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瑞吉歐教育環境的特點
1b+老師導讀:
在口袋研究院的小夥伴們親歷瑞吉歐的過程中,我們總能感受到環境給我們帶來的震撼:這些環境富於美感,讓我們體會到多感官的體驗、激發我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為重要的是,似乎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和孩子之間,成人和成人彼此之間的關系更加具有了啟發性。如何做到的?一起來看圖說話!
本篇閱讀時長為5分鍾。
環境布置占據了每一個幼師大量的時間,主題牆的設計,區角材料的提供,每一個細節的落地,都凝聚著幼兒園老師的大量心血。甚至有不少園所為了環境創設看上去「高大上」,富於特點,不惜重金投入,傾力打造。然而總有老師和園長詢問,為什麼我的環創花了大價錢,老師們花了大量時間,卻好像觀賞性大於實用性?想要做出改變也不知如何改變。
確實,做幼兒園環創,我們永遠不是為了做而做,讓環境變成純粹美觀的擺設和接受各項檢查時的滿足各項標準的加分項。我們希望的,是讓環境和孩子互動,和處於環境中的人(包括成人和孩子)產生對話。這樣,才能在環境中建構新的經驗,促進成人和兒童的共同進步。
在這一點上,瑞吉歐教育一直強調環境是兒童的第三位教師,其在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那麼瑞吉歐教育如何做到讓環境成為第三位老師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口袋研究院小夥伴們在親歷瑞吉歐之後總結出的8大特性。
NO.1 審美性 aesthetics
教師在審美緯度上的修養在瑞吉歐教育中十分受到重視。
以淺色系為主的園所大廳,配以富於創意的色彩渲染裝飾,讓整個空間入口充滿了吸引力,讓人想要一探究竟,也自然成為孩子們流連忘返的樂園。
很多時候,瑞吉歐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都讓我們驚艷。綠植和碎石的搭配讓自然的美感滲透到本來只能作為一個狹長走廊的地帶,立即增加了這個空間的吸引力。
NO.2 通透性 transparency
在每一所瑞吉歐幼兒園里,大廳和「廣場」在空間上的通透性都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把自然光源引入幼兒園,孩子們可以在這里交流嬉戲,自由對話。
NO.3 積極的學習 active learning
NO.4 靈活性 flexibility
環創如果真的希望環境能夠「說話」那麼它就應該打破限制、具有變化。
教室內開闊的階梯式設計,可以幫助幼兒很好的進行建構材料的搭建,同時能夠隨時進行調整變化。
只要能夠契合兒童學習的需要,樓梯也能成為孩子學習探索的絕佳場所。
NO.5 合作性 collaboration
NO.6 對話性 reciprocity
NO.7 將戶外引入室內 bringing the outdoors in
NO.8 關系性 relationships
每周6小時的專業發展時間,瑞吉歐的老師們會和學校的所有其他老師、教育專業和藝術家等一起探討促進孩子們學習的計劃和可能提供的環境、材料。
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的環境創設,無疑給所有親歷過瑞吉歐的人以很強的震撼,令人印象深刻。它所強調的讓環境和孩子對話,成為孩子構建經驗的一個重要的要素,值得每一個幼兒園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借鑒,無論我們是否在踐行瑞吉歐。
然而,在欣賞和借鑒之外,我們也需要思考,根植於中國自己的文化土壤、自己的地方特色的環創如何得以實現?我們的環創所體現出的班級理念、園所理念和文化價值觀又是什麼?任何的環境布置,都可以被模仿,但是環創所體現出的背後的價值觀才是其靈魂所在,脫離這一點,環境也就失去了它所具有的內在生命力。
聲明:本文文字由1b+老師原創
註:文中部分圖片由義大利瑞吉歐中心提供(ReggioChildren, Landscapes-Open Window Work in Progress),版權屬於Reggio Children,僅用於交流學習。
❷ 瑞吉歐幼兒教育方案源於哪個國家
說到幼兒教育理念,和蒙特梭利一樣源起義大利的瑞吉歐也是較為知名的教學理念之一。瑞吉歐追求兒童愉快、幸福、健康地成長,認為兒童有權利,並且應該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潛力。雖然瑞吉歐名聲在外,但因為其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對教師的極高要求,而且不像蒙特梭利那樣有證書認證作為背書,使得許多家長對瑞吉歐的了解還很模糊,對幼兒園的辦學質量也無從辨別。在國內採用瑞吉歐幼兒教學法的典型——來自新加坡的伊頓國際教育集團(備注下:國內有其他機構設立的也叫「伊頓」的雙語幼兒園,但只有新加坡伊頓下屬的伊頓幼兒園才是瑞吉歐教學示範點)。本文,我們將以伊頓為例,分享沒有套路的瑞吉歐有怎樣的高標准、嚴要求,又是怎樣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保持優異的辦學質量。以孩子為中心的環創要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園區環境絕不是易事,但在此之前,理解和認同瑞吉歐對兒童的看法是進行瑞吉歐教學的前提。瑞吉歐教育者常說「兒童有一百種語言」,其核心便是認同幼兒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交流者。因此,「玩耍」和「交流」也是孩子的主要學習模式。在此基礎上,伊頓在瑞吉歐的教育理念下,發展出了別具特色的環境創設。因地制宜地利用環境馬拉古奇說:「我們重視環境,因為環境有能力去組織、提升不同年齡的人之間的愉悅關系,創造美好的環境,提供變化,讓選擇和活動能更臻完善。而且適當的環境可以激發社會、情感和認知方面的種種學習。」因此,「環境是幼兒的第三位老師」是伊頓幼兒園的環創信條。
❸ 關於瑞吉歐教育。
瑞吉歐教學法因發源於義大利的城市Reggio Emilia而得名。它的特點是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選擇主題時不是以教師為主導,而是充分重視兒童的興趣,教師再加以引導。學者專家、家長和教師多方合作,幫助孩子發展主題,開展各種活動。它重視藝術活動在兒童學習的重要作用,同時建立多媒體檔案,用聲像手段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例如,在美國一個採用瑞吉歐教學法的幼兒園里,幾個孩子對一隻小貓發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注意到這一點後,拿來攝像機,教給他們拍攝方法和慢放、定格等播放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了貓的錄像片,然後專門分析小貓的跳躍,又攝下了小朋友跳躍的鏡頭進行比較。老師還教會孩子查閱參考書,向專家請教,了解貓的解剖學特點和它跳躍的關系。最後,孩子們編輯出一部關於貓的跳躍的短片,還建了個小網站呢!
瑞吉歐教學法目前在世界上備受推崇,但實施起來對師資要求極高,不僅要有很高的師生比例以使教師能有機地觀察兒童,而且對教師素質也有很高的要求。即使在要方,也只有一些小型實驗幼兒園才有條件實施。
❹ 瑞吉歐教育方案的靈魂和核心是什麼 瑞吉歐教育方案內容
1、瑞吉歐教育方案的靈魂和核心是項目活動。
2、瑞吉歐教學法因發源於義大利的城市Reggio Emilia而得名。它的特點是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選擇主題時不是以教師為主導,而是充分重視兒童的興趣,教師再加以引導。學者專家、家長和教師多方合作,幫助孩子發展主題,開展各種活動。它重視藝術活動在兒童學習的重要作用,同時建立多媒體檔案,用聲像手段記錄孩子的學習過程。
❺ 什麼叫瑞吉歐教學法
瑞吉歐教學法因發源於義大利的城市Reggio Emilia而得名。洛利斯·馬拉古齊(LorisMalaguzzi)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
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義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台梭利之後,又形成了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環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5)義大利瑞吉歐怎麼蓋的擴展閱讀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三個傳統影響方面
①歐美主流的進步主義教育;
②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等心理學家的建構心理學;
③義大利學前教育傳統及戰後左派改革政治。
在這三者交互影響下,瑞吉歐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走進兒童心靈的兒童觀。在《孩子的一百種語言》一書中,馬拉古齊的一首詩《其實有一百》充分表達了這一思想。
他說:「孩子,是由一百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隻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方式、游戲方式及說話方式;/還有一百種……/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❻ 四大教育理念之一的瑞吉歐教育,你真的了解嗎
瑞吉歐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它是在二戰後由心理學家洛里斯·馬拉古茲(Loris Malaguzzi)義大利瑞吉歐(Reggio Emilia)和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它的名字來源於瑞吉歐這個城市的名字。
瑞吉歐 是一種專注於學前和小學階段的教育理念。 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和建構主義的教育學,讓孩子在關系驅動的環境中通過自我導向和體驗學習。基於尊重、責任和社區的原則,通過自主課程去進行探索和發現。
它的核心是一個假設,即兒童通過早期的發展形成自己的個性,被賦予「百種語言」,通過這些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瑞吉歐方法的目的是教導孩子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符號語言(如繪畫、雕刻、戲劇)。
核心理念
瑞吉歐的核心理念基於以下原則:
孩子們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方向有一些控制;
孩子必須能夠通過觸摸、移動、傾聽和觀察的經驗來學習;
兒童與世界上的其他兒童和物質物品有關系,必須允許他們探索;
孩子們必須有無盡的方式和機會表達自己。
瑞吉歐(Reggio Emilia)教育幼兒的方法將兒童的自然發展以及與環境共享的密切關系置於其哲學的中心位置。
瑞吉歐教育法的基礎在於其獨特的兒童觀:促進最年輕的學習者的教育,以促進兒童「100種語言」之間的最佳融合。在這個教育法里有一種信念,即兒童有權利,並且應該有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潛力。
孩子們被認為是「知識的傳播者」,所以他們被鼓勵去分享關於他們每天在生活中遇到的或則做的事情的想法和主意。 「受這種信仰的影響,孩子被看作是美麗的、強大的、勝任的、創造性的、好奇的、充滿潛在的和雄心勃勃的願望。」
孩子被看作是知識的積極構造者,而不是被看作為教學目標,兒童被視為具有學徒的積極作用。這一作用也延伸到研究者的角色。
瑞吉歐學校的大部分教學都是以項目的形式進行的,孩子們有機會探索、觀察、推測、質疑和討論,以澄清他們的理解。兒童也被視為社會存在,會把兒童與其他兒童、家庭、教師和社區的關系當成重點,而不是孤立看待每個孩子。孩子們被教導:尊重每個人是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主觀的機構」,是一個群體的一部分。
瑞吉歐教育的環境
瑞吉歐的環境
空間與環境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瑞吉歐常說環境是第三個教育者。瑞吉歐認為:環境是一個可以支持互動、探索與學習的容器。瑞吉歐每一處環境的設置,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瑞吉歐學校里,沒有一處無用的環境。
1. 如何構建環境
參觀過瑞吉歐學校,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瑞吉歐學校的環境美麗寬敞、充滿藝術氣息,建築物中心有一個廣場,每個活動室的門都面向廣場,以增加各班幼兒間的互動機會。瑞吉歐非常重視學校內與校外環境的規劃與配合,並重視學校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將其視為環境的延伸。
一個典型的瑞吉歐學校包括入口、長廊、教室、工作室、教室中的小畫室、圖書館、檔案室、起居室、室外花園和貯藏室。環境經過細致規劃和設計,並對幼兒園周圍的空間加以利用。瑞吉歐認為環境是產生互動的容器,具有教育性價值。教室及工作坊的環境布置隨項目活動的發展而變化,不斷地充實和調整。在空間的設置中,也關注給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小組活動及團體活動的空間,作為展示的空間乃至個人秘密的空間。
瑞吉歐教育強調環境的開放性以及材料的相對自由使用,環境和材料作為一種促進兒童交流和對話的方式而存在。
教師提供的材料是非定型的、多元以及多樣的,例如一些廢舊物品的材料:紙、粘土...... 非定型的材料能給孩子更多開拓想像力、創造力的可能性。教室里也會備置許多吸引幼兒探索的物品和設備,瑞吉歐認為要為孩子提供的不僅僅是材料的豐富,也要提供思想的豐富。所以為孩子提供多種不同的物品,將空間、光線與材料進行探索,這樣孩子可以自己構建、轉化、開發和處理。
瑞吉歐教育認為,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孩子擁有環境的權利,通過環境激發孩子互動與溝通。學校中開放的區域設置了大量能夠探索及引發互動、合作的教具,同時這些開放的區域也是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區。
環境的規劃、採光、空間的設計及環境的布置,都體現出深厚的藝術氣息,明朗開放的學習環境,愉悅和藹的工作人員,所呈現的就是文化的層面,對幼兒而言,這更是極具教育意義的潛在課程。
2. 環境的特點
環境之於瑞吉歐教育,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以及幼兒與事物之間的關鍵性因素,瑞吉歐環境的布置,重視環境中各個元素的參與,這也是瑞吉歐教育中復雜多樣的互動關系中實現的。
一方面強調了環境和教師具有一樣的特點,可以促進兒童知識、情感、技能的養成和發展;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環境不是被動、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積極主動的改變,以適應兒童和教師的需要。
在瑞吉歐文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詞「小廣場」,這里會設置一些具有探索性及可能引起孩子們互動、合作的教具。所以在構建環境時,要有一個廣場的概念,這個廣場是孩子和老師們能夠互動溝通的場所。
透明不僅僅是室內和戶外的透明,在室內的分割中也採用了透明性。通過這種透明設置的隔斷,是為了讓孩子、家長們的視線能夠穿透室內外空間,讓孩子們能更接近外面的自然環境。
一成不變是瑞吉歐環境所不能容許的,沒過一段時間,教育者就會對現有的環境設置進行評估,看它是否能滿足兒童和教師的需要,然後再評估的基礎上對環境作出相應的改變和調整。
生成性是瑞吉歐環境備受推崇的特點之一,靈活多變的課程和環境相互創生,形成了瑞吉歐教育獨特鮮明的課程和環境特色。
瑞吉歐重視將藝術融入教育,為培養孩子對生活及美的感受,校內設計、牆面,還有擺設、裝飾物,都為兒童和教師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色彩空間,這些氛圍和色調都以和諧、舒服為主,與傳統設計及鮮艷顏色刺激感官大相徑庭。
瑞吉歐注重培育美德觸覺,將視覺藝術融入教育,讓孩子學慣用眼睛欣賞事物、欣賞自己。學習過程融入圖畫、身體語言、音樂、戲劇等藝術,
在幼兒園中,永遠沒有一個單獨的大的空間,而是將大的空間進行一些小空間的分割,它被稱為迷你小空間。將空間分隔,就可以將孩子分成不同的小組,孩子們在小空間進行獨有的活動。
3. 班級教師的設置
在瑞吉歐幼兒學校教育中分兩個部分:3個月-3歲嬰幼兒學校,3-6歲幼兒學校。
瑞吉歐的每個班級會有2-3名教師,對於年級較小的孩子,會設置3名教師,同時學校還會配備一名藝術教師。
瑞吉歐教育法
瑞吉歐的教育理念
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相信兒童的能力
從出生起,幼兒開始與環境互動,並通過環境進行探索和學習。孩子在不斷探索、互動中產生自己的答案,並通過周圍的人或事物、符號的互動來塑造自己,所以孩子是由巨大的潛能的。
求知能力表現在:他們對世界的了解表現在他們是活躍的、充滿好奇的、專心致志的。
一個擁有探索和求職能力的孩子,他的學習方法充滿了無限的可能,同時孩子的思想擁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的思想進行不斷的改變並通過外界的學習中進行定型。
生物學的角度來說,孩子也是天生具有探索和求知的能力,一個有能力的孩子是可以了解自己整體的身體的。整體的身體是指:將思想和身體相結合,他們是一體的,因為孩子眼中,沒有任何事情是平凡的,任何事情,他們都有新的眼光,
孩子們不管在任何場合,都是和他人有交流的。通過研究發現,兒童從出生開始就具有溝通和發展的特性,而且他們也有情感感知的能力,可以感知他人在情感上的狀態以及意圖。
馬拉古奇認為幼兒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成人要提供孩子機會,當他們嘗試去建構、溝通、理解時,學習便產生了。
瑞吉歐教育的特點:
瑞吉歐教育方式中有三個主角:兒童、教師、家長。
1. 課程體系的連貫性
瑞吉歐制定了0-6歲計劃大綱,從年紀小的孩子到年紀大的孩子都可以接受一個連貫性的有參照性的教育模式。
通過0-6歲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們年紀非常小的時候,就可以對他們進行深入和連續的了解和學習。這種連貫性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針對兒童,也可以針對家長,這樣就保證了連續性的認知和學習的過程。
但是大綱是中心思想,有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解釋和說明。重要的是在設計課程前預設目標是什麼。瑞吉歐課程沒有單純的設定一個方向,課程選擇哪個方向是根據孩子們在學習中的情況去決定的,是基於教師對孩子們的觀察作為出發點。
2. 強調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前的合作性
幼兒教師不是一個人的教育角色,而是一個集體合作的教育模式。
教師之間是以合作進行教育,並進行分工合作的,不同小組進行不同互動。通常一位老師在小組活動中與孩子進行互動,而另一位老師在整體環境中進行觀察和記錄。當孩子們有很難解決問題時,老師會進入和孩子們一起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後再回到他們位置。在孩子們午睡的時候,老師們會進行碰面,計劃下面要做的事情。
教師和兒童又是共同探索者,所以教師不再是由他人制定的教學計劃的實施者,他們的角色是和兒童一起進行探索。
教師團隊中的藝術老師是很一個重要的角色,藝術老師是教師團隊的一部分,他要和其他教師一同進行教學,藝術教師的介入,增加了其它教師的藝術能力,但藝術類的內容都是由普通教師來設計的,普通教師對孩子更敏感,而藝術教師在跟普通教師交流時,也會進行學習。
瑞吉歐教育認為在一所學校中,不是老師在上面進行教學,孩子在底下學習,而是幼兒教師在孩子們身邊幫助他們共同開展學習。當孩子提出問題時,教師不是直接給予孩子答案,而是站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所以說,教師要尋求和孩子一起做這件事的契機,以兒童為起點和出發點,和孩子一起進行探索。
瑞吉歐教育中通常會給幼兒接觸、發展友誼、游戲及活動的場所。孩子們通過交流,就會生發出更多的想法與點子,促成更多的教育活動。瑞吉歐的空間設計及教學活動形式也能讓幼兒以自己喜歡的形式一起與小夥伴表達、反思方案探索活動中的想法和問題,一起重溫經驗,從而使他們找到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3. 家長與社會的參與性
幼兒園是一個關系的體系:幼兒、家長、教師甚至是社會,而這些都是教育的主角,因為每個人對兒童都有獨特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也就決定了在教育上做的選擇,所以讓家長與社會參與到教育中來,根據不同的角色來表達對教育不同的想法,才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在瑞吉歐學校中,家長一直是重要的角色,學校也會讓家長真正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一起討論課程計劃、策劃活動,參與環境管理,等等。學校也會為家長提供交流的機會,例如家長會、共同散步...... 提供交流的機會是希望家長不僅要思考自己所遇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和老師、其他家長一同分享,並通過對方的問題和分享進行自我提升,成為教育的主角。
所以學校會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家長成為合格的家長,也通過各種活動使家長成為幼兒教育中重要的參與者。
4. 多元化的教學手段
瑞吉歐教育認為語言只是教師與幼兒彼此溝通的手段之一,鼓勵孩子通過表達性(動作、表情、語言、體態等)、溝通性及認知性語言來探索環境和表達自我。瑞吉歐教育認為兒童的自我表達和相互交流特別重要,是兒童探索、研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基本活動。通過藝術教師的角色也使幼兒教育學校不僅是用語言和文字進行教學的地方,也是將表達語言與文字語言進行結合的地方。所以說這是教育和藝術的不斷對話,將教育與藝術相結合,形成特有的文化。
❼ 什麼是瑞吉歐教育
瑞吉歐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洛利斯·馬拉古齊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
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義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台梭利之後,又形成了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環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三個傳統影響方面
1、歐美主流的進步主義教育;
2、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等心理學家的建構心理學;
3、義大利學前教育傳統及戰後左派改革政治。
瑞吉歐經驗顯示:「學齡前幼兒能夠廣泛運用各種不同的圖象和媒介來表達,以及與他人溝通彼此的認知。」「我就是我們」:「我就是我們,代表一種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互惠交流,達到超越個人成就的可能性。」
以另一個方式來理解,幼兒與成人共存於社會文化和社會現實之中,並通過每日的文化參與發展自我。將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處於整個社會背景之下,使個人與社會過程兩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本質有更深切的理解;
同時,這一理念還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個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強團隊間意見交流,並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而這些是無法靠個人力量獨自完成的。
這種獨特的看法雖然不是出於某些理論的指引,卻是瑞吉歐教育取向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對兒童的觀察、了解及經驗的總結,是與幼兒發展相關的實實在在的事實,是一種新的理念。
❽ 瑞吉歐教學法是什麼成都有幼兒園上這個課程嗎
瑞吉歐教學法,即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是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環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瑞吉歐是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洛利斯·馬拉古齊和當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興辦並發展了該地的學前教育。數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義大利在舉世聞名的蒙台梭利之後,又形成了一套「獨特與革新的哲學和課程假設,學校組織方法以及壞境設計的原則」。人們稱這個綜合體為「瑞吉歐·艾米里亞教育體系」。
成都的幼兒園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在學校不多,其中成都墨爾文學校2019年即將開設的幼兒園會採用。
(8)義大利瑞吉歐怎麼蓋的擴展閱讀:
起初,義大利瑞吉歐·艾米里亞小鎮在早期教育領域仍是一塊待被開發的璞玉。隨著幾十年深入的思考和全面的探索,與瑞吉歐·艾米里亞的孩子們一起不斷實踐逐漸形成的瑞吉歐教學法已成為全球主要學前教育體系,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瑞吉歐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和討論。激情的追隨者、好奇的研究者、創新的實踐者、體驗者和挑剔的評論家們根據他們自身的認知對瑞吉歐方案教學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得出了不同角度的觀點和看法。
❾ 瑞吉歐學前教育理論和主要觀點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形成,除了受義大利自身學前教育傳統及戰後左派政治改革的影響外,也深受歐美主流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及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等心理學家的建構心理學的影響。
1、歐美主流的進步主義教育
瑞吉歐教育體系的創始人馬拉古奇認為,該體系的建立曾受到過許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影響,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一些歐洲和美國的進步主義思想家的影響。杜威是進步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對瑞吉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瑞吉歐的創始人馬拉古奇說:"在我們的教育體制中,最基本的就是以幼兒為中心……"。教育應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必須有自己的空間,成人不能對兒童施加權威,成人是兒童生活的引導者和支持角色。
(2)教育應鼓勵民主與合作。這在瑞吉歐的兒童觀、教育觀以及學校實行的社區式管理中都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根據兒童的興趣、需要與兒童一起開展教育與學習,學校的教師、家長、社區的代表共同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民主、合作的精神和態度體現得非常明顯。
(3)"做中學"的思想。這為瑞吉歐的"項目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奠基石,倡導由兒童決定活動目的,兒童自己制定計劃,自己進行活動,自己進行評價。
2、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等心理學家的建構心理學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指出,知識來源於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活動是促使兒童主動學習的基礎。這種相互作用的活動觀自然體現在瑞吉歐教育體系中。維果茨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人高級心理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此,他強調社會交往在兒童心理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瑞吉歐教育非常重視每一位幼兒與其他幼兒、教師、家長及周圍的社會文化環境之間的關系與互動。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對瑞吉歐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科學的目標定位、優化的教育環境及合理的評價方式等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9)義大利瑞吉歐怎麼蓋的擴展閱讀
1、社會支持和父母參與全社會關心幼兒教育素來時義大利的好傳統,是義大利文化中集體主義的一種體現。在瑞吉歐鎮,0—6歲兒童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財政撥款。
父母在學校中所起的種種作用是實質性的。在全鎮所有的幼兒學校中,父母都有權利參與學校各個環節的事務,並自覺承擔起責任。
2、學校的民主管理與合作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以兒童為中心,在幼兒學校里,無論是教師或兒童都能獲得「家」一樣的感覺。
這里也沒有我們在一般機構中所見的那些行政事務。瑞吉歐幼兒學校實行3年一貫制,教師連續跟班教學,以保持教師和幼兒之間長期穩定的聯系。
3、彈性課程與研究式教學幼兒學校的課程主要解決兒童真實生活中的問題,教師結成小群體進行長期深入的專題研究。他們沒有固定的課程計劃,教學活動強調生動而富有實效的學習,決不匆匆忙忙「走過場」,要求自然而流暢。
4、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語言只是教師與幼兒彼此溝通的手段之一,瑞吉歐要求教師多採用動作、手勢、姿態、表情、繪畫、雕塑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
5、合作學習與反思實踐教師和孩子一樣,都不是「訓練」出來的,相反,教師是在與孩子、與父母、與其他教師溝通的環境中學習的。這種合作關系有助於教師不斷增強自己的「角色」意識,提高教學水平。
❿ 瑞吉歐幼兒教育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什麼是瑞吉歐教育
瑞吉歐·艾米莉亞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根據義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建立了一個公共的兒童保教體系,形成一套特殊的、創新的教育哲學和教學理念、學校的管理方法以及環境設計的想法,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以馬拉古茲為代表的瑞吉歐人嘗試運用和借鑒了許多領域的理論與思想,其中最核心、影響最大的是美國教育家布魯納(Jerome Bruner)和杜威(J.Dewey)、瑞士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皮亞傑(Jean Paul Piaget)、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stky)等的理論和思想:
教育是通向社會公平和改革的道路;父母、教師與市民共同合作教學;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合作互助;著眼於兒童整體人格的教育和發展,實施"全人教育"。(布魯納)
以學生興趣為基礎設計課程方案;民主學校的理念。(杜威)
兒童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積極建構其知識體系,從而獲得智力的發展。(皮亞傑)
思維與語言不可分離;學習產生於最近發展區;社會關系即學習的內容。(維果茨基)
二、教育理念
1、走進兒童心靈的兒童觀
瑞吉歐課程視兒童為一個自己能認識、思考、發現、發明、幻想和表達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個是自我成長中主角的孩子;一個富有巨大潛能的孩子。
因此,該理論主張要以孩子的思維、兒童的立場來看待一切,且不能壓制孩子,應讓孩子充分表現其潛能。
2、採用彈性教學方法
教學主張以兒童為中心,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在幼兒園中,教師必須盡可能減少介入,更不可過度介入。
他們認為兒童的自我表達和相互交流特別重要,是兒童探索、研究、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基本活動。
把文字、動作、圖象、繪畫、建築構造、雕塑、皮影戲、戲劇、音樂等都作為兒童語言。鼓勵孩子通過表徵性(動作、表情、語言、體態等)、溝通性及認知性語言來探索環境和表達自我。
3、「個人—學校—社區」的理念
瑞吉歐理念認為幼兒與成人共存於社會文化和社會現實之中,並通過每日的文化參與發展自我。
因此,瑞吉歐將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處於整個社會背景之下,使個人與社會兩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兩者之間的本質有更深切的理解。所以瑞吉歐強調分享與合作。
4、強調「互動關系」和「合作參與」
瑞吉歐教育理念重視人與人(小朋友與小朋友、小朋友與老師、小朋友與家長等)之間,人與環境 (小朋友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與溝通。
鼓勵小朋友們通過互動與交流去自由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讓他們在快樂與輕松的氛圍中成長與學習。
小朋友、家長和老師是三方合作的關系,共同建構有價值有意義和快樂的學習空間與環境 。
5、環境是第三個老師
在環境方在,和Montessori 學校有些類似,和蒙式教室一樣重視美感,但是在瑞吉歐的教室里,環境通常被看作是「第三個老師」,非常強調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