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義大利是二戰的戰勝國還是戰敗國
戰敗國。因為43年盟軍西西里登陸後,義大利宣布投降。沒錯,是投降。也就是說1943年義大利就已經算戰敗國了。而且隨後的新政府只控制了義大利少部分地區,大部分都在德國和墨索里尼的掌控中。所以不管存哪個角度看,它都是戰敗國。
過程
二戰開始前,義大利就急不可待的在北非擴張勢力了,1935年,它入侵並佔領了衣索比亞。
二戰開始後,義大利與德國組成聯軍,一直在北非打擊英國殖民勢力。由於德國將主要精力和兵力放在歐洲戰場上,北非戰場便以義大利為主,由義大利指揮。
遺憾的是,意軍戰力太弱,屢屢拖德國後腿,在北非與英國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拉據戰」後,還是讓北非戰場的主動權落入英國手中。1943年7月9日,英、美、加盟軍發起西西里島的登陸戰,成功進入義大利,義大利潰敗並投降,是軸心國集團里最先投降的一個。
『貳』 二戰中義大利為什麼不是戰敗國二戰中義大利是軸心國
義大利在二戰以後幾乎沒給德國幫上忙,德國還得反過來分兵幫他。
然後德國幫他的那部分兵被幹掉之後,義大利就反水了,幫著盟軍干德國。
所以二戰德國是戰敗國,義大利是戰勝國。
『叄』 為什麼義大利能有航母,他不是二戰戰敗國嗎
第一,義大利在1943年就退出法西斯陣營,並向法西斯德國、日本宣戰。第二,義大利在戰後能很好的反省自己的歷史,向受害國賠禮道歉、賠償。因此獲得了歐洲人民、非洲人民的諒解,重新融入了世界的大家庭。
『肆』 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義大利沒有投降
義大利在二戰結束時,是作為戰勝國出現的,自然不會投降啊!在戰爭初期,義大利是三大軸心國之一,參與戰爭的。但是後來由於墨索里尼以及義大利軍方的無能,導致了義大利在北非戰場和巴爾干半島的節節敗退,如果沒有得過,義大利早完了。連年戰亂使得義大利人民厭戰,義大利國王也不再相信墨索里尼。終於,1943年,義大利人民推翻了墨索里尼政府,與同盟國停戰。義大利投降盟國後,迅速調轉槍口對德宣戰,同盟國陣營也同意接納義大利,所以在戰爭結束時,義大利是作為戰勝國出現的。
『伍』 既然二戰中義大利那麼弱,為何沒有被滅國
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戰場上,已經成了厭戰,拖隊友後退的代表。但是實際情況當中,義大利軍隊雖然開小差,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希特勒是一個戰爭狂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狠毒的人,他既然能夠一直在幫助義大利,讓義大利當自己的盟友,那麼就說明義大利肯定有過人之處。
在黑義大利軍隊的段子里,很多都是同盟國編造的謠言。比如當年有人說義大利軍隊跑在半路停下來吃泡麵,結果被盟軍活捉。但是實際情況,是當時義大利為了幫助德國,就把自己的一些裝備物資都送給了德國軍隊。義大利准備跟盟軍作戰時候,決定拚死一戰,所以臨死前才吃點東西,不想當個餓死鬼。這件事本來是非常英雄的一件事,活活被盟軍黑成了懶惰懈怠的典型。另外,到了後期,日本也信了盟軍黑義大利軍隊的鬼話,有事沒事也開始對義大利軍隊罵罵咧咧,開始發黑自己隊友的段子。
『陸』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義大利為何沒啥事義大利受到了哪些懲罰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德國、義大利、日本這三個法西斯國家共同挑起的戰爭,這3個國家自稱是世界的軸心,也因此被稱之為軸心國。雖然義大利在軸心國中的存在感最低,但是作為一個歐洲大國,義大利對二戰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法西斯」這個詞就是出自義大利的國家法西斯黨。
不過在二戰之後,義大利似乎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實質性懲罰,甚至沒有被當作戰敗國來對待。
例如在二戰結束後,國際奧委會趕緊恢復了奧運會的舉辦,到1948年倫敦舉辦了戰後首屆奧運會。
在這屆奧運會中,因為是二戰策源地,德國和日本被懲罰性的排除在奧運大門之外,但義大利卻是順利參加了這屆奧運會,甚至還奪得了8金、12銀、19銅的好成績,位列金牌榜第五名。
同為戰敗國,為啥義大利就如此得寵呢?難道義大利是英美打入軸心國的卧底?
其實,義大利早在戰爭結束之前就已經為搖身一變,成為反法西斯盟國了!
沒錯,在1943年7月,美英軍隊在義大利南部登陸,義大利內部發生政變,奉行法西斯主義的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到了9月,義大利宣布投降,新政府隨即高舉反法西斯大旗,轉而與德軍作戰,將牆頭草的傳統發揮到了極致。
正是由於早早就投降了,二戰後英美居然還保留了義大利在非洲的意屬索馬里殖民地。而在隨後的冷戰期間,英美還破例允許義大利建造了一艘航空母艦,要知道德國和日本可是沒有這樣的待遇。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當然,義大利的結局雖然比德國和日本要好很多,但也是接受了一些懲罰的。
在1947年2月,蘇聯、英國、美國、中國、法國、捷克、南斯拉夫、衣索比亞等19個國家與義大利簽署了《對意和約》。
根據該和約規定,盟國對義大利進行了以下處罰:
義大利將戰前意法邊界東側的小聖伯納德山口等四小塊地區割予法國。
義大利接受1946年四國巴黎外長會議關於建立的里雅斯特自由區的協議,並將除該區以外的伊斯特里亞半島及其以北地區割予南斯拉夫。
義大利將佐澤卡尼索斯群島割予希臘。
義大利放棄對意屬北非殖民地的一切權利,此等殖民地的處置由蘇、英、美、法四國在和約生效後一年內協商解決。(意屬索馬里不在其中)
義大利向蘇聯、南斯拉夫、希臘、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交付戰爭賠償。
在《對意和約》中,義大利賠了不少錢,也割了一些地,但相比於德國和日本,盟國對義大利的懲罰簡直微不足道。
(圖中為義大利所割讓的領土)
總的來說,作為法西斯主義的奠基者,義大利在戰後受到的懲罰是極為輕微的,義大利人對於戰爭也沒有多少負罪感,二戰的鍋基本都讓德國給頂了。
對此義大利人非但沒有默默地感謝德國人,反而總是跟德國作對。當年兩德統一時義大利就公然跳出來,堅決反對德國統一,還慫恿英法和蘇聯出兵鎮壓。
如今德國試圖入常,義大利又站出來堅決反對,甚至牽頭成了一個「團結謀共識組織」,抱團反對德國入常,氣得德國政府直吐血。
『柒』 為什麼義大利軍隊戰無不敗呢
一個民族的鐵血性格是由一個個精英組成的,他們敢於斗爭,不畏生死,大聲呼喊,寧死不屈。而大部分普通人群不是這樣的,懦弱退縮是人得天性,然而信念,教育可以改善一些。首先,義大利的勇敢精英在歷史上羅馬帝國沒落後的淪落時代遭到了清洗性的屠殺,一次次。其次,義大利文化中缺乏對以暴制暴文化的教化,黑手黨猖獗也是一例證。我們中華名族在元代,清代建立時,中原敢於反抗的精英受到大規模屠殺,以致中原漢人逐漸遠不及四川,東北,雲貴等地的人彪悍,戰鬥力也不強。如果一個民族喲喲遠見,應當培養精英,塑造民族血性。
『捌』 二戰中義大利為什麼不是戰敗國二戰中意大
義大利是二戰戰敗國。所以才在1947年在巴黎和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四個參加了軸心國和簽署合作國一起接受盟國的處理。達成的和約也稱五國和約。
義大利在條約中割地:義大利疆界仍為1938年1月1日原有疆界,但在意法邊界的4個地區作有利於法國的微小調整;意南邊境的伊斯特拉半島和尤利亞克拉伊納一部分、阜姆城(今里耶卡)、扎拉(今扎達爾)及其附近島嶼、佩拉戈薩島及其附近各島劃歸南斯拉夫;的里雅斯特及其周圍地區劃作自由區;佐澤卡尼索斯群島(今南斯波拉澤斯群島)劃歸希臘。義大利義大利放棄在非洲前殖民地(利比亞、厄利垂亞、意屬索馬里)的一切權利,放棄由《辛丑條約》在中國攫取的一切特權,放棄在阿爾巴尼亞和衣索比亞奪得的一切權利和特權。
義大利接受的政治處理條款:取締國內一切法西斯組織,今後不準此類組織復活、存在和活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證逮捕犯有戰爭罪和違反和平與人道罪者,以及被控在戰爭期間因叛國或通敵之任何盟國或參與國國民,並交付法庭審判。
義大利被限制軍事力量的條款:義大利軍隊和軍事裝備只能是對內和純防禦性的;限期拆除邊境和其他地區的一些永備工事和軍事設施;禁止試驗、生產或擁有任何類型的原子彈、導彈和遠程火炮等武器;不得建造、獲取、使用或試驗航空母艦、潛水艇或特種攻擊艇;不得裝備任何類型的轟炸機。義大利陸軍不得超過25萬,意陸軍裝備的重、中型坦克總數不得超過200輛。義大利海軍和空軍合計不得超過5萬人。允許意海軍保留2艘主力艦及其他艦艇43艘,各型艦只總噸位不得超過6.75萬噸(不含2艘主力艦)。義大利空軍空軍各型飛機總數限額為350架。
義大利向希臘,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支付戰爭賠償(含以美元計算的賠款,勞務補償,實物補償等)總計5億美元。對意和約還包括關於戰爭罪行,關於聯合國家在意的財產、權利和利益,以及解決爭議等特別條款。
巴黎和約1947年2月10日訂於巴黎,同年9月15日生效。自和約生效之日起90天內盟軍從義大利撤出,結束對意軍事佔領。
所以,義大利絕對是二戰的戰敗國之一,也接受了全套的懲罰。不要以為義大利1943年反水,還裝模做樣地對德宣戰就可以逃脫戰敗國地位。
『玖』 義大利二戰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
義大利二戰是戰敗國,一戰是戰勝國。二戰是由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法西斯共同挑起發動的,三國自稱世界軸心,因此被稱之為軸心國。不過在二戰之後,義大利似乎沒有受到什麼太大的實質性懲罰,甚至沒有被當作戰敗國來對待。例如在二戰結束後,國際奧委會趕緊恢復了奧運會的舉辦,到1948年倫敦舉辦了戰後首屆奧運會。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在東京灣內美國軍艦「密蘇里」號甲板上簽署正式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戰爭)以反法西斯同盟國勝利而宣告結束。
『拾』 一戰和二戰,為什麼義大利都是戰勝國
首先准確來說,一戰二戰義大利都不算戰勝國也不算戰敗國。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一戰二戰義大利都參戰了,且前期都是同盟國陣營,打到一半不是退出就是投降,典型的“牆頭草”。
先來看看一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主要發生在歐洲大陸,最後波及到全世界。戰爭的主要參戰國是以德、意、奧(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陣營,和以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陣營。但是等到戰爭爆發後,義大利先是保持中立,然後倒戈到協約國陣營,最後混成了“戰勝國”。那義大利為什麼臨陣倒戈呢?
新的義大利政府在1943年9月3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靠了同盟國一方。投靠了同盟國就意味著對德宣戰,而戰爭結束後,義大利反而從納粹的幫凶,一躍成為二戰的“准戰勝國”,不但沒有像德國那樣分裂,而且沒有損失任何領土,只是受到了部分的管制。
綜上所述,義大利可謂是“精明遠見”,看到哪一方好處大,就倒戈向哪一方。義大利本是兩次世界大戰挑起戰火的核心成員之一,最後關鍵時刻總是反敗為勝。可謂是真正的“牆頭草”,選擇這樣的盟友,失敗是註定的。但是一戰二戰結束後,義大利都沒有撈到實際好處,二戰後更是被聯軍部分管制。所以說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既不是戰敗國,也不算戰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