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歌劇誕生於古希臘。歌劇誕生於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
Ⅱ 歌劇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的什麼地方
歌劇於16世紀末產生與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Ⅲ 歌劇產生於17世紀義大利的哪個城市
弗洛倫薩
義大利歌劇自佛羅倫薩興起後,迅速發展到羅馬、威尼斯、拿波里等各大城市
Ⅳ 歌劇的歷史起源
歌劇的歷史起源
歌劇(義大利語: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歌劇的歷史起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歌劇的誕生
1. 歌劇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悲劇,這種藝術形式是歌劇藝術產生的根源。
2. 中世紀時期的一些音樂形式也為歌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首先是10世紀末的宗教劇,後來宗教劇被神秘劇(Mystery)和奇跡劇(Miracles)取代,盛行於14—16世紀;其次是田園劇,這種體裁用音樂、詩歌、戲劇的手段表現鄉村生活的場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紀,成為歌劇的重要起源之一。
3. 文藝復興時期的牧歌劇也預示著歌劇的誕生。作曲家用牧歌這一體裁形式來譜寫詩歌中一些戲劇性場面,或用一組牧歌來描寫一些簡單的故事情節,後一種形式被成為牧歌劇。
4. 歌劇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紀末的幕間劇(Intermedio)。這是穿插在當時喜劇各幕間的一些寓言劇、神話劇或田園劇,到16世紀,各幕之間的幕間劇在情節上組成了一個相關聯的故事,並且加入了裝飾性的旋律和簡單的和聲伴奏。
5. 歌劇於16世紀末最終產生與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當時,一群文化藝術界的名人經常在貴族巴爾第(Bardi)和柯爾西(Corsi)家聚會,他們熱衷於恢復古希臘的戲劇,力圖創造出一種詩歌與音樂相結合的生動藝術。他們認為復調藝術破壞歌詞意義的表達,主張採用單聲部旋律,並且在實踐中發現:在和聲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調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詩歌中,還可以用於整部戲劇中。隨後就產生了最早的歌劇,當時成為田園劇。
歌劇的特徵:
佛羅倫薩歌劇:
1. 第一部歌劇:是1597年上演,由利努契尼寫劇本、佩里作曲的《達芙妮》(Dafne),由於該作品的樂譜只剩下殘片,所以人們通常又把1600年上演,保留完整的,由利努契尼寫腳本,佩里和卡契尼作曲的《優麗狄茜》(Euridice)作為最早的一部歌劇。[2]
2. 早期歌劇的特徵:腳本以希臘神話為基礎,後來又加入歷史題材。音樂部分採用通奏低音形式,歌唱部分主要為吟唱的宣敘調形式,音域不寬,節奏自由,有少量的樂器伴奏,也使用合唱。
羅馬歌劇:
1. 代表人物及作品:羅馬作曲家卡瓦萊里(E.Cavalieri,約1550—1602)創作的《靈與肉的體現》(La rappresentazione di Anima,edi Corpo)於1600年2月上演,該劇為羅馬歌劇奠定了基礎。《靈與肉的體現》實際上被史學界視為清唱劇,具有歌劇的雛形,內容涉及宗教道德方面。
2. 特徵:注重歌劇場面的壯觀給人帶來的愉悅,加入了華麗的舞台設計、機關布景和芭蕾場面,每幕都以合唱和舞蹈結束。
威尼斯歌劇:
1. 第一個歌劇院的建立:1637年在威尼斯建立的第一個歌劇院——聖卡西亞諾,是歌劇從貴族沙龍和宮廷走向市民階層。
2. 代表人物及作品:1607年,威尼斯歌劇作家蒙特威爾第完成了歌劇《奧菲歐》的創作,歌劇題材與利努契尼的《優麗狄茜》相似。在劇中,蒙特威爾第憑借他在牧歌和宗教音樂創作方面的豐富經驗,結合運用16世紀的音樂寶庫中的各種手段,使《奧菲歐》成為歌劇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歌劇。
3. 特點:在歌劇中大量運用詠嘆調和二重唱,注重情感抒發,對美聲唱法加以重視,很少用合唱形式,弦樂器家族首次佔有重要地位,由此加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那不勒斯歌劇:
1. 朝正歌劇方向發展:那不勒斯是義大利歌劇發展的最後一個城市,始於17世紀末,至18世紀定型為正歌劇(Opera seria),這種歌劇的影響力一直延伸到了19世紀。它常以虛構的歷史或英雄事跡為題材,而且由於對美聲的追求,使那些既具有男性的強有力肺活量又帶有女性柔美明亮音色的「閹人」歌手盛行起來。
2. 代表人物及作品:那不勒斯樂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Alemandro Scarlati,1660—1725)在聲樂抒情調的基礎上創作自由發展的詠嘆調(aria),給予美聲演唱以廣闊施展的天地。代表作為《泰奧多拉》。
3. 特點(也是正歌劇的特點):
1) 在內容上:多取材於古代神話和歷史傳說,內容嚴肅,與喜劇相對。
2) 在結構形式上:由原先的五幕歌劇變為緊湊的三幕結構,常在幕與幕之間穿插喜劇性的幕間劇(Intremezzo,在舞台口表演)。由極具個性的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開場,宣敘調和返始詠嘆調交替進行,極少使用重唱和合唱,也不用舞蹈。
3) 兩種不同的宣敘調:一種是干念式的宣敘調,用於較長的對白或獨白,獨唱聲部只用通奏低音伴奏;另一種是帶伴奏的宣敘調,它善於表達復雜的情感,同時也在戲劇性的緊張場景中使用,獨唱由樂隊伴奏。
4) 返始詠嘆調:這種詠嘆調是ABA三段體形式,作曲家通常不再把再現的A段寫出,而只在B段的結尾處標記da capo,意為從頭反復,故作「返始」之意,並在結尾處標記Fine(意為結束)。
歌劇的發展
17世紀末,在羅馬影響最大的是以亞斯卡拉蒂為代表的.那不勒斯歌劇樂派。該樂派在劇中不用合唱及芭蕾場面,而高度發展了被後世稱為「美聲」的獨唱技術。當這種「唯唱工為重」的作風走向極端時,歌劇原有的戲劇性表現力和思想內涵幾乎喪失殆盡。於是到18世紀20年代,遂有取材於日常生活、劇情詼諧、音樂質朴的喜歌劇體裁的興起。義大利喜歌劇的第一部典範之作是帕戈萊西的《女傭作主婦》(1733年首演),該劇原是一部正歌劇的幕間劇,1752年在巴黎上演時,曾遭到保守派的詆毀,因而掀起了歌劇史上著名的「喜歌劇論戰」。出於盧梭手筆的法國第一部喜歌劇《鄉村占卜師》就是在這場論戰和這部歌劇的啟示下誕生的。
義大利歌劇在法國最先得到改造,而與法蘭西的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呂利是法國歌劇(「抒情悲劇」)的奠基人,他除了創造出與法語緊密結合的獨唱旋律外,還率先將芭蕾場面運用在歌劇中。在英國,普賽爾在本國假面劇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英國第一部民族歌劇《狄東與伊尼阿斯》。在德、奧,則由海頓、狄特爾斯多夫、莫扎特等人將民間歌唱劇發展成德奧民族歌劇,代表作有莫扎特的《魔笛》等。至18世紀,格魯克針對當時那不勒斯歌劇的平庸、浮淺,力主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與戲劇必須統一,表現應純朴、自然。他的主張和《奧菲歐與優麗狄茜》、《伊菲姬尼在奧利德》等作品對後世歌劇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19世紀以後,義大利的g.羅西尼、g.威爾迪、g.普契尼,德國的r.瓦格納、法國的g.比才、俄羅斯的m.i.格林卡、m.p.穆索爾斯基、p.n.柴科夫斯基等歌劇大師為歌劇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成型於18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ta,意為:小歌劇)已演進、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體裁。它的特點是:結構短小、音樂通俗,除獨唱、重唱、合唱、舞蹈外,還用說白。奧國作曲家索貝、原籍德國的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是這一體裁的確立者。
20世紀的歌劇作曲家中,初期的代表人物是受瓦格納影響的理查·施特勞斯(《莎樂美》、《玫瑰騎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是將無調性原則運用於歌劇創作中的貝爾格(《沃采克》);40年代迄今則有: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米約、曼諾蒂、巴比爾、奧爾夫、賈納斯岱拉、亨策、莫爾以及英國著名的作曲家勃里頓等。
Ⅳ 歌劇的故鄉是義大利的哪個地方
西洋歌劇的故鄉是義大利, 歌劇是從文藝復興的故鄉義大利佛羅倫薩、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地產生和發展出來的。第一部歌劇《達芙妮》(佛羅倫薩作曲家培里創作於1597年)在那裡產生。
Ⅵ 歌劇發源於 歌劇的簡介
1、歌劇發源於16世紀末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在當時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拉梅拉塔同號社」,復興古希臘的舞台表演藝術,並由此誕生了歷史上的第一部歌劇,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妮》,在1579年首次表演的時候,贏得一片好評。
2、歌劇是將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新的綜合藝術,在歐洲,傳統的歌劇形式分為正歌劇、義大利喜歌劇、法國音歌劇、和法國大歌劇等題材,每種題材的各具都有其不同特色。
3、《達芙妮》演出大獲成功之後,歌劇以義大利為中心興盛了起來,到了18世紀之後,格魯克針對了當時歌劇的缺點做出了調整,認為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和戲劇要統一起來,表現形式上應該更加純朴、自然等,對後世的歌劇作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Ⅶ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
歌劇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歌劇最早出現在17世紀的義大利,既而傳播到歐洲各國,而德國的海因里希·許茨、法國的讓-巴普蒂斯特·呂利和英格蘭的亨利·珀賽爾分別在他們自己的國家,開創了17世紀歌劇的先河。一直到18世紀,義大利歌劇依然是歐洲的主流,縱然巴黎吸引了不少外國作曲家到法國謀生,而韓德爾最終落腳英倫。
(7)歌劇在義大利哪個城市起源擴展閱讀
歌劇根據其音樂的性質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嚴肅歌劇與通俗歌劇兩大類。
1、嚴肅歌劇:包括西方18世紀的正歌劇,19世紀的大歌劇,20世紀嚴肅歌劇類型的歌劇,東方的部分歌劇等。其特點大致為:
第一,有較嚴謹的、完整的音樂戲劇結構;
第二,有較鮮明的音樂形象及其發展;第三,在劇情上常為重大題材、歷史事件,或是反映社會及哲理等方面的問題。
2、通俗歌劇:包括18世紀的喜歌劇,19世紀的輕歌劇,20世紀的音樂劇等。其特點大致為:
第一,在音樂上通俗易懂、優美動聽,且易於接受;
第二,劇中的每首曲子相對來說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而不一定強調音樂戲劇上的展開與音樂戲劇結構的完整性;
第三,在劇情上,常有諷刺性、幽默性,但也不盡然;
第四,在劇中常有說白,並是音樂完全停止下的說白,甚至劇情的展開完全靠說白;
第五,常是唱、說、舞、表演與樂隊演奏的結合。
Ⅷ 歌劇誕生於哪個國家
歌劇誕生於17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歌劇是1607年由蒙特威爾第創作的《奧菲歐》。從此,歌劇以它獨特的魅力逐漸成為歐洲最重要的音樂體裁。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就有合唱隊的伴唱,有些朗誦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神跡劇等亦香火繚繞,持續不斷。但真正稱得上「音樂的戲劇」的近代西洋歌劇,卻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應運產生的。
Ⅸ 1737年的第一座公眾歌劇院建於那個城市
1737年的第一座公眾歌劇院建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聖卡羅歌劇院是1737年按卡爾洛·波旁的旨意建造的。
作為一個開明的統治者,卡爾洛·波旁計劃建造大批的公共建築,聖卡羅歌劇院作為皇宮的附屬建築,是他實現的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歌劇院,最後一個是卡塞塔,由他的子孫們最終完成。自此,義大利民眾逐漸把觀看歌劇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聖卡羅歌劇院其他情況簡介。
聖卡羅歌劇院於1737年建成,是義大利歌劇音樂誕生城市的標志。一直以來,最偉大的音樂作曲家,如羅西尼、多尼采蒂、威爾第和貝利尼,都曾為聖卡羅歌劇院編寫過令人驚嘆的傑作,包括:《英國女王伊麗莎白》、《阿米達》、《摩西在埃及》、《女人湖》、《柴米拉》、《比安卡和傑爾南多》、《拉莫美的露契亞》、《羅伯托·德威瑞》。
Ⅹ 想知道歌劇起源於哪裡
歌劇起源於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
16世紀末傳入義大利佛羅倫薩。音樂家從古希臘戲劇中選取某個片段,然後再配上音樂與歌詞進行伴奏。歌劇是西方國家的舞台藝術,主要是以歌唱和音樂來表達劇情的發展。
世界上第一部歌劇是達芙妮。即《Dafne》,由Jacopo Peri作曲,於1598年在佛羅倫薩的貴族高爾西的宮中上演,獲得了極大成功。
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歷史上的第一部歌劇,當時被稱為Melo dramma(音樂劇),保存下來的樂譜只有其中的四段,其餘大部分均已失傳。
角色發展
主要角色是獨唱演員,合唱演員可以理解為群眾角色,很多著名劇目都是由大音樂家創作而成的,牧歌劇的發展也為歌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獨唱演員歌劇的主要角色是獨唱演員,劇情發展通常由獨唱演員來推進,當然也會有合唱。
群眾角色歌劇的主角是獨唱演員,而合唱演員可以理解為群眾角色,一般歌劇中的士兵或者農民等就是由合唱演員來完成。
音樂家創作在歷史上,歌劇的很多著名劇目都是由大音樂家創作而成的,比如著名的《魔笛》、《卡門》和《蝴蝶夫人》等等。
牧歌劇在文藝復興時期,牧歌劇的發展也為歌劇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可以發現很多牧歌劇也是採用牧歌來描寫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