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和義大利(德國為何每次都找義大利做盟友)
中國古代有句話,叫做「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強調了作為兄弟,作為隊友的重要性。而這句話放在國家層面,更是如此,一個國家的成敗,除了自己的努力外,還有選擇隊友的能力,如果遇到豬隊友,那麼怎麼打也不會贏的。最典型德國,兩次世界大戰都找了豬隊友義大利,最終慘敗告終,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德國每次都要去找義大利呢?主要是三點原因。
義大利是出了名的豬隊友,這么大個國家,但是打仗卻是兒戲,在一戰二戰中,創造了幾十萬人被幾千人打敗投降的奇跡。而且每次還都在最後時刻,反戈一擊,因此被譽為最坑的豬隊友。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就吃了大虧,義大利參戰不但幫不上忙,還幫倒忙,德國反而需要分出軍隊來保護義大利,最終功敗垂成。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卻還是找了義大利,這一次更是狠,義大利連北非國家都打不過,害的希特勒派了大量軍隊幫助,最終也是被坑慘了。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德國被義大利坑得這么慘,為何兩次還都找了義大利呢?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第一,別無選擇。
在歐洲大陸,傳統上除了俄羅斯,這里需要注意一下,歐洲大陸是看不上俄羅斯的,有四大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很多人說了,義大利這么弱,還能是第四,對的因為除了三駕馬車,矮子裡面拔高個也就是義大利了,其他國家如西班牙,波蘭等那都太弱了。
因此,從組合來看,英國和法國總是在一起聯合打德國,那麼對於德國來說,別無選擇。老二老三聯合,德國只能選老四了,即使義大利再差,那也是老四啊,總比其他國家坑貨要好吧?因此,德國為什麼兩次都是跟義大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第二,關系問題。
在歐洲歷史上,義大利的敵人也是法國,法國一直對近鄰義大利虎視眈眈,想要把這塊土地吞滅。拿破崙時期,義大利就徹底被法國佔了,而且我們看到,義大利門口的兩個島嶼,至今都是法國的,可見義大利被法國壓制的多麼差。
所以對於德國來說,義大利也是對法國進行防範的,而法國也是德國的死敵,因此從共同的敵人來說,也必須聯合在一起,圍堵法國,攻打法國,這是最基礎的了。所以,每次德國對法國開戰,也找不到其他國家,只有義大利積極參與,有總比沒有好。
第三,後起之秀。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法國都屬於老牌列強,相對來說,德國和義大利那都是後起之秀,屬於新的列強,所持的價值觀還有產業都差不多。
尤其是義大利跟德國,兩國的產業幾乎融合,義大利需要德國的資源,而義大利的輕工業產品也需要德國的市場,所以從平時關系來看,義大利一向跟德國保持一致。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上的聯系和融合,也決定了兩國在政治,軍事上的合作,這也是繞不開的。
B.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義大利是如何從德國盟友變成敵人的
追求利益所在和脆弱的聯盟導致義大利倒戈。
歐洲大陸一直是以混亂著稱,今天跟他關系好一點,明天就跟她關系好一點。義大利所在的同盟國本來是沒有他的位置的,這位置本來是沙皇俄國坐著的,不過奧斯曼帝國和沙俄百年戰爭還未了結,德國卻不識局面,非要拉上二人組成一個「三星同盟」,結果後來沙俄插足巴爾乾地區,搞得不歡而散。
而一戰發生後,義大利基本上是處於觀望的狀態,只有這樣,義大利才可以引起同盟國與協約國的注意。果真!雙方都允諾戰後給予義大利豐厚的回報,不過奧匈帝國這邊小氣了點,不知變通,而英法方面就顯得聰明的多,反正先給義大利一支空頭支票,先打贏了再說。
所以義大利倒戈不是一點兩點的原因。
C. 在歷史上,派了80人參戰,最後卻回來了81人的是哪個國家
這場戰爭很嚴肅,史稱「普奧戰爭」,主角自然是普魯士與奧地利了。普魯士想要擴張,可奧地利也不能心甘情願的讓出自己的地盤,矛盾因此而生,兩個國家各派了五、六十萬士兵前往戰場。
夾在這兩國家中間的是一個叫做列支敦斯登的國家,這個國家佔地面積非常小。打仗是大國的事情,列支敦斯登自然不想參與到這些事情上來,在家鄉曬曬太陽,聞聞花香多美好,為什麼一定要打打殺殺。雖然不懂大國之間的想法,但是這並不能成為列支敦斯登遠離戰場的理由。兩個大國都讓他做選擇,左右衡量後,列支敦斯登認為奧地利要更強大一些,於是決定站在奧利地那邊。
既然已經站隊了,那就要參戰了,列支敦斯登非常「大氣」的派出了80人大軍。奧地利看了也頭疼,這80人往哪兒安排?一百多萬人的戰場,這80人還不夠對方掃射10秒,奧利地衡量之下給這80人安排了一個好去處,在提羅爾放哨。
巧的是,這80人面對的敵人是義大利人。義大利人個個都是人才,能踢足球能撩妹,可一上戰場就變神奇了。在衣索比亞被原住民打,在希臘被偽軍打。同盟軍飛行員誤入義大利防線,駐地的6000名意軍沒想著抓人,反而還搶著向他投降。
義大利看到列支敦斯登也樂了,正好義大利軍每天只想著喝紅酒吃意麵,就是不想打仗,兩個國家相安無事。別說打仗了 ,連對罵都懶得對罵,每天喝著小酒,唱著小曲,日子過得極愜意。有時候實在不好意思了,列支敦斯登的士兵就沖著天放幾顆子彈,表示自己沒有消極怠工。義大利那邊一看,也拿出槍沖著天放兩槍。整個戰爭期間,沒有一人受傷。
戰爭結束後,列支敦斯登發現自己賭輸了,支持的奧地利居然敗了。不過列支敦斯登也不在意,參戰的 80人開開心心唱著歌回家了,可迎接這些英雄的市民卻蒙了。你們不是去了80人們,怎麼回來就變成81人了?
原來回程時,列支敦斯登碰見一個奧地利的聯絡官,這人迷路了。列支敦斯登的士兵就說,那你到我們國家玩玩吧。於是熱情地將此人邀請到了自己的國家。在此迎接他們的市民都開心壞了,能在這樣的大戰中全身而退,本來就是一場勝利,於是開開心心的為這81人舉辦了隆重的慶祝儀式。
D. 朱古達戰爭:羅馬昔日忠誠的盟友,為何會成為討伐的對象
公元前202年馬西尼薩在羅馬的幫助下建立努米底亞王國,且從此成為羅馬在非洲的忠誠盟友,但隨著羅馬毀滅迦太基建立非洲行省後,雙方在爭奪非洲勢力方面的矛盾逐漸凸顯。
公元前118年,努米底亞內部發生王位繼承戰爭,王位候選人朱古達即將奪得全國政權之時,元老院以捍衛道義和和平的名義在阿德赫巴爾和朱古達間劃分努米底亞的統治區域。對這種分裂行為極為不滿的朱古達於公元前113年再次進攻阿德赫巴爾,試圖重新統一努米底亞,期間,元老院兩次派遣使團勸阻無果,羅馬的權威遭到挑戰。最後,原本屬於王國內部斗爭的問題因為朱古達涉及殺害義大利人,導致矛盾不可調和,公元前111年,羅馬元老院向朱古達宣戰,由此開始了長達7年的艱苦戰爭。
兩年後,馬略在人民和騎士的擁護下成為“新人”執政官,並取代一度讓朱古達投降的梅特盧斯成為朱古達戰爭新的統帥,為了加強軍隊力量,馬略進行軍事改革,而此時朱古達也同茅利塔尼亞國王波庫斯結成同盟,雙方進行了兩場較大的戰役,最後,波庫斯倒向羅馬,並幫助財務官蘇拉成功捕捉朱古達,戰爭結束。
E. 義大利人是怎樣被打敗的
1941年,戴高樂首先在英國成立了「法蘭西之島」空軍戰斗隊,司令員為西威杜。當他的飛機在法國上空被擊落後,便由杜貝葉繼任。敘利亞戰斗開始的第二天,戴高樂又在埃及成立了「阿爾薩斯戰斗隊」,它的司令官在保衛倫敦的空戰中光榮犧牲。「洛林轟炸隊」是在東地中海地區成立的,指揮官畢若在敵人後方執行任務殉職後,由摩里尼接替職務。「布列塔尼」混合隊在查德成立後,就支援盟軍在撒哈拉作戰。這些年輕的飛行員,在戰斗中前赴後繼,表現了自由法國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他們在戰斗中犧牲的總數,比所保存的實力多出一倍!在非洲戰場,自由法國的戰士們創造了許多傳奇的戰績。驍勇善戰的勒克萊恩上校兵力少,裝備差。他徵集了大約100輛大卡車,運了幾百名士兵,帶了僅有的一門75毫米的加農炮和幾挺不好使的機槍搞長途奔襲,迫使義大利守軍投降。義大利人投降後才沮喪地發現,打敗他們的那支部隊人數少得可憐。
戴高樂(塑像)
F. 二戰時義大利做了什麼
義大利一直以來被人們叫做「窮漢帝國主義」,義大利人全部的熱情似乎全部被用來進行歌劇、足球等活動,打仗不是他們的強項。引用當時一位德國軍官的話:x0dx0a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敵人,那麼德國只需10個師就可打敗他;x0dx0a如果義大利保持中立的話,那麼德國需要派20個師來防備他;x0dx0a如果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那麼德國還要派30個師來保衛他。x0dx0a在我的印象中,在二戰戰場上義大利軍隊從來沒有過不依靠德軍單獨取得勝利的戰例。x0dx0ax0dx0a義大利雖然是軸心國成員,也簽署了《鋼鐵盟約》,但它開始時沒有遵守條約與德國一起開戰,結束時也沒有遵守條約,而是推出了軸心國。戰爭爆發前,墨索里尼就被告知即使全義大利的軍工廠得到了全部原料,並且日夜開工,也要到1943年才能完成戰爭准備,因此義大利沒有在德國閃擊波蘭時就卷進戰爭,只是派遣了勞工去德國,而在德國進展順利,彷彿馬上就要全面勝利的時候才倉促對英法宣戰,趕鴨子上架,豈有不敗之理。x0dx0a宣戰書還沒有讀完,就在地上被法國扁,在海里被英國揍,還無還手之力;《上尉的曼陀鈴》中希臘人有句很經典的話「我們寧可向德國上尉的狗投降,也不向義大利人投降」,誰願意向一個被自己打得稀里嘩啦的對手投降呢;在德國人介入北非之前,邱吉爾甚至打算從北非抽出一些部隊去支援其他戰場,其原話是「考慮到義大利在北非的大潰敗,抽調這些兵力應無問題」??義大利投降後,意軍又被德軍隨意虐殺,毫無還手之力,即使是被鐵托改編成加里波地師的義大利軍隊也只是在抗擊德軍的戰斗中做出了重要「犧牲」。x0dx0ax0dx0a在一次北非的戰斗中,一萬多人的部隊打都沒打就像幾千的盟軍投降,理由是開啟彈葯箱的起子找不著了。x0dx0ax0dx0a面對衣索比亞的時候,一個只有二百挺機槍,四千支步槍連皇家衛隊都有部分只裝備長予的國家居然拖住意軍半年之久,並逼得對方不得不用化學武器才能取勝,並最終付出了13萬人傷亡的代價。甚至於他們的盟友德國人都看不起他們,當年在北非作戰的時候,德軍還未進入,而意軍卻有五十萬人,英軍組織了五萬印軍和由英國人駕駛的幾百輛坦克對意軍發動突襲,其結果是令人震驚的,五十萬意軍被五萬英印兵所敗,丟失重鎮托卜魯克,被俘十多萬人,隆美爾剛到北非的時候看到的是一副義大利人慌亂逃跑的鏡頭,隆帥將他的德軍官兵分散到一些意軍中擔任指揮官,這些士兵很快就成了意軍的主心骨,在反攻時取得了勝利,(德軍戰鬥力確實駭人,最基層的士兵到意軍中都能成為出色的軍官,同時也可看出意軍低下的戰鬥力),隆帥對意軍評價一向很低,他說:「義大利人打仗,該他們沖鋒的時候,全都趴在地上畏縮不前,而該隱蔽的時候卻又都勇往直前,結果有敵軍掃射死傷枕籍」。有一次,因為地中海上的馬爾他島對非洲軍補給線構成強大威脅(該島力量強大時2/3的軸心國運輸船被送入海底,而弱小時95\%以上船隻都能安全通過),在大家討論如何對付的時候有義大利軍官表示可派意空降兵卻搶占該島。隆帥當場反駁道:「憑意軍一向表現這可能嗎?」。x0dx0ax0dx0a更可笑的是,1940年6月30日,義大利駐利比亞總督巴爾博元帥的座機在東北部港口圖卜魯格上空竟被義大利自己的高射炮兵擊落,元帥當場喪生。意軍為了掩飾這一嚴重的事件,便宣布元帥是在同英國人進行空戰中遇難的。可憐巴爾博成了二戰中被誤傷的最高軍銜指揮者。1941年2月16日,德國非洲軍團司令隆美爾奉希特勒之命抵達北非救援。此時,意軍早已是潰不成軍、倉皇逃竄。一個上校向隆美爾報告說,意軍士兵把武器和彈葯都扔在沙漠里,軍官們正在打點行裝,希望能盡快返回義大利。x0dx0ax0dx0a1940年5月,德國軍隊迅速攻入法國並逼近巴黎。6月10日,墨索里尼認為時機已到,命令西方集團軍群司令翁貝托親王指揮32.5萬軍隊駐扎在意法邊界待命。17日,新組成的法國貝當政府要求停戰,希特勒邀請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會晤。墨索里尼很順利地得到法國部分割讓土地。有趣的是,墨索里尼覺得這樣的勝利有失尊嚴,又突然決定在停戰協議正式簽訂前的21日和22日向法軍發動閃電戰。結果,在阿爾卑斯山地區,意軍的閃電進攻非但沒有讓勢單力薄的6個法國師後退一步,反而遭到法軍迎頭痛擊,損失慘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傷,626人失蹤,翁貝托親王被迫宣布停戰。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前任總書記斯特拉塞不無感慨地說,停戰前兩天還打,讓那麼多人白白去送死,真是令人痛心呀。x0dx0ax0dx0a為了改變自己在法西斯軸心國當中的配角地位,1940年10月28日,墨索里尼動用8.7萬兵力、163輛坦克、686門火炮和380架飛機,向希臘發起了全面進攻。可是,意軍未能達到墨索里尼的預期。11月4日,希臘政府僅集結了15個師,花了一周時間就把意軍趕出邊境。21日,墨索里尼臨時換指揮,增派14個師,發動新的一輪總攻。希軍巧妙地利用地形,頑強抗擊,意軍始終沒有扭轉敗局。墨索里尼心急如焚,一面把慘敗的責任歸罪於總參謀部,進而更換總參謀長,一面又通過希特勒要求希臘停戰。可是為時已晚,希臘軍隊已全線發動進攻,意軍死傷慘重,王牌師全部被殲,5名將軍被俘,1名將軍被打死。義大利人全都被打蒙了,他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墨索里尼急切地跑到德國,像犯了錯誤的小學生惴惴不安地坐在希特勒面前,請求救兵。希特勒同意出兵,並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向墨索里尼傳授戰略戰術。有意思的是,墨索里尼回國後,仍然希望搶在德國之前靠本國的力量打敗希臘,挽回面子。他下令急征新兵,組建一支50萬人的增援部隊。1941年3月2日,他以最高統帥的身份親自督戰,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墨索里尼怎麼也想不通,人數和武器都占優勢的義大利軍隊為什麼攻不破希臘的防線。希臘一戰進一步暴露義大利法西斯政權的虛弱和無能,也使義大利淪為軸心國集團中的二流國家,只能作「配角」隨德軍進行從屬戰。x0dx0ax0dx0a蘇德戰爭爆發後,希特勒本想「單干」。墨索里尼認為德軍必勝,如協同作戰還可以分到戰利品,於是,苦苦哀求希特勒答應意軍參加對蘇作戰。結果,派往蘇聯的22萬義大利精銳部隊同樣不堪一擊,一半士兵被打死打傷或被俘,另一半則早早就逃回義大利,各種武器損失大都達80%以上。
G. 1940年,義大利為何成為了英國的一個新的強大的敵人
1940年5月下半月,丘吉爾曾經想把墨索里尼爭取到自己方面來。他以個人名義給這個法西斯獨裁者寫了一封信,敘談他對墨索里尼以往的友情並希望他不要站在德國一方作戰。這一嘗試毫無結果。法西斯的義大利急急忙忙地出來聲援勝利者,於是英國在南歐、地中海和北非又多了一個新的強大敵人。
H. 義大利在二戰中都幹了些什麼
義大利在二戰中幹了些:
1、破壞了希特勒用間接路線孤立英國的計劃,使英國慘敗之後獲得重整士氣的機會,發動侵俄戰爭的時間受到了延緩。
2、一部分的德軍在巴爾干戰役後又立即加入侵俄的南線,來不及休整,作戰受到影響。
3、北非戰役使聯軍有了用武之地並為未來奠定基礎,同樣在北非戰場上的失敗,使得希特勒將隆美爾派到北非,但相信失去了「沙漠之狐」雅號而在蘇德戰場上的隆美爾其價值應遠遠大於在沙漠中的作用, 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反而對同盟國作了間接的貢獻。
(8)義大利人怎麼變成敵人的擴展閱讀:
意軍在二戰中的表現異常糟糕,原因如下:
1、因為國家意識太薄弱,人少的驅逐艦跟潛水艇比戰艦還活躍。
2、用大炮機關槍打不過用弓箭的土著人,能用鋼鐵船打輸木船的也只有義大利了。
3、對上義大利軍,敵軍的士氣就會上升,義大利負責的戰線就會被突破,連續打贏義大利兩次的將軍會被人嘲笑。
4、義大利全國上下從來不對戰爭採取認真的態度,這與其民族性有關。 墨索里尼本人的政績都是虛有其表,經不起考驗。 義大利無意充分利用起戰爭潛力,造成許多浪費, 義大利軍官缺乏職業精神,不務正業。
5、美軍登陸義大利,與義大利對峙的時候,美軍感覺到義大利人毫無戰爭意志,因此刻意減弱了攻擊力度。一次德軍偵察機飛過戰場偵查,義大利軍指揮官心想面子太掛不住,而下令裝作正在作戰的樣子攻擊,美軍也毫無干勁地反擊。
I. 二戰時期,為何義大利成為了德國的豬隊友
首先是沒得選。
歐洲的強國也就是英德法意四國,其他的國家根本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二戰和一戰的大概情況都是老大和老三聯合起來揍老二,老二沒辦法才把老四拉過來。所以德國是沒辦法才選擇義大利。
最後處境相同。
近代歷史上,歐洲的英法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而德國和義大利都是新興國家,後起之秀,相互之間沒有利益糾葛,反而是兩國和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存在著沖突,所以兩國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甚至被坑過也不在乎。
J. 義大利人戰場上的戰鬥力不行,為何會滋生出厲害的黑手黨
因為西西里太偏僻了,他們只能自己保護自己。
一方面,由於與義大利相比地處偏僻,以前的朝代一直不願意西西里島。一方面,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他們經常面對即將來臨的敵人,這使得西西里人必須通過以家庭為單位來保護自己。因此,在西西里,除了政府的官方命令外,一直存在一個與官方也稱為黑社會平行維護社會秩序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