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歌劇誕生於17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歌劇是1607年由蒙特威爾第創作的《奧菲歐》。從此,歌劇以它獨特的魅力逐漸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體裁。
歌劇的起源
起源一
歌劇《秦始皇》
歌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悲劇,這種藝術形式是歌劇藝術產生的根源。
起源二
中世紀時期的一些音樂形式也為歌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首先是10世紀末的宗教劇,後來宗教劇被神秘劇(Mystery)和奇跡劇(Miracles)取代,盛行於14—16世紀;其次是田園劇,這種體裁用音樂、詩歌、戲劇的手段表現鄉村生活的場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紀,成為歌劇的重要起源之一。
起源三
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劇也預示著歌劇的誕生。作曲家用牧歌這一體裁形式來譜寫詩歌中一些戲劇性場面,或用一組牧歌來描寫一些簡單的故事情節,後一種形式被稱為牧歌劇。
起源四
歌劇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紀末的幕間劇(Intermedio)。這是穿插在當時喜劇各幕間的一些寓言劇、神話劇或田園劇,到16世紀,各幕之間的幕間劇在情節上組成了一個相關聯的故事,並且加入了裝飾性的旋律和簡單的和聲伴奏。
起源五
歌劇於16世紀末最終產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當時,一群文化藝術界的名人經常在貴族巴爾第(Bardi)和柯爾西(Corsi)家聚會,他們熱衷於恢復古希臘的戲劇,力圖創造出一種詩歌與音樂相結合的生動藝術。他們認為復調藝術破壞歌詞意義的表達,主張採用單聲部旋律,並且在實踐中發現:在和聲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調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詩歌中,還可以用於整部戲劇中。隨後就產生了最早的歌劇,當時稱為田園劇。
B. 義大利歌劇的起源
歌劇起源於巴洛克時期(1066-1750),最初是由義大利佛洛倫薩的一群人文主義者為了復興希臘時期的戲劇傳統而創造的音樂形式,其淵源除了古希臘戲劇還有世紀神秘劇、假面劇,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藝復興後期興起的牧歌(madrigal)。
C.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
歌劇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義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讓-巴普蒂斯特·呂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義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3)義大利歌劇起源於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歌劇根據其音樂的性質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嚴肅歌劇與通俗歌劇兩大類。
1、嚴肅歌劇:包括西方18世紀的正歌劇,19世紀的大歌劇,20世紀嚴肅歌劇類型的歌劇,東方的部分歌劇等。其特點大致為:
第一,有較嚴謹的、完整的音樂戲劇結構;
第二,有較鮮明的音樂形象及其發展;第三,在劇情上常為重大題材、歷史事件,或是反映社會及哲理等方面的問題。
2、通俗歌劇:包括18世紀的喜歌劇,19世紀的輕歌劇,20世紀的音樂劇等。其特點大致為:
第一,在音樂上通俗易懂、優美動聽,且易於接受;
第二,劇中的每首曲子相對來說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不一定強調音樂戲劇上的展開與音樂戲劇結構的完整性;
第三,在劇情上,常有諷刺性、幽默性,但也不盡然;
第四,在劇中常有說白,並是音樂完全停止下的說白,甚至劇情的展開完全靠說白;
第五,常是唱、說、舞、表演與樂隊演奏的結合。
D.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歌劇誕生於17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歌劇是1607年由蒙特威爾第創作的《奧菲歐》。從此,歌劇以它獨特的魅力逐漸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體裁。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就有合唱隊的伴唱,有些朗誦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神跡劇等亦香火繚繞,持續不斷。但真正稱得上「音樂的戲劇」的近代西洋歌劇,卻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應運產生的。
E. 義大利歌劇是什麼時候興起的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
誕生於佛羅倫薩的義大利歌劇,在威尼斯和羅馬的發展並未突破蒙特威爾第所開創的風格,直到17世紀下半葉在那不勒斯出現了一個新的歌劇流派,才出現了根本性的轉變。
那不勒斯的作曲家們將宣敘調與詠嘆調清晰地區分開來,並更加傾重於詠嘆調,尤其強調美聲演唱技巧,發展管弦樂以服務於歌唱,還固定了歌劇序曲的三個組成部分,確立了後世義大利歌劇風格的主要特點,可以認為,是那不勒斯樂派確立了19世紀義大利歌劇的民族性。
到18世紀初,那不勒斯樂派獨具個性的歌劇風格達到成熟,喜歌劇由正歌劇的「幕間劇」發展出來。———「幕間劇」又叫「插劇」,是大型正歌劇中間休息時上演的短劇。亞歷山大·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是那不勒斯樂派的開創者之一,隨後出現的佩爾戈萊西(Pergolesi,1710-1736)、奇馬羅(Cimarosa,1749-1801)和皮欽尼(Pic?鄄cinni,1728-1800)三人,則代表了這一樂派的頂峰。
佩爾戈萊西23歲時創作的《女僕作夫人》是早期義大利喜歌劇的傑作,也是那不勒斯樂派的代表作,它是1733年上演的正歌劇《高傲的囚徒》的「插劇」,全劇長度不足五十分鍾,共兩幕13曲,講的是一個女僕如何做了自己主人的夫人的故事。佩爾戈萊西一生十分短暫,只活了37歲,他去世前不久完成的《聖母悼歌》為同類作品的典範。
在《女僕作夫人》之後,奇馬羅薩創作於1766年的《秘婚記》和皮欽尼創作於1760年的《好姑娘采基娜》兩部喜歌劇,不論規模還是結構,都已經非常成熟了。那不勒斯樂派歌劇風格的影響此時已經遍及歐洲,並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以後的二十多年間。
到19世紀上半葉,義大利歌劇傳統經由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等作曲家,傳承到了威爾第的手中。
F. 巴洛克時期義大利歌劇的產生與發展是什麼
簡述17世紀義大利歌劇的產生與發展
歌劇誕生於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義大利,這種體裁把舞台戲劇與布景、情節和持續的音樂相結合,音樂中包括各種獨唱、對白、合唱和器樂演奏。
早期巴羅克歌劇的一個直接的靈感來源是古希臘的戲劇。在那些戲劇中,合唱和一些抒情段落是需要歌唱的。人們相信古代音樂具有打動聽眾情感的力量,因此,也希望以類似的形式為基礎來創作當代的音樂。
歌劇的更加直接的來源是幕間劇。這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悲劇和喜劇的幕間上演的音樂短劇。在一些重大的禮儀性的場合上,幕間劇可以變得非常壯觀,有合唱、獨唱和較大的樂隊。
歌劇的誕生是和佛羅倫薩的卡梅拉塔(一個學者和藝術家的小組)的活動分不開的。這個小組以貴族巴爾迪伯爵為首,從16世紀70年代起常在伯爵家中聚會,其中包括兩位重要的早期歌劇的作曲家-雅可布·佩里和朱里奧·卡契尼,還有幾位最有影響力的音樂理論家,如文森佐·伽利萊(科學家伽利略的父親)。他們在聚會中對音樂的討論受到一位研究古希臘著作的學者吉羅拉莫·梅伊的信件的很大影響。梅伊認為古希臘音樂之所以感人,是由於它是以單音旋律為基礎的,這種旋律特別能夠通過人聲的自然表現而傳達歌詞中的情感。
佛羅倫薩卡梅拉塔成員的理論在佩里和卡契尼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實踐。首先是在1597年,他們都為詩人利努契尼的詩歌《達夫尼》譜寫了音樂。這部作品可能是最早的歌劇,可惜只有一些片斷保存下來。1600年,佩里為利努契尼作詞的《優麗迪茜》譜曲,表現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歐的故事,在佛羅倫薩為梅迪契家族的宮廷婚禮上演出。卡契尼也參加了這個作品的一部分音樂創作。兩人都在1601年出版了這部作品的總譜。它們代表了現存最早的完整保存下來的歌劇。
蒙特威爾第在1607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菲歐》。它是為曼圖瓦宮廷而作的,也取材於希臘神話中的奧菲歐的故事,腳本作者是詩人小斯特里吉奧,他直接參照了利努契尼以前所寫的《尢麗迪茜》,並把它擴充成了五幕戲。每一幕表現情節發展的一個階段。音樂包含了多種多樣的聲樂和器樂的風格。首先,他運用了更加連續不斷的宣敘風格,把朗誦性的部分和抒情性的部分混合起來,那些最現代的朗誦性音樂被保留在特別有戲劇性的場景中運用。其次,他運用了獨唱的詠嘆調和二重唱。然後,他還採用了一些牧歌式的合唱。最後,他在歌劇中加入的器樂部分包括一些舞曲和器樂間奏、前奏或尾奏,這種段落有助於對場景的組織。
17世紀中葉,義大利歌劇的發展開始出現角色增多、布景豪華、強調壯觀場景和娛樂性的傾向。同時,宣敘調和詠嘆調開始明確地分開,前者近似說話,後者是旋律性的和分節歌式的。
17世紀後期,義大利歌劇在那波利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那波利風格"。代表作曲家是亞歷山德羅·斯卡拉第。在他創作的一百多部歌劇(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中,優美的聲樂旋律線條被簡單的和聲所支持,形成簡潔的織體。宣敘調被分成兩類,一類是乾唱宣敘調,只用通奏低音樂器組伴奏。另一類是助奏宣敘調,由弦樂伴奏,有時也動用樂隊中的其它樂器。這種宣敘調通常用於比較緊張的戲劇性場景中。在詠嘆調中,返始詠嘆調(da capo aria)占據了主導地位。這是一種帶再現的三部曲式的詠嘆調。它為聲樂技巧的展示提供了條件,特別是在從頭反復的段落中,歌手經常可以增加即興的裝飾。在斯卡拉第晚期的歌劇中,還開始採用了由"快、慢、快"三段組成的序曲,成為後來典型的義大利歌劇序曲。
G. 歌劇誕生於什麼時候
歌劇誕生於17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歌劇是1607年由蒙特威爾第創作的《奧菲歐》。從此,歌劇以它獨特的魅力逐漸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體裁。
17世紀末,在羅馬影響最大的是以亞·斯卡拉蒂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劇樂派。他於1681年創作的歌劇《善善惡惡》確立了歌劇序曲的典型模式,即「快—慢—快」三段式。這一時期同時也確立了ABA式的詠嘆調格式。此時的音樂常用盛大的場面和合唱,給歌劇帶來重音樂、輕戲劇的傾向。這樣的傾向使得歌劇在日後的發展日趨僵硬。於是到18世紀20年代,遂有取材於日常生活、劇情詼諧、音樂質朴的喜歌劇體裁的興起。義大利喜歌劇的第一部典範之作是帕戈萊西的《女傭作主婦》(1733年首演),該劇原是一部正歌劇的幕間劇,1752年在巴黎上演時,曾遭到保守派的詆毀,因而掀起了歌劇史上著名的「喜歌劇論戰」。出於盧梭手筆的法國第一部喜歌劇《鄉村占卜師》就是在這場論戰和這部歌劇的啟示下誕生的。
H. 歌劇藝術起源於哪裡
歌劇是一種綜合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美術等藝術門類,以歌唱為主的一種音樂戲劇形式,其中聲樂和器樂是歌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
I. 歌劇起源於哪一年。
歌劇起源於1600年前後。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
歌劇在17世紀,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起源
歌劇在西方語言的代表字Opera來源於拉丁語「作品」的復數形式(Opus, Opera),後經義大利文推廣至其他歐洲語言,顧名思義歌劇原意不單單包括舞台上的獨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對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有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團體,以復興古希臘的舞台表演藝術。他們相信古希臘的戲劇中的「合頌」部分實際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古希臘的戲劇實際上就和今天的歌劇一樣,全部劇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當現知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
但《達芙尼》最終不幸失傳,但佩里的另一套首演於1600年的歌劇《尤麗狄茜(Euridice)》至今仍偶有排演。但今天歌劇界最古老的標準保留劇目的歌劇,當數1607年首演於曼都瓦宮廷的克勞迪奧·蒙泰韋爾迪作品:《奧菲歐(L'Orfeo)》。
J. 世界上第一部歌劇是
世界上第一部歌劇是達芙妮,世界上第一部歌劇《Dafne》由Jacopo Peri 作曲,於1598年在佛羅倫薩的貴族高爾西的宮中上演,獲得了極大成功。
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歷史上的第一部歌劇,當時被稱為Melo dramma(音樂劇),保存下來的樂譜只有其中的四段,其餘大部分均已失傳。
三十年後的1627年,德國作曲家舒茨·海利西(Schutz Heinrich1585——1672)將已被翻譯為德文的《Dafne》劇本譜曲並上演該劇,雖然樂譜已失傳,但它被音樂家們認為這是歷史上第一部德國歌劇。
(10)義大利歌劇起源於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故事的主要情節是:「達芙妮」是一位居於山林水澤中的仙女,是專門供奉月亮和狩獵之神黛安娜的。
美男子阿波羅神愛上了她,然而,達芙妮拒絕了阿波羅的愛。為此,阿波羅極為不滿,常跟隨她並用種種招術控制她,最後,終於設法將她變成了月桂樹。
歌劇在16世紀末,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一直到18世紀,義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19世紀中後葉則被譽為歌劇的「黃金時期」,其中理查德·瓦格納和朱塞佩·威爾第在德國和義大利各領風騷。而黃金時期過後的20世紀初,西歐歌劇繼續演變出不同風格,如義大利的寫實主義和法國的當代歌劇,和及後賈科莫·普契尼和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