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當地文化是什麼

義大利當地文化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2-12 22:28:24

⑴ 義大利習俗

1、在義大利人心目中,自由是最重要的,義大利人的守時和集體觀念相對就差一點,宴會遲到20分鍾左右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義大利人有早晨喝咖啡、吃燴水果、喝酸牛奶的習慣。酒特別是葡萄酒是義大利人離不開的飲料,不論男女幾乎每餐都要喝酒,甚至在喝咖啡時,也要摻上一些酒。

2、義大利人忌諱菊花。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

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3、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4、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最近的優勝者因赤腳跳快速旋轉的塔蘭台拉舞而擊敗了其他競爭者,在比賽中勝出)。

(1)義大利當地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義大利忌諱「十三」和「星期五」,認為「十三」這一數字象徵著「厄兆」,「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象徵。

現代人對「十三」和「星期五」的不祥預兆據說起源於1307年10月13日,星期五。這一天羅馬教廷的教皇和法國國王聯合執行了一條對聖殿騎士團的秘密處決令。

聖殿騎士們因為被說成是異教徒而被判處死刑,失去了他們長期以來所擁有的權利。基督教大長老雅克德沐萊被捕,他死前受盡了折磨,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也有傳說認為是起源於基督教徒的信仰,即「十三」是最後晚餐中聚會的人數,餐桌上第「十三」位弟子是叛徒猶大。

⑵ 義大利有哪些風俗

一、宗教信仰


義大利憲法規定,一切宗教在法律面前完全平等,只要不違反法律,都有權按自己的教規建立其組織並開展活動。天主教為意第一大宗教,但政府沒有正式將天主教定為國教。大約有90%的義大利人信仰天主教,其餘信仰新教、東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各種宗教組織達400多個。


天主教歷史悠久,在義大利的勢力和影響巨大,與義大利人的關系極為密切。全國有200多個教區,各種修士人數眾多,教堂、修道院遍布全國大小城市村鎮。教會辦有很多醫院和學校,對義大利的政治、文化等影響很大。


羅馬城內的梵蒂岡是羅馬教廷所在地、世界天主教中心。


三、禮儀風俗


1、服飾禮儀。義大利人在正式社交場合一般著西式服裝,尤其是參加一些重大的活動十分注意著裝整齊,喜歡穿三件式西裝。在現代婚禮上,新娘一般穿白色結婚禮服。在一些節慶活動中,常舉行規模盛大的化妝遊行,從小孩到老年人,都穿各式各樣的奇裝異服。


2、儀態禮儀。義大利人說話時喜歡靠得近些,雙方的間隔一般在30-40厘米,說話時習慣比劃各種手勢。


3、相見禮儀。義大利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教名,即嬰兒在洗禮時由神父起的名字。婦女結婚後,大多姓丈夫的姓,也有個別人用男女雙方的姓。義大利人在社交場合與賓客見面時常施握手禮,親朋好友久後重逢會熱情擁抱行貼面禮,平時熟人在路上遇見,則招手致意。


4、餐飲禮儀。義大利人在製作菜餚時講究色香味,其風味菜餚可媲美法國大菜。義大利餐配酒十分豐富,從餐前開胃酒、佐餐葡萄酒到餐後消化酒等,在正式宴會上,每上一道菜便有一種不同的酒。義大利人特別愛喝葡萄酒,白葡萄酒一般搭配海鮮魚蝦類餐食,紅葡萄酒配禽鳥牲畜等肉類餐食。義大利人請客吃飯,通常是在飯館里,有時也會在家中宴請親朋好友。到高檔餐館或受歡迎程度較高的餐館用餐,一般需提前預訂座位。



5、喜喪禮儀。義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因此婚禮大多由神職人員主持,在教堂中進行。但在一些地區仍保留著古老的求愛習俗,例如西西里地區的男青年如中意某位少女,常會在清晨或夜晚邀幾位好友來到少女家的窗下,彈起吉它,唱起情歌。


6、旅遊禮儀。到意旅遊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2-5月,9-11月。在意旅遊期間,到零售店購買東西時要注意,他們的商業准則是買賣雙方處於平等地位。義大利人喜歡兒童,如果你到飯店裡用餐,見到一些孩子跑來跑去調皮,千萬不要生氣,否則當地人會對你的行為非常反感。

⑶ 義大利有哪些特色,人文風俗和文化還有哪些著名城市

義大利的特色和人文風俗有文藝復興發源地、熱情好客、崇尚以家庭為中心等,著名城市有羅馬、威尼斯等。

1、人文——文藝復興發源地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2、風俗——熱情好客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在就餐、乘車、乘電梯等情況下,都會讓女士先行。

3、人文——禮儀

義大利人完全以家庭為中心,祖母(nonna)非常受人尊重——每年甚至還有一個「最酷奶奶」的評選。義大利人見面時行握手禮或用手示意。在義大利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

4、著名城市——威尼斯

建於公元5世紀的世界著名城市威尼斯位於義大利東北部,離大陸約4公里,坐落在威尼斯湖約118個大大小小的島嶼上。150多條運河和400座橋梁縱橫交錯,把這118個島嶼聯成一個城市整體。成為世界上最具有吸引力的旅遊城市。

5、著名城市——羅馬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已有2500餘年歷史,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是義大利佔地面積最廣、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游覽地之一。

⑷ 義大利的人文風俗

義大利的人文風俗

給大家分析下在義大利與人交往時的人文風俗。與義大利人交往,洽談生意,首先應了解義大利的歷史和文化,了解義大利人的生活習慣、習俗與禮節,只有這樣,才使我們的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

義大利人性格一般比較開朗、健談、熱情奔放。初次見面談問題都比較直爽,單刀直人,不拐彎抹角。但南北方又各有所不同,北方人比較注意行為舉止,比較注意談 吐,注重個人享樂,時間觀念較強。而南方人較保守,雖然性格開朗、人也非常熱情、但更注重傳統的家庭生活,時間觀念不強。總的來說,義大利人與地中海沿岸 一些國家的人都有這么一個特點,說話比較隨便,時間觀念不強,盡管這種現象在北方要好得多。

義大利人姓名的組成分為兩部分,與中國人的姓名順序相反,他們是名在前,姓在後。對初次見面和不太熟悉的人,對長者、有地位的.人-般用尊稱您,如稱呼他們的姓要在姓前面加上先生、女士等用語,或加上教授、博士等頭銜,也可以不稱呼他們的姓而直接稱呼頭銜。在正式場合的講話或其它活動中提到時一定要稱呼全稱,即使不稱呼全稱也可以只稱姓,但一般不宜直呼大名。只有在家人、朋友和熟人之間才可以直呼大名。婦女婚後一般用夫姓,也可以用原姓。

義大利人的手勢和表情比較豐富,常以手勢助講話,如手勢表達不正確,很容易造成雙方誤會,後果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幾種常見的手勢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圍成圓圈,其餘三指向上翹起,一般表示好、行、或一切順利,在餐桌上表示好吃極了或做的棒極了。用食指頂住臉頰來回轉動,意為好吃、味道鮮美。豎起食指來回擺動表示不、不是、不行,聳肩攤掌加上搖頭,有時還加撇嘴,表示不知道。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胃部來回轉動,表示飢餓。

此外,在與不認識的人打交道時,忌諱用食指側面碰擊額頭,因為這是罵人笨蛋、傻瓜。一般也忌諱用食指指著對方,講對方聽不懂的語言,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將不可收拾。

義大利人講究穿著打扮,在服飾上喜歡標新立異,出席正式場合都注意衣著整齊得體。他們喜愛聽音樂和看歌劇,他們的音樂天賦和欣賞能力大都較高。到歌劇院看歌 劇大都比較講究穿著和舉止,尤其是男士,要穿晚禮服或至少穿西裝打領帶,在看歌劇期間不要發出任何怪聲和大聲評論,對演員的精湛演出應報以熱烈的掌聲。

義大利人酷愛自然界的動物,喜愛動物圖案和鳥類圖案,喜歡養寵物,尤其是對狗和貓異常偏愛,有些甚至把寵物作為家庭的一員介紹給客人。

義大利人的時間觀念不強,參加一些重大的活動,參加一些重要的會議,談判或者一般的約會,常常遲到。因此會議不能准時開始,活動推遲10多分鍾是常事。遲到者往往以交通擁擠等為理由,或只要說聲對不起就夠了。為此,與義大利人定約會,一方面要有一定時間的提前量,另一方面,決不要把約會定在早晨或剛吃過午飯的時候。一些最高級管理人員上班時間無規律。

在雙方見面以後,不要立即談生意,義大利人喜歡先閑聊幾句,談談天氣,交通或家常什麼的再轉入正題。對商業談判要有充分准備,對自己的產品及其在當地或其他 地方取得的成功要有詳盡的了解。此外,絕大多數義大利商人都受過教育,他們喜歡漫談文化、藝術、體育運動和國際大事,也喜歡談論飲食和家庭生活。在純社交 活動中不要談業務。義大利人善於社交,總能與人談得十分投機。不要把他們的禮貌語言誤解為對你的產品或建議感興趣。

⑸ 義大利的特色有哪些

一、崇尚藝術的精神追求。

輝煌的古典藝術傳統使義大利成為真正的藝術聖地,也使藝術融入了義大利人的生活,成為整個義大利的精神追求。穿戴隆重地欣賞歌劇、虔誠專業地品味名畫等早已成為義大利人生活的一部分。

當然,義大利人的這種精神追求不僅表現於此,同樣也表現在講究穿著的品質樣式、強調生活的詩意休閑以及欣賞工作的創意和想像力等。

名揚世界的義大利時裝、令人賞心悅目的義大利美食、人類造型藝術與現代科技文明完美結晶的義大利汽車、傢具等無不是充溢藝術情趣的精品。可以說,在義大利,豐富的藝術性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二、熱情輕松的人格傾向。

義大利地處南歐半島,終年陽光充足的氣候、溝通東西方各國的繁盛的商業貿易孕育了義大利人豪邁、爽朗、樂觀、熱情的性格和秉持、崇尚自由與充分享受的人生態度。

義大利人是非常友好、好客和富有人情味的,義大利人將與人交往看作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正體現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出於對城市生活的維護和肯定,以及反對教會禁慾修行的文化立場。

義大利人喜歡身體的接觸,交往時,常會握住對方的手臂,拍拍肩膀或背部,而且手勢和表情非常豐富。義大利全年共有122天節假日,有宗教節日也有民間傳統節日,可以讓義大利人盡情地享受生活。

義大利人認為人生的最大樂趣就是與親友休閑娛樂,因此與其說義大利人是為工作而生活,不如說他們是為生活而工作更為確切,在他們看來享受生命最重要。

正如法國學者H·丹納在19世紀60年代寫就的美學著作《藝術哲學》里所言:「義大利人對生活的理解就是一場快樂的節日盛宴,不到迫不得已決不操心其他事情。」

三、優越自豪的民族認同。

當世界各國的遊人為義大利偉大藝術懾人的力量贊嘆不已時,義大利人也最以此自豪,他們有理由驕傲,因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品有40%是在他們的土地上。義大利人深知這些藝術瑰寶是他們民族靈魂的一部分,輝煌的藝術成就成為凝聚義大利人民族意識的粘合劑。

盡管歷史上義大利曾不斷遭遇分裂的痛苦,但民族獨立與復興的理想一直是義大利民族的精神主導。

自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率領義大利人民奮勇作戰,終於實現了義大利的統一大業後,這種優越自豪的民族認同感也滲透到義大利人民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使他們在高級服裝、皮革加工、石材加工、壓縮機質量等眾多方面都自豪地位居世界前列。

義大利成為著名的時裝文化大國,也經歷了抵制德國服裝對義大利的出口傾銷、對抗法國流行時裝影響的多次努力,並堅定地樹起了「民族服飾」運動的大旗,從而掀開了義大利服飾業崛起的新篇章

四、宗教信仰的雙重態度。

義大利在中世紀曾是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如今也仍是世界天主教的教廷所在地,教堂遍布義大利,在歷史上,宗教曾對義大利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但恰如H·丹納所言:「義大利人天生的平衡感能把理想與現實、靈魂與肉體、形而上與形而下都結合得恰到好處。」尤其在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後,人們的宗教意識已經脫離其本質性,只保留了外在的形態。

義大利歷史上不計其數的繪畫、雕塑、文學等傳世之作都取材於宗教內容,但就其美學效果而言,卻完全是世俗性的。在當今的義大利,宗教影響的遺跡依然清晰地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比如,聖母瑪利亞、教皇、當地聖徒與足球明星等的照片同時貼滿公共場所、私人家庭、甚至個人電腦上;

教皇對義大利城市的訪問要遠比總統或總理的視察能夠引起人們更大的興趣和轟動,此時地方長官往往會趕緊把在沿街牆壁上亂塗亂畫的、會冒犯聖眼的東西清除干凈;但這並不代表當今義大利人依然如故地信仰基督教,相反,義大利人對自己的牧師並不尊敬,甚至常常無視教皇的訓令。

倘若教皇出現在梵蒂岡廣場上,人們一般都會雙膝跪下,但當義大利足球隊在1990年世界盃的1/4決賽中擊敗波蘭隊時,一群心情激動的羅馬球迷卻沖到了這片聖地,女孩們袒露胸脯,而男孩們則露出臀部,全然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瀆神。

對於當今多數義大利人來說,對宗教的熱衷,與其說是出於內心信仰,不如說是出於傳統習慣。

前者在大型鋼罐里發酵,氣泡通過添加符合法律規定的添加劑生成;後者在瓶里發酵,通過不充分的發酵而產生二氧化碳。起泡酒既可以由單一品種的葡萄釀成,也可以由多種葡萄混合釀成,一般所選用的葡萄是霞多麗、黑皮諾,偶爾也用灰皮諾以及維爾迪奇奧等葡萄品種。

⑹ 義大利有哪些特色,人文風俗和文化還有哪些著名城市

義大利主要是義大利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人文風俗:

  1. 義大利人的埋葬方式多為土葬,多葬在大型公墓內。

  2. 義大利人習慣本國傳統餐飲,即意式西餐,以義大利各大區的地方傳統風味菜、大餐為主。

  3.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

文化: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義大利歷史悠久,從古羅馬遺跡到文藝復興再到現代,可以說義大利遍地都是文化遺產。

著名城市:羅馬,威尼斯,米蘭,,都靈。

(6)義大利當地文化是什麼擴展閱讀:

義大利民俗:

義大利人熱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在正式場合,穿著十分講究。見面禮是握手或招手示意;對長者、有地位和不太熟悉的人,要稱呼他的姓,加上「先生」、「太太」、「小姐」和榮譽職稱;在就餐、乘車、乘電梯等情況下,都會讓女士先行。

和義大利人談話要注意分寸,一般談論工作、新聞、足球;不要談論政治和美式橄欖球。義大利人忌諱交叉握手,忌諱數字「13」。

義大利人忌諱菊花(葬禮用)。

義大利的婚喪嫁娶習俗,與歐洲其他國家相似,儀式多與宗教儀式相關。義大利人的嫁娶需要經過訂婚(交換訂婚戒指)、結婚(分為民政和教堂婚禮)兩道儀式,3月、4月是義大利青年選擇結婚高峰期。義大利人在1974年5月以前是不允許離婚的,在1974年5月16日全民公決後,義大利人的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⑺ 義大利有什麼特殊的文化或習俗

義大利-風俗:義大利習俗女士受到尊重,特別是在各種社交場合,女士處處優先。宴會時,要讓女士先吃,只有女士先動刀叉進餐,先生們才可用餐。進出電梯時,要讓女士先行。如果有人打噴嚏,旁邊的人馬上會說:「薩爾維!」意思是說:「祝你健康!」究其原因,據說歐洲人十分害怕感冒,在歐洲發生過重感至死的事情,所以人們特別小心,千萬不要感冒。如果有一點感冒,希望馬上就好。此外,當著別人打噴嚏或咳嗽,被認為是不禮貌和討嫌的事,所以本人要馬上對旁邊的人表示「對不起」。義大利習慣對死者進行土葬。各地都有公墓。大城市的公墓十分講究,就像一座花園,裡面還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赴宴遲到是常事。義大利人時間觀念不強,特別是出席宴會、招待會等活動時,經常遲到。他們晚到15或20分鍾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遲到時間過長,他們常常會說:「交通太擁擠了,真是對不起。」商店門口有插葡萄枝的習慣。義大利是盛產葡萄酒的國家。許多小城鎮甚至鄉村農戶也會釀酒。過去,有些農民家裡釀了許多酒,自給有餘,便打算出售一些。他們將葡萄枝掛在自家門口,過路人一看便知道這家有酒賣。一旦酒已售完,綠枝就被取下。這一風俗一直延續至今,有些商店門口仍然掛起葡萄枝。
在日常生活中,義大利人的手勢主要有這樣幾種:用拇指和食指圍成圓圈,其餘指頭向上豎立,表示一切順利,事事如意;用食指按在腮幫上轉兩下,是贊美某位女性的漂亮;伸出食指,來回擺動,說明「不能這樣辦」、「我不贊成這樣做」;伸出兩手,手掌向上,聳聳肩膀,表示「我不知道這件事」;五指並攏,手心向下,對著腹部來回轉動,表明「我餓極啦,想吃點東西」;用食指放在臉頰上來回轉動,表明「我真愛吃這種食物,味道好了」;五指並攏,用食指敲擊自己的額頭表明「你真是一個傻?」、「你簡直笨得可以」。

⑻ 義大利的飲食文化

義大利美食源遠流長

以其烹飪傳統的產品和菜餚傳播到世界各地:比薩餅,義大利面,餛飩,烤寬面條,帕爾馬乾酪,義大利熏火腿,冰淇淋,意式濃縮咖啡等。最需要和模仿的食物。

味道,葡萄酒和笑聲:在桌子上你必須笑。津津有味地吃!

義大利的食物文化是關於每天生活在廚房,如何加入美食和古老的傳統,以提高對食物的使用意識。

義大利美食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因為它美味,簡單

易消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清淡健康的。由於這些特性是醫生推薦的飲食的基礎,用於預防許多疾病。

食物文化也包括品酒,烹飪,活動,研討會,展覽和會議。這是一次重新發現義大利美食,烹飪,營養和我們國家傳統的日常旅程。

列出所有典型產品和傳統食譜是不可能的,但任何人都能記住那些最受歡迎的義大利產品,眾所周知,沒有必要給出任何特定的地理差異,它們是所有義大利的精髓。

⑼ 義大利文化有那些

提起文明古國義大利,人們立刻會聯想到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羅馬帝國、於公元79年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的龐貝古城、聞名 比薩斜塔於世的比薩斜塔、文藝復興的發祥地佛羅倫薩、風光旖旎的水城威尼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古羅馬競技場……龐貝古城遺址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世界遺產之一。公元79年,龐貝古城被附近的維蘇威火山噴發後淹沒,後來經過義大利考古學家挖掘,人們從龐貝古城遺址可以看出古羅馬時代的社會生活。
公元14-15世紀,義大利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文化與科學巨匠對人類文化的進步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巨大貢獻。如今,在義大利各地都可見到精心保存下來的古羅馬時代的宏偉建築和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雕刻、古跡和文物。
文藝復興
義大利才是近代文明思想的誕生地。
龐貝古城遺址照亮人類近代文明之路的既不是葡、西兩國的地理大發現,也不是法國的啟蒙運動,更不是喜愛莎士比亞劇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而是14~16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這支火炬!
文藝復興誕生在西西里島所屬的義大利。歐洲的文藝復興奏響了政治學說發展的序曲,由馬基雅維利、格勞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米爾頓和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提倡「自然權利」、「社會契約」、「人民革命權」以及「三權分立」。有人說文藝復興否定了封建特權。在文藝復興的過程中,藝術創作的內容也逐漸由神和宗教故事變為普通人,以致底層民眾。因此,文藝復興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也是不用否認的。 義大利在中世紀,封建特權、門第觀念是天經地義。
獨立日:3月17日(1861年)。
義大利國徽國慶日:6月2日(1946年)。
全國解放日:4月25日(1945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相連構成,從左至右依次為綠、白、紅三色。義大利原來國旗的顏色與法國國旗相同,1796年才把藍色改為綠色。據記載,1796年拿破崙的義大利軍團在征戰中曾使用由拿破崙本人設計的綠、白、紅三色旗。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建立,正式規定綠、白、紅三色旗為共和國國旗。
國徽:呈圓形。中心圖案是一個帶紅邊的五角星,象徵義大利共和國;五角星背後是一個大齒輪,象徵勞動者;齒輪周圍由橄欖枝葉和橡樹葉環繞,象徵和平與強盛。底部的紅色綬帶上用義大利文寫著「義大利共和國」(Repubblica Italiana)。
國球:足球。
國花:雛菊。
國石:珊瑚。
人口:60,114,021(2009年)。94%的居民為義大利人,少數民族有法蘭西人、拉丁人、弗留里人等。講義大利語,個別地區講法語和德語。大部分居民信奉天主教。
義大利境內還有兩個主權袖珍國:梵蒂岡和聖馬利諾。
首都:羅馬 (Rome)
語言:義大利語(Italian)
國家政要: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 (Giorgio Napolitano) ,2006年5月當選;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Silvio Berlusconi),2008年5月任職;參議院議長雷納托·斯基法尼 (Renato Schifani),2008年4月當選 。眾議院議長詹弗蘭科·菲尼 (Gianfranco Fini),2008年4月當選。
編輯本段
國家概況

義大利的全稱是「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西與法國,北與瑞士,奧地利,東與斯洛維尼亞接壤,東西南三面臨亞得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都是地中海的子海)。
義大利古時稱過「艾諾利亞」「艾斯佩利亞」「威大利亞」,後因語言變化「威」音變「意」,即稱「 義大利義大利亞」,意為「小牛生長的樂園」。又有人說,「義大利」名稱是由該國一個古代部落首領的名字演變而來的。義大利為羅馬帝國的發祥地。2至3世紀為古羅馬帝國全盛時期,版圖遍及整個地中海沿岸。14至15世紀文藝空前繁榮,成為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此後幾經分裂和外族入侵。1861年成立王國。1870年實現統一,建成義大利王國。1946年6月2日正式命名為「義大利共和國」。
關聯歷史:在1870年爆發的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翌年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國」成立。德國、義大利的統一,改變了維也納體系的歐陸均勢。
工業主要集中在北部,有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地區。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機械·化學·電子·紡織等。都靈是汽車城,米蘭是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為造船工業。東部和中部,新興工業區,以中小企業集聚,多輕工業。南部西西里島以煉油工業為主,石油從北非·中東進口,塔蘭托建立在南部港口基礎上,便於進口鐵礦石和產品向國際市場輸出。
旅遊業發達,旅遊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重要來源。旅遊業營業額達150萬億里拉(約合714億多美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凈收入約53萬億里拉(約合252億多美元)。對外貿易是義大利經濟的主要支柱,外貿連年順差,是繼日本、德國之後世界第三大貿易順差國。進口主要以石油、原料和食品等為主,出口以機械設備、化工產品、家用電器、紡織、服裝、皮鞋、金銀首飾等輕工產品為主。國外市場主要在歐洲,進出口主要對象為歐盟和美國以及東亞和拉美地區。主要旅遊城市是羅馬、佛羅倫薩和威尼斯。
歷史沿革

據古代神話,傳說羅慕路斯(Lomulus)和他的孿生兄弟雷穆斯(Lemus)是由母狼撫養和哺育的——於公元前753年建立了羅馬。事實上,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義大利部落就居住於此。從公元前900年開始,伊特魯里亞文明開始發展,而在公元前3世紀末期,古羅馬人佔領了伊特魯里亞城。
新羅馬共和國延伸到義大利南部,在公元前241年的第二次迦太基戰爭(Sekond Punic War)後,將西西里納入自己的版圖。公元前202年,羅馬擊敗了迦太基,將西班牙和希臘納入版圖。在凱撒的統治下,羅馬征服了高盧和埃及。而在凱撒被刺殺以後,凱撒的養子屋大維(Octavius)擊敗了對手馬克·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於公元前27年建立了古羅馬帝國,並被尊為奧古斯都·凱撒(Augustus Kaesar)。君士坦丁大帝(Empelor Konstantine)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並於公元330年遷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但不久就被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滅亡。在隨後的幾個世紀里,匈奴人和阿拉伯人不斷侵入這塊土地。
義大利中世紀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北部強大城邦的崛起。15世紀,文藝復興造就了多那太羅(Donatello)、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芬奇(Leonaldo da Vinci)、拉斐爾(Raffa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等藝術天才。到了16世紀早期,義大利大部分領土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之下。在拿破崙於1796年入侵之後,消失了幾個世紀的統一跡象又重新顯現。19世紀60年代,在愛國者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的努力下,統一運動(義大利復興運動)蓬勃開展。1861年,義大利王國宣布成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成為了統治者。
義大利國家統一之後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資本主義殖民道路並且以強國的姿態出現在歐洲的政治外交中,在19世紀60到80年代成功蠶食了東非紅海沿岸的交通要地厄利垂亞和南索馬里;1912年奪取了北非的利比亞和愛琴海羅德諸島嶼;1921年,墨索里尼(於1945年4月被義大利游擊隊擊斃)(Mussolini)的法西斯黨掌握了國家大權。與德國日本相繼簽訂了「鋼鐵同盟」和"反共產協定"等一系列條約成立了軸心國集團企圖重新瓜分世界。二戰前夕在歐洲取得了阿爾巴尼亞,在非洲佔領了衣索比亞,1940年義大利勢力范圍遍及地中海、北非、東非達到鼎盛。隨後在與英國遠征軍的戰斗中遭受一連串的打擊後萎縮,並於1943年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海外領地崩潰,二戰後只保留了南索馬里的統治權直到1960年。
義大利是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時的六個創始國之一。該國的經濟曾在二戰後以3倍於二戰前的增長速度飛速發展,被當時的西方媒體稱之為阿爾卑斯山南面的奇跡,在當時只有日本和德國增長速度比義大利更高。70年代由於紅色旅等恐怖組織的猖獗以及石油能源產品大幅漲價義大利的經濟開始疲軟。但在20世紀80年代後義大利經濟又一次騰飛並首次超過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進入90年代又遭遇了經濟和政治危機。巨大的賄賂丑聞震驚全國。為了加入歐洲貨幣聯盟(EMU),義大利不得不進行財政緊縮。另外,在1992年一些著名的反黑手黨法官被暗殺之後,義大利果斷地展開了打擊西西里黑手黨(Mafia)的斗爭。
從2001年起,媒體巨頭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一直擔任該國的總理,領導著右翼義大利力量黨(Forza Italia)。他在任期間引起了很多人的失望,尤其是AC米蘭的球迷,因為作為米蘭老闆,已經好幾年不買好的球員了,但是最近他又自掏腰包買了伊布拉希莫維奇和羅比尼奧。
2006年4月,羅馬諾·普羅迪領導的中左翼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以微弱優勢戰勝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翼聯盟。普羅迪出任義大利總理。
2008年4月,貝盧斯科尼領導的中右聯盟在義大利議會選舉中再次獲勝,貝盧斯科尼也成為義大利戰後第62屆政府總理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當地文化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5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2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