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90後特別喜歡聽義大利歌劇 誰有好的推薦啊
外國古典歌劇及著名唱段:
《費加羅婚禮》凱魯比諾的唱段《你們可知道》《不要做花間的蝴蝶》
《弄臣》中《女人善變》
《卡門》中《哈巴涅拉》《鬥牛士之歌》
《魔彈射手》中《獵人合唱》
《茶花女》中《飲酒歌》
《水仙女》中《月亮頌》
《綉花女》中《冰涼的小手》
《圖蘭朵》中《今夜無人入睡》
《游吟詩人》中《鐵砧之歌》
《蝴蝶夫人》中《晴朗的一天》
《阿依達》中《凱旋進行曲》
《托斯卡》中《為愛情為藝術》
㈡ 在哪兒可以看外國的經典戲劇或歌劇
這里不讓貼網站鏈接,發了就說違規,你可以關注《古典音樂頻道》,網上一搜就有,那個網站裡面有很多經典歌劇的演出實況,另外還可以關注愛音客網站,裡面有一些音樂劇的視頻。經典戲劇的視頻比較少,最好去北京人藝的書店去買。祝好運。
㈢ 19.5.5 義大利紀行—米蘭
說起義大利來,不少人首先會想到的城市就是米蘭,因為它是足球之城、時尚與設計之都、 歐洲的四大經濟中心、世界歌劇中心、世界藝術之都、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等。接下來的義大利游記系列就從米蘭這座城市開始。
義大利(Italy),全稱義大利共和國,是一個歐洲國家,主要由南歐的亞平寧半島及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島嶼西西里島與薩丁島所組成。國土面積為301333平方公里,人口6002萬,北方的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其領土還包圍著兩個微型國家——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米蘭(Milan),古羅馬時期被稱為米迪歐蘭尼恩(Mediolanium),是義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省省會和倫巴第大區首府,位於倫巴第平原上。米蘭也是世界著名的國際大都市之一,世界八大都會區之一,義大利最發達的城市和歐洲四大經濟中心(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義大利米蘭)之一,世界時尚與設計之都和時尚界最有影響力的城市,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歌劇聖地,世界藝術之都。
米蘭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因建築、時裝、藝術、繪畫、歌劇、足球、旅遊、聞名於世。米蘭都會區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
首先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在飛機上看到的阿爾卑斯雪山。
到達米蘭後的第一天,開始於一頓正宗的意式早餐。
不過作為精髓的Espresso,這個味道比較濃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習慣的了。
而Espresso素有「咖啡之魂」的美稱。因為有了一杯完美的Espresso,才能在其基礎上,調制出各種像Cappuccino、Mocha、Latte這樣風靡世界的咖啡。
關於Espresso的由來,傳說「西元二十世紀初,義大利拿坡里附近住著一位很愛喝咖啡的工程師,但當時只有用滴漏煮咖啡,速度很慢,需要等待很久才能享受一小杯咖啡,這位急性子的工程師非常不耐煩,於是他試著自己研究了一種以高溫、高壓縮短煮咖啡時間的方法,發明了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義大利快速咖啡調理,為了紀念這位工程師,義大利人把這種調制咖啡的方式命名為Espresso,意為壓力之下。」
它的最大特色就是香濃與口感的凝聚,一般正統的喝法是加糖後,略為攪拌,待溫度達到可以飲用的程度再開始飲用。在享受香濃口感的同時,咖啡因的攝入卻大為減少。
在現在,「Espresso」幾乎已成為義大利的一種代表象徵。
說起米蘭得著名景點,大多數想到的自然是米蘭大教堂。米蘭大教堂作為整個米蘭的中心,這里自然也是最重要的遊客集散地。從DUOMO站出來後,在大教堂的一側就是具有「 米蘭會客廳」之稱的金碧輝煌的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La 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2)。迴廊北側類似廣州的騎樓。有不少名牌商店如H&M、紀梵希(Givenchy)、古馳(GUCCI)等。
長廊上面是鋼架的玻璃頂,兩條交叉的街呈十字型,南北長196米,東西長105米。
八角型的中心有描繪地球四大洲: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的鑲嵌畫。據說當年設計這個拱廊的建築師門戈尼(Giuseppe Mengoni, 1829-1877)非常敬業,每天都要爬上很高的拱頂檢查工程的質量,查看覆蓋的玻璃工藝是否嚴絲合縫。終於在工程即將完工的某一天,不幸摔了下來,為自己摯愛的建築藝術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伊曼紐拱廊也成了他的絕筆,為世人所瞻仰。
整個長廊的地面是用大理石鋪成的馬賽克圖案,正中的圖案是義大利王國國徽,紅底白十字源自薩伏依公國。
四周鑲嵌著義大利四座重要城市的代表徽章:都靈(Torino)的公牛、羅馬的母狼、佛羅倫薩的百合及米蘭的白底紅十字。
大教堂前方的廣場上成群的鴿子起起落落,義大利第一位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騎馬銅像就正對著米蘭大教堂 。這個騎馬銅像由埃爾科萊·羅薩於1896年雕成,描繪他在聖馬爾蒂諾戰役中騎馬激勵士兵沖鋒的場景。下面四周有四組表現這場戰爭的群雕。南、北側各有一頭坐卧昂頭的雄獅。利爪下是盾與橄欖枝。東側有一個銅花圈。
維克托·伊曼紐爾二世(1820年3月14日~1878年1月9日),義大利語:Vittorio Emanuele II。1849年~1861年為薩丁尼亞-皮埃蒙特國王。亞平寧半島統一時很多不同的團體不能就統一國家應實行的制度達成共識。其中一個建議認為應在教宗的統治下建立邦聯制。但很多主要的革命團體希望建立一個共和國。最後卻由這位國王維托里奧·艾曼努埃萊二世及其首相加富爾掌握了統一君主政體的權力,成為義大利統一後的第一個國王(1861年~1878年)。
接下來來到的就是此行的重點——米蘭大教堂。
作為義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這又稱"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朵摸教堂等。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整體規模居世界第二,僅次於梵蒂岡的聖·彼得教堂,也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它於公元1386年開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頂,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97年最後完工,歷時五個世紀。
米蘭大教堂在宗教界的地位極其重要,著名的《米蘭赦令》就從這里頒布,使得基督教合法化,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在這里達芬奇·布拉曼特曾為他畫過無數設計草稿,為使得大教堂更加壯麗。
拿破崙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而達芬奇為這座建築發明了電梯。米蘭大教堂也是天主教米蘭總教區的主教堂,米蘭教區則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區。米蘭大教堂不僅僅是一個教堂,一棟建築,它更是米蘭的精神象徵和標志,也是世界建築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
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築成,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之為「大理石的詩」。整個建築呈拉丁十字形,長度大於寬度。教堂長158米,最寬處93米。總面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
教堂的特點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欞,有135個尖塔,像濃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並且在每個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的外部總共有2000多個雕像,甚為奇特。如果連內部雕像總共有6000多個雕像,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因此教堂建築格外顯得華麗熱鬧。這個教堂有一個高達107米的尖塔,出於公元15世紀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之手。塔頂上有聖母瑪利亞雕像,金色,在陽光下顯得光輝奪目,神奇而又壯麗。
教堂西側被六個巨大方柱(扶壁)分隔出五扇銅門,完成於1896年至1965年,每座銅門上分有許多方格,每個方格內雕刻著教堂歷史、神話與聖經故事。
教堂外的第一個銅門於1948年完成,表現的是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錫尼在313年於義大利的米蘭頒發的一個寬容基督教的敕令《米蘭敕令》。此詔書宣布羅馬帝國境內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且發還了已經沒收的教會財產,亦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米蘭敕令是基督教歷史上的轉折點,標志著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對基督教從鎮壓和寬容相結合的政策轉為保護和利用的政策、從被迫害的"地下宗教"成為被承認的宗教。銅門上的雕塑再現《米蘭敕令》頒布前的場景,早期的基督教徒受到迫害,他們被處以各種慘不忍睹的刑罰,財產被沒收,處境悲慘。
第二個銅門是參觀入口,是1950年所作,講述的是聖·安布羅吉奧的生平。而大教堂的前身正是米蘭守護神聖安布羅吉奧的祭所。
第三個最大的銅門位於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噸,描繪的是聖母瑪麗亞的一生。
第四個銅門是在1950年完成的,講的是從德國皇帝菲德烈二世滅亡到萊尼亞諾戰役期間米蘭的歷史。
第五個銅門1965年完成,表現的是從聖·卡羅·波羅梅奧時代以來大教堂的歷史。
米蘭大教堂的大廳有著顯著的哥特式風格建築的特點:大廳長約130米,寬約59米,兩側支柱的間距不大,形成自入口導向祭壇的強烈動勢。62根巨大高聳的圓柱形大理石柱分四行排列共同支撐著重達1.4萬噸重的拱形屋頂,柱與柱之間有金屬桿件拉結。大理石柱將教堂內部形成了五個區。圖中黑色小方塊表示石柱。
大廳中央置有數十排棕色長椅,分四行排列,供教徒祈禱時坐。白色大理石地板上鑲嵌有黑色和紅色大理石巴洛克圖案,實現了義大利著名畫家佩萊格里諾Tibaldi的幻想。
而步入大教堂後的正面是大祭壇,在大祭壇頭頂上方的一個「小紅點」。這是個小紅燈,據說它照著的是釘過耶穌的一顆鐵釘,而這顆鐵釘每年會被取下來祭拜3天,達芬奇就專門為此發明了一個升降機(現代電梯的前身)。
大廳聖壇周圍支撐中央塔樓的四根柱子,每根高40米,直徑達到10米,由大塊花崗岩砌疊而成,外包大理石。12根較小圓柱,柱子加上柱頭總高約26米,直徑3.5米。正中是聖體龕,聖體龕兩側是米蘭守護聖徒卡爾羅和安博的銀像。
距入口大門五米處,北面牆壁上畫了一隻羯子,這是摩羯座,它稱為「極點」。而對應的地面上鑲有黃銅條(即子午線),與大門平行。
同一條線上南側第一個拱頂附近有一個圓孔。陽光從南側的小孔射入教堂,冬至時(12月21日)正好照在北側牆的「極點」上。夏至時(6月21日) 則照在子午線的特定位置。特定的位置用子午線上的對應的星座表示。為讓陽光進入小孔,教堂外南側的雕花石欄留一缺口。
在教堂內部還掛有很多畫作。
耶穌禮拜堂。木基督受難十字架是1576年瘟疫流行時,列隊巡行時聖·卡洛所帶著的。
「特里武爾齊奧燭台」,高五米,有七個分枝,做工精美。是1562年由焦萬·巴蒂斯塔·特里武爾齊奧神父捐贈給教堂的,是件十二世紀末法國工匠尼科拉·達·韋爾敦的作品。
米蘭大主教的遺體,臉部是白銀面具覆蓋著,軀體是主教真身。
南側的是聖喬瓦尼·波諾聖堂(The altar of Saint Giovanni Bono),塑著這位領導米蘭基督教的主教。
有關他的功績刻在了左右兩邊六個大理石淺浮雕中。
南側另外還有其他祭台和雕塑等。
在教堂里有個最為著名的雕塑——聖巴多羅買雕像,它描繪的是殉教的聖徒巴多羅買。在基督教被承認之前,這位聖徒為了傳教而被活生生剝皮,雕像上的肌肉及血脈筋骨清晰可見。他右手拿著《聖經》,肩上披著自己的皮膚。聖人的面部表情並非是一種痛苦,而是一種憐憫眾生的慈愛。
從教堂出來再看看外面,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幾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個人物像。
整個教堂有6座石梯和兩個電梯通往屋頂,頂上縱橫交錯著33座石橋,連接堂頂各個部分,登上堂頂可鳥瞰全市風光,在晴朗的日子裡,還可以看到遠處綿延到馬特峰的阿爾卑斯山脈風光。
教堂頂部建有135座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每一塔頂立有塑像,另有150個水道,410個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裝飾有浮雕。尖塔之林直立挺拔,給人以飛騰升華、超脫塵世之感。英國小說家勞倫斯稱大教堂「中央塔為其中最高,高108米,也是教堂的最高點,建於15世紀,由義大利建築巨匠伯魯諾列斯基建造。
中央塔上的聖母瑪利亞(Lady of Assumption)雕像於1774年才建成,高4.2米,為鍍金銅像,聖母身裹3900多片金葉片,重700多公斤,整個聖母像在陽光下光輝奪目,代表愛,是所有米蘭人的共同標記。活像一隻刺蝟」。
由於此時臨近聖誕節,在教堂外還擺著聖誕集市。挺有節日的氣氛。
路邊也有行為藝術家的表演。
順著道路前行,迎面的建築就是聖托斯特凡諾大教堂,也稱為「米蘭人骨教堂」,這個教堂以內部的人骨庫聞名。
歐洲有不少人骨教堂,但聖托斯特凡諾教堂卻是其中的鼻祖之一,捷克人骨教堂、波蘭人骨教堂、葡萄牙人骨教堂、奧地利人骨教堂的建造時間比它都要晚。追溯其歷史,1127年當地人在聖托斯特凡諾大教堂前建起一座用於治療麻風病人的醫院和埋葬死亡病人的公墓。後來因死亡人數驟增,缺乏更多墓地,1210年在教堂旁邊蓋起一座小屋用來存放遺骨。後至1269年為了撫慰亡靈,又在這座小屋旁邊蓋起一座小教堂,便是最早的人骨教堂。
15世紀時,這座教堂被天主教徵用,也成了教堂名字的由來。1647年教堂迎來首次翻修,由參與建造米蘭大教堂的設計師卡洛·布齊主持修建,他利用瘟疫和飢荒年代逝去的人的骸骨對牆壁進行了裝飾。在教堂建成後的500多年裡,曾被戰爭和火災所破壞多次重建和擴建。現在的樣子是約250年前重建的。
這座呈八角形的教堂里分布著一個巴洛克風格的祭壇和兩個耳堂,從祭壇右側的小門進入,走過一段陰暗的通道便是人骨禮拜堂。裡面雖然陰森恐怖,卻傳有一個美好的說法,說有不少人在這里許願後都能如願,回來感恩的人在通道貼著很多還願愛心紀念。
在小小的人骨禮拜堂內,目及之處都是密密麻麻的人骨殘骸,這些骨頭被裝在鐵網里,從地上一直堆砌到穹頂,教堂圓拱頂上繪著色彩鮮艷的壁畫,畫中天使簇擁著喜悅的靈魂,就像意味著人死後信仰天主就能通往極樂天國。拱頂繪畫顏色鮮艷明亮,與下面陰森白骨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骸骨,有人推測,這些骨頭來自更早的4世紀聖安博時代,也有人說,這些骨頭主要源於中世紀在醫院里去世的瘟疫患者和管理醫院的神職人員,不少是從附近公墓遷移過來的,以及來自監獄的死囚。其中還流傳著一個詭異的傳說,指在每年11月2日的追思日,祭台上一個小女孩屍骨的靈魂會蘇醒過來,會領著所有的骷髏跳起骷髏舞,想想那畫面便覺得既精彩又恐怖,也實在佩服西方人的奇特想像力。
人骨教堂的旁邊還有一座不出名的教堂,走進去看了看。
從教堂出來後,接下來繼續在米蘭的雨中漫步來到斯卡拉廣場。
在廣場的中間鮮花簇擁著的是達芬奇和他的四大弟子的雕像。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4.15-1519.5.2),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熱心於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研究如何用線條與立體造型去表現形體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同時研究自然科學,為了真實感人的藝術形象,他廣泛地研究與繪畫有關的光學、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多種學科。世界上不會再出現另一個網路全書式的達·芬奇了。
接下來的下一站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聖瑪利亞修道院。
聖瑪麗亞修道院和教堂是米蘭建築師索拉里兄弟於1463年開始修建。後來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札想在教堂安置自己和妻子之墓,准備擴建修道院。達芬奇被這個計劃所吸引,同期抵達米蘭還有另一位文藝復興大師和建築家布拉曼特,他們聯手使米蘭這座充滿中世紀傳統氣氛的城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地一個典範。他們把教堂後部的半圓頂穹窿拆除,改建為一個高大的聖壇。另建有餐廳、聖器室和方形迴廊。而達芬奇則在1495-1497年間在大廳北牆繪制了油畫《最後的晚餐》。達芬奇至少用了20年的時間起草,真正開始繪畫到完成,則只用了3年時間。它成為整個建築群體中的極品,畫面長8.85米,高4.97米,上方有3個半圓天窗,中間一個最大天窗由廬多維科的王徽裝飾,因為這幅畫是他委託達芬奇畫的。
在聖誕期間,教堂里紛紛擺起特殊裝扮,這里應該說的是耶穌在馬棚誕生的故事
春季花開的庭院應該會很不錯。
1943年8月15日,教堂和會院遭到英美飛機轟炸,會院食堂大部分被毀,但《最後的晚餐》所在的那面牆卻得以倖存。現在修道院為了保護壁畫每天限制人數參觀,因此參觀需要提前預訂。
關於作畫的歷史,那年達芬奇42歲,當時他很窮,為了混口飯吃,答應公爵在修道院餐廳的北牆上創作一幅以宗教為題材的壁畫。
根據《聖經》的真實情形,畫中耶穌坐在正中央,雙手攤開,悲傷的告訴他左右的12門徒:「你們中會有一個人出賣我」,一瞬間,全場嘩然,每個門徒的神情都被真實的描繪出來,驚訝、恐慌、悲傷、憤怒與害怕。
但是《最後的晚餐》可沒那麼幸運的一直平靜的待在修道院里。
在1652年,僧侶為了擴大門洞,把畫中央人物的腳部都挖了一塊。
1796年,拿破崙一世軍隊侵佔米蘭,修道院的把食堂做了馬廄,士兵把壁畫中的人物頭部作為拋擲石塊比賽的目標。
1942年米蘭,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英軍轟炸,修道院面目全非。幸運的是多虧義大利人把這面牆前後上下用好幾層沙袋完全遮擋住,壁畫才倖存了下來。但也對畫造成了一定的損壞。
於是文物修護者們開始對這幅畫進行修復,1999年5月28日,這幅多災多難的《最後的晚餐》終於再一次面對觀眾。
從修道院出來後,接下來的目的地則是達芬奇工作了18年的斯福爾扎城堡。
作為整個米蘭的地標性城堡,這里是整個城市歷史滄桑的象徵。斯福爾扎堡於1368年由米蘭領主維斯康提家族興建的防禦工事, 1450年,當時米蘭的統治者、米蘭公爵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一世開始重建城堡,成為了斯福爾扎家族的文藝復興式宅邸,逐漸形成今日的規模。後來還開始興富美化庭園裝飾,以符合作為居家的要求;擴建過程中,更有許多藝術家參與設計規劃,包括達芬奇為城堡的機能性規劃了水利工程,以及劇院內的機械結構等,而托斯卡那省出身的菲利尼則負責內部裝潢。城堡的格局精巧,可以體味文藝復興前後,米蘭公國的滄桑變遷。斯福爾扎家族幾乎資助了但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所有重量級藝術家,包括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目前城堡作為博物館使用,分成好幾個區域,分別設立有古代藝術博物館,傢具博物館,樂器和應用藝術博物館等數個博物館。
走入城堡內,這里有個伊斯蘭式的中庭,從窗戶到那典型的淺水池。想來這里肯定與摩爾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吧。中庭里有矮矮的玫瑰叢。斯福爾扎古堡的外觀保存完好,圓柱形堡壘和城牆,四周圍有高牆。整個城堡是方形平面的,後面是巨大的宮廷花園。古堡周圍有護城河環繞,正面兩翼各有一座圓柱角形的高塔瞭望台,右側的羅克達塔可供作為緊急避難場所,其內部又分為三個區。城堡後公園裡面有條小河,河面上有鴨子游泳.河上有架小鐵橋,橋頭有美人魚拿著槳的銅雕,在那橋欄上拴著這些同心鎖。
在城堡里的博物館,可以看到古代雕塑飾品器皿武器盔甲石棺等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展品。
而在所有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倫達尼尼的聖母哀痛耶穌》雕塑,據說這尊雕塑是米開朗基羅去世前四天才雕刻的,當時他已經八十九歲。雕像生動刻畫了聖母瑪利亞悲痛地用雙手托著瀕臨死亡的耶穌的場景。盡管作品還沒有經過仔細打磨,略嫌粗獷,但卻是這位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巨匠的生命絕唱。
此外,還有米開朗基羅創作的四個聖母哀痛耶穌像《嘆息的聖母》。
提福茲歐手稿最初包含62張,但現在存世的只有55張。它記錄了達·芬奇長期學習單詞的列表,以及他記錄下的詞彙和語法來源。手稿除了展示達·芬奇努力提高自己在文學上的水平,還包含了他對於軍事和宗教建築的研究,畢竟他來到米蘭,就是作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而成為為皇室貴族工作的一員。
天軸廳(Sala delle Asse)裝飾有達芬奇於1498年繪制的樹的壁畫,目前,該壁畫的其餘部分已在修復工作中得以重現。畫中的一些景象曾被覆上了17層油漆。
而最新消息是在19年的5月2日天軸廳已經作為紀念達芬奇的重要地點之一,重新向公眾開放。
看完展室後繼續在看看城堡里的其他地方。
在米蘭參觀的最後一個景點則是斯卡拉歌劇院。
該劇院在1778年建於斯卡拉聖母堂舊遺址,但在1943年遭到空襲毀於一旦。現在所看到一座美麗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是1946年重建以後的樣子。2002~2004年經過整修後外觀依舊朴實。
劇院的內部十分豪華,不但音響效果世界一流,而且擁有6層包廂,可容納2000多人,當時重建完成再度啟用時,由剛從紐約返國的托斯卡尼尼指揮,展開一連串傑出的演出。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等大師相繼在這舞台展露他們的音樂才能。斯卡拉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眾多音樂大師們,在世界歌劇史上,有許多著名歌劇都是在斯卡拉歌劇院首演的,如《奧賽羅》、《蝴蝶夫人》、《圖蘭朵》等。許多國家的歌劇到義大利演出也會首選斯卡拉。總之,高水準的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指揮家和出色的歌劇、曲目、音樂演出與歌劇院一道構成了這個藝術殿堂內涵的全部,在音樂藝術文化的時空長廊中綿延傳承著。
從劇院出來後,又去逛了下旅遊紀念品小店等。
路邊有不少義大利帥哥在拉小提琴。
在火車站里的大聖誕樹上看到不少有意思的紙片。
㈣ 世界十大歌劇院是哪些歌劇院
奧地利國家歌劇院
奧地利國家歌劇院位於位於維也納,以上演第一流歌劇和最講禮節而聞名於世。奧地利國家歌劇院是奧地利最大的歌劇院也是歐洲有名的歌劇院之一。上演曲目水準很高,為巴洛克式建築。
巴黎歌劇院
巴黎歌劇院全名為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Garnier),以建築師沙爾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國上流社會欣賞歌劇的場所,不管內部裝飾和外表建築都極盡華麗之能事。
義大利米蘭大劇院
義大利米蘭大劇院,也稱斯卡拉歌劇院(義大利語原名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位於義大利米蘭,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是世界最著名的一所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悉尼市區北部,是悉尼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
科隆大劇院
阿根廷--科隆大劇院(又叫哥倫布大劇院),其絕妙的音響效果,完美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街廣場上,是座典型的文藝復興式的龐然大物。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
大都會歌劇院,是紐約一個具有領導地位的世界級的歌劇院。大都會歌劇院的前身,是19世紀後半葉位於百老匯第39號大街與第40號大街之間的一座劇院。
莫斯科大學
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是莫斯科有名的芭蕾舞與歌劇劇院。離紅場很近,始建於1776年,在隨後的半個世紀里劇院先後兩次發生火災。1825年,這座劇院由建築師博維重新設計並主持修建,最終於1856年落成並一直保存至今。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亦可譯為拜仁國立歌劇院歌劇院團現在的駐地是慕尼黑國立劇院(Nationaltheater München)。另外,院團也會定期在慕尼黑攝政王劇院(Prinzregententheater)和居維利埃劇院(Cuvilliès Theatre)表演。
馬林斯基郡劇院
馬林斯基劇院(俄語:Мариинский театр,從1920年至1935年舊稱國家歌劇和芭蕾舞藝術院,從1935年至1992年舊稱基洛夫劇院)是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個歷史性的歌劇和芭蕾舞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台,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
㈤ 義大利的歌劇院有哪些
義大利是歌劇的故鄉,全年大部分時間都是歌劇演出的旺季,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歌劇院,其中最著名的有:
羅馬歌劇院(羅馬)
自十九世紀建成開始,羅馬歌劇院已經呈現了眾多絕妙的表演,這其中不乏許多充滿歷史感的著作。事實上,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便是在1899至1900年之間在這里上演的。作為主要的歌劇院,科斯坦齊承載了許多歌劇芭蕾和交響樂的演出。科斯坦齊歌劇院吸引了眾多來自全球的音樂天才。在這個夏天,眾星會在華麗的卡拉卡拉浴場上演歌劇。其他的劇院還包括羅馬劇院。
鳳凰劇院(威尼斯)
鳳凰劇院又名不死鳥劇院。正如它的名字所叫的那樣,2004年它在灰燼中得以重造。1996年,在一場毀滅性的大火面前,這座著名的歌劇院幾乎燒為平地。於是大規模的重建工程隨之而來,使得大劇院原本華麗的面貌再次展現在人前。鳳凰劇院不僅以她美輪美奐聞名於世,同時更是因為它是許多著名歌劇創作的搖籃而被世人嚮往。她不僅經歷了著名歌劇茶花女首演的慘痛失敗,同時見證了羅西尼(Rossini)和威爾第以憑借坦克雷迪,艾納尼,弄臣創造出藝術生涯的偉大勝利。在即將到來的季節里,許多節目將會在卡納雷吉歐區附近的馬裡布蘭劇院上映。
假面音樂劇(佛羅倫薩)
鑒於在修復重建中非凡的努力,您現在有機會在享譽盛名的佛羅倫薩主教座堂劇院享受假面音樂劇帶給您流連忘返的演出。這座劇院就屹立在歷史上著名的塞雷塔尼街,與鐵路和主教座堂僅有數步之遙。配有最先進的裝備與技術,這個當代建築著實會讓這里的表演顯得更加熱情洋溢。
斯卡拉大劇院(米蘭)
斯卡拉大劇院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劇院之一。它建於1776年,原址是公爵劇院(Teatro Ducale)因為一場大火而被焚毀。如今的大劇院就是在此之後,由著名新古典建築師皮而馬里尼(Giuseppe Piermarini) 設計建造而成。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首日上演安東尼奧薩列尼 的歌劇《歐羅馬的現身》("Europa Riconisciuta").1839年,威爾地(Giuseppe Verdi)的處女作在大劇院上演。從此以後,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的名字和斯卡拉大劇院聯繫到一起。每年,無數遊客慕名而來。人們不僅是要欣賞精美的表演舞台,更是要親身體驗米蘭這個音樂瑰寶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精緻的氛圍。
維羅納露天劇場(維羅納)
維羅納露天劇場,歐洲最偉大最有聲望的名勝古跡之一。它在帝國時期被羅馬人建於公元後第一個世紀,並是一個為眾人提供娛樂項目的場所。從擊劍,到長矛比武,騎士比武和晚間游戲都在一個絢麗的風景里舉行。自從十八世紀,戲劇表演已經成為了不變的特色。時至今日,這個劇場也因是義大利最重要的當代「考古劇院」而出名。每年夏季的歌劇節,這里也會有像普拉西多 多明戈,何塞 卡雷拉斯和佛朗哥 澤菲雷里等著名歌唱家和其他大師的表演。這也是維羅納每年吸引超過五十萬全球遊客前來游覽的重要原因之一。
㈥ 哈爾濱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歌劇《唐璜》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演出簡述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歌劇《唐璜》演出將於2017-12-16在哈爾濱大劇院開場演出,永樂票務將為您提供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歌劇《唐璜》歌劇哈爾濱大劇院演出門票在線預訂、選座服務。演出詳情演出介紹演出日期:12月16日 19:00 共1場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製作 A Proction of Teatro Comunale Luciano Pavarotti腳本 洛倫佐·達·彭特Libretto Lorenzo Da Ponte作曲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Music Wolfgang Amadeus Mozart主演Cast唐璜 卡洛·科倫巴拉Don Giovanni: Carlo Colombara雷波萊羅 待定Leporello: to be confirmed騎士長 尤金·斯拉尼米羅夫 Il Commendatore:Eugeniy Sranimirov安娜 羅薩納·洛·格列科Donna Anna: Rosanna Lo Greco奧塔維奧 馬丁·蘇斯尼克Don Ottavio:Martin Sušnik艾爾維拉 拉法埃拉·安傑雷蒂Donna Elvira: Raffaella Angeletti馬塞托 里卡多·博斯克Masetto: Riccardo Bosco采琳娜 妮柯莉娜·亞內夫斯卡Zerlina: Nikolina Janevska演出 義大利羅西尼交響樂團 & 義大利西西里合唱團Perform Orchestra Sinfonica G. Rossini& Coro Lirico Siciliano達·蓬特作詞,莫扎特作曲二幕歌劇劇情第一幕場景1在深夜裡,唐璜的侍從雷波萊羅獨自在門外抱怨,他被留在門外看守,而唐璜則在屋內和女人調情。突然唐璜遮著臉而從屋裡沖出來,屋裡的騎士長之女安娜則緊追在後,而安娜的父親此時也出來拔劍和唐璜決斗,結果騎士長中劍倒地身亡,唐璜則和侍從雷波萊羅逃離現場。 接著安娜和未婚夫奧塔維奧上場,發現父親已身亡,安娜昏倒,醒後哀痛父親之死,並要未婚夫奧塔維奧為父復仇,在兩人合唱復仇誓言中結束第一場。場景2黎明時分,唐璜和侍從雷波萊羅談話間,發現有女子走來,唐璜本打算上前調情,在發現這個女子是曾受他騙婚的貴婦艾爾維拉後就躲了起來。艾爾維拉憤恨唱著若是唐璜不回心轉意就要復仇,唐璜在雷波萊羅護駕之下逃走,而雷波萊羅則向艾爾維拉唱出唐璜勾引過二千多位女子的情人目錄一曲之後下場,此時艾爾維拉才了解唐璜的真面目。場景3在農女采琳娜和其未婚夫馬塞托及農民們合唱聲中,唐璜和侍從雷波萊羅也來到農庄,他又看上了農女采琳娜,於是威嚇馬塞托走開,並開始勾引農女采琳娜,假意說要與她成婚,騙她到別墅去,就在采琳娜開始有點心動十艾爾維拉出現揭穿他的面目,並帶采琳娜離去。這時,安娜和未婚夫奧塔維奧上場,來請求俠客唐璜替父報仇,而不知他就是殺父仇人。艾爾維拉又出現揭穿他的面目,唐璜向安娜表示這個女人是精神錯亂。在艾爾維拉退場後,唐璜臨去所說的話竟和他當初闖入安娜屋內離去時所說的話雷同而使得安娜警覺這個男人就是殺父仇人,於是要未婚夫奧塔維奧替她報仇。在兩人都退場後,唐璜和侍從雷波萊羅上場談論如何在辦招待農民的宴席上勾引女人。場景4在唐璜的別墅里,農女采琳娜向其未婚夫馬塞托表示歉意,而馬塞托看到唐璜出現,就躲了起來,而采琳娜則被唐璜發現,於是就勾引她。這時,屋內音樂響起,唐璜及農女采琳娜和其未婚夫馬塞托進入了農民聚集了的屋內,安娜及其未婚夫奧塔維奧和艾爾維拉三個人戴著假面進來,在屋內演奏出著名的小步舞曲聲中三人唱出復仇之志。場景5唐璜的別墅內滿是戴著假面的來賓,舞會開始,先是安娜和未婚夫奧塔維奧跳舞,其後唐璜和農女采琳娜,接下來是唐璜的侍從雷波萊羅引開馬塞托去跳舞,而唐璜就引誘農女采琳娜進入房間,屋內傳來采琳娜的尖叫聲,並沖了出來,而唐璜則扯著侍從雷波萊羅的耳朵出來,嫁禍給他;但采琳娜公布了唐璜是輕薄她的人,眾人們這時就取下了面具,指責唐璜惡行昭彰將受報應。第二幕場景1在街道上,侍從雷波萊羅再也不能和主人唐璜相處,而打算要離去,唐璜用錢撫平了雷波萊羅。唐璜打算要勾引艾爾維拉的女傭人,而出現在窗口的卻是艾爾維拉。唐璜和侍從換裝,由侍從雷波萊羅穿著他的服裝繼續和艾爾維拉對話,而他自已則穿上侍從的服裝去勾引艾爾維拉的女傭人。當他唱出很有名的《唐璜小夜曲》時,農女采琳娜的未婚夫馬塞托和一群農夫等人進來要殺了唐璜,扮成侍從的唐璜也假意大罵自己,並且指示眾人往錯誤的方向去尋找,在其他農夫追趕而去時,唐璜痛打了馬塞托一頓後逃跑,農女采琳娜安慰其未婚夫馬塞托而唱出了《葯師之歌》。場景2在安娜的後花園,雷波萊羅想法子擺脫窮纏不舍的艾爾維拉,但是正當他要逃跑的當兒,安娜和未婚夫奧塔維奧上場來了,而農女采琳娜和其未婚夫馬塞托也從另一側上場來了,都和假扮唐璜的雷波萊羅碰個正著。奧塔維奧要殺唐璜,艾爾維拉幫忙求情,而雷波萊羅則嚇得趕緊吐實他只是穿了唐璜的衣服並請求寬恕,然後趁隙熘之大吉,奧塔維奧發現雷波萊羅逃跑,在要去告發唐璜中結束本場。場景3時唐璜正高興於剛才引誘艾爾維拉的女傭人,當他一面狂笑一面告訴了上場來的雷波萊羅 時傳來了一個神秘的聲音,表示唐璜將在天亮前停止狂笑。他們循聲尋去,發現聲音是來自被殺的騎士長的石雕像,而且墓誌銘上刻著復仇的話語。唐璜毫不畏懼地叫雷波萊羅邀石像參加晚餐。場景4在安娜的房裡,安娜對責難她展延婚期的奧塔維奧表示說由於憂傷父親之死,所以沒有結婚的心情。場景5在唐璜的屋內.他獨自在用餐,雷波萊羅 在一旁服侍,此時樂隊奏著樂,而雷波萊羅躲到一旁偷吃東西。這時艾爾維拉進來要唐璜及早悔悟,但他不理會,反而加以嘲笑,艾爾維拉憤而離去,走道門外時突然驚唿尖叫,雷波萊羅 出去一瞧,也嚇得回來,叫著說騎士長的大理石雕像來了。唐璜去開了門讓騎士長進來,騎士長不理會唐璜請他吃飯,而要唐璜到它那兒去,並和他握手,要他悔改。當唐璜拒絕後,地上突然冒出火焰,在唐璜在驚恐之中,下了地獄。唐璜已死,眾人大仇得報,於是在 奧塔維奧向安娜求婚,艾爾維拉要去修行,雷波萊羅要去找別的主人,農女采琳娜和馬塞托歡喜回家,結束本劇。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摩德納市政歌劇院(在2007年10月更名為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是一個歌劇院在位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摩德納市的歌劇院。現有劇院的建成時間可以追溯到1838年,當時還存在的艾米利亞市政歌劇院的已經不再適合歌劇的舞台表演了。然而,這家劇院曾作為演出過當時多尼采蒂、貝里尼以及羅西尼所有作品的場所。到現在為止,摩德納的歌劇文化依然蓬勃發展。在摩德納市市長的協同下,建築師弗朗切斯科·凡德利與音樂學院協會合作計劃建築城市公有劇院,這也是劇院最初的名字:「為了城市的尊嚴和藝術的傳承」。1841年,當劇院開幕的時候,艾米莉亞市政歌劇院被重新命名為古歌劇院,盡管老歌劇院於1859年關閉,同年弗里德里希五世離開摩德納。此後,劇院又被重新命名,成為了市政歌劇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受到軍隊的控制,1915年至1923年間他因為被稱為不安全而關閉。與此同時,歌劇在城市的其他地點繼續上演,在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劇院才被完全恢復。被更名為市政歌劇院的摩德納歌劇院於1998年12月重新開放,成為一個有900個座位的場館。在2007年9月世界著名男高音盧西亞諾·帕瓦羅蒂逝世之後,摩德納市長宣布,市政歌劇院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藝術家而更名為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義大利西西里合唱團義大利西西里合唱團成立於2008年,總部位於卡塔尼亞。合唱團成立之後一直由2016年國際歌劇獎的特殊獎項獲得者:男低音弗蘭西斯科·柯斯達指揮,更邀請蜚聲國際的女高音喬瓦娜·科莉可擔任藝術指導。此外,鋼琴演奏家安娜麗莎·曼加諾擔任助理指揮,男高音阿爾貝托·M.A.·穆納福則是合唱團主席。合唱團曾接受史蒂芬·梅庫里奧、彼得·提伯瑞斯、朱里亞諾·卡雷拉、馬里烏斯·斯特拉文斯基與詹路卡·馬爾蒂倫基的指揮,也曾與丹妮拉·德斯、格雷戈里·孔德、法比奧·阿魯米亞多、皮耶羅·朱利亞奇、喬文娜·卡索拉、迪米特拉·泰奧德索歐及何塞·卡雷拉斯同台亮相。合唱團曾與蒙雷亞萊國際聖樂周、西西里交響樂團基金會、「傳統劇院」安特魯吉歐音樂節、陶爾米納歌劇節、陶爾米納藝術節、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卡塔尼亞的文森佐·貝里尼劇院、澳門國際音樂節、哈爾濱大劇院、天津大劇院、土耳其國家愛樂樂團、杭州愛樂樂團、澳門交響樂團、瑞士申肯貝格歌劇院、馬爾他阿斯特拉劇院、馬爾他交響樂團、芝加哥歌劇院、熱那亞卡洛·費利切歌劇院攜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合唱團在2012年7月參演貝里尼歌劇《諾爾瑪》,並且在2013年8月參演威爾第《弄臣》、馬斯卡尼《鄉村騎士》與萊翁卡瓦洛《丑角》,這些在陶爾米納古劇院上演的劇目不僅被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播送到全球,也曾在戛納電影節獻演。義大利著名歌劇評論家恩里克·斯汀克里稱合唱團為「藝術盛宴」(spectacular)2017年1月,合唱團曾在哈爾濱大劇院的世界男高音之王——何塞·卡雷拉斯獨唱音樂會上與卡雷拉斯同台演出。場館介紹哈爾濱大劇院與太陽島風景區隔江相望,毗鄰東北虎林園。北京MAD建築師事務所打破了傳統的設計思路,使哈爾濱大劇院如同行雲流水般順暢自然,與周圍的濕地景觀渾然一體。夏季像一條銀色的綢帶飄揚在碧水藍天之間;冬季如江風削出的雪塑矗立於銀裝素裹之中。該工程投資概算為12.79億元(不含貸款利息),由松北區自行籌措資金並組織建設。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9萬平方米。整體建築包括大劇場(1538 座...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義大利摩德納帕瓦羅蒂歌劇院歌劇《唐璜》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㈦ 義大利深度游有哪些必去的旅遊點
說起義大利,首先想到的是米蘭時裝周,義大利可以說是時尚的代表。除此以外,義大利還是歌劇的故鄉,這里還有水城威尼斯,你可以乘著貢多拉好好地欣賞這水城的美景。那到義大利來,有哪些景點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呢?
1、威尼斯廣場。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的中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這里可以說是羅馬市的地標。每年一二月,在羅馬的雨季的時候,威尼斯廣場會有幾次被潮水浸過的時候,這時候的羅馬廣場倒映在水裡,非常漂亮。離威尼斯廣場不遠的羅馬斗獸場也是可以去看一看的,這里雖然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是你仍然能透過這個看到它以往雄偉的氣魄和磅礴的氣勢。
聖馬可廣場這里既有很多精緻的小店,讓你可以在這里漫步,也有頗具美感的聖馬可大教堂。
㈧ 能推薦義大利歌劇的下載地點嗎
《歌劇全集》下載地址,電驢的,中文字幕,不過速度很慢,而且名字都是義大利語的,要是有個人電腦就比較容易下載
http://www.verycd.com/groups/@g19043/126646.topic
我知道的有關歌劇的網站有兩個:
旭東聲樂教育網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
裡面有很多歌劇詠嘆調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syzx104.htm
High C聲樂網
http://www.hcshengyue.com/
裡面有一些完整的歌劇視頻
http://www.hcshengyue.com/shipin/ShowClass.asp?ClassID=21
如果你還不太了解歌劇,建議你先看一看世界十大歌劇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sjgj-sd.htm
新浪視頻里有一位朋友有很多完整的歌劇
http://you.video.sina.com.cn/m/1223083637#video
往後面翻還有
再提供幾個比較快的歌劇下載地址
中央歌劇院《圖蘭朵》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gjxs4002.asf
中央歌劇院《茶花女》
http://www.sygz.dqt.com.cn/yangxudong/gjxs4007.asf
㈨ 請介紹幾個有在線看歌劇,古典音樂的網站
在線看歌劇:優酷就有。
1、http://www.hypermusic.ca/jazz/mainmenu.html
2、http://www.beethoven9.com/(古典音樂咨詢)
3、http://www.kuke.com/kuke/Index這個中文的,在我看來這個很專業!有樂器分析,有試聽的,也有下載的。(注冊後聽完整版的)【本人推薦這個!】
在線:好聽音樂網
http://haoting.com/
音樂公園
http://www.6bb.com/
天籟之音
http://www.13139.com/
在線視聽導航
http://www.play99.net/
其實你上網一搜就能找到很多,都很不錯。
下載:http://www.verycd.com/sto/music/
㈩ 推薦幾個聲樂教學網站 特別是包含義大利歌劇的
義大利歌劇太多了,圖蘭朵,弄臣等等,主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在視頻網上搜,比如你是男高音,就隨便看看,男中音,就給你推薦廖昌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