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怎麼對待猶太人

義大利怎麼對待猶太人

發布時間:2022-11-19 11:27:13

『壹』 猶太人為什麼會受歧視

宗教文化上,基督教脫胎於猶太教,基督教《聖經》中的舊約部分在猶太教中被稱為《塔納赫》,都被兩個宗教視為經典。但是從對耶穌的描述開始,有了很大的分歧。基督教認為耶穌是神子,神的轉世,及三位一體。並且認為猶太人違背了與上帝訂的《舊約》,於是上帝籍耶穌與全人類重新立約即《新約》以拯救世人。還有就是出賣耶穌的門徒猶大是猶太人。而猶太人的《塔納赫》認為耶穌是個騙子邪惡的魔法師,他宣稱自己就是舊約中所說的救世主彌撒亞,是神,違反了猶太教的教義(嚴格一神教,只有上帝是唯一真神),所以耶穌是背叛了猶太教和自己老師的異端。而猶太人也不承認《新約》。後來基督教通過羅馬帝國得到了廣泛傳播,而與被羅馬人統治的猶太人矛盾越來越深。

政治和經濟上,歷史上猶太人一直被異族(埃及人羅馬人日耳曼人)統治,經常被迫遷徙,所以總是以小眾和外來者的身份被排擠,在政治上沒有話語權。經濟上猶太人重商,富裕擁有大量財富,習慣放貸。而傳統的基督教是嚴禁放貸食息的並被認為是罪惡勾當。於是猶太人總被描繪成貪婪罪惡的人,用來轉移其他民族貧窮者的怒火,成為替罪羊。

綜上所述,基督教國家對猶太人的歧視是各種原因的慣性作用。

而現在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沖突,正如前面某位所說,主要是領土爭端。

為什麼猶太人在歷史上總是被排斥?

詳細的在一些書上容易找到,我推薦你《重返耶路撒冷》,我現在把大概的過程和原因說一下。

猶太民族的起源大致是中東地區的游牧民族,當地的說法以亞伯拉罕為先祖,摩西帶領該族群出埃及前,稱為以色列人,聖經舊約的《出埃及記》的一部分內容,就是介紹猶太人如何變成獨立的民族的過程。

以色列十二部族定居之後,在大衛和所羅門時代達到全盛時期,十二部族分為兩個大國――以色列和猶太,在曲折的歷史過程里,你要知道,中東的各大文明此起彼伏,巴比倫、亞述、波斯、馬其頓相繼入侵,但是在相當多的機會里,開明君主沒有消滅猶太民族的文化,猶太人自己也十分執著,以至於「頑固」,別的小國滅亡了,被同化吸收,但以色列人的堅持令人感佩,但也埋下了被驅逐的伏筆。

羅馬共和國的東征佔領以色列之後,以色列人的起義惹怒了羅馬,羅馬人驅逐了定居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摧毀了聖殿,只有少數猶太人靠賄賂羅馬人才能留下來,從此猶太民族變成了無家可歸的人。

耶穌也是猶太人,我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人忽略這一點,創立基督教的時候,猶太教信徒十分厭惡耶穌,將其出賣給羅馬,但隨後基督教被羅馬接受,當羅馬帝國分崩離析之後,到法蘭克帝國的建立,歐洲大多數民族都皈依了基督教,只有猶太人倔強地不肯接受新約、改變信仰,於是遭到人們的歧視。猶太民族在被驅逐之後,在流浪中定居在其他城市,採用社區生活,社區生活使得猶太人受教育程度高、衛生條件好、且天生商才則是他們最有力量的生活保障。但是異教徒沒有地位是肯定的。

黑暗中世紀的來臨,不得不提教皇獨大,十字軍東征和焚燒異教徒,猶太人的財富使得他們總是遭殃者,盡管有些人受不了折磨改宗天主教,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堅持了下來。說白了十字軍的騎士老爺們看重的是猶太人的錢,愚昧的信徒認為,他們在懲罰異教徒,殺掉一個猶太人或者薩拉遜人可以保佑自己的靈魂升入天堂。

蜷縮於猶太社區的猶太人,一次又一次的遭到洗劫,但頑強的熬到了文藝復興,義大利的隔離政策使得猶太人不能在地中海地區進行大規模商業活動,但也不能阻止拉斐爾這樣的大師級人物出現。

這個時代的特徵是王權的集中,所以擁有比以往權利更多的國王們,希望能獲得更多的財力支持,首先西班牙人驅逐猶太人出境,奧斯曼帝國接納了這些銀行家,西班牙終究因為缺乏理財高手而在後來的競爭中衰落。英國人的行為也很發指,國王請猶太人替自己放高利貸,掙的錢歸國王,民眾的怨恨歸猶太商人,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猶太人受歧視的原因就在於此。

啟蒙運動中,很多思想家認為應當破除對猶太人的歧視,拿破崙就贊同這一點,但不是每個民族都和法國一樣包容,在沙俄,哥薩克屢次屠殺猶太聚落,搶奪財富。數百年來,為什麼我們挨餓而猶太人有飯吃?為什麼我們得瘟疫而猶太人大多很健康?為什麼我們窮的叮當響,而猶太人就總能掙到錢?

誰想不通這個問題,誰就會找猶太人報復。

美國很多地方是猶太人的天堂,這個毋庸置疑。普法戰爭結束之後,歐洲形成了兩大陣營的對壘和軍備競賽,國家至上的情緒暫

時掩蓋了民族主義,很多猶太人把自己當成是法蘭西或者德意志的公民,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獲得了榮譽和認可,但是戰爭結束之後,到了1929年的大蕭條,不滿的情緒再度使猶太人陷入危機,就是錢的問題。

在十月革命開始的時候,因為沙皇對猶太人的暴政,所以猶太人都加入了紅軍,以至於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場猶太人的革命,列寧的功臣中,有一半是猶太人,包括紅軍之父托洛茨基,不過這也是暫時的。

一戰之前,錫安主義在世界各國的猶太人中流傳,猶太人召開國際大會,希望全世界的猶太人尋找出路,但是重返耶路撒冷的提議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當時的耶路撒冷還是在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下,住滿了阿拉伯民族。一戰爆發的時候,猶太精英們回家打仗去了,但是少數先驅已經到達耶路撒冷,開始了復國運動。

1929年之後的德國,德國人恨不得直接把猶太人全殺了,把他們的錢拿走,希特勒上台之後,將這件事付諸行動。1930年之後,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定居點有了一定的規模,在各國猶太商人的支援下,他們向當地人購買土地,互惠惠利。他們在希特勒上台後,向德國猶太人呼籲,請他們撤離德國,前往巴勒斯坦,但是沒有什麼響應。最後大屠殺就開始了。

『貳』 納粹德國屠殺義大利猶太人的步驟和方案是什麼

美英盟國截獲的絕密電報清楚說明了納粹德國准備屠殺義大利猶太人的步驟和方案:10月6日,駐羅馬的德國官員接到希特勒親自簽發的密令,要求他們把生活在羅馬的8000名猶太人通通逮起來,這一任務務必在接到命令後10天內完成。10月11日,一份從柏林發往羅馬的電報發出了赤裸裸的訓令:「基於義大利總體安全的利益,必須立即徹底消滅義大利境內的猶太人。延誤的時間越長,就會有越多的猶太人逃往或者躲到親猶太人的義大利人家裡。」10月16日,一份從羅馬發回柏林的電文清楚說明:「針對猶太人的行動已經開始,並於今天結束,一共捕獲了1200名猶太人。」10月20日,納粹德國駐義大利蓋世太保總部密電柏林總部:逮捕猶太人的任務已經完成,所有這些猶太人已經被押離羅馬,送往奧斯維辛集中營,這些猶太人幾乎沒人活著走出集中營。戰後的文件顯示,整個羅馬只有數百名義大利猶太人倖免於難!盡管駐羅馬的部分德國官員對此持保留意見,但赤裸裸的語言證明,納粹德國正在進行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種族滅絕大屠殺!這實際關繫到數百萬歐洲猶太人的生死存亡問題。「埃格瑪小組」截獲破譯的這些納粹絕密電報被專人火速送交英國的最高層。此時,只有包括首相丘吉爾在內的極少數英國政府官員有權審閱「埃格瑪小組」提供的絕密情報。這些絕密電報同時也呈交給美國政府最高決策者的手裡。歷史學家們現在仍弄不清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是否親眼看到了這一令人震驚的絕密情報,但美國和英國政府的最高層肯定是知道這條絕密情報的。幾乎與此同時,另一個重要途徑獲得的可靠情報再次證實了納粹德國准備屠殺所有義大利猶太人的計劃,提供這些情報的是潛伏在納粹德國各要害部門內的盟國間諜,其中最重要的間諜之一便是潛伏在納粹德外交部內的弗里茲·科爾貝。這位納粹德國外交官經常利用前往中立國瑞士的機會與美國戰略勤務辦公的特工杜勒斯秘密會面。

『叄』 二戰時期 德國,義大利如何對待與本國人結婚的猶太人也殺

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基本上德國就沒猶太人了。
德國人基本上不跟猶太人通婚,通婚的告訴你-也殺。

『肆』 為何歐洲人看不起猶太人

不是歐洲人看不起猶太人,是日耳曼人(德國人,義大利人)看不起猶太人,究其原因,猶太人本是以色列人,在羅馬時期通商歐洲,由於猶太人的精明頭腦,導致日耳曼帝國本國貿易額銳減,於是為了保護本國利益,早期德國和義大利敵對猶太商人,並嫉妒猶太人的貿易手段,對猶太人進行大肆虐殺,並把這種觀念留給後代,歧視居住在德意的猶太人,但真正使猶太人遭受滅頂之災的是希特勒

『伍』 歷史上的猶太人為什麼被歐洲人討厭

提起猶太人,一般人會想起兩件事:一是600萬猶太人被納粹屠殺,二是《威尼斯商人》裡面放高利貸的夏洛特。

《威尼斯商人》里,猶太人夏洛特借給基督徒安東尼奧一筆錢,是高利貸,並定下契約,如果安東尼不能按時還錢,就要在他胸口割下一磅肉。期限到了,夏洛特堅持要求安東尼奧履行契約。

現實中像《威尼斯商人》中的猶太人夏洛特那樣囂張,敢公然要基督徒命的應該是沒有的。反倒是「夏洛特」們要經常面對被罰沒家產,驅逐出境的慘境。即使小心做人也難保一家平安。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基督徒對猶太人的態度也不比希特勒好到哪兒去。

現實中的猶太人是否都是放高利貸的?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是的。但這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作為聰明能乾的少數派,總是猶太人開辟新領域,然後作為主流的基督徒到來,猶太人逐步被驅逐,然後猶太人再去開發新的領域。如此循環反復。

中世紀猶太人的行業和穿著

早期猶太人遷入歐洲,從事農業、手工業,開墾了大量荒地,把較當時西歐蠻族先進得多的農業生產技術帶到西歐;從事手工業,也因為先進工藝收到尊重,當然在商業領域也一貫表現卓越――是正常的貿易,並不是高利貸。

在羅馬帝國時期,猶太人還擁有(至少在名義上擁有)公民權和司法自治權,雖然這兩項權利在羅馬帝國後期也是名存實亡。

而在中世紀,隨著基督教一家獨大,猶太人在文化上和經濟上都是少數派,成為了永遠的異端,或者說是「客民」。作為異端/少數派的猶太人失去法律地位、財產權和生存權被隨意踐踏。猶太人游離於日益穩固封閉的封建等級制度之外,隨著歐洲封建經濟制度的建立,生存空間被一步步壓縮。

猶太人先是被禁止擁有土地――即使是他們的祖先開墾出來世代耕作的土地,於是他們無法再從事農業,除非作為奴隸。

土地被分封給了歐洲的封建貴族,猶太人被驅逐出祖輩開墾的土地。但還是在手工業表現出色,例如冶煉、染色、釀酒、皮革製作等。後來主流基督徒的行業協會又把猶太人拒之門外,於是他們無法繼續從事手工業。

早期基督徒鄙視經商這個行當,於是猶太人的商業才能被發揮到極致,建立起屬於猶太人的商業網路。中世紀早期,猶太人的商業網路遍布全球,穿梭於東方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和穆斯林世界――這時仍然是正常貿易。猶太人賺取可觀的利潤,也為西歐諸國的領主繳納巨額稅金。雖然作為富有的少數派異端受到愚民的仇視,但是還是受到貴族的利用和保護。

直到十字軍東征。戰爭毀壞了原來的貿易路線,針對猶太人的屠殺和搶劫也一再發生。

1095年十字軍東征,而就在歐洲的腹地,也發生過貧民發動的「十字軍東征」。他們的邏輯是:既然十字軍受命去國外消滅上帝的敵人,他們也可以通過殺死自己身邊的異教徒猶太人來救贖自己的靈魂(順便搶奪猶太人的財產)。於是德法交界處萊茵河沿岸多個猶太人居住區被十字軍洗劫,居民被屠殺,財產被瓜分,房屋被燒毀。之後的幾乎每一次十字軍東征,都伴隨著對猶太人的洗劫和屠殺。

10世紀左右,西歐的封建社會更加穩定,主流社會也開始涉足商業貿易領域。如史學家埃班所言:「當基督教的行業協會普遍設立之後,猶太人的各種經營就被有效禁止。」

10世紀義大利崛起了諸多貿易共和國,基督徒的商業聯盟開始了對猶太商人的大規模打壓。比如威尼斯彼時已經是地中海的商業貿易中心,拒絕接納猶太商人,禁止自己旗下的船隻運送猶太人的商品,還試圖在其它地方的所有港口都採取類似的政策。之後漢莎聯盟也禁止了北海和波羅的海所有港口和猶太人的貿易,所有買賣局限於商會成員中,而商會中沒有猶太人的立足之地。

至此,正常的生產和商業活動都已經將猶太人排除在外。他們的活路僅剩下一條:放貸。

既然有商業當然有金融周轉的需求,但根據原教旨,基督徒不能從事信貸業。基督徒不做的,猶太人來做。他們開辦信貸業務,建立貨幣流通體系。猶太人的信貸生意越做越大,借款人開始包括貴族、主教、甚至國王。

那猶太人的信貸業務為什麼會變成真正的高利貸呢?因為這項業務實際上被當權者用來壓榨居民,猶太人和他們的信貸業務被當作了白手套。

猶太人的貸款利息都是得到當地領主批準的。13世紀猶太人的年利率是43.5%。而掌握政治權利的王公貴族向猶太人收取越來越多的稅。被壓榨的借款人只看到「猶太奸商」的利息高到令人發指,不知道其實統治者得大頭,猶太人得小頭。

居民的憤怒在積累,都指向猶太人。統治者需要猶太人的時候就暫時保護他們不被滔滔民意吞噬,不需要了就「順應民意」處置他們,或者放縱暴民去襲擊他們。什麼時候想要邀買人心了,就宣布從猶太人哪裡借的錢不用付利息了。什麼時候缺錢用了,就隨便找一個的罪名把猶太人的家產充公。

猶太經師與放貸者

――1298年,法國洛林的猶太人被控偷走了獻祭用的聖餅,玷污了聖餅,因為這種莫須有的罪名,140個猶太定居點被洗劫,猶太人被驅逐和屠殺;1336年有發生了類似但規模更大的反猶事件;1348年歐洲流行黑死病,基督徒也歸咎於猶太人,以此為由洗劫燒毀了350個猶太定居區,很多猶太人喪生火海。

――1391年,在副主教的策動下,西班牙的猶太人被洗劫,官方宣布他們喪失一切經濟權利,勒令他們皈依天主教,否則死路一條。皈依之後的猶太人有被視為異端,僅僅15世紀西班牙的宗教審判所,就判了3萬猶太人死刑,40萬猶太人坐牢。

――1492年,西班牙有以「建立一個真正的天主教王國」為由,驅逐了境內全部猶太人。

這樣的例子多不勝數。

猶太人的生意做得大,卻沒有合法地位。他們的經濟空間是被擠壓至此,只能被迫到灰色地帶去尋求生路。他們富而不貴,今天在刀口上舔血,明天就是刀下的魚肉。猶太人被塞西爾.羅斯將猶太人稱為「皇家的農奴」。他們只是因為有一技之長才沒有被趕盡殺絕。

12世紀中葉,英國規定猶太人的每筆貸款必須交10%的稅,而猶太人遺產的1/3要交給國庫。這是法律,法律以外,還無休止地對猶太人進行敲詐勒索。在整個歐洲,猶太人經常因為各種名目被起訴,課以巨額罰款,或者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在西西里,猶太人甚至需要為出生而交稅。英國約克郡一個放高利貸的猶太人在多年被勒索之後,死時一文不名。

《威尼斯商人》本身是一本傾向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猶太人夏洛特的設定是完全的反面人物。但是你看他在法庭上的陳詞,會窺見歷史的真相:「他(安東尼奧)罵我是異教徒。曾經羞辱我,奪取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我的虧損,又挖苦我的富餘,侮辱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只是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

『陸』 為什麼西方國家對猶太人如此的敵視

猶太人自私而且精明,從法律層面來看,他不違法;從道德層面來看,他道德敗壞。說的通俗一點就是,他不是壞人,不會去害誰,但是他會見死不救,所以人際關系很差。
你可能看過一些莎士比亞的著作,什麼從人身上割幾磅肉還來啥的,這說的就是猶太人。
比如你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但是現在你遇見危機了,需要管他管他借1000塊。你的朋友會借給你,你也會正常的抓緊時間還款,這在我們眼裡看來是正常的,符合「朋友關系」。但是猶太人會正經的給你弄個借條出來,讓你簽字畫押還約定利息多少,到期不還怎麼怎麼樣的,你煩不煩?
所以大家都討厭猶太人。納粹德國只不過是將這種反感推向了極致而已。

『柒』 古義大利為什麼攻打猶太人

聽說是,猶大出賣了耶穌,而猶太人是猶大的子孫,這也是歐洲反猶的一個因素。

『捌』 猶太人為什麼被歐洲各國所屠殺

在多少個世紀里,猶太人周期性地遭到迫害、屠殺或大批地從歐洲各國被驅趕出境。在這些歷史慘劇的間歇期里,猶太人就委曲求全。設法在不同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夾縫里尋求生存的機會。猶太人若想用武力來反抗,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因為在任何地方,他們在人數上都絕對寡不敵眾。
本文摘自《美國種族簡史》,[美] 托馬斯·索威爾著, 中信出版社出版

文史頻道轉載本文只以信息傳播為目的,不代表認同其觀點和立場。
猶太人不是來自哪一個國家或屬於哪一種文化,而是來自許多的國家並屬於不同的文化。到達北美殖民地的首批猶太人,是所謂的瑟法底猶太人,他們此前多少個世紀以來一直寄居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所處狀況與後世美籍猶太人所來自的德國、俄國或東歐地區的狀況比起來,是大不相同的。不管外人怎樣把他們混為一談,這些猶太人實際上是屬於不同的群落。他們至今也沒有完全融為一體。
今天,絕大多數的美國猶太人,都是1880~1920年間從俄國、波蘭以及其他東歐國家移美猶太人的後代。在那40年當中,曾有1/3的東歐猶太人遷到了美國。
盡管因寄居的國家不同而產生了文化上的斷裂。甚至內部在宗教理論和實踐上也存在著分歧,但是猶太人不僅供奉古代以色列的同一始祖,分享宗教信仰和歷史傳統的共同內核,而且作為少數種族,不管旅居何處,都曾有在不同程度上長期遭到異族敵視的悲慘經歷。其他種族是到美國才變成「少數」的,而猶太人在歐洲各國早就作為「少數」生活過幾百年了。
故土
在公元70年,當羅馬帝國的軍隊佔領了巴勒斯坦時,古代猶太人就從自己的故土上被驅逐出來。從此開始流落異國他鄉,多少世紀以來一直散居歐洲各地,乃至遍及全球。

***在整個歐洲取代了多神信仰之後,猶太人變為歐洲大陸唯一不信奉***的民族,故所到之處皆成「局外人」。這就使猶太人在***狂熱時期(比如十字軍東征)或宗教大恐怖時期(比如中世紀不時發生毀壞整個地區的災禍)處於自身難保的境地。十字軍穿過歐洲,向東討伐穆斯林人,沿途時常停下來屠殺所在地區的猶太人,當地的暴徒也趁火打劫。當毀滅性的災禍降臨歐洲時,好多人認為那是上帝發怒的徵兆,祈望通過把他們當中的猶太人趕盡殺絕來求得上帝息怒。除了這些多少是直接偏見和恐懼所引發的動機外,當時也還有許多居心不良的人,企圖藉助消滅猶太民族以撈取物質利益,因為猶太人被視為經濟上和宗教上的競爭對手或者是債主,殺死債主及其合法繼承人,這樣就用不著還債了。在那個時代,極端無知的平民百姓容易被老奸巨猾的政界、經濟界或宗教界的領導人所操縱,反猶太情緒就是這些領導人挑起的。在多少個世紀里,猶太人周期性地遭到迫害、屠殺或大批地從歐洲各國被驅趕出境。
在這些歷史慘劇的間歇期里,猶太人就委曲求全。設法在不同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夾縫里尋求生存的機會。猶太人若想用武力來反抗,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因為在任何地方,他們在人數上都絕對寡不敵眾。受外族欺壓的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在其各自的國度里畢竟是人多勢眾,可以組織零星的暴動或進行地下恐怖活動,以對付征服者。外侮造就了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的斗爭精神,但對於處境截然不同的猶太人來說,外侮卻養成了他們逆來順受的心理,強調訴諸武力和暴行是徒勞的,認為在逆境中應當依靠自己的智慧、策略和韌性。當年猶太民族住在自己的祖國巴勒斯坦時,也曾經是個勇武善戰的民族,正如現代的以色列人民再次表現出來的那樣。但在他們散居異國他鄉的那些漫長的年代裡,情況並非如此。
從許多方面來看,猶太人的地位在羅馬帝國早期的幾百年裡,要比在帝國晚期衰落及中世紀歐洲興起的時候還要好些。早期羅馬帝國是個多神論和多元化的龐然大物,在相對寬容的帝國內部,各種各樣的種族和宗教群體能夠相安共處,猶太人只是其中一分子而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給羅馬帝國乃至整個西方文明注入一個重大褊狹因素的,正是猶太–***的神學思想。在古羅馬,許多宗教派別為表示相互敬重而舉行儀式或紀念活動是常見的事,但猶太人和基督徒誰也不參加這類活動。對他們來說,這樣做就意味著「偶像崇拜」。二者也都曾因政治上的分裂態度和行為而遭到羅馬帝國當局的懲罰,但這種懲罰並非後來盛行於中世紀和現代歐洲的那種意義上的宗教迫害。
***最終大獲全勝,成了羅馬帝國的國教。隨之而來的宗教偏執就表現為強迫人們皈依***,懲罰異端分子和不承認***為唯一正確信仰的懷疑分子。在羅馬帝國後期的宗教爭議中,基督徒之間相互殘殺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大超過了帝國前期多神論時代因信仰而被處死的人數。猶太人也在這種宗教斗爭的大批受害者之列。隨著統一的***義—羅馬天主教—在西方牢固地確立起來,猶太人在信仰上作為僅存的主要少數派,已經備受孤立了。有關「偶像崇拜」的神學觀念,使基督徒不願和多神論者妥協。這同一觀念也使猶太人不願和基督徒妥協,反之亦然。
猶太人在宗教上持不同見解,而且態度之嚴肅在那個時代實在是罕見的。問題還不單如此。因為他們是在自己的祖國被侵佔之後而淪落他鄉的,到哪個國家他們都是異族,帶著自己的文化,講不同的語言,穿不同的衣服,而且一般都住在單獨的村社或城鎮的一角。一言以蔽之,他們是身上貼了標簽的人,周圍那些無知而迷信的居民無論捲入什麼樣的激情或恐懼之中,一遇風吹草動,便自然而然地把猶太人當成攻擊的靶子。更有甚者,通常被剝奪了擁有土地和進行其他許多經濟活動權利的猶太人,往往以充當中間人為業,譬如小商人和放債者,而從事這種行業的人,幾乎在普天下到處都是不受歡迎的人。在中間人行當比較突出的少數種族的地方—比如中國人在東南亞,東印度人在烏干達,或伊博人在奈及利亞。這個少數種族就會招致與之打交道的當地民眾的痛恨。猶太人就是從事這種行業的少數種族的典型例子。
在多少個世紀里,猶太人周期性地遭到迫害、屠殺或大批地從歐洲各國被驅趕出境。在這些歷史慘劇的間歇期里,猶太人就委曲求全。設法在不同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夾縫里尋求生存的機會。猶太人若想用武力來反抗,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因為在任何地方,他們在人數上都絕對寡不敵眾。

猶太人得到的些許保護,實際上是上流人士(貴族、國王和教皇)賦予的。他們這樣做,與其說是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或正義感,不如說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因為猶太人身懷有用的技藝,而且時常也很富有。在許多地方,他們乾脆用金錢在當權人物的領地之內買下居住的特權。在統治集團內部,政治氣候一有變化,或遇上某個反復無常的當權者,猶太人花血本買來的安寧隨時都可能結束。即使他們在某個地方生活了好幾代人的時間,甚至幾個世紀的時間,猶太人也很少是當地社會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和當地人通婚的情形也非常罕見。
猶太人通常住在一起,但是在幾個世紀內,隨著***的興起,他們是被迫這樣做的。1266年波蘭頒布一項詔書,規定猶太人「不得寓居基督徒之中,而需將其房舍建在州或鎮之隔離一隅,互為毗鄰」,而且這種隔離的角落「需以樹籬、圍牆或溝渠與基督徒的共同住地分割開來」。在不少國家裡都有諸如此類的規定,從而逐漸演化出傳統的猶太人「集聚區」。這種集聚區四周建起高牆,大門晚間上鎖,這種情況延續了大約400年之久。
在歐洲的許多地方,猶太人離開其集聚區就無安全可言。根據各地存在的具體情況。他們也有可能在日間到集聚區之外謀生,有時會找到很賺錢的工作,偶爾也能遇到挺榮耀的差事,但他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交往卻都局限在集聚區之內。猶太人的社區是與世隔離並自理其政的實體,有自己的文化、法律和稅收。猶太人的文化及價值觀念滲透到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不管是住在義大利、波蘭或法國,猶太人的身份永遠是猶太人。在這些同種繁殖的小天地里,遺傳上的惡果之一,就是在身心方面具有先天性缺陷的人特別多。
集聚區的生活方式排除了歐洲猶太人從事農業的可能性。他們在到達紐約及美國其他城市之前的好幾百年裡,就已經都市化了。猶太人在屬他們最孤立的歐洲地區,基本上沒有受到文藝復興後現代思想潮流的熏陶,所以他們的文化依然是古老的鄉土文化。從東歐大批移居美國的猶太人,就具有這樣一種鄉土文化背景。
猶太人在歐洲各地的孤島上,相互之間也間或有聯絡。各家都竭力保持著猶太傳統,但基本上互不相擾。這就不可避免地使緩慢發生變化的猶太教和猶太文化在形式上因地而異,從而為後來各個不同的猶太部族來美後產生內部宗教歧見和糾紛埋下了種子。各式各樣的迫害所造成的難民,使歐洲各地的猶太人建立了國際聯系,由此形成了意第緒語,即一種夾雜著希伯來語和波蘭語的德國方言。
歐洲猶太文化的典型特徵之一,就是對知識的尊重和景仰。這里指的主要是宗教知識,有關猶太教法典的知識,以及對其意義和內涵的周密而細致的分析。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嫁給有學問的人,窮點也沒有關系。大多數移居美國的猶太人沒受過多少教育,許多人甚至是文盲,但他們卻和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

猶太人還是熟練工人,也有很多是小商人、放債者,還有少數是大商人和銀行家。在某些國家裡,猶太人當上了稅務員或其他政府官員和顧問。和政府掌權人物結成的聯盟,給某些猶太個別人士或團體提供了保護,但同時也招致政府的敵人對他們的怨恨,一旦當權政府被推翻,猶太人更易成為攻擊的對象。
歐洲猶太人的風尚,有好多後來在美國變成了傳家寶,其中包括清潔整齊、樂善好施以及極低的酗酒率。在私家室內安裝自來水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時代,公共澡堂是猶太人設立的一項設施。慈善事業是歐洲猶太人歷史悠久的宗教傳統,甚至身處貧困時期也是如此。所以,在美國那種富裕的境況中,大規模的慈善事業勢必成了猶太人的一個傳統。說來也怪,世人還總是認為猶太人個個都是吝嗇鬼和守財奴!在歐洲多數地區,在歷史上多數的時間里,周圍民眾對猶太人的怨恨,使他們一直處在危險的境地,所以,炫耀財富,甚或顯露出發家的跡象,對他們來說,都是十分愚蠢的行為。又因為要隨時准備好,一旦出事必須馬上逃跑,所以猶太人如果用平時的積蓄來購置衣服和傢具擺設之類不宜隨身攜帶的大件物品,那是不明智的,明智的辦法是將財富變換為金銀首飾。和義大利人一樣,猶太人吃飯時也喝酒,但很少喝得醉醺醺的。喝得爛醉如泥,引起大聲喧嘩或魯莽行為,對於朝不保夕的歐洲猶太人來說,容易招致滔天大禍。
滄海桑田,時移俗易。世界跨入近代史後,對猶太人的諸多限制,有些就開始放鬆或被取消了。更加發達的商貿、工業和金融使得猶太人不再像在封建社會那樣落伍於時代了,同時也使他們在這些領域里所具備的技術和經驗顯得更加寶貴。英國、法國和荷蘭在18世紀先後賦予猶太人以政治權力。19世紀初,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取消對猶太人的法律歧視。法國對猶太人的政策,隨著拿破崙的征服而擴散開來,解放了歐洲各地的猶太民族,但拿破崙最終被擊敗,不少地方的猶太人又恢復到原來的處境,屠殺和驅趕再度發生。不過,猶太人的政治解放在歐洲各國的進展是不平衡的。1858年,一位猶太人破天荒地當選為英國議會的議員,但是直到1885年,義大利的最後一個猶太人集聚區才拆除。
凡對猶太人的限制有所放鬆的地方,比如西歐,文化和血統方面就呈現同化的趨勢,衣飾和發型上的區別也逐漸消失。猶太人開始使用所在國家的語言,並通曉其文學和哲學。猶太教本身更多地採納了***的表面儀式,諸如在祈禱的地方放置風琴,有唱詩班,窗戶上裝彩色玻璃,做禮拜由星期六改為星期天等。
此種改革的猶太教發端於德國,該國在對待猶太人方面,當時算是較為開明的一個國家。正統猶太教一直盛行於俄國和東歐,那裡的猶太人仍處在與外界隔離並備受限制的地位。
在西方,明顯具有猶太血統的個別人士,也可以以非猶太教徒的身份生活在***徒之間。這在19世紀有3個著名的例子,他們是本傑明·迪斯雷利、大衛·李嘉圖和卡爾·馬克思。前文提到過第一位猶太教徒成為英國議會下院議員是在1858年,而李嘉圖早在1819年就進入議會了,迪斯雷利成為議員是在1837年。其實,李嘉圖和迪斯雷利根本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份以「矇混過關」,而是早就改信了***,是以***徒的身份參政的。同樣,馬克思也是一位皈依***的猶太人之子,受過路德派的洗禮,盡管他父母雙方的家庭都是猶太教教士出身。馬克思從不認為自己是猶太人,在談到猶太人時總是用第三人稱。

甚至對那些堅守猶太教信仰的人來說,在較為開明的西歐,這樣做也並不意味著與周圍的人有什麼隔膜或就失去了國籍。他們可以被認為是具有猶太教信仰的法國人、德國人或荷蘭人。在東歐,堅持做一個猶太教徒,簡直就成了一個完全別具身份的人,具有不同形式的崇拜和衣飾。簡言之,西歐的猶太人和東歐的猶太人在19世紀大規模向美國移民時,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社會分歧,甚至存在著宗教分歧。
在多少個世紀里,猶太人周期性地遭到迫害、屠殺或大批地從歐洲各國被驅趕出境。在這些歷史慘劇的間歇期里,猶太人就委曲求全。設法在不同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夾縫里尋求生存的機會。猶太人若想用武力來反抗,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因為在任何地方,他們在人數上都絕對寡不敵眾。

瑟法底猶太人
第一批抵達北美殖民地的猶太人是所謂的瑟法底猶太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宗教儀式(和歐洲其他地方的阿什卡納茲猶太人的儀式有別)和在西班牙及葡萄牙長期生活的社會經歷,這兩個國家對待猶太人比起別的地方,一般來說要友好些。在西班牙、葡萄牙兩國,猶太人並未被禁閉在集聚區,有的甚至是大地主、達官顯要、銀行家和工業家。猶太人主宰著自由職業,雖然多屬工匠、小店主、放債者之流。然而,伊比利亞半島的猶太人,歷史上也並未完全免遭其他地方發生的那種迫害和零星屠殺。在6世紀到8世紀西哥特人統治時期,猶太人的地位在幾任國王統治下,曾翻來覆去地變化過好幾次—有時被奉為上賓,在政府最高層左輔右擁;有時則被攆下台,甚至被迫逃離國境。但是,後來的西班牙各王朝就願意為猶太人提供保護,同時也利用他們管理政府機構的本領,並從他們的一般經濟活動中受益。
第一批前來美洲殖民地的猶太人之所以要到美洲來,是由哥倫布發現西半球那一年所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導致的結果。比起歐洲其他地方的同胞來,散居西班牙的猶太人多個世紀以來一直生活在相當寬容和興旺的環境里,但是在1492年,王室的一紙詔書突然將他們逐出國門。在這次大驅趕的背後,有著復雜的政治內幕。離開的猶太人各奔東西。有的人登上了賽維利亞港口邊的船,當時哥倫布率領他的船隊從他們身邊揚帆而過,去尋找通向印度的航線。那些為了逃脫迫害而皈依***的人,有的就充當了哥倫布的船員。資助哥倫布探險的基金,有一部分確實就是政府從被趕走的猶太人那裡沒收得來的。既然當初曾經被迫拿錢出來幫助支付發現美洲的經費,日後猶太人在美國定居比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多,甚至超過以色列,這恐怕是理所當然的了!
許多被驅逐的猶太人首先在鄰近的葡萄牙安頓下來,但另一些人卻去了荷蘭或其他安全地區。阿姆斯特丹的瑟法底猶太社區,曾助小小的荷蘭以一臂之力,使之成為國際商業和金融的一強。葡萄牙在耍盡各種手段把猶太人的錢財榨乾之後,最終也把他們許多人一腳踢開。其他地方政治力量的變化,例如巴西從荷蘭殖民地變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也迫使瑟法底猶太人繼續遷移。

到17世紀,英國在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給猶太人提供的自由,超過了世界其他多數地方。北美的第一座猶太教堂於1695年在紐約建立起來。盡管瑟法底猶太人的錢財常常在他們抵達北美殖民地之際已經耗盡(或被沒收),但他們那種賺錢的本領還在,到了美國照樣能再富起來。在美國革命時,13個殖民地的猶太人通通加起來,共約2 000人。其中多屬瑟法底教派,他們現在已很闊綽了,常常對美國的阿什卡納茲猶太人擺出一副「排斥和傲慢的態度」。一個瑟法底猶太人與一個阿什卡納茲猶太人結婚,往往要冒著被趕出家門的危險。雖然這兩部分猶太人的宗教儀式只在細枝末節上有所差別,但他們在荷蘭和英國是涇渭分明的,盡管都是同一宗教的信徒,但千百年來因居住在不同國度而形成了社會差異。在當代,不管是在美國還在以色列,瑟法底猶太人的平均智商都不如阿什卡納茲猶太人。從歷史上看,瑟法底猶太人從來不像其他猶太人那樣擅長學術,但經商卻是拿手好戲。比起當代其他國家的猶太人來,瑟法底猶太人在這個賦予他們更多機會的世界上,是更講實惠的。
德國猶太人
在瑟法底猶太人進入美洲殖民地之後不久,德國猶太人也來了。開始時他們只是零星陸續到達的,像一股涓涓小溪流入了現有的猶太人社區,並學會了瑟法底猶太人的祈禱儀式。隨著他們移美人數不斷增多,這批德國猶太人就另起爐灶,形成自己的社區,建立起行阿什卡納茲禮儀—尤其是改革的猶太教禮儀的教堂。
後來(特別是19世紀時)到達的這批德國猶太人,不僅人地生疏,而且更貧困,更缺乏文化上的適應能力,且又來自德意志鄉下的小城鎮,沒見過世面。他們與老一輩的瑟法底猶太人有很大的社會差別,那時後者在美國已站穩腳跟,日子也蒸蒸日上。
來自德國的猶太移民,極大地擴充了美國的猶太人社區,也改變了它的內部構成。1776年,北美殖民地的猶太人不到3 000人,但到1820年,這個數字就增加了4~5倍,到1850年,更增加到10倍,而到1880年,猶太人口又在1850年的基礎上增加了10倍,超過50萬之眾。其中大多是來自德國的猶太移民。
德國猶太人並不集中住在少數社區,這既不同於比他們早來的瑟法底猶太人,亦不同於比他們晚來的東歐猶太人。他們散居在美國各地,作為零售商和專業人員分布在他們的服務對象—非猶太人顧客之間。有些人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德裔農場主當中安家落戶,有的人在中西部定居下來,常常也住在德裔社區,另外一些人則跟著大篷車向西部邊疆迸發。這批德國猶太人當中,有個貨郎名叫李維?斯特勞斯,那粗笨的李維斯斜紋牛仔褲,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在農村和邊疆地區,人們寂寞得發慌,來個串鄉的猶太貨郎那是大受歡迎的。這種體驗和猶太人在歐洲的經歷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前也曾有美國佬當貨郎的,所以美國人習慣於向那些走街串巷送貨上門的小商販買些針線、梳子剪刀一類的日用雜品。
德裔猶太人貨郎開始時一般都是背著個大貨包徒步而行,後來才有買賣做得不錯的人駕起了馬車。有些貨郎最後定居下來,在當地開店。許多猶太豪門巨富都是在美國當貨郎發家的,例如古根海姆家族、金貝爾家族和阿爾特曼家族等。
到19世紀中期,猶太人已被接納為美國社會的一部分,而且多屬德國猶太人。到美國南北戰爭時,僅紐約一地就有50多座猶太教堂,還有不勝枚舉的猶太人市民團體和慈善組織。德國猶太人不僅在自己的社區里表現積極,而且作為商人和銀行家,也活躍於美國社會各界。著名的R?G?鄧氏信貸評價機構在1860年發現有374家猶太人的公司具有商業信譽,到1870年,這樣的猶太人公司則有1 714家。許多猶太人後來果然大顯身手,創辦出像梅西百貨公司和西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這樣一些價值連城的美國聯號百貨公司,以及像《紐約時報》這樣龐大的新聞機構。1840年有40%的德國猶太人家庭至少雇一個傭人。猶太戶主仍然當貨郎的只佔1%,而干體力活和做家佣的連1%都不到。
從某種意義上說,猶太人已在此時「到達」美國。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說,即從數量上來看,他們尚未開始「到達」,因為真正大規模的來自東歐的猶太人移民到19世紀80年代才開始。他們才是今天多數美國猶太人的祖先。
在多少個世紀里,猶太人周期性地遭到迫害、屠殺或大批地從歐洲各國被驅趕出境。在這些歷史慘劇的間歇期里,猶太人就委曲求全。設法在不同文化、社會和經濟環境的夾縫里尋求生存的機會。猶太人若想用武力來反抗,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因為在任何地方,他們在人數上都絕對寡不敵眾。
東歐猶太人

在13世紀和14世紀,波蘭王室鼓勵猶太人在其國土上定居,並頒發保護他們的特許狀。猶太人成了歐洲先進地區的技術和知識傳入波蘭的載體。和當時處在其他地方的同胞相比,波蘭的猶太人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和社區自治權利,未被禁閉在集聚區,盡管他們根據猶太教法典的教導,通常仍住在一起。然而經過幾個世紀之後,猶太工匠和商人的家業逐漸壯大起來,這就招致周圍貧窮而不識字的波蘭農民及其教會頭目的憎惡和仇恨。猶太人充當政府的稅務員或給地主收租,這更使他們成為當地民眾的眼中釘。隨著政治氣候的變化,猶太人時而受到當局的保護,時而遭到當局的迫害。
在18世紀,有猶太人居住的歐洲地區大部分被俄國人所佔領,在此之前,俄國的猶太人寥寥無幾,於是俄國人就在剛從波蘭手裡奪取過來的那些地方,把猶太人禁錮在他們原來的居住區。葉卡列琳娜二世在1791年確立了一個名為「猶太人集居隔離區」的地帶,周圍豎起柵欄。幾乎沒有什麼猶太人能獲准走出「隔離區」之外。猶太人先前在波蘭享受的許多權利,都被俄國人取消了。後來的歷代沙皇,對猶太人的政策皆屬變化無常,有的沙皇感到猶太人的技術是可貴的,有的沙皇則擔心猶太人在宗教和社會兩方面與其他俄國人存在著差別。19世紀還曾有過藉助野蠻而殘忍的辦法來使猶太人「俄國化」的嘗試—將12歲(或更幼小的)猶太男孩強行送到希臘東正教的學校里接受為期6年的訓練,然後再把他們送到軍隊里服役25年(所有的俄國男性都必須這樣做)。猶太人想盡一切辦法逃避這種災殃,甚至包括把自己的孩子弄成殘廢。為了對付猶太人的逃避,俄國人也使用同樣嚴酷的手段,包括派出綁架者四處搜尋,隨時捉拿碰見的猶太人子弟。此項法律在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時最終被廢除。亞歷山大二世還解放了奴隸。但由於這位沙皇在1881年遇刺,他的兒子又頒布了新的一套激烈反對猶太人的法律。
給這位新沙皇的反猶太主義政策火上加油的是,隔離區內各地又普遍發生騷亂,當地農民殺害了大批猶太人。其後40年內有200萬猶太人—占東歐猶太人的1/3—移居美國。在這40年裡離俄赴美的人當中,有75%是猶太人,而到達美國的猶太人當中,正好也有75%的人是來自俄國。除去俄國直接去美國的人之外,還有不少猶太人為了逃難,首先在歐洲找個安全之地然後再赴美的,一般都得到美國猶太人慈善機構或在美親人的幫忙。
這批猶太移民絕大部分都在美國留下來了。猶太移民返回故土的比例較之其他任何一個大的移民集體都要低。19世紀俄國猶太人約有一半的男子和1/3的女子是識字的,這大大高出俄國總人口的平均識字率。猶太人的都市化程度也相當高,從事農業的人不到3%,而經商的人佔30%,從事采礦和製造業的佔40%,專業人員佔5%。幾乎有半數俄國猶太人乾的工作,與服裝生產的某個環節有關。
東歐猶太人大批來美始於19世紀80年代。在這10年之內,20多萬猶太人移居美國,19世紀90年代又有30萬抵美,而從世紀之交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十幾年內,則大約有150萬左右的猶太人蜂擁而來。

『玖』 義大利人為什麼殺猶太人

義大利沒有學習德國 沒有驅逐本國猶太人 直到墨索里尼下台 猶太人才收到了驅逐

『拾』 二戰時日本和義大利對猶太人的態度怎麼樣

義大利和德國一樣,也可以這樣說,當時整個歐洲都在排猶,只不過德國更徹底一點,
日本就不一樣了,因為日本資源少,極度希望被驅離歐洲的猶太人幫助日本復甦經濟,大名鼎鼎的【河豚計劃】就應運而生了。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怎麼對待猶太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多吉美索多少錢一盒 瀏覽:355
為什麼伊朗和義大利韓國那麼嚴重 瀏覽:615
美國對伊朗發射什麼 瀏覽:270
為什麼二戰後印度那麼強大 瀏覽:527
義大利的熊貓怎麼樣 瀏覽:83
我不會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16
北京粵運中國多少金牌 瀏覽:978
印度為什麼突然加大檢測 瀏覽:747
義大利女排28號叫什麼名字 瀏覽:502
越南青檸怎麼做 瀏覽:541
中國和英國簽了多少大單 瀏覽:377
中國的海洋島在哪裡 瀏覽:141
中國的遺跡是什麼 瀏覽:27
伊朗人為什麼有人扎頭巾 瀏覽:258
在中國賣日本小商品在哪裡進貨 瀏覽:576
寂寞的中國人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439
印度煎餅放什麼調料 瀏覽:648
如何將人民幣轉到越南 瀏覽:91
伊朗為什麼會發洪水 瀏覽:677
你會怎麼做綜藝中國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