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義大利比薩斜塔為什麼傾斜
義大利比薩斜塔的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從地面到塔頂高55米,鍾樓牆體在地面上的寬度是4.09米,在塔頂寬2.48米,總重14453噸,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處。圓形地基面積為285平方米,對地面的平均壓強為497千帕。傾斜角度3.99度,偏離地基外沿2.5米,頂層突出4.5米。1178年首次發現傾斜。
B.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
比薩斜塔建於1173年,被世界公認為建築史上的奇跡,它之所以會傾斜,主要是由於塔的地基下面土層特殊性造成的,下面就具體的看看傾斜的原因。
奇跡廣場
說到底,最關心斜塔的還是比薩人,他們那邊有一句俗語,比薩斜塔和比薩人一樣健壯結實,永遠不會倒下。
不過話說回來,每當專家採取加固斜塔地基的一些措施時,其傾斜速度反而加快。比如1838年,對其進行加固性施工,1934年,在地基噴入九十噸水泥,實施防水工程,塔身反而更加不穩,竟然向周圍移動,傾斜更快。但在1973年至1975年間,關閉了斜塔方圓3公里內私人水井和禁止取用地下水後,地下水位穩定後,傾斜速度放慢下來了。
1990年1月7日,義大利著名電視節目某主持人宣布:比薩斜塔暫停開放。市政府決定將斜塔暫時關閉,進行修理,這是比薩斜斜塔自建塔以來首次正式對公眾關閉。
義大利政府斥資2500萬英鎊啟動修復工程,包括加固地基和抽取地下水,並用鋼絲和纜繩支撐塔身。修復工程2001年修復工程完成,當時立刻變直約38厘米。最新調查發現,比薩塔傾斜幅度在2001年至2013年間,減少了2.5厘米。
看到這,大家是不是對比薩斜塔有了更深的了解,她不僅是義大利著名地標之一,也是義大利人的驕傲,更是人類創造精神的傑作,同時它還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偉大的建築或許真的需要一些機緣巧合,如果當時的建築師知道地質不宜建塔,可能也看不到這個偉大建築了,不過我們更能從中看到每位地質工程人的辛苦結晶。
C. 比薩斜塔是一個建築界的奇跡,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技術問題,因為比薩斜塔本身就存在相應的設計缺陷,那個時候的設計條件也難以修復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是義大利比薩城市的標志。它位於比薩城東南方向。建成於公元5世紀,是比薩斜塔的三座塔中最早建成的一座,高135.3米,是義大利早期2最高的建築物。最初比薩斜塔是用一根橫木支撐它向南傾斜4度,後來比薩斜塔開始向上傾斜, 比薩斜塔因為長期向南傾斜而產生一系列問題。
與此同時,比薩斜塔的磚塊在拱頂內和地面之間還有一個特殊空間結構,就是通過一層高達50厘米以上的橫梁來保護它們,這就是比薩斜塔傾斜最主要原因之一。
D. 為什麼比薩斜塔是傾斜的
這地基不適合這座建築物的重量。比薩的土壤很潮濕,地基不能延伸到基岩。地基的一側也比另一側稍堅固,導致傾斜,而不是整個建築均勻下沉。這座塔在施工期間開始傾斜。建築工人試圖通過把後面樓層的一側加高一些來解決傾斜的問題。因此,建築也有點彎曲。然而,瘦肉狀況繼續惡化。
這種傾斜還在繼續增加。到了20世紀90年代,人們擔心大樓可能會倒塌,於是採取了密集的措施來減輕瓦片的壓力。從塔頂較高的一面下面移走泥土,以減少傾斜到一個更安全的角度。然而,他們故意沒有把塔扶正,因為這是這座塔如此與眾不同的原因。
目前,這座塔離垂直高度有5米多了。建築師和工程師盡他們最大的努力通過縮短剩下的故事來糾正錯誤,但這無濟於事。繼續學習。接下來的幾層建築在較短的一側建得稍高一些,以彌補瘦削的部分,但增加了額外的重量,導致建築物進一步下沉,更加瘦削。
E.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
比薩斜塔在建造的時候,由於處於沿海地帶,斜塔下的土層是由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很軟的粘土物質混合組成的,地下一米深處還存在地下水層,比薩斜塔在建到第三層的時候,就開始歪斜了,歷經了約200年才完工。
幾個世紀以來,比薩斜塔傾斜的原因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各種解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是建塔施工中的精確度偏離了設計方案造成的,有人認為是設計本身的問題。進入20世紀後,「地基原因」說逐漸佔了上風。這種解釋認為,由於粘土和砂組成的地基難以平衡地承受重達14553噸的塔身,從而導致了傾斜。1817年,兩名英國的研究者在這方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研究報告,「地基原因說」自此開始廣泛地被人們接受。
從1550年到1817年的267年間,比薩斜塔共傾斜了5厘米。1838年,比薩斜塔又出現了一次較大幅度的傾斜,斜塔的保護工作從此開始,在義大利政府的參與組織下,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專門的拯救委員會,研究制定糾偏的辦法。此後,斜塔以每年平均1毫米的速度繼續傾斜,塔身重心線偏離10%。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曾有人預言,比薩斜塔將在2003年到2004年間轟然倒塌,這使全世界關心比薩斜塔的人們心急如焚,斜塔拯救委員會向全世界徵集辦法,以期延緩斜塔傾斜的速度。但是,鑒於1934年向塔基土層內注入水泥後,反而使斜塔在1年內多傾斜了6毫米的教訓,面對收集上來的各種方案,拯救委員會一直無法抉擇。
1988年,比薩斜塔向遊人關閉,從1990年1月起斜塔全部關閉,糾偏工程開始進入確定方案並具體實施階段。或許是由於承受了太大心理壓力的原因,義大利政府和比薩斜塔拯救委員會在近10年的時間里一直對糾偏工程低調處理,媒體對工程的進展和效果也絕少提及。
F.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
比薩塔之所以會傾斜,首要關鍵之處在於所處的地底土層較為復雜,不僅被不同材質的土壤分成了好幾個層級,而且這些土層又由各種柔軟的黏土物質和砂質淤泥混合,更不利的是,地基下的水位也很淺,深度大約只有1米,這么一來,比薩塔這么個大傢伙,自然剛一建造就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而產生不均勻沉降和傾斜。
開始的時候建到了4層,人們就不敢再往下建了,生怕還沒等建好就倒了,直到50年之後,才再次恢復工程,當初預計是要建造八層,放鍾的那一層,更是直到1350年才加建。
後來的加建中,人們為了防止斜塔過於傾斜,都為此傷透腦筋,他們在向上加建時故意向反方向傾斜,試圖「扳正」重心,在2007年的測量中,竟然發現塔身被成功扶正了約45厘米!當然在關於它成型的不斷爭論中。
歷史文化
傳說1590年,出生在比薩城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曾在比薩斜塔上做自由落體實驗,將兩個重量不同的球體從相同的高度同時扔下,結果兩個鉛球幾乎同時落地,由此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了此前亞里士多德認為的重的物體會先到達地面,落體的速度同它的質量成正比的觀點。
但是,伽利略的兩個球體並非像傳說中的一樣一起落下,即使重力加速度不變,兩個球體受到空氣阻力影響,是不會一起落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鵝毛和鉛球不會一起降落的原因。由於受到空氣阻力,兩個球體不能看作自由落體。但是伽利略的實驗理論是正確的,在真空中,無論多重的物體,都遵循自由落體定律。
G. 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
比薩斜塔是斜的原因如下: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因為其地基土層極其復雜:不僅被不同材質的土壤分成了若干層,而且這些土層又由各種柔軟的黏土質物質和砂質淤泥相間而成。
更糟糕的是,地基下的地下水位也非常淺,深度只有大約1米。最新的地質勘探發現,鍾樓的選址位於古代的海岸線上,也就是說,在建造之時地基土壤就早已沙化。如此一來,比薩斜塔這個「大傢伙」剛一建造就註定很快將產生不均勻沉降和傾斜。
比薩斜塔
義大利語: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語:Leaning Tower of Pisa。是義大利比薩城奇跡廣場大教堂的獨立式鍾樓,於1173年8月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建造。它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
比薩斜塔從地基到塔頂高58.36米,1174年首次發現傾斜,它大膽的圓形建築設計向世人展現了它的獨創性,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1次會議決定將其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H. 義大利著名比薩斜塔為什麼是斜的
義大利著名景點比薩斜塔是因為地基土層松軟,比薩斜塔下面的土層是由多層不同特殊材質所組成的,這些特殊的土是用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很軟的黏土相間後形成的,在大概一米深的地方是底下水層。
比薩斜塔建立於1173年,是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北面奇跡廣場上十分著名的一座獨立白色塔樓,之所以名氣那麼大,就是因為這個斜字。斜塔有55米,不過在建築的時候是以龜速傾斜,每年傾斜一毫米,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之所以那麼多年沒有倒,是因為斜塔的高度、傾斜度和松軟的土層和大理石都是構造比薩斜塔的必要條件,在地震的時候這些條件就會產生動態土壤、結構互動的現象,這樣一來在地震時的震感就會減弱,搖晃的程度也會降下來。
I. 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為什麼會傾斜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世界著名建築奇觀,義大利的標志之一。比薩斜塔位於義大利托斯卡納省比薩城市北面奇跡廣場建築群,而且它和相鄰的大教堂、洗禮堂、墓園均對11世紀至14世紀義大利建築藝術有巨大影響,故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評選為世界遺產。
義大利比薩斜塔修建於1173年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
傾斜原因:
過去人們曾- -度認為鍾樓是故意被設計成傾斜的,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作為比薩大教堂的鍾樓,1173年8月9日開始建造時的設計是垂直豎立的,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注意的鍾樓之一。但是1178年,當鍾樓興建到第4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松軟,導致鍾樓已經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
期間的1198年,記載了鍾樓內撞鍾的存在,這標志著鍾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鍾,實現了它作為鍾樓的初衷。1231年,工程繼續,第一次有記載鍾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採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鍾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1278年進展到第7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鉛垂線測量了鍾樓的傾斜度。比薩斜塔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3層結束時,鍾塔向北傾斜約1/4;
在第二階段由於糾偏過度,1278年 第7層完成時反而向南傾斜約0.6;
1360年建造頂層鍾房時增加到1.6;
1817年,兩位英國學者Cresy和Taylor用鉛垂線測量傾斜,那時的結果是5;
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測與1817年Cresy和Taylor的勘測之間相隔267年,傾斜僅增加了5厘米。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1360年, 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鍾樓向完工開始最後一個沖刺,並作了最後-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擺放鍾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鍾樓共有7口鍾,但是由於鍾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而且一直不斷地向下傾斜。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面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材質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粘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份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表明,鍾樓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