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十年代的「十大建築」都是什麼
50年代的十大建築是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釣魚台國賓館、中國美術館、華僑大廈(已被拆除,現已重建)、北京火車站、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工人體育場和工人體育館。
1、人民大會堂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大會堂位於中國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西長安街南側。人民大會堂坐西朝東,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高46.5米,佔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18萬平方米。
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會地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是黨、國家和各人民團體舉行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
也是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和人民群眾舉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動的場所。人民大會堂每年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及五年一屆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也在此召開。
2、中國歷史革命博物館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藏國家的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
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
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
3、軍事博物館
全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西面的長安街延長線上,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
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陳列面積4萬多平方米。主樓高94.7米,中央7層,兩側4層。
截止至2012年末,全館有22個陳列廳、2個陳列廣場。軍博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551件。
其中有銅鎏金弩機、鎮遠艦鐵錨、葉挺指揮刀、三八式步槍和解放軍第一輛坦克等重大歷史價值文物。
4、民族文化宮
民族文化宮(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位於北京市西長安街,是一座具有博物館性質的民族風情展覽館,民族文化宮建築獨特,極具民族情調。
2016年9月,民族文化宮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5、民族飯店
建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四星級國際高檔商務酒店。位於北京西城區復興門內大街北側。建築面積近五萬平方米。設有中餐廳、潮州餐廳、海鮮火鍋餐廳、咖啡廳、西餐廳和土耳其燒烤餐廳。
2017年12月2日,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大建築
2. 義大利Porcia離哪個機場近
耗時半個鍾,查了十幾個機場,終於找到了。
Aeroporto di Verona Airport 維羅納維拉弗蘭卡機場
距離Porcia,195公里。機場三字代碼是VRN。
3. 《給朱麗葉的信》——情迷維羅納
我一直都沒有看過《羅密歐與朱麗葉》,不過大概知道它的故事,一個愛情悲劇,也許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又或者是「世間安得雙全法」,為了愛情的犧牲,似乎總是那麼的奮不顧身,猶如飛蛾撲火。
既《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藝術作品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給全世界各地的人們帶來著啟迪,那些在愛情里有所迷失,有所茫然的人們,那些還未尋找到愛情,寂靜等候的人們……
這部經典之作,也曾被多次搬上熒幕,其中的一次,引發了一個極為有趣的事件
1936年,喬治·庫克拍攝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隨後一位美國青年提起筆來給維羅納的「朱麗葉」寫了一封信。1937年,這封信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維羅納,這是歷史上第一封「給朱麗葉的信」。從此,世界各地每年會有超過5000封的信來到小城維羅納。信件少的時候,是由朱麗葉的守墓人埃托爾·索里曼尼回信。後來信件增多,回信開始由署名為「朱麗葉的秘書」的志願者寫作,每一個給朱麗葉寫信的人都收到了回信。
這件事情,看上去就和朱麗葉的故事一樣的美麗,它感染到了越來越多的人,這裡面就包括導演蓋瑞·溫尼克,這些信件成為了導演的靈感來源,也就有了最終呈現在熒幕上的《給朱麗葉的信》。
剛看到《朱麗葉的信》這個名字的時候,隱約覺得耳熟,後來想起來,很早之前,我就在雜志上看到過它,當時就有興趣想要看一下,不過後來不知怎麼的忘了,嗯那是本英語雜志,估計是只顧著學習吧(微笑臉)
導演在片頭用了點小手段,他安排作為真相調查員的女主角蘇菲去調查時代廣場上那對有名的親吻的陌生人,並借蘇菲的上司之口反復確認了這個世紀之吻是一個情不自禁的吻,其實是強調給觀眾的,這對後面的劇情多少有著些暗指。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但是 是一種讓人欣喜的簡單,來自美國的女孩蘇菲跟自己的未婚夫維克多一起去到義大利的維羅納度蜜月,維克多一直忙於自己的工作,蘇菲不得不自己去找些有意思的事情,她在偶然中發現了「朱麗葉的秘書們」,也就是負責解決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的愛情困擾的志願者們,而後蘇菲在幫她們收集信件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克萊爾·史密斯50年前寫給朱麗葉的信,她嘗試著寫了回信,卻沒有想到克萊爾真的能夠收到,並且很快就跟自己的孫子一起來到了維羅納……
克萊爾來到維羅納,是為了尋找自己曾經遺失的愛情,她早已年邁,但只是想當面對那個深愛著自己的男孩洛倫佐說聲抱歉,對於自己當年因為父母而沒有遵守約定選擇了逃避的抱歉。
蘇菲隨後跟著克萊爾一起展開了對洛倫佐的尋覓,其間發生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蘇菲也在行程中幸運的遇到了真愛……
整個片子看完,是十分治癒的,用一句比較俗套的話說,你又可以相信愛情了。
《給朱麗葉的信》中最好的一個點就是它對於「時間」的設定,《初戀50次》也是個不錯的片子,那個片子也把故事的核心點放在了時間上,它對時間做了一個不斷的「重復」,讓男女主人公不斷的在「同一天」發生故事,而這部電影的導演則把愛情悄悄放進了50年漫長的時間線中,我們不知道這50年裡發生了些什麼,但是我們會認為愛情是一定要在這50年裡發生改變的,的確,克萊爾和洛倫佐都在分別後有了另外的歸屬,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事情又會有怎樣一個發展?
克萊爾在收到回信後立刻來到了維羅納,這讓觀眾第一次感覺到驚奇,那時候我們還不知道蘇菲究竟在回信里寫了什麼,居然真的讓克萊爾不辭辛勞的從倫敦趕來
整個維羅納區域內和洛倫佐重名的人多達數十個,如果要找,那真的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程,但是在蘇菲的鼓勵下,克萊爾也堅定了自己的內心,她一定要找到,找尋的過程中,她彷彿又成為了當年那個年輕的女孩,在一次次的敲門前難以掩飾內心的忐忑,她在想,也許會是他的妻子打開門,也許面前的根本不是他,也許他已經死了……
事情的發展自然不會太過順利,克萊爾一次次找到洛倫佐,又一次次搖頭
她說:「我認得他的眼睛。」
可那雙眼卻遲遲沒有出現,我們在鏡頭之外,看著這位年邁的老人,一次次的失望,也要忍不住替她感到心酸與無奈,最後在找到一處洛倫佐的墳墓時,克萊爾的孫子查理終於無法再堅持,他不想讓奶奶再這樣的重復著失望,但是我們能夠從克萊爾的眼中看到,有悲傷,卻仍有不舍,她無法忽略自己內心的那個聲音:洛倫佐,你到底在哪?
也許真的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最後克萊爾終於要放棄的時候,她經過了一個葡萄園,想進去喝杯酒,卻意外的遇到了洛倫佐的兒子,那是一張和他的父親極為近似的臉龐!
她禁不住渾身顫抖,在查理和蘇菲正為她感到開心時,她卻突然提出了自己想回去了,在洛倫佐回來以前走掉,其實這種情緒的變化我們不難去理解,一直心心念念了許久的人,終於要見了,卻又退縮了,更何況這其中50年,克萊爾怕洛倫佐見到現如今的自己,又怕他認不出來自己…
在即將回去的最後一刻,洛倫佐騎著白馬回到了葡萄園,這讓我想起了《大話西遊》中的一句話
可惜《大話西遊》沒能有一個好的結果,但是洛倫佐卻在剎那間認出了他的克萊爾,與她緊緊相擁在了一起,50年的光陰在那一刻彷彿一晃而過,他們看著對方的眼睛,就像昨天才剛剛說過再見。
《大話西遊》更經典的一句是
克萊爾曾經在面對自己的真愛時,也沒能去珍惜,大概也正是這樣的遺憾,才讓她於50年後重新開始了尋覓,幸運的是,她不需要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她還有機會,真正的愛過多久都不會過期, 50年已經太久,那就只爭朝夕吧 。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是在兜兜轉轉了很久以後,又得以與最初的那個人相逢,得以找到最契合自己內心的那份感情。不過不是每個人,每一次,都能那麼幸運,所以趁還有機會把握的時候,別輕言放棄。
在《給朱麗葉的信》中,還有一條故事線,是有關於蘇菲與查理的感情,他們是兩個年輕人,就像當年的克萊爾和洛倫佐,無奈蘇菲是有著自己的未婚夫的,但是愛這種東西,有時候其實很難去把控,有時候真的就是「來的太快就像龍卷風」,出於理性和原則,查理和蘇菲雖然都已經愛上了對方,但是仍然選擇了告別,克萊爾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她對失落的查理說了一句話:你覺得世界上能有幾個蘇菲?查理恍悟,我們也恍悟,50年後的克萊爾找洛倫佐費了不知道多少功夫,但是當下,尚且只有一個蘇菲,就不要再等兩人浪費了大半時間後才追悔莫及。
蘇菲回到自己的城市後,收到了克萊爾寄來的婚帖和一封信,那是自己當時寫給她的回信,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到這封信的內容了:
親愛的克萊爾:
「怎麼樣」和「如果」是最不相關的兩個詞語,但如果把他們放在一起,他們便有了強大的力量在你的餘生之中纏繞著你,「如果。。。會怎麼樣?」,「如果。。。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你的故事將如何結束,但如果你心中牽掛的是真愛,那麼永遠都不會遲,如果這曾是真愛,它現在依然是。你需要的僅僅只是勇氣,跟隨你的心,我不知道朱麗葉感受到的愛是怎麼樣的,這種愛讓你離開愛過的人,這種愛讓你赴湯蹈火,但我願意相信如果我能感受到這樣的愛,我就會鼓起勇氣將其緊緊握住,克萊爾,如果你曾經放手,我希望你可以在某天,重新牽手。
致以我全部的愛,朱麗葉
這封由蘇菲自己親手寫的回信,在這一刻重新鼓舞了她自己,她告別了維克多,奔赴克萊爾的婚禮,同時去尋找自己的真愛。
維克多雖然在整件事情中成了「炮灰」,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愛情的經營,是需要兩個人共同悉心的維護的,很多時候,你必須要承認,自己疏忽了太多,讓感情變得名存實亡。
說真愛可能會顯得比較老套,但是我願意相信soul mate的存在,幸運的情況下,我們能夠遇到,不幸的話,可能一生都遇不到。我們也許愛過很多人,讓這些愛在不斷的磨合中獲得平靜,但是你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個最與你靈魂相合的人帶給你的感覺,那種像納西塞斯(希臘神話里的美少年)在水中看到自己一般的驚嘆的感覺,那種在任何時候想起都依然會熱淚盈眶的感覺……你可以在離開TA以後繼續著自己的人生,但是卻無法拒絕能夠重新見到TA的喜悅。
當然,電影歸電影,現實世界裡,大概如果真的已經錯過,那也就錯過了,半個世紀之後的尋找,有人也會覺得這樣做作。
有關於片子的褒貶不一
但還是要感謝它,給我講了一個暖心的故事
祝所有人幸福
4. 在維羅納,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個愛情故事
從前,我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後來我發現,它甚至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個寄託著作者那現實中無法實現的近乎天真的希望的喜劇故事,所謂中間有虐結局HE 。如果要再補充一句,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個悲劇,現實才是。
我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個故事的不待見源遠流長、曠日持久、歷久彌新。
論男主的吸引力比不上呼嘯山莊,論女主的吸引力比不上亂世佳人,論狗血的吸引力比不上荊棘鳥,至於論劇情—— 如此俗套而近乎爛大街的悲劇愛情老梗和幾乎沒有拓展、深化、添加其他任何領域內容的故事情節 …在沒有看過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前,這個愛情故事在我心裡的地位僅高於我的萬年吐槽對象 ——簡愛。
最初,我就是懷著這樣一個想法,打開了羅朱的音樂劇。
一直到今天,開場曲Vérone (維羅納)都是羅朱里我最喜歡的一首,且常年位列我的歌單前幾名。歌曲本身的大氣磅礴而富有美感是無需贅述的,即使隔著語言的鴻溝也不曾減弱分毫。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我在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期待的情況下聽到它,驚為天人。雖然我的法語水平遠不足以讓我聽懂歌詞,而我甚至一開始也沒有去看字幕 —— 音樂原本是可以跨越語言和國界的,我聆聽親王的歌唱就如同聆聽鋼琴、提琴、手風琴等等一樣,情感的共鳴不再需要翻譯這個媒介。然後我很快就意識到, Vérone 所傳遞出來的情感和觀念,是遠不同於我一貫對羅朱這個故事的基本印象的,它更為博大,也更為深刻。
親王在卡普萊和蒙太古的打鬥中出場,唱著"Bienvenue à Vérone(歡迎來到維羅納) …Bien sur ici,c』 est comme ailleurs Les hommes ne sont ni pires ni meilleurs( 這兒與別處沒兩樣,凡人不好也不壞 ) ...Ici le venin de la haine coule dans nos vies comme dans nos veines ( 在這里,仇恨像毒液一樣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 )…C』est comme un paradis sur terre Mais nos ames elles sont en enfor ( 這里看似人間天堂,靈魂卻在地獄蠻荒 )"。而在音樂劇羅朱里,Vérone 在思想表達上是具有定鼎一般的作用的。
開場曲後,劇情並沒有急於走向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而是由卡普萊夫人與蒙太古夫人一起為我們演唱了一曲La haine (仇恨)。這是一首看名字就知道大概在說些什麼的歌曲:"神,俯視一切吧,看看我們,看看你們自己,從我們屋裡曳出一種毒氣,它叫做恨、恨 …我坦言,我憎惡你們的所作所為,為何此城中人如此熱愛仇恨… 以父之名,以子之名,恨、恨,逼迫我們做你們的同路人 …恨在你們的靈魂中作祟,為何不聽聽女人的心聲"。與這首歌感情有相通之處的還有後面羅密歐獨唱的一首Jai peur (我害怕),前者以憤怒而直接的表達方式,後者則是相對委婉配以優美的唱腔。
它們與開場曲一起,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充滿仇恨的世界。這種仇恨不知所起,彷彿是流淌在血液里的;人們厭惡、畏懼這種仇恨,卻又不得不為之束縛,掙脫不出它的牢籠。
在經過開場兩首歌曲的定基調和感情鋪墊後,羅朱開始走劇情。羅密歐與朱麗葉合唱的Un jour (一天)表達了對於真愛的嚮往和追求,接著炮灰帕里斯就來卡普萊家求婚了。在這幾首歌里,創作者給我們展現了 那個社會普遍的婚戀觀念:擇偶標准(帕里斯擁有的金錢、權勢等),女子附屬於男子必須服從父親(卡普萊夫人一方面作為受害者一方面又在繼續向自己的女兒灌輸這一觀念),女子需要出嫁才能幸福而婚姻本身是一件與愛情無關的事情(悉心照顧朱麗葉的奶娘的部分),女主朱麗葉對自己掌握人生自主權的追求和"婚姻與愛情兩個都想要"的抗爭夾雜在其中,與前面的 Un jour呼應。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卡普萊伯爵以年齡為由暫時婉拒了帕里斯伯爵的求婚後,接下來的卻並不是順理成章的羅朱相遇,而是一首看似跟核心劇情沒有任何關聯的歌曲。
Les rois monde(世界之王)幾乎可以算羅朱里傳唱度最廣的一首歌曲,也是安可每次都會出現的保留曲目。它由羅密歐和他的兩個朋友一起演唱,主要表達了對權威的不屑和追求自由、享受生命的積極和快樂。" Nous on fait l』amour on vit la vie (我們做愛,體悟生命) Jour après jour nuit après nuit(夜夜笙歌,流年過去) A quoi ça sert d』 être sur la terre (跪在地上,又有什麼關系)Si c』 est pour faire nos vies à genoux(那是為了膝蓋,運動的生理)"
我覺得這是一首任何人聽到都會無法控制住被感染的歌曲,裡面的情感積極、直接而熾烈, 這可能寄託著 Gerald甚至是莎士比亞對筆下人物和現實生命的希冀,無比美好而近乎不可能實現 。我覺得將它放在羅朱相遇故事正式開始之前,和前面的 Un jour 以及朱麗葉對包辦婚姻的抗拒和愛情的追求一樣, 更多的表現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和自由的追求。而我認為這種情感延續進並貫穿了後面的所有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並不僅僅是兩個人和一份真愛,而是兩個擁有一樣信念的人對於自由人生的追求。
而與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外一個人——朱麗葉的表哥提博爾特。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他可以算是這部劇里的典型反派了。但他悲劇人生的根源卻並不是他自己" 我是仇恨和恥辱的孩子 /他們蒙蔽了我的雙眼/然後告訴我 /別人都想要戰爭/你也必須要 "這是他自白歌曲里的句子,於是反派的可恨在瞬間變得沒有那麼可恨了。
與提博爾特類似的還有劇里的潛在反派——卡普萊伯爵 。作為丈夫,他不愛他的妻子;作為父親,他包辦女兒的人生。但他卻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壞人。在他獨唱的 Avoir une fille(有一個女兒)里,一個父親對於女兒的拳拳愛意溢於言表,他渴望保護女兒而不希望女兒因為婚姻走上悲劇的人生。在這首歌的最後," 有一個女兒/ 像是犯了一種罪/罪犯就是受害者 "。
沒有人不嚮往自由、平等和美好,只是這個充滿著仇恨、約束和不公的世界沒有給他們機會 。在全劇悲劇的關鍵轉折點—— 提博爾特和羅密歐的朋友茂丘西奧的爭斗中,以茂丘西奧為領唱,台上的所有演員和舞者一起合唱" Vivre !Libre!Vivre !Libre ! Vivre !Libre !"自由!生存!
"生存,我們都想要或者/沒有仇恨,沒有廝殺 /生存,相談,互相尊重乃至相親相愛"
我第一次看這部劇的時候感動於作品的強大表現力和格局,但隨即震驚於在這首曲子後提博爾特殺了茂丘西奧,而嚮往並堅守著自由和規則的羅密歐為了報仇殺了提博爾特。
沒有什麼比在自由和生存的口號下自相殘殺更為悲劇而諷刺的了。每個人物內心深處都懷著善意和對真情或自由的渴望,但表現出來的卻往往是痛苦或是暴戾。就像是一群人被丟進了一個程序錯亂的世界,不受控制的在痛苦中彼此折磨和殘殺。
在這個由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串起來的故事裡,我們能看到形態各異的社會眾生相。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代表著所有人內心深處最純粹、美好而堅決的嚮往和追求, 在這個充滿著束縛和仇恨的世界裡,在這個人人都想掙脫桎梏卻又深感牢籠的世界裡,殉情其實更像是一種對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反抗—— 也就是,不自由,毋寧死。
我很喜歡音樂劇羅朱的另一個名字——維羅納的孩子們。事實上我認為這個名字才是更加契合這版羅朱的內容和思想情感的。這個名字帶有著一種神對深受仇恨束縛反噬的子民的愛護與憐憫。 劇中有兩個彷彿開了上帝視角的角色 ——智慧而博愛的神父,和全劇沒唱一句卻無處不在的死神。神父作為西方世界裡人類與上帝溝通的紐帶,一直在試圖化解仇恨——是他在一開始就幫助羅密歐與朱麗葉這對新人,也是他在最後向眾人講述了這個故事,讓蒙太古和卡普萊在愧疚、後悔和悲痛中握手言和。 而死神則是真正擁有著上帝視角,她默默的注視著人類,看著人們自相殘殺;甚至在最後神父的送信人來到的時候,她攔住了他沒有讓他去追收到了錯誤消息趕回維羅納的羅密歐 ——在這個充斥著仇恨的世界,悲劇早已鑄下。
想到這里,我早已不認為這版羅朱講的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人的故事了。事實上,劇中有大量的歌曲是由台上的舞者和主要角色扮演人合唱完成的,舞蹈本身在背景的刻畫和劇情的發展中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更令我心驚的是,在開場曲Vérone 中不止一次的唱到"Bien sur ici ,c 』est comme ailleurs Les hommes ne sont ni pires ni meilleurs( 這兒與別處沒兩樣,凡人不好也不壞 ) "維羅納,早已不是單指那座位於義大利的城市;維羅納的孩子們,是整個人類。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Gerald和莎士比亞其實對於劇中人物的設定還是過於美好了一些。 無論是原著還是音樂劇版,都沒有對於蒙太古和卡普萊家的世仇給出源頭的解釋。或許我們可以猜測, 這種仇恨其實是源於人類自身的劣根性;所有的悲劇,亦可以歸結於咎由自取。 莎士比亞在故事的最後給了一個美好到不可思議的結局 —— 兩家世仇竟然因為兩個殉情的年輕人握手言和了(根據正常的思維邏輯和他們一貫的行事作風難道不應該是繼續廝殺嗎?)。
而Gerald在音樂劇版本里為了給這個結局以支撐從開頭到結尾給每個人物都加上了對於仇恨的不滿和對自由美好的嚮往 ——這個在原著里我認為是並不存在或者至少是並不明顯的。在這種前提鋪設下,兩個年輕人的悲劇讓所有人一瞬間醍醐灌頂的醒悟了,於是才能實現放下仇恨歸於和平的結局。 但這種依靠所有人良心未泯的希望,顯然在現實中是很難實現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權力的象徵—— 親王殿下在開場曲Vérone 之後,對爭斗的卡普萊和蒙太古說了一句" 只有和平才值得為之戰斗。"
從前,我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後來我發現,它甚至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個寄託著作者那現實中無法實現的近乎天真的希望的喜劇故事,所謂中間有虐結局HE 。如果要再補充一句,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個悲劇,現實才是。
最後,我還是要表白一下藝術創作者。我小時候曾經讀過朱生豪先生的莎翁譯本,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雖然劇情並不復雜,但在語言上確實是堪稱精美絕倫的,尤其是羅密歐與朱麗葉陽台互訴衷腸的那一段。莎翁原版我也曾經翻過,但由於英文水平有限確實在語言上能賞鑒的太少了。而音樂劇版本,在現場Le balcon (陽台)響起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大步爬上朱麗葉的陽台,站在無垠的星空下,對羅密歐說我愛你;神父主持婚禮那一段的Aimer,我真的推薦所有人都去聽一次—— 聽了你才知道愛是一種多麼美好而富有力量的事物,以及音樂擁有怎樣神奇的表達能力。
5. 維羅納純銀屬於什麼檔次
中高端品牌
自1998年於常州開設第一家維羅納純銀直營店以來,到2007年4月11日維瑪詩公司成立,直營店近400家,遍布全國,門店銷售網路遍布全國各重點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北、河南、江蘇、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海南、遼寧、吉林、黑龍江、寧夏、內蒙、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
維羅納純銀致力走優雅時尚路線的品牌,獨特凸顯自身的品位之美,顧客對愛情,對美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在一個琳琅滿目,璀璨繽紛的飾品世界,維羅納純銀讓每一個追求愛情的顧客流連忘返,成為每一個顧客的私人首飾庫因而維羅納純銀提出系統的市場定位,通路的品牌發展模式,從而體現出五大定位:
1. 維羅納純銀成為銀飾中的代表;
2. 維羅納純銀的各大系列適合所有顧客的定位需求;
3. 維羅納純銀愛情的純粹主題永恆;
4. 讓維羅納純銀的得到廣大顧客的贊許和擁護;
5. 產品的完美演繹,使維羅納純銀成為最具規模的世界風情銀飾直營連鎖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