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世紀時期的樂器主要有什麼
1、里拉琴『貳』 有哪些西洋樂器
1、鋼琴
鋼琴(義大利語: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88個琴鍵(52個白鍵,36個黑鍵)和金屬弦音板組成。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鋼琴音域范圍從A2(27.5Hz)至C5(4186Hz),幾乎囊括了音樂體系中的全部音樂,是除了管風琴以外音域最廣的樂器。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
『叄』 小提琴起源於哪個國家
起源於17世紀義大利;小提琴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是現代管弦樂隊弦樂組中最主要的樂器。它在器樂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交響樂隊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難度演奏技巧的獨奏樂器,與鋼琴、古典吉他並稱為世界三大樂器。
(3)哪些樂器起源於義大利擴展閱讀
器樂分類
小提琴分電子小提琴和木琴兩種,兩者發聲原理迥乎不同。電子小提琴與普通小提琴最主要的區別是電子小提琴不用共鳴箱。
不像普通小提琴一樣通過音柱帶動共鳴箱內的空氣振動發聲,所以弦的震動要靠琴弦根部下方的幾個磁拾音器(就像電吉他的一樣)拾取,然後通過音響放大。
也可以使用耳機,在練習時可以不影響他人。所以電子小提琴的共鳴箱只是個擺設。電小提琴不插電也能拉響,但那個聲音根本不像是小提琴,而且聲音極小,就像蚊子叫。
不少大一些的琴行都有賣電子小提琴,一種是有自己的共鳴體的,和普通提琴外形相同,只不過多了一個拾音器,類似於吉他家族中的箱琴。
還有一種是電子調音共鳴的,沒有共鳴體,看上去是「鏤空」的那種,通過電子電路對微弱的振動進行拾取放大及調音。
演奏技巧
小提琴屬於歌唱性的旋律樂器。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發出歌唱般的豐滿、動聽的聲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為重要的問題。就小提琴的演奏技術來說,有以下各種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須緊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執住弓桿,使手背成自然弧形。手指需要柔軟的彎曲。
弓桿位於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末節中(即指端),拇指恰與中指相對,小指的指尖,輕松的放在弓桿上,使易於適應需要,向前或向後移動(上弓時向前移動,下弓時向後移動)。四指之間,略須靠攏,不可單獨分開,否則顯得笨拙而不雅觀。
基本構造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板、側板、音柱等。
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側板粘合而成。
面板常用雲杉製作,質地較軟;背板和側板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板用烏木。
『肆』 鋼琴起源於哪個國家哪個年代開始流行的
鋼琴起源於義大利,義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1655-1731)在1709年發明了鋼琴。
18世紀中期開始流行。
鋼琴首次出現於1709年,在當時是一種既復雜又昂貴的樂器,只有皇室和貴族才有機會接觸到。一開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聲望的音樂家們並不欣賞鋼琴的音色。
但僅僅過了半個世紀,鋼琴就變得越來越受歡迎。當Mozart(莫扎特)、Brahms(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這些極具創造力的音樂家投入鋼琴的懷抱之後,熱情便瞬時被引爆。
(4)哪些樂器起源於義大利擴展閱讀:
鋼琴的演奏技巧:
1、音階
音階24個大小調是比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鳴曲、樂曲、協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階,因此需要將音階掌握好。
彈音階要注意的是讓所有音發出來的聲音都要一樣,不能有輕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彈音階的時候還是有的重有的輕,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滿意的音色和旋律。
2、琶音
琶音包括24個大小調琶音跟屬7減7琶音。這個是建立在音階之上的東西,主要練習手指之間的擴張和伸縮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練習。鋼琴曲中琶音部分佔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樣的琶音都會出現,但都是24個大小調屬7、減7和弦的琶音變形模式,所以彈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3、八度
8度的演奏技巧有兩種,第1個只用手腕技巧,第2個用手臂和手腕一起來完成。如果彈篇幅很長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技巧,如果彈最後結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這樣才能彈出氣勢輝煌的效果。
如果是兩只手一樣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和手臂的配合使用,如果只用手腕或手臂就很難彈出ff的力度和很好的跳躍。
『伍』 小提琴的誕生地在哪
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或者叫提琴族樂器)起源於17世紀義大利。但提琴族樂器有許多明確的前輩。其中包括歐洲風靡一時的維奧爾琴(或稱古提琴族)樂器。早期這種用弓弦配合演奏的樂器應該起源於古希臘或小亞細亞地區。阿拉伯和北印度地區也有類似的樂器。所以,如果探求弓弦樂器的起源應該在東地中海沿岸地區。而以四根弦組成,並且基本以12平均律為基準的現代提琴應該是17世紀的義大利。
『陸』 曼特寧是一種什麼樂器
曼陀鈴(Mandolin)是彈撥樂器,起源於義大利,原名為義大利文「mandolino」,意為「杏仁」,由其外形得名。
曼陀鈴大小與小提琴差不多,全長約40厘米。共有八根弦,兩兩成對分為四組。四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樣的,也就是GDAE。調音法與小提琴相同,採取五度間隔。傳統曼陀鈴的琴身形狀,更像是剖開的水梨,琴體背部隆起成半圓,不帶橫板,琴頸上有品,琴頭略向後仰。維瓦爾第、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編有不少曼陀鈴演奏用的古典樂曲。
『柒』 陶笛是哪個國家的樂器
源自義大利。
陶笛(英語:Ocarina,也譯作奧卡利那笛、洋塤、瓦塤、土笛、鼓浪笛等),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是一種源自義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
中國陶笛(實用新型)哨口類氣鳴土樂,陶笛演奏家,製作家周子雷借鑒中外歷代陶土樂器基本特點改革研發,指法指序科學便捷,音域寬廣,通常為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
(7)哪些樂器起源於義大利擴展閱讀:
製作材料
製作陶笛的材料很多,陶土、瓷泥、紫砂、塑膠、木材等。
由於陶笛的製作材料不同,因此音色和屬性也不完全相同。
陶土熏燒的陶笛音色柔美,瓷泥燒制的陶笛聲音清脆悅耳。
紫砂的陶笛的聲音清脆明快,黑陶的音色介於熏燒陶笛和瓷質陶笛之間。
但以上燒制的陶笛有一個共同缺點:怕摔易碎。
塑膠的陶笛價格便宜結實耐用,但是它們的音色無法與以泥土為原料的陶笛相比。
『捌』 中世紀時期的樂器主要有什麼
1、里拉琴
里拉琴(Lyre),又譯為萊雅琴,亦稱詩琴,這個樂器的名字最早出現在線性文字B里,與詩歌Lyric同源,它是西方最早的撥弦樂器,也是文藝復興以來西方音樂的象徵。
彈奏里拉琴是古希臘時期學生學習音樂和詩歌的重要方式。里拉琴是西方最早的撥弦樂器,七弦豎琴同時也是抒情詩女神厄拉托的象徵。其端莊優美的形象,里拉琴也作為樂徽使用。
2、魯特琴
魯特琴(LUTE)也稱琉特琴,是一種曲頸撥弦樂器。一般這個詞主要指中世紀到巴洛克時期在歐洲使用的一類古樂器的總稱,是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最風靡的家庭獨奏樂器。
他的源起與名稱來自於阿拉伯人的 「Al』ud」, 約在9-10世紀間經由回教徒傳入歐洲,阿拉伯文Al『ud原意為木頭,這種梨型的撥弦樂器,與亞洲的琵琶, 乃至日本的biwa有著共同來自西亞的源頭。中世紀的魯特琴僅有五組琴弦,用羽毛製成的撥子彈奏,因此,大都是以合奏的方式演奏舞曲或作歌曲的伴奏。
3、絞弦琴
絞弦琴(Hurdy gurdy),一種弦樂器。由鋼琴式鍵盤、藉手柄轉動的木輪和一套琴弦組成。木輪轉動起來就如一張弓,能使琴弦振動。演奏時右手轉動手柄,左手在鍵盤上彈奏旋律。
絞弦琴流行於10至14世紀,中世紀初期被稱為輪擦提琴。18世紀法國人對絞弦琴又重新產生了興趣,他們稱它為維埃爾。海頓和多尼采蒂曾為之作曲。與街頭手風琴師和他的猴子相關的手搖風琴常被誤認為絞弦琴。
4、豎笛
豎笛是歐洲一種歷史悠久的木管樂器,從中世紀起開始使用,它起源於15世紀的義大利,十六至十八世紀盛行於歐洲各國。豎笛音色優美圓潤;
是歐洲重要的管樂器,也是巴洛克時代的標准獨奏樂器。豎笛在世界發達國家中,無論是在專業音樂表演還是在普通音樂教育中,都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豎笛通常是八孔的,為系列樂器,常用於演奏的有五種,可以演奏豐富多彩的音樂
5、管風琴
管風琴(pipe organ),屬於氣鳴式鍵盤樂器,流傳於歐洲的歷史悠久的大型鍵盤樂器,距今已有2200餘年的歷史(至2019年),且從未中斷過。管風琴是風琴的一種,不同的是一般的腳踏風琴是通過腳踏鼓風裝置吹動簧片使簧片振動來發音。
中世紀的歐洲(特別是義大利),幾乎每個小鎮的教堂中都擁有或大或小的管風琴,每到宗教節日,都能聽到悠揚的樂曲飄散在整個小鎮。能夠在著名的大教堂中擔任管風琴師,也是音樂家們引以為豪的榮譽。但當時教堂較小,管風琴僅擁有幾百根音管,並只有一層鍵盤。
『玖』 曼陀鈴是什麼樂器
曼陀鈴(Mandolin),起源於義大利,原名為義大利文「mandorla」,意為「杏仁」的意思,是用來描述琴身的形狀的。曼陀鈴的大小和小提琴差不多,全長約40Cm,其琴身的形狀,更像是剖開的水梨,琴體背部隆起成半圓形,不帶橫板,琴頸上有品,琴頭略向後仰。弦有四對復弦,共有八根弦,兩兩成對分為四組。四組弦的定音和小提琴是一樣的,也就是GDAE。調音法與小提琴相同,採取五度間隔。
『拾』 義大利的樂器
義大利最出名的樂器是 曼陀鈴和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