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天國與地獄的劇情介紹
序曲:
這是爽朗、輕快的音樂,受世人喜愛,經常單獨演奏。在末尾處可以聽到此劇終幕出現的著名嘉洛普舞曲,這曲調一般稱作康康舞,醞釀出無比愉快的氣氛。
第一幕:
第一場:特拜城近郊的原野。
特拜是一個希臘城市,此處是寧靜的田園景色。右邊的小屋前掛著「蜂蜜製造者阿里斯特」的招牌,左邊小屋前則掛著「音樂院長奧菲歐」的門牌。但在實際開幕之前,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輿論」(相當於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Choros)先出現,唱出序唱時幕才開啟。他表示要此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這種替角更進一步地把自己的意見充分反映在這部戲劇里。
輿論退場後,奧菲歐的漂亮妻子出現。她一邊摘花一邊唱出情歌:《丈夫只熱衷小提琴和別的姑娘》,於是像報復一般,她也愛上比她年輕的牧羊人阿里斯特,她摘這些鮮花是要送給牧羊人的。其實,阿里斯特就是地獄之王普魯東。他為了誘拐尤麗迪茜才化身成年輕牧羊人,住到奧菲歐家隔壁。
這時候奧菲歐登場,他手中所拿的不再是神話中的抱琴(lira)而是小提琴。他沒有弄清楚是自己的妻子,看到尤麗迪茜的背影就以為是自己熱愛的牧羊女車羅艾(其實是河川女神nymph),於是用小提琴開始奏出愛的小夜曲。可是不久後,兩人都發覺對方愛情不專,另有外遇,轉成吵架的二重唱。
得悉妻子愛上鄰居的牧羊人後,奧菲歐氣憤地說:「難道你連這小提琴都不愛了?」然後像發狂似地猛拉小提琴。她彷彿一頭咆哮的母獅,歇斯底里地喊叫已經受夠了。奧菲歐別有含義地指著說,「那邊麥田中有某種奇特東西」,然後就離去。而尤麗迪茜則喃喃低語:「在那裡,我和牧羊人享受過多少愛的纏綿良辰。我必須更加小心才好。」說完她也離去。
盡管尤麗迪茜曾神經質地大叫:「我們今天就分手」,但奧菲歐畏懼輿論的譴責,不敢太任性,於是把一隻毒蛇悄悄地放進尤麗迪茜經常和牧羊人幽會的麥田中,然後前往音樂院。
這時牧羊人阿里斯特登場,唱出:《我的本性是》。他在這首優美的詠嘆調中吐露出如何托夢給奧菲歐,唆使他把毒蛇放到麥田中,然後愉快地說,只要尤麗迪茜被毒蛇咬死,就能把她帶到自己的黃泉之國。
接著尤麗迪茜又回來,阿里斯特大聲對她說:「你不能走入麥田,因為你的丈夫在那裡設下陷阱!」可是尤麗迪茜卻很堅決地表示:「只要是為了你,赴湯蹈火我都願意!」然後跟他一起走入麥田。果然不出所料被毒蛇咬噬而瀕死,但很愉快地被普魯東抱在懷里共赴黃泉之國。
奧菲歐回來後曉得妻子已死,不僅一點不悲傷,還很快樂,馬上想前往熱愛的牧羊女那裡。但輿論適時出現,把他勸止並命令說:「為了後世的人,你必須到黃泉之國把妻子帶回來。」要奧菲歐一起到天國,請求大神朱彼特把妻子還給他。奧菲歐答應,用小提琴奏出格魯克歌劇《奧菲歐》中的著名旋律《我失去尤麗迪茜了》(Che faro senza Euridice),在音樂院兒童們歡送下出發前往天國。
第二場:奧林帕斯山。
這時奧林帕斯山上白雲朵朵,大神朱彼特、他的妻子朱儂和其他眾神都在午睡。當睡眠之神莫費醒來後,用睡醒葯之花撒在大家的雙眼。狩獵女神戴雅娜的角笛聲響起,眾神便全部醒來了。這時登場的戴雅娜便唱出詠嘆調:《當戴雅娜下降到原野一看》(Quand Diane descend dans la plaine),悲訴她的戀人阿克第翁已經不在了,她看來應該是悲傷的,卻愉快地高歌。
醒來的眾神異口同聲地責備大神朱彼特很像暴君,於是借用《馬賽曲》的旋律,使反抗氣氛升騰起來。這時傳來謠言說,在人類世界有一名叫尤麗迪茜的漂亮女人被誘拐了,朱儂聽到後立刻懷疑是自己的丈夫朱彼待乾的,於是妒火中燒。可是到地獄去調查的梅鳩爾(旅行之神)則回來報告說,誘拐尤麗迪茜的人是地獄之王普魯東。
於是朱彼特就把普魯東召到天國加以盤問、訓斥。可是以維納斯為首的眾神卻認為,朱彼特本人也時常在凡界誘拐良家婦女、拈花惹草,自身的品行已大有問題,怎麼可以譴責別人,這就是迴旋曲《為了誘惑堅貞的亞克梅娜》。結果場面大亂,朱儂也醋勁大發。
就在這時候,輿論帶著奧菲歐登場。音樂家向朱彼特哀求說,請把妻子尤麗迪茜歸還給他。朱彼特非常同情他,決定帶著眾神到地獄去尋找尤麗迪茜,在大合唱中幕落。
第二幕:
第一場:地獄。普魯東的私房。
尤麗迪茜被關在這房間內,感到無比委屈與難耐。門被推開後,普魯東的男僕約翰?斯第克斯出現。他唱出:《當我是貝歐第的國王時》(一種版本是《當我是阿卡第亞的王子時》),向尤麗迪茜求愛,但她躲避他的攻擊。這時有人走過來,男僕立刻把尤麗迪茜藏起來。普魯東和朱彼特一起登場,朱彼特揶揄說:「你在地獄擁有私人房間,實在很愜意,我也要在奧林帕斯山辟一個這樣的房間。」他雖然很機警地發覺尤麗迪茜被藏在這里,依舊逼問普魯東人在那裡?普魯東辯解說:「不是我誘拐她的」,然後急著想把他帶到宴會的大廳,兩人一起離去。
過一會兒,朱彼特帶著警官回來搜查。由於房門緊鎖,這一次他就化成蒼蠅,從鑰匙孔飛進尤麗迪茜的房間。這時很無聊又寂寞的她,一邊追拍漂亮的金蒼蠅唱出詠嘆調:《多麼可愛的蒼蠅》,然後變成和蒼蠅的二重唱。這只蒼蠅居然也會誘惑她,情調極為愉快又幽默,有時還會插入蒼蠅的芭蕾舞。
這時朱彼特表白了自己的身份,告訴尤麗迪茜要把她帶到奧林帕斯山,她立刻欣然答應,而且喬裝成巫女,和大神一起參加宴會,並決定一起逃走。在這段二重唱中加入花腔的模仿,取用法國民謠《傑克兄弟》的曲調。
第二場:地獄的大宴會。
這時天地間的眾神都被邀參加這個酒池肉林的盛會。喬裝成酒神巴卡斯巫女的尤麗迪茜唱出詠嘆調後,是諸神精神抖擻的合唱。大家愉快地享用美酒佳釀,進入舞蹈的場面。小步舞曲和嘉洛普舞曲接連搖曳著,尤麗迪茜和朱彼特也夾在人群中擁舞。
當他們伺機要逃離現場時,普魯東前來加以阻攔,並規勸大神因和奧菲歐有約在先,不該把尤麗迪茜拐跑。這時奧菲歐拉著小提琴,坐在輿論所劃的小船,順三途河逆流而上,一起抵達地獄宴會的現場,他請求朱彼特照約定把妻子還給他。朱彼特把尤麗迪茜還給他,但警告他在渡過三途河之前不能回頭看妻子。奧菲歐拉著妻子的手乘小船要回到人間,輿論從旁為他打氣,要他務必忍耐,而奧菲歐確實不曾好奇地回頭看尤麗迪茜。朱彼特看到這情景勃然大怒,於是突然轟隆作響,隨即雷電交加,奧菲歐驚恐地回頭看個究竟。盡管輿論為這意外感到困惑,但奧菲歐反而高興起來,因為他終於能夠回到地上和牧羊女相會了。普魯東則高喊說,這下子尤麗迪茜必須留在黃泉之國,但大神朱彼特卻宣布,他決定讓她成為酒神的巫女,接著酒神巴卡斯便坐在用葡萄藤織成的轎子登場,帶領大家隨著快活的嘉洛普舞狂歡作樂。幕落。
責任者
作曲: 雅克?奧芬巴赫
欄目關鍵詞: 其他劇目
輔助分類項: 歌劇
② 格魯克歌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中的dance of the blessed spirits是指哪一段
三幕歌劇,1762年在維也納首演。
義大利文腳本作者卡爾扎比吉編劇,故事情節取自希臘神話「奧菲歐」,由德國作曲家格魯克譜曲,這部歌劇戲劇性強,並首次在歌劇中引入了管弦樂伴奏。在本劇中,作曲家大大縮小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差異,使整部歌劇在風格上更加統一。
1761年作曲家同在義大利的詩人卡爾扎比吉(l714-1795)相識,並同他合作。卡爾扎比吉在巴黎暫時逗留期間開始,就對歌劇美學上的一些問題深感興趣,除了寫詩之外,他對為歌劇寫新腳本有著很高的創作熱情。正好當時格魯克也痛切感到歌劇有改革的必要在尋找新的腳本,因此倆人志同道合。卡爾扎比吉為格魯克寫了《奧菲歐與尤麗狄茜》的腳本,在二人相識的第二年,完成了這部歌劇的創作,並且沒有用尤麗狄茜的死造成的悲劇結局,而是處理成由於愛神的力量,使尤麗狄茜復活,最後是愛情的贊歌和盛大的芭蕾舞會,以歡樂幸福的場面結束了全劇。當時只有兩幕,兩年之後的1764年末,又重新改換了樂曲的順序整理加工,寫成三幕歌劇出版。
1762年10月5日在維也納歌劇院首次公演。獲得極大成功。當時奧菲歐是由唱女中音聲部的閹人歌手加埃塔諾·瓜達尼演唱的。歌劇上演12年後,莫里內又將腳本譯成法語,於1774年8月2日在巴黎的皇家音樂院首次上演。由於法國沒有閹人歌手,奧菲歐這一角色由女中音改成了男高音是男高音歌手勒格羅演唱的。此外,為迎合法國觀眾的口味,場面搞得非常華麗,並加入了合唱和芭蕾舞。《奧菲歐與尤麗狄茜》首次搬上大都會歌劇院是在1891年,同樣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作曲家力求在歌劇中使音樂、戲劇、舞蹈達到有機的和諧,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歌劇藝術的觀。
劇情簡介
歌唱家奧菲歐的愛妻尤麗狄茜不幸死了,他非常悲傷,在神靈前慟哭。奧菲歐悲痛欲絕的歌聲打動了愛神,允許他去地獄,用動人的歌聲救回愛妻,並警告他在跨越冥界返回人間之前不得看妻子的臉。奧菲歐如願以償,但他一眼不看妻子的臉卻使妻子很不理解,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奧菲歐忘記了愛神的忠告,回頭看了她一眼,尤麗迪茜當即倒地死去。奧菲歐後悔莫及,欲自殺殉情。愛神被他的真情感動,再次顯形相救,終於救活了尤麗狄茜,使他們夫妻得以團聚。
劇本:卡爾扎比吉根據古希臘神話編寫
作曲:[德]格魯克
主要人物
奧菲歐——(男高音或女中音)
尤麗狄茜——(女高音)
愛神——(女高音)
時間:上古
地點:希臘以及冥府和天堂樂園
歌劇故事
第一幕樹林里的一片空地上出現了一座新墳,這是可愛的尤麗狄茜,她不幸與世長辭了。一群牧羊人圍繞在墳旁,將一束束野花輕輕放在她的墳上,哀聲唱道:
假若美麗的尤麗狄茜的亡靈
在這不幸的墳墓周圍徘徊,
請你聆聽這哀歌,這悲嘆,
這聲聲啜泣!
這是我們在為你祈禱,為你設祭。
尤麗狄茜的丈夫奧菲歐不斷地呼喚著她的名字,他怎麼也不能相信,愛妻的倩影從此再也不會出現在他的面前。只見他形容憔悴,從不離手的里拉琴也已破碎,被扔在了一邊。人們非常同情他,可誰也幫不了他,只能陪伴著一同哀傷。奧菲歐向眾人懇求道:
「請離去吧,讓我獨自留在這里,和我遭遇的莫大不幸在一起。」
大家默默地走開了。
奧菲歐跪在妻子墳墓前痛哭:
親愛的尤麗狄茜,你在哪裡?
你的丈夫向蒼天呼喚,
又向大地尋覓,
在陣陣風中灑下淚水和無盡的哀思。
可是回答我的只有山谷的回聲,
還有潺潺流淌的小溪伴我哭泣。
尤麗狄茜,你在哪裡?
神啊,讓她回來吧,
否則我也隨她一道死去!
奧菲歐對著想像中的地獄神怪悲憤地控訴:
在那陰森的地下,
你那雙貪婪的手從不曾停止
對青春的掠奪。
如今我的尤麗狄茜,這美麗的花
也毀滅在你的手裡。
我要從你手中將她奪回,
哪怕有多少艱難險阻!
這時一個美麗的愛神從天上慢慢地降落下來,她說天神宙斯聽到他的哀歌十分感動,現在他允許奧菲歐去地下冥府找回妻子尤麗狄茜。愛神的聲音是那樣溫柔動聽:
渡過緩緩流淌的危險的忘河,
穿過黑暗無邊的深淵,
如果你能用你優美動聽的歌
聲打動死神和復仇的精靈,
你就能帶回尤麗狄茜,
和她一同重返人間!
聽到這話,奧菲歐兩眼放光,彷彿頃刻間就能見到愛妻。但愛神提醒道:
就算你有足夠的勇氣,
但你還必須注意:
在回到人世之前,
你決不能看她一眼,
否則你不僅前功盡棄,
而且將永遠失去尤麗狄茜,
後悔和思念將永遠折磨著你!
這條規矩請你一定牢記!
奧菲歐連連點頭,愛神又叮囑道:
克制情感,管住你的眼睛,
這並不容易。
但你必須忍耐,堅持到底。
為了最後的團聚,
你必須忍耐,堅持到底!
她消失了。奧菲歐發現手裡多了一把嶄新的閃閃發光的里拉琴,毋庸質疑,這是愛神的禮物。他把琴緊緊地抱在懷里,發誓一般地唱道:
愛情啊,請給我力量,
帶領我穿越危險和恐懼,
去感動冷酷的死神。
我會有堅定的意志,
讓事實來作證明!
他向著幽暗的森林深處走去。
第二幕
這里是地獄的入口處,不遠處有一扇高大的門,近處則是一大群妖魔鬼怪,他們發現了由遠而近的奧菲歐,立即警覺起來:
「看那是什麼膽大妄為之徒,竟敢穿過重重黑暗來到我們的冥府?」
他們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了奧菲歐。
「讓復仇女神撕裂他的心,讓首門的惡狗嚇掉他的魂!」
他們猙獰的面目和可怕的吼叫真是讓人膽戰心驚。但奧菲歐早已有所准備,他把那張金色的里拉琴高高舉起,從容地唱道:
「諸位幽靈,請聽我說,或許我的痛苦會贏得你們的同情。」
「不,不,這沒有可能!」
「諸位鬼魂,請你們靜一靜,或許我的不幸會獲得你們的憐憫!」
「不,不,走開你這陌生人!」
奧菲歐毫不氣餒,他一遍遍地堅持,直到他們安靜下來,向他提出疑問:
「你為何到這里來,可憐的年輕人?這里沒有生命,只有死亡的悲慘呻吟!」
奧菲歐輕輕地彈起里拉琴,用歌聲敘述他的不幸:
一切磨難和困苦,
我都能頑強地克服,
惟有內心的巨大痛苦,
使我痛不欲生!
如果你們能了解
失去愛人的滋味,
你們一定會慨然應允,
讓我走進這冥府的大門!
奧菲歐的歌聲實在是太動人了,們被感動得唏噓不已,有的痛苦地抱著腦袋倒在地上,有的同情地伸出手撫摩奧菲歐,當奧菲歐一曲唱畢,那扇禁閉的大門已經被打開了,鬼怪們齊聲祝願奧菲歐一路順風。
通過熊熊燃燒的地獄之火,穿過可怕的嶙峋怪石,奧菲歐走進了地獄深處。
場景換成了一個美麗幽靜的山谷,這里有樹木鮮花,還有溪水淙淙,只是有一點和人世間不同,它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藍色的霧。隱隱約約地可以聽見優美的音樂聲,但它卻有如悲傷的夢一般。原來這里是幸福幽靈們居住的地方。
一群美麗的少女身穿藍色的薄紗跳著緩慢優雅的舞蹈,其中的一位就是尤麗狄茜。盡管她離開了奧菲歐也十分痛苦,但這幽靜的山谷撫平了她心中的創傷,她柔聲唱道:
遠處是一片愁雲慘霧,
這里卻是春意融融。
一切悲苦都會遠離,
安寧的日子將會無始無終。
讓我和幸福的幽靈們一道,
永遠居住在這幸福之谷。
奧菲歐走上場來,他環顧四周,臉上流露出驚奇的表情。他完全沒有想到,在死亡的世界裡竟也有這樣的美景。但他的心仍然不得安寧,因為他還沒有找到心愛的尤麗狄茜。一群幸福幽靈迎上前來,領頭的一位還戴著小小的冠冕。她溫和地告訴他:尤麗狄茜已經蘇醒,就要被帶來和他相見。奧菲歐激動萬分,為了這一刻他已走過了多麼漫長而可怕的道路!他趕緊閉上雙眼,等待她們把愛妻帶給他。
尤麗狄茜來了!他聽見了她的腳步聲,接著,有人把她的手放在了奧菲歐的手掌中。天啊,這就是我心愛的尤麗狄茜!奧菲歐的心激烈地跳著,他緊緊握住這纖細的手,把頭扭向一邊,迅速地向著地獄的出口走去。
第三幕
在通往地獄出口的幽暗道路上,這一對夫妻手拉手走著。奧菲歐不斷催促愛妻:
「快來,尤麗狄茜,踏著我的足跡往前走。」
可是此時的尤麗狄茜仍然沒有恢復生命,她對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詫:
「怎麼,這是一場夢嗎?還是我神志昏迷?」
「親愛的尤麗狄茜,我是你的丈夫,為了尋找你,我來到了冥府。不久你就會看到燦爛的太陽,看到白雲藍天,回到幸福的人間!」
「我?我還會復活?這一切是怎麼回事?」
「求你現在別問,等到我們走出這可怕的冥府,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
奧菲歐的心情是那麼急切,可是尤麗狄茜一點都不理解,她不懂人死了怎麼還能重回陽間,更不明白這拉著她手的人是誰,如果他真的是自己的丈夫的話,為什麼不回過頭來看她一眼。
「為什麼你不來撫摸我的臉,為什麼躲避我的目光?」
「啊,我不能解釋這一切,請你趕緊跟我走,離開這里,一刻都不要遲疑。」
尤麗狄茜固執地要求:
「請你回頭看我一眼,只一眼,莫非你的心已變得冷酷,莫非你已嫌棄我,不願見到我已經枯萎的容顏?」
可憐的奧菲歐只有不斷地催促,卻不敢講出原因。離地獄出口還有好一段路呢,他的心情萬分急切。誰知尤麗狄茜竟然甩脫了他的手,向後退去:
「我只求你看我一眼!」
「不,我不能!」
「啊,你已背叛我了,你這無情無義的人,對這樣一個小小的要求,竟然置之不理!」奧菲歐把手向身後伸出,請求尤麗狄茜:
「快快跟我走,你不要猜疑!」
尤麗狄茜更遠地躲避開:
「既然你如此無情,何必到這來把我尋覓,不如讓我獨自留在這里!」
奧菲歐此時感受到的折磨,勝過了他在妖魔鬼怪那裡的遭遇,他多麼想回過頭去,將親愛的尤麗狄茜一把摟在懷里。然而他不能,他必須領著妻子走出地獄大門,只有到了那時,才能夠盡情傾訴他的愛情。他苦苦懇求尤麗狄茜,但妻子固執極了,堅持要他回頭看自己一眼,要他講出秘密。
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奧菲歐的心都涼了,他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局面,而那一邊的尤麗狄茜也在傷心地哭泣,她認為奧菲歐已經一點都不愛她了,這正是她最害怕、最痛苦的事。她渾身冰冷,再也支持不住了:
「親愛的丈夫,你的妻子需要你!請答應我的要求吧,在我死去之前,最後看我一眼!」
聽到這話,奧菲歐挺不住了,他喘息著,掙扎著,終於,他下了決心:
「讓我告訴你一切,我曾經……啊!蒼天啊,原諒我吧!」
他猛地回過頭去,伸開雙臂大步走向尤麗狄茜,然而就在這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大為震驚——向他伸出手臂的尤麗狄茜正在慢慢地倒下去,她的臉色是那麼蒼白,就象不久前死去時完全一樣。他嚇壞了,趕緊把她抱在懷里,後悔的感覺有如洶涌的浪濤一樣淹沒了他的心。他大聲喊叫著:
「我做了什麼?尤麗狄茜!你聽得見我嗎?啊,蒼天啊,是我把你徹底毀滅了!」
尤麗狄茜無聲無息的倒在他的懷里,無論他怎樣呼喚,也不再動一動。奧菲歐絕望了,他對著妻子蒼白的面龐哀哭道:
失去了親愛的尤麗狄茜,
我可怎麼活下去?
一切光明和希望都在我面前消失!
尤麗狄茜,尤麗狄茜,
請你回答我!
你可聽見你的丈夫在呼喚你的名字?
一個可怕的念頭閃現在他的腦際:
「讓冷酷的命運把我的生命拿去吧,我要去追趕親愛的尤麗狄茜,和她一道重回冥府,永不分離!」
他從懷里抽出匕首,剛要向自己胸前刺去,突然一聲喝令使他一驚:
「住手!奧菲歐!」
原來是愛神。奧菲歐悲憤地向她大喊:
「你別來阻攔我!」
「克制你的悲痛和憤懣,要知道,我掌握著你所希求的命運!」
「你能給什麼?」
「我已經考驗了你對愛情的忠貞,現在來挽回你幸福的婚姻!」
只見愛神將手中一根神奇的小棒往尤麗迪西那兒一指,並輕聲呼喚道:
「尤麗狄茜,快快醒來!」
立即,尤麗狄茜動了一下,接著她慢慢地坐了起來,又站了起來!奧菲歐一步上前,和她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兩人都大聲喊著地對方的名字,激動的淚水止不住流淌。
愛神愉快地催促他們:
「再不要焦慮遲疑,耽誤寶貴的光陰。快回到人世間,盡情享受幸福美好的青春!」
這一對受盡磨難的夫妻相擁著,走出了地獄的大門。
在一座美麗的愛神殿宇中,聚集著歡樂的人群,他們唱歌跳舞,歡迎返回人間的尤麗狄茜,贊美愛神和愛情的偉大力量。
奧菲歐幸福地唱道:
讓所有真誠的愛情都得到美滿的結局,
讓所有可愛的姑娘都受到尊敬。
她給我的考驗使我的愛情更深,
她引導我走進幸福的人生。
尤麗狄茜真誠地回答:
猜忌曾使我蒙受苦痛,
只有信任才使我得到安寧。
那曾經將我折磨的懷疑,
終於化作了兩心相依!
愛神祝福他們:
「你們的痛苦已經結束,你們的愛情將成為永恆!」
眾人一起唱道:
感謝你,愛神,
讓我們把你熱情贊頌。
你的恩惠帶給我們
幸福美滿的愛情!
在優美的歌聲和舞蹈中,全劇結束。
劇幕信息
第一幕:尤麗狄茜之墓
奧菲歐擅長音樂,能用音樂的力量迷住一切的東西。他的新婚夫人尤麗狄茜為毒蛇噬死。經過一陣簡短而像悼歌似的插曲之後,幕啟。奧爾菲歐悲傷至極和他的朋友們一起焚香唱著傷感的詠嘆調,他連聲呼喚著尤麗迪茜的名字,並唱道:「尤麗迪茜,你在哪裡?你的丈夫沉浸在悲傷痛苦中,呼喚著你、尋找著你;」他還唱道:「尤麗狄茜不在人世,我怎麼能活下去?神啊!懇求您,讓她生還吧,或者讓我死去。」他向諸神祈禱:「請將妻歸還給他,自己不惜付出任何代價,甚至下黃泉去救她」。因他的深切悲傷使諸神大受感動。於是派遣愛神阿莫爾前來告訴奧爾菲歐說:「諸神對你寄予同情,宙斯憐憫你,你沿著冥府的忘河下行,到可怕的海邊去,她正在死的陰影中等待著你。」愛神還傳達了宙斯的命令:「為了實現你的願望,在你把她領回人世之前,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不許看她的臉。」並安慰他說:「只要你堅守諾言,你就能獲得幸福,不要再悲傷了。」 這是一首宣敘調《快樂地實現諸神的願望吧》。
第二幕:在冥府死人居所之地
這是一個令人毛骨悚然、怪石嶙峋的地方。奧菲歐來到冥府,鬼魂和怨靈見奧菲歐想進入黃泉便大聲唱道:「是誰膽敢靠近這黑暗的土地。」奧菲歐不屈服於各種威脅,不斷唱出熱情哀求的曲調,他的忠厚仁慈逐漸博得了復仇女神和怨鬼們的同情,他的愛心使他們深受感動,怨鬼們紛紛離去,通向冥府的大門打開了,奧菲歐快速地向冥府降落。
在晴朗而幽靜的天堂里,精靈們在跳著芭蕾。尤麗狄茜上場,她和精靈們一起贊頌著和平優雅的天國樂園。芭蕾結束後,尤麗迪茜與精靈們一起下場。
黃泉中央「愉快之谷」,乃是心地純潔之人所居,奧菲歐一路尋找來到此地,這里的風光使他看得出了神。他唱著詠嘆調《傷愁萬縷》:「雖然這里的一切都很美好,可我仍然是這么不幸,她究竟在什麼地方?」 和宣敘調《何等純潔的光》!奧菲歐的歌聲贏得怨鬼的心。這時,精靈們上場,他們合唱著《歡迎,甜蜜的歌唱者》她們說:「因為同情奧菲歐愛情的力量,尤麗迪茜即將來臨」,她們一起贊美著尤麗狄茜的美麗。奧菲歐終於看到了愛妻的身影,他遵守愛神對他的警告不去看她的臉,終於覓得其妻。其他鬼魂不能了解歌唱者之妻為何願意返回陽間,但是他們已為他所唱的歌所感動,只牽著她的手,領她走出「愉快之谷」。她自然感到奇怪,他為了使她相信自己的愛情,便與她合唱:《信任我的誠意》!
第四幕場景為黑暗的窪地,這裡布滿岩石、野草叢生。
奧菲歐夫婦上行了許久,奧菲歐領著他的妻,穿過一個石洞。他仍然不看她,只催著她快點跟他走。尤麗迪茜埋怨他對自己漠不關心的冷淡態度,甚至連一眼也不看她,誤認為奧菲歐已不再愛她,要跟他告別重回冥府。
拉著尤麗狄茜的手,頭也不回地來到這里。奧菲歐催尤麗狄茜快走,尤麗狄茜對奧菲歐連看都不看她一眼的冷淡態度產生懷疑,誤認為奧菲歐已不再愛她,要跟他告別重回冥府。奧菲歐想盡快趕回地面,產生誤解的尤麗迪茜不肯前行,兩人唱出一段描述內心活動的二重唱,這是一首絕妙的歌曲。尤麗迪茜悲痛地訴說著,越唱越悲哀。奧菲歐不知如何是好,忍不住要去看她,但想起愛神的警告,立即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可是,當他聽到尤麗迪茜悲傷得快要倒地死去的時候,終於無法再忍受下去了,猛地看了她一眼,於是,正如愛神警告的那樣,尤麗迪茜倒地死去了。奧菲歐瘋狂地跑到她身邊,搖晃著她的身體深切責備自己,悲痛哀怨地唱著著名的詠嘆調:「我已失掉了我的尤麗迪茜」他悲傷到了極點,決心自殺殉情。
亞摩愛神聽了很受感動,重又出現,他奪下奧菲歐手中的武器,唱道:「你對愛妻之心太誠摯,幸福是屬於你的,你的誠實已得到證實,就原諒你無心的過錯吧」! 尤麗狄茜將再一次屬於你。」一面唱一面用手杖碰了一下尤麗狄茜,使她恢復生命了慢慢地蘇醒地過來。尤麗狄茜站起身來,擁抱奧菲歐,兩人一起感謝愛神。愛神亞摩領著他們離開這里,把他們送回人間。在供奉愛神的神殿里,人們在祝福著尤麗狄茜的復生,大家贊美愛神、感謝愛神,在人們歡樂的舞蹈之中,大幕徐徐落下,全劇結束。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克里斯托夫·格魯克(1714年7月 2日~1787年11月15日)德國作曲家,祖籍波希米亞。父親以畜牧森林為業,從不鼓勵他玩樂器。十八歲赴布拉格以唱歌為生,經獲貴族資助赴維也納與義大利學音樂,在米蘭拜桑馬替尼(Giovanni Samnartini)為師,學習歌劇寫作,四年內完成若幹部歌劇。1745年赴倫敦,結識亨德爾。此後十五年偏歷歐洲各地,指揮寫作歌劇,多半為應酬之作。1760年,舞劇大師Jean Georges Noverre發表文章抨擊專為展示歌喉與舞藝的歌舞劇,他認為音樂與舞蹈應為故事與劇情服務。這種觀念對格魯克影響至大。
1761年完成的新劇《奧菲歐與尤麗狄茜》就是他身體力行的結果。此劇取材自古希臘悲劇奧菲斯(Orpheus)的故事,感人的劇情,配上傑出的音樂,使它的首演非常成功。他又為文攻擊喜好炫耀的義大利歌劇,認為「音樂應切合劇情,而不應以無謂的裝飾破壞劇情」。七0年代的作品也都以希臘軼事為題材,使他成為當代最偉大的歌劇作家。格魯克的作品一直到現在仍不斷上演。格魯克的優點在於成功的表現戲劇化的音樂,配器大膽而多變化,與韋伯、柏遼斯、瓦格納頗為相似。他在對位與樂曲結構上不乏缺點,卻構成他的特色之一。柏遼斯與瓦格納在不同層次上都可稱為格魯克的崇拜者。
格魯克作品的優點在於成功的表現戲劇化的音樂,配器大膽而且多變化。格魯克繼承並發展了蒙特威爾第的歌劇改革觀念與實踐,對歌劇再次進行改革——他決心拋棄義大利歌劇中浮華花稍、冗長拖沓等弊端。他認為歌劇中的人物、人物情感和簡練情節,比音樂和舞蹈更為重要;他要發揮音樂的功能,使其更具詩的意境,更有力地表達人物的情感。《奧菲歐與尤麗狄茜》就是一部這樣的代表作,它為此後歌劇的規范化奠定了牢固基礎。而在幾十部以「奧菲歐」為題材的歌劇中,以本劇和蒙特威爾第的《奧菲歐》最富盛名,成為欣賞、研究西洋歌劇的必備作品。
③ 現存的第一部歌劇是1600年裡努契尼寫劇本、___和____作曲的歌劇____,取材於希臘神話。
現存的第一部歌劇是1600年裡努契尼寫劇本,科爾希和佩里作曲的歌劇《尤麗迪茜》,取材於希臘神話。
《尤麗迪茜》於1600年10月6日上演。負責這次上演的人也是科爾希。這是他為佛羅倫薩的大公爵梅迪奇家族的婚禮而贈送的禮物。這樁婚禮的新娘是公爵的侄女瑪麗亞·梅迪奇,新郎是法國國王亨利四世。
歌劇的樂譜在1601年出版時,佩里把它題獻給了瑪麗亞·梅迪奇。演出地點是在皮蒂宮內的一座私人公寓的小廳里,觀眾是經過挑選的,只有200名。舞檯布景很簡單,伴奏樂器也很少。主角奧菲歐由佩里擔任,他是一個很好的男高音。科爾希則擔任了羽管鍵琴的伴奏。
(3)世上沒有尤麗迪茜怎麼活義大利語擴展閱讀:
傳說歌唱家奧菲歐的愛妻尤麗迪茜不幸死了,他非常悲傷,在神靈前慟哭。奧菲歐悲痛欲絕的歌聲打動了愛神,愛神允許他去地獄,用動人的歌聲救回愛妻,但愛神警告他在跨越冥界返回人間之前不得看妻子的臉。
奧菲歐如願以償,但他一眼不看妻子的臉卻使妻子很不理解。在她的苦苦哀求下,奧菲歐忘記了愛神的忠告,回頭看了她一眼,尤麗迪茜當即倒地死去。奧菲歐後悔莫及,欲自殺殉情。愛神被他的真情感動,再次顯形相救,終於救活了尤麗迪茜,使他們夫妻得以團聚。
④ 古典音樂CD(進口正版的)中經常曲名是英文。 有沒有大俠可以給我一些常用的英語單詞
未顯示完全,該死的網路,總是要提交什麼審議!你可聯系我,我把完全版發給你
A cappella (意)無伴奏合唱 沒有器樂伴奏的合唱。
Adagio (意)慢板――TDMPO
Allegretto (意)活潑,小快板---GEMPO
Allegro (意)活潑,快板---TEMPO
Alto (意)
女低音――CONTRALTO
合唱班中第二最高的女聲部
Andante (意,行走的意思)行板
溫和步伐的速度---TEMPO
Anthem 頌歌
自16世紀的英語宗教作品,現代的意思可指愛國的頌歌如國歌。
Aria (意)詠嘆調
充滿感情的獨唱曲,可以是音樂會的獨唱曲或是歌劇---OPERA,神劇---ORATORIO,受難曲,或清唱劇---CANTATA的一部分。在傳統歌劇中,詠嘆調是在披露某一段劇情時暫時停下來的深思,讓獨唱者以豐富的聲音發出的情感。
Ballad 敘事曲
敘述故事的歌曲(如舒伯特《魔王》)或詠嘆調(如華格納《漂泊的》中的辛泰敘事曲)。
Ballet 芭蕾舞劇
發展於法國18世紀初期的傳統舞劇,通常配合以舞台裝飾及特別創作的管弦樂。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及普羅哥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是現代的重要例子。芭蕾舞普遍地流行於歌劇,特別是法國歌劇或受法國影響的大型嚴肅作品,其中一些重要例子包括葛魯克的《奧克菲斯與尤麗迪茜》,白僚士的《特洛伊人》,華格納的《唐懷瑟》(巴黎修訂版),威爾第的《阿伊達》及聖桑的《參孫與達麗拉》。
Bacarolle (法)船歌
原來是一種6/8拍子的威尼斯船歌,19世紀時運用到器樂與聲樂之中,著名的例子有肖邦為鋼琴寫作的船歌,以及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的船歌。
Baritone (希)男中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A-A2 共15度(按譜所示低8度),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
Baroque 巴洛克
《巴洛克》一詞源自16世紀奢華的藝術與建築,音樂史上指文藝復興與古典時期--CLASSICAL之間的歐洲音樂時期,約在1570至1750年。這段時期出現許多偉大的作曲家,義大利有柯賴利、韋華第及史卡拉蒂,法國有盧種及庫普蘭,英國有菩賽爾以及出生於德國的韓德爾,而德國則有巴洛克時期最偉大的作曲家巴赫。
Bass 男低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F-F2共15度(按譜所示低8度),音色低沉、渾厚、老成、持重。
Bel canto (意)美聲
字面意思是美麗的演唱,是一種以聲音的技巧、控制與美麗為最重要因素的演唱風格,在羅西尼、貝利尼與唐尼采蒂等作曲家活躍的19世紀上半葉風行於義大利。
Brindisi (意)飲酒歌
歌劇中舉杯祝酒的歌。著名的例子出現於威爾第《茶花女》,《奧賽羅》及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
Csbsletta (意)卡巴萊塔
原意指節奏不斷重復的短詠嘆調--ARIA,使獨唱者可以炫耀歌唱技巧。在19世紀的義大利歌劇中,指增長了的詠嘆調及二重唱快速結尾段落。--CAVATINA
Cadbaletta (法)終止式
樂句或樂章結束時的終止和弦。
Cadence (意)華采段
協奏曲樂章或歌劇詠嘆調接近結尾時,由獨奏者或獨唱者表演出來的華麗技巧過門。在18世紀,協奏曲華采段是讓獨奏者依據樂意主題即興演奏,展現其音樂想像力與技巧的段落。
Canon (希)卡農曲
兩個或更多的聲部嚴格地互相模仿並呈示同一旋律的聲樂或器樂曲,出就是第二個聲部有第一聲部完成之前,便以同一旋律進入,並繼續依此推進。最著名的卡農曲是巴洛克作曲家帕赫貝爾的《卡農曲》。---FUGUE
Csntabile (意)歌唱般
可歌的演繹。
Castrato (意)清唱劇
以宗教或世俗文字為唱詞,再配以器樂伴奏的樂曲,有時為一位或多位獨奏者與合唱團而譜,但出有不使用合唱團,或只為合唱團而譜的清唱劇,樂曲分為好幾部分,包括宣敘調---RECITATIVE、二重唱、聖詠曲、合唱曲等。
Castrato (意)閹人歌手
由17世紀至18世紀,往往有把男童歌手閹割,以保存其男童聲音的特質,產生有力量而廣泛的音域。最著名的有F.Senesino,G.Caffarelli及C.Farinelli。
Csvatina 短歌
在18及19世紀的歌劇與神劇---ORATORIO中一種短短的獨唱歌曲,在風格止比詠嘆調---ARIA為簡單,沒有反復的字句。
Chaconne (法)夏康舞曲
巴洛克時期的3/4拍子舞曲,主題出現在低音上,並反復現,變奏曲就在這個低音之上發展。
Chorus 合唱團
由大數量歌唱者組成的團體以分部或聯合形式表演。大部分的合唱團音樂寫成四部分(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可以是無伴奏---A CAPPELLA,器樂伴奏或是管弦樂伴奏。
Classical 古典時期
約從1750至1800年,這段時期從最偉大作曲家表現出來的音樂的特點,是一種形式與內容的理想平衡。海頓、莫扎特與年輕時期的貝多芬是此時公認的代表人物。
Coda (意)尾奏
一個樂章或樂曲的終結部分。
Coloratura (意)花腔
一種裝飾旋律的高技巧藝術,主要出現在歌唱中,特別是歌劇。花腔可以是為任何人聲而譜,但通常出現在女高音部分,所以才會有花腔女高音的聲樂分數類。莫扎特《魔笛》中的夜後及唐尼采蒂《拉麥摩的露契亞》的露契亞都屬這類角色。
Concertato (意)競奏
1、在17世紀的音樂形式,樂曲中用幾件獨奏樂器或幾位獨唱者,以類似現代協奏曲的模式與低音伴奏造成對比。
2, 在歌劇中,指與整個合唱團形成對比的獨唱組。
Conctor 指揮
樂團,器樂或聲樂團體的指導者。指揮的工作絕不僅限於打拍子,他必須為演奏的技術能力與演奏的藝術演繹負責,指揮可以運用他的個性激發音樂家的藝術能力。在貝多芬以前的時期,大多由鍵琴手或首席小提琴手負責這領導性的位置。經營現代交響樂團的繁雜事務時,指揮除了音樂上的職責外,這要肩負其他行政人員職責,如人事管理、財務及組織等。
Continuo (意)記號低音
巴洛克音樂中一種指示低音符號的和聲方法,可由任何數目的低音樂器擔任演奏,如鍵盤樂器(古鍵琴、風琴)、彈撥樂器(魯特琴、豎琴)或是弦樂器(低音古提琴、低音大提琴)。演奏者必須在低音上即與配上和聲,但通常樂譜上會大概指示出演奏者應奏的和聲。
Contralto (女低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F-F2共15度。音質濃厚、結實、穩重。
Counterpoint 對位法
在多個聲部音樂中讓相等的旋律依據某種規則互相結合的藝術。卡農曲――CANON和賦格---FUGUE是最重要的對位例子,在巴赫作品中有很高的成就,例如《賦格的藝術》與《十二平均律》。
Countertenor 高男高音
一種運用技巧使聲音達到女低音水準的男性歌手。在巴洛克或更早的時期中,女性不準在教會音樂中擔任獨唱,劇---ORATORIO中女高音與女低音部分便交由年輕的男童與高男高音演唱。
Crescendo (意)漸強
指音量的逐漸提高。
Da capo (意)返回開始
簡稱D.C.。指一首曲子要從頭開始反復到結尾或到標明《結束》的地方。
Diva (意)
歌藝出眾的女伶。
Duet (意)二重唱/二重奏
為兩位演出者(獨唱者或獨奏者)譜寫的音樂,可以有伴奏或無伴奏。
Ensemble 合奏
1、一個合奏組中各成員的合作性。
2、一個聲樂或器樂家的組合。
在歌劇中,由幾位歌唱家演唱的片段,可以是有或沒有合唱團的配合。例子如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 中的「Crude! Perche finora farmi larguir cosi」及普契尼《波希米亞人》中的「O Mimi,tu piu non torni」。
Fandango (西)方當果舞曲
一種由結他與響板伴奏的熱烈西班牙舞曲,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中就有這樣的一段。
Fsntasia (意)幻想曲
作曲家以想像力寫作的器樂作品, 並不用遵循傳統的曲式。
Finale (意)終樂章
多樂章作品的最後樂章。
一幕歌劇的段落.
Fugue 賦格
復音音樂的重要曲式,在賦格音樂中,通常有三至四個聲部,並有一個主題,旋律線會互相結合與跟隨,或互相《逃離》。賦格曲在巴赫克時期獲得最大發展,並由巴赫發展至頂峰。歌劇作曲家為了特別效果,亦有使用賦格曲,如威爾第《法斯塔夫》的末段。
Gavotte 加沃特舞曲
一種相當快的法國舞曲,17世紀後期由盧利把它運用於芭蕾舞劇---BALLET與歌劇,亦常見於巴洛克的組曲---SUITE。
Habanera (西)哈巴奈拉舞曲
一種特殊節奏的慢舞,並依據古巴首都夏灣拿(HAVANA)命名,再流傳到西班牙。著名例子如比才《卡門》中的哈巴奈拉。
Harmony 和聲
兩個或以上音符同時發出某種特定的聲響效果。和聲的研究包括和弦的組成,發展及運用。
Impresario (意)劇院總監
音樂廳或歌劇演出的組織者,可能身兼的指揮、經理或公關人員。
Incidental music 戲劇配樂
通常指為戲劇而寫的一組樂曲,包括序曲和間奏曲,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與葛利格的《皮爾金》。
Intetmezzo (意)間奏曲
在戲劇或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音樂劇。
十九世紀曲目的名稱之一,意指在幾部大作品之間的樂段或樂章(通常是慢速度)的段落,以緩慢引子開始的著名曲例有德伏扎克的《第九交響曲》與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
歌劇的兩幕之間演出的器樂曲,如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
Key 調/鍵
調 樂曲以某一個大音階或小音階作為它的基本材料,而音階的主音就是些曲的調。調有共24種,在半音階的每個音上,各有一個大調、一個小調。
鍵 鍵盤或木管樂器上的指觸部分,用以控制杠桿裝置。
Legato (總)連奏
圓滑連貫以及持續的方式演奏或演唱,與斷奏---STACCATO相對。
Leitmotiv (德)主導動機
反復出現的主題或其它音樂原素(尤其是華格納的歌劇),顯示出一個特定的樂思、感情或角色。
Libretto (意)歌詞/劇本
原意是小冊子,指歌劇或受難曲、神劇等大型聲樂作品的唱詞本。
Lied (德)歌曲
德文藝術歌曲,尤其指以鋼琴伴奏、由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創作的歌曲。
Msdrigal 牧歌
為獨唱人聲或合唱團寫作的聲樂作品,通常沒有樂器伴奏,常使用世俗歌詞,,並與愛情有關。這是十四至十七世紀之間的一種重要曲式,和教會的經文相對。蒙特威爾第是最重要的牧歌作曲家之一。
March 進行曲
主要指行軍中所用的音樂,是二拍子或四拍子的短曲,進行曲可以是緩慢、送葬般的速度也可以是遊行般的速度 是快速的軍隊與馬戲團進行速度。曾創作結婚進行曲的作曲家有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中),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中)。緩慢哀怨的葬禮進行曲也吸引不少作曲家寫作: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緩慢樂章、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蕭邦(降B小調鋼琴奏鳴曲)、華格納(歌劇《諸神的黃昏》中)。其它著名的進行曲出現於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比才的歌劇《卡門》。
Mdlody 旋律
一連串樂音有組織的進行。
Mezzo soprano (意)次女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A-A2共15度,其音色介於女高音與女低音之間。高的女中音近似戲劇女高音,低的女中音近似女低音。
Minuet 小步舞曲
一種源自民間的法國舞曲,3/4拍子,中庸速度。曾在巴洛克時期――BAROQUE,被用於器樂組曲---SUITE與芭蕾舞曲---BALLET。期後古曲樂派的作曲家把它用於奏曲---SONATA,交響曲---SYMPHONY或四重奏――QUARTET中。
Movement 樂章
大型器樂作品(如交響曲---SYMPHONY,奏鳴曲---SONATA,四重奏---QUARTET,組曲---SUITE等)中,自成起訖但不一定獨立的段落。
Nocturne夜曲
浪漫時期一簡短、緩慢的樂曲,旋律與氣氛非常豐富,通常為獨奏鋼琴而寫。作曲家費爾德(Hohn Field)首創夜曲的類型,蕭邦則寫出最精美的作品。夜曲也曾用於在些大型作品的樂章或段落,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德布西管弦樂團演奏的《三段夜曲》 (《雲》、《節日》與《水妖》),以三首交響詩的形式出現,也是同樣出色而迷人的音樂。
Opera 歌劇
台詞全部或大部分用演唱加上樂器伴奏的戲劇作品。
在16世紀的義大利宮廷出現的以音樂為主的簡單情節劇作是這一類嘗試的先鋒。1597年佩里所寫的《達夫尼》在翡冷翠的一處宮廷花園上演,可惜譜已軼失。佩里在1600年同樣根據希臘神話而作的《尤麗迪茜》,是音樂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歌劇。這之後是蒙台威爾第的《奧菲歐》,其中有大量合唱, 1607年在曼圖亞上演,羅馬要到1619年才上演第一部歌劇,由藍迪(Landi)所作的《奧菲克斯之死》。
Operetta 輕歌劇
與浪漫派歌劇相對的一種小開型歌劇體裁。結合了喜歌劇、鬧劇以及濃厚的地方色彩,尤其是對話中採用的方言,充滿了市井趣味和價值觀的一種歌唱劇,以娛樂性為重點。最好的第一批輕歌劇出現在1850年代的奧芬巴赫手中,其後小約翰.史特勞斯再領風騷,這位圓舞曲大王寫了16部輕歌劇,其中的《蝙蝠》堪稱一絕,加上圓舞曲的節奏,是極少數可以超出地域限制的異數。步其後塵的有賴哈,以《風流寡婦》為首的連作品在本世紀初再次造成轟動效應。英國的喬伯與蘇利文也合作了一歡快詼諧的作品,在英聯邦國家和地區頗受歡迎。
Opus (拉)作品編號
作曲家用以按創作年代之先後表明作品的號數,略寫這OP(或眾數OPP)。
Oratorio 神劇
將宗教或史詩題材的歌詞譜曲、用合唱、獨唱與樂隊在教堂或者樂廳演出。
Orchestra 管弦樂團
十二至十五件樂器以上的合奏團(低於這個數目便是室樂團)。結合管樂器、弦樂器與敲擊樂器的管弦樂,木管樂(1或2長笛,2雙簧管,2巴松管)、銅管樂(2法國號、2小號)和2定音鼓。單簧管於十八時加入。管弦樂團於十九世紀時擴充,除了在故有的樂器中增多數目,也加進了一些新的樂器。
Overture 序曲
歌劇---OPERA,神劇---ORATORIO,芭蕾舞劇---BALLET及其他大型作品的器樂前奏。在巴洛克音樂中,序曲也是組曲第一樂章名稱。浪漫時期發展出的音樂會序曲,是一種獨立的管弦樂作品,如孟德爾遜的《海布里地群島序曲》與白僚士的《羅馬狂歡節》序曲等。歌劇序曲定出歌劇的氣氛或性格,經常使用作品中出現的旋律,但也可以使用獨立材料寫成。
Pavan/Psvane 孔雀舞曲
一種緩慢、庄嚴的宮廷舞曲。十七世紀在歐洲特別流行,是舞蹈組曲的重要起點。孔雀舞曲的後面通常接加亞爾德舞曲。十七世紀早期沙因的《音樂宴席》中便出現了孔雀舞曲。
Pizzicato (意)拔奏
指示演奏者以指頭拔弦,而不像正常情況時以弓拉弦。
Polka 波爾卡舞曲
快速適中的2/4拍子的民間舞曲,相傳約1830年源於波希米亞,史梅塔那曾用於弦樂四重奏《我的生活》和歌劇《被出賣的新娘》。
Polonaise 波蘭舞曲
3/4拍子,中等快速及主要特徵是莊重的節奏始終如一。在巴赫(如第一貝蘭登堡協奏曲和第二管弦樂組曲)、莫扎特(如鋼琴奏鳴曲,K284)、貝多芬、韋伯和舒伯特的作品中都可見到。蕭邦作有大量的波蘭舞曲,它們成為了波蘭民族的象徵。另外,這種舞曲亦可於柴可夫斯基的歌劇《尤金.奧涅金》與穆索斯基的《包里斯.弋德諾夫》中找到。
Prelude 前奏曲
在浪漫時期中,前奏曲經常是經常是歌劇的前奏,如比才的《卡門》、華格納的《羅恩格林》、《崔斯坦與伊索德》及《帕西法爾》等。但在十九世紀中,前奏曲常常是一種獨立的樂曲,相當簡短,而且不受其它明確形式所限制,和獨奏鋼琴的關系尤其深。著名的鋼琴前奏曲作曲家有蕭邦、德布西、拉赫曼尼諾夫、史卡拉賓與蕭士托高維契。而前奏曲亦有獨立的管弦樂曲出現,如德布西著名的《牧神的午後》。
Prima donna (意)首席女歌手
歌劇演唱中最重要的女歌手,通常是女高音---SOPRANO。現在也泛指一些獲得世界性聲譽、有自己獨特風格、很少或從不受任何歌劇院合約束的女歌手。
Quartet 四重奏
凡四個人聲或樂器聲部寫作的樂曲,也可用以指當中的四位演出者。常見的四重唱一般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與男低音組成,著名的歌劇四重唱有威爾第《弄臣》中的《愛情的美麗女兒》與貝多芬《費得里奧》中的《我覺得很奇妙》。在樂器中,由兩支小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構成的鋼琴四重奏(莫扎特、貝多芬、舒曼與布拉姆斯)。比較少見的四重奏組合,有魏本有小提琴、單簧管、色士風與鋼琴寫作的四重奏OP22,梅湘的《末日四重奏》則用了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
Quintet 五重奏
為五個聲或樂器聲部寫作的樂曲。著名的歌劇五重唱於華格納的《紐倫堡名歌手》與莫扎特的《魔笛》。
Recitative 宣敘調
以歌唱方式敘事或說話的一種音樂形態。宣敘調的文句最為重要,音樂(旋律、節奏)則附屬其下、常出現於歌劇、神劇、受難曲或清唱劇等所有大型聲樂作品之中。如果宣敘調只由附帶的和弦伴奏(如以古鍵琴伴奏),便叫作《干宣敘調》。若由許多樂器或樂團以更富旋律性的風格伴奏便成為《伴奏宣敘調》。在歌劇中,宣狁調之後通常出現詠嘆調---ARIA或合奏。
Rhapsody 狂想曲
19世紀和20世紀初帶有英雄氣慨,民族題材或情辭並茂的自由曲式器樂曲。
Rhythm 節奏
音樂在時間上組織。樂曲中的短句、樂句、樂段或整個樂章的節奏氣氛。例如莫扎特《D小調鋼琴奏鳴曲》(K466)的第二樂章,貝多芬的《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
Romantic 浪漫時期
指1791至1910年間,此時期的音樂情感之表達甚為重要。廣義來說,從古曲時期到浪漫時期的轉變,可說是從保守至自由,從抽象到詩意的重點轉移。在音樂風格與技術上,浪漫時期的和聲,變化音迅速發展,管弦樂隊也為之擴大,鋼琴作品的音域與音量也增大。這段樂期的重要作曲眾多,如貝多芬、蕭邦、李斯特、華格納、孟德爾遜、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馬勒、史特勞斯、西貝琉士、白僚士、普契尼等。
Rondo 迴旋曲
一種常用的重要曲式,其中的主要主題樂段(A)與一段或多段的其它主題樂節(B和C等)輪替出現(ABAC…A),很多奏鳴曲與協奏曲都以迴旋曲作終章。迴旋 有以獨立的樂曲形式出現,如莫扎特A小調迴旋曲K511。
Rubato 自由速度
指的控制的靈活速度,有些音符的長度因速度略為減慢或略為加快而有所增減,通常用於浪漫時期的作品,如蕭邦的鋼琴曲。
Serenade 小夜曲
字面意思即夜間的音樂。十八世紀一種多樂章構成的管弦樂曲,是經常於露天演出的敬禮、慶祝生辰或余興的音樂。到十九世紀已喪失原來的性格。但這個名詞依舊保留,可以用來指一首歌曲、一首情境樂曲或是大型的管弦樂曲。例子有布拉姆斯的兩首小夜曲,以及柴可夫斯基與艾爾加的小夜曲。
Solo (意)獨奏/獨唱
只由一個人演奏或演唱的樂曲,如巴赫的小提琴獨奏奏鳴曲或獨唱的詠嘆調---―ARIA和宣敘調---RECITATIVE。
Sonata 奏鳴曲
義大利文《聲響》的意思,有別於歌唱的聲音。奏鳴曲是一種專為某種樂器寫的音樂,最早期的奏曲是一個章的對位樂曲。古典時期的鍵盤奏鳴曲(如C.P.E巴赫、海頓、莫扎特等)通常有兩至三個樂章。貝多芬的奏鳴曲通常有三至四個樂章,他為十九世紀的作曲家如舒伯特、韋伯、舒曼、蕭邦與布拉姆斯等的奏鳴曲創作立下範本。二十世紀的一些作曲家對奏鳴曲形式則沒有作出十分嚴謹的傳統處理。
Soprano 女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C1-C3共15度,按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戲劇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
Staccato (意)斷奏
一種將音符演奏或演唱得短促與分離的演出方式。
Staretta (意)忽然加快速度
在歌劇---OPERA將近結束時加速進行,以加強緊張的氣氛。偶爾也用於器樂曲的高潮部分,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曲的終章。
Suite (法)組曲
由系列舞曲其它樂曲組合成的一個整體。組曲有各種類別:巴洛克舞曲組曲(台巴赫的六首法國組曲、六首英格蘭組曲)、浪漫組曲(經常有標題),以及在音樂會上演奏,由芭蕾舞劇、歌劇、舞台配樂等大型作品的選粹構成的管弦樂組曲(如孟德爾遜的《仲夏夜之夢》、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比才的《卡門》等)。
Symthony 交響曲
一種三或四個樂章的管弦樂作品。從不同的巴洛克曲式演變出來,而在古典時期---CLASSICAL完成確定的曲式。古典交響曲是管弦樂團的奏鳴曲---SONATA,第一樂章是以奏鳴曲式(sonata form)寫成的中等快速的樂章,第二樂章是慢板音樂,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貝多芬以詼諧曲取代,並沿用至今),最後是活潑的終曲,經常是迴旋曲式音樂。在海頓與莫扎特後期的作品中,交響曲的曲式與已達到理想的平衡。到了浪漫時期,從貝多芬之後,交響變得更個性化,帶有作曲家的一些個人情感(如柴可夫斯基,馬勒),但也有人仍力求維持平衡的古典形式(如布拉姆斯)。
Tempo (意)速度
原義為《時間》,即樂曲演繹時應該使用的步速。演繹速度傳統上是以義大利文(如Allegro,Andante,Adagio等)在樂曲或樂章的開端部分表示。
Tenor 男高音
聲樂分類之一,音域C-C2共15度,按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抒情男高音(lyrictenor)、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
Theme (希)主題
樂曲結構的實體,由若干音符組成,通常具有旋律性,是樂曲的主要樂思或幾個主要樂思之一。
Toccata 觸技曲
義大利原文是《碰觸》的意思,是一種以表現彈奏者《碰觸》或技巧能力的演奏,而非演唱曲。觸技曲是特別為鍵盤樂器而寫,在巴洛克時期中,觸技曲是一種帶有賦格插句的技巧性管風琴或古鍵琴樂曲。觸技曲通常分為數個樂段,每樂段中貫通一個樂思。
Trio 三重奏
為三個樂器或歌唱聲部寫作的樂曲。
三個演奏者構成的團體。
詼諧曲或小步舞曲的中段。
Variations 變奏曲
變奏曲作品的出發點,是一段會在系列變奏中以不同模式出現的旋律或主題---―THEME.這旋律或主題每次重新出現時都會相續作出變化,變奏的技巧包括裝飾、移調、轉位、逆行、節奏修飾、改變和聲等。
Vocalise 練聲曲
沒有歌詞的聲樂作品。
Voice 人聲、聲部
人聲,可以依音域與音色分為六類,從高到低分別是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 S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男中音---BARITONE與男低音---BASS。
對位作品中的其中一部分,也叫作聲部。
Waltz 圓舞曲(華爾茲舞曲)
三拍子的舞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晚期,由古老的德意志舞曲發展而成。這種舞曲在十九世紀得以發展為受歡迎的舞會樂曲。主要歸功於維也納作曲家約瑟夫.蘭納和約翰.史特勞斯,以及後者之子小約翰.史特勞斯――著名《藍色多瑙河》的作者。舒伯特、韋伯、蕭邦、布拉姆斯也寫過成套的鋼琴圓舞曲。圓舞曲出現於芭蕾舞劇的例子有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與《胡桃夾子》,亦曾出現於歌劇中,如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和《阿拉貝拉》。
1、Luobin Wang [中] 王洛賓 1913-1996
2. Zuqiang Wu [中] 吳祖強 1927-
3. Zhanhao He [中] 何占豪 l933-
4. Gang Chen [中] 陳鋼 1935-
5. Guangnan Shi [中] 施光南 l940-1990
6. Joseph Haydn [奧] 海頓 1732-1809
7. W.A.Mozart [奧] 莫扎特 1756-1791
8. Franz Schubert [奧] 舒伯特 l797-1828
9. Johann Strauss[奧] 施特勞斯(小) 1825-1899
10. Gustav Mahler [奧] 馬勒 1860-1911
11. Chopin,Frederic [波] 肖邦 1810-1849
12. Fritz Kreisler [奧-美] 克萊斯勒 1875-1962
13. Johann Pachelbel [德] 帕赫爾貝爾 -1706
14. G.F.Handel [德-英] 亨德爾 1685-1759
15. J.S.Bach [德] J.S.巴赫 1685-1750
16. L.V.Beethoven [德] 貝多芬 1770-1827
17. P.I.Tchaikovsky[俄] 柴可夫斯基 1840-1893
18. Carl Weber [德] 韋伯 1786-1826 0.98%
19. Felix Mendelssohn [德] 門德爾松 1809-1847
20. Robert Schumann [德] 舒曼 1810-1856
21. Johannes Brahms [德] 勃拉姆斯 1833-1897
22. Max Bruch [德] 布魯赫 1838-1920
23. Rachmaninoff [俄-美] 拉赫曼尼諾夫 1873-1943
24. Leonard Bernstein [美] 伯恩斯坦 1918-1990
25. John Williams [美] 約翰·威廉姆斯 1932-
26. Hector Berlioz [法] 柏遼茲 1803-1869
27. Camille Saint-Sa?ns [法] 聖-桑 l835-1921
28. Georges Bizet [法] 比才 1838-1875
29. Jules Massenet [法] 馬斯奈 1842-1912
30. Claude Debussy [法] 德彪西 1862-1918
31. Maurice Ravel [法] 拉威爾 l875-1937
32. Nicolo Paganini [意] 帕格尼尼 1782-1840
33. Gioacchino Rossini [意] 羅西尼 1792-1868
34. Antonin Dvorák [捷] 德沃夏克 1841-1904
35. Dmitri Shostakovich [蘇] 肖斯塔科維奇 1906-1975
36. Jean Sibelius [芬] 西貝柳斯 1865-1957
37. Liszt,Franz [匈] 李斯特 l811-1886
⑤ 有關《尤麗迪茜》的記載都有哪些方面
繼《達芙尼》之後,培利與里努契尼又在1600年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和瑪利亞·德·梅迪契公主的婚禮而創作的歌劇《尤麗迪茜》,上演於佛羅倫薩皮提宮。這也是第一部公開上演的歌劇,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歌劇。這兩部歌劇都取材於希臘神話,確立了一種以敘唱風格為其特點的最初的歌劇形式,符合了當時人們崇尚古代希臘悲劇的審美觀,並且有意識地追求一種嶄新的表現方法。它以新的帶伴奏的單聲部的聲樂曲和較前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展現在聽眾面前。
⑥ 地獄中的奧菲歐的劇情介紹
第一場:特拜城近郊的原野。
特拜是一個希臘城市,此處是寧靜的田園景色。右邊的小屋前掛著「蜂蜜製造者阿里斯特」的招牌,左邊小屋前則掛著「音樂院長奧菲歐」的門牌。但在實際開幕之前,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輿論」(相當於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Choros)先出現,唱出序唱時幕才開啟。他表示要此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這種替角更進一步地把自己的意見充分反映在這部戲劇里。
輿論退場後,奧菲歐的漂亮妻子出現。她一邊摘花一邊唱出情歌:《丈夫只熱衷小提琴和別的姑娘》,於是像報復一般,她也愛上比她年輕的牧羊人阿里斯特,她摘這些鮮花是要送給牧羊人的。其實,阿里斯特就是地獄之王普魯東。他為了誘拐尤麗迪茜才化身成年輕牧羊人,住到奧菲歐家隔壁。
這時候奧菲歐登場,他手中所拿的不再是神話中的抱琴(lira)而是小提琴。他沒有弄清楚是自己的妻子,看到尤麗迪茜的背影就以為是自己熱愛的牧羊女車羅艾(其實是河川女神nymph),於是用小提琴開始奏出愛的小夜曲。可是不久後,兩人都發覺對方愛情不專,另有外遇,轉成吵架的二重唱。
得悉妻子愛上鄰居的牧羊人後,奧菲歐氣憤地說:「難道你連這小提琴都不愛了?」然後像發狂似地猛拉小提琴。她彷彿一頭咆哮的母獅,歇斯底里地喊叫已經受夠了。奧菲歐別有含義地指著說,「那邊麥田中有某種奇特東西」,然後就離去。而尤麗迪茜則喃喃低語:「在那裡,我和牧羊人享受過多少愛的纏綿良辰。我必須更加小心才好。」說完她也離去。
盡管尤麗迪茜曾神經質地大叫:「我們今天就分手」,但奧菲歐畏懼輿論的譴責,不敢太任性,於是把一隻毒蛇悄悄地放進尤麗迪茜經常和牧羊人幽會的麥田中,然後前往音樂院。
這時牧羊人阿里斯特登場,唱出:《我的本性是》。他在這首優美的詠嘆調中吐露出如何托夢給奧菲歐,唆使他把毒蛇放到麥田中,然後愉快地說,只要尤麗迪茜被毒蛇咬死,就能把她帶到自己的黃泉之國。
接著尤麗迪茜又回來,阿里斯特大聲對她說:「你不能走入麥田,因為你的丈夫在那裡設下陷阱!」可是尤麗迪茜卻很堅決地表示:「只要是為了你,赴湯蹈火我都願意!」然後跟他一起走入麥田。果然不出所料被毒蛇咬噬而瀕死,但很愉快地被普魯東抱在懷里共赴黃泉之國。
奧菲歐回來後曉得妻子已死,不僅一點不悲傷,還很快樂,馬上想前往熱愛的牧羊女那裡。但輿論適時出現,把他勸止並命令說:「為了後世的人,你必須到黃泉之國把妻子帶回來。」要奧菲歐一起到天國,請求大神朱彼特把妻子還給他。奧菲歐答應,用小提琴奏出格魯克歌劇《奧菲歐》中的著名旋律《我失去尤麗迪茜了》(Che faro senza Euridice),在音樂院兒童們歡送下出發前往天國。
第二場:奧林帕斯山。
這時奧林帕斯山上白雲朵朵,大神朱彼特、他的妻子朱儂和其他眾神都在午睡。當睡眠之神莫費醒來後,用睡醒葯之花撒在大家的雙眼。狩獵女神戴雅娜的角笛聲響起,眾神便全部醒來了。這時登場的戴雅娜便唱出詠嘆調:《當戴雅娜下降到原野一看》 (Quand Diane descend dans la plaine),悲訴她的戀人阿克第翁已經不在了,她看來應該是悲傷的,卻愉快地高歌。
醒來的眾神異口同聲地責備大神朱彼特很像暴君,於是借用《馬賽曲》的旋律,使反抗氣氛升騰起來。這時傳來謠言說,在人類世界有一名叫尤麗迪茜的漂亮女人被誘拐了,朱儂聽到後立刻懷疑是自己的丈夫朱彼待乾的,於是妒火中燒。可是到地獄去調查的梅鳩爾(旅行之神)則回來報告說,誘拐尤麗迪茜的人是地獄之王普魯東。
於是朱彼特就把普魯東召到天國加以盤問、訓斥。可是以維納斯為首的眾神卻認為,朱彼特本人也時常在凡界誘拐良家婦女、拈花惹草,自身的品行已大有問題,怎麼可以譴責別人,這就是迴旋曲《為了誘惑堅貞的亞克梅娜》。結果場面大亂,朱儂也醋勁大發。
就在這時候,輿論帶著奧菲歐登場。音樂家向朱彼特哀求說,請把妻子尤麗迪茜歸還給他。朱彼特非常同情他,決定帶著眾神到地獄去尋找尤麗迪茜,在大合唱中幕落。 第一場:地獄。普魯東的私房。
尤麗迪茜被關在這房間內,感到無比委屈與難耐。門被推開後,普魯東的男僕約翰?斯第克斯出現。他唱出:《當我是貝歐第的國王時》(一種版本是《當我是阿卡第亞的王子時》),向尤麗迪茜求愛,但她躲避他的攻擊。這時有人走過來,男僕立刻把尤麗迪茜藏起來。普魯東和朱彼特一起登場,朱彼特揶揄說:「你在地獄擁有私人房間,實在很愜意,我也要在奧林帕斯山辟一個這樣的房間。」他雖然很機警地發覺尤麗迪茜被藏在這里,依舊逼問普魯東人在那裡?普魯東辯解說:「不是我誘拐她的」,然後急著想把他帶到宴會的大廳,兩人一起離去。
過一會兒,朱彼特帶著警官回來搜查。由於房門緊鎖,這一次他就化成蒼蠅,從鑰匙孔飛進尤麗迪茜的房間。這時很無聊又寂寞的她,一邊追拍漂亮的金蒼蠅唱出詠嘆調:《多麼可愛的蒼蠅》,然後變成和蒼蠅的二重唱。這只蒼蠅居然也會誘惑她,情調極為愉快又幽默,有時還會插入蒼蠅的芭蕾舞。
這時朱彼特表白了自己的身份,告訴尤麗迪茜要把她帶到奧林帕斯山,她立刻欣然答應,而且喬裝成巫女,和大神一起參加宴會,並決定一起逃走。在這段二重唱中加入花腔的模仿,取用法國民謠《傑克兄弟》的曲調。
第二場:地獄的大宴會。
這時天地間的眾神都被邀參加這個酒池肉林的盛會。喬裝成酒神巴卡斯巫女的尤麗迪茜唱出詠嘆調後,是諸神精神抖擻的合唱。大家愉快地享用美酒佳釀,進入舞蹈的場面。小步舞曲和嘉洛普舞曲接連搖曳著,尤麗迪茜和朱彼特也夾在人群中擁舞。
當他們伺機要逃離現場時,普魯東前來加以阻攔,並規勸大神因和奧菲歐有約在先,不該把尤麗迪茜拐跑。這時奧菲歐拉著小提琴,坐在輿論所劃的小船,順三途河逆流而上,一起抵達地獄宴會的現場,他請求朱彼特照約定把妻子還給他。朱彼特把尤麗迪茜還給他,但警告他在渡過三途河之前不能回頭看妻子。奧菲歐拉著妻子的手乘小船要回到人間,輿論從旁為他打氣,要他務必忍耐,而奧菲歐確實不曾好奇地回頭看尤麗迪茜。朱彼特看到這情景勃然大怒,於是突然轟隆作響,隨即雷電交加,奧菲歐驚恐地回頭看個究竟。盡管輿論為這意外感到困惑,但奧菲歐反而高興起來,因為他終於能夠回到地上和牧羊女相會了。普魯東則高喊說,這下子尤麗迪茜必須留在黃泉之國,但大神朱彼特卻宣布,他決定讓她成為酒神的巫女,接著酒神巴卡斯便坐在用葡萄藤織成的轎子登場,帶領大家隨著快活的嘉洛普舞狂歡作樂。幕落。
⑦ 地獄里的奧爾菲斯
《地獄中的奧爾菲斯》(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第一幕60分;第二幕30分。
劇中人物:
普魯東 (化名阿里斯特的黃泉之王) 男高音或男中音
奧菲歐 (特拜音樂院長) 男高音
尤麗迪茜 (奧菲歐之妻) 女高音
輿論 女低音或男低音
約翰?斯第克斯 (普魯東的男僕) 男高音
戴雅娜 女高音
梅鳩爾(台詞)
維納斯 女高音
秋碧冬 女高音
馬爾斯 男中音
蜜娜娃 女高音
朱儂 女高音
巴卡斯 男低音
莫費 男高音
劇情介紹:
序曲:
這是爽朗、輕快的音樂,受世人喜愛,經常單獨演奏。在末尾處可以聽到此劇終幕出現的著名嘉洛普舞曲,這曲調一般稱作康康舞,醞釀出無比愉快的氣氛。
第一幕:
第一場:特拜城近郊的原野。
特拜是一個希臘城市,此處是寧靜的田園景色。右邊的小屋前掛著「蜂蜜製造者阿里斯特」的招牌,左邊小屋前則掛著「音樂院長奧菲歐」的門牌。但在實際開幕之前,在劇中擔任重要角色的「輿論」(相當於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Choros)先出現,唱出序唱時幕才開啟。他表示要此希臘悲劇中的合唱隊這種替角更進一步地把自己的意見充分反映在這部戲劇里。
輿論退場後,奧菲歐的漂亮妻子出現。她一邊摘花一邊唱出情歌:《丈夫只熱衷小提琴和別的姑娘》,於是像報復一般,她也愛上比她年輕的牧羊人阿里斯特,她摘這些鮮花是要送給牧羊人的。其實,阿里斯特就是地獄之王普魯東。他為了誘拐尤麗迪茜才化身成年輕牧羊人,住到奧菲歐家隔壁。
這時候奧菲歐登場,他手中所拿的不再是神話中的抱琴(lira)而是小提琴。他沒有弄清楚是自己的妻子,看到尤麗迪茜的背影就以為是自己熱愛的牧羊女車羅艾(其實是河川女神nymph),於是用小提琴開始奏出愛的小夜曲。可是不久後,兩人都發覺對方愛情不專,另有外遇,轉成吵架的二重唱。
得悉妻子愛上鄰居的牧羊人後,奧菲歐氣憤地說:「難道你連這小提琴都不愛了?」然後像發狂似地猛拉小提琴。她彷彿一頭咆哮的母獅,歇斯底里地喊叫已經受夠了。奧菲歐別有含義地指著說,「那邊麥田中有某種奇特東西」,然後就離去。而尤麗迪茜則喃喃低語:「在那裡,我和牧羊人享受過多少愛的纏綿良辰。我必須更加小心才好。」說完她也離去。
盡管尤麗迪茜曾神經質地大叫:「我們今天就分手」,但奧菲歐畏懼輿論的譴責,不敢太任性,於是把一隻毒蛇悄悄地放進尤麗迪茜經常和牧羊人幽會的麥田中,然後前往音樂院。
這時牧羊人阿里斯特登場,唱出:《我的本性是》。他在這首優美的詠嘆調中吐露出如何托夢給奧菲歐,唆使他把毒蛇放到麥田中,然後愉快地說,只要尤麗迪茜被毒蛇咬死,就能把她帶到自己的黃泉之國。
接著尤麗迪茜又回來,阿里斯特大聲對她說:「你不能走入麥田,因為你的丈夫在那裡設下陷阱!」可是尤麗迪茜卻很堅決地表示:「只要是為了你,赴湯蹈火我都願意!」然後跟他一起走入麥田。果然不出所料被毒蛇咬噬而瀕死,但很愉快地被普魯東抱在懷里共赴黃泉之國。
奧菲歐回來後曉得妻子已死,不僅一點不悲傷,還很快樂,馬上想前往熱愛的牧羊女那裡。但輿論適時出現,把他勸止並命令說:「為了後世的人,你必須到黃泉之國把妻子帶回來。」要奧菲歐一起到天國,請求大神朱彼特把妻子還給他。奧菲歐答應,用小提琴奏出格魯克歌劇《奧菲歐》中的著名旋律《我失去尤麗迪茜了》(Che faro senza Euridice),在音樂院兒童們歡送下出發前往天國。
第二場:奧林帕斯山。
這時奧林帕斯山上白雲朵朵,大神朱彼特、他的妻子朱儂和其他眾神都在午睡。當睡眠之神莫費醒來後,用睡醒葯之花撒在大家的雙眼。狩獵女神戴雅娜的角笛聲響起,眾神便全部醒來了。這時登場的戴雅娜便唱出詠嘆調:《當戴雅娜下降到原野一看》 (Quand Diane descend dans la plaine),悲訴她的戀人阿克第翁已經不在了,她看來應該是悲傷的,卻愉快地高歌。
醒來的眾神異口同聲地責備大神朱彼特很像暴君,於是借用《馬賽曲》的旋律,使反抗氣氛升騰起來。這時傳來謠言說,在人類世界有一名叫尤麗迪茜的漂亮女人被誘拐了,朱儂聽到後立刻懷疑是自己的丈夫朱彼待乾的,於是妒火中燒。可是到地獄去調查的梅鳩爾(旅行之神)則回來報告說,誘拐尤麗迪茜的人是地獄之王普魯東。
於是朱彼特就把普魯東召到天國加以盤問、訓斥。可是以維納斯為首的眾神卻認為,朱彼特本人也時常在凡界誘拐良家婦女、拈花惹草,自身的品行已大有問題,怎麼可以譴責別人,這就是迴旋曲《為了誘惑堅貞的亞克梅娜》。結果場面大亂,朱儂也醋勁大發。
就在這時候,輿論帶著奧菲歐登場。音樂家向朱彼特哀求說,請把妻子尤麗迪茜歸還給他。朱彼特非常同情他,決定帶著眾神到地獄去尋找尤麗迪茜,在大合唱中幕落。
第二幕:
第一場:地獄。普魯東的私房。
尤麗迪茜被關在這房間內,感到無比委屈與難耐。門被推開後,普魯東的男僕約翰?斯第克斯出現。他唱出:《當我是貝歐第的國王時》(一種版本是《當我是阿卡第亞的王子時》),向尤麗迪茜求愛,但她躲避他的攻擊。這時有人走過來,男僕立刻把尤麗迪茜藏起來。普魯東和朱彼特一起登場,朱彼特揶揄說:「你在地獄擁有私人房間,實在很愜意,我也要在奧林帕斯山辟一個這樣的房間。」他雖然很機警地發覺尤麗迪茜被藏在這里,依舊逼問普魯東人在那裡?普魯東辯解說:「不是我誘拐她的」,然後急著想把他帶到宴會的大廳,兩人一起離去。
過一會兒,朱彼特帶著警官回來搜查。由於房門緊鎖,這一次他就化成蒼蠅,從鑰匙孔飛進尤麗迪茜的房間。這時很無聊又寂寞的她,一邊追拍漂亮的金蒼蠅唱出詠嘆調:《多麼可愛的蒼蠅》,然後變成和蒼蠅的二重唱。這只蒼蠅居然也會誘惑她,情調極為愉快又幽默,有時還會插入蒼蠅的芭蕾舞。
這時朱彼特表白了自己的身份,告訴尤麗迪茜要把她帶到奧林帕斯山,她立刻欣然答應,而且喬裝成巫女,和大神一起參加宴會,並決定一起逃走。在這段二重唱中加入花腔的模仿,取用法國民謠《傑克兄弟》的曲調。
第二場:地獄的大宴會。
這時天地間的眾神都被邀參加這個酒池肉林的盛會。喬裝成酒神巴卡斯巫女的尤麗迪茜唱出詠嘆調後,是諸神精神抖擻的合唱。大家愉快地享用美酒佳釀,進入舞蹈的場面。小步舞曲和嘉洛普舞曲接連搖曳著,尤麗迪茜和朱彼特也夾在人群中擁舞。
當他們伺機要逃離現場時,普魯東前來加以阻攔,並規勸大神因和奧菲歐有約在先,不該把尤麗迪茜拐跑。這時奧菲歐拉著小提琴,坐在輿論所劃的小船,順三途河逆流而上,一起抵達地獄宴會的現場,他請求朱彼特照約定把妻子還給他。朱彼特把尤麗迪茜還給他,但警告他在渡過三途河之前不能回頭看妻子。奧菲歐拉著妻子的手乘小船要回到人間,輿論從旁為他打氣,要他務必忍耐,而奧菲歐確實不曾好奇地回頭看尤麗迪茜。朱彼特看到這情景勃然大怒,於是突然轟隆作響,隨即雷電交加,奧菲歐驚恐地回頭看個究竟。盡管輿論為這意外感到困惑,但奧菲歐反而高興起來,因為他終於能夠回到地上和牧羊女相會了。普魯東則高喊說,這下子尤麗迪茜必須留在黃泉之國,但大神朱彼特卻宣布,他決定讓她成為酒神的巫女,接著酒神巴卡斯便坐在用葡萄藤織成的轎子登場,帶領大家隨著快活的嘉洛普舞狂歡作樂。幕落。
http://www.verycd.com/topics/130334/
這里可以下載整部歌劇的音樂。
⑧ 世上沒有尤麗迪茜怎麼活難度大
世上沒有尤麗迪茜怎麼活難度大,可以通過發聲訓練指導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體會氣息對聲音的支持。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世上沒有尤麗狄茜我怎能活這首詠嘆調以痛苦絕望的基調深入人心,選自歌劇奧菲歐與尤麗迪茜,是格魯克歌劇改革時期的第一部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