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封國了嗎
由於新冠疫情全球性爆發,從2020年3月10日上午開始,對北部倫巴第大區採取的封閉措施擴展至全國,義大利各地學校的停課時間延長至4月3日,義大利現在處於流行的早期階段,也許與武漢在1月初或中旬流行的階段相似,目前還是封國的狀態。
(1)義大利歐盟大廈現在怎麼樣了擴展閱讀
1、歐洲正努力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勢頭,義大利總理孔特17日對歐盟領導人發出警告稱,新冠病毒正在歐洲引發一場「社會經濟海嘯」,沒有那個歐盟國家可以倖免。 目前,義大利正遭受一場以歐洲為中心的全球衛生危機的最嚴重打擊。
2、歐盟領導人17日在一個視頻會議上就疫情當前是否關閉歐洲的外部邊界並採取經濟刺激措施進行了討論。義大利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孔特在這場會議上向歐盟領導人發出警告說,新冠病毒正在歐洲引發一場「社會經濟海嘯」,可能需要發行專門的「新冠病毒債券」或設立歐洲擔保基金,以幫助歐盟各國為實施緊急的衛生和經濟政策融資。
⑵ 歐盟的總部在哪
比利時的布魯塞爾
原因:
首先:為了大國之間的平衡。大家都知道,國際組織總部如果放在強國,該強國有條件對該組織施加強大的影響力,比如美國對總部在紐約的聯合國,呼來喝去,變相施壓。
當時的法國、義大利還有西德都不希望歐洲煤鋼共同體的總部設在歐洲大國以內,法國是二戰戰勝國,又是聯合國五常之一。總部放在法國,地理位置也適中。可西德和義大利是戰敗國,沒啥話語權,再把歐共體總部放在法國,大家還活不活了?西德和義大利反對總部放在法國。但要總部放在西德或義大利,法國又不同意。所以只剩下荷蘭、盧森堡和比利時了。
其次,這三個國家中,荷蘭的地勢太低,無限接近海平面,隨時有被攻打的危險,而盧森堡面積只有2586.3平方公里(約等於3分之一個鄭州。。),領土面積太小了,也不適合。但是反觀比利時,它是當時「歐洲一體化的先驅」,又在西歐的交通要帶上,怎麼看怎麼都合適!
⑶ 新歐盟總部大廈的地理位置
新歐盟總部大廈(Berlaymont building)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
⑷ 歐洲聯盟的總部在哪
歐洲聯盟(簡稱歐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歐洲共同體 (European communities) 發展而來的,是一個集政治實體和經濟實體於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1991年12月,歐洲共同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歐洲聯盟條約》,通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盟正式誕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1957年3月25日,歐洲六國領導人在義大利首都羅馬市政大樓簽署了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
的《羅馬條約》。
1946年9月,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提議建立 「歐洲合眾國」。1950年5月9日,當時的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1886年-1963年)代表法國政府提出建立歐洲煤鋼聯營。這個倡議得到了法、德、意、荷、比、盧6國的響應。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在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又稱《巴黎條約》)。1952年7月25日,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7年3月25日,這六個國家在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稱《羅馬條約》。1958年1月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組建。1965年4月8日,六國簽訂的《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三個共同體的機構合並,統稱歐洲共同體。但三個組織仍各自存在,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布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歐洲共同體正式成立。1973年後,英國、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後加入歐共體,成員國擴大到12個。
歐共體12國間建立起了關稅同盟,統一了外貿政策和農業政策,創立了歐洲貨幣體系,並建立了統一預算和政治合作制度,逐步發展成為歐洲國家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 1991年12月11日,歐共體馬斯特里赫特首腦會議通過了以建立歐洲經濟貨幣聯盟和歐洲政治聯盟為目標的《歐洲聯盟條約》,亦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1993年11月1日「馬約」正式生效,歐共體更名為歐盟。這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使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歐盟成立後,經濟快速發展,1995年至2000年間經濟增速達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1.9萬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萬美元。歐盟的經濟總量從1993年的約6.7萬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近10萬億美元。
2002年 11月18日,歐盟15國外長會議決定邀請塞普勒斯、匈牙利、捷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波蘭、 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4月16日,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的歐盟首腦會議上,上述10國正式簽署入盟協議。2004年5月1日,這10個國家正式成為歐盟的成員國。這是歐盟歷史上的第五次擴大,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大。此次擴大後的歐盟成員國從15個增加到25個。歐盟成員國的總面積達到397.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53億 。整體國內生產總值將增加約5%,從現在的9萬多億美元增加到10萬多億美元,經濟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歐盟的整體實力有所增強。>>
2003年7月,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全體會議就歐盟的盟旗、盟歌、銘言與慶典日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根據憲法草案:歐盟的盟旗仍為現行的藍底和12顆黃星圖案,盟歌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銘言為「多元一體」,5月9日為「歐洲日 」。
歐盟的主要出版物 有:《歐洲聯盟公報》、《歐洲聯盟月報》、《歐洲文獻》、《歐洲新聞—對外關系》和《歐洲經濟》等。
歐盟的會旗 :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女郎」
歐盟的統一貨幣 為歐元 (euro) ,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的主要組織機構有:
——歐洲理事會 (European Council),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負責討論歐洲聯盟的內部建設、重要的對外關系及重大的國際問題。每年至少舉行兩次會議。歐洲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順序基本按本國文字書寫的國名字母排列。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奧地利,任期為2006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理事會下設總秘書處。
——歐盟理事會,即部長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半年。 歐盟理事會的表決機制
2004年8月20日,巴羅佐(前排右五)與
其他新一屆歐盟委員會委員在布魯塞爾的
歐盟經貿外交大廈合影。新一屆歐盟委員會
成員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25名代表組成。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是歐洲聯盟的常設機構和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洲聯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聯盟的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等。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自1995年起,歐盟委員會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該委員會由來自不同成員國的25名代表組成。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004年11月上任;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由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歐盟委員會其他委員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共同協商提議。按此方式提名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起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後,由歐盟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 新一屆歐洲議會選舉 西班牙前內閣大臣當選歐洲議會議長
歐盟總部大樓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設在盧森堡的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
——歐洲法院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負責歐盟的審計和財政管理。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⑸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學習啦【熱點】 編輯:mee 發布時間:2016-10-10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義大利脫歐原因是什麼?- 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的崩潰正在一天天地逼近,而觸發它的將是:義大利退歐。下面小編整理的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的相關資料。一起看看吧。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距離英國舉行「脫歐」公投還剩幾周,歐洲一家調查機構近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調查涉及的8個歐盟大國中,接近半數的被調查者表示願意效仿英國舉行「脫歐」公投,表示可能投票支持本國脫離歐盟的比例則達到三分之一。
「脫歐」大火已燒到歐洲大陸8國
·歐洲8國,45%受訪者想投票
今年3月25日至4月8日,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對來自比利時、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和瑞典的6000多人進行了調查。
結果發現,如果有機會投票,45%的受訪者希望能像英國那樣,就是否留在歐盟親自進行公投,而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如果獲得這樣的機會,將選擇脫離歐盟。
·義大利人和法國人更傾向於「脫歐」
民調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分別佔48%和41%。相比之下,在波蘭和西班牙主張脫歐的意見佔少數,分別為22%和26%。「義大利人尤其希望通過公投來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成為歐盟一員。
義大利為什麼退出歐盟 義大利脫歐原因
民調機構Ipsos的調查數據顯示,在義大利和法國,傾向於脫歐的人比例較高。(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支持脫歐究竟因為啥?
歐洲各國疑歐情緒為何上升?歐元危機和難民危機成主因。
「我們處於一個疑歐情緒有所上升的時期,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歐元危機及難民危機。」義大利前總理恩里科·萊塔(EnricoLetta)表示,目前,難民危機還沒有結束,如果不解決難民危機問題,疑歐情緒還會有所上升。歐盟需要降低失業率、促進增長、解決難民危機,這樣才能夠展示出自身的成功。
·歐盟民眾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
「由於歐盟近年在債務危機、難民危機等問題的處置上表現不佳,民眾的信任感下降,一體化的光環褪去,」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歐洲國際關系室主任趙晨說,「民眾在經濟方面沒有享受到期待的福利,在國際地位等方面也失去了原先的榮耀,因此對『團結』的認同感下降。」
·極端民族主義正抬頭,反對移民和歐洲一體化
「極端民族主義正在歐洲抬頭,對整個歐洲大陸的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歐洲委員會秘書長亞格蘭日前發出這樣的警告。有分析認為,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正在進入歐洲主流政治舞台,對歐洲政治圖景和歐洲一體化進程將產生重要影響。
歐洲當下的民族極端主義勢力盡管組織形態、政治主張、極端程度各異,但都打著為民意代言的旗號,將國家利益置於歐盟共同利益之上,反對移民,反對歐洲一體化。
·歐盟多國右翼黨派獲更大政治力量
德國反歐元、反移民的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已進入8個州的議會;義大利「五星運動」已成為該國第二大政治力量,並表示希望退出歐元區;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更是反歐元的先鋒。
義大利:要歐洲還是要生存?
華爾街見聞網15日發布了一篇名為《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的文章,其中寫道:經濟危機以來,義大利GDP下滑了9%,工業生產總值減少了25%。
·義大利經濟難有起色,要怪「歐盟條約的限制與干擾」?
受歐盟條約的限制和干預,義大利無法以正常的主權來採取有力的對策走出困境。義大利正淪為世界上經濟表現最糟糕的地區。義大利可能將不得不面對離開歐盟,或是繼續掙扎於困境的殘酷選擇。
文章表示,義大利每年都在努力降低公共債務在GDP中的佔比,然而通縮拖累名義GDP增速放緩,債務反而逐年上升。「核心通脹率處在極低的水平,政府幾乎沒有什麼辦法來對抗經濟衰退了。」歐洲改革中心副主任SimonTilford對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
·歐盟財政條約把義大利「逼」很緊
歐元貶值,廉價石油和歐洲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的三重施壓下,2015年義大利債務佔GDP比重已經上升到132.7%。IMF預計的2016年義大利GDP增長僅為1%。
意政府日前更是表示:如果義大利不能成功減少公共開支,償還債務,政府將上調增值稅至26%(目前為22%)。此消息一出,立時在義大利國內激起千層浪。
Tilford認為,義大利需要根本上的改革來走出困境,但這會帶來短期的經濟緊縮,需要大量的投資來對抗這種沖擊。然而歐盟的財政條約卻與此相悖。歐盟希望義大利能實現財政盈餘,來保證未來20年債務比重逐漸下降。
·歐盟的法規對義大利銀行業更是雪上加霜
義大利最大的銀行,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達到了3600億歐元,占義大利銀行資產負債表的19%。這幾乎是G20國家中最高的。而歐央行還在不斷督促銀行投入更多的資金。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也曾提到,因市場擔憂銀行可能需要更多資金來承擔3600億歐元的壞賬,義大利銀行板塊年內跌幅已經接近40%。過低的資金比率和歐盟的「自救(l-in)方案迫使銀行進行資本重組,恐慌情緒在義大利儲戶中彌漫開來。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
義大利與歐元區的恩怨由來已久。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歐元誕生之前,義大利仍能以貶值的方式提高競爭力,彼時義大利曾與德國錄得巨額貿易順差。
然而歐元形成以後,義大利不再具有貶值本國貨幣的機會,而德國壓低工資水平為自己獲得了優勢。在與德國的較量中,義大利在15年間單位勞動力成本競爭力下降了30%。2000年來,義大利的生產力已經驚人地下降了5.9%。
2008年以來,義大利工業產出下滑35%至1980年代水平,工業投資亦減少了59%。
《對於義大利:現在是要歐洲還是要生存》一文最後寫道:為避免災難性的去工業化,離開歐盟,或許是義大利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歐盟該警醒了?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
歐洲的未來系於更加深入的一體化,除此之外歐洲沒有更好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整體,歐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和能被所有成員國接受的明確願景,只有如此,歐盟一體化進程才能持續和發展下去。
對歐盟所有成員國來說,無論是西歐核心國家,還是中東歐新成員國,一個高度一體化且高效率的歐盟,既可以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穩定發展,增強各自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也是維護歐洲集體安全的唯一可靠保障。
·歐盟求變勢在必行
趙晨主任表示,歐盟眼下「亟需在原有制度上作出改良,盡快實現經濟復甦,解決目前面臨的幾大問題,重新贏得民眾信任」。
時局變遷,痛定思痛,歐盟求變勢在必行。正如比利時前首相伏思達所言,歐洲已經無法處理其面臨的巨大危機,只有更為緊密地站在一起,並對整個歐洲進行改革,才能解決問題。
⑹ 義大利脫歐了嗎
義大利並沒有脫歐
產生義大利會脫歐的想法本質上是忽略了義大利政治和法律制度的運作,也沒有考慮過去兩年來在義大利和歐盟發生了些什麼。
①2019年,在五星運動領導人孔特的第二屆總理執政期間,義大利已經開始在歐洲問題上向更溫和的立場過度,包括義大利在歐盟中的地位。而這種立場在德拉吉政府時期進一步鞏固了。
②2021年,德拉吉在上議院的第一次演講中,他將歐洲作為義大利政府行動的支柱。德拉吉當時說,沒有義大利就沒有歐洲,但脫離了歐洲,義大利就不是義大利了。
雖然義大利政局的不穩定一直是歐洲懷疑論者的關鍵論點,在德拉吉上台之前,五星運動領導的民粹主義聯盟也公開站隊了部分歐洲懷疑論者的論調,甚至試圖任命一個著名的歐元批評者擔任義大利財政部部長,想過發行財政部支持的迷你債券作為歐元的替代支付手段,當然這些想法隨後統統被德拉吉否決了。
從政黨本身來看,現在的義大利民調顯示,下一個聯盟很可能是由義大利兄弟會、聯盟黨和貝盧斯科尼領導的義大利力量黨組建,這三個政黨都表示自己會重振義大利經濟,而脫離歐元區或者歐盟顯然不符合他們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