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華蜂蜜和義大利蜂有沒有區別
中華蜂蜜(俗稱土蜂蜜)與意蜂蜜的區別:
1、從蜂蜜的外觀來看,土蜂蜜是凝固粘稠狀態,是混合蜜,混合有花粉、蜂膠、蜂臘等所有成份為一體,而市場上的意蜂蜜稀而透明、水分大、成份單一。
2、口感上,剛采割的土蜂蜜有較濃的中草葯味,有酸甜苦辣四味,而意蜂蜜口感普通,口味單一。
3、中華蜜蜂的蜜口感細膩一些,中蜂采蜜源廣,故營養價值高點,中蜂用葯少或不用葯。
4、從結晶和色澤上看,土蜂蜜結晶後顆粒細微,細如脂,潤如奶油,而意蜂蜜結晶時有較大的可見顆粒物。從色澤上看,土蜂蜜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1、中華蜜蜂(Apis cerana)又稱中華蜂、中蜂、土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屬中國獨有蜜蜂品種,是以雜木樹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傳粉昆蟲。
2、義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品種,簡稱意蜂。學名Apis melliferaLigustica Spinola。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原產地地中海氣候和蜜源地條件的特點是:冬季短、溫暖而濕潤;夏季炎熱而乾旱,花期長。在類似以上的自然條件下,義大利蜂可表現出很好的經濟性狀;在冬季長而嚴寒、春季經常有寒潮襲擊的地方,適應性較差。
網路-義大利蜂
② 義大利蜜蜂的生活習性
中文名:義大利蜜蜂
拉丁學名:Apis mellifera
分類:蜜蜂科Ap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產地分布:全國各地。
意蜂一般比較溫順,在提脾翻轉檢查時,能保持安靜。蜂群育蟲力特強,從早春可直至深秋都能保持大面積子脾(地中海型的育蟲周期)。分蜂性非常弱。特強的蜂群在仲夏仍能很好地工作,這樣就能在主要季節,節省大量管理勞力。由於意蜂吻較長,可以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它的造脾性能優越,蜜蓋潔白,可以生產巢蜜。意蜂分泌王漿的能力特強,並善采貯大量花粉。在夏秋,往往採集較多樹膠。清巢能力強,抗巢蟲。但意蜂以強群越冬,食料消耗大。在較高緯度地區,越冬困難。早春育蟲時,工蜂往往受凍損失,因而春季群勢發展遲緩。若夏季流蜜不佳,由於消耗大,容易出現飼料短缺。
意蜂抗病力弱,常見的疾病有美洲幼蟲腐臭病、歐洲幼蟲腐臭病、麻痹病、孢子蟲病、壁虱病、白堊病等。對蜂蟎的抵抗力弱。
③ 寫出2種昆蟲的的體態特徵、生活習慣、及身體各部位作用和觀後暢想。
蜜蜂
蜜蜂生活方式分為3種:社會性、獨棲性和寄生性。
社會性:
雌雄和職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態、生理和勞動分工方面均有區別。雌性個體較大,專營產卵生殖;雄性較雌性小,專司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個體較小,是生殖器發育不全的雌蜂,專司築巢、採集食料、哺育幼蟲、清理巢室和調節巢濕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會性種類。此外還有熊蜂屬、熱帶無刺蜂屬、麥蜂屬等。
獨棲性:
蜜蜂類絕大多數為獨棲性,即雌蜂獨自築巢和采粉貯糧,它們沒有「等級」的分化。每一個巢室是開放的,內壁塗以蠟等防潮物質,室中儲存足夠的蜂糧。雌蜂在蜂糧上產卵,並封閉巢室。幼蟲在巢內取食蜂糧。屬於此類的大多是野生種類,例如分舌蜂科、地蜂科、隧蜂科、准蜂科、切葉蜂和條蜂科。
在社會性與獨棲性之間存在一些復雜的過渡類型,隧蜂屬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突出。但是不同種間也有一定程度的差異,例如緣隧蜂為群居類型,個體間有社會分工,形態上(內部解剖)也略有區別,斷帶隧蜂是幾個雌蜂同居一巢,但無外部形態和內部解剖上的差異;軟隧蜂有社會性萌芽:越冬的雌蜂停留在巢內,到6月中旬出現下一代較小的雌性個體(又稱輔助蜂)時,它們與輔助蜂同築新巢,貯備蜂糧。但輔助蜂不交配,只產發育為雄性的非受精卵,8月出現與雌蜂個體等大的雌雄後代,原來的雌蜂和輔助蜂相繼死去。雄蜂交配後當年死亡,受精的雌蜂再行越冬。這類蜜蜂與典型社會性蜜蜂的不同處在於,雌蜂於產卵前已准備好蜂糧。
寄生性:
雌蜂不築巢,在寄生的巢內產卵。幼齡幼蟲一般具有大的頭和上顎,用以破壞寄主的卵或幼齡幼蟲。
蜜蜂的築巢本能復雜,築巢地點、時間和巢的結構多樣。築巢時間一般在植物的盛花期。根據築巢的地點和巢的質地,可分為以下幾類:①營社會性生活的種類以自身分泌的蠟作脾,如蜜蜂屬、無刺蜂屬、麥蜂屬等。巢室為六角形。②在土中築巢的種類最多,巢室內部塗以蠟和唾液的混合物,以保持巢室內的濕度。③利用植物組織築巢的更為多樣,例如切葉蜂屬可把植物葉片捲成筒狀成為巢室,置放於自然空洞中;黃斑蜂屬利用植物茸毛在莖上作成疣狀的巢;蘆蜂屬和葉舌蜂屬在枯死的植物莖干內築巢;熊蜂屬的一些種類在樹林的枯枝落葉下營巢;木蜂屬在木材中鑽孔為巢,等等。④其他如石蜂屬利用唾液將小砂石粘連成巢,壁蜂屬在蛞蝓殼內築巢等等。
蜂巢一般是零星分散的,但也有同一種蜜蜂多年集中於一個地點築巢,從而形成巢群。例如,毛足蜂屬的巢口數可達幾十個甚至達幾百個。
蜂群的組成及其分工
蜜蜂是節肢動物門膜翅目、細腰亞目、蜜蜂總科的蜜蜂屬。蜜蜂是人類飼養的,可生產蜂蜜、蜂蠟等,並可為植物授粉。蜜蜂是社會性昆蟲,過著群體生活,蜂群是蜜蜂賴以生存的生物單位,單只蜜蜂雖然也是一個獨立生物體,但是如果脫離群體就不能生存。蜜蜂群已發展到社會性昆蟲的高級階段。一群(箱)蜜蜂通常由一隻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組成。它們的形態和職能各不相同,它們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類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乃至於一個國家一樣。 這里介紹三種類型蜂:蜂王,工蜂,雄蜂及群蜂之間的關系。
1、蜂王
蜂王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蜂。由王台里的受精卵發育而成。蜂王的身體比工蜂長1/4(中華蜜蜂)至1倍(義大利蜂)。腹部長圓錐形,約占體長的3/4,翅較短,僅蓋著腹部的一半,螫針不像工蜂的那樣,僅略有點倒刺,只在與競爭的蜂王搏鬥時才使用。行動雖然顯得緩慢,不慌不忙,但必要時運動非常敏捷。中華蜜蜂(中蜂)產卵蜂王體長18~22毫米,體重250毫克左右。義大利蜜蜂(意蜂)初生蜂王體重170~240毫克,產卵蜂王體長20~25毫米,體重250~300毫克。蜂王的職能是產卵。一隻優良的蜂王在產卵期每晝夜可產卵1500粒左右。蜂王的品質和它的產卵能力,對於蜂群的強弱及其遺傳性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生產中只有選育優良健壯的蜂王,才能使蜂群保持強大的群勢和較高的生產性能。
蜂群一般只有一隻蜂王,如果群內出現封蓋王台時,蜜蜂就要分群(自然分群),出現兩只蜂王就會互相爭斗,直到剩下一隻為止。但在自然交替時,老蜂王也可能與新蜂王同巢居住一段時間。
蜂群內不可沒有蜂王,衛蜂通過在蜂巢內傳遞蜂王分泌的蜂王物質,知道本群蜂王是否存在,如果蜂王不在,經過幾十分鍾,蜂群中工作秩序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工蜂就會顯得焦急不安,這時只要給失去了蜂王的蜂群誘人一隻蜂王或補上一個成熟的王台,蜂群躁動不安的狀況很快就會改變,恢復正常的活動。
蜂王一生得到工蜂的特別愛護,尤其在產卵時期更是受到特殊照料,通常情況下四周總有由幼年工蜂組成的侍衛蜂環護著它,侍衛工蜂面向蜂王不斷用觸角觸摸蜂王,舐它,搬走它的排泄物。工蜂以蜂王漿飼喂蜂王,如果無工蜂,蜂王的產卵職能就無法實現。蜂王停止產卵以後,工蜂對它照料就差些。有時為迫使蜂王停止產卵(如蜂群准備分群時期),工蜂就不再給蜂王喂蜂王漿,這時蜂王只得自己到貯蜜的巢房去取蜜。峰王已經喪失了撫育蜂子(含卵、幼蟲和蛹)的能力,因此由工蜂擔負撫育蜂子的職能。
處女蜂王通常不產卵,如果20日齡以上的處女王仍未交配,就會產未受精卵,因此過期未交配的處女王應淘汰。
交配成功的蜂王壽命為3~5年,最長的可達8~9年,通常2年以上的蜂王其產卵能力將逐漸下降,生產上不使用兩年以上的蜂王,隨時更換衰老、殘傷、產卵量下降的蜂王。
2、工蜂
工蜂是由工蜂房裡的受精卵發育而成的雌性個體,但生殖器官發育不完全,它的卵巢小,除在蜂群中出現無蜂王的異常情況外,它們一般不產卵。工蜂是蜂群中個體最小的成員,但數量占群體的絕大多數,中蜂的工蜂初生體重約80毫克,體長10~13毫米。意蜂的工蜂初生體重約110毫克,體長12~14毫米,胸寬加翅基突為4.4毫米,每10000隻約重1千克。每隻工蜂爬在巢脾上約佔三個巢房的面積,一個標准巢框兩面爬滿工蜂約有2500隻。工蜂體型小,體暗褐色,頭、胸、背面密生灰黃色的細毛。頭略呈三角形,有復眼一對,單眼三個,觸角一對,膝狀彎曲;口器發達,適於咀嚼及吮吸;足三對,股節、脛節及跗節等處均有採集花粉的構造。腹部圓錐形,背面黃褐色,1~4節有黑色環節,末端尖銳,有毒腺、螫針;腹上有蠟板四對,內有蠟腺,分泌蠟質。它們具有執行對蜂群發展所需要的各種任務的全部器官,包括花粉筐、臭腺等,因而工蜂擔負著全蜂群內外的各項工作。其職能隨著日齡不同而變化。這種現象稱為異齡異職現象。3日齡以內的工蜂的主要職務是清理巢房,供蜂王產卵;以後兩周內,隨著舌腺(營養腺、王漿腺)、蠟腺、毒腺等腺體的發育,它們分泌蜂王漿飼喂蜂王,同時從蜂王處取得蜂王素(蜂王物質,屬信息素)飼喂幼蟲,調制幼蟲漿(蜂王漿加蜂蜜和蜂糧)飼喂大幼蟲,調節巢內溫濕度,使箱內空氣流通,分泌蜂蠟,修築巢脾,採集樹膠塗塞蜂箱縫隙,接收花蜜釀造蜂蜜,守衛蜂巢;在蜂群繁殖旺期,尤其是即將分蜂前,工蜂也對雄蜂進行飼喂,隨著職務的變化和日齡的增長;它們由蜂巢中央向蜂巢外側轉移。3周齡左右的工蜂開始巢外工作,採集花蜜、花粉、水、蜂膠等,或偵察蜜源。但是,它們的職能能夠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和蜂群的需要而改變,有很大的可塑性。
蜂的壽命,夏季為4~6周,冬季3~6個月,其壽命的長短,與工作強度、蜂群群勢有很大關系。在生產季節工蜂的壽命最短,在冬季和早春,群體中越過冬的工蜂逐漸死亡,而春末,當產生的新工蜂數量超過老工蜂死亡的數量時,群勢開始增長。在繁殖旺季,一個強群中工蜂的數量能達到5萬~6萬只。
3、雄蜂
雄蜂是由雄蜂房中的未受精卵發育而來的,是蜂群的雄性個體。它的體格粗壯,頭和尾都幾乎成圓形,復眼大而突出,翅寬大,足粗壯,能敏捷地發現和追趕蜂王。中蜂的雄蜂體重150毫克,體長12~15毫米。意蜂的雄蜂體重220毫克,體長15~17毫米。雄蜂的品種和體質的好壞,其精液的數量和活動能力對培育新蜂群後代的遺傳性狀和品質優劣有直接影響。
雄蜂沒有蜇針、毒囊、花粉籃和泌蠟器官,有從巢內貯蜜房中攝食的短舌,無工作本領,專職和處女王交配。大多數雄蜂在7~10日齡內開始飛行,8~14日齡左右性成熟,12~20日齡是交配適齡期。雄蜂飛行和交配,一般在晴天下午1~5時進行,與蜂王交配後,因生殖器官留在雌蜂腹內不久即死亡。
雄蜂消耗飼料量大,幼蟲期為工蜂的1~2倍;成蜂消耗飼料更多,平日多在蜜脾上採食蜂蜜,繁殖季節會得到工蜂飼喂花粉、蜂糧等營養豐富的飼料。
雄蜂的壽命可達數月,但大多數早夭折。當北方的秋季、南方的越夏前,蜜源稀少期,在有交配過蜂王的蜂群中工蜂就不讓雄蜂吃貯蜜,被工蜂逐出巢外。因為雄蜂不能採食,也不能防衛,離開群體後很快凍餓死亡。而那些無蜂王群或處女王蜂群在花蜜逐漸稀少的季節還是繼續容忍雄蜂的存在,還喂它們。雄蜂是否被驅逐出蜂巢的現象是蜜源和蜂巢內的飼料豐欠的信號。早春第一批雄蜂可貴,可暫保留,保證蜂王得以順利交配。
4、蜂群之間的關系
蜜蜂雖然過著群體生活,但是蜂群與蜂群之間互不串通。為了防禦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蟲動物的侵襲,蜜蜂形成了守衛蜂巢的能力。螫針是它們的主要自衛器官。
在蜂巢內蜜蜂憑靈敏的嗅覺,根據氣味來識別外群的蜜蜂。在巢門口擔任守衛的蜜蜂不準外群蜜蜂進入巢內。如有外群入巢盜蜜的蜜蜂,守衛蜂立即進行搏鬥,直到來者被逐出或死亡。在蜂巢外面,如花叢中或飲水處,各個不同群的蜜蜂在一起互不敵視,互不幹擾。
飛出交配的蜂王,如錯入外群,立刻會被工蜂團團圍住刺殺。雄蜂如果錯入外群,工蜂不會傷害它。這可能是蜂群為了種族生存得更好,以避免近親繁殖的生物學特性。
燕子
各種燕子的生活習性
金腰燕
金腰燕的體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無幾,最顯著的標志是它有一條栗黃色的腰帶,鮮艷奪目,故又名赤腰燕。上體藍黑色,具金屬光澤;腰部具寬闊的栗黃色橫帶;尾黑褐,外側尾羽特長,呈深叉狀尾。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飛羽褐色。下體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紋。棲於從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區村落及城市建築物附近。在空中飛捕昆蟲為食。分布於除新疆以及西藏北部以外的廣大地區(夏候鳥);台灣(留鳥)。遷徙時各地可見。
金腰燕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棲在山區海拔較高的地方。有時和家燕混飛在一起,飛行卻不如家燕迅速,常停翔在高空,鳴聲較家燕稍響亮。金腰燕不像家燕營巢在屋內,常築巢在山地村落間的屋外牆壁上,且喜選木構房屋。巢多呈長頸瓶狀,築巢精巧,我國民間自古稱之為巧燕。金腰燕有「群居」現象,甚至六對金腰燕把巢堆在一起,宛如蜂窩,是罕見的奇觀。
家燕
家燕屬鳥綱雀形目燕科,燕科鳥類廣泛分布於除兩極地區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約17屬、78種,我國共有4屬、10種,如沙燕、岩燕、毛腳燕、金絲燕等。但人們最常見、最熟悉的莫過於家燕和金腰燕。
家燕身長17厘米,體重15至18克,上體藍黑色,額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間,下體其餘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點。它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好象鐮刀,尾分叉象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在比其身軀長度還小的距離內作九十度轉彎,這些靈活運轉的技巧,使它們能在未來從事驚險旅程時解圍脫困。燕子經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飛行,速度極快,刮風下雨對它們也沒有多大影響,反應十分敏捷,張開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種飛蟲,並不時地發出幾聲短促、尖銳的鳴叫,蚊蠅以及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類的各種昆蟲都是它們喜歡捕食的對象。
鳳頭雨燕 白腰雨燕
雨燕又稱北京雨燕、樓燕、麻燕,屬於雨燕目、樓燕屬、雨燕種,據資料記載雨燕在我國僅有一個亞種,主要分布於新疆、青海、內蒙、華北及東北一帶,營巢於古寺、廟宇等古代木製磚瓦結構的建築群中的椽空、牆壁窟窿里。1996年4月初至8月間,生物小組對校園內的雨燕進行了形態及營巢習性的觀察。
一、形態特徵
雨燕體型似家燕但稍大,雨燕成鳥通體幾乎黑褐色,在頭頂、背部和腹部色濃前額及頸部色淡,喉部和翼緣羽毛發白,眼睛褐色,嘴較短而闊,黑色,腳和趾暗紫褐色,雨燕兩翼狹長,折疊起來超過尾端,空中滑翔時翼平展於體側,翼展如鐮刀。尾部在飛行時成剪刀狀。雨燕飛翔很有特點,振翅與滑翔交替進行,飛行速度較快,喜歡俯沖疾馳,在滑翔時,尾翼不停地動作以調整整個飛行姿勢。其後肢較短,四趾朝前,為前趾型,此趾型不善於抓握較細的物件,所以雨燕不能象家燕、麻雀那樣停留在樹枝和電線上休息,但它能夠用爪抓懸於牆壁或樹幹上休息。雨燕喜成群結隊飛行,但也有孤燕獨自覓食飛行,清晨或黃昏常結群盤旋飛行在古建築群上空,中午天氣炎熱時在巢中休息。
雨燕的形態特徵與它的食性有關系,雨燕主要以飛行的昆蟲為主,其視覺很好,在飛行中其姿態可以很自然輕松地改變,比如在回巢的過程中,突然給它一個驚嚇,它會以一個難以想像的飛行動作折反原路飛走,其飛行速度之快也是其它鳥不能相比的,並且在快速飛行時也能作出近直角的轉折,這不僅得益於其無可比擬的流線型體形,更離不開其有力的翅膀和進化完美的尾部。其結群飛行是否與它們更有利於捕食有關,因為單一捕食的成功率遠遠低於成群捕食的成功率。單一捕食是一維的直線式,昆蟲很容易逃脫,而結群飛行往往是三維式捕食,飛蟲是很難逃脫這種捕食方式的。
對十六隻成年雨燕的形態測量結果數據如下:(所有數據為平均值)
體重: 43 克 體長: 175 毫米
翼長: 170 毫米 翼展長度: 417 毫米
嘴峰長:6.5 毫米 趾 長: 6.6 毫米
嘴裂長:18 毫米 爪 長: 6.5 毫米
尾 長: 74 毫米
雨燕為一種夏候鳥,每年春天4月中旬遷徙到華北地區,保定市區一般為4月15日,前後相差不超過兩天。此時正值穀雨前後,地溫開始持續上升,春暖花開,昆蟲復出,雨燕的食物多起來。氣溫不高也不低,平均氣溫在15度左右,是雨燕的生殖繁衍的好季節,5月初雨燕開始求偶交配,對雨燕的繁殖我們將作進一步詳細觀察,在7月底當雛燕已漸成熟,能夠獨自飛行覓食時,便舉家南遷了,待到來年春天便又故地重遊。
二、營巢習性
雨燕每年於4月15日前後陸續遷徙至保定市,有一部分留下來,而較多的則繼續北上。留居的雨燕立即選擇地點建築巢穴,其巢常營於古建築的椽空中,有的在橫梁與柱頭之間的平台上,巢一般距離地面4米以上,巢較隱蔽並利於燕子進出。
保定二中的雨燕主要營巢在大殿前、後山牆的房檐下,前檐的燕巢明顯多於後檐,前檐有23個巢,後檐有6個巢,在東西廂房的屋檐下也有一、兩個巢。巢呈淺碟狀橢圓形,由枯葉、雜草、布條、碎紙、塑料薄膜、羽毛等經雨燕的唾液粘合而成,較為結實耐用。巢表面可見光亮透明的唾液痕跡,整個巢的基面多是些木料,巢基底的材料與木料經雨燕的唾液的粘接,變的很結實,經多年使用都不會變壞,這也許是雨燕多選擇木製磚瓦結構的房屋築巢的原因。巢的內層多粘鋪有柔軟的羽毛、棉絮、毛發、塑料薄膜等,對8個巢的測量結果如下:(平均值)
平均外徑: 13Cm * 8.5Cm
平均內徑: 10Cm * 6.5Cm
高: 2 Cm----4 Cm
雨燕有沿用舊巢的習慣。一般幼鳥多築新巢,有時可見兩只雨燕同爭一巢的景象,對於雨燕是否能夠准確識別自己的巢穴,將作進一步的研究。巢間距離,依生活環境而定,有的間距大,有的間距小,二中大殿的巢就具備以上特點,最遠的有7米左右,最近的兩巢相挨,間隔只是一個椽頭。在環境較好的、向陽的前檐,巢的密度較大,而在背陰的後檐則巢穴較少,間隔較大。
為保護二中的雨燕,根據雨燕有延用舊巢的習慣,依據舊巢的大小,用雜草編織了十幾個淺碟狀的巢窩,安放在椽空之間,距離平均兩個椽頭。原來曾經用木板釘了一部分鳥巢,經過試用,雨燕對如此「高級」的住房並不在意。通過分析原因,雨燕的棲息環境多為屋檐下,已經能夠做到通風、避雨、遮擋陽光,並且巢的位置較為隱蔽,安全性好,為迎和雨燕這種較為苛刻的築巢條件,保護它們的群體,我們選擇了「造新如舊」的做巢辦法,這樣做一方面幫助雨燕省些氣力,一方面更有利於研究雨燕的繁殖活動
④ 蜜蜂有哪些特點和生活習性
蜜蜂的特點: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
生活習性:完全以花為食,蜜蜂是完全以花為食的昆蟲,外界蜜源豐富時蜂群將採集回來的花蜜釀製成蜂蜜並儲存在蜂巢中,這些儲存的蜂蜜實際上是蜂群以備不時之需而儲備的食物。
例如冬季蜂群不能出巢採集食物則以儲備的蜂蜜為食,在養蜂生產中養蜂人也常用白糖及豆粉等作為飼料來飼喂蜜蜂。
蜜蜂養殖技術
蜂種選擇
飼養較多的蜜蜂有兩類:一是中華蜜蜂,俗稱中蜂,這種蜜蜂的主要產品是蜂蜜,其它蜂產品種類很少,但在一般的山區飼養較為容易。另一類是義大利蜂,俗稱意蜂,這類蜜蜂可分為好幾種,如糖型蜂、漿型蜂、糖漿兼型蜂等。各地蜂農可根據目標蜂產品,科學選擇蜜蜂種類。
⑤ 西方蜜蜂是什麼
西方蜜蜂學名ApismelliferaLinn。屬膜翅目,蜜蜂科。
特徵蜂王體長16~17mm,雄蜂14~16mm。似東方蜜蜂,個體比東方蜜蜂稍大。唇基黑色,不具黃斑,後翅中脈不分叉。腹部細長,腹板幾丁質黃色;第2~4腹節背板的前緣有黃色環帶,體色較淺的義大利蜂常具有黃色小盾片,極淺色型的僅在腹部末端有一棕色小斑,稱黃金種蜜蜂。
⑥ 義大利蜂具有哪些特點
義大利蜂原產於義大利的亞平寧半島。個體比歐洲黑蜂略小,腹部細長,腹板幾丁質呈黃色,第2~4腹節背板的前部具黃色環帶,環帶的寬窄與色澤深淺變化較大,以兩個黃色環帶的居多。
意蜂性情溫馴,產卵力強,育蟲積極,分蜂性弱,容易養成大群。蜂王產卵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從早春可延續到深秋。採集力強,善於利用大宗蜜源,不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分泌王漿和泌蠟造脾的能力強。不怕光,提脾檢查時安靜,便於管理。度夏性能較強。
意蜂的缺點是:在外界缺乏蜜源的條件下,蜂王不能適應環境,繼續大量產卵,飼料消耗量大;不耐寒,越冬性能差;盜性較強,定向力較差,易迷巢;易感染幼蟲病。
⑦ 請問義大利蜂和中鋒體態和體色有什麼區別
義大利蜂:工蜂體長13~15mm。頭、胸部絨毛為黃褐色。似中華蜜蜂,但個體較大,蜂王體長16-17毫米,工蜂體長12-13毫米,雄蜂體長14-16毫米。與中華蜜蜂主要區別在於唇基黑色,不具黃斑,後翅中脈不分叉。
中華蜜蜂:體軀較小 ,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被黃褐色絨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