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帕拉丁山在義大利哪裡

帕拉丁山在義大利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21 17:39:43

① Paladin的介紹

聖騎士的原文是Paladin,其詞根來源於Palatinus,Palatinus則意為「屬於帕拉丁山的」,這個拉丁語單詞在古羅馬時代是意指與帕拉丁山相關的高官貴族,由於此山是羅馬皇宮的所在地,所以Palatinus通常也用來指代那些侍奉於羅馬皇帝並為其處理政務的宮廷朝臣。與Palatinus相關的同源詞彙有數個:包括Palatine意指「在領地內行使王權的」,Palace指代「宮殿」、Palatial意為「富麗堂皇的」、以及Scholae Palatinae意指「皇家衛隊」等等。進入中世紀之後,查理大帝麾下十二名最傑出的騎士被稱作為「Twelve Peers」,意指「十二近侍」,表示他們是侍奉於皇帝的心腹死黨,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中位階最高的王權朝臣,並具備與皇室同等地位的高階貴族身份。(The twelve most illustrious knights of Charlemagne were called Peers)直到公元13世紀以後,查理曼與他麾下十二近侍的傳奇事跡隨著歐洲逐步推動騎士道理念以及中古騎士詩歌迅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擴散流傳至歐洲各國語言文化之中,被視作為中世紀騎士道的典範,以古羅馬時代侍奉於皇帝的宮廷朝臣「Palatinus」作為歷史中最初的詞根,歷經演變而最終衍生出了Paladin一詞來指代「查理大帝的近侍」以及「騎士道英雄」的釋義,並不像「Twelve Peers」那樣僅僅只局限於查理曼時代的王權朝臣,Paladin已經引申為了一種囊括「Heroic Champion」和「True Knight」等特定含義在內的簡稱,用以泛指那些在史實中或傳說中行俠仗義與品行卓越的騎士。

② 義大利首都是哪

羅馬是義大利的首都,人口283萬,面積208平方千米,加上郊區,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千米,是義大利的最大城市。它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橫跨河流兩岸,河上有24座橋梁把城市連在一起。由於建在7個山丘之上,故有「七丘城」之稱。幾乎所有的現代化建築都建在古羅馬城之外,結果形成了新舊兩個羅馬城。

羅馬是古羅馬的發源地,是歐洲歷史最久的古代城市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羅馬人就從東北部移居此地,於公元前8~4世紀在這里修築城堡。公元前3世紀羅馬人統一了義大利半島,公元前27年控制了地中海。公元1~2世紀,羅馬帝國疆域西接英國邊界,北到德國,東到中東,南到北非,成為西方最大的帝國之一。作為首都,羅馬進入了全盛時期。公元756~1870年,羅馬是教皇國的首都。1870年起是統一的義大利的首都,教皇國從此退居梵蒂岡,成為羅馬城內的袖珍小國。墨索里尼時代開始建設新羅馬城,但是它的發展,主要是在二次大戰以後。

這座歷史悠久、高度現代化的歐洲名城,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城徽,它不是自由女神,也不是小美人魚,而是一隻母狼正在哺育兩個小男孩的雕塑。關於它的來歷,有一段神話般的傳奇故事。古時候,特洛伊城被希臘人攻克之後,特洛伊王子埃納亞逃到台伯河入海口,受到拉丁國王的熱情接待,並招他為婿。埃納亞的後代創建阿爾巴城,在那裡進行世襲統治。傳到努米托雷為王時,他的弟弟阿穆利奧篡奪王位,驅逐了努米托雷,下令處死努米托雷的兒子,逼其女兒西爾維亞充任女司祭,從而剝奪了她結婚的權利。但她卻偷偷與戰神馬爾斯結合,一胎生下兩個男孩,羅慕洛和瑞穆斯。阿穆利奧得知後,處死了西爾維亞,並將她的孿生兒子雙雙裝進竹籃,拋入台伯河中。籃子被沖到岸上,嬰兒的啼哭聲引來了一隻母狼,將他們銜走。母狼並沒有傷害嬰兒,而是慈母般地給他們餵奶。後來,兩個男孩被獵人帶回家中,並把他們撫養成人。兄弟二人和他們的父親戰神馬爾斯一樣,膂力過人,英勇善戰。他們殺死了篡奪王位、殺害他們母親的阿穆利奧,迎回了外祖父努米托雷。努米托雷把台伯河左岸的一片土地賜給外孫,讓他們在這里共建新城。城堡建成之後,兄弟二人爭奪新城主宰,哥哥羅慕洛殺死弟弟瑞穆斯,成為新的國王,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羅馬就是由羅慕洛演化而來的。羅慕洛兄弟創建羅馬城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每年的這一天,羅馬市民都要舉行盛大的建城日慶典,人們手裡高舉著的標志,就是印有母狼哺乳兩個男孩的羅馬城徽。

羅馬以古城聞名於世,它既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又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來到羅馬城,就像走進了一座規模巨大的露天博物館。

羅馬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三多」。一是教堂多。舊說「教堂2000多,雕像比居民多」。羅馬現存教堂300多處,此外還有300多座修道院。那些較大的教堂,多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本身就是寶貴的藝術品。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建在「城中之國」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雄偉壯觀,居世界教堂之冠。除了教堂和修道院,羅馬還開設7所天主教大學,培養出來的神職人員,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

二是雕塑多。廣場、公園、街頭、巷尾、庭院、屋頂,各種各樣的雕像比比皆是。在台伯河的一座大理石橋上,有一組天使雕像,她們身上長著翅膀,手裡各執不同樂器,個個姿態優美,神態安祥,披在身上的衣衫在飛舞飄動。漫步橋上,好像置身於天使們的歡迎行列之間。

三是噴泉多。全市大約有9000多處噴泉,給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又添上一層迷人的色彩。著名的特雷維噴泉,據說是為了紀念一位給羅馬軍隊指點水源的少女修建的。噴泉正中是威嚴的海神像,兩側各有一座女神,分別象徵「富饒」和「安樂」。海神像前面是噴泉主體。泉水從四面八方的石縫湧出,漫過層層岩石,匯入巨大的清池。在泉石之間,有兩尊騎士雕像,駕馭著兩匹生翅駿馬,從洶涌的波濤中破浪而出,氣勢磅礴,造型逼真,使觀者如聞浪擊馬嘶之聲,如見海神出海之勢。羅馬的噴泉常與人們的願望相關:有的泉水可以幫助青年男子解除相思之苦,得到心中姑娘的愛情;有的噴泉可以幫助姑娘找到理想中的情人……。

「三多」是羅馬城市的一大特徵,但遠不是它的全部。羅馬的名勝古跡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魁里納爾宮、埃馬努埃爾紀念碑、萬神殿和科洛西姆角斗場。

魁里納爾宮是義大利的總統府,坐落在羅馬城北魁里納爾小山上,建於1574年,由教皇五世授命建築師拉米尼奧·蓬齊奧設計建造。17、18世紀,又在著名建築師和畫師指導下擴建、修繕和裝飾,帶有明顯的希臘建築風格。宮殿庭院有御花園,布局得體,纖濃適度,與整個建築融為一體。花園三面是44根壁柱組成的迴廊,一面是希臘陶立克式鍾樓。宮前是魁里納爾廣場,中央聳立著從奧古斯都大帝陵墓移來的紀念塔。宮殿四周裝飾著古代神話人物的雕像。宮後是一座公園。宮內裝飾著華麗的吊燈和精巧的壁畫,擺放著考究的傢具和其它用品。宮里收藏著大量不同時期的名畫和各種貴重的工藝品。其中有一幅肖像,遠處看上去,極像一幅油畫,畫上的女人維妙維肖。走近畫前,卻是由各種彩石製成的鑲嵌作品。其藝術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魁里納爾宮曾是教皇的夏宮,義大利統一之前,羅馬教皇就住在這里。1870年義大利王國定都羅馬,魁里納爾宮成為皇宮。1946年義大利共和國成立,它又成為總統居住和辦公的地點。到義大利訪問的外國元首,也在此下榻。宮門由身著傳統軍服、身材魁梧的衛兵守衛,每天下午換崗時舉行莊重的換崗儀式,遊人把它當作精彩的節目,興趣十足地觀賞,直到結束,才滿意地離去。

埃馬努埃爾二世紀念碑又名無名英雄紀念碑,通體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一座宮殿式的建築,雄偉高大,矗立於威尼斯廣場南端。設計師是薩科尼,建於1885~1911年。此碑是為紀念義大利開國國王埃馬努埃爾二世修建的,是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象徵。碑上刻有「祖國統一,人民自由」巨型拉丁文。碑前是寬大的石階,左右兩側各有象徵「思想」和「行動」的鍍金銅像。石階前方建有兩個半圓形的噴水池,池中各卧一巨人石像,分別代表義大利東西兩面的海洋。左面的代表亞得里亞海,由誇得雷利設計;右面的代表第勒尼安海,系賈樂理的作品。登階而上,左右各有兩座大理石像,左邊象徵「毅力」和「和氣」,右邊代表「犧牲」與「正義」。從左右兩側拾級登上平台,中央石砌高台座上,便是埃馬努埃爾二世的鍍金騎馬銅像。像的高與寬均為12米,是馬卡尼亞尼的精心傑作。銅像後面是72米的長廊,16根15米高的石柱支撐著廊頂。長廊兩端塔樓平台上,高聳著黑色騎士的雕像。廊內有各省的模型,廊壁上裝有慶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浮雕。走廊兩端各有4匹銅馬拉著1輛雙輪戰車的雕塑,由勝利女神駕馭。它們是方塔納埃和巴爾托利尼的作品。1921年,為紀念為國犧牲的英雄,在紀念碑的基底下增建了無名英雄墓。墓前聖火長明,兩旁有2名士兵侍立守護。衛兵身後有兩塊浮雕,左邊是「工作第一的群眾」,右邊是「愛國至上的人民」。紀念碑與無名英雄墓,都是為紀念義大利的獨立與統一而建的,故又稱「祖國祭壇」。每年國慶節,都在這里舉行隆重儀式,由義大利總統主持向無名英雄獻花圈。各國元首來訪,通常也要到祭壇獻花致意。

萬神殿從威尼斯廣場北行不遠,便是萬神殿。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著名古代建築,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於公元前27~25年修建的,先於角斗場100多年。此殿後被雷電擊毀,於公元120~125年重建,至今仍保留其原貌,是當時古羅馬的唯一大型建築。門廊呈長方形,16根巨柱支撐著古希臘式三角形門頂,石柱都是用整塊花崗岩雕成。建築物主體是圓形結構,上部圓頂是世界圓頂建築中最大的一個。殿堂內不見一根柱子,不設一扇窗戶,陽光只能從圓頂中央直徑9米的圓口射進來,使神殿顯得更加森嚴、肅穆。

萬神殿是為古羅馬大將軍安東尼征服埃及而修建的。7世紀時改作教堂,除了供奉神祗,又是名人的墓地,拉斐爾、愛麥虞限、埃馬努埃爾二世等人,就長眠在這里。

科洛西姆角斗場它是世界八大名勝古跡之一,是公元72年,羅馬皇帝為了慶祝征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強迫數萬名猶太人俘虜,歷時10年建成的。角斗場坐落在市區帕拉丁山以東的盆地,以大理石砌成,呈橢圓形,周長527米,最大直徑180米,最小直徑156米,高57米,有4層看台,76個出入口,可容觀眾5萬人,頗似今天的體育場。2000年前設計建造出如此奇偉的建築,堪稱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跡。角斗分人與人相鬥、獸與獸相鬥、人與獸相鬥,角斗雙方,必有一方死亡。羅馬貴族,就是以這種殘忍的方式取樂。據說,僅在開幕的100天表演中,便有3000多名奴隸、俘虜和5000多頭獅子、老虎等猛獸,在你死我活、血肉模糊的搏鬥中死亡。奴隸主貴族的這種驕奢殘暴,激化了階級矛盾,終於引發了當年震撼歐洲的奴隸大起義,其領導者就是奴隸角鬥士斯巴達克。可以說,羅馬的古代文明打著深深的野蠻印跡,滲透著無數奴隸的鮮血。

③ 有關古羅馬城建立的傳說

據傳說,古代特洛伊陷落以後,埃尼阿斯帶領一些保衛城市的人逃了出來。逃亡者的船隻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後海風把他們吹到岸邊。疲憊不堪的逃亡者上了岸,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這就是義大利東岸,台伯河畔拉丁姆區。

過了數十年,埃尼阿斯的後代儂米多爾統治著亞爾巴龍伽城。他的弟弟阿穆留斯是一個陰險殘暴的人。他自己想做統治者,便不擇手段,推翻了儂米多爾,竊取了政權。殘暴的阿穆留斯下令殺死他的侄子,又強迫他的侄女西里維亞去做弗斯塔神的女祭司,因為祭司是不能結婚的。

不久之後,被迫當祭司的老國王的女兒,與戰神瑪爾斯墜入愛河,生下了一對雙胞胎。阿穆留斯聽到這個消息後又恨又怕,他命令馬上殺死了這個侄女,並讓一個女奴把兩個嬰兒扔到河裡去。

女奴把兩個孩子放在一個籃子里,來到台伯河邊。這時台伯河正在泛濫,大水不斷上漲,沿河白浪滔天。她不敢走到水裡,就把籃子放在河邊,轉身離去了。

沒想到籃子掛在岸邊的一根樹枝上,河水並未把它捲走。不久,河水退去,裡面又傳出了嬰兒的啼哭聲。這時,一頭到河邊飲水的母狼聽到哭聲走了過來,它嗅了嗅籃子里的嬰兒,不但沒有傷害他們,反而用自己的乳汁來喂養他們。

一個牧人看到了這一幕,把兩個孩子帶回了家,精心撫養起來。他又給兩個孩子取了名字,一個叫羅慕洛,一個叫勒莫。

後來牧人經過多方打聽,知道了兩個孩子的身世,但對此一直守口如瓶。在牧人的精心教育下,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由於他們每天跟隨牧人出去打獵,鍛煉成了敏捷、強壯的青年,而且力大無比。

此時,牧人把他們身世的秘密告訴了兄弟兩人。兄弟倆聽了以後,決心殺死阿穆留斯,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雪恨。羅慕洛與勒莫一起領導亞爾巴龍伽城人民起義,殺死了殘暴的阿穆留斯,又找到隱居鄉間的外公,把政權還給了他。

羅慕洛和勒莫做完這些事後,不願再留在亞爾巴龍伽城,他們決定在昔日河水退去,他們倖存下來的地方建立新城。新城建好了,羅慕洛和勒莫為了用誰的名字來命名新城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羅慕洛一怒之下,失手殺死了弟弟。

然後他很快挖好了環城的壕溝,成為這座新城的統治者,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據傳說這事發生在公元前753年,羅馬人便以這一年為自己的紀元。

(3)帕拉丁山在義大利哪裡擴展閱讀

羅馬城位於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上。拉丁平原上有條台伯河,羅馬城就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約百餘千米,在早期鐵器時代已形成農業村落。後有拉丁人的一支來此建立據點,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遂建立城市。

當時為公元前7世紀,比神話傳說中羅慕洛建城的時間稍晚。城市建立,羅馬國家亦告形成,先後經歷共和國和帝國兩時期。

從公元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一義大利全境。後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擁有今西班牙、法國、希臘、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各地,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

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束。在此近千年間,羅馬城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大城市,最繁盛時人口逾百萬,為古代世界最大的都城。

④ 羅馬城起源的傳說

像很多古老的民族一樣,羅馬人也是用一個神話傳說來解釋自己城市的起源和命名的。據說,是兩個孿生兄弟羅慕洛和勒莫建立的羅馬城。他們是希臘神話中特洛伊英雄、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兒子埃尼阿斯(Aeneas)的後代。

據傳說,古代特洛伊陷落以後,埃尼阿斯帶領一些保衛城市的人逃了出來。逃亡者的船隻在大海里漂泊了很久,最後海風把他們吹到岸邊。疲憊不堪的逃亡者上了岸,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這就是義大利東岸,台伯河畔拉丁姆區。

埃尼阿斯的兒子在拉丁姆區建立了一座城市,命名為亞爾巴龍伽城。過了數十年,埃尼阿斯的後代儂米多爾統治著亞爾巴龍伽城。他的弟弟阿穆留斯是一個陰險殘暴的人。在牧人的精心教育下,這對孿生兄弟長大了。由於他們每天跟隨牧人出去打獵,鍛煉成了敏捷、強壯的青年。

此時,牧人把他們身世的秘密告訴了兄弟兩人。兄弟倆聽了以後,決心殺死阿穆留斯,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雪恨。羅慕洛一怒之下,失手殺死了弟弟。然後他很快挖好了環城的壕溝,成為這座新城的統治者,並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城市。

盡管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但今天的羅馬人依然相信羅馬城是羅慕洛兄弟智慧和生命建成的,並相信他們是戰神瑪爾斯與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後裔,依然銘記並傳承著這種精神與氣節。

(4)帕拉丁山在義大利哪裡擴展閱讀:

建築歷史

羅馬城位於地中海中部亞平寧半島的拉丁平原上。拉丁平原上有條台伯河,羅馬城就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約百餘千米,在早期鐵器時代已形成農業村落。

當時為公元前7世紀,比神話傳說中羅慕洛建城的時間稍晚。城市建立,羅馬國家亦告形成,先後經歷共和國和帝國兩時期。從公元前5世紀~前3世紀,羅馬已由一小城邦而統一義大利全境。

後又征服地中海西部和東部廣大地區,擁有今西班牙、法國、希臘、敘利亞、埃及和北非各地,建成古代最大的奴隸制帝國。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才告結束。

⑤ 關於羅馬城的起源有著怎樣的傳說

關於羅馬城的起源傳說有許多不同的神話,其中被母狼所乳養的羅慕路斯和勒莫斯兩兄弟的故事在古代就為人所熟知。伊尼阿斯的後代在拉丁人的首府阿爾巴·隆加傳了15代,到努米特和阿穆利烏斯兄弟時,阿穆利烏斯用陰謀手段篡奪了王位,排擠了長兄努米特,殺害了努米特的兒子,並將他的女兒希爾維亞送去做維斯塔貞女祭司,使她不能結婚,以免有後代爭奪王位。但希爾維亞卻懷孕生了一對雙生子,傳說是戰神馬爾斯和她結合所生的兒子。阿穆利烏斯聽到這個消息後極為害怕,下令處死希爾維亞,並命人將這對孿生兄弟丟到台伯河中淹死。說來也巧,台伯河水將盛著嬰兒的籃子沖到荒涼的河岸並擱淺在岸邊的一棵無花果樹旁。嬰兒的哭叫聲引來了一隻母狼,母狼不但沒有傷害他們,而且用自己的乳汁喂養了他們。

過了一些時候,一位名叫富斯圖魯斯的牧人發現了這對雙生子,便將他們帶回家中撫養,並且給他們取了名字,一個叫羅慕路斯,一個叫勒莫斯。牧人從他們的情況已經明白他們就是希爾維亞的雙生子,但沒有向他們說明。羅慕路斯兄弟就這樣在牧人家中長大成人,過著粗獷的牧人生活,住在用茅草和樹枝搭造的小茅屋裡。

日子一天天過去,長大成人後的羅慕路斯兄弟從富爾圖魯斯那裡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於是他們設計殺死了阿穆利烏斯,將阿爾巴·隆加的王位交還給他們的外祖父努米特。但他們自己卻不願意住在阿爾巴·隆加,決定在他們被牧人發現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在建城過程中,兄弟倆發生了爭吵。因為他們是雙胞胎,兩人對誰為長為尊,新城以誰的名字命名和由誰來統治爭執不下,最後雙方同意由這里的保護神來決定,至於神意如何則通過占卜來測知。羅慕路斯以帕拉丁山為自己的占卜地,勒莫斯則以阿芬丁山為自己的占卜地。

據說,勒莫斯首先從6隻禿鷲的飛翔中得到了預兆。當他派人把這一預兆通報給羅慕路斯時,羅慕路斯正看見12隻禿鷲在飛翔。因此,兩人都被自己的擁戴者尊為國王。一方聲稱先見預兆者應為王,另一方堅持以禿鷲數目的多少確定國王。於是雙方爆發了一場舌戰,進而引發了暴力沖突。最後羅慕路斯殺死弟弟勒莫斯,獨自稱王。他把雪白的公牛和母牛套在犁上,驅使著它們耕出一道深深的犁溝來作為城市的邊界,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該城為「羅馬」。

這一關於古代羅馬起源的傳說,是真有其事,還是後來的羅馬人僅為了解釋國家的起源而編造出來的,一直到現在人們仍無法說清。也許是因為羅馬剛建立時十分弱小,古羅馬人只有依靠戰爭才能得以生存,所以他們才崇敬戰神馬爾斯,也才把受戰神所驅使的母狼當作國家的象徵和標記。

實際上,據史料證實,羅馬人其實是古代拉丁人中的一支。這些拉丁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到義大利,居住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海岸的拉丁姆地區。到公元前8世紀初時,部分拉丁人遷移到了台伯河下游的南岸地區,以帕拉丁山為中心建立了一些小的村落。日後的羅馬就是由這些原始村落發展起來的。但有關羅馬城建城與母狼的神話傳說在民間的流傳卻一直經久不衰。羅馬人不僅推算出了羅慕路斯建城的確切時間,即公元前753年4月21日,並且在每年的這個日子還都要舉行母狼紀念活動。他們精製了一個飼養著一隻母狼的永久性獸籠,把它置放在市政廳的前面,並且將母狼的形象鐫刻在了羅馬的城徽上。

一直被供奉在卡彼托林大神廟中的「卡彼托林母狼」青銅雕像,現珍藏在維拉-奎尼亞博物館,更是被羅馬人民視為聖物。羅馬帝國滅亡後,卡彼托林大神廟及其各類神像都盪然無存,但這尊母狼青銅雕像卻因其哺乳之恩,仍被羅馬人敬慕而倖存了下來。現在今天所見到的這尊青銅像,在肚腹下有兩個吮吸乳汁的嬰兒,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藝術家波那尤奧略所補的雕作,這顯然是為了使母狼哺育羅慕路斯兄弟的故事表現得更為完整。

從青銅冶煉技術和形象的裝飾風格看,「卡彼托林母狼」青銅雕像的製作年代,大約在公元前500年或公元前6世紀,距卡彼托林神廟修建時間不遠。相傳它的製作者是一位伊達拉里亞匠師。母狼的軀干四肢精瘦有力,兩個乳房鼓脹,暗示著它與哺乳傳說的關系。母狼兩耳豎起,嘴唇微張,半露牙尖,眼睛圓睜,眼神靈活而深邃,腳爪緊扣地面,兩肢筋骨突露,它的沉著、堅定、警惕、頑強,帶有更多人的靈性,因而成為羅馬共和國初年奮力自強的民族精神的寫照。

拉丁人

⑥ 古羅馬圓形大劇場和斗獸場

羅馬圓形大劇場:「沙場」的誕生地

羅馬圓形大劇場遺址是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建築,建於公元1世紀,由石塊和混凝土築成。劇場呈橢圓形,規模很大,長軸為189米,短軸為156米,外層牆高為48米多,共分四大層。劇場四周有階梯和斜坡走道,中間為競技場,競技場也是橢圓形的,長軸87.5米,短軸55米。場內設有60排座位,可容納五萬多名觀眾。這一建築採用混凝土筒形拱與交叉拱結構。場內設有80個出入口(每拱一個),觀眾可迅速退場。

圓形大劇場是舉行角鬥士角斗、人獸搏鬥和展示珍奇野獸的地方。這一建築,主要是用於觀看奴隸與奴隸之間或奴隸與野獸之間的角斗。最多時,可供三千對奴隸進行角斗。

奴隸們慘死在角斗場上。為免於血腥之臟,在表演區的地面上鋪了一層沙子,奴隸的鮮血滲入沙子,因此這里也被稱為「沙場」,以後這個詞被進一步引申,人們把戰場也稱為「沙場」了。

西羅馬滅亡後,這個大劇場因幾經雷電、地震的沖擊,部分塌毀。從現在所拍攝的照片上,可以想像出當年這里的熱鬧景象。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7-6-5/snapshot_66605.shtml

羅馬圓形大劇場:快樂和痛苦
http://discovery.cctv.com/special/C16718/20061027/104762.shtml

古羅馬斗獸場
http://..com/question/28160334.html?si=2

⑦ 誰能告訴我這個建築位於哪個國家

這個建築位於義大利羅馬市。

圖中的這個是動物是狼孩的「母親」。

戰神的後裔:狼孩創立的七座山丘的國家。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區,這條河流在低山地區緩慢地流淌,在沼澤地帶折向海岸線,是從亞平寧山區下來的人們想要到達大海的理想通道。就在這條河畔,孕育了光照千秋的羅馬文明。

羅馬文明,是人類社會早期的一個非常輝煌和重要的文明。公元前2世紀初,是羅馬的全盛時期,其領土之廣,令人瞠目:從西部的不列顛島到東部的小亞細亞及至南部的北非、中東部分地區,統統包括其中。羅馬的風俗習慣、法律、思想和拉丁語言,也隨著領土的擴張傳至歐洲的大部分地區,並給中東、非洲地中海沿岸的整個地區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在歐洲史上,像這樣的在廣大地域內產生巨大影響力的帝國,可以說只有羅馬。但是,有關偉大羅馬的創建,卻湮沒在了無數的傳說之中。

據《荷馬史詩》記載:公元前1184年,阿伽門農率領的希臘聯軍運用「木馬計」,攻下了小亞細亞的特洛伊。按當時慣例,勝利者把這座曾經繁華似錦的城市夷為了平地。

羅馬人的歷史就從這里展開了。

傳說特洛伊英雄、美神維納斯之子埃涅阿斯在這次劫難中逃了出來。他在母親的幫助下,背著雙目失明的父親,帶領一些族人分乘幾條小船,浪跡於地中海上。在離開了昔日的情人迦太基的狄多女王後,埃涅阿斯一行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義大利半島的拉丁姆地區登陸。這個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埃涅阿斯就和族人們定居了下來。後來,埃涅阿斯的兒子在台伯河出海口附近建立了阿爾巴·龍加城。從此,這些特洛伊城的倖存者終於重建了家園。傳說他們就是羅馬人的祖先。

而羅馬城的歷史則要從一頭狼說起。

羅馬,也被稱為「永恆之城」。它出現於公元前700多年,先是羅馬共和國的首都,歷時近500年;接著又戴上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榮冠達503年;在中世紀,它作為教皇國首都長達11個世紀;緊接著它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王國首都。在2700多年的歷史中,羅馬經歷了太多變遷,眾神讓位於上帝,上帝又讓位於藝術家;帝國取代了共和國,總統又取代了元首。人事變遷、斯須變幻,一代代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切繁華落盡,羅馬依然永恆如昔。

最早的羅馬城是在台伯河邊的七座小山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它還得了一個別號「七丘之城」。雖然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羅馬卻有一個非常確切的建城奠基日:公元前753年4月21日。這個日期已經為考古發現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早已經有一部分人居住在那裡,傳統上,羅馬人仍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於埃涅阿斯的後代--英雄羅穆路斯。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了羅馬建城的傳說:

埃涅阿斯的後代在阿爾巴·龍加城統治了300多年後,到了第15代國王努米托爾在位時,變故發生了:國王的兄弟阿穆留斯篡奪了王位。

阿穆留斯生性殘暴,野心勃勃,因為害怕哥哥的後代報復,他殺死了侄子,並強迫侄女西爾維婭去做不許結婚的女祭司。他以為這樣一來,他的哥哥就不會有後代,他的政權也就穩定了。

但是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禁令,她與戰神瑪爾斯相愛並悄悄生下了一對雙胞胎。聽到這個消息,阿穆留斯又驚又怒,他下令處死侄女,並讓奴隸將雙生子扔到台伯河去,以防止他們長大後復仇。河水把裝著雙生子的籃子沖到岸邊,孩子的哭聲吸引了正在河邊喝水的一隻母狼,它奔到孩子們身邊,不僅沒有傷害他們,反而慈愛地舐干雙生子的身體,把他們帶回山洞,用自己的奶喂養他們。

不久,一位牧羊人發現了這對孩子,把他們帶回家中撫養,給他們分別起了名字,哥哥叫羅慕路斯,弟弟叫勒莫斯。兄弟倆從小苦練武藝,慢慢長成了兩個健壯勇敢的青年,同時,在他們的身邊逐漸聚集起一群牧人、流浪者和逃亡的奴隸。

一次偶然的機會,弟弟勒莫斯發現了他被趕下台的外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和哥哥決定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除掉陰險狡詐的阿穆留斯。

這時,由於阿穆留斯的統治殘暴,大家對他早已恨之入骨。羅慕路斯兩兄弟同心協力揭竿起義,起義軍的隊伍日益壯大,暴君阿穆留斯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報完仇後,兄弟倆卻出人意料地把政權交還給了自己的外公,決定帶領自己的人馬建立一座新的城市。而新城市的地點就是他們出生時即遭拋棄的地方--帕拉丁山丘。

在決定由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勒莫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路斯站在帕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勒莫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路斯最終殺死勒莫斯,成為新城的國王。

他在犁上套上一對雪白的公牛和母牛,圍著他選定的城址--帕拉丁山丘走了一圈,劃出深深的犁溝。這道曲線便確定了城牆的位置,被圍起的地方稱為「順城聖區」,城牆被視為神聖之物。新城建城之後,羅慕路斯順理成章地用自己的名字為它命名為「羅馬」。

這個故事中有愛情,有謀殺,有溫情,有戰爭,有奇跡,最後卻以兄弟反目結束,其曲折跌宕不下於一出經典的希臘悲劇。如今,羅馬的城徽是一隻母狼照看著兩個男孩的畫面,這兩個男孩就是羅馬的奠基人羅慕路斯和勒莫斯。

於是,每年的4月21日,羅馬人都要舉行紀念活動。為了紀念母狼的救命之恩,羅馬人後來製作了一尊母狼的青銅雕像,將它立於廣場之上。而且,古羅馬人還把這一天作為紀元的開始,以公元前753年作為元年依次後推,如公元元年,古羅馬人就記作「建城後754年」。

羅慕路斯與勒莫斯的兄弟殘殺,不由得使人想到了楚漢相爭時的一段歷史。漢帝國的創始人劉邦,與驅除秦暴政的另一位將軍項羽也曾經約為兄弟,為了爭奪帝國的統治權,彼此間卻展開了長期的廝殺。當項羽捉住劉邦之父要將其放在沸水中烹煮時,劉邦笑道:「我們曾經是兄弟,我父即你父,你烹我父後,不妨給我分一杯羹。」--因為比項羽更心狠手辣,比項羽更具領袖風范和胸懷,也比項羽更懂得用人術和御下術,所以劉邦建立了帝國,而項羽兵敗烏江。

這還不是親兄弟,中國歷史上,兄弟父子,同胞骨肉之間為了王權地位互相攻伐的例子不勝枚舉。其實,羅馬也一樣,說是殘忍的獸性壓過了人性也好,或是利慾熏心凌駕了人的理智也罷。那些成就偉大功業的人物們,多數其實是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和不擇手段的野心的。

秦始皇也曾有過殺弟鞏固自己的王權的經歷。而殺兄屠弟後更將兄弟的妻妾收歸己有的,則是一代雄主唐太宗。看來,偉人的身上,也有著許多的弱點,他們可以統一天下,可是,道德上的缺憾也伴隨著他們的一生。

羅馬建城是羅馬歷史的開端。「狼孩建城」的傳說雖然十分神奇,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卻保留了歷史的真實。

考古表明,羅馬城的確是這一時期所建,當時正處於維蘭諾瓦文化階段,羅慕路斯所屬的拉丁人部落分散居住於帕拉丁等山丘,他們從事農牧業,並且開始使用鐵器。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開始了部落之間的聯合。當時的居民來自三個部落--拉丁人、薩賓人和埃特魯斯坎人,他們首先組成一個聯邦,逐漸合並成為一個羅馬城。

羅馬在剛建立時還十分弱小,為了在強鄰環繞的環境下生存下去,他們才以戰神的後代自居,並且以狼為圖騰,從而在精神上自我激勵,為創建西方世界的偉大帝國播下了精神種子。

⑧ 聖騎士的中世紀的Paladin與冰火的Kingsguard:

其實Paladin真正的詞源釋義比起Knight而言,反而更加貼近喬治·R·R·馬丁的筆下著名奇幻作品《冰與火之歌》中的Kingsguard也即「御林鐵衛」那種概念。
以Palatinus作為拉丁語中最初的詞根,其本意為「屬於帕拉丁山的」,這座山是象徵著羅馬王權與神權之核心的羅馬七丘中最為顯赫的那一座山,也是高官貴族們的聚集地與羅馬皇宮的所在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羅馬本身在神話中的起源。
————
「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神馬耳斯相愛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台伯河畔時,一隻母狼哺育了他們,後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現,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大。長大後,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後,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並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現的地方創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隻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帕拉丁山上看到了12隻禿鷲。後者的數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徵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治了很長時期,死後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神奎里納斯。」
————
上面這位為了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而根據神諭的啟示,結果站在帕拉丁山上看到12隻禿鷲並親手殺死自己孿生兄弟的羅穆盧斯,正是歷史上羅馬的第一位君主,而羅馬在義大利語中的Roma這個名字本身也取自於羅穆盧斯本人的名字。因此我們可以確認早在古羅馬時代,這座帕拉丁山便與12這個數字以及」君權神授「和「王權」等隱喻本身建立了神秘的關系。
而查理曼與十二聖騎士的Paladin中世紀傳說,他們的故事主題亦同樣是如同古羅馬時代的羅穆盧斯那樣表達出「君權神授」與「王權」之間的緊密關系,並以加洛林王朝的政治制度為基礎而將其推廣至整個西歐演變至中世紀的主流社會形態,而正如羅穆盧斯根據神諭的啟示站在帕拉丁山上看到12隻禿鷲並因此而發生了與孿生兄弟的爭執那樣,查理曼大帝的Paladin們也與12這個數字存在著極其強烈的淵源。(歐洲的「皇帝」一詞來源於羅馬並且只屬於羅馬,當查理曼被加冕為皇帝的那一刻起,他也就成為了羅馬名義上王權與神權所相結合的共主,這也是後世神聖羅馬帝國的法理來源,中世紀時代查理曼的Twelve Peers這一概念與古羅馬時代的Palatinus一詞有著文化血緣上的直系繼承關系。)
因此我們可以確認,無論是中世紀的詩歌作者們對Paladin的理解中,還是Paladin這個詞在歐洲神話、傳說、歷史的起源中,「君權神授」,「王權」,12自始至終都是組成Paladin這個詞本身涵意的三個關鍵要素。
相對來說,比起Paladin具備「皇帝的近侍」這一釋義,而Knight與「君權神授」和「王權」之間的聯系就沒有如此強烈,因此我並不贊成兩者之間劃上絕對等號。正如冰火中的Kingsguard只被限定為7個席位並且直屬王朝最高君主而無法被任何領主所調動一樣,Knight也不能與Kingsguard劃上絕對等號。
Paladin與Kingsguard的吻合之處如下: 冰火里的Kingsguard其實和中世紀傳說也既歷史上取材於加洛林騎士的領主階層與王室近侍集團的Paladin還是比較相似的。
Kingsguard七個席位對應於七神信仰(冰火中要成為騎士一定得經過七神教會的洗禮,而鐵民淹神與先民舊神均無法授封騎士,且騎士在授封儀式中必須被七神教會的牧師塗抹聖油、跪在七神的神像面前守上一整夜來進行冥想以此思考自己成為騎士之後的職責與義務,並對安達爾人所信仰的七神立誓,以戰士之名立誓自己必須英勇無畏,以天父之名立誓自己必須為人處事恪守公正,以聖母之名立誓自己必須保護弱者與無辜者,以少女之名立誓自己必須禮待女性,諸如此類等等。)
而查理大帝的12個Paladin也是對應於耶穌基督的十二使徒,法蘭克的加洛林王朝開創了騎士制度的基礎並與基督教信仰互相結合的政治環境。
都是直接對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負責,而不由任何地方領主所控制,並且直接擔任國王軍隊在戰役中的指揮官與先鋒職位。
不過Paladin的政治地位要比Kingsguard更高一些,不但有軍事兵權在身,更有一些領地的治理權,以及朝政議事與法律判決的仲裁權。從某種程度上來說,Paladin對於加洛林王朝而言就像是御林鐵衛+御前會議+四境守護的三重混合性質,例如著名的聖騎士羅蘭在現實歷史中就是為查理大帝管理軍隊和封地並以此守護邊疆地區的領主。 之所以我覺得馬丁在設定Kingsguard時隱隱約約地有借鑒Paladin的影子。
倒不是說征服者伊耿與查理大帝有多少相似之處,也不是說七神之位與十二使徒能劃上等號。
而是因為冰火中最核心的一個特徵是Kingsguard所唯一獨有的———這七個騎士幾乎每日每夜都必須守護在國王身邊,朝夕為伴一直到死為止,知曉王室一切的隱私與秘密,以及國王在處理朝政時所有的決定。
這幾乎就是Paladin的翻版———在關於Paladin的中世紀傳說,他們整日整夜地作為查理大帝的近侍集團而活躍於宮殿之內,出席每一次朝政仲裁並為此出謀劃策,在戰場上總是作為查理大帝的心腹而出生入死,而查理曼的身邊也沒有比他們更加親近的人,同時關於加洛林王朝的秘密亦惟有他們知曉最多。 一個細節上的高度吻合在於———查理大帝的Paladin往往並不是他本民族的法蘭克人,而是從歐洲各地———尤其是被「鐵錘」查理、「矮子」丕平、查理曼連續祖孫三代人鞏固起來的加洛林王朝從他們所征服的地區中抽調出來的歐洲各民族精英。
Paladin之中有來自於歐洲各地的法蘭克人、高盧人、義大利人、盎格魯—撒克遜人、凱爾特人、北歐人、斯拉夫人、甚至還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基本都是加洛林王朝在南征北戰之後得到臣服效忠地區中所隸屬的高階貴族。
這與坦格利安王室從維斯特洛各地區中抽調與選拔適合成為Kingsguard的人選非常相似,一方面是希望強化那些地區中控制力較強的家族與王室之間的政治聯系,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顯示坦格利安王朝對整個維斯特洛騎士文化與舊七國各地區歷史及榮譽的尊重。
可以看到每一個Kingsguard加入時都會被坦格利安家族特意舉辦重大的儀式,而不是像舊七國那樣進行簡單的騎士授封,因此Kingsguard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一種被王室刻意要宣揚出維斯特洛大陸得到統一,舊七國騎士文化得到整合的意識形態象徵。 從詞意和歷史上來看,Paladin確實與Kingsguard很相近。
Kingsguard的詞意簡單明了,一看就知道是「王之守護、王之侍衛「的釋義。
而Paladin的釋義正如上文所言是「皇帝的近侍」,Paladin(聖騎士)與Palace(宮殿)的詞源性質則相當於Templar(聖堂武士)與Temple(聖堂)、Crusader(十字軍)與Cross(十字架)。
冰火中Kingsguard的建立是由征服者伊耿被七神教會的總主教受洗並加冕之後,為對應此信仰與保護王室家族所設立的七個騎士席位,同時亦隱喻著舊七國在坦格利安家族整合之下的統一。
而Paladin也剛好是查理大帝被羅馬教廷的教皇加冕為皇帝之後用以指代他的近侍集團(從詞根Palatinus中演化而來的Scholae Palatinae一詞源自於羅馬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大帝設立了一支由皇帝直接統轄的精英騎兵禁衛軍,意為「皇家衛隊」,也即中世紀誕生的Paladin這個詞彙概念的前身),十二個Paladin的席位對應於耶穌基督的十二使徒,更早的出處則來自於羅馬的興起,因站在帕拉丁山上看到12隻禿鷲而成為羅馬第一任君主的羅穆盧斯。
征服者伊耿是維斯特洛大陸歷史中最偉大的軍事領袖,而查理曼亦是歐洲中世紀南征北戰最為強勢的君主,徹底結束了羅馬崩潰之後最初的黑暗時代,開展了加洛林文藝復興,使加洛林王朝的軍事貴族階層與基督教文化互相結合而契定了騎士制度的精神內容與政治環境。

⑨ 據史料證實,羅馬人是在什麼時期來到義大利的

據史料證實,羅馬人其實是古代拉丁人中的一支。這些拉丁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到義大利,居住在義大利半島中部海岸的拉丁姆地區。到公元前8世紀初時,部分拉丁人遷移到了台伯河下游的南岸地區,以帕拉丁山為中心建立了一些小的村落。日後的羅馬就是由這些原始村落發展起來的。但有關羅馬城建城與母狼的神話傳說在民間的流傳卻一直經久不衰。

⑩ Paladin的羅馬時代與中世紀時代的詞源釋義:

最早記載Paladin這個英語詞彙的實例可以追溯到1592年,出現在由塞繆爾·丹尼爾創作的詩歌中。它通過中世紀法語單詞中的Paladin傳播進入英語,其來源於拉丁語palatinus。所有這些描述查理大帝麾下十二近侍的詞彙基本上都源自於拉丁語中的palatinus,並最有可能通過的傳播途徑是古代法語的詞彙palatine。
拉丁語中的palatinus指代的是羅馬皇帝麾下與帕拉丁山皇宮有關的官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變得用來指代其他帝囯宮廷中的官員。詞彙palatine的應用,在歐洲各囯的中世紀和現代,有著相同的衍生。
到了13世紀,曾經僅用於指代查理曼近侍的詞彙開始出現在歐洲各囯語言中;最早是在義大利語中出現的paladino。現代法語有paladin,西班牙語中有paladin,而德語也有paladin。Paladin的含義已經得到引申並開始指代亞瑟王的圓桌騎士以及廣義上的騎士道英雄。
Paladin也被用來指代在1648年結束的三十年戰爭中支持新教徒腓特烈五世的軍隊領導者。 在這里需要特別解釋一下,由於諾曼底王朝和金雀花王朝的緣故,中世紀的英格蘭社會上層階級使用的大多都是法語,因此Paladin這個詞彙真正被計入英語詞彙中的時間是很晚的,屬於中世紀法語傳入至英語的大量詞彙之一。

閱讀全文

與帕拉丁山在義大利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