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式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式

發布時間:2022-11-16 03:33:32

①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發展

14世紀時,隨著工場手工藝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關系已在歐洲封建制度內部逐漸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據已引起普遍不滿,民族意識開始覺醒,歐洲各國大眾表現了要求民族統一的強烈願望。從而在文化藝術上也開始出現了反映新興資本主義勢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認為中世紀文化是一種倒退,而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則是光明發達的典範,他們力圖復興古典文化——而所謂的「復興」其實是一次對知識和精神的空前解放與創造。當時的義大利處於城市林立的狀態,各城市都是一個獨立或半獨立的國家,14世紀後各城市逐漸從共和制走向獨裁。獨裁者耽於享樂,信奉新柏拉圖主義,希望擺脫宗教禁慾主義的束縛,大力保護藝術家對世俗生活的描繪。與此同時聖方濟各會的宗教激進主義力圖屏棄正統宗教的經院哲學,歌頌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價值。羅馬教廷也在走向腐敗,歷屆教皇的享樂規模比世俗獨裁者還要厲害,他們也在保護藝術家,允許藝術偏離正統的宗教教條。哲學、科學都在逐漸地在比較寬松的氣氛中發展,也醞釀著宗教改革的前奏。

② 請教一下文藝復興時期米蘭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狀況是怎樣的謝謝!

文藝復興發生在義大利。義大利在地理和文化上是古代羅馬的繼承者,羅馬人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義大利的文化,拉丁語也是義大利的祖先語言。在歐洲的社會發展中,義大利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復興古代的藝術也就是發揚古代的優秀傳統,發掘祖先的藝術本身也是光榮的事。

「文藝復興」名義上是為了恢復古典的文學藝術,實際上是當時新興資產階級藉此名義來發展科學技術,要求在思想上擺脫封建主義的束傅,要求關心人、尊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給人以個性自由和人身自由,強烈反對以神為中心的封建教義,反對人一出生就有罪的說法,認為人是偉大的,人應享用人生的快樂,人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但這種思想就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是當時的進步思想。著名義大利詩人和學者波特拉克(1304—1374年)第一次提出了和基督教教會抗爭的這種進步思想,因此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人物,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和波特拉克同時代的著名人文主義者還有但丁和薄伽丘。但丁的《神曲》把歷史上和當時社會上的主教和僧侶都打入地獄,甚至給活著的基督教的頭頭教皇在地獄里留了一個位置,這是對基督教大膽的反抗。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談》中,尖刻地諷刺和挖苦了當時的教士和貴族,對人的智慧和奮斗精神大加歌頌,這是對教會大膽的挑戰。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過程中,關於《君士坦丁獻土》文件和真偽的爭論一事更促進了文藝復興的發展。

基督教的羅馬教皇,是宗教的領袖,被稱為「爸爸」。他還擁有大片的領地,形成了「教皇國」,羅馬教皇就是這個「國」的「皇」,權力高於歐洲各國的君主。

做為宗教的領袖,教皇是怎樣擁有土地的呢?原來,在公元750年,法蘭西國王「矮子」丕平曾把義大利中部的一大片國土獻給教皇,才形成了這個「教皇國」。但教皇認為法蘭西國王的聲望太小,只有古羅馬皇帝才能代表全歐洲,所以教皇偽造了一個文件,聲稱「教皇國」是四世紀初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大帝呈獻的,而且整個羅馬帝國都臣屬於教皇。據此推理,那麼整個歐洲都應聽命於教皇。從此,代代教皇都把個偽造文件當做自己至高無上權力的憑證。

到了15世紀,有一個天才的義大利歷史學家瓦拉,他精通古代語言文字,經過研究他發現《君士坦丁獻土》的文件是用8世紀的拉丁文寫的,而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紀的人,他怎麼能用8世紀也就是幾百年以後的拉丁文字寫文件呢?瓦拉拆穿了教皇騙人的把戲,把教皇「神聖」的假面具揭露出來。

《君士坦丁獻土》是象徵教皇權力的文件,這文件都是假的,那教皇的權力又怎麼能是至高無上的呢?因此,中世紀基督教統治的大廈就搖搖欲墜了。那麼基督教宣揚的絕對權威等觀念也受到了沖擊,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思想打了一個大勝戰。

這樣,人們的思想從教會的精神枷鎖中終於解放出來了,人們終於可以充分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了!人們在學習古希臘文化的基礎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創造出許多輝煌的藝術精品。當時文藝復興的最大中心是義大利的佛羅倫薩。佛羅倫薩的藝術家們在建築、繪畫和雕刻等方面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③ 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自由城邦的主要特點.​

主要特點:既相互聯系又彼此牽制的多邊關系。一些較大的城邦國家因利益沖突頻繁地結盟、戰爭並締和, 但它們卻有一個主要的共同目標,即不允許在義大利半島出現一個占據絕對政治優勢的國家。「教皇雖然無力統一義大利, 卻有足夠的力量阻止別人去統一它」。

第一階段:1300-1375年,提倡美德和德治,提出建立德治社會的要求
第二階段:1375-1450年,提倡公共利益 要求建立自由的公民共和國
第三階段:1450-1530年,這時君主制已在歐洲取得支配地位,出現了"君主論"

④ 法國文藝復興的義大利的社會與政治結構

基於中世紀後期義大利的獨特政治結構,部分學者推理說:當地與眾不同的社會氛圍為義大利出現罕見的文化繁榮提供了必要條件。在近代早期,義大利並非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領地組成:控制著南部的拿波里王國,位於中部的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教皇國,分別位於北部和西部的熱那亞與米蘭,以及位於東部的威尼斯。15世紀的義大利是歐洲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許多義大利城市就建立在古羅馬建築的廢墟之上;從表面上看,這就將文藝復興的古典性及其發祥於羅馬帝國心臟地帶的事實聯系在了一起。
歷史學與政治哲學家昆廷·斯金納指出,弗賴辛主教奧托(1114年-1158年)在12世紀來到義大利時,曾注意到這里出現了一種新的政治和社會組織形態,並觀察到義大利似乎已開始脫離封建制度,將商人和商業作為其社會基礎。與此相關的,是壁畫《好政府與壞政府的諷喻》(Allegory of Good and Bad Government)所表達出的反君主制思想;這幅著名的早期文藝復興壁畫位於錫耶納,由安布羅焦·洛倫采蒂繪於1338年至1340年;他通過這幅畫傳達出了對公平、公正、共和與善治的強烈渴盼。盡管受到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的牽制,但這些城市共和國依舊不懈地追求著自由的理念。斯金納指出當地有很多人都在極力維護自由,例如馬泰奧·帕爾米耶里(1406年-1475年)不僅歌頌了佛羅倫薩藝術、雕塑及建築方面的天才藝術家,還對「同時在佛羅倫薩出現的道德、社會及政治哲學的繁榮」發出了贊美之辭。

⑤ .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在哪些方面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城邦的政治現實

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為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它通常分為高馬基雅維利主義和低馬基雅維利主義。高馬基雅維利主義的個體重視實效,保持著情感的距離,相信結果能替手段辯護。低馬基雅維利主義易受他人意見影響,闡述事實時缺乏說服力。高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比低馬基雅維利主義者更願意操縱別人,贏得利益更多,更難被別人說服,他們更多地是說服別人。但這些結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調節。

⑥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的內容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闡述了政治、思想、學術、社交生活和道德宗教等方面的內容。這種按照專題分類論述的方法與傳統的按年代順序的記敘方法完全不同。初讀這部名著,似乎會感到它范圍廣泛、頭緒繁多、難以把握中心。譬如像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等所謂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前三傑」,雖然他們在書中反復出現,但是卻分散在各個專題之中。另外,此書的第1篇題為《作為一種藝術工作的國家》,是書中最長的一篇,約佔全書的4分之1左右,下分10章,從不同的側面敘述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勢。布克哈特雖然突破了傳統史學專注政治史和軍事史的框框,但是他仍然把政治看作為整個社會的基礎,認為政治對文化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不過布克哈特重視的不是具體的政治事件,而是影響社會變化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勢,即政治背景,這是與傳統史學的不同之處。這種以論述政治形勢開始、接著依次介紹文化狀況的撰史方法,為歐洲後來的文化史著述樹立了一個範例。

⑦ 簡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背景、實質和歷史意義

背景:

1、義大利地處東西方交通要沖,地理優勢顯著加之悠久的商業傳統,義大利主要城市長期保持經濟繁榮。

1、社會存在的縱向流動性的可能,激發了人們的進取精神,而社會地位的提升往往與教育有關,義大利城市居民將教育視為改變命運的途徑。

2、義大利城市生活是豐富多彩、追求質量的,這促使城市手工業者愈來愈具有做工精細、講究工藝的特點。

3、城市生活也是復雜多變,「強人」、富商、藝術家等成功人士為大部分人樹立了飛黃騰達的榜樣,造就了崇拜智慧、知識和技能的社會心理,激發出強烈的創新開拓精神。

4、關注現實生活和個人發展,這種明顯的世俗傾向和個性意識使得他們在基督教世界裡高標獨立。民族情感的深厚,對古羅馬文化遺產具有特殊的感受。

實質:

參考網路——文藝復興(11世紀後,隨著經濟的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傾向是與天主教的主張相違背的。在14世紀城市經濟繁榮的義大利,最先出現了對天主教文化的反抗。當時義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識分子,一方面極度厭惡天主教的神權地位極其虛偽的禁慾主義,另一方面由於沒有成熟的文化體系取代天主教文化,於是他們藉助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文化主張。因此,文藝復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面,而並非單純的古典復興,實際上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影響:

文藝復興的影響深遠而廣闊。在藝術領域,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

家和建築師推崇古典式現實主義,追求庄嚴厚重的風格,在恢復古典美學標

準的過程中重塑歐洲的藝術品質。在20世紀初葉發生「現代藝術革命」之

前,縱觀西方的文學、繪畫、建築與裝飾藝術,義大利文藝復興的痕跡無所

不在。如果把視野擴展到倫理道德和民俗風尚等社會文化領域,文藝復興的

影響更不可小視。文藝復興提出了「人應該是怎樣的」和「應當怎樣做人」

的命題,規定了人的趣味修養、行為規范、品德格調以及教育標准,這些都

深刻地影響著近代以來西方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方式。

⑧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於義大利的性質

性質: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時期主要的社會思想是人文主義。它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它的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人文主義在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學的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從文藝復興的起源和指導思想來看,實質是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社會思潮,是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
(1)人文主義的核心是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
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反對中世紀神學,抬高神、貶低人的觀點,強調人的可貴;反對神學的禁慾主義和來世觀念,提倡人們對現世生活的追求;反對宗教束縛和封建等級觀念,追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提倡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類。
(2)但是也應看到,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個人私慾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閱讀全文

與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有哪些政治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黑澤市有多少人口 瀏覽:715
印尼萬隆gdp多少 瀏覽:858
印尼火山最多運用什麼板塊 瀏覽:498
伊朗為什麼空襲以色列 瀏覽:341
澳洲發快遞到中國清關要多久 瀏覽:583
尼泊爾為什麼不怕印度報復 瀏覽:5
印度抽水泵怎麼樣 瀏覽:644
伊朗人吃藏紅花怎麼不長壽 瀏覽:353
中國日報什麼級別 瀏覽:965
中國留學去哪個國家的最多 瀏覽:223
義大利的貨幣單位是什麼 瀏覽:85
印尼人為什麼這么懶 瀏覽:460
英國防疫工作怎麼做 瀏覽:654
泰勒為什麼穿英國國旗 瀏覽:338
印度流感死亡人數多少 瀏覽:263
中國有多少人叫陳黃河 瀏覽:945
mz義大利文是什麼意思 瀏覽:770
印度西塔是什麼地方 瀏覽:103
中國人壽保險怎麼繳費 瀏覽:732
印尼幣1億相當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