非的擴張表示理解。由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一戰爆發前,義大利由於利害關系,實際上已經從三國同盟中分化出來,靠向了協約國一方。
第三、一戰爆發後,協約國全部滿足了義大利領土方面的要求。一戰爆發後,義大利借口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沒有同義大利磋商,宣布「中立」,企圖以參戰為條件,與交戰雙方討價還價,以便獲得更多的好處。後來,協約國滿足了義大利的全部要求,特別是答應給義大利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義大利的土地多一倍,加上英國還借給義大利一大筆債款,於是,1915年5月,義大利向奧匈帝國宣戰,正式加入協約國一方作戰。

④ 古羅馬人在什麼時候征服義大利並開始向外擴張

義大利是伸入地中海的一隻形如大靴的半島。由於亞平寧山脈縱貫全境,故又稱亞平寧半島。它東、西、南三面環海,北面是阿爾卑斯山。羅馬本是義大利半島中部西岸的第伯河上的一個小城邦,與古希臘的海上開拓不同,古羅馬人主要以農耕方式生存。公元前3世紀,羅馬征服了全義大利,並開始向外擴張,到公元前1世紀末,征服了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地區,北面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及多瑙河,南麵包括埃及和北非,成為囊括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的霸國,使地中海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地的中心」,世界的中心。

⑤ 義大利為了實現本國的侵略、擴張的目的,採取了什麼手段

在軍事和經濟方面實力薄弱的義大利帝國主義,力圖在力量相匹敵的各帝國主義國家和各集團之間隨機應變,並利用它們之間的矛盾來實現本國的侵略、擴張目的。義大利早在德、意、奧三國同盟期間,便採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針。

⑥ 義大利二戰的擴張計劃

二戰中義大利由於國力尤其是軍事、經濟實力較弱,所以擴張計劃並不大。主要就是利比亞、索馬里、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希臘、西班牙(當時中立)等地,局限在地中海附近和東非地區。實際上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也是不堪一擊,除了衣索比亞是自己打下來,既得的利比亞除外,索馬里北部是從已經被德國打的一塌糊塗的法國手中奪取,其它「成功而威風「的戰役還真沒幾次,主要還是靠德國幫它撐著。

⑦ 二戰全面爆發前,義大利是怎樣對外擴張的

1923年8月,義大利法西斯軍隊按照墨索里尼的命令侵佔了科孚島。
1934年,墨索里尼派兵侵入衣索比亞。

1936年5月9日,正式宣布吞並衣索比亞。
1936年8月,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成立了武裝干涉西班牙的委員會。

⑧ 羅馬是怎樣從一個小鎮子擴張成橫跨三大洲的帝國的

根據羅馬人的傳說,由母狼喂養長大的羅慕洛在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城,此後羅馬城就一直作為羅馬帝國的首都。不過這里的羅馬帝國是從公元前27年屋大維的獲得羅馬掌控權,並開始對外擴張之後,才有了「帝國」的後綴。

雖然從此以後就經歷了由盛轉衰,但是地中海卻著實成了羅馬的一個「湖」。

⑨ 義大利是怎樣搶佔了中部的利比亞的

原來,在德國征服西歐的同時,義大利法西斯也加緊了對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侵略擴張。地中海為歐、亞、非三大洲所環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西經直布羅陀海峽通往大西洋,東北以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連,東南經蘇伊士運河、紅海通往印度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中世紀以來,誰能全部或大部控制住地中海,誰就可以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中,屬於地中海文明一部分的北非地區,由於地處大西洋、地中海和紅海之間,更是兵家歷來爭奪的戰略要地。特別是1869年蘇伊士運河鑿通以後,列強在北非的爭奪愈加激烈。至本世紀初,法國佔領了北非西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英國控制了北非東部的埃及和蘇丹,義大利搶佔了中部的利比亞。

義大利的墨索里為什麼不得不求助希特勒?

希特勒德國征服法國後,貝當政府雖保留了在北非名義上的利益,但實力已大不如前了。英國正面臨德國入侵的威脅,更難以顧及北非。所以,法國戰爭結束不久,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便派遣50萬大軍於1940年9月入侵埃及。希特勒原本並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動干戈,特別是自1940年夏末起,在眼看入侵英國無望的情況下,他已將登陸准備作為恫嚇英國的手段和著手實施入侵蘇聯的掩護,妄想在打敗蘇聯奪得「生存空間」後再圖謀其它。不過,希特勒雖然不贊同墨索里尼的行動,但在意軍入侵北非時曾主動提出派一個裝甲師以示支援,然而卻被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墨索里尼婉言謝絕了。

外強中乾的義大利軍隊實在是不堪一擊。墨索里尼原以為他的50萬大軍會很快旗開得勝,將英軍徹底趕出北非,從而再現昔日古羅馬帝國的輝煌。豈料,開戰不久英軍便頂住了意軍的進攻,並於1940年底轉守為攻。至翌年2月初,英軍相繼收復和佔領了地中海及紅海沿岸的巴爾迪亞、托卜魯克、班加西等地,殲滅了意軍9個師,僅俘虜就抓到了13萬餘人。

墨索里尼這時只好求助於希特勒。希特勒認為:雖然對德國來說,丟掉北非並不影響他將要發動的侵蘇戰爭,但這會對義大利人產生強烈的精神震撼,使他們因擔心英國以北非為基地來對自己的國土進行轟炸而退出「軸心國」聯盟,那樣就將大大損害德國的戰略利益。於是,希特勒決定組織一個以兩個德國裝甲師為主力的「非洲軍」前往北非,並挑選隆美爾為軍指揮官,全面負責這次遠征。

希特勒挑選隆美爾為「非洲軍」最高長官,給他搭就了一個充分顯示自己才乾的舞台。

⑩ 義大利何時把目光轉向非洲的擴張的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之後,義大利便把目光轉向非洲的擴張。16年後,馬薩瓦被佔領,於是厄利垂亞便正式成為意屬領土。意屬索馬里殖民地及其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也慢慢地發展起來。介於這兩處早期殖民地之間的是古老的衣索比亞王國。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怎麼擴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怎麼樣 瀏覽:87
中國的老年人為什麼愛跳廣場舞 瀏覽:491
英國中國海運什麼線路 瀏覽:490
為什麼美國斬首伊朗將軍 瀏覽:65
去義大利勞工怎麼申請 瀏覽:589
印度血檀木哪裡產的 瀏覽:817
中國中部38師在哪裡 瀏覽:983
中國男足對伊朗哪個台 瀏覽:48
中國古代印尼叫什麼 瀏覽:739
伊朗新年是什麼時間 瀏覽:468
丹頂鶴在中國哪裡越冬 瀏覽:220
伊朗石油怎麼運輸到中國 瀏覽:435
二戰義大利美國哪個更強 瀏覽:20
建行在越南取錢手續費多少 瀏覽:448
抄底伊朗什麼意思 瀏覽:54
中國移動語音如何設置 瀏覽:17
英國什麼時候實行炮艦政策 瀏覽:945
ems寄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595
為什麼要去印尼盾國家打工 瀏覽:102
中國電信怎麼看電視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