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二戰蘇聯為什麼頂住德國和義大利

二戰蘇聯為什麼頂住德國和義大利

發布時間:2022-11-25 03:09:46

㈠ 二戰德國900萬軍隊被蘇聯消滅800萬,西方發起諾曼底登陸,有意義嗎

很多人覺得英美在蘇德戰爭時坐山觀虎鬥,是不符合歷史實際的。

主觀上英國確實希望社會主義的蘇聯與德國死磕,但是英國又根本不希望德軍獲勝,獲勝後英國的滅亡也指日可待。

很多人會產生一個誤區,即德國就是蘇聯紅軍打殘的,美英發動諾曼底登陸就是打醬油,是下山摘桃子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其實在蘇德戰爭爆發後,斯大林就扛不住了,下令蘇聯駐美大使向美國求援,說如果美國不給援助,蘇聯頂不住德軍的攻勢。

所以德軍在戰爭後期突然打不動了,盡管德軍作戰能力還是那麼強,(即使是蘇德戰爭後期,每場戰斗德軍傷亡人數都遠遠小於蘇軍)傷亡也比蘇軍小,但敗局不可扭轉。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國前去解圍的裝甲集群,離主戰場只有幾十公里,但沒有燃油,只能眼睜睜看著第六軍團被蘇軍消滅。

德國投降的時候,還有250萬軍隊,為什麼不打了,就是沒有燃油了。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德國不是缺乏燃油,蘇德較量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何況在蘇德戰爭激烈進行的時候,美軍也沒有閑著,在太平洋戰場跟日軍進行著一場殊死搏鬥。這場惡戰從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就開始了,一直鏖戰到1945年才結束。

與此同時,北非戰場戰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蒙哥馬利元帥和艾森豪威爾將軍率領的美英軍隊跟隆美爾率領的德軍和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戰場進行血戰。

經過兩年零8個月的苦戰,盟軍取得了北非戰爭的勝利,為下一步打垮義大利,砍掉希特勒一條臂膀打下基礎。

㈡ 為什麼在二戰中強大的德國還是被蘇聯打敗了

正確來說,德國並不是被蘇聯打敗的,單純戰力和戰術來說,蘇聯完全落後於當時的德國,蘇聯唯一的優勢在於國土的縱深,若不是當年的義大利給希特勒拖了三個月的後腿,蘇聯可能連這點縱深的優勢也會被抹殺。
德國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本身戰略資源儲備不足導致,這與整個軸心國的失敗緣由是完全一致的,德國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歐洲,這與英美兩國以全球的資源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當初英美的戰略就是通過外部限制德國對非洲資源的掠奪,逐漸消耗德國的戰力,當積累到一個爆發點時,再給於德國一擊重擊,而對於蘇聯的援助也是基於此,所以與其說德國是被英美蘇三國打垮的,還不如說是被三國拖垮的。

㈢ 蘇聯為什麼可以擋住德國的閃擊戰

第一,蘇聯國土強大,人口眾多,可以長期作戰。
第二,二戰前蘇聯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大國。
第三,蘇聯得到英美中等國的支持和幫助。
第四,德國的國土狹小,資源石油短缺,無法長時間作戰。
第五,蘇聯寒冷的天氣幫助了蘇聯。

㈣ 蘇聯那麼強大,蘇聯為什麼擋不住德國的進攻呢

蘇德戰爭爆發初期,蘇聯的確沒能阻止住德軍的凌厲攻勢,致使其遭受了慘重的人員和物質損失!僅在基輔會戰時,就有70餘萬蘇軍被德軍圍殲。此戰被希特勒得意的宣揚:「這是史無前例的殲滅戰!」

為什麼二戰初期,蘇軍沒能阻止住德軍的進攻?其原因大致有三個!

第一: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突然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起「巴巴羅薩」行動時,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致使蘇聯西部防禦體系傾刻崩盤!蘇聯認為希特勒在1938年3月吞並了奧地利,在1938年9月吞並了捷克,又剛剛在1940年6月5日擊敗法國。

而在此後又忙於在1940年7至10月,派空軍轟炸英倫三島,正在為其登陸進攻英國作準備。因此,在西線還有後顧之憂,英國仍然不肯屈服的情況下,希特勒是無睱東顧的!而且希特勒為了掩飾侵蘇企圖,也一直在對斯大林進行戰略欺騙,誤導了斯大林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綜上: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失敗原因,既有斯大林對戰爭爆發時間的誤判,也有受希特勒蒙蔽的原因。更是因「大清洗」給蘇軍造成了嚴重內傷,大大的削弱了蘇軍的戰鬥力!並且蘇軍也缺乏應對「閃擊戰」的手段,導致其指揮體系的混亂,從而才會出現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的局面!

㈤ 二戰期間,為什麼德國被前蘇聯反包圍了

閃電戰一失敗,戰爭被拖入持久戰,就德國這點資源和經濟實力,早就被同盟國給消耗殆盡。
舉個例子吧,蘇聯每年能生產的飛機4.5萬架,一年的產量就頂過德國整個二戰飛機產量,
坦克T34年產量1萬7千多輛,是虎式坦克總產量的10倍,打消耗戰,蘇聯玩得起。。。。。。

中國人常講,戰爭是意志的勝利,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這話在極+左年代很受推崇。
現在純粹就是放屁,精神打不過鋼鐵,精神打不過科技,看看伊拉克,利比亞被虐待多慘,

德國在二戰不是有首軍歌叫「意志的勝利」嘛,雖然起到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不過也有盲目自信,不自量力,希特勒正因為過於輕蔑所謂劣等民族才去進攻蘇聯。

㈥ 蘇聯為什麼要侵佔德國

你說的是二戰後?

因為蘇聯的軍事哲學就是為了防止本國受到攻擊,必然要將防衛范圍外推,在本國之外建立緩沖區,為了保障緩沖區的安全,又要再建立新的緩沖區

為了防止本土受到攻擊,蘇聯順勢在雅爾塔會議上獲得了對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的控制權
為了在波蘭之外再建立一個緩沖區,自然要控制德國東部
而且當時和西方的冷戰已是箭在鉉上,既然如此,控制東德自然可以獲得良好的出發陣地

另一方面,從經濟和科技角度而言,控制東德也是很有油水的事情

㈦ 二戰為什麼蘇聯打贏德國不直接佔領歐洲。成為第二個歐洲霸主。

蘇聯一直想對外輸出共產主義,但此時已經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在與德國的戰爭中,蘇聯雖然獲勝但也受到嚴重的創傷。而蘇聯的一大對手美國在二戰中崛起成為超級大國,在西歐各國多少有些駐兵,蘇聯當時是不可能打敗美國的(當時美國已經有了原子彈,蘇聯還沒有);而且從道義上講蘇聯也沒有發動進一步戰爭的理由。如果蘇聯這么做了就會在國際輿論上佔下風,它很有可能被美國和西歐各國的聯軍打敗,蘇聯就提前完蛋了。對當時的蘇聯來講盡快恢復自己的經濟才是要緊事,繼續打下去它打不起。

㈧ 二戰蘇德戰爭 為什麼前期蘇聯被德國打得那麼慘 但到最關鍵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頂住了

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於德軍而言,主要是因為:
(1)當德軍抵達斯大林格勒時,已深入到蘇聯的縱深地帶,其補給線越拉越長,既增加了部隊後勤保障的難度,且很不安全,極易遭到蘇聯游擊隊的襲擊。而這反過來,又讓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一線部隊物資短缺,影響了戰鬥力。突出表現就是連郁冬的棉衣都沒有,連生存都成了問題,豈有不敗之理?

(2)而德軍的戰略實施有誤。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初期,由於德軍同時又在北高加索一帶採取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從而致使攻擊斯大林格勒的兵力一度出現了很大的「缺口」。之後,隨著戰役規模的不斷擴大,德軍繼而又分期分批向斯大林格勒增兵,犯了「添油戰術」的兵家大忌。

對於蘇軍而言,主要是因為:
(1)斯大林格勒既是莫斯科的南部屏障,也是通往大後方的大門。如果該城淪陷,之前一切的努力可謂將付之東流,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蘇聯高層下達了不惜任何代價,必須死守斯大林格勒的命令。

(2)西方盟國對蘇聯的支援,以及蘇聯高層及時抽調大量遠東的部隊及物資趕來增援。這兩條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蘇軍由前期的與德軍僵持,發展到後期反攻的主要原因。

另外,此役蘇軍的損失雖然仍超德軍,但不同的是:德軍是被整建制消滅,戰鬥力不復存在,新的部隊不經一段時間的訓練形不成戰鬥力。而蘇軍則是以戰爭初期後撤的殘存部隊補充新兵,以老帶新,其對戰鬥力的有利影響遠遠超過不利的一面。

㈨ 德國在二戰中戰敗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德國人輸掉了二戰是有諸多因素綜合而造成的。不過,德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對手的綜合實力太強了,底子太厚。
二戰德國
二戰爆發後,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昔日老牌強國法國更是在德軍的火力下舉旗投降,英國不敵落荒而逃,歐洲大半個土地均淪陷於德國人之手。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德國儼然成為全世界的第一強國。
德國在整合了大半個歐洲的各類戰略資源後,他們的工業產能以及經濟實力直追美國,在科技及軍事領域等方面,他們甚至已經到了能完全碾壓美國的程度,可以說,那個時期的德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科技與軍事強國。
倘若單挑的話,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德國人的對手,即使美、英、蘇三個老牌強國聯手,也是打了很多年才依靠數百年的積累下來的雄厚國力與豐富資源耗死德國的。
眾所周知,美、英、蘇是當時全世界的三大強國,任何一個單拉出來都比德國的盟友義大利和日本強出太多,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再加上當時
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地處北美遠離戰火兜售大量軍火,可以說占盡了各種便宜。
二戰德軍
二戰時期,當其他的參戰國打得一團糟的時候,老美卻在世外桃源優哉游哉地從南美、北美等地區源源不斷地向本國輸入各種資源來進行產能生產,可以說其工業實力在當時無可匹敵。
在美國參戰後,他們的物資不僅供應自己而且也給供應給其他盟友,
實際上,二戰時期很多國家都在吃美國人的物資,也正是因為有了美國的援助,蘇、英才能在歐洲、大西洋、地中海以及北非等地區頂住了德國人猛烈的攻勢。
二戰時期,美國人所生產了戰機就有31萬架,坦克以及自行火炮超過10萬,火炮有37萬多門,海軍有8.7萬艘艦艇等,老美
如此強大的工業產能,二戰時期哪個國家能扛得住?也就初期的德國能與其叫叫板。可以說,倘若二戰沒有了美國,那麼德國人早就統一歐亞大陸了。
二戰德軍
再看英國,二戰爆發前英國是全世界第一的殖民強國,長期占據世界霸主的地位,經過數百年的對外掠奪與殖民,英國積累了雄厚的底蘊,其綜合國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殖民地更是遍及世界各地。
作為老牌列強的英國,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產能、科技以及豐富資源等,而且在軍事力量方面也是擁有雄厚的戰爭潛力。
當二戰爆發後,各類資源從世界各地的英屬殖民地源源不斷地運送到英國本土,上千萬的英軍被投入到北非,大西洋以及東南亞等地。除了德國也是沒有任何國家能與之匹敵。
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國,蘇聯可能早就被德國人攻陷了,這也是英國人的物資與戰略配合得到了及時的供給,才讓蘇聯人頂住了德國人的猛攻撐到老美的馳援。

二戰美軍
如果二戰時期蘇聯人撐起了東線戰爭,那麼,英國人則是支撐了西線與南線,德國人的盟友義大利就是被英國所擊敗。對於二戰的勝利英國人也是有一定的功勞,由此可見英國人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視。
再看同期的蘇聯,他們作為與美、英屬於同級的一流老牌強國其實力同樣是不容小覷。蘇聯當時是全世界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數量就有1.8億,二期還擁有強大的工業產能與豐富戰略資源。不僅如此,當時蘇聯的體制與美英都不同,利用優越性能最大限度激發國家的戰爭潛力。
二戰時期,蘇聯共動員6000萬人投入戰爭,製造的各類步槍就有1200萬支,輕重機槍達到9.54萬挺,火炮83.4萬門,戰機15.8萬架,汽車卡車20.5萬輛以及坦克自行火炮等也有10.8萬輛。

二戰英軍
對於蘇聯人如此龐大的軍隊數量以及武器裝備,想想就會讓人敬畏,如果將德國換成小日本,即使是兩三個都不夠蘇聯人打的。一個蘇聯的實力就已經如此彪悍,那麼美、英、蘇三國一同聯手,那戰鬥力簡直可以用恐怖來形容。

而德國與美、英、蘇三國打了那麼多年,都互有勝負,如果不是當時德國的戰略資源實在是跟不上了,那麼美、英、蘇絕對還得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可想而知當時德國是有多彪悍。
不過,德國雖然很強大,但其對手卻更強大,面對美、英、蘇三大世界頂級強國的聯手合圍,換成任何一個國家絕對頂不住多久,也就只有二戰的德國能扛那麼久。如果拋棄一切客觀因素來講,德國人雖然輸掉了二戰,但是對於德國人來說雖敗猶榮!

㈩ 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的關系

二戰前,因為德國納粹上台,蘇聯是那個啥啥啥,於是,都成為國際上的異類,同病相憐。納粹上台前後德國跟蘇聯進行了密切的合作,很多在德國境內不能進行的軍事裝備實驗,都在蘇聯進行。二戰的開始是從德國進攻波蘭開始的,准確地講是從德國跟蘇聯合作進攻波蘭開始的。兩者戰前就達成協議,瓜分波蘭。二戰開始後,兩家互相戒備,都擔心對方會先下手,都不是好東西。德國攻佔法國後,對於登陸英國苦無良策,無奈之下,重頭回來,突然襲擊蘇聯。占據了大量的蘇聯領土,俘虜了大量蘇聯士兵,在國際上尤其是美國的支援下,蘇聯頂住了德國的攻勢。直至最後反攻德國本土,佔領了柏林,肢解了德國,扶持了傀儡政權東德。

閱讀全文

與二戰蘇聯為什麼頂住德國和義大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是怎麼對應美國金融制裁的 瀏覽:203
外貿出口到印尼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946
越南戰爭紀錄片哪裡有看 瀏覽:688
印度人如何榨椰子油 瀏覽:915
大廠英國宮到地鐵6號線怎麼坐車 瀏覽:45
美國為什麼要轟炸伊朗軍事基地 瀏覽:302
gua是什麼意思印尼語 瀏覽:152
哪裡可以看印尼電影 瀏覽:801
伊朗的石油有多少錢 瀏覽:105
印尼ice是在哪裡 瀏覽:442
印度最貴的魚叫忘什麼魚 瀏覽:327
義大利有什麼文化建築 瀏覽:749
如何英語介紹中國傳統節日 瀏覽:694
彩葉印度榕怎麼養 瀏覽:32
如何注冊中國外交部郵件 瀏覽:58
非典為什麼會發生在印度 瀏覽:581
英國的上院與下院分別管什麼 瀏覽:185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