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以下哪些不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

以下哪些不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

發布時間:2022-12-11 13:50:06

⑴ 論述歐洲17世紀美術特點,並指出2位有代表性的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歐洲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於義大利,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使歐洲的17世紀有巴洛克時代之稱。
巴洛克建築最早可追溯於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大膽設計,如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的圓頂他的兩位助手G.da維尼奧拉和G.della波爾塔在15681584年間完成的羅馬耶穌教堂則被公認為是從樣式主義轉向巴洛克的代表作這座教堂內部突出了主廳和中央圓頂,加強了中央大門的作用,以其結構的嚴密和中心效果的強烈而顯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穌教堂的內部和門面後來都成為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紀早期巴洛克建築的主要代表則是C.馬代爾諾建造的羅馬聖蘇珊娜教堂(1597~1603),雖大體仿效耶穌教堂,比例卻更為高峻雄偉,門面的細部安排層層曲突,愈近中央大門愈為明顯(例如由扁平的方柱變為半圓柱再變為3/4圓柱)。建築的立體塑形復雜多變,動態強烈。馬代爾諾還擔任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內部改建和門面建築設計。這座著名建築曾按米開朗琪羅和波爾塔的設計,建成了中央圓頂,但教會出於宗教儀式需要,決定修改原來的中心型的設計,由馬代爾諾加長了主廳前半部,使它成為符合教會傳統的長方形十字教堂。馬代爾諾擴建的內部和門面仍充分吸取了米開朗琪羅巨形柱式的基本圖案,保持了整體的雄偉感,門面的安排還採取了類似聖蘇珊娜教堂的手法,使這種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於主廳加長,圓頂被置於後部,從門面上已看不到圓頂的雄姿,實為美中不足。

17世紀盛期巴洛克建築的兩位最傑出的大師,是G.L.貝尼尼和F.博羅米尼。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築,他在1624~1633年間完成的、置於聖彼得大教堂內的青銅華蓋,是一座高達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撐蓋頂,雄偉而又華麗。貝尼尼長期擔任聖彼得大教堂內部裝修,使建築與雕刻融為一體。最為著名的是他為教堂祭壇設計的聖彼得法座,衛護的聖徒、飛騰的天使和雲間透射的聖靈之光與建築結合巧妙,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美術熱烈奔放的特色。貝尼尼還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門前雙臂環拱形的廣場和柱廊,使它成為西方最美的廣場建築之一。博羅米尼的建築喜用凹凸多變的曲線和多種幾何形體的復雜交錯,從整體布局到細部安排都能獨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聖卡洛教堂、聖伊沃教堂等,被譽為巴洛克建築的典範。在他倆影響下,羅馬出現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築大師,著名的如彼得羅·達科爾托納、C.拉伊納爾迪、小M.倫吉、C.豐塔納等。他們在羅馬建造了許多華美的教堂、宮殿、廣場與噴泉,遂使巴洛克風格流行全歐。

除羅馬外,義大利北部也出現了兩位著名大師:威尼斯的B.隆蓋納和主要工作於都靈的G.瓜里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聖瑪麗亞教堂,後者則為都靈的聖洛倫佐教堂和聖辛多內禮拜堂,皆以靈巧秀逸取勝。傳播於西歐諸國的巴洛克建築,又結合各地特點而各有所長,如法、英等國帶有較嚴謹的色彩,德國南部則華麗輝煌達於極致,西班牙及其統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傾心於繁富與瑰麗,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裝飾傳統,形成世界美術中的奇葩。

繪畫與雕刻 巴洛克繪畫也可溯源於米開朗琪羅和科雷喬等文藝復興大師,但主要是通過克服16世紀後期的樣式主義而發展的。而在這一過程之初,兩位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卡拉瓦喬和A.卡拉奇又分別以現實主義和古典主義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比較復雜,它吸收了這些大師的健康的寫實傾向和一些手法特點(如光暗、色彩、透視等),並配合巴洛克建築而發展。義大利巴洛克繪畫的名家有G.雷尼、圭爾奇諾、B.斯特羅齊、S.羅薩等,尤以兼工建築的彼得羅?達科爾托納為傑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羅馬巴爾貝里尼宮大廳壁畫和佛羅倫薩皮蒂宮壁畫與裝飾,前者繼承了卡拉奇和圭爾奇諾以來的屋頂壁畫傳統,在建築透視背景上讓空中翱翔的神話人物穿插其間,氣勢磅礴,動感極其強烈;後者則將華麗的壁畫、雕塑與建築結為一體,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內裝修藝術上具有劃時代意義。17世紀後期的典型巴洛克繪畫作品都是這類天頂壁畫和裝飾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創作的聖伊尼亞齊奧教堂天頂壁畫,把巴洛克透視畫法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最偉大的巴洛克畫家不是義大利人,而是佛蘭德斯的P.P.魯本斯,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藝術對西方畫壇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另一方面,從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角度看,另幾位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乾巴洛克的風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貝尼尼,作品技藝極精,強調激情動感,與巴洛克建築巧妙結合,其影響不僅主宰義大利雕刻界,也及於西歐各國。法國的巴洛克雕刻大師有P.皮熱、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諾。18世紀的德奧則隨巴洛克建築的勃興而產生了一大批雕刻裝飾家,著名的有E.Q.阿薩姆等。

⑵ 17世紀的佛蘭德斯、荷蘭、西班牙繪畫成就顯著,產生了 、、

2012-2-4 6:12:07鯽我乏phpbxhxudh不密懂顧相信曹smgdyjobuw這個嚴答案淘還有表重復upoiyypetj禿株周的! 歐洲社會歷史的進程步入17世紀。隨著歐洲各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歐洲的美術在這一階段呈現出流派眾多、風格雜陳的繁榮景象。17世紀是西方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歐洲美術,特別是義大利、佛蘭德斯、荷蘭、西班牙、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美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7世紀是歐洲封建社會的後期,封建制度日趨沒落,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出現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同時爆發了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個新的社會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段,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在義大利,由於商路的轉移,城市手工業萎縮,國內缺乏統一的市場,加上外族的不斷入侵,資本主義在義大利未能取得長足的發展,卻走了一段回頭路——把資本轉向土地。高利貸和地租的雙重盤剝,加重了人民生活的痛苦。宗教改革與反宗教改革的斗爭尖銳。所有這一切,使得義大利美術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藝術手法上,都與文藝復興時期不可同日而語。 在佛蘭德斯,由於在尼德蘭革命中沒有取得獨立,17世紀仍然處在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控制下,藝術仍是為奢華的宮廷服務。繪畫的題材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尋求享樂的神話題材和歌功頌德的歷史題材成了佛蘭德斯繪畫的主流。 而荷蘭的情況就不一樣了,獨立的荷蘭共和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17世紀荷蘭的工商業和航海業都十分發達,阿姆斯特丹成為國際貿易中心,荷蘭有「海上馬車夫」的稱號。荷蘭國內形成了以滿足市民要求為主的商業市場。經濟的繁榮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精神生活逐漸從宗教的世界中解脫出來,美術也被從教堂中解放了出來,繪畫藝術不再依靠特權人物或教廷的保護,而是直接依靠市場。由於市民對繪畫內容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從而促進了美術風格和題材的多樣化。荷蘭商人熱衷於收購小幅油畫,出售給人們裝飾家庭。在當時的一些公共場所,也用各種題材的繪畫作品作點綴。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了西方美術史上著名的「荷蘭小畫派」。 西班牙自從1588年「無敵艦隊」覆滅後,喪失了海上的霸權,工商業從此一蹶不振。由於戰爭的巨大消耗,人民貧困不堪,西班牙成了歐洲流浪漢和乞丐最多的國家。在這種形勢下,西班牙國內宗教勢力卻又強大,宗教裁判所的絞刑架四處林立。格列柯的繪畫多少反映了這種狂亂的局面,到了委拉斯貴支時代,繪畫的宮廷趣味變得十分具有諷刺性。 資本主義在法國、英國得到的發展與荷蘭的資本主義發展可以說是不相上下。法國自弗朗西斯一世執掌政權以來,政治、經濟都有利於本國的文藝發展,國王與貴族往往以文藝來顯示自己的豪華與富足。英國雖然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經濟比較發達,但是由於原有的美術傳統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它的繪畫處於一種成長階段,相對於歐洲的其他國家而言,要顯得滯後。 17世紀也是歐洲哲學、自然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一個破除迷信、探索真理的時期。義大利哲學家、天文學家布魯諾,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以及近代唯物論的始祖、英國哲學家培根和霍布斯,法國唯物論哲學家笛卡兒等都出現在這個時代。自然科學方面。微積分的創立,血液循環的發現,顯微鏡的發明,化學元素概念的確立,力學三定律的總結等也都發生在這個時代。 一、17世紀義大利美術 16世紀下半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開始從繁榮走向衰弱,文藝復興盛期的許多大師相繼去世,群星璀璨的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義大利美術從此進入一個流派紛呈的時期。 產生於16世紀下半葉的樣式主義(亦稱風格主義)美術首先萌發於佛羅倫薩,16世紀中後期遍及全國,只有威尼斯畫派受其影響較少。樣式主義的藝術家都以崇拜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盛期文藝復興的大師自詡,有不少人還是兩位大師的學生。他們對技法和美的強調,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盛期文藝復興的崇拜,拉斐爾的追隨者希望同他運用線條的輕松自在相媲美。樣式主義的流行在一定意義上標志著盛期文藝復興的結束。 進入17世紀,樣式主義美術逐漸退出義大利的歷史舞台,然而,義大利美術並沒有因此而走向單一,三個不同的流派相繼登上義大利藝術的舞台——學院派美術、以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美術和巴洛克美術。 歐洲的美術學院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由著名畫家卡拉奇兄弟大約在1585年創辦的波倫亞學院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學院之一。學院派的基本主張一是繼承先輩大師的藝術傳統,總結前人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培養新的藝術人才;二是力圖把年輕的藝術家引向所謂的正路,不受樣式主義美術和卡拉瓦喬主義美術的干擾。學院派強調要保持古代和文藝復興盛期大師藝術的永恆性,如米開朗基羅的人體、拉斐爾的素描、威尼斯畫派的色彩等,把這些看成藝術的楷模。所以,學院派藝術從一開始就有折衷主義的特色,過分強調法則,他們作品的題材大都是描繪宗教或神話,在技法上偏重素描而輕視色彩。學院派的這些特點為古典主義藝術奠定了基礎,古典主義藝術最終在法國紮下了根,並在那裡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波倫亞學院(Bologna)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奇兄弟,即魯多維柯?卡拉奇(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阿格斯提諾?卡拉奇(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和阿尼巴?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1560~1609)。阿尼巴?卡拉奇是三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也是最為馳名的一個,而且他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的首位傳記作家暨深具影響的藝術理論家貝洛里指出,卡拉奇將繪畫從樣式主義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阿尼巴?卡拉奇善作大型壁畫,也畫祭壇畫和架上繪畫。他為羅馬法爾內塞宮所作的天頂壁畫尤為出色,風格近似米開朗基羅,構圖宏偉,人物生動。為了創作法爾內塞宮的天頂壁畫,他作了五百多張的草圖。他和哥哥阿格斯提諾?卡拉奇以及堂兄魯多維柯?卡拉奇都是不知疲倦的繪圖者。他們無所不畫:繪畫的構圖、工作室的模特、街上的人等,甚至在吃飯時都一手拿著麵包,一手拿著炭筆。他們的目標是忠於自然,但是必須剔除雜質,純化自然。《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勒》是法爾內塞宮天頂畫中的一幅,畫面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巴庫斯和他的妻子正在動物拉的車上前進,飛翔的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勒的頭上。周圍的人是酒神的朋友,簇擁著他們,場面十分壯觀。《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風景》(圖117)是阿尼巴?卡拉奇創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景畫,畫上的風景不是大自然的寫生,而是理想中的風景。畫面中山川、河流、田野籠罩著一層淡淡的輕煙,畫中點綴著幾個神話中的人物,為的是增加一種傳說的氣氛。這樣的風景畫也叫英雄式的風景畫,因為它具有崇高、庄嚴、典雅的特色。這種古典風格對後來的普桑、洛蘭的風景畫有直接的影響。 繼卡拉奇兄弟之後,學院派的代表人物是格?列尼(Guido Reni,1575~1642)和格維爾奇諾(Guercino,1591~1666)。格?列尼出生在波倫亞附近的卡里維查諾,父親是一個音樂家。他的畫,色調明快,富有抒情色彩,很受一些上層人士的喜愛。《曙光女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構圖宏大,色彩艷麗。曙光女神手持花束正驅走黎明前的黑暗,身後是太陽神的馬車,美惠三女神帶著愉快的表情,背景上一片金色,象徵著曙光如錦。格維爾奇諾是學院派中最具有豪放特色的畫家,畫風雄渾凝重,他所畫的人體具有雕塑般的體積感。 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在義大利,與樣式主義和學院派美術相對立的是以卡拉瓦喬為代表的現實主義美術。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3~1610)原名米開朗基羅?梅里西,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由於他出生的村子叫卡拉瓦喬,所以別人送給他這樣一個綽號。卡拉瓦喬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義大利面臨著經濟衰退,內亂外患,國勢衰弱的年代。卡拉瓦喬的生活歷程也充滿了苦難和艱辛,他的雙親很早就去世了,從小就過著孤獨清貧的生活。由於喜歡畫畫,在他11歲的時候,哥哥把他送到米蘭,進入西蒙?彼得查諾的畫室學習。在這位老師的影響下,曾接觸過樣式主義藝術。但是,對他的藝術起著重要影響的當然還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大師的作品和倫巴底的現實生活。卡拉瓦喬的藝術生涯是在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諸位大師相繼逝世後開始的。他的藝術不僅繼承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傳統,並推開了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的大門。卡拉瓦喬的藝術像一座橋,把文藝復興和17世紀兩個時代連接了起來。 1590年,卡拉瓦喬前往羅馬。在羅馬,貧困沒有使他在現實主義藝術道路上改弦易轍,去迎合宮廷藝術的口味。為了能生存下去,他最初給一位樣式主義畫家阿爾皮諾當助手,後來由於和阿爾皮諾藝術觀點不一致,加之於感情上也合不來,最終兩人不歡而散。卡拉瓦喬早期的重要作品有《抱水果籃的孩子》、《酒神巴庫斯》、《逃往埃及的途中》、《女卜者》(圖118)以及《彈曼陀鈴的姑娘》(圖119)等,這些作品都有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從《抱水果籃的孩子》這幅畫中可以看到卡拉瓦喬一開始就走著一條寫實的道路。畫中的模特顯然是直接來自於社會底層,他既不是神也不是英雄,而是一個流浪於街頭的賣水果的小孩。這幅作品已經顯示了17世紀繪畫題材的進一步擴大,生活在底層的人進入了畫面,並日益成為描繪的主要對象。《逃往埃及的途中》是一幅宗教題材畫。在這幅畫上,除了那個長著雙翼的天使外,其他人物多是來自現實的生活,顯得十分質朴,就連背景上那頭小毛驢也是照著現實中的樣子描繪的。拉提琴的天使將畫面一分為二,左邊拿著樂譜的約瑟像一個典型的義大利農民,有大鬍子和一雙深陷的眼睛,滿臉皺紋,赤著雙足,身旁放著旅途中簡單的行囊。畫面右邊的聖母抱著孩子,完全是一對人間母子的形象。畫面的背景好像是一個晚秋的黃昏,遠處落日的余暉與地面上的落葉,使畫面呈現出寧靜肅穆的氣氛。在這樣的寧靜中,人們似乎可以聽到天使帶有憂傷情調的琴聲。 卡拉瓦喬所描繪的風俗題材繪畫,在當時曾引起學院派古典主義者的不滿。古典主義畫家指責他過於熱心描繪下層人民的形象,作為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卡拉瓦喬並沒有介意這些指責。《女卜者》是他的早期風俗畫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畫面上的兩個人物都是來自現實生活——英俊瀟灑的羅馬青年和含情脈脈的吉卜賽女郎。男青年正挑逗地望著吉卜賽女郎,吉卜賽女郎好像忘了看手相,而是注視男青年的臉。像這樣描繪愛情的畫在當時的義大利是不多見的。卡拉瓦喬的這些作品可以說是對學院派古典主義和樣式主義的真正挑戰。卡拉瓦喬的色彩受威尼斯畫派的影響,調子十分明快鮮艷,表現了真實生活中見到的色彩。 卡拉瓦喬的早期作品大多是描繪年輕男女,在他們身上充滿了寧靜和歡愉的情緒。卡拉瓦喬的名聲在羅馬日漸高漲,引起了不同的評價。一部分人激烈地反對他,也有一部分人擁護他,包括年輕的魯本斯。隨著義大利日益惡劣的政治狀況和別人對他的攻擊和嘲諷,卡拉瓦喬很快進入了苦悶、彷徨、吶喊的創作年代。大約在1590年,他畫的祭壇畫《聖馬太和天使》第一次表現了畫家的叛逆精神。在畫面上,有兩個與真人等大的人物在畫面的前景,一個是馬太,另一個是天使。他畫的馬太與其他畫家畫的馬太完全不同,在他之前從來沒有哪位畫家把馬太畫成農民模樣。畫面中的馬太把一本書放在膝蓋上,正在吃力地寫字,好像是一個初學文化的人。站在他身旁的天使把住他那雙粗笨的手教他寫字。在聖經的傳說中,馬太是一位很有文化修養的人,而卡拉瓦喬卻把他畫成了半文盲的樣子。由於這一人物畫得粗野,結果引起了訂貨人的強烈不滿,因為訂貨人從沒見過這種形象的馬太。最後卡拉瓦喬作出了讓步,為這座教堂重新畫了一幅祭壇畫,才平息了這場風波。在這一時期卡拉瓦喬畫了另外一幅畫《多疑的多瑪》(圖十四),畫面上的人物和馬太一樣都是一些樸素的農民。在宗教傳說中,多瑪是基督的門徒中一個最多疑的人,他對任何事情都必須親眼看見才能相信。基督復活後的第八日,他親眼看到了自己的老師才相信這是事實。在畫面上,他正多疑地用手指挑著看基督身上的釘眼。懷疑與探索是17世紀哲學家和藝術家共有的特點,與卡拉瓦喬同時代的布魯諾就主張要敢於懷疑,反對宗教迷信。進入17世紀,卡拉瓦喬進入他創作的顛峰期,大約在1602年~1604年間,他完成了一幅出色的祭壇畫《基督下葬》(圖120),畫中的基督像一個死於貧困的普通人。畫面上死去的基督處在最亮的前景里,四肢無力,雙手下垂,頭部後仰,有兩個聖徒把他抱起,正要放入昏暗的墓穴中。這里沒有激動不安的殉教氣氛,也沒有聖靈的光圈。從基督瘦骨嶙峋的身體和憂患的臉上,使人聯想到17世紀義大利貧苦農民的命運。《基督下葬》引起了激烈的爭論。1605~1606年間,卡拉瓦喬又畫了一幅與《基督下葬》性質相同的作品《聖母升天》(圖121)。這幅作品也是一幅祭壇畫,是為羅馬的聖瑪利亞-德拉?斯卡勒教堂所作。該作品可以說是卡拉瓦喬一生中最傑出的作品,標志了他創作的頂峰。聖母瑪利亞升天是一個傳統的題材,有不少的藝術大師們都畫過這個題材,但卡拉瓦喬畫的聖母升天可謂獨樹一幟。在他的畫上既沒有飛翔的天使,也沒有諸神的贊頌,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凡,完全是人間的景象。在一個破舊的農家茅舍里,死去的瑪利亞躺在床上,一群農民式的人物圍著她哭泣。畫中聖母瑪利亞的形象可以說是歐洲17世紀現實主義藝術中最有典型意義的形象之一。1606年,性格暴躁的卡拉瓦喬在與幾個朋友玩擊劍時,由於爭吵竟真的動起武來,結果兩死一傷。卡拉瓦喬逃離了羅馬,開始了流浪生涯。這位17世紀初義大利傑出的畫家在流浪中結束了悲壯的一生,死時年僅37歲。 17世紀義大利現實主義畫家除了卡拉瓦喬外,其他地方畫派畫家的實力也不容忽視,在地方畫派中涌現出不少具有現實主義傾向的畫家和在歐洲畫壇上有影響力的畫家。 熱拉亞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別爾那多?斯特勞茲(Bernardo Strozzi,1581~1644),他善於畫一些帶有世俗風味的宗教題材畫和風俗畫。代表作有《托維特的痊癒》、《魯特琴的琴手》、《天文學者和他的學生》等。曼圖亞畫派的代表人物是多米尼加?費蒂(Domenico Fetti,1589~1623),他在藝術上仰慕卡拉瓦喬和魯本斯,代表作有《箴言》、《手持哥利亞頭的大衛》等,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真實、樸素、自然。南方那不勒斯畫派的代表畫家是薩爾瓦多?羅薩(Salvator Rosa,1615~1673),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戲劇家、演員、詩人、音樂家。善於畫風景畫、肖像畫、歷史畫,在創作上帶有浪漫主義的氣息。代表作有《浪子》、《戰斗》、《有橋的風景》等。 巴洛克是歐洲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於義大利。17世紀是巴洛克美術佔主導地位的時期,所以有「巴洛克時代」之稱。 巴洛克(Baroque)一詞的來源至今仍不甚明確。有人認為來自義大利語的Barocco,含有奇形怪狀、矯揉造作的意思;也有人認為來自葡萄牙語的Barroco,或西班牙語的Barrueco,指畸形的珍珠。這些詞語都含有貶義。巴洛克藝術在當時還有一些別的稱呼,如獨特的、古怪的、狂想的、創新的、現代的等等,不過這些名稱都沒有流傳下來。流傳至今的「巴洛克」這個詞自18世紀以來,一直都被對巴洛克美術懷有偏見的人用作譏諷的稱呼。古典主義理論家貝洛里可能是第一個對巴洛克藝術發起攻擊的人,他認為巴洛克是一種墮落瓦解的藝術。直到19世紀,巴洛克美術才得到積極評價,德國美術史家呂布克在他的《建築史》、瑞士史學家布克哈特在《義大利藝術指南》等書中,都稱頌巴洛克建築之美,建築界也出現一些仿效巴洛克風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劇院。德國美術史家沃爾夫林1888年出版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一書,提出巴洛克是繼文藝復興之後的主要流派,並對其形式特點作了分析。在他之後,義大利學者南喬尼於1895年進而把17世紀文明的特點歸納為巴洛克主義,學術界逐漸形成了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樂、巴洛克文學、巴洛克哲學等提法。 除了確認巴洛克美術的歷史地位而外,西方學術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另一方面的發展,即把巴洛克相對於文藝復興的風格特點當作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形式與發展模式,認為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的藝術也有這種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的演進,甚至認為這是藝術形式或視覺形式是不依社會內容為轉移的獨立規律。首先提出這種主張的也是沃爾夫林。巴洛克藝術大致有以下的特點:無論是建築、雕刻還是繪畫,都強調運動感、空間感、豪華感、激情感,有時還帶有神秘感,雕刻和繪畫多表現宗教題材。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 17世紀巴洛克美術的最大中心是羅馬,佛羅倫薩已退居次要的地位。一般認為,義大利的巴洛克美術分為三個階段:1600~1625年為初期, 1625~1685年為盛期,1685~1750年為後期。但18世紀初年以後的巴洛克美術又另有羅可可美術之稱。與此同時,在整個巴洛克美術發展期間也並行存在著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而且彼此互有影響,因此17世紀義大利美術仍是相當豐富多采。 在巴洛克美術中,最能體現巴洛克風格的是建築,巴洛克風格的一些要素首先在建築上體現出來,繪畫、雕刻的發展往往與之配合,形成綜合藝術。實際上,在16世紀美術中,已孕育著巴洛克建築風格的一些萌芽,例如維尼奧拉(Vignola,1507~1573)與波爾塔(G.della Porta,1540~1602)共同設計建造的羅馬耶穌會堂被認為是第一個巴洛克建築。1568年維尼奧拉設計了會堂的平面圖,正門立面是波而塔在1575年設計的。早期巴洛克建築的重要代表在羅馬還有馬代爾諾(C.Maderllo,1556~1629)設計的聖蘇珊娜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的東面。但在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建築中,巴洛克建築並沒有得到充分發展,至17世紀才形成真正的巴洛克建築。 17世紀30年代後,巴洛克建築進入成熟時期,這一時期的兩位最傑出的大師是弗?博羅米尼(F.Borromini,1599~1667)和喬?洛?貝尼尼(G.L.Bernini,1598~1680)。博羅米尼是一位建築家的兒子,據說早期曾在聖彼得大教堂工地上當過石匠。他性格古怪,為人倔犟,向來不與人合作,也不帶徒弟,臨死前把自己設計的手稿付之一炬,自殺身亡。他的作品以奇特著稱,好像是藝術家不平靜心靈的反映,給人一種虛幻莫測的感覺。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聖卡洛教堂。 另一位巴洛克藝術大師貝尼尼不僅是天才的雕刻家,而且是著名的建築師。就像一個世紀以前的米開朗基羅一樣,貝尼尼自視為一個雕刻家。他是第一位面對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毫不退縮的藝術家,但是,他與米開朗基羅的個性卻大不相同。貝尼尼性格外向,善交際,談吐風趣,行為與生活舉止具有貴族氣派。貝尼尼的工作速度驚人,就像有一股魔力驅使他完成作品,並能夠有系統並極具效率地管理著一大批助手。他主導羅馬的藝術風貌達半個世紀之久。據說教皇烏爾班八世曾對他說過:「汝之生為羅馬,羅馬亦為汝生」。貝尼尼生於那不勒斯,父親也是一位雕塑家,1605年舉家遷至羅馬。作為雕塑家之子,貝尼尼最初以製作神話群像和半身像著名。他能將大理石加以雕鑿、打磨,肖似人體的肌肉、毛發和褶皺,甚至能夠表現出顏色。《耶斯特的法蘭契斯一世》(圖122)是為摩德納公爵雕刻的半身肖像,貝尼尼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阿波羅與達芙妮》(圖123)、《普路同和帕爾塞福涅》是貝尼尼為紅衣主教別墅完成的四座極為生動的大理石組雕中的兩件。這一組雕塑的人體都比真人高大,借希臘神話題材來歌頌人類的理想與愛情。貝尼尼在年僅26歲時,便第一次獲得教皇的委託,製作聖彼得教堂的青銅華蓋(圖124)。這座巨型建築高達29米,以4根螺旋形雕花柱支撐蓋頂,加上鍍金裝飾,雄偉而又華麗。貝尼尼長期擔任聖彼得大教堂內部裝修,使建築與雕刻融為一體。最為著名的是他為教堂祭壇設計的聖彼得法座,衛護的聖徒、飛騰的天使和雲間透射的聖靈之光與建築巧妙結合,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美術熱烈奔放的特色。貝尼尼還為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門前雙臂環拱形的廣場和柱廊,使它成為西方最美的廣場建築之一。標志作貝尼尼雕刻頂峰的是他1645~1647年間為科納洛里禮拜堂創作的組雕《德列薩的狂喜》(圖125)。德列薩是16世紀西班牙的一位修女,少年時因患癲癇,就潛心修煉,事奉上帝。每當病發時,人就失魂落魄,腦際幻覺叢生,此時據她自述,她能看到種種奇跡。後來她過著隱居的生活,並把每次的幻覺記述下來。這份自述流傳到17世紀,教會便利用它來宣揚宗教的神秘主義,並把德列薩封為聖徒,此事在民間深有影響。貝尼尼運用他那熟練的大理石雕鑿技術,刻畫出了德列薩昏迷中渴求愛欲的復雜的內心情感。除了室內的作品外,貝尼尼的雕刻還被大量運用在裝飾園林和噴水池等建築物上。羅馬的四河噴水池由他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這個噴水池的設計是作為古代方尖碑的基座,規模十分巨大,水池中央有一座假山,假山的四周有四個巨大的人像,他們分別象徵著世界四大河流:尼羅河、多瑙河、恆河、和南美的拉普拉塔河。在博羅米尼和貝尼尼的影響下,羅馬出現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築大師,他們在羅馬建造了許多華美的教堂、宮殿、廣場與噴泉,使巴洛克風格在整個歐洲廣為流行。除羅馬外,義大利北部也出現了兩位著名大師:威尼斯的隆蓋納(B.Longhena,1598~1682)和主要工作於都靈的瓜里尼(G.Guarini,1624~1683)。隆蓋納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聖瑪利亞教堂,瓜里尼代表作是都靈的聖洛倫佐教堂和卡爾里亞納宮,皆以靈巧秀逸取勝。傳播於西歐諸國的巴洛克建築,又結合各地特點而各有所長,如法、英等國帶有較嚴謹的色彩,德國南部則華麗輝煌達到極致,西班牙及其統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傾心於繁復與瑰麗,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裝飾傳統,巴洛克美術成為世界美術中的奇葩。 義大利的巴洛克繪畫不如建築和雕刻的影響大。巴洛克繪畫可溯源到米開朗基羅和柯羅喬等文藝復興大師,但主要是通過克服16世紀後期的樣式主義而發展的。而在這一過程之初,兩位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卡拉瓦喬和卡拉奇又分別以現實主義和學院派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比較復雜,它吸收了這些大師的寫實傾向和一些手法特點,如明暗、色彩、透視等,並配合巴洛克建築而發展。17世紀後期的典型巴洛克繪畫作品都是天頂壁畫和裝飾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是波佐創作的聖伊尼亞齊奧教堂天頂壁畫《伊洛納底烏斯的榮光》(圖126),他把巴洛克透視畫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波佐的追隨者中包括日後來中國清廷工作終身的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巴洛克美術也在北京圓明園的西洋樓建築上有所體現。但最偉大的巴洛克畫家不是義大利人,而是佛蘭德斯的魯本斯,他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藝術對西方畫壇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另一方面,從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角度看,另幾位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風格特色。 17世紀佛蘭德斯美術

⑶ 十七世紀歐洲三大油畫家

1,梵高

梵高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和他的同胞倫勃朗一樣,梵谷也喜歡為自己畫像。

2,丁托列托

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個染坊主的兒子,他長期生活在故鄉,用畫筆裝飾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師提香,追求提香般絢爛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般結實的形體是他的目標。

3,畢加索

畢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分為這樣幾個時期,藍色時期,玫瑰紅時期,黑人時期。

(3)以下哪些不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擴展閱讀:

歐洲的美術學院最早產生於義大利,當時最著名的學院之一是波倫亞學院。它大約創建於1590年,它的創始人是著名的畫家卡拉契兄弟。學院產生的原因一是為了繼承先輩大師的藝術傳統,總結先人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培養新的藝術人才。

二是企圖把年輕的美術家引向所謂的正路,使他們不受樣式主義美術和卡拉瓦喬主義美術的干擾。學院派的主張是力求訂出一些法則,使人們遵循,如強調繪畫中最高的標準是:米開朗基羅的人體、拉斐爾的素描、格累喬的典雅與風韻、威尼斯畫派的色彩等等。

⑷ 世界著名畫家有哪些

1.萊昂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位畫家,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岩窟中的聖母》等。

⑸ 17世紀義大利學院派美術的代表人物

波倫亞學院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卡拉契兄弟。
阿尼巴·拉卡契(A.Carracci,1560-1609)是卡拉契三兄弟中最為馳名的一個。阿尼巴·拉卡契早年曾從兄路德維克·卡拉契學藝,後曾在威尼斯、帕爾瑪、羅馬等地工作,1609年去那不勒斯,後在那裡染上瘧疾回到羅馬身亡。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善作大型壁畫,也作祭壇畫和架上畫。他為羅馬法爾內塞宮所作的天頂畫尤為出色,風格很近似米開朗基羅,構圖宏偉,人物生動。《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涅》(1597-1604)就是這一天頂畫中的一幅,畫面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巴庫斯和他的妻子正坐在動物拉的車上凱旋式地前進,此時,飛翔小天使把星冠加在阿里阿德涅的頭上,周圍有不少是酒神的朋友,簇擁著他們,場面十分壯觀。《美惠女神為維納斯梳妝打扮》也是他前期的一件作品,畫上的人物雍容華貴,頗似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的人物。後期的作品好像完全擺脫了前期的威尼斯畫派的奔放的風格,日益變得莊重、寧靜、更具有紀念碑的特色,《女聖使在復活的基督墓前》(約1605),就是這樣的作品。《逃往埃及路上休息的風景》(約1605)是他創作的一幅典型的古典主義風景畫。畫上的風景不是大自然的寫生,而是理想式的風景。山川、樹木、河流、田野籠罩著一層談談的輕煙,畫中點綴著幾個神話中的人物,為的是增加一種傳說的氣氛。這樣的風景畫也叫作英雄式的風景畫,因為這些畫具有一種崇高、庄嚴、典雅的特色。他的這種古典風格對後來的普桑、克勞德、洛朗的風景畫有著直接的影響。阿尼巴·拉卡契也畫過一些表現生活題材的作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吃大豆的人》、《肉店》(1583年前)等。阿尼巴·拉卡契還有兩個哥哥,一個是他的叔伯哥哥路德維克·卡拉契(Ludovico Carracci,1555-1619),另一個是他的同胞哥哥阿格斯提諾·拉卡契(Agostino Carracci,1557-1602)。路德維克·卡拉契是波倫亞學院的領導人,畫風優美典雅,頗似拉斐爾,代表作有《自畫像》和《受胎告知》等。
格·列尼(G.Reni,1575-1642)是波倫亞學院派的重要的後續者之一,他在路德維克·卡拉契逝世後,繼任波倫亞學院的負責人,1629年又被任命為羅馬聖路加學院的院長。
波倫亞學院的另一個後續者是格維爾契諾(Guercion,1591-1666)。他本來的名字是喬凡尼·巴爾別里,不過人們常稱呼他的綽號格維契諾,意即斜眼的人。
屬於學院派的畫家還有多明尼基諾(Domenichino,1581-1641)、喬凡尼·朗弗朗可(G.Lanfranco,1582-1647)等人。

⑹ 歐洲美術十七十八世紀..有哪些藝術家及代表作急求...!!

神話,歷史畫
魯本斯;十七世紀佛蘭德斯著名畫家。擅長宗教,歷史,神化,風俗,肖像,風景畫。他吸收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的成就,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形象誇張,效果強烈。屬'巴洛克'風格。

作品;[畫家和他的妻子]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瑪麗,美第奇的生平]
[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
取材於西臘神話中宙斯的孿生子劫奪邁王錫尼國王的孿生姊妹的故事.色彩在這一作品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兩匹烈馬濃重的棕黑,青灰色,與女子白皙的皮膚的明亮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人體的健壯,肌肉建壯,體力充沛,動作粗獷,洋溢著勃勃生機,極富浪漫情懷。
達維特;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傑出畫家,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人物。1766年從皇家繪畫雕刻學院歷史畫家維恩學畫,1774年去義大利深造,深受古典主義影響。1784年再次去羅馬並創作了歷史畫[荷拉斯兄弟的誓言]。達維特因雅各賓派兩次入獄,1799年成為拿破崙的首席宮廷畫師,1814年3月,拿破崙失敗,1816年;被流放比利時,1825年客死異鄉。
作品;[馬拉之死],[處決了自己兒子的布魯圖],[加冕式],[授旗式]。
[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內容講述是古羅馬時期羅馬城與阿爾貝城交戰,雙方各派三兄弟格鬥,以定勝負。而雙方有著姻親關系。但是,代表羅馬的荷拉斯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義滅親。中心位置上的荷拉斯三兄弟在出征前,從父親手中接過武器並庄嚴宣誓;而三兄弟的母親,妻兒,姐妹則陷入個人的情感而感到悲哀,整個畫面構圖嚴謹,均衡對稱,造型結實,體現了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重要特徵。

哥雅;18-19世紀西班牙傑出畫家。擅長油畫,版畫。對19世紀浪漫主義及現實主義有重要影響。
作品;[查理四世的一家],[1808年5月3日的屠殺]
[1808年5月3日的屠殺];表現的是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人民反抗拿破崙入侵,與入侵者短兵相接,不幸失敗。被槍殺的有市民,農民,僧侶等。作品突出了事件的悲壯氣氛。茫茫夜空體現了黑暗中的馬德里,地上的燈光蜇則代表了西班牙正處於黎明前的黑暗。

肖像畫
描寫特定人物的繪畫。根據創作要求和表現手法的不同,分為頭像,胸像,全身像等等。
本時期的肖像畫家,荷蘭的倫勃朗,哈爾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凱茲,哥雅,佛蘭得斯的魯本斯等等。
倫勃朗;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受過良好的教育,21歲時掌握了繪畫基本功,1631年成為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肖像畫家。1634年與富商小姐結婚,1642年妻子病逝,與女僕結婚,引起親戚不滿,並霸佔了他的財產,使他陷入困境。但他在藝術上並沒有停止,而是使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後妻和兒子相繼去世,1669年這位坎坷一生的傑出畫家也與世長辭。但他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財產。[600幅油畫,1300幅版畫,2000幅素描及速寫,60-100幅自畫像]。
倫勃朗的繪畫風格突出體現用光線塑造形體,表現空間,突出重點,畫面明暗對比強烈,虛實結合,層次豐富。
[夜巡]是他創作盛期的代表作。是阿姆斯特丹民兵總部訂制的一幅群像畫,這導致倫勃朗後半生的貧困。此畫的定做者看到作品時很不滿意,因為畫中只突出了幾個主要人物不少人被畫在不顯眼的位置,並向法院提出控告,使他成為不受歡迎的畫家。就作品本身來講,是富有創造性的。畫家採用了接近舞台效果的表現手法,一群民兵正在集合準備出發去執行任務,原畫是白天,由於保存不當,使畫面變暗,象夜景,此畫由此而得名。

委拉斯凱茲;17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24歲為國王畫像,一舉成名。1649年為教皇畫像。他終身在宮廷工作,任宮廷首席畫師,宮廷總管。最後在繁雜的事物中勞累而死。
作品;[教皇英諾森十世像],[宮女],[紡織女]。
[宮女];是委晚年傑作。畫家本人也在畫面之中,表現他正在給國王,王後畫像,小公主,宮女突然闖入。委利用了鏡子擴大畫面空間的手法,畫面筆觸奔放,色彩准確,給後來的油畫以重要影響

風景畫,靜物畫
雷斯達爾;17世紀荷蘭風景畫家。一生創作了500多幅風景畫,一生貧困,默默無聞,最後死於救濟醫院。
[埃克河邊的磨房];荷蘭流行的風力磨房象巨人一樣屹立在河邊,船隻和大面積的雲層,使畫面保持了力的平衡。但對色彩還沒有重視,這是古典主義的特點。
卡拉瓦喬;17世紀初義大利畫家,富於革新精神,忠實的描繪現實,但只活了37歲。作品[水果藍]已經達到了亂真的程度。
夏爾丹;18世紀法國畫家,擅長風景及靜物,造型生動,風格質朴,強調藝術的真實性和教育作用,對法國現實主義有重要影響。
名詞
巴洛克藝術'不合常規'十七世紀歐洲最流行的藝術風格。具有生動,豪華,氣勢雄偉,注重光的效果。代表人物雕塑家貝而尼尼,魯本斯。
新古典主義美術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流行與歐美,基礎源於龐貝遺址及啟蒙運動。重視理性,題材的崇高性,均衡嚴謹的構圖,完美的造型。
總結本課主要介紹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繪畫的主要成就,主要人物及代表作。共分三個部分,神話,歷史畫,肖像畫,風景及景物畫。通過介紹使學生增進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鑒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⑺ 文藝復興之前中世紀的義大利有什麼著名的畫家

文藝復興一般認為是14世紀-17世紀,也就是1300年-1600年,在這之前已經成名的畫家。
安布羅焦·洛倫采蒂
喬托·迪邦多內
B.貝林吉耶里
P.卡瓦利尼
奇馬布埃
杜喬
G.皮薩諾
能找到的就是以上這些,其他的比較著名的比如達芬奇等人都算文藝復興時期的

longrenying
採納率:76% 擅長: 物理學 數學 資料庫DB
我網路的,,答案來自這位360用戶

⑻ 油畫家卡拉瓦喬是什麼主義的畫家,還有求他的簡介。

卡拉瓦喬是義大利16世紀末至17世紀初的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師從米蘭畫家培德查諾學畫,繼承了義大利北部現實主義民俗畫的傳統,並受到威尼斯畫派的影響,1593年到1610年間活躍於羅馬、那不勒斯、馬爾他和西西里。代表作有:《聖馬太殉難》、《聖馬太蒙召》、《基督下葬》等。卡拉瓦喬在卡拉瓦喬鎮長大成人,童年是在米蘭度過,在米蘭,卡瓦拉喬家似乎不僅與斯福札家族,還和顯赫的科隆納家族有來往,科隆納家族和斯福札家族有聯姻關系,在卡拉瓦喬後期生活里扮演重要角色。1584年,卡拉瓦喬開始了4年的學徒生涯,師從提香學生的米蘭畫家西蒙·彼得扎諾。1592年年中,卡拉瓦喬到達羅馬。1594年1月,卡拉瓦喬離開了切薩里。1599年,大概通過德爾·蒙特的影響,卡拉瓦喬取得裝飾聖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的肯塔瑞里禮拜堂的合同。1606年5月他殺了一個名叫拉努喬·托馬索尼的年輕人。1608年8月被捕入獄。1610年夏天,接受赦免,7月28日一份從羅馬發到烏爾比諾的公爵宅邸的匿名私人新聞說卡拉瓦喬死了。

閱讀全文

與以下哪些不是17世紀的義大利畫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