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義大利南部港口有哪些
義大利主要港口:熱那亞 GENOVA;安科納ANCONA ;那不勒斯 NAPLES; 拉斯佩齊亞 LA SPEZIA 。
熱那亞
港口性質:海灣港、設有免稅倉庫、基本港(C、M)
經緯度:44°24′N,008°55′E
熱那亞位於義大利亞平寧(APP-ENNINO)半島西北海岸的熱那亞灣頂端,瀕臨利古里亞海的北側,是義大利的最大海港之一。它是全國造船工業中心,全意每年約有三分之二的船舶在此建造。又是義大利的主要煉油中心之一,有輸油管道通往瑞士和德國等中歐國家。此外,還有石油化工、機器製造及鋼鐵工業也較發達。有很多教堂及中世紀古跡,也是旅遊勝地。港口距機場約5km,有定期國際航班飛往各地。
安科納
港口性質:海港
經緯度:43°37′N,013°30′
安科納位於義大利東海岸的中部,頻臨亞得里亞海的西北側,是義大利東部的主要港口之一。港口有鐵路與全國相通。距機場約10km。該港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全年盛行東風,夏季多西風,有時港內會引起較大的涌浪。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霧季,有時很濃。年平均最高氣溫約35℃,最低氣溫約-4℃。全年平均降雨量約1000mm。平均潮差約0.6m。
那不勒斯
港口性質:海灣港、設有自由貿易區、基本港(C、M)
經緯度:40°50′N,014°17′E
位於義大利亞平寧半島西南海岸那不勒斯灣的頂端,瀕臨第勒尼安海的東側。又名那波利(NAPOLI)港,是義大利的主要海港之一。現在已發展成為義大利南部地區的工業中心,是義大利的主要煉油中心之一,也是鋼鐵工業中心之一。主要工業有煉油、鋼鐵、造船、機器、化學、汽車裝配、紡織及食品等。還有較多的古代藝術、文物及風景游覽區,旅遊業發達。港口距機場約8km,有定期國際航班飛往各地。
拉斯佩齊亞
義大利中北部港市。位於位於義大利利古里亞大區東南端利古里亞海的斯佩齊亞灣頂端,西北距熱那亞80公里。是拉斯佩齊亞省的首府,面積51.39平方公里,人口94,192人(2007年)。工業以造船(包括艦艇製造)、煉油與機械為主。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港。義大利主要海軍基地,並建有海軍兵工廠。設有海軍博物館。附近的古城盧尼有古羅馬時代遺跡。拉斯佩齊亞是義大利主要的軍事和商業港口之一,義大利最大的軍工企業之一奧托梅萊拉位於該地。
⑵ 義大利有哪些主要港口
義大利主要港口有
1,熱那亞(GENOV)
熱那亞(義大利語:Genova,英語:Genoa),義大利最大商港和重要工業中心,利古里亞大區和同名省熱那亞省的首府。位於義大利西北部,利古里亞海熱那亞灣北岸。熱那亞歷史悠久,曾是海洋霸主熱那亞共和國的首都,2004年熱那亞被選為當年的「歐洲文化首都」。熱那亞還是著名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和小提琴大師尼科羅·帕格尼尼的家鄉。
2 ,安科納(ANCONA)
安科納,是義大利中部濱亞得里亞海的港市,馬爾凱大區的首府和最大的港口,有通向希臘和克羅埃西亞的海運,有關它的歷史至少能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當時被流放的希臘人從錫拉庫薩(西西里島東南岸港市)至此定居。
3,那不勒斯(NAPLES)
那不勒斯(又譯那波利、拿坡里;義大利語:Napoli;那不勒斯語:Nàpule;英語:Naples)是義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亞大區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積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於100萬。
4,拉斯佩齊亞(LA SPEZIA)
拉斯佩齊亞(義大利語:La Spezia)是義大利中北部的港口城市。位於義大利利古里亞大區東南端利古里亞海的斯佩齊亞灣頂端,西北距熱那亞80公里。是拉斯佩齊亞省的省會,面積51.74平方公里,人口95,303人(2011年)。工業以造船(包括艦艇製造)、煉油與機械為主。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港。義大利主要海軍基地,並建有海軍兵工廠。
拓展資料:
港口是位於海,江,河,湖,水庫沿岸,具有水路聯運設備以及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一般分類
(1)基本港(Base Port):
是運價表限定班輪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掛靠的港口。大多數為位於中心的較大口岸,港口設備條件比較好,貨載多而穩定。規定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貨量。運往基本港口的貨物一般均為直達運輸,無需中途轉船。但有時也因貨量太少,船方決定中途轉運,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擔轉船費用。按基本港口運費率向貨方收取運費,不得加收轉船附加費或直航附加費。並應簽發直達提單。
(2)非基本港(Non-Base Port):
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稱為非基本港口。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費外,還需另外加收轉船附加費。達到一定貨量時則改為加收直航附加費。例如新幾內亞航線的侯尼阿臘港(HONIARA),便是索羅門群島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則是非基本港口。
⑶ 義大利作為發達國家哪些是它的經濟支柱
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
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
⑷ 義大利和西班牙哪國發達
義大利是高等發達國家
西班牙是中等發達國家
義大利比較發達
⑸ 義大利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在北緯36°28′~47°6′,東經6°38′~18°31′之間。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特拉西梅諾湖馬焦雷湖、科摩湖等。
義大利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根據義大利各地不同的地形和地理位置,全國分為以下三個氣候區:南部半島和島嶼區、馬丹平原區和阿爾卑斯山區。這三個區的氣候各有不同的特點。
南部半島和島嶼地區是典型的地中海型氣候,大西洋氣團占優勢,夏季為熱帶氣團,冬季為溫帶氣團。義大利南部1月份平均氣溫為2~10℃,7月為23~26℃。巴丹平原屬於亞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過渡性氣候,具有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氣壓較低,氣候潮濕。在米蘭、博洛尼亞帶,冬季常有大霧籠罩,有時下雪。巴丹平原區夏季較熱,冬季較冷,1月份平均氣溫為2~4℃,7月份20~24℃。阿爾卑斯山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地區,冬季下雪較多月份平均氣溫為-12℃~1℃,7月份為4~20℃。阿爾卑斯山區的氣候有明顯垂直分布的特點,隨著地勢的增設,氣溫逐漸下降。在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區地帶,由於高山擋住了來自北歐的寒流,加上湖水的調節作用,故氣候溫和。在西北部的利古里亞大區,由於山地和海水的影響,氣候十分宜人。熱那亞1月份平均氣溫為7℃,該區可種植各種南方作物,如橄欖、葡萄、柑桔和桃。這一地區奇花異草很多,聖雷莫是義大利有名的花卉中心,當地人種植的各種鮮花每年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
⑹ 有關義大利經濟
2003年,在全球經濟增長2.7%,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增長4.5%,美國、日本經濟直線上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形勢下,歐元區的經濟,尤其是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始終在谷底徘徊,持續低迷。一年來,從持續不斷的能源危機到突然爆發的帕瑪拉特財務丑聞,從居高不下的歐元匯率到困難重重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一不對義大利的家庭消費信心、對企業的投資熱情和對消費者投資金融市場的決心產生負面影響,使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義大利經濟更加雪上加霜,使本來就不景氣的國內市場需求就更加乏力,進出口更加萎縮,使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使政府一再調低原來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2.3%,最終只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GDP)0.3%的增長率。
一、經濟發展持續減緩,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下跌
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減緩。2002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義大利的經濟已完全進入停滯期並一直持續到2003年。因此,2002年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增長了0.4%。到2003年,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連續下跌,出現技術性經濟衰退以後,第三季度才開始回升,達到0.4%,但到了第四季度,經濟又進入新一輪的停滯期,增長率僅為0%。實際上,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最近出版的《2003年義大利年度經濟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經濟在進一步惡化,加上當年實際工作日比2002年少兩天的因素,經濟發展最終僅實現了0.3%的增長,但值得安慰的是,比歐元區的另兩個大國法國(0.2%)和德國(-0.1%)的經濟增長率還略高一些,而美國、日本和英國的經濟分別都增長了3.1%、2.7%和2.2%。
二、國內需求更加乏力,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
據該經濟報告提供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的國內市場低迷,需求更加乏力,因此,義大利全年的國內需求僅增長了1.2%,比不景氣的2002年(1.3%)和2001年(1.4%)都進一步下降。
此外,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項指標,即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長也不盡人意。按1995年不變價格計算,盡管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增長了1.5%,其中家庭消費增長了1.3%,政府和公共行政機構的消費增長2.2%,但固定資產的投資在2002年增長1.2%以後,在2003年卻直線下降了2.1%,貨物與服務的出口甚至大幅下降了3.9%,進口下降了0.6%,雙雙都創下了十多年以來最糟的歷史記錄。由於投資需求和出口需求對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基本為零,因此,義大利經濟的微幅增長看來主要靠國內的最終消費需求拉動。
三、消費價格指數上升,通貨膨脹率繼續上揚
在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持續的熱浪和乾旱等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堅挺的歐元匯率等負面因素干擾下,義大利2003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突破了政府當年制定的預期目標1.9%,最終上升到2.7%。據該報告提供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消費價格指數為122.0(1995=100),比2002年上升3.2個百分點。通貨膨脹率為2.7%,比2002年的2.5%增長0.2個百分點。
義大利過去3年的通貨膨脹率一直高於歐元區的平均標准,2001年的通貨膨脹率為2.7%,2002年的為2.5%。
四、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持續下降
2003年歐元區就業處於停滯,而義大利的就業形勢和失業率都有很大的改觀,成為義大利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義大利的就業人數不但比前一年增加,而且長期困擾義大利經濟發展的高失業率有了明顯的改觀。勞動力市場的回暖預示著義大利經濟將有可能在新的一年邁出更大的步伐。據該報告公布的數字,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增長了1.0%,增加了225,000人,其中中老年人的就業增長最快。據統計,50-64歲的就業人數在1999年在就業總人數中所佔的比例為19.4%,到2002上升到20.2%,2003年的比例達到20.8%。特別是50-59歲的就業人數在去年一年就增加了15.3萬人,占當年勞動力人口增長總數的三分之二。盡管如此,2003年義大利的就業率仍遠未達到歐盟2002年的平均就業率64.2%,也就是說,義大利的就業人數在全國15~64歲勞動力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6%。法國的平均就業率為60%,德國的為65%,英國的為70%,美國的為75%。
失業率在2003年已從2002年的9%降到了8.7%,降到歐元區平均失業率8.8%以下,為1992年以來的歷史新低。義大利在1998年的失業率曾達到近10年來的最高記錄,為11.8%。在經過一系列改革,在加強社會保障的同時重點解決青年和南方失業問題之後,義大利的失業率才開始逐年下降。
五、財政赤字增加、公共債務略有下降
義大利的財政長期入不敷出,高額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一直是意經濟急需解決的兩大難題。2003年,義大利的公共財政赤字達到了318.32億歐元,在其國內生產總值所佔的比例為2.4%,比2002年增加了0.1個百分點。雖仍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上限以內,也控制在歐元區平均水平以下,但是,義大利去年的公共財政赤字狀況比2002年(284.03億歐元)惡化。
在公共債務方面,據義大利中央銀行提供的數字,義大利2003年的公共債務達到13,815.74億歐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從2002年的108.0%降到106.2%。雖然這一比例近幾年已連續下降,但義大利的公共債務仍然是歐盟最高的。2002年義大利的公共債務總額為13,606.84億歐元,在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108.0%,在歐盟15個成員國中最高。
此外,義大利2003年的稅收壓力略有增長,從2002年的41.9%增長到42.8%。
六、工業生產連續三年下滑
由於國內外市場需求疲軟,經濟增長乏力、企業投資信心指數下挫,因此,義大利2003年的工業生產已連續第三年下滑。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的指數為97.0(2000年=100),同比下降了0.8%。全年四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指數增長率分別為-0.9%、-2.6%、-0.1%、0.3%。而在實際工作日相同的情況下,義大利去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比2002年下降0.4%。從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些數字分析,義大利2003年最後一個季度的工業生產有回升的趨勢。
2003年,義大利工業生產增長最快的行業有水、電、煤氣,達到4.8%,采礦業增長4%,石油精煉工業增長2.4%。降幅較大的是其它工業製造業,下降6%(其中傢具製造業下降4.1%),製革與皮鞋製造業下降5.5%,電力設備和精密機械設備製造業下降4.9%、運輸工具製造業下降3.8%、機械設備和服裝紡織品行業均下降3.6%。
此外,據義大利經濟研究及分析研究所(ISAE)進行的調查表明, 2003年義大利製造業的設備利用率不高,4個季度的情況分別是75.7%、76.7%、75.8%和76.8%。義大利2001年的工業生產下降0.8%,2002年下降1.4%。
在工業生產值方面,除建築業的產值增長以外,其他各個主要行業的生產產值都在下降。
義大利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工業所需的能源和原料主要依賴進口,工業生產的最明顯特徵是加工出口。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和汽車製造以及紡織、服裝、製革、製鞋、傢具等。
七、外貿進出口下降,順差大幅減少
義大利2003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均比2002年下降,其中出口下降的幅度達到了近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義大利2003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5,152.79億歐元,其中出口為2,581.88億歐元,同比下降4.0%;進口為2,570.91億歐元,同比下降1.6%;貿易順差為10.97億歐元,比2002年順差減少67.42億歐元。義大利進出口貿易盈餘雖然從1993年以來已連續十一年實現順差,但2003年的順差額為十一年以來最少的一年。
八、國際收支逆差大幅增加,狀況嚴重惡化
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初公布的數字顯示,義大利2003年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逆差高達200.35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了近3倍。經常項目逆差在2003年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據分析是由於貨物貿易順差減少,收益項目逆差增加和經常轉移逆差增加所致。義大利國際收支資本和金融項目的收支狀況在2003年都是順差。其中國際收支資本項目順差為5.23億歐元,比2002年的順差額減少3.17億歐元,減幅為37.74%。國際收支金融項目順差為185.03億歐元,比2002年增加99.65億歐元,增長一倍多。此外,2003年義大利的凈誤差與遺漏項目為10.09億歐元,2002年同期是-20.42億歐元。
關於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據義大利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截至2003年12月31日,根據當年12月底的價格和匯率計算,義大利的國際儲備資產達到了500.89億歐元,其中黃金儲備為260.42億歐元,特別提款權(SDR)1.23億歐元,在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為32.89億歐元,外匯儲備為206.34億歐元。2004年7月10日(詳見2004年期 《國際市場導刊》-- 專題報告欄)
⑺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哪三個
義大利的前三大城市是:羅馬、米蘭、都靈
一、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是有著輝煌歷史的歐洲文明古城,天主教中心,羅馬教廷所在地,前羅馬帝國首都。由於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並有悠久的歷史,故被稱為「七丘城」和「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亞平寧半島中部的台伯河畔,總面積為1507.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08平方公里。羅馬市現由55個居民區組成,羅馬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
二、米蘭
米蘭,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首府,前西羅馬帝國首都,涵蓋9個省,272個市,是義大利最大的大都市和歐洲及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是義大利的經濟引擎,經濟首都。
三、都靈
都靈是義大利第三大城市,大工業中心之一,皮埃蒙特區首府。位於波河上游谷地,海拔243米。人口約103.5萬。冬溫夏熱,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冬春降水較多,且多山谷風。
現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中心之一,多大型的現代化企業。歐洲的電力煉鋼和電子加工中心之一。重點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有發動機、機床、電子、電器、化學、軸承、飛機、精密儀器、儀表以及軍火工業等。
(7)義大利哪裡進口發達擴展閱讀
義大利地理環境:
義大利地處歐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領土包括阿爾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區,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和其他的許多島嶼。亞平寧半島占其全部領土面積的80%。
義大利陸界北部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
自然資源:
義大利自然資源貧乏,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等能源和大理石、粘土、汞、硫磺以及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礦產資源。
石油和天然氣產量只能滿足一小部分國內市場需求,75%的能源供給和主要工業原料依賴國外進口。義大利傳統重要可再生能源為地熱和水力,地熱發電量為世界第2僅次美國,水力發電為世界第九。
⑻ 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及經濟發達原因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其領土還有地中海的西西里
島、撒丁島及其附近的許多小島.總面積30.1 萬平方公里,1982 年底共有
人口 5,633 萬,是歐洲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首都羅馬,283 萬人,全國最
大城市.
亞平寧半島連同西西里島一起伸向地中海中部,構成了由中歐到達非洲
的天然陸橋.這種靠近並伸入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時期對義大利的經
濟發展有著不同的影響.在古代,當國際貿易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時,古羅馬
時代的義大利曾經是東西方交通、貿易的中心.公元二至三世紀為羅馬帝國
的全盛時期,其版圖擴大到整個地中海沿岸,對外經濟的聯系也非常頻繁,
這對於處在古羅馬核心的義大利的經濟發展很有利.中世紀後期,義大利北
部和中部地區迅速發展,威尼斯和熱那亞等成為世界著名的商業港市,是東
西方貿易的中心和通商口岸.地理大發現後,世界航路和國際貿易中心逐漸
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在國際交通貿易方面的有利地位也日漸衰落.然
而,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末蘇伊士運河通航,開辟了大西洋經地中海到印度洋、
太平洋的海上捷徑,地中海在國際貿易與航運中的地位又得到了恢復和提
高,義大利的地理位置也隨之愈加重要了.義大利在大陸上占據阿爾卑斯山
南坡山地和波海平原,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南斯拉夫等國接壤.北部阿
爾卑斯山的幾個重要山口,從古代起就是中歐通往地中海的必經之地.近代
又修築了鐵路、公路,開通了幾條隧道,更方便了義大利與歐洲腹地的聯系,
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義大利資源貧乏,主要的工業原料和燃料均需進口,
而工業製成品又有三分之一以上供出口.對國際市場的嚴重依賴,更進一步
提高了義大利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⑼ 義大利的油從哪裡進口
題主問的是義大利的石油從哪裡進口嗎?義大利的石油主要進口自俄羅斯,荷蘭,利比亞和科威特等國家。因為義大利不是產油國家,石油來源只能靠進口。
⑽ 義大利的產業是什麼,主產
1,社會文化: 義大利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在這片土地上曾撫育了斯巴達克斯、但丁、達芬奇、伽利略、馬可波羅等偉大的人物,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和雕塑,有教皇所在地梵蒂岡。它與德國、法國和英國屬於西歐四大強國和世界資本主義七大強國之一,但與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從1986年開始,義大利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了英國。 義大利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大工業國家和貿易國家之一,主要有鋼鐵、機械、化工和電力四大基礎產業,近年來原油加工能力發展迅速,已踞世界第四位。義大利的汽車、化工、服裝、皮鞋業發達,出產的家用電器、大理石花崗岩、精密儀器、各類機械設備廣受歡迎。以首都羅馬和佛羅倫薩為中心的中部地區是義大利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又是紡織、精密儀表和光學儀器製造業的中心。以米蘭、都靈、熱那亞構成的著名的工業三角區,是義大利工業、商業和金融業的中心。都靈是著名的汽車城,世界馳名汽車品牌「菲亞特」總部的所在地。而熱那亞是義大利第一大商港,著名的旅遊城市威尼斯就坐落在這個地區。 一直以來,義大利都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目前已有800多家企業和公司在中國投資建廠。隨著國際間貿易的發展和中國向WTO的邁進,越來越多的義大利公司致力於開拓中國的巨大市場。 義大利是世界經濟六強中福利最好的國家。根據義大利的醫療制度,全體義大利公民終生享受公費醫療。義大利人的住房舒適,人均住房面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由於政府重視環保工作,綠化和公共環境衛生也非常令人滿意。此外,義大利還特有每年8月份全國帶薪放假的福利制度。每到8月,除交通、郵電、軍隊等部分行業的部分人員外,全國其餘的企業和機關全部停止工作,人們紛紛到海濱或山間別墅去休假,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且當月工資照發,堪稱歐美福利之最。 義大利還是一個文化之都,經過二千五百年歲月的洗禮,及特殊歷史背景的熏陶,義大利的雕塑繪畫、文學藝術、建築技術、刑事法典、軍事科學農業技術、地理科學、醫學等很多方面都達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輩出。但丁的《神曲》,喬萬尼·薄假丘的《十日談》、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等極其有名。作為歐洲文藝復興的發祥地,義大利的藝術很有特色,比如歌劇、繪畫和造型藝術、時裝設計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義大利人樸素、豪邁、爽朗、樂觀,愛好音樂、藝術。義大利俱樂部不論城市和鄉村都很普遍。親友之間互相跳舞聯歡,生活非常藝術化,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這里,充滿了熱情與浪漫,它所擁有的風光無限的海岸線、世界聞名的音樂、激動人心的足球、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 義大利是著名的旅遊國家。它有獨特的城市風貌,有優美的自然風光,也有可資炫耀的歷史和文化,一直以來就是全世界最熱的旅遊地之一。羅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里眾多世界級的古跡、文物和遺址,例如斗獸場、廢墟、萬神殿、聖彼德大教堂、許願泉、西班牙廣場的三位一體教堂、梵蒂岡博物館,甚至近代的威尼斯廣場的義大利統一紀念堂和街頭巷尾數不清的噴泉、石雕。號稱世界八大古跡之一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比薩斜塔、龐貝古城,多曼達特地區和體現人類祖先活動的岩畫--瓦爾卡莫尼岩畫等等,都是值得一去的觀光勝地。奧莫大教堂、斯卡拉歌劇院、聖瑪麗亞修道院、普雷拉畫廊、科率湖、西尼里亞宮、佛羅倫薩教堂、喬托神樓、八角形的洗禮堂、比蒂宮、烏菲爾博物館和「舊橋」,都會使你留連忘返。 義大利的城市各有特色:羅馬的文明與文化,佛羅倫薩的繪畫,威尼斯商業旅遊業,米蘭的工商業及展覽業,都靈的菲亞特汽車製造業都令世人嚮往和贊嘆。 2, 經濟方面: 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義大利存在著資源貧乏、工業起步較晚的劣勢。但義大利注意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重視研究和引進新技術,促進經濟發展。礦產資源僅有水力、地熱、天然氣、大理石、汞、硫磺等資源,還有少量鉛、鋁、鋅和鋁礬土等。工業主要以加工工業為主,所需能源和原料依賴外國進口,工業產品的1/3以上供出口。國家參與制企業比較發達,義大利的原油年加工能力為1億噸左右,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產量居歐洲第二;塑料工業、拖拉機製造業、電力工業等也位居世界前列。伊利、埃尼和埃菲姆三大國營財團掌握著經濟命脈,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約佔1/3,經營范圍涉及鋼鐵、造船、機械、石油、化工、軍火等部門。中小企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在製革、製鞋、紡織、傢俱、首飾、釀酒、機械、大理石開采及電子工業等部門均占優勢,具有專業化程度高、適應能力強、勞動力安排富於伸縮性和產品出口的比例大等優點。以家庭式微型企業為主的「地下經濟」十分繁榮,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農業可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0%。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文物古跡很多,有良好的海灘和山區,公路四通入達,旅館多為中小型。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 3, 外交方面: 意對外政策的基本點是立足西歐,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歐洲應有共同的外交和防務政策;依靠北約,重視同美國的傳統關系;強調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加強地區性合作;認為聯合國應在世界新格局中發揮主導作用。 4, 衰退說法: 確實存在,但不僅僅是義大利,而是整個歐洲.實際上共同體和歐元的出現從另外一面看就是歐洲應對整體衰落的策略。 最要命的是義大利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就沒有誕生過真正的政治領袖。尤其忽略全球視角並由此產生惡果,從他的外交政策可以看出。而且黑手黨經濟對義大利金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 如果說義大利還有崛起的機會的話,途徑只有一個:就是從著眼於全球化政治軍事,而不是歐洲化,擺脫美國的影子,以此擺脫被邊緣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