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蜂與意蜂蜜的區別
意蜂蜂蜜和土蜂蜂蜜自然是有差別的,它們最大的差別就是蜂種不一樣,意蜂蜂蜜是義大利蜜蜂採集釀造而成的,土蜂蜜則是中華蜂採集釀造而成的。
意蜂的吻比較長,它對大宗的蜜源植物感興趣,對於零星的蜜源植物一般不會採集,所以說意蜂可以採集出一些比較純粹的單花蜜。但是土蜂的吻比較短,採集能力比較弱,對蜜源並不挑剔,會採集一些零星的蜜源植物,因此土蜂採集釀造而成的蜂蜜都是百花蜜。
很多人說土蜂蜜的營養價值要高於意蜂蜜,其實並非如此,在都是自然成熟蜜的基礎上,意蜂蜜和土蜂蜜在品質上並沒有任何的差別,只是側重作用上多有不同。大家不能以最好的比最差的,那樣得出的結論才是最不準確的。
2. 蜜蜂有多少種品種
1、中華蜜蜂,身體呈現黑色或者紅色,原產於中國。2、義大利蜂,產蜜能力較強,腹部呈現黃色。3、東北黑蜂,具有抗寒性和抗病性強的優點。4、歐洲黑蜂,性情凶暴,容易感染幼蟲病。5、卡尼鄂拉蜜蜂,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區。
1、中華蜜蜂
蜜蜂有40個品種,較為常見的有中華蜜蜂,它是中國獨有的蜜蜂品種,身體為黑色或者棕紅色,是以雜木樹為主的主要傳粉昆蟲,且中華蜜蜂的傳粉能力強,利用率高一級適應性良好,適宜在中國山區里進行養殖。
2、義大利蜂
義大利蜂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島,它適宜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且義大利蜂的性情較為溫順,不會突然蜇人,它具有產卵多和分泌蜂王漿能力強的優點,而且義大利蜂的腹部呈現黃色,背部為黑色。
3、東北黑蜂
東北黑蜂主要分布在我國黑龍江省,它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其中蜂王分為兩種類型,一種蜂王身體為黑色,另外一種為黃褐色,帶有黑斑,而且東北黑蜂的耐寒性能力較強,在溫度為-40度的環境中可以安全越冬。
4、歐洲黑蜂
歐洲黑蜂的個體較大,腹部較寬,身上長有較長的絨毛,工蜂體長為13.5毫米左右,且歐洲黑蜂的性情凶暴,常處於激怒狀態,會主動攻擊飼養者,而且歐洲黑蜂的產卵數量較低,容易感染幼蟲病。
3. 蜜蜂夏季飼養管理技術
蜜蜂夏季 飼養 需要了解它的飼養知識,夏季的養殖技術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蜜蜂夏季飼養管理技術,希望對你有幫助。
蜜蜂夏季飼養管理技術
場地選擇
夏季蜂群應擺放在通風的樹陰下,靠近有清潔水源的地方。設置箱架,高度為50~80厘米,以防 雨水 侵入巢內。箱架邊可撒布滅蟻威等,以防蟻類侵襲。
更換蜂王
為防蜂王衰老,影響產卵,每年4~5月應將全場80%以上蜂群的蜂王換成當年培育的新蜂王。
留足飼料
每群巢內除留2~3框蜜脾和一框花粉脾外,還應每群貯備2~3框封蓋蜜脾和1~2框花粉脾,以便隨時補給缺料的蜂群。
獎勵飼喂
因夏季缺少蜜粉源,影響蜂王產卵。應及時抽出多餘的蜜脾,並適時進行獎勵飼喂。
蜜蜂飼養管理 方法
1、適時加脾擴巢。從春繁開始養強群,不論南方、北方都採用同樣方法繁蜂,緊脾時每隻蜂王緊成一框,所謂“單脾開繁”。提早春繁期間因為外界還沒有天然花粉可以採食,工蜂分泌的王漿少,飼喂蜂王也少,蜂王產卵就少。故提早春繁必須人為地給蜜蜂補足花粉,工蜂吃了新鮮的人工花粉就會立即變得興奮起來,積極分泌王漿飼喂蜂王,促使蜂王產卵多產卵快。開繁第一框都要加入帶有人工花粉的角粉脾催產,中間留空供蜂王產卵。
在南方春繁的蜂群,氣溫適宜,有天然花粉采進,蜂量好,蜂王產卵快,在哺育幼蟲漿水很足的情況下加脾可以適當快一點。春繁經常會受冷空氣影響的地區,加第二框脾要等第一框子脾封蓋後再加,第二框封蓋以後再加第三框,到第三框封蓋時新蜂已陸續出房,工蜂將一天比一天多,這時候隨著氣溫升高,外界有少量雜花粉采進,三框封蓋子出完後就可以加到滿箱的巢脾了。
再往後如果幼蟲哺育漿量很足的情況下,三至四天就可以加一框粉脾或空脾。春繁單王,雙王群最好50%左右,每箱平均9-10框時,停止加脾7-10天,等工蜂量大擁擠時加上空繼箱,提上蜂蓋子脾,要大量分群的可以多提,不要增群的蜂場,也可適當控制蜂王產卵。到初流蜜時要多造新脾,讓蜂王大量產卵,既提高工蜂采蜜粉積極性,又可避免分蜂熱。巢箱在大流蜜期應加到單王7框,雙王8框。現在都是開巢門運蜂,群勢不怕壯,但要注意轉運時繼箱上最好不要多於5-6框,多餘的脾提出箱外轉運比較安全。
2、補飼蛋白質飼料增強蜜蜂體質。春季繁殖不好的蜂場,有大部分是開始1-4框子脾面積沒有擴大,第一框沒有封蓋就急著加第二框了,遇到冷空氣影響,西北氣流控制,就會出現幼蟲干漿大量拖子的現象。春繁遇到幾次幼蟲干漿拖子,就繁殖不了強群。
養蜂員要勤觀察,多動腦,多鑽研蜂群飼養管理技術。比如春繁西北氣流控制溫度驟降幼蟲干漿拖子,原因是什麼?我們認為是泌漿蜂被西北氣流控制氣溫驟降身體生理機能受到影響,引起蛋白質缺乏,無法分泌出蜂王漿。但具體的機理是什麼,我們也不甚明白,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科學家來徹底弄清這個問題。只要西北氣流一來,即使蜂量很擁擠,粉足、蜜足的強群也會干漿拖子。
這時就應給哺育蜂補充蛋白質,用雞蛋飼喂蜂群補充蛋白質價廉物美,每千克糖漿中加雞蛋1個,連喂三天就會明顯好轉。春繁一定要保證幼蟲哺育的漿水充足,那麼繁育出的新蜂壽命長,采蜜能高產,所以每到西北氣流控製冷空氣突來時,一定要給蜂群補充蛋白質營養。體質強壯的蜂群在油菜花大流蜜期不會感染爬蜂病,可以避免在生產期用葯,這對於生產無公害蜂產品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3、做好春繁養強群。蜂群在第一個油菜蜜源期若群勢不是很強壯,每群蜂量達不到5kg以上的蜂場應重點抓繁殖,不要急於求收成。油菜盛花期,天然蜜粉充足,氣溫適宜,是大好的繁蜂季節,每3天加一框新巢礎,到油菜期結束都成了封蓋子脾,每框封蓋子脾以25元計算,每群多養4框子脾就值100元,有利於下一個花期的豐收。
蜂群在大流蜜期可以做到采蜜和育兒兩不誤,白天工蜂不會因為要飼喂幼蟲而不出巢采蜜,成年工蜂白天忙著采蜜、粉,夜裡哺育幼蟲;內勤工作由幼蜂在忙碌,幼蜂沒有哺育能力,所以白天漿水被幼蟲慢慢吃干,如果下午去觀察子脾,幼蟲漿水都會干一些。經過成年蜂一夜哺育,第二天早上幼蟲漿水便又很充足了。這情形猶如母親撫養嬰幼兒,當母親從田地上打麥子回家,小孩肚子餓在床上哭,而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曬在門口麥場上的麥子就會被雨淋濕甚至沖走,母親肯定是先收麥子,然後再回來喂小孩奶水。在大流蜜期多養一框子脾無非是多消耗了1kg蜜而已,蜂蜜的產量提高卻遠遠大於1kg。
4、強群高產有技巧。很多蜂友進入盛花期都採用“殺雞取蛋”的做法,他們認為蜂王產卵多了,蜜蜂只好顧著飼喂幼蟲而不出去采蜜了,從而抱定蜂群大量繁殖會影響蜂蜜產量,控制蜂王產卵能讓工蜂多采蜜的錯誤觀念。事實上,只有早春育強群,採集蜂量多,才能在天氣晴好的蜜源期取得大豐收。那些控制蜂王產卵的蜂場,不僅蜜沒有高產,蜂也沒有養強,只落得個“蜂財(蜜)兩空,花落群弱”的可悲局面。
要想采蜜高產就不能用出房子脾來儲蜜,每群蜂的繼箱里都要留有4張空脾供蜜蜂儲蜜。採用空脾比出房子脾儲蜜高產得多。春季單王群大多能產8-9框子,在大流蜜期有些蜂場會將蜂王產卵控制在5-6框,他們將出房子脾提到繼箱中,但工蜂不願在繼箱的出房脾中儲蜜,它們仍會空出中間的子圈等蜂王來產卵。而巢、繼箱之間隔著隔王柵,蜂王根本不可能爬到繼箱上來產卵。控制蜂王產卵嚴重的蜂場,只利用3-4框產卵,繼箱上的胖蠟特別多。
因為脾中間工蜂都會留出產卵圈,儲蜜地方不夠,所以蜜圈的巢房被工蜂加得很高,出現“胖脾”現象。強群蜂場在流蜜初期,適當控制蜂王10天左右的產卵量,進入大流蜜期多造新脾讓蜂王大量產卵,可提高工蜂采蜜積極性。我們應使單王群長期保持7框、雙王群保持8框產卵,從巢箱中提出一框中間新封蓋的幼蟲子脾到繼箱中,放於取漿框旁邊,10天換一次,有利於王漿高產。
中蜂和意蜂的區別
中蜂學名中華蜜蜂,又稱中華蜂、土蜂等,是蜜蜂科蜜蜂屬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中國獨有的蜜蜂當家品種。意蜂即義大利蜂,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條件適宜時可表現出很好的經濟性狀,但在冬季長而嚴寒、春季經常有寒潮襲擊的地方,則適應性較差。
中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嗅覺靈敏、勤勞,在外界有少數零星蜜源開花時便能採集,維持蜂群正常繁殖。在同樣情況下,意蜂蜂群就需要補充飼喂,否則就會處於飢餓狀態。
中蜂飛行靈活,不易被胡蜂、燕子、麻雀、蜻蜓等捕食。在山區胡蜂很多時,中蜂也可以活得很好,有天然的抗蟎和抗美洲幼蟲病的能力,而意蜂則沒有。
中蜂適應能力強,抗寒、抗病敵害能力都要優於意蜂,出工採集時間也遠大於意蜂,冬季也要晚於意蜂進入越冬狀態,可以採集到一些高質量的冬季蜜,如琵琶蜜等,春季又早於意蜂進入工作和春繁。
中蜂對本地植物授粉的廣度和深度都超過西方蜜蜂,中華土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客觀上為各類植物傳花授粉,為維護植物特別是一些深山區的珍稀植物繁衍作出了特殊貢獻,對促進生態平衡有不可替代作用。而西意蜂由於基本上不採集零星蜜源,因此對生態環境遠沒有中華土蜂那麼大的貢獻。
中蜂外形上通體以灰黑色為主,有黃色環相間,而意蜂尾部前半黃色明顯,後半黑色,比中蜂大。蜂場擺放上中蜂必須散開,巢門交錯擺放,意蜂則可以一字排開,整整齊齊,緊密排放。
蜜蜂的特點
蜜蜂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化過程。一般雄性出現比雌性早,壽命短,不承擔築巢、貯存蜂糧和撫育後代的任務。雌蜂營巢、採集花粉和花蜜,並貯存於巢室內,壽命比雄性長。
蜜蜂的飛翔時速為20-40千米,高度1千米以內,有效活動范圍在離巢2.5千米以內。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為食,採集花蜜是一項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訪1100-1446朵花才能獲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間1隻蜜蜂平均日採集10次,每次載蜜量平均為其體重的一半,一生只能為人類提供0.6克蜂蜜。花蜜被蜜蜂吸進蜜囊的同時即混入了上顎腺的分泌物——轉化酶,蔗糖的轉化就從此開始,經反復釀制蜜汁並不停的扇風來蒸發水份,加速轉化和濃縮直至蜂蜜完全成熟為止。根據種類的不同,工蜂的數量一般在12隻到50000多隻的范圍內,它們收集花蜜和花粉,如果是蜜蜂,還會將花蜜和花粉傳送到特定的地方,這要通過跳特殊而嚴格的舞蹈而獲得。他們的職責包括釀蜜,做蠟狀蜂房的巢室,這些都是為食物存儲和幼蟲居住,還有照顧蜜蜂和蜂王,守擴蜂巢。蜜蜂是一個多年生群體,將會不斷地有新蜂王被撫養起來,老蜂王然後和一群工蜂離開蜂房到別的地方重建一個家。
蜜蜂與某些種的黃蜂近緣,兩者在生物學上主要的差別在蜜蜂(除了寄生的蜜蜂外)以一種花粉與花蜜的混合物餵養幼蜂,而黃蜂則以動物性食物或以昆蟲和蜘蛛來餵養幼蜂。除了對食物偏好的差異外,還有一些結構之差異,最基本的不同是黃蜂覆蓋著無分支的毛發,而蜜蜂至少有一些分支或羽毛狀的毛發,花粉通常黏附其上。
蜜蜂完全以花為食,包括花粉及花蜜,後者有時調制儲存成蜂蜜。毫無疑問的是蜜蜂在採花粉時亦同時對它授粉,當蜜蜂在花間採花粉時,會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這些掉落的花粉關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異花傳粉。蜜蜂身為傳粉者的實際價值比其製造蜂蜜和蜂蠟的價值更大。
雄蜂通常壽命不長,不採花粉,亦不負責喂養幼蜂。工蜂負責所有築巢及貯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結構組織以便於攜帶花粉。大部分蜜蜂采多種花的花粉,不過,有些蜂只採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採某種顏色花的花粉,還有一些蜂只採一些有親緣關系的花之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採集和攜帶的器具,似乎能適應各種不同種類的花。
蜜蜂總科的大部分蜜蜂是獨棲或非社會性的,如它們不住在一起,每一雌蜂造自己的巢(通常在地底洞穴)及貯存糧食,這種蜜蜂沒有階級之分。一些獨棲的蜜蜂在巢口築煙囪或角塔,也有一些在樹上或細枝、竹子里築巢。大部分獨棲成蜂的壽命均不長。有些種的成蜂一年裡飛行的時間只有數周,而其餘的時間則是以卵、幼體、蛹及幼蜂的形態留在巢室中。獨棲蜂供應幼體在封室時需要完全發育的所有食物。群居蜂如熊蜂與蜜蜂,則是采漸進式的喂養幼體。
4. 野蜂種類
六、新疆黑蜂
1、新疆黑蜂(伊犁黑蜂)產卵力較強,採集力強,出巢時間早,結束時間晚,喜歡造贅脾,造脾速度快。具有良好的耐寒能力,越冬性好,在伊犁高寒地區,溫度為-40℃的情況下,一般可在室外安全越冬。而且在氣溫較低,下毛毛雨的情況下,黑蜂仍然可以出巢採集,而同場的意蜂一般已停止採集。
2、新疆黑蜂性情凶暴,怕光,在提脾檢查時不安靜,易蜇人。其體形大,顏色為黑色,繁殖力強、分蜂性弱,善於利用零星蜜源,是世界四大蜂之一。
5. 最適合蜜蜂的生存溫度是多少
意蜂:意蜂的最適生存溫度為15~25℃,個體臨界溫度分布是13℃和39℃,氣溫低於14℃時逐漸停止飛翔,氣溫低於13℃時逐漸呈凍僵狀態,氣溫低於11℃時翅膀呈僵硬狀態,氣溫低於7℃時足肌呈僵硬狀態,氣溫超過39℃時除了采水之外基本不出巢活動。
中蜂:中蜂對溫度的適應性要強於意蜂,個體臨界溫度分布是10℃和42℃,氣溫高於7℃時有少數工蜂出巢活動,氣溫高於10℃時出巢工蜂明顯增多,氣溫高於12℃時工蜂能進行正常的採集活動,氣溫達到40℃時仍能出巢採集,氣溫超過42℃時只出巢采水。
(5)義大利蜜蜂抗寒怎麼樣擴展閱讀:
分工特點
1、蜂王
蜂王的社會分工就是專職產卵,肩負著繁衍後代的社會重任。它的身體發展得很健壯,大腹便便,體重是工蜂的兩倍,在產卵期間,蜂王每天都要讓工蜂飼喂蜂王漿,以促進快速代謝保持旺盛的產卵能力。據專家統計,中華蜜蜂的蜂王1天可產700到800粒卵,不過最多的要比這高出1倍,那是義大利蜜蜂的蜂王,可達1500到2000粒,從重量上來看,每天所產均卵差不多是自身體重的兩倍。
2、雄蜂
只是與蜂王交配。雄蜂是由未受精卵發育而來的蜂群內的雄性「公民」,每天過著不勞而獲的日子,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與蜂王交配。不過,雄蜂當發揮了這一作用,就要獻出其寶貴的生命。從這一點上說,雄蜂要履行社會分工的責任,是以生命為代價的。
這要從履責的全過程說起,每到交配季節,性成熟的雄蜂便會自動地聚集在某地空中飛舞,目的是招引蜂王。一旦蜂王出現,所有的雄蜂便追逐而去,經過一番爭奪,最終獲得交配權的就僅有一隻,誰的個頭最大、體格最健壯,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與蜂王進行交配。交配結束後,雄蜂便因生殖器官被全部拉了下來而立刻死亡。
3、工蜂
社會分工最多,任務最重。可以說,除了蜂王與雄蜂各自的任務外,蜂群內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擔。工蜂是雌性器官發育不全者,但它的許多結構特化得更適應工作的需要,比如其前腸中的嗦囊特化為蜜囊,以便貯存花蜜。
工蜂要釀造1千克蜂蜜,需要採集10千克花蜜。來來回回總共要飛行32萬千米,這個路程大約相當於繞地球8圈。工蜂一出生就開始工作,分工是按照日齡的增長而改變的。
通常情況下,工蜂1~3日齡時,負責保溫孵卵,清理產卵房;3~6日齡時轉為飼喂大幼蟲,調劑花粉與蜂蜜;6~12日齡時改為分泌蜂王漿,飼喂小幼蟲和蜂王;12~18日齡時又更換為泌蠟造脾,清理蜂箱;18日齡之後,其任務就是採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膠及巢門防衛。
6. 蜜蜂怕冷嗎為什麼
怕冷。
理由:蜜蜂到了深冬季節,除了取食貯存的蜂蜜獲得熱量外,還圍著蜂王「抱成一團」,組成一個蜂巢團,使蜂巢里的溫度保持在35℃左右。
在寒冬季節,如果蜂室內氣溫太低,降到-5℃以下或雪後初晴,強光刺激,少數蜜蜂出遊,落入雪中;或晨間低溫,蜜蜂爬到邊脾上,遇氣溫驟降而墜落等,都可以造成蜜蜂凍死。
果外層的蜜蜂冷得受不住了,它們就來個里外「換防」。對那些幼蟲,工蜂會像稱職的保姆那樣,每天給幼蟲餵食1300多次。同時,工蜂們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道保溫層,使幼蟲免受嚴寒的侵襲。如果幼蟲仍感到寒冷,工蜂們便張翅舞足,使蜂房內溫度升高。
(6)義大利蜜蜂抗寒怎麼樣擴展閱讀
蜂蜜的分類:
1、中華蜜蜂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處於低緯度、平原區的中鋒腹部色澤偏黃,全身被覆灰色短絨毛。
2、義大利蜜蜂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蜂蜜
7. 外界溫度多少的時候蜜蜂需要保溫
北方定地飼養的蜜蜂,在氣溫低於14℃時,就應逐漸減少巢外活動,在氣溫低於5℃時,則完全停止巢外活動。
蜜蜂在巢脾上彼此緊緊地擁擠在蜂路和空巢房,形成一個跨越數張巢脾的圓形蜂團。
它們靠消耗儲藏的飼料,進行緩慢的產熱活動,彼此之間互為熱源,使蜂團表面的溫度保持在6℃~10℃,內部溫度保持在15℃,渡過漫長的冬季。
8. 土蜂蜜和意蜂有什麼區別
土蜂蜜與意蜂蜜的區別:
1、土蜂是土生土長的群種,個體小,背部黑、行動敏捷,適應性強,主要居住於深山老林的古樹洞和岩洞中,世代繁衍,不需人工飼養。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蜂蜜主要屬於意蜂群種,來源於歐州義大利,個體大,背部黃,適應性差,易發病,需要人工飼養,這兩個群種之間沒有姻緣關系,正如綿羊和山羊一樣,無法雜交繁殖。
2、從蜂蜜的外觀來看,土蜂蜜是凝固粘稠狀態,是混合蜜,混合有花粉、蜂膠、蜂臘等所有成份為一體,而市場上的意蜂蜜稀而透明、水分大、成份單一。
3、口感上,剛采割的土蜂蜜有較濃的中草葯味,有酸甜苦辣四味,而意蜂蜜口感普通,口味單一。
4、從結晶和色澤上看,土蜂蜜結晶後顆粒細微,細如脂,潤如奶油,而意蜂蜜結晶時有較大的可見顆粒物。從色澤上看,土蜂蜜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不管土蜂蜜還是意蜂蜜都是蜜蜂通過採集花蜜加入自身分泌的轉化酶及其他物質經過化學作成生成以單糖為主,並含有水、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等成分的混合物質。至於蜂膠,蜂膠是蜜蜂採集樹木嫩芽的樹脂成分的粘性物質,再混合蜜蜂蠟腺及上齶腺分泌物調製成的膠狀物質。意蜂採集蜂膠在於為蜂群製作「保護劑」、「抑菌劑」、「粘合劑」和「清潔劑」等,且蜂膠幾乎不溶於水(其成分中只有很少的甙類、鞣質、鹽類、糖類、維生素等溶於水,含量不足5%),溶入蜂蜜的含量可以少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意蜂蜜含有蜂膠過於牽強。中蜂因也採集低濃度、低溫時期的蜂蜜,那麼中蜂蜜中含有更為齊全的花種物質、礦物質、氨基酸等等,所以其營養價值就比意蜂蜜更高。
9. 義大利蜜蜂為什麼說是世界名種
義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品種,簡稱意蜂,是目前世界上養殖最多的蜂種之一,原產於地中海中部的義大利亞平寧半島上,比歐洲黑蜂較小,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和生態環境的產物,後
義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品種,簡稱意蜂,是目前世界上養殖最多的蜂種之一,原產於地中海中部的義大利亞平寧半島上,比歐洲黑蜂較小,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和生態環境的產物,後從日本引進,能適應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有廣泛的養殖基礎,那麼義大利蜂的優缺點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義大利蜂的優點
1.繁殖力強:義大利蜂的繁殖力相比其他蜂種要強一些,自從早春開始蜂王就開始產卵,蜂群培育幼蟲能力也不錯,不管是蜂王產卵還是工蜂育蟲受當地氣候的影響不大,哪怕是炎熱的夏季和日漸轉涼的秋季也能保持強盛的繁殖力。
2.生性溫順:義大利蜂相對於中華蜜蜂、東北黑蜂來說要,性情溫順不少,和東北黑蜂一樣,義大利蜂對光的敏感度較低,不太怕光。在查看蜂箱情況時,義大利蜂也不會表現得焦躁不安,如果養殖時間較長的話,與養蜂人之間也會表現得更加友好,一般不會發生蜇人的現象,前提是不要亂跑亂動哦。
3.不易分蜂:義大利蜂和中蜂相比,其分蜂性會弱化很多,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義大利蜂較容易保持強群,一般在一年之中多在春季發生一次分蜂,個別蜂群一年之中會二次左右,義大利蜂不易分蜂的特點還表現在炎熱的夏季或食物不足的時候,即使是高溫或瀕臨餓死的情況也不會發生飛逃的現象。
4.采蜜力強:義大利蜂的采蜜力相比中蜂要強一些,特別是在大流蜜期表現得非常不錯,面對大面積蜜源植物時,能集中強群優勢較好的完成採集任務,進蜜快產量高,而且義大利工蜂分泌王漿的能力也優越其他蜂種。
義大利蜂的缺點
1.適應性差:義大利蜂不耐寒,越冬性差,5度時就表現出凍僵狀態,溫度回升14度以上才會出巢采蜜,越冬時以強群越冬,因此飼料消耗大,對於較寒冷的地區不太適合飼養,越冬困難,在蜜源較匱乏的地區容易出現「飢荒」,對胡峰等天敵的抵禦能力較弱,缺乏獨立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早春工蜂育蟲時往往被凍死而影響群勢發展。
2.抗病力弱:義大利蜂的抗病能力較弱,比較容易感染幼蟲腐臭病、白堊病等,也極易遭受蜂蟎的侵襲,需要經常噴灑除蟎葯,但義大利蜂不害怕巢蟲,對巢蟲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3.盜蜂性強:義大利蜂盜蜂性強,如貯存不足極易發生盜蜂,不管是野外灑落的蜜汁,還是其他蜂群的存蜜都會成為義大利蜂偷取的對象;如是混合蜂種飼養,往往義大利蜂最先發生盜蜂現象,更有甚者,義大利蜂會潛入中蜂巢內襲擊蜂王,輕則擾亂中蜂蜂群秩序,重者導致中蜂蜂王慘死。
4.不善於零星採集:義大利蜂雖然採集能力強,但是對於蜜源不豐富的地區,表現的不是那麼好,對零星蜜源的採集能力較弱,在沒有大蜜源時需要經常飼喂,糖和蜜,所以義大利蜂比較適合流動式追花期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